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概况
2013年日照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亿元,达到150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4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84.33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584.38亿元,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为52778元,比上年增长10%。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7:53.5:37.8调整为8.7:52.3:39,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升1.2和1.03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
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9.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实现增加值131.45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增加值62.97亿元,增长3.2%;林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3.3%;牧业增加值31.62亿元,增长3.2%;渔业增加值28.94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62亿元,增长6.8%。
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年末日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78家,其中,年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5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75.37亿元,增长12.6%;实现工业增加值646.93亿元,增长11.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34.99亿元,增长10.6%;重工业实现411.94亿元,增长12.7%。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99.82亿元,增长15.1%。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02.49亿元,增长12.4%。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2.21亿元,增长14.7%。
日照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5.15亿元,增长1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97.84亿元,增长23.8%。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86.62亿元,增长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28.05万平方米,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9.05亿元,增长20.0%。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99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68个,增长17.0%,完成投资998.51亿元,增长16.4%;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13个,完成投资419.59亿元,增长4.6%;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1677.29亿元,增长17.4%。
2013年一、二、三产业投资之比为3.2:40.6:56.2,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升2.1个百分点;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67.71亿元,增长30.6%,比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1.46亿元,装备制造业投资69.87亿元,分别占全部投资的6.7%和6.5%。
其他
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2亿元,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16亿元,增长13.1%。
2013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30.4亿美元,增长30.6%,绝对值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
2013年日照市核准境外投资额1.32亿美元,增长44.2%,绝对值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10位和第7位。
2013年境内财政总收入83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国税收入526.88亿元,增长6.5%;地税收入66.09亿元,增长14.1%。
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09亿元,增长15.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75.71亿元,增长12.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5.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8.24亿元,增长14.6%。
2013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780.07亿元,比年初增加310.13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737.54亿元,比年初增加294.26亿元)。
旅游
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4A级景区) |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 |
五莲山风景区(4A级景区) | 万平口风景区(4A级景区) |
九仙山风景区(4A级景区) | 刘家湾赶海园(4A级景区) |
浮来山风景区(4A级景区) | 龙门崮风景区(3A级景区) |
竹洞天风景区(3A级景区) | 莒县沭河湿地公园(3A级景区) |
磴山寨风景区(3A级景区) | 御海湾生态茶园(2A级景区) |
大青山风景区(3A级景区) | 桃花岛风情园 |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 王家皂民俗旅游村 |
灯塔旅游风景区 |
交通
截至2011年年底,日照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8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2.6公里,公路密度日照港
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28.4公里,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50个,通过能力达到1.54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1个,专业化泊位18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港口
拥有石臼和岚山两大港区。有生产性泊位49个,泊位等级达到30万吨,通过能力超过3亿吨。
铁路
境内有日菏、坪岚、胶新3条铁路通过。在“十二五”期间将扩建和新建新菏兖日铁路、山西中南部至日照港铁路通道、青日连铁路,形成“三横二纵”( 三横是指新菏兖日铁路、坪岚铁路、山西中南部至日照港铁路通道;二纵是指胶新铁路、青日连铁路)的铁路网。
公路
境内有日兰、沈海2条高速公路,12条国道、省道。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潍日、青临、岚临三条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两横”(三纵是指沈海、潍日、青临高速;两横是指日兰、岚临高速)的高速公路网。
