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

历届得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列表
时间获得者姓名获得者国籍获奖理由
1901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

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射线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

1902年亨得里克·安顿·洛伦兹荷兰

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塞曼效应

彼得·塞曼
1903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对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
玛丽·居里
1904年约翰·威廉·斯特拉特英国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
1905年菲利普·莱纳德德国
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英国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907年阿尔伯特·迈克耳孙美国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
1908年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

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

1909年
伽利尔摩·马可尼意大利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
1910年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荷兰

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

1911年威廉·维恩德国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
1912年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瑞典

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荷兰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
1914年马克斯·冯·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1916年未颁奖
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
1918年马克斯·普朗克德国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1919年约翰尼斯·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分裂现象
1920年夏尔·爱德华·纪尧姆瑞士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和有关镍钢合金反常现象的发现
年份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
1901年威廉·伦琴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苏利·普吕多姆让·亨利·杜南
弗雷德里克·帕西
1902年亨得里克·洛仑兹
彼得·塞曼
赫尔曼·费歇尔罗纳德·罗斯特奥多尔·蒙森埃利·迪科门
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
1903年亨利·贝克勒
皮埃尔·居里
玛丽·居里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尼尔斯·吕贝里·芬森比昂斯滕·比昂松威廉·兰德尔·克里默
1904年约翰·斯特拉特威廉·拉姆齐伊万·巴甫洛夫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
何塞·埃切加赖
国际法研究院
1905年菲利普·莱纳德阿道夫·冯·拜尔罗伯·柯霍亨利克·显克微支贝尔塔·冯·苏特纳
1906年约瑟夫·汤姆森亨利·莫瓦桑卡米洛·高尔基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乔祖埃·卡尔杜齐西奥多·罗斯福
1907年阿尔伯特·迈克生爱德华·毕希纳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埃内斯托·泰奥多罗·莫内塔
路易·雷诺
1908年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欧内斯特·卢瑟福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
保罗·埃尔利希
鲁道尔夫·欧肯克拉斯·蓬图斯·阿诺尔德松
弗雷德里克·贝耶
1909年古列尔莫·马可尼
卡尔·布劳恩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塞尔玛·拉格洛夫奥古斯特·贝尔纳特
保罗·德康斯坦
1910年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奥托·瓦拉赫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保罗·海塞国际和平局
