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

方塔园

北宋熙宁年间,即公元1068年至1094年,建造了闻名江南的兴圣教寺塔,1978年,以这座塔为主体景观,重新建立了方塔园,占地面积173亩。按照秦汉时代的园林建筑风格,整座园林,以石铺广场为中心,四周布满着古建筑古文物,有宋代的方塔、望仙桥,明代的砖雕照壁、楠木厅,清代的天妃宫等。

醉白池

醉白池醉白池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醉白池的前身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已有九百余年历史,公园面积七十六亩。园内有四面厅、乐天轩、疑坊、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赤壁赋》真迹石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广富林遗址

广富林遗址堪称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考古重镇,在这里出土了一大批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史前文明遗物遗迹,据可靠的考古证实,松江先民于6000年前就在这片土地活动繁衍。新近的考古调查再次确认了广富林遗址的文化形态和历史地理线索,认为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一支移民曾来到这里定居,从而成为上海地区已知最早的进行区域文化交流,拥有显著移民特征的古代文化遗址,根据广泛深入发掘,出土了众多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和古代城市遗迹,将上海地区的建城史又向前推进了数百年,与附近的崧泽文化,马桥文化,良渚文化等相比,广富林遗址拥有自身与众不同的考古学特征,广富林遗址已改称被命名为广富林文化。

辰山植物园

是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共建的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全园占地面积207公顷,由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辰山植物园拥有亚洲最大的展览温室,温室总投资4.6亿元,由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3个单体温室组成,总面积为12608平方米,共展示珍奇植物3000多种,其中多肉类植物品种、凤梨类植物品种数量为全国之首。上海辰山植物园以“植物与健康”为主题,既是植物科研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鲜花盛开、水鸟飞翔、乐趣无穷、令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车墩影视

上海影视乐园现已建成的全布景式的“南方街道”和实景式场地景“30年代南京路”、“上海里弄民居”,为影视创作提供了理想的拍摄场景,也为人们重睹旧上海五光十色的风情开辟了全新的途径,除了大家熟悉的《情深深雨蒙蒙》、《新上海滩》、《功夫》、《大灌蓝》等30多部影片及数百集电视剧在这里拍摄。

上海影视乐园还将建成四座大型和三座小型的摄影棚,以及“上海老城厢”、“大世界游乐场”、“城隍庙”、“卡通世界”、“明星广场”、“博览中心”、“银幕天地”、“特技场”、“码头港区”、“狩猎射击场”等景点。这些千姿百态的景点,通过电影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和现代高科技、新工艺,真实而艺术地展现上海以来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是人们理想的休憩娱乐场所,也是人们了解和熟悉上海发展衍变轨迹的画廊。

胜强影视基地

拥有完全独立的外景区、摄影棚和宾馆住宿区。基地采用从民间各地收集而来的众多古建材料和真迹,以大量的明清时期仿真建筑群为主,其精致、细腻程度和多视角的场景设计大大方便了各个影视剧组的拍摄与创作,《天下无双》、《河东狮吼》、《杨门虎将》、《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等众多影视剧/片均取景至此。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不对社会民众开放的专业影视基地,胜强基地严格的管理为海内外各影视剧组提供最不受干扰的拍摄景区。

古镇泗泾

古镇泗泾泗泾——这个耳熟能详、与水相连的镇名。围绕着镇子的四汪清流被注入了千年来墨香清雅的缠绵,也成就了这个古镇特有的闲适个性。泗泾是一个具有丰富文物资源的古镇,泗泾老街,福田静寺,福连桥,史量才、马相伯故居,都是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踏上古朴的泗泾老街,红木结构的商铺在现代商业中执著着传统;桥下的潺潺溪水诉说着古镇沧桑的历史;修葺一新的福田净寺寄托了泗泾人的一种情愫;不远处的方塔,飞檐翘角,豪华庄重,十字脊正中形如金色的宝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把中国江南建筑的风格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国家森林公园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分东、西两园。西佘山林地面积 800余亩,海拔高度98.8米。山坡上有秀道者塔,半山腰有中山教堂,山顶有天主教堂,还有探索宇宙奥秘的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上海地震台(博物馆)。东佘山海拔74米,山地面积800余亩。山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建有遂高园、白石山庄、眉公钓鱼矶等十景,还有百鸟苑、青少年活动中心。

