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科研交流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科研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环境,以科研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带动学院综合实力的增强,从而为示范校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科研处、商业研究所、高职教育研究所(“一处两所”)是我院教师进行科研交流的主阵地,为广大教师员工的科研工作搭建了坚实的科研平台。

科研处是学院科研协作与交流的组织部门。为了适应和促进示范校建设,科研处除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之外,还积极组织和召开每年度的学院学术交流大会。通过论文的严格筛选、认真评审、互动式的科研交流和隆重的表彰颁奖仪式,调动了全体教师踊跃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了学院整体的科研水平。

商业研究所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从事商业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机构。自2005年起,我院率先提出了“京商”的概念,并联合成立了京商研究中心,启动了“京商”研究。我院的京商研究在社会上有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在机制上有教委的京商研究、流通现代化两个科技创新平台,在学术阵地上有《北京商业》刊物,在学术成果上有《京商论》专著和系列研究成果,我院京商研究具有雄厚的发展实力和强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商业研究所在对流通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优势,承担了多项政府委托的重要商业规划性项目,以及商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等项目,在北京流通界具有较大影响。

高职教育研究所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该所实行专职人员和学院教师兼职相结合的研究团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引领广大教师的科研方向,为我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积极推进我院示范校建设。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发展的新阶段赋与科研工作的新任务,学院的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是科研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学院以科研处、商业研究所、高职教育研究所(“一处两所”)为管理平台和学术阵地,为全体教职员工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学习指南和理论指导,提高了教师专业理论研究水平。三年来,学院教师年均发表论文近百篇,完成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和精品教材80余本。

近三年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商业研究中心夯实基础,长足发展的时期,承接了市商委、各区县商委、各类型流通企业多个项目,得到各委托单位的充分认可。其中:

《北京市“十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

是北京市“十五”时期商业发展的总体性运行纲要和指南,目前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在北京流通领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商业发展规划》

是中关村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它的功能设计和结构模式得到刘淇、孟学农、刘志华等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北京市CBD商业发展规划》

是北京中央商务区的整体性商业规划,其“24小时充满活力的CBD”理念受到委托单位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和北京CBD管委会的充分肯定。

《北京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

设计了构建安全、通畅、可行的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模式,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北京商业建立大企业主导型流通格局战略研究》

旨在解决北京发展大流通、做强北京商业企业的问题,也已进入实操阶段。

《北京商业大企业评价系统》

推出了科学准确的商业企业评价系统,为北京商业企业提供可靠的评价标准,已被北京市商业委员会采用,开始进行对商业大企业的评测工作。

《北京“十五”时期商业利用外资规划》

重在解决“十五”时期,特别是入世后全市商业领域如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等问题,已作为政府文件发布。

商业研究中心承担了昌平、大兴、朝阳、门头沟、怀柔等区的商业规划,根据城郊各区的不同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切实的发展规划,对区域商情的准确把握和对商业规划的研究已成为商业研究中心的研究特色之一。

商业研究中心为企业服务

《北京西单友谊商业集团发展战略》

为北京零售业巨头西单友谊商业集团设计的战略性发展方案,已经为西友集团采纳并实施。

此外,《红都集团发展战略》等课题研究任务,为有关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决策和发展的可行性依据和理论支持,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充分肯定,也为将来继续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概况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市属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08年进入全国百所高职示范校建设单位行列。陈云、邓颖超曾分别为学院题写校名、校训。学院拥有50余年的办学历程和丰富的文化积淀,被首都商界誉为“黄埔军校”、“经理摇篮”。近五年来高职招生规模和录取分数线均居北京市同类院校首位,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商界财届有一大批精英出自本院。

学院现有通州、涿州和东四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29亩,各类在校生规模达7000余人。学院建设了1.7万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财贸实训大楼,为创新财经类专业教学实训创造良好条件。

学院设有金融系、工商管理系、立信会计学院、信息物流系、旅游系、广告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素养教学部9个教学系部(院),开设了金融与证券(商业银行)、金融与证券(证券)、投资与理财、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会计、税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管理(管理技术)、物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物连网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导游、旅游英语、酒店管理、文秘(商务秘书)、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共22个专业(含方向),其中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导游专业是全国示范专业;会计、金融与证券、国际商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北京市示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是北京市级教改试点专业。

学院坚持教学创新,实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财贸素养证书“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了“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能财会商”财贸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教职工58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1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8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学术、管理等创新团队11个。

学院依托“京商研究”和“首都流通现代化研究”两个北京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以京商研究为旗帜,以咨询服务为特色,以职业培训为重点,形成了社会服务品牌。学院总揽了北京市“九五”至“十二五”、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0多项商业规划项目;为王府井百货集团、全聚德集团、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西友集团等50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多项咨询服务;形成了公司创办、战略管理、理财实务、营销策划、卖场管理等20多个职业培训品牌项目,每年职业培训万人以上。

学院走开放式的办学道路,与美国席勒国际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新西兰怀俄里奇理工学院、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设了金融与证券、国际商务、会计、酒店管理等4个国际合作学历教育专业。开展了在校大学生赴美实践项目和学生互访项目。

“十二五”时期,首都北京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塑造“北京服务”品牌,建设高端现代服务业体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勤奋进取,开拓创新,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放的举措与国际先进职业技术教育对接,提升我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学院特色