1911年威廉·维因玛丽·居里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莫里斯·梅特林克托比亚斯·阿赛尔
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
1912年古斯塔夫·达伦维克多·格林尼亚
保罗·萨巴捷
亚历克西·卡雷尔格哈特·霍普特曼伊莱休·鲁特
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夏尔·罗贝尔·里歇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亨利·拉方丹
1914年马克斯·冯·劳厄西奥多·理查兹罗伯特·巴拉尼没有颁奖
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没有颁奖罗曼·罗兰没有颁奖
1916年没有颁奖魏尔纳·海顿斯坦姆没有颁奖
1917年查尔斯·巴克拉没有颁奖卡尔·阿道夫·盖勒鲁普
亨利克·蓬托皮丹
国际红十字会
1918年马克斯·普朗克弗里茨·哈伯没有颁奖
1919年约翰尼斯·斯塔克没有颁奖朱尔·博尔代卡尔·施皮特勒伍德罗·威尔逊
1920年夏尔·纪尧姆沃尔特·能斯特奥古斯特·克罗克努特·汉姆生莱昂·布儒瓦
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弗雷德里克·索迪没有颁奖阿纳托尔·法郎士卡尔·亚尔马·布兰廷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
1922年尼尔斯·波耳弗朗西斯·阿斯顿阿奇博尔德·希尔
奥托·迈尔霍夫
哈辛托·贝纳文特弗里乔夫·南森
1923年罗伯特·密立根弗里茨·普雷格尔弗雷德里克·班廷
约翰·麦克劳德
威廉·勃特勒·叶芝没有颁奖
1924年曼内·西格巴恩没有颁奖威廉·埃因托芬瓦迪斯瓦夫·雷蒙特没有颁奖
1925年詹姆斯·法兰克
古斯塔夫·赫兹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没有颁奖萧伯纳奥斯丁·张伯伦
查尔斯·盖茨·道斯
1926年让·佩兰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约翰尼斯·菲比格格拉齐亚·黛莱达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
1927年阿瑟·康普顿
查尔斯·威尔森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亨利·柏格森费迪南·比松
路德维希·克魏德
1928年欧文·瑞查森阿道夫·温道斯查尔斯·尼柯尔西格里德·温塞特没有颁奖
1929年路易·德布罗意公爵阿瑟·哈登
汉斯·奥伊勒-克尔平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
托马斯·曼弗兰克·凯洛格
1930年钱德拉塞卡拉·拉曼汉斯·费歇尔卡尔·兰德施泰纳辛克莱·刘易斯纳坦·瑟德布卢姆
1931年没有颁奖卡尔·博施
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简·亚当斯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
1932年维尔纳·海森堡欧文·朗缪尔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
埃德加·阿德里安
约翰·高尔斯华绥没有颁奖
1933年埃尔文·薛丁格
保罗·狄拉克
没有颁奖托马斯·亨特·摩尔根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诺曼·安吉尔
1934年没有颁奖哈罗德·尤里乔治·惠普尔
乔治·迈诺特
威廉·莫菲
路伊吉·皮兰德娄阿瑟·亨德森
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礼
伊伦·约里奥-居礼
汉斯·斯佩曼没有颁奖卡尔·冯·奥西茨基
1936年维克托·赫斯
卡尔·安德森
彼得·德拜亨利·哈利特·戴尔
奥托·勒维
尤金·奥尼尔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
1937年克林顿·戴维森
乔治·汤姆森
沃尔特·霍沃思
保罗·卡勒
圣捷尔吉·阿尔伯特罗杰·马丁·杜·加尔罗伯特·塞西尔
1938年恩里科·费米里夏德·库恩柯奈尔·海门斯赛珍珠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1939年欧内斯特·劳伦斯阿道夫·布特南特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格哈德·多马克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没有颁奖
1940年没有颁奖
1941年没有颁奖
1942年没有颁奖
1943年奥托·斯特恩乔治·德海韦西亨利克·达姆
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
没有颁奖
1944年伊西多·拉比奥托·哈恩约瑟夫·厄尔兰格
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约翰内斯·威廉·延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945年沃尔夫冈·泡利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亚历山大·弗莱明
恩斯特·伯利斯·柴恩
霍华德·弗洛里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科德尔·赫尔
1946年珀西·布里奇曼詹姆士·萨姆纳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温德尔·斯坦利