特产
日照石刻 | 蚕茧 | 西施舌 | 日照板栗 |
岚芹 | 沙绣 | 乌鱼蛋 | 岚山头虾皮 |
五莲樱桃 | 金钩虾米 | 日照对虾 | 花生 |
岚山豆腐 | 乌鱼干 | 京冬菜 | 莒县大姜 |
日照尧王醇 | 梭子蟹 | 日照绿茶 | 日照大竹蛏 |
银杏 | 扇贝 | 黑陶 | 松莪 |
日照苹果 | 文蛤 | 日照蓝莓 | 羊毛虾 |
日照煎饼 | 农民画 | 香椿 |
[8-9]
著名人物
姜太公 | 宋平 |
项橐 | 尹衍梁 |
吕母 | 丁肇中 |
刘勰 | 于洪恩 |
张行简 | 董力 |
焦竑 | 张恩照 |
安哲 | 叶金刚 |
王尽美 | 张鼎铭 |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日照市土地资源总量日照市土地总面积为8025127.7亩,农用地6433271.4亩,日照市区
建设用地1065614.3亩,未利用地526242.0亩。其中:耕地3461468.1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43.13%;园地739752.2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9.22%;林地1137295.4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4.17%;其他农用地1094755.7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3.64%;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866966.7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0.80%;交通运输用地64935.9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0.81%;水利设施用地133711.7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67%;未利用土地为288414.1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3.60%;其他土地为237827.9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2.96%。东港区1706589.1亩、岚山区1148760.5亩、莒县2924321.1亩、五莲县2245457.0亩,莒县面积最大,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36.44%,岚山区面积最小,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4.31%。
日照市岛屿情况日照市有岛屿4个,分别是平岛、达山岛、车牛山岛、太公岛,共计面积600.7亩。
生物资源
日照市共有野生动物207种,隶属4纲26目11属。其中两栖纲7种,爬行纲15种,哺乳纲14种,鸟纲171种。现有野生鸟类中,有留鸟37种,候鸟134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4种(丹顶鹤、大鸨、金雕、白鹳),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20种(黄嘴白鹭、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灰鹤等)。野生兽类中,以蒙古草兔及刺猬分布较广。
矿产资源
日照市横跨胶南隆起、胶莱坳陷和沂沭断裂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出露地层齐全,构造复日照河山摩崖石刻
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地下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已发现56种矿产,分别为铁、锰、铜、铅、锌、金、银、稀土、锆英石、白云岩、石灰岩、蓝晶石、红柱石、铸型用砂、煤、硫铁矿、磷、盐、金红石、钾长石、蛇纹岩、橄榄岩、萤石、重晶石、瓷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石棉、硅石、硅灰石、滑石、石膏、砖瓦粘土、页岩、大理岩、花岗石、方解石、蛭石、膨润土、榴辉岩、玄武岩、沸石、水晶、刚玉、园林石、坤山玉、莒翠绿、紫豆瓣、砚石、海砂(河砂)、石墨、硅化木、金刚石、矿泉水、地下水。人口
2013年年末日照市户籍总人口290.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4.10万人。人口出生率12.80‰,人口死亡率4.55‰,人口自然增长率8.25‰。2013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85.05万人。
历史沿革
太昊时代陶文
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考证,在莒县陵阳河、东港区两城镇等地,已发现了一些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北京猿人时期)和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存。夏、商时期,日照属东夷。《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史记》亦说他是东海上人。《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
西周到战国前期,地属莒国。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赵王勾践灭吴,徙都琅邪,地归越国。公元前431年(楚简王元年),楚灭莒,以莒为邑,又属楚国,后属齐国。公元前284年(周赧王三十一年),燕将乐毅伐齐,入齐都临淄。齐王奔莒,莒人立齐王子法章为襄王。公元前270年,齐将田单破燕军,尽复齐失地,迎齐襄王回临淄。地仍属齐。公元前255年,楚又北侵,取鲁,封鲁君于莒,地为楚国所占。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地归秦国。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日照地为莒县东境,属琅琊郡。
西汉时,始置海曲县,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西汉元帝时,封城阳荒王子光为昆山侯。日照之西半境(今五莲县)属昆山侯国。东汉时,废昆山国,海曲更名为西海县。
三国魏时,废西海县,并入莒,属青州刺史部城阳郡。
西晋初年,沿魏制。
宋明帝失淮北,随莒县归北魏南青州东莞郡。公元529年置梁乡县,故址今东港区两城镇,属胶州东武郡。
北周改南青州为莒州,郡县仍旧。日照市灯塔广场
隋代,日照地属琅琊郡莒县。
唐代,日照地随莒县改属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五代因之。
北宋时,属京东东路密州。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仍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有“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后日照镇划入胶西县,改京东东路为山东东路,属之。
公元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升日照镇为县,仍名日照,属益都府莒州,县治于今日照城。
元代,日照县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益都路莒州。
明初,日照属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洪武年间,为防倭冠,于县之南境置安东卫。
清初,沿明制。1730年(清雍正八年)升莒为直隶州。1734年置沂州府,降莒州为散州,入沂州府,日照亦归属沂州府。1742年(乾隆七年)裁安东卫并入日照县,置安东卫巡检司。
1913年2月,日照划入胶东道。1925年冬,改属琅琊道。1928年撤道制直属山东。1936年2月,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日照县政府仍隶属该公署。1940年3月16日,中共领导下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1月,隶属莒、日、临、赣四县联合办事处,后四县联合办事处改为滨海各县行政联合办事处。1941年8月,日照隶属滨海专区。1944年6月隶属滨海区滨中行署(三行署)。1945年4月,滨海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1946年7月,滨海行政公署改为滨海行政专员公署,日照隶属该署。1948年8月,日照隶属鲁中南行政区行政公署第六专署(次年7月改称滨海专署)。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日照划归沂水专区。1953年8月,又归胶州专区。1956年5月,改属临沂专区。1984年4月,临沂行署石臼港办事处建立。