学院针对财贸行业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财贸人才”概念,将“能财会商”确定为财贸人才职业技能特色,将“爱心、诚信、责任”确定为财贸人才素养特色,梳理出“二二三三四五五”的培养方案,围绕“能财会商”建立了“专业技能训练、财贸岗位模拟、一条街岗位体验、校外顶岗实习”“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围绕财贸素养特征,建立了“爱心、形象、责任、创新、就业”“五板块”主题教育,初步走出了一条有学院特色的财贸高职人才培养之路。

学院坚持教学创新,实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财贸素养证书“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了“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可以财会商”财贸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教育

学院探索形成了“重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型人生理念为宗旨,强化基础文化课学习,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注重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突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五爱”精神。

学院依托“京商研究”和“首都流通现代化研究”两个北京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以京商研究为旗帜,以咨询服务为特色,以职业培训为重点,形成了社会服务品牌。学院总揽了北京市“九五”至“十二五”、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0多项商业规划项目;为王府井百货集团、全聚德集团、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西友集团等50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多项咨询服务;形成了公司创办、战略管理、理财实务、营销策划、卖场管理等20多个职业培训品牌项目,每年职业培训万人以上。

学院校训

“求实、严谨、团结、奋进”八个字的校训是有邓颖超同志在1988年为学院题写的,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力求最好,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变不可能为可能,变一般为最好。“严谨”:加强科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培养严谨素质,保证人才质量。“团结:上下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干好事业,和谐发展。“奋进”:激情有为,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大胆实践,奋发进取。

学院校徽

释意:

由英文“财贸”FinanceandCommerce和“学院”College的三个字头“C、F、C”组合而成。变形组合中的两个“C”和一个圆点合在一起既像卫星的运行轨迹,又像宇宙中的一颗卫星,寓意奔向现代化的学院;中间的“F”好似火炬,照亮学子之心;空白处是一个变形的问号,寓意学院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标识颜色:“C”用蓝色,“F”用绿色,卫星用玫瑰色,整体色彩视觉对比度强,显示学院和全体师生生机蓬勃,昂扬向上,向名牌一流高职院校迈进的决心和信心。

院歌介绍

校歌《财富中国》由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王志信老师和国家一级编剧、词作家刘麟老师共同创作。歌词内涵丰富,意味深远,描述了从古到今财贸人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抒发了财贸人用商贸链接世界、用财务记录辉煌的赤子情怀。歌曲气势恢弘,激昂磅礴、特色鲜明、振奋人心,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又一成果。

“踏着丝绸之路驼铃的声响,托起银燕五洲飞翔。追寻郑和船队的帆影,推动巨轮四海远航。财贸儿女志在天涯,架设起连接世界的桥梁。

一二三四,记录繁荣兴旺,五六七八,描绘和谐景象,九九归一,一片赤子情怀。财富中国,幸福地久天长。

跨越运河千年的沧桑,看天下金融潮落潮涨。挽起奔涌的金波银浪,汇成民族富强的海洋。财贸儿女豪情满怀,用数字见证中华的辉煌。

一二三四,记录繁荣兴旺,五六七八,描绘和谐景象,九九归一,一片赤子之情。财富中国,幸福地久天长。

财富中国,幸福地久天长。”

院舞介绍

院舞《财贸中国》由王茹芹院长亲自策划,由学院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艺术团表演。舞蹈分为3个篇章,共11个节目。上篇《财贸溯源》表现商业的历史地位,追溯古代商业对世界贸易、经济做出的贡献。中篇《京商文脉》反映850年历史的京商文化中蕴含的爱心、诚信和责任。下篇《现代商贸人》展示了财贸人创造财富,天下共享的理念。舞蹈贯穿着财贸人“财融世界、贸连天下”的职业信念,是财贸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

校企合作

学院在几十年的办学中,和企业建立了“市场搏浪中共扬帆,紧密联系鱼水情”的院企关系。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结构要求,实行跨专业组合企业冠名订单培养模式,举办了“菜百黄金营销”、“7-11店长”、“易初莲花零售精英”、“华西证券客户经理”、“百货大楼行政经理”等多类型订单班。以院长领衔的50多名教师分别在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业担任顾问、会长、秘书长、独立董事等职务,多途径服务政府、行业和企业发展。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开办岗位培训班,对北京经济改革和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王府井中层干部班、西友集团青年干部班、燕莎商城高层管理班、蓝岛高层管理班、支部书记班、财务主管班、财政局班、税务局班等10多类岗位培训形成品牌。总揽了商务局“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研究,承担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功能区的规划研究等百余项咨询服务项目,在北京商业应用领域里,形成了咨询服务品牌。企业多途径参与学院办学。在专业建设中,无论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银行行长还是财务总监,对学校有很高的信任度,他们把参与财贸高职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事业中的组成部分,主动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截止目前,企业实训基地100多家。学院实施“百家企业”示范就业基地建设计划,每年为毕业生推荐岗位达4000个,从2005年至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王府井百货集团、西友集团、全聚德集团、北京菜百集团在学院建立了企业冠名奖学金。

院系设置

金融系

工商管理系

立信会计学院

旅游系

信息物流系

广告艺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所获荣誉

毕业学生受到就业单位的广泛好评,2005、2006年就业率分别达到98.46%、99.04%,均排北京10所独立设置公立高职院校第三名。2004、2005、2006年的招生规模均排北京10所独立设置公立高职院校第一。

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校”、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先进校”、被北京市教委评为“示范校”。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294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