赫尔曼·约瑟夫·马勒赫尔曼·黑塞爱米莉·巴尔奇
约翰·穆德
1947年爱德华·阿普尔顿罗伯特·鲁宾逊卡尔·斐迪南·科里
格蒂·科里
贝尔纳多·奥赛
安德烈·纪德英国教友会
美国教友会
1948年帕特里克·布莱克特阿尔内·蒂塞利乌斯保罗·赫尔曼·穆勒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没有颁奖
1949年汤川秀树威廉·吉奥克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
威廉·福克纳约翰·博伊德·奥尔
1950年塞西尔·鲍威尔奥托·迪尔斯
库尔特·阿尔德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
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
伯特兰·罗素拉尔夫·本奇
1951年约翰·考克饶夫
欧内斯特·沃吞
埃德温·麦克米伦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马克斯·泰累尔佩尔·拉格奎斯特列翁·茹奥
1952年费利克斯·布洛赫
爱德华·珀塞尔
阿彻·约翰·波特·马丁
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格
赛尔曼·A·瓦克斯曼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艾伯特·史怀哲
1953年弗里茨·塞尔尼克赫尔曼·施陶丁格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
温斯顿·丘吉尔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1954年马克斯·玻恩
瓦尔特·博特
莱纳斯·鲍林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
托马斯·哈克尔·韦勒
欧内斯特·海明威联合国难民署
1955年威利斯·兰姆
波利卡普·库施
文森特·迪维尼奥胡戈·特奥雷尔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没有颁奖
1956年威廉·肖克利
约翰·巴丁
沃尔特·布喇顿
西里尔·欣谢尔伍德
尼古拉·谢苗诺夫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
沃纳·福士曼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没有颁奖
1957年杨振宁
李政道
亚历山大·R·托德达尼埃尔·博韦阿尔贝·加缪莱斯特·皮尔逊
1958年帕维尔·切连科夫
伊利亚·法兰克
伊戈尔·塔姆
弗雷德里克·桑格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乔舒亚·莱德伯格
鲍里斯·巴斯特纳克乔治·皮尔
1959年埃米利奥·塞格雷
欧文·张伯伦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阿瑟·科恩伯格
塞韦罗·奥乔亚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菲利普·J·诺埃尔-贝克
1960年唐纳德·格拉泽威拉德·利比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
彼得·梅达沃
圣琼·佩斯艾伯特·约翰·卢图利
1961年罗伯特·霍夫施塔特
鲁道夫·穆斯堡尔
梅尔文·卡尔文盖欧尔格·冯·贝凯希伊沃·安德里奇达格·哈马舍尔德
1962年列夫·朗道马克斯·佩鲁茨
约翰·肯德鲁
佛朗西斯·克里克
詹姆斯·杜威·沃森
莫里斯·威尔金斯
约翰·史坦贝克莱纳斯·鲍林
1963年尤金·维格纳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约翰内斯·延森
卡尔·齐格勒
居礼奥·纳塔
约翰·卡鲁·埃克尔斯
艾伦·劳埃德·霍奇金
安德鲁·赫胥黎
乔治·塞菲里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1964年查尔斯·汤斯
尼古拉·巴索夫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康拉德·布洛赫
费奥多尔·吕嫩
尚-保罗·萨特马丁·路德·金
1965年朝永振一郎
朱利安·施温格
理查德·费曼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方斯华·贾克柏
安德列·利沃夫
贾克·莫诺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966年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罗伯特·马利肯裴顿·劳斯
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奈莉·萨克斯
没有颁奖
1967年汉斯·贝特曼弗雷德·艾根
罗纳德·乔治·雷伊福特·诺里什
乔治·波特
拉格纳·格拉尼特
霍尔登·凯弗·哈特兰
乔治·沃尔德
米格尔·阿斯图里亚斯没有颁奖
1968年路易斯·阿尔瓦雷茨拉斯·昂萨格罗伯特·W·霍利
哈尔·葛宾·科拉纳
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
川端康成勒内·卡森
1969年默里·盖尔曼德里克·巴顿
奥德·哈塞尔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
阿弗雷德·赫希
萨尔瓦多·卢瑞亚
塞缪尔·贝克特国际劳工组织
1970年汉尼斯·阿尔文
路易·奈耳
路易斯·费德里克·勒卢瓦尔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
