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清大附中(2张)清华附中的前身是1915年创建的成志学校,早期成志学校只有小学及幼稚园两部分。
1939年,成志学校随大学南迁成为西南联大附中的一部分。
1946年,迁回北平复校,学校分为初中、小学两部分。
1952年,成志学校的中学部与燕京大学附属学校中学部合并,更名为清华大学附设中学。
1951年,为把工农干部培养成新型的知识分子,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建校。
1958年,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并入清华大学附设中学。
1960年,附设中学扩建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增设高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978年,成立清华附中二部(只有初中,招收大学部分教工子女入学)。
1984年,清华附中停止办初中,保留高中下设的小部分初中特长教学班,清华附中二部承担起全部清华教工子女初中阶段的教育任务。
1986年,清华附中二部更名为清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1994年底,清华附中与北部山区47中学手拉手共建清华附中分校(高中部)。
2002年,清华附中与深圳清华研究院、清华附小一起在深圳举办了清华深圳实验学校。
2003年,成立民办公助性质的清华大学附属初级中学,主要承担大学二代子女的义务教育任务并同时向社会招生。
2004年8月,清华附中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
2009年,成立清华附中国际部。
学校文化
学校标识
校徽
英文字母内容为“清华附中”,与中间“附中”二字连缀呼应,“附中”二字下面“1915”标明学校创办的年份。
中间的大钟,一方面时刻警示着莘莘学子要珍惜时光,珍惜自己的大好年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青;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青春,将一事无成!另一方面,更教育后学时刻正直为人。人之成长,不只是充实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做高尚之人。钟鸣声声,时闻在耳,为学、为人都应兢兢以勤。
大钟上部醒目的“清华”二字,暗示了清华附中与“清华”的血缘关系。
“清华”二字为篆体,水木清华,景昃禽集,智者乐水,人杰地灵,有清泉甘霖阳光雨露,草木自然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
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校训含义:一方面,是要学生自己把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摆正,要做到道德为先,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要努力把自身修养做好。另一方面,学生将来毕业成为杰出人才或者领袖人才,可能要影响一群人,甚至一大批人,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自己要做好,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弘扬这个校训到社会、到更大的人群中去这样的职责。让学生努力按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的标准去做人。
校风
团结 进取 朴实 奉献
校歌
西山脚下, 圆明园旁, 白杨丛中, 一片春光。
田径场上, 龙腾虎跃, 教学楼里, 攻读华章。
辛勤的园丁, 哺育我茁壮成长。
啊, 清华附中。啊,清华附中。
你-- 求实,进取,生动,活泼,
就像那日夜守卫你的白杨。
西山脚下, 圆明园旁, 白杨丛中, 一片春光。
全面发展, 勇于开拓, 振兴中华, 志在四方。
祖国的未来,召唤我献身沙场,
啊, 清华附中。啊,清华附中。
你-- 质朴,忠诚,勇毅,坚强,
就像那日夜守卫你的白杨。
啊,清华附中!啊——
社团文化
学生组织
序号 | 社团名称 | 所属类别 |
---|---|---|
1 | 学生科技协会、天文学会、文学社等 | 学术团体 |
2 | 军乐团、舞蹈队、合唱团等 | 文艺团体 |
3 | 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等 | 体育团体 |
文化活动
截至2014年,该校举办的社团文化活动有“学生文化节”、第四届校际会(模拟联合国社团举办)、第七届学生社团文化节文艺晚会暨闭幕式。
文化刊物
序号 | 刊物名称 | 管辖机构 |
---|---|---|
1 | 《冲浪》 | 校团委 |
2 | 《云栈》 | 校学生会 |
3 | 《成志文学报》 | 成志文学社 |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1983-2014年,学校每年绝大部分毕业生升入全国重点大学,统招生升学率达到100%,其中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2000余人。2013年高考,朱宸卓同学以总分725分,夺得北京市理科高考状元,是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认定学生;2014年高考,文科状元为清华附中孙一先同学,海淀理科状元为清华附中王悦同学,她们都已入选了清华大学自主选拔的“新百年领军计划”。
学科竞赛
截至2014年12月,该校学生获得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各学科竞赛奖牌23枚,其中金牌17枚,位居全国之首;有129名学生先后获得北京市金帆奖和银帆奖;该校学生多次在北京市和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其中朱若辰同学在2006年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中获一等奖,国际天文联合会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编号为217311的小行星。
体育艺术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男篮女篮代表队获得2012年-2013年全国高中男子女子篮球联赛七连冠,全国初中男子篮球联赛七连冠;在国际赛事上,获得奖牌188枚,其中金牌132枚、银牌42枚、铜牌14枚 ;在全国赛事上获得奖牌362枚,金牌216枚、银牌84枚、铜牌62枚;培养了167名中学生国家一级运动员,6人达到国际运动健将标准,24人达到国家运动健将标准。
教师成绩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班主任带头人”2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5人。
序号 | 荣誉称号 | 姓名 |
---|---|---|
1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徐重远 |
2 | 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 周杰 |
3 | 班主任带头人 | 冯渤、韩庆英 |