青青旅游世界

上海青青旅游世界-伟盟生态林占地面积约3600亩,基地水网纵横交错,有着优越的水景资源。园区内拥有一座以四星级酒店标准设计的上海伟盟生态林酒店、育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及名贵树木100多万棵、有40多个景点、以及骑马、烧烤、水上自行车、网球等多种娱乐设施。

唐经幢

松江唐陀罗尼经幢位于松江中山小学校园内,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经幢21级,高9.3米,八棱八面,故又称为八棱碑,俗称“唐经幢”,别称“石塔”。

大仓桥

位于松江城西,是一座高10余米,跨度50余米的五孔拱形大石桥,桥原名永丰,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俗称大仓桥。现为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随着历史变迁,河道变浅变狭,现该桥两端两孔下的河道已淤积成河岸。

清真寺

清真寺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明清时期,曾7次整修和扩建,至今仍保持元、明时期的风格,主体建筑有大殿、窑殿、穿廊,另有南、北讲堂,邦克门等,其中窑殿和邦克门两处最具该寺建筑特色,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珍贵的历史艺术价值。

西林禅寺

西林禅寺,又名崇恩寺,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建。明正统皇敕封时赐名“大明西林禅寺”。西林禅寺是江南名刹,气势宏伟的大殿,为歇山式单檐建筑风格。寺内的圆应宝塔,俗称“西林塔”。塔身七层八面,砖木结构,高46.5米,迄今仍为上海最高的一座宝塔。

上海欢乐谷

上海欢乐谷位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于2005年开始投资建设,占地90公顷,一期项目投资40余亿元,于2009年9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科技含量最高、最具魅力的现代都市娱乐主题公园。园内有欢乐时光、阳光港、上海滩、金矿镇、飓风湾、蚂蚁王国、香格里拉7个主题场景区,配有木质过山车、跌落式过山车、4K高清飞行影院等先进的游乐设备,还有华侨城大剧场、亚瑟宫、蚂蚁城堡等多个大型室内场馆。

月湖雕塑公园

月湖雕塑公园位于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于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园区以“回归自然、享受艺术 ”为建设理念,是一座集现代雕塑、自然山水、景观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园区。园区一期占地1300亩,其中月湖面积465亩,环湖腹地分为春夏秋冬四岸,来自世界各国现代艺术家所创作大型雕塑四十余件,融合于山水美景中,别具特色。 公园入口设计精致简约,正中央耸立的巨型雕塑「飞向永恒」,也是一座具备功能性的现代化艺术造型日晷,为保加利亚籍旅意雕塑家吉沃吉·菲林所创作。

教育事业

松江大学园区位于新城区西北角, 2001年启动,现已基本建成,占地约8800亩。2006年,大学园区努力整合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切实推进“三区联动”,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别与永大电梯、蓝宝光电、龙工机械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松江大学园区实习基地,推动高校与企业人才合作。至年末,大学园区共有7所高校入驻,招收学生6.2万人。

松江大学城汇集了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贸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视觉艺术学院7所著名学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城。

2012年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启动第三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推进“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作。促进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协调发展,完成9个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建设任务。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区第三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与东华大学签约合作兴办附属实验学校。2012年高考本科达线率73.41%,比上年提高10.0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加强教育融合,7.3万名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来松从业人员随迁子女顺利入学。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44所,在校学生数13.45万人,比上年增长7.5%。