乌尔夫·冯·奥伊勒
伯纳德·卡茨
亚历山大·索赞尼辛诺曼·布劳格
1971年伽博·丹尼斯格哈德·赫茨贝格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巴勃罗·聂鲁达维利·勃兰特
1972年约翰·巴丁
利昂·库珀
约翰·施里弗
克里斯琴·伯默尔·安芬森
斯坦福·摩尔
威廉·霍华德·斯坦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
海因里希·伯尔没有颁奖
1973年江崎玲于奈
伊瓦尔·贾埃弗
布赖恩·约瑟夫森
恩斯特·奥托·菲舍尔
杰弗里·威尔金森
卡尔·冯·弗利
康拉德·洛伦兹
尼可拉斯·庭伯根
帕特里克·怀特亨利·季辛吉
黎德寿
1974年马丁·赖尔
安东尼·休伊什
保罗·弗洛里阿尔伯特·克劳德
克里斯汀·德·迪夫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
埃温特·约翰逊
哈里·马丁逊
肖恩·麦克布赖德
佐藤荣作
1975年奥格·玻尔
本·莫特森
利奥·雷恩沃特
约翰·康福思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戴维·巴尔的摩
罗纳托·杜尔贝科
霍华德·马丁·特明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
1976年伯顿·里克特
丁肇中
威廉·利普斯科姆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
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
索尔·贝娄贝蒂·威廉斯
梅里德·科里根·麦奎尔
1977年菲利普·安德森
内维尔·莫特
约翰·凡扶累克
伊利亚·普里高津罗歇·吉耶曼
安德鲁·沙利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国际特赦组织
1978年彼得·卡皮查
阿诺·彭齐亚斯
罗伯特·威尔逊
彼得·米切尔沃纳·亚伯
丹尼尔·那森斯
汉弥尔顿·史密斯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梅纳赫姆·贝京
1979年谢尔登·格拉肖
阿卜杜勒·萨拉姆
史蒂文·温伯格
赫伯特·布朗
格奥尔格·维蒂希
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
高弗雷·豪斯费尔德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德兰修女
1980年詹姆斯·克罗宁
瓦尔·菲奇
保罗·伯格
沃特·吉尔伯特
弗雷德里克·桑格
巴茹·贝纳塞拉夫
让·多塞
乔治·斯内尔
切斯瓦夫·米沃什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
1981年凯·西格巴恩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阿瑟·肖洛
福井谦一
罗德·霍夫曼
罗杰·斯佩里
大卫·休伯尔
托斯坦·维厄瑟尔
埃利亚斯·卡内蒂联合国难民公署
1982年肯尼斯·威尔逊亚伦·克拉格苏恩·伯格斯特龙
本格特·萨米尔松
约翰·范恩
加西亚·马尔克斯阿尔瓦·米达尔
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斯
1983年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威廉·福勒
亨利·陶布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威廉·戈尔丁莱赫·华里沙
1984年卡洛·鲁比亚
西蒙·范德梅尔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尼尔斯·杰尼
乔治斯·克勒
色萨·米尔斯坦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德斯蒙德·图图主教
1985年克劳斯·冯·克利青赫伯特·豪普特曼
杰尔姆·卡尔
麦可·布朗
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
克洛德·西蒙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
1986年恩斯特·鲁斯卡
格尔德·宾宁
海因里希·罗雷尔
达德利·赫施巴赫
李远哲
约翰·波拉尼
斯坦利·科恩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沃莱·索因卡埃利·维瑟尔
1987年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
卡尔·米勒
唐纳德·克拉姆
让-马里·莱恩
查尔斯·佩特森
利根川进约瑟夫·布罗茨基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
1988年利昂·莱德曼
梅尔文·施瓦茨
杰克·施泰因贝格尔
约翰·戴森霍费尔
罗伯特·胡贝尔
哈特穆特·米歇尔
詹姆士·W·布拉克
格特鲁德·B·埃利恩
乔治·希青斯
纳吉布·马哈福兹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1989年诺曼·拉姆齐
汉斯·德默尔特
沃尔夫冈·保罗
西德尼·奥特曼
托马斯·切赫
米高·毕晓普
哈罗德·瓦慕斯
卡米洛·何塞·塞拉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
1990年杰尔姆·弗里德曼
亨利·肯德尔
理查·泰勒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约瑟夫·默里
唐纳尔·托马斯
奥克塔维奥·帕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1991年皮埃尔-吉勒·德热纳理查德·恩斯特厄温·内尔