1985年3月22日,撤销日照县和石臼办事处改为县级日照市,仍隶属临沂地区,5月正式办公。
1989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1月5日对外正式办公。
1992年12月7日,日照市设区带县,将原属临沂地区的莒县和潍坊市的五莲县划归日照市,同时成立东港区。
1993年5月29日,设立岚山办事处,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2004年,岚山办事处撤销,成立岚山区。
1993年8月20日,成立日照开发区,2002年2月更名为日照经济开发区;201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
1995年9月12日,山东省政府批复设立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2011年12月,日照市委、市政府设立日照国际海洋城工委、管委,作为行使市级管理权限的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并将涛雒镇整建制划归日照国际海洋城管理;同时设立日照国际海洋城投资公司,开展海洋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
位置境域
日照市位于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之间,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北与青岛市、潍坊市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59平方公里。
社会事业
城市建设
2013年完成城建投资88.12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7.1平方公里。
2013年年末城市道路长度1361.73公里,面积1792.18万平方米,扩建、翻建道路2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1377.38公里。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6715.57万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分别为2986.7和2077.36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19.15万户,2013年供应液化气总量1.29万立方米,下降3.1%;供应天然气总量7255万立方米,增长84.7%;2013年年末用气普及率达到99.4%。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420万平方米,增长2.2%。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46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3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96%,建成区绿地率40.76%。日照市市区现有公园、动物园21个。
2013年年末,日照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生态功能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7个,省级生态乡镇39个。
科技教育
2013年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35个,扶持资金5144万元。其中,争取国家创新基金5个。2013年发明专利申请量535件,增长18.4%;发明专利授权量125件,增长47.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电子申请率87.6%,列全省第二位。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93 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4项,国际先进水平10项,国内领先水平 39 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4 项,颁发市科学技术奖 77项,其中市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
2013年产学研合作取得新突破,与上海海洋大学签署协议,共建上海海洋大学(日照)技术转移中心;与济南大学组建山东省“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年末,日照市拥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联盟2 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家,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
2013年年末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5.9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6所,在校学生3.59万人;普通中学108所,在校学生14.22万人;小学377所,在校学生19.0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得到加强。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7093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158人。幼儿园620所,入园幼儿2.87万人,在园儿童8.66万人。新建国际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715人。
文化事业
2013年日照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 73处,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个、美术馆1个,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8家。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新建市、县文化设施2处;2013年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4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 家。有广播电视台3座,5套节目,2013年广播播出节目3.19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3.11万小时。有转播电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55.2万户,增长0.9%,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8.6万户,增长168%。无线网络电视用户达到3.6万户。
日照和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日照农民画,是日照民间传统抹画的继承与发展,在全国民间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958年,日照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农民画协会;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在日照境内发现的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遗址有两城镇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峪遗址、丹土遗址。
日照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历来有太阳崇拜的习俗。
卫生医疗