4 | 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 张姝敏、解巨钊、韩庆英、李学森、李增玲 |
(资料来源:2014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官网)
学校荣誉
学校所获荣誉(4张)截至2014年12月,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优秀学校、“德育先进校”、“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国家级“德育先进校”、《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校、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重点中学、首批高中示范校、科技示范校、阳光心语示范校、校园环境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金帆艺术团”、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试点校、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数学培训基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实验基地。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
校长 | 王殿军 |
党委书记 | 方妍 |
党委副书记 | 张洁 |
副校长 | 施平、杜毓贞、解巨钊、赵鸿雁 |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官网)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教学设施(11张)截至2014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7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有学校办公电脑300余台、学生机房电脑300多台(所有电脑均百兆接入校园网)、教室89间、生物实验室4间、多媒体教室100余间、物理实验室7间、化学实验室5间、美术教室10间、舞蹈教室1间、音乐教室4间;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藏书10余万册)、宿舍楼(住校生1000多人)、具有A级资质的食堂、标准田径运动场及各种球类运动场地。
办学规模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高中教学班30个,学生1200余人,初中教学班36个,学生近1500人。20世纪60年代,清华大学和学校开始在高中生中试办“大学预科班”;20世纪80年代,受国家教委委托,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试办了“高中理科试验班”和“马约翰体育班”;1998年,学校“一条龙”整体教育改革实验计划开始启动,试办了“一条龙”教改试验班;2000年,学校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起试办“高中美术特长班”;2008年,学校招收“高中民乐特长班”。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全校教职工共近300人,其中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0多人,高级教师占50%以上,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0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5位,海淀区学科带头人25位,海淀区骨干教师20位,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1位,北京市科技园丁5位。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0张)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0位):徐海鹰、李文平、王加宁、莫振伟、李伟明、倪斯杰、胡雷、乔炜、朱培、姜兴来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5位):关劲松、刘慧霞、赵鸿雁、徐慧琳、韩星
海淀区学科带头人(25位):邱道学、邱晓云、邹明、王丽丽、张彪、党胜军、徐文兵、张钦、张苏、周建军、陈建荣、陈桂芬、李玉国、潘天俊、祁丽萍、俞家新、白建娥、郎艳、向丽、罗霞、宋薇、唐秀梅、胡军、鞠红、林冬梅
海淀区骨干教师(20位):陈媛媛、刘建钰、李劲松、向永红、张晓明、陈彦竹、何方、胡年丽、黄丽梅、林静姿、罗雷生、王田、杨桦、李书霞、武敬泉、刘贝贝、万军民、高昕、江姝琼、朱莹
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1位):陈冬梅
特级教师(15位)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
1 | 崔琪 | 语文特级教师 |
2 | 王俊婷 | 语文特级教师 |
3 | 秦洪明 | 数学特级教师 |
4 | 尹粉玉 | 数学特级教师 |
5 | 张小英 | 数学特级教师 |
6 | 郭玉珊 | 数学特级教师 |
7 | 孙晓佳 | 数学特级教师 |
8 | 王英民 | 英语特级教师 |
9 | 程惠云 | 英语特级教师 |
10 | 杜毓贞 | 政治特级教师 |
11 | 周建国 | 政治特级教师 |
12 | 陈红 | 历史特级教师 |
13 | 田佩淮 | 地理特级教师 |
14 | 孟卫东 | 物理特级教师 |
15 | 张观成 | 化学特级教师 |
国际交流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西兰、英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长期互访、交流和学习。
知名校友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平、张滂、杨起、杨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鹗鼎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史铁生
四通集团、中关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永基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宏民
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杜宪
著名导演:陈国星
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李文玲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常振明
考普斯“总统奖”获得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刘军
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陈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