伯特·萨克曼
内丁·戈迪默昂山素姬
1992年乔治·夏帕克罗道夫·马库斯埃德蒙·费希尔
埃德温·克雷布斯
德里克·沃尔科特里戈韦塔·门楚·图姆
1993年拉塞尔·赫尔斯
约瑟夫·泰勒
凯利·穆利斯
米高·史密斯
理察·罗伯茨
菲利普·夏普
托妮·莫里森纳尔逊·曼德拉
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
1994年伯特伦·布罗克豪斯
克利福德·沙尔
乔治·安德鲁·欧拉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
马丁·罗德贝尔
大江健三郎亚西尔·阿拉法特
希蒙·佩雷斯
伊扎克·拉宾
1995年马丁·佩尔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保罗·克鲁岑
马里奥·莫利纳
弗兰克·罗兰
爱德华·路易斯
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
艾瑞克·威斯乔斯
谢默斯·希尼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
1996年戴维·李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
罗伯特·理查森
罗伯特·柯尔
哈罗德·克罗托
理查德·斯莫利
彼得·杜赫提
罗夫·辛克纳吉
维斯拉瓦·辛波丝卡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斯·贝洛
何塞·拉莫斯·霍塔
1997年朱棣文
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
威廉·菲利普斯
保罗·博耶
约翰·沃克尔
延斯·克里斯汀·斯科
史坦利·布鲁希纳达里奥·福国际反地雷组织
乔迪·威廉姆斯
1998年霍斯特·施特默
罗伯特·劳夫林
崔琦
沃特·科恩
约翰·波普
罗伯·佛契哥德
路易斯·路伊格纳洛
费瑞·慕拉德
若泽·萨拉马戈约翰·休姆
大卫·特林布尔
1999年杰拉德·特·胡夫特
马丁纽斯·韦尔特曼
亚米德·齐威尔古特·布洛伯尔君特·格拉斯无国界医生
2000年若雷斯·阿尔费罗夫
赫伯特·克勒默
杰克·基尔比
艾伦·黑格
艾伦·麦克迪尔米德
白川英树
阿尔维德·卡尔森
保罗·格林加德
埃里克·坎德尔
高行健金大中
2001年埃里克·康奈尔
卡尔·威曼
沃尔夫冈·克特勒
威廉·诺尔斯
野依良治
巴里·夏普莱斯
利兰·哈特韦尔
蒂姆·亨特
保罗·纳斯
维·苏·奈保尔联合国
科菲·安南
2002年雷蒙德·戴维斯
小柴昌俊
里卡尔多·贾科尼
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贝内特·芬恩
田中耕一
悉尼·布伦纳
H·罗伯特·霍维茨
约翰·E·苏尔斯顿
凯尔泰斯·伊姆雷吉米·卡特
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
维塔利·金兹堡
安东尼·莱格特
彼得·阿格雷
罗德里克·麦金农
保罗·劳特伯
彼得·曼斯菲尔德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希尔琳·艾芭迪
2004年戴维·格娄斯
休·波利策
弗朗克·韦尔切克
阿龙·切哈诺沃
阿夫拉姆·赫什科
欧文·罗斯
理查德·阿克塞尔
琳达·巴克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旺加里·马塔伊
2005年罗伊·格劳伯
约翰·霍尔
特奥多尔·亨施
罗伯特·格拉布
理查德·施罗克
伊夫·肖万
巴里·马歇尔
罗宾·沃伦
哈罗德·品特国际原子能机构
穆罕默德·巴拉迪
2006年约翰·马瑟
乔治·斯穆特
罗杰·科恩伯格安德鲁·法厄
克雷格·梅洛
奥尔罕·帕穆克穆罕默德·尤纳斯
孟加拉乡村银行
2007年艾尔伯·费尔
彼得·格林贝格
格哈德·埃特尔马里奥·卡佩奇
马丁·埃文斯
奥利弗·史密斯
多丽丝·莱辛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阿尔·戈尔
2008年小林诚
益川敏英
南部阳一郎
下村脩
马丁·查尔菲
钱永健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吕克·蒙塔尼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马尔蒂·阿赫蒂萨里
2009年高锟
威拉德·博伊尔
乔治·史密斯
阿达·约纳特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
托马斯·施泰茨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卡罗尔·格雷德
杰克·绍斯塔克
赫塔·米勒巴拉克·奥巴马
2010年安德烈·海姆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理查德·赫克
根岸英一
铃木章
罗伯特·G·爱德华兹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刘晓波
2011年索尔·珀尔马特
布莱恩·施密特
亚当·里斯
丹·谢赫特曼布鲁斯·博伊特勒
朱尔·A·奥夫曼
拉尔夫·斯坦曼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莱伊曼·古博薇
塔瓦库·卡曼
2012年塞尔日·阿罗什
戴维·瓦恩兰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布莱恩·克比尔卡
约翰·格登爵士
山中伸弥
莫言欧洲联盟
2013年弗朗索瓦·恩格勒
彼得·希格斯
马丁·卡普拉斯
迈可·列维特
阿里耶·瓦舍尔
詹姆斯·罗斯曼
兰迪·谢克曼
托马斯·聚德霍夫
艾丽斯·芒罗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2014年赤崎勇
天野浩
中村修二

