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不能承受之重????① 因为不堪毕业班升学率压力的重负,浙江省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班主任丁利坚在家中自杀了!用做饭的菜刀先割腕、再割脖子,丁利坚就这种极端的方式告别的自己仅38年的人生。据悉,自杀前丁利坚曾梦到自己班中考不利而大汗淋漓惊醒。 (引自7月13日浙江在线)

②我们常说现在的学生读书苦,实际上,教学生的老师何尝又不是一样呢。学生被分数压着喘不过气来,老师更是被升学率压着喘不过气。因不堪升学重压自杀的不仅丁利坚一名老师,浙江乐清三中校长应泽平几乎与丁利坚同一天自杀。两名老师的极端行为,让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当代老师们最主要的任务不是传道也不是解惑,而是升学。换而言之,老师知识的榨干只求换来一张张有关升学率与优秀率的“红榜”。

④“升学率”无疑是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而在不少省市重点中学、示范性中学其金字招牌便是“升学率”。滚烫金字招牌的背后凝聚的是老师们“狠抓学生学习成绩”付出的“心血”。你学校有“金字招牌”,别的学校便会不遗余力地打造“金字招牌”,无休止的竞争换来的是学生无休止的反感与老师无休止的疲惫不堪。

⑤在鼓吹“升学率”的时代背景下,各种行政命令开始走俏。老师们被各种“硬指标”、“强任务”左右着教学。“今年你们班必须平均分考多少”、“你们班必须有几个考上重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想得再怎么好,命令再怎么强硬,无奈主观是不能决定客观的,“美好”的主观行为只能让“园丁”们的精神压力倍增。

⑥ 在注重升学率的时代背景下,在人们眼中老师的评判标准也发生改变,似乎只有学生成绩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学生成绩不好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灵魂的工程师”们没有了自我,他们打造的产品必须都是方方正正完全一致。这无疑又使他们陷入精神上的苦闷。面对精神的重压与精神的苦闷,我们的老师当何去何从?

素质教育在中国已经喊了十几年了,教学改革在中国推行亦有了十余年。不可否认,它们的确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看到得更多的是,各地中学“上线率”之争愈演愈烈、考试“分数状元”之争愈演愈烈。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而我们普遍的现实状况是,学校在批量生产着“考试机器”。这样,学生累,老师则更累。

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我们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想全面发展学生,老师就得先全面发展。老师“全面发展”的前提至少是思维不能被压着,精神苦闷,相信这是注重“升学率”的教育模式所不能满足的。

⑨花朵的茁壮成长需要有优秀的“园丁”,优秀的园丁则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试问,重压之下的教育模式,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吗?

升学率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314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