常用术语

媒体受众: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刊例:是媒体提供的可以发布在其上的广告形式和报价手册。?我们通俗的可以理解为:刊载在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媒体、户外媒体)上的广告的例子。

广告: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目标受众:目标受众也可以称为目标顾客、目标群体或目标客群,指营销或者传播针对的接受人群。

收视率: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

媒体价值指数:针对媒体的受众、广告报价、收视率、覆盖率等进行媒体评估的一个标准。

主要分类

主要媒体

媒体1、报纸;

2、广播;

3、电视;

4、互联网;

5、杂志;

6、手机

7、直邮。

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的媒体,例如:IPTV、电子杂志等,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

1、报纸刊物应为第一媒体;

2、广播应为第二媒体;

3、电视应为第三媒体;

4、互联网则应被称为第四媒体;

5、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

其中4、5属于新媒体范畴。

但是,就目前的影响力来看,广播的今天就是电视的明天。电视正逐步沦为“第二媒体”,而互联网正在从“第四媒体”逐步上升为“第一媒体”。虽然电视的广告收入一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广告蛋糕”正日益被互联网、户外媒体等新媒体以及变革后的平面媒体所瓜分,所有广告主所创造出来的数据已经让这一切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平面媒体已经涵概了报刊、杂志、画册、信封、挂历、立体广告牌、霓虹灯、空飘、LED看板、灯箱、户外电视墙、餐盒等广告宣传平台;电波媒体也已经涵概了广播、电视等广告宣传平台。

传媒的科学定义

准确及时全面数据发现和传播;实验工具;调查手段medium;

n.环境,媒介,手段

n.传播信息的途径

v.制造和传播信息机器,迫使我们的身体对它的工作方式作出反应。

实质是承载广告的传播媒体,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

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可以是私人机构,也可以是官方机构。传播管道有纸类(新闻纸,杂志)、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还有现代的网络类(电脑视频)。分类其实有多种说法。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次使用作为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第一类传媒,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口语与体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早的信息交流。

第二类传媒,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中,信息的接受者人绕要靠感官接受信息,信息的发出者则开始使用一定的传播设施。

第三类传媒,无论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接受者,都必须借助传播设施。这类传媒包括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等。

大众传媒视之为普通大众所使用的传媒。

现今有人喻手机视频将成为第四类传媒。

而自从计算机的普及化,网上媒体在计算机网络中亦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体.纯正的广告设计公司并不能算是传媒机构,只因有些广告公司也拥有自己的传播管道,所以也成为传媒公司。

按其形式划分为

就其目前适宜性来讲,媒体应按其形式划分为平面、电波、网络三大类,即:

1、平面媒体:主要包括印刷类、非印刷类、光电类等。

2、电波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广告(字幕、标版、影视)等。

3、网络媒体:主要包括网络索引、平面、动画、论坛等。

也就是说,如果按其形式予以适当调整后,明确划分“媒体”,那么,我国目前现行的媒体就只有“三大媒体”。

计算机对媒体的划分

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个分会)把媒体分成5类:

(1)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引起听觉反应的声音,引起视觉反应的图像等。

(2)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指传输感觉媒体的中介媒体,即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如图像编码(JPEG、MPEG等)、文本编码(ASCII码、GB2312等)和声音编码等。

(3)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如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摄像机等为输入媒体;显示器、打印机、喇叭等为输出媒体。

(4)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软盘、磁盘、光盘、ROM及RAM等。

(5)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

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Media)包括其中的两点含义。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计算机中所说的媒体,是指后者而言,即计算机不仅能处理文字、数值之类的信息,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电视图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

其他相关

媒体称铁道部2.6万亿债务可能由国家买单

当前,社会资本不愿投资铁路主要原因还是对投资收益的担忧。盛光祖表示,铁路建设一直都对社会资本开放,由于铁路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积极性不高,也因为这个原因,进行投融资改革很艰难。

史上最丢脸的媒体误报事件有哪些?

比利时官方媒体误播王后去世 因轻信假消息

法比奥拉近日,一位荷兰市民给比利时通讯社发来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王后法比奥拉去世了!比利时通讯社为了抢新闻,在尚未核实新闻真实性的情况下,便将这一新闻编发出去。一时间在比利时社会各界激起轩然大波;“假新闻”曝光后,比利时通讯社高层立即就此“不幸事件”公开道歉……

南非电视台误播假新闻 称“布什已经死亡”

自从离任后,有关美国前总统布什的新闻越来越少。2009年2月,南非电视台却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在简短的3秒钟教育新闻文字滚动过程中,竟然出现了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闻:乔治·布什死了。这里所说的“乔治·布什”指的是美国前总统布什。这条“重大新闻”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后经证实,原来是后台操错人员按错了显示屏上的按钮。

德媒体误播女天气预报员发怒录像

据德国《图片报》2007年报道,德国ARD电视台在播出天气预报节目时曾错误地播出了该台女天气播报员在录制节目因出错而发怒的录像,有100多万电视观众收看了这一节目。观众看到,38岁的女预报员克劳迪娅·克莱因纳特预报天气时说:“明天将再次出现多云天气,云层来自东方和西方。”在意识到出错后,克莱因纳特愤怒地跺脚,叫道:“这是怎么回事?我很蠢或者是什么原因?”她向空中举起双手,随后将双手放在腰间,甩动着她的金发。

多家电视台误播法航客机失事瞬间图片

2009年6月,玻利维亚电视台PAT、波兰电视台TVN24、荷台电台BNR网站等多家媒体,播出或刊登了据称是法航447号航班失事瞬间的图片。令人感到恐怖的图片显示,法航客机已断裂,乘客们戴着氧气面具,一名成年人被吸出客舱,坠入大海。事实上,图片并不是来自6月1日坠入大西洋的法航客机,图片来自美国于2004年9月播出的电视剧《迷失》。此外,图片反映的情景是在大白天发生的,而法航客机是在深夜坠毁的。

媒体摆乌龙 网友曝蜡笔小新作者真正照片

《蜡笔小新》作者臼井仪人2009年9月被证实在登山时跌落山崖不幸逝世,国内媒体纷纷转载这个消息。有网友在博客中爆料称被国内媒体纷纷转载的照片其实并非臼井本人,而是误用日本艺术家黑田征太郎的照片,通过查询日本相关媒体证实该网友爆料属实。

误把舒淇当“色情明星” 英国媒体道歉一错再错

2008年1月,香港的英文《南华早报》在一篇评论中透露,《每日镜报》曾在一篇报导中,表示台湾影星舒淇与英国男星休葛兰现身英国一家日本餐厅,两人还亲密接吻,该报导形容舒淇的用字是“色情影星”。后来,《每日镜头》发现那个与休葛兰热吻的女子并不是舒淇,因此发表声明表示误认了人,对错误表示道歉。不过,由于该报在澄清错误之余,仍然形容舒淇为“前色情演员”,因此《南华早报》才会发出不平之鸣,认为舒淇虽然确实在古早以前有拍过裸露写真日电视台就“金正云照片”乌龙事件致歉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朝日电视台在2009年6月的多档新闻节目中播出了一张独家获得的“金正云”照片,照片上的男子身穿T恤戴着墨镜。但在之后的调查中,一名韩国男子向当地媒体称“照片上的人是自己”。朝日电视台于是进行了核查,当初确认照片中者就是金正云的相关人士承认“可能弄错了”,照片的提供者也未能给出确切证据,朝日电视台为此向观众致歉。

CNN再低级失误 误播布什电视讲话彩排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06年出现低级失误,将布什总统全国电视讲话前的彩排内容实况播出。尤其不幸的是,布什在这段彩排过程中接连犯错。这段令布什感到尴尬的画面共持续了大约16秒钟时间,布什彩排时的神情显得有些不太自信,出现了数次停顿,并向白宫的媒体顾问询问、征求意见,与他在正式讲话中态度坚决的样子判若两人。尽管CNN事后表示歉意,并称这是一个意外失误,但无数民众已经看到了布什在椭圆形总统办公室里的演练讲话的尴尬场景。

一句让陈水扁“吃大便”失误播出 台女主播爆红

台湾TVBS主播廖盈婷2008年以一句“吃大便”成了网络大红人,有人以“吃大便主播”形容她“成名只要15秒”,也有人以“爱死这位女主播”形容她。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廖盈婷报道对“独派”要求陈水扁捐出海外7亿一则新闻时,因工程人员没有关机,将她私下批评的话全都播出去,造成一阵骚动,“神经病,他以为他会吐出来吗,去吃大便。”这句话成了网友最热门讨论话题之一,持正反两派意见都有,不过,事实是廖盈婷工作依然正常,不受影响,还在网上爆红,意外之至。

布什辞职?CNN误报布莱尔辞职新闻布什辞职?CNN误报布莱尔辞职新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国际频道的《今日》节目2007在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辞职的消息时错误地打出了“布什辞职”的字幕。这一字幕共在屏幕上持续了12秒,画面是布莱尔和布朗在一起的图像。字幕显然是打错了,正确的字幕应当是“布莱尔辞职”。布什的图像在字幕打出的前两秒曾出现在屏幕上。

瑞士媒体误报 韩国SJ成员成“金正日之子”

韩国人气组合SuperJunior成员艺声(原名金钟云,音)遭遇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他被错当成了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的三公子。《朝鲜日报》报道,一期的瑞士报纸《Blick》中提到金正日的三公子金正云,但却错把艺声的照片登了出来。估计是把金正云和艺声的本名“金钟云”弄混了。《Blick》是瑞士当地销量最多的著名报纸,艺声占据了第一版和14版头条新闻的位置。

BBC"误播"很严重 英国女王很生气

BBC2007年播出的一段纪录片暗示,女王在拍摄纪录片《与女王共度的一年时光》时与摄影师产生了冲突,结果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拍摄地点。尽管BBC已经承认该片出现了剪辑错误并对此进行了道歉,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为了恢复自己的名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随后指示律师就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前的误播事件采取行动。

“双十二”促销遇冷 媒体称造噱头不如给甜头

除了没看到“双十二”明确的折扣承诺,还因为2012年价格战太多了,对电商促销有了视觉疲劳。

电商专家

目前在中国,最能挑动消费者神经的还是价格,尤其是在网购方面。预计明年电商造节行为会有所淡化

相比电商“双十一”大促销每几分钟就传来几个亿交易额的轰炸,“双十二”大战显得颇为冷清。“我们双十二是没有数据的。”某大型电商相关负责人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据记者了解,此次电商“斗法”,更多是集中在创意营销,而非实打实的折扣。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双十一”透支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后续销售增长后劲不足;而“双十二”的优惠力度不如此前大,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而目前在中国,最能挑动消费者神经的还是价格。

现象:

消费者对“双十二”不感冒

“现在听到的都是什么美女送快递,我对此不感冒。”谈及对“双十二”的感受,成都网购达人小崔告诉记者,没觉得是个典型的电商促销日,“还不如‘8·15’京东苏宁电商大战给我的印象深。”

她告诉记者,除了没看到明确的折扣承诺,还因为2012年价格战太多了,对电商促销有了视觉疲劳,“圣诞、元旦和春节就快到了,网购出的血够多啦,我还得省点钱去商场逛逛。”

低价不再是“双十二”的焦点,淘宝网打出“优惠自主”口号,宣布商品折扣由买家、卖家共同决定。京东商城的“双十二”则强调购物过程的趣味性和对用户的关怀,例如抽取部分订单,对其实行美女配送团的个性服务。

尽管电商们希望通过特色营销吸引消费者,但记者发现,在微博、论坛、QQ群等社交工具中,议论“双十二”促销的人并不多,更多人在说2012年12月12日“世纪要爱日”。

原因:

优惠力度不如“双十一”

为何“双十二”没能复制“双十一”的火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分析师徐兴旺认为,“双十二”销售乏力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双十一”透支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后续销售增长后劲不足;第二是“双十二”的优惠力度不如此前大,这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藤崎(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许胜认为,“双十一”是天猫的,属于品牌方,而“双十二”更多是淘宝的,属于渠道方。作为小卖家渠道,并没太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折扣看起来不大。

电子商务专家、派代网总裁邢孔育认为,“双十一”已经消耗掉大多数人的消费准备金,而物流不能及时送达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很多网店经营商也表示,集中消费导致快递速度过慢、部分店商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等问题集中凸显,极大地损害了网络平台的形象。

分析:

价格最能挑动消费者神经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中国,最能挑动消费者神经的还是价格,尤其是在网购方面。“绝大多数人本来就是冲着便宜来的,网购无便宜可捡,那还不如去逛商场。”

与之对应的是,当当网抓住莫言诺奖演讲热点,在“双十二”这天狠推五折莫言作品,效果不错。据其统计,从10月11日至12月11日,60天莫言作品总体销售突破2000万码洋。

有网友甚至评论称,“人造节犹如人造革、人造景,其实造噱头不如给甜头,谁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市场经济公理:掏腰包的消费者最聪明。”

趋势:

明年电商“造节”行为将淡化

电商专家鲁振旺指出,“造节”对平台产生的杀伤力很大,首先是平台用户体验多数不是很好,其次,节日当天产生的销量看起来很大,但是对平台的收入贡献很低,影响了后续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明年这种造节行为会有所淡化。

媒体发展

国内发展

回顾中国传媒产业近两年的发展之路,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产值规模、增涨幅度以及组成结构都发生着迅速变化。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来看,除报纸发行和期刊发行两个行业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811亿元,比2006年增长13.6%。

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平面媒体政策相对宽松、广电媒体市场准入大门渐启、市场拓新先机开始显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传媒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并且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传媒资本的角度看,中国传媒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明显加快,而且国家的有关政策也开始松动,由原来的严格控制到现在的限制性进入。

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但人均广告支出只有美国的2%到3%,前景看好。中国新媒体用户大多小于三十岁,其中四分之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二到三倍。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年度增幅更是达到75%。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展示出令人期待的高速增长势头。未来的三到五年,是中国新媒体迅猛发展时期。

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以来,传媒行业已经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同类型的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程度不同,但总体来说,中国的经济还是向正面发展的。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很多投资机会。金融危机对传媒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传媒业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是对传媒业重新洗牌,优化升级的过程,是投资的好时机。

整体发展

谁干掉了传统媒体?

媒体如今,你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或杂志,看看上面有多少广告,就能够断定它的销量如何。《哈泼斯》( Harper's )、《国家》( The Nation )和《新共和》( The New Republic ),这些杂志上的广告少得可怜。然而,“翻阅”(当然是在网上)一份往期的《纽约客》杂志,查阅埃德蒙?威尔逊关于《死海古卷》的论文,你会感受到过去那个时代的自信:几乎一栏文字就配有 3 页广告。在纸质版杂志上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在网络版杂志上,看到让文本相形见绌的巨幅广告,你会联想到,这真是个华丽的网站,此外无他。

互联网业的一大谜题是:为什么网络版的报纸和杂志不能赚钱?

这些网站的半个主页都登着巨幅广告,像极了过去最为辉煌的出版物。这些网站上的广告也不是过去普通的报纸广告,而更像电视广告——你可能还会感觉更好,因为点一下鼠标就可以买到广告上的商品,而不用再拿起电话拨号。更何况,《纽约时报》网络版的读者是纸质版的 10 倍!人们对于新闻业的未来有着诸多忧虑,于是很容易忽略一个荒谬的现实:《纽约时报》的读者越来越多,广告也越来越多,但它却濒临破产。

传统媒体的窘境

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个标准的解释是:过去的广告投放费用过高了。如今,有了精确的受众指标,“灰色女士”(《纽约时报》的戏称)的收入终于变少了,其实她一直以来都只值这么个价。

看起来难以置信是吧:难道一个多世纪以来,永久理性的、最有效率的资本主义,真的错误估计了平面广告的功效吗?

新媒体的兴起,产生了新的广告渠道

有两个数字是不叠加的。互联网的平均使用时间从 2004 年的每周 6 小时,增长至 2009 年的每周 12 小时,但人们看电视、听收音机和阅读杂志的时间基本保持不变。一部分原因是工作场所的电脑,并没有带来什么生产力的变革,你懂的——有了 YouTube,你现在可以一边看着怀旧 MV,一边拿着薪水。一回到家,你也是新旧媒体两不误:在过去的 10 年中,美国人通过二次抵押,购买了新的平板电视,全家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现在人们可以围着餐桌,同时看电视、查收电子邮件和发短信。

电影《银翼杀手》曾描绘了一个噩梦般的未来世界——目之所及全是广告,大型的公司飞艇将广告都投射到建筑物的外壁上。现在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灵活、更家庭化的现实。如今,广告不但遍布每一个公共表面,还钻进你的家里——不光出现在电视柜上方,还出现在我们的书桌上、大腿上和口袋里。广告渗透进我们在 Gmail 和 Facebook 上的私人通信,并且随着 Kindle、Nook 和 iPad 的发展,它们侵入书籍的日子也不远了。

广告投放总量维持恒定,导致平媒广告投放下降

由于新的广告平台大大增加,无论用户访问《纽约时报》网站的频率有多高,报业的收入永远也别想赶超昔日。随着广告平台不断拓展,单个广告的价值必然相应降低。当然,如果各公司提高广告投放,广告收益还是会上升。但是,在过去的 90 年中,历经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崛起,美国总的广告支出几乎始终保持在 GDP 的 2% - 3% 之间。广告利用的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可塑性,但另一方面,广告投放还要考虑其受众相对固定的、缺乏弹性的可支配收入。

广告业不断扩张,民众中位收入停滞,广告投放维持恒定——新闻业正是在这三者的夹缝中求生存。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理论仍然来自于《连线》杂志的首席预测家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他在 2004 年预见了全球性的长尾现象——少数的文化商品(例如丹?布朗的小说[编注:如《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等])会极其风靡,占据产业总销售额的一半;而剩下一半则来自许许多多不那么知名的商品的零售额。这个理论模型基于亚马逊网站的运营,只要所售商品不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随时间贬值,就会运行良好。

平媒的成品(纸张、书本)本身不值钱

然而,记者和编辑偏偏都愿意给自己的劳动成果定一个低价。音乐、电影和图书产业从一开始就进行着版权斗争,而多数报纸只想着赶紧让库存脱手。几十年来,报业一直沉浸在巨额的广告收益中。对于它们来说,订阅费不过是用来承担印刷与投递费用的。当没有了物质成本时,降低或免除订阅费看起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为什么以前平媒的广告会过高投放?

当没有其他办法可行时,广告商们也就是这么做的:如果梅西百货在搞促销,它会在报纸的头版登广告,上面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保卫战的报道,下面是最新爆出的国会丑闻,以为这样 “所有人” 随便怎么样都会看到促销的消息;如果福特汽车要推出一款新型卡车,它就会到处找橄榄球比赛去插播广告。如果只向想买衣服的人推销衣服,只向物色卡车的人(而不是球迷)推销福特卡车,对商家和客户而言,不都合理和有效得多么?

此前,广告商只能凭猜测;而现在,利用关键词搜索、社交网络和电子邮件所提供的信息,广告可以更加精准。此外,社交网络、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博客上的 “内容”,都是神奇地自我产生的,也就是说,是由用户创造的免费内容。广告向私人通信领域的延伸,令其他领域成本更高的广告方式大大失去竞争力。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难以维持生计的工资归咎于 “劳动后备军” ,而令《纽约时报》亏损的罪魁祸首,则可以说是 “社交网络后备军”。

新媒体“完美广告”的竞争价值

在过去的想象中,铺天盖地的广告只会让人彻底麻木:越来越多的广告,兜售着越来越多你不需要、甚至不想要的东西。真正完美的广告,也就是即将到来的 “广告乌托邦”,则会是另一番景象:广告会个性化,同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广告不但不会让人麻木,还会刺激感官,甚至还可能起到用处。

媒体现在,我们 “谷歌” 自己,来看看世界对我们的了解程度;以后,我们只需看广告就够了。从谷歌的电子邮件数据挖掘技术中,已经可以看出些苗头:写信告诉一个朋友你的猫死了,结果旁边一栏,很残忍地,就出现了猫砂打折的广告。广告的精准定位在社交生活中的延伸,还体现在 Facebook 的 “好友推荐” 上。一旦我们把所有的好朋友、同事和不太熟的人都加为好友,网站就向我们推荐那些我们认识但又不可能发送好友请求的人,例如另一半的前任、暗恋的对象和公司总裁们。个性化广告会先勾走我们的最低可支配收入,然后又意外地展示我们渴求却又买不起的东西。

完美广告时代,报纸和杂志如何维生?

在布鲁克林,有线电视公司已经在人口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登出个性化的电视广告,并且要将这个项目推广至全美。同时,我们的手机会定位我们在街道地图上的位置,然后显示附近商店的促销活动——它们甚至可以发来一张优惠券,我们只需给店员看一下,就能享受私人折扣。手机网络运营商因此会知道我们去了哪儿,呆了多长时间,实际使用了哪些优惠券。运营公司可以将这个信息用于自己的广告,也可以出售给其他公司。将所有不同的数据流汇集起来,就是所谓的 “现实挖掘”。埃尔文?戈特利布(Irwin Gotlieb)被称作 “广告之王”,他的群邑集团(GroupM)掌握着全球 600 亿美元的广告买单。他向我们揭示了未来广告业的一鳞半爪:

“现在,如果我需要卖出一块高端手表,该卖给谁?我可以找手头富裕的人,也可以找 50 岁以上的人。但将来,我会知道你是一个手表收藏家,因为我有你这方面的数据。怎么得到的?我会了解你的购买行为。很多零售商都有客户忠诚计划,他们会分享这个信息。如果消费者在谷歌或易趣上搜索手表,就会留下数据痕迹。所以,不用假设一个人有钱,他就可能买我的手表。我可以将目标客户缩小至少数的手表收藏家。”

好的一面是,我们再也不用看手表广告了。坏的一面是:拿起一份如今已然 “瘦身” 的《纽约客》——比两年前的同期少 40 页左右——翻翻剩下的广告,没有你能买得起的东西了。但是别生气——这种快要消失的不完美广告其实是一种累进税制。没有那么多人要买劳力士,但是每个人的杂志印刷必须是一样的。因此,少数劳力士买家的附加税降低了订阅价格,令所有人的年订阅费都是 47 美元。要是在完美广告时代,我们就不能一直跟那些富人借光了。

报纸和杂志(包括《纽约时报》)最有可能维持生计的方法,就是在它们的精英读者身上打主意。人们总是谈及《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的成功,二者都免费刊登最流行的新闻,同时对其他适合印刷版的内容实行收费。网络版报纸的下一步,就是将一些边角料新闻丢给大众,对值得做广告的富有读者全部免费,对其他人则按文章收费。如此一来,我们就会一次性拿出几美元,瞧瞧我们买不起的精装书的书评(而它们会被自动发送到富人的 iPad 中,当然还带着广告),再读读去不起的斯普林斯汀演唱会的简讯(演唱会由广告商赞助,门票通过短信发送给少数的 “幸运儿”)。这才是克里斯?安德森的新书《免费》一书的真正含义:对于有购买力的人来说,什么都免费。这种模式可能挽救《纽约时报》——但不是为了那些订阅不起的人。

平媒要么成奢侈品 要么退出历史舞台

2013年,确立转型方向后,我们迅速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另行组建全新团队,主攻新媒体:针对新媒体受众特点,独立采访,独立编辑。我们绝不仅仅是将平面媒体的内容简单地复制到新媒体上,而是致力于为读者打造完美的阅读体验,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作品呈现给读者。因为人们习惯利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

走在新媒体转型路上,我们依然坚持“内容至上”的理念,因为这是所有媒体的生存之本,无论战略如何转型,只要还是媒体,就必须靠内容来奠定发展根基。依托《IT时代周刊》多年来积累下的采编经验和行业资源,我们在打造新媒体内容时驾轻就熟,比同类媒体走得更轻松,也更有发展后劲。比如,我们在新媒体上打造的栏目“IT也疯狂”,以新媒体诙谐调侃的写作风格,将产业新闻轻松道来,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大量粉丝。IBM全球副总裁王阳先生每次见到我都说,你们的新闻客户端越做越好了,我不但自己看,而且还让我的团队看;好豆网董事长杨荣波多次与我通电话,说每天都通过我们的APP了解业界的新闻,有观点,有深度。

基本简介

词义释意

媒体拼音:méi tǐ

媒体英文:Media

媒体英标:[ 'mi:dj? ]

媒体解释:n. 媒体,新闻媒介,传播媒介。

古时,媒指做媒,婚姻介绍的中介。现代人引用过来,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媒体(Media)一词来自拉丁语“Medium”(意为两者之间),即传播媒介、传播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的中介物,即存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和物质工具。从广义的角度讲,媒体的范畴是很广泛的,从书本、图片、模型到电影、电视、广播、录音机、录像机、录像带、计算机与各种软件等,都属于媒体范畴。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的传播,也离不开媒体。

传媒的起源

在拉丁语中,媒介(Medius)的原意是“处于中间的”、“一般的”、“不偏不倚的”,它的替代形式(Medium)的意思是“中间”、“中心”、“公众”、“日常生活”、“人类社会”等。

媒介被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学科语言实际上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因为此时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大众传媒。

“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此处的“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为事物发生的诱因。

在英语中,“Media(媒介)”是“Medium”的复数形式。它大约最先出现于19世纪中期,当时在伦敦街头佩带标志或散发传单的儿童被人们称为“广告媒介”。1909年版的《韦伯斯特辞典》解释“媒介”一词是:“工具,例如广告媒介”。

主要责任

媒体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政治责任体现在“客观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要站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基础上,为党和国家的发展繁荣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既要准确鲜明地宣传中央精神,又要及时如实地反映人民心声。随着媒体市场化程度加深,出现低俗之风、有偿新闻、诚信危机等问题,这都属于道德范畴,要求媒体人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正确树立道德观、人生观、金钱观,真正承担起“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职责,为中国的和谐发展和世界的和平共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如何选择

广告媒体的选择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媒体①信息到达程度筛选法

以基本读者量、到达率、毛评点作为比较参数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从中选择与目标对象吻合度高的媒体。

②诉求定位判断法

以广告的诉求定位判断标准,选择与诉求定位相适应的媒体,比如理性诉求选择印刷媒体为宜,情感诉求选择电子媒体为宜。

③媒体接触机会比较法

对广告目标市场内各种媒体的接触机会进行比较,一般以接触率为对比参数,在同类型媒体中进行纵向比较,在不同类媒体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从中选择接触率比较高的媒体。

④千人成本效率比较法

千人成本是指每1000人所需要的广告费用。广告接触者的人数越多,每千人成本就越低。千人成本是媒体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般选择与传播目标吻合度好,每千人成本较低的媒体。

主要功能

媒体主要有以下四项功能:

媒体1、监测社会环境

2、协调社会关系

3、传承文化

4、提供娱乐

5、自由社会与集权社会的传媒

在集权社会,传媒受到专制政府控制,为政府服务。传媒的“新闻报道”,在集权社会往往被曲解为“宣传”,主要反映政府的声音,而非民众的声音。集权社会一般缺乏基本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集权社会通常包括封建社会、共产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目前的中国大陆、朝鲜、古巴、越南等少数国家正属于集权社会。除此之外一些著名的集权国家还包括纳粹德国和前苏联。

在现代社会,真实反映新闻事件,全面反映各方面的声音,是传媒提供新闻报道的基本职业道德。不过,在自由社会内的某部份国家,政府也有控制少数媒体,比如美国政府控制的专门从事海外新闻服务的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虽有政府资助,但其新闻活动独立于英国政府,而且,由于英国广播公司对政府相关的一些事件的深入报道,长期以来英国广播公司和英国政府之间处于紧张的关系。在自由民主国家也有政府利用媒体服务其“宣传”的隐秘做法,美国曾曝光了布什政府每年投入约8000万美金收买有关媒体记者为其执政作宣传的事件,这种严重违反职业准则的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在集权社会,因为专制政府的投资关系、制度体系或者暴力的存在,集权政府无须额外收买便可利用国家政权操控媒体记者。

融资预测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了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等新的媒体业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一系列旨在支持文化传媒产业的财政、税收、信贷和资本市场层面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为中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性地方政策法规。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7月出台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推动各类文化企业股改上市”。深圳在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推出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也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力促文化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步伐,引导和扶持一批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在上述外部政策驱动下,2012?年迎来文化传媒类公司上市高潮,并购整合和板块扩容成为传媒行业资本市场的关键词,包括重点新闻网站和国有大型出版集团在内的众多文化传媒类企业加快进军资本市场。2012?年1月,作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首个文化传媒板块上市企业,人民网启动IPO。

对国内传媒企业来说,通过上市融资,借力资本市场,投入各种新媒体技术研发与内容运营,提升新媒体业务技术服务与市场营销能力,构建新媒体产业链,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是其完成战略转型的必要路径。新媒体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资本运作,是很难与国外和民营新媒体企业竞争。未来一段时间,新媒体企业的密集上市成为趋势。

2011?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重组,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百视通致力于打造集合电视、手机、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等多屏联动的“一云多屏”智能媒体,成为国内新媒体上市第一股。

国务院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两个文件中指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传媒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则打破了传媒投资只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限制,认同“各类资本”都可以参与传媒经营,拓宽了传媒投融资渠道。目前,在新媒体类传媒公司,已经有了不少民营资本的身影;在国际资本方面,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路透社、道琼斯等为代表的传媒巨头都以不同形式介入了中国传媒市场。随着中国传媒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推行以及国家对传媒业投融资政策的调整,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传媒业的资本市场上。

传媒业是具有高回报率的朝阳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推动下,中国传媒业惟有利用好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才能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做大作强,实现跨地域、跨媒体发展,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与国际传媒大鳄的同台竞技。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64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