至2012年末,各类学校在校生数总体略有扩大(见表)。

各类学校、在校生数

类 别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比上年 增长%

中,学33325292.8
小,学33603905.4
幼,儿,园953583716.0
辅读学校1126-6,0
中,职,校553119.1

全区依法批准设立的民办非学历办学机构50所,民办幼儿园51所,民办托儿所4所,民办中学4所,民办小学19所。松江大学园区现有7所高校,共有在读学生7.5万人。

历史沿革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松江历史悠久,自古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荟萃。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春秋时,地属吴。阖闾后属长水县(据唐《吴地记》记:周敬王十年设长水县;宋《嘉禾志》记:周敬王六年设长水县)东境。战国初吴亡属越,中期后属楚。秦时属会稽郡长水县(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长水县为由拳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和娄县南境地。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浙西为吴郡,浙东为会稽郡;由拳、海盐、娄县皆属吴郡。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年),孙权立子和为太子,为避讳,改禾兴为嘉兴。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成帝封其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嘉兴、海盐、娄县改隶吴国。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吴国仍改为吴郡。

梁天监六年(507年),裁娄县,并入信义县,隶信义郡。大同元年(535年),又分信义县的原娄县部分,建昆山县,今县境西部属之;又析海盐县东北境先后置前京、胥浦两县,今县境南部属之,隶信义郡,旋改隶吴郡。

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华亭名称由来,初见于《三国志·吴志》中记: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吴孙权封右都督陆逊为华亭侯。华亭是当时由拳县东境一个亭,故址在今松江境内)。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吴郡为苏州,隶浙江西道。华亭县属苏州。

唐末,农民大起义。广明元年(880年),王腾据华亭反唐。腾败后,华亭以苏州属县,或为浙西所有。至乾宁四年(897年),钱镠遣部将顾全武拔华亭。自此,地属吴越国。

五代吴越王钱镠宝大元年(924年),置开元府于嘉兴,华亭县隶开元府。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吴越王钱元瓘废开元府,华亭县隶中吴军(苏州)。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一说奏请在三年,敕置在五年),钱元瓘设秀州于嘉兴,华亭县改隶秀州。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秀州为嘉兴府,华亭县属嘉兴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领华亭县。一年后,华亭府改名松江府(松江名称以境内有吴松江得名。吴松江最早见于《后汉书·左慈传》,本谓吴地松江,至宋始称吴松江,明、清作吴淞江)。至元二十九年,分华亭县东北境置上海县,属松江府。泰定三年(1326年),罢松江府,华亭县改属嘉兴路,隶江浙行省;而设都水庸田使司于原松江府治。天历元年(1328年),罢都水庸田使司,复置松江府,华亭县仍隶松江府。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华亭、上海两县部分土地,建青浦县,设治青龙镇。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西北部建娄县,隶松江府。初设治于府城西水次仓,后移入府城,与华亭同为附郭县。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松大县难治,奏请分县,分华亭县东南境白沙乡和云间乡建奉贤县;分娄县的胥浦乡及华亭县西南一部分建金山县。次年核准,雍正四年正式分治。

松江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归江苏省管辖。

民国3年,华亭县改称松江县。

民国3年,江苏省划分为5个道,松江县隶沪海道(道尹公署设于上海)。民国16年,撤道,仍归江苏省管辖。

民国22年,在松江设立江苏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松江为其辖县。

民国23年,专员公署撤销,松江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25年,在松江设立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松江为其辖县。

民国26年11月,日军侵占松江。日伪期间,松江设立伪维持会,后改为伪松江县政府,隶属于伪江苏省政府。民国31年日伪“清乡”期间,改称“松江特别区”。民国33年复改为松江县。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松江县仍由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直至解放。

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松江。苏南行政公署设松江专区,专署驻松江,松江为其辖县。

1952年恢复江苏省建制后,松江专区隶江苏省。

1958年3月江苏省松江专区撤销,松江县划归苏州专区。11月,松江县划归上海市。

1998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科学技术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市级创新资金、科技小巨人等各类科技项目262项,科技资金1.45亿元。至2012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0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2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75个。全年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06项。鼓励技术创新,15个项目获国家、市、区重点技术改造补贴。2012年内新认定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全年申请专利6467件,比上年增长18.5%。全年专利授权量4359件,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发明专利750件,实用新型2473件,外观设计1136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111项,比上年增长19.4%;技术交易合同额14636万元,增长140.5%。

科普宣传力度继续加大。区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普宣传功能,2012年共接待参观48300人次,接待学生团队90批次。至年末,全区共有科普教育基地24家,其中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8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6家。

综合实力

经济总量

2012年实现松江区生产总值886.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0.72亿元,下降1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7.42亿元,增长3.9%。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0.9:61:38.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创历年新高。

财政收入

财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2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7.62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26亿元,增长2.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7%。

区县排名

松江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额在市郊的排名中,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排在第一位,增加值排在第二位,合同外资、地方财政收入排在第三位。

各领域改革稳妥推进。率先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市率先完成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除医院外的区级预算单位全部上线运行;全面完成街镇财政资金信息化管理,强化街镇预算的主体责任。深入推进预算公开,10个部门的202家预算单位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推动部分街镇开展社员身份界定、资产清理评估等基础性工作,组建镇村两级集体经济联合社。

基本简介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置华亭县,后改称松江县,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松江经济快速增长,2012年,松江区生产总值886.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1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0.7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7.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8.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3.52亿元。

松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西晋时代的二陆(陆云、陆机)、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明末清初的夏完淳以及近代的程十发等许多文化名人都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解放后,群众文化方兴未艾,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形成了戏曲、摄影、丝网版画三大特色文化。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松江是上海地面文物最为丰富的地区,有唐代的唐经幢、宋代的方塔、元代的清真寺、明代的照壁和清代的醉白池等众多文物,故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作为上海地区唯一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西北部的12座山峰是上海唯一的山林,2000年开挖的水面积500亩的人工湖--月湖,山水共映,风光秀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景区。

地理环境

松江松江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部,太湖流域碟形洼地底部,境内地势平坦,东、南部略高,西、北部低洼,为长江三角洲平原,西北部有十几座小山丘。松江镇位于北纬31°,东经121°14′,境内北狭南阔,略呈梯形。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东北距上海市中心约40公里。黄浦江三大源流在松江南部汇合,东流出境。境内河渠纵横,池塘众多,是典型的水网地带。所有河流均系感潮河道,每昼夜涨、落各2次。黄浦江(米市渡)最高水位为吴淞零上3.8米;警戒水位3.3米,危险水位3.5米。

气候条件

松江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零下10.5℃,无霜期23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3.2毫米,雨日137天。6~7月有梅雨,平均20天左右。夏秋常有台风过境,平均每年1.5次。局部地区有时有龙卷风、冰雹为害。秋冬多雾。易涝少旱。

交通运输

沪杭高速公路、沪青平高速公路、嘉金高速公路、同三国道、沪杭铁路复线和黄浦江贯穿松江全区,公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捷。轨道交通9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体系重要线路,连接起松江新城,大学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九亭,七宝现代居住商业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徐家汇,上海世博会园区,豫园老城厢,陆家嘴金融核心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等重要区域。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行城区内公交线路单一票价,全年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2条,其中,新辟公交线路29条,调整公交线路13条。推进无人售票线路18条。加快落实老城区排堵保畅,完成18处公交候车亭和2个港湾式公交站建设。至2012年末,全区共有公交线路141条(含过境线路),松江公交公司运营车辆688辆,全年公交公司客运总量128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年末全区共有运营出租车(区域)830辆,客运总量3053.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较快增长。全年新增民用汽车20406辆,至年末全区共有民用汽车拥有量133155辆,比上年增长18.1%。

文物古迹

松江方塔松江悠久的历史,遗留下大量文物古迹。松江城中有:唐代陀罗尼经幢,宋代兴圣