2013年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9处,其中,医院29处,乡镇卫生院48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处,卫生防疫机构10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专科防治机构7处,门诊部、诊所等468处。全市三甲医院达到3处,新增2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1174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096张。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501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5218人,注册护士5163人。
体育事业
2012年,成功举办山东省第12届“市长·主席杯”乒乓球比赛、全国青年帆船十一届全运会
锦标赛、省帆船帆板锦标赛和2012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中日韩国际帆船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2013年激光雷迪尔级帆船世界锦标赛申办成功,2012年山东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在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举行。2012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123枚。成功承办2013年激光雷迪尔级帆船世界锦标赛、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第十二届全运会帆板预赛、山东省帆船帆板冠军赛等省级以上赛事活动;举办日照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成功举办2013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开幕式暨“五征杯”全国登山比赛、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六届社区运动会等系列比赛,组织山东省暨日照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基层启动仪式,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月、进农村活动月等活动。
2013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152枚,比上年增加9枚。
社会保障
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90元,比上年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
2013年年末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3.49平方米。
2013年日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94万人、105.22万人、21.42万人、31.47万人和25.25万人。
2013年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7个,收养7661人。社会福利企业23个,安置残疾人员662人。
新闻媒体
日照电视台、日照人民广播电台、日照日报、黄海晨刊
行政区划
日照,周为莒地,秦属琅琊郡,西汉置海曲县,三国魏时属城阳郡并于莒,北魏置梁乡县。隋时归莒县,属琅琊郡,唐、宋属密州。1087年(宋元佑二年)置日照镇,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始设日照县,属益都府莒州。元明沿袭。清属沂州府。
日照市风光图册(14张)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撤府,属胶东道。1928年撤道直属省政府。1940年3月,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先后属滨海行署、滨海专署和三专署。1950年归属沂水专署。1956年归临沂专署。
1985年3月,撤县设市(县级)。1989年6月,升格为地级市(直筒子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辖东港区、莒县、五莲县,2004年9月,设立日照市岚山区。
截至2013年底,日照市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共55个乡镇街道,1944个村居,总人口290.13万。
2014年日照市乡镇、街道名录一览:
东港区辖7个街道、7个镇:日照街道、石臼街道、奎山街道、秦楼街道、北京路街道、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河山镇、涛雒镇、西湖镇、陈疃镇、南湖镇、三庄镇、后村镇。其中,奎山街道、北京路街道由日照经济开发区代管,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由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代管。区政府驻日照街道。
岚山区辖2个街道、6个镇、1个乡: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碑廓镇、虎山镇、巨峰镇、高兴镇、黄墩镇、中楼镇、前三岛乡。区政府驻安东卫街道。
五莲县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洪凝街道、街头镇、潮河镇、许孟镇、于里镇、汪湖镇、叩官镇、中至镇、高泽镇、松柏镇、石场乡、户部乡。县政府驻洪凝街道。
莒县辖1个街道、18个镇、1个乡:城阳街道、招贤镇、阎庄镇、夏庄镇、刘家官庄镇、峤山镇、小店镇、龙山镇、东莞镇、浮来山镇、陵阳镇、店子集镇、长岭镇、安庄镇、碁山镇、洛河镇、寨里河镇、桑园镇、果庄镇、库山乡。县政府驻城阳街道。
地理环境
地形
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
水文
境内河流纵横,分别归属沭河、潍河,除潍河流入渤海外,其余流入黄海。较大河流1
日照地貌图册(5张)8条,总长461.4公里,流域面积5222.7平方公里。沭河发源于沂山南麓,境内段长76.5公里,流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潍河贯穿五莲县、莒县,境内段长121.4公里,流域面积1350.2平方公里;傅疃河是唯一的境内大河,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060平方公里。日照无天然湖泊。人工湖泊有日照、青峰岭、小仕阳3座大型水库和马陵、巨峰、户部岭、峤山等10座中型水库,总库容95913万立方米。
海域
日照海岸位于黄海中部,岬湾相连,北起甜水河口,南到绣针河口,全长99.6公里,属于比较平直的基岩沙砾质海岸。海岸线上有石臼湾、佛手湾两大天然港湾与日照港、岚山港组成的日照港群。近陆岛屿有桃花岛、出风岛;远有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组成的“前三岛”,面积0.321平方公里。沿海滩涂7.6万亩。浅海水域广阔,10米等深线面积有30万亩;20米等深线水域适宜养殖面积100万亩。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山脉
日照境内有大小山头4358座。西部为泰沂山脉系,大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脉多呈南北和西南、东北走向;中南部有7条互不衔接的山脉,走向各异;东部属胶东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
气候
日照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潮湿,台风登陆频繁。年均气温12.7℃,年均湿度72%,无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2533小时,年均降水量874毫米。空气质量为国家二级标准。
日照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因其濒临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相对同纬度其他内陆地区四季温差较小,因此夏冬季气温适中。
城市名片
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 国家卫生城市 |
联合国人居奖 |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
中国人居环境奖 |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创新奖 | 水上运动之都 |
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 世界清洁能源奖获得城市 |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