艾力克·贝齐格

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

斯特凡·W·赫尔

约翰·奥基夫
迈-布里特·莫泽
爱德华·莫泽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萨蒂亚尔希

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参考资料

设置

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颁发

诺贝尔奖颁奖仪式(13张)

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

科学奖和医学奖已证明很少引起争论而文学奖与和平奖则因其本身性质特殊最易导致意见分歧和平奖常常保留

华人获奖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2-3]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海外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华人得主

①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1946年移居美国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时年31岁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5年移居美国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时年35岁

②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③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1962年移居美国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0岁1994年放弃美国国籍返回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④丹增嘉措1935年生于青海省198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当时以政治难民身份领奖

⑤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苏州太仓美籍华人1997年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2008-2012年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⑥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美籍华人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崔琦哥伦比亚大学的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及史丹佛大学的劳克林三人因他们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一种新形态的量子流体其中有带分数电荷的激发态而获得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

⑦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祖籍江苏泰州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2000年高行健因为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⑧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祖籍浙江杭州美籍华人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为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华裔化学家

⑨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区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的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由来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诺贝尔

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创立了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诺贝尔遗嘱

诺贝尔在遗嘱中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部分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遗嘱中关于诺贝尔奖的内容如下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诺贝尔遗嘱全文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唯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评选流程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瑞典皇家科学院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因为他的情人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了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实际上诺贝尔认为应该把奖授予在实际应用上能造福于人类的杰出人物而不是数学这种比较抽象的事理

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和196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都曾颁发给已去世的人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与许多电影奖项及文学大奖不同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候选人的名单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传说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奖金奖品

诺贝尔奖的奖金总是以瑞典的货币瑞典克朗颁发每年的奖金金额视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收益诺贝尔奖

而定1901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每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1980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达到100万瑞典克朗1991年为600万瑞典克朗1992年为650万瑞典克朗1993年为670万瑞典克朗2000年单项奖金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当时约折合100万美元从2001年到2011年单项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在2011年折合约145万美元 金质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和词句都不一样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必须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庄重的晚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意大利小镇圣莫雷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而来

诺奖逸事

次数

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03年物理学奖发现放射性与钋元素

1911年化学奖提炼出镭

· 美国科学家莱纳斯·鲍林第一位以唯一获得者身份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4年化学奖化学键的研究

1962年和平奖反对核武在地面测试

· 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

1956年物理学奖发明晶体管

1972年物理学奖建立超导BCS理念

· 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

1958年化学奖测定胰岛素分子的结构

1980年化学奖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逝世者得奖

诺贝尔奖原则上仅能授予在世者但有三次例外一为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Erik Axel Karlfeldt二为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达格·哈马舍尔德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ld三为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

最巧合生日献礼

2007年10月10日200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幸运获奖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

最郁闷等了55年

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关注结果劳斯等了55年直到85岁才获奖

最年轻17岁获奖

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是巴基斯坦人马拉拉·优素福·扎伊2014年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与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最年长88岁圆梦

迄今年龄最大的诺贝尔获奖者是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他由于在探测宇宙中微子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2年物理学奖当年他88岁戴维斯已于2006年去世

最集中居里家族

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居里夫人又再次获奖而20多年后他们的长女也和丈夫约里奥一起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

世界大学诺贝尔得主

第一名 英国·剑桥大学 88位

主要校友有克伦威尔牛顿达尔文拜伦弥尔顿罗素怀特凯恩斯维特根斯坦霍金马尔萨斯卢瑟福莫里斯其他诺奖得主Lord Rayleigh发现氩Owen Richardson创建理查森定律James Chadwick发现中子Ernst Chain9发现青霉素Patrick Blackett核物理和宇宙辐射Richard Synge开发分区色谱Frederick Sanger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Francis Crick决定DNA结构John Hicks创建均衡理论Antony Hewish发现脉冲星Cesar Milstein发展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等

第二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87位

第三名 美国·哈佛大学82位

第四名 美国·芝加哥大学81位

第五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78位

第六名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69位

第七名 法国·巴黎大学59位

第八名 英国·牛津大学57位

第九名 美国·斯坦福大学50位

第十名 德国·哥廷根大学45位

第十一名到第二十名是

第十一名是美国康奈尔大学41位

第十二名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37位

第十三名是德国慕尼黑大学36位

并列第十四名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33位

第十六名是美国耶鲁大学32位

第十七名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1位

第十八名是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亦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30位

第十九名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9位

第二十名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26位

第二十一名美国洛克菲勒大学24位

第二十二名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24位

第二十三名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23位

第二十四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位

第二十五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8位

第二十六名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15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13位

第二十七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2位

第二十八名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大学10位

第二十九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0位

第三十名英国爱丁堡大学10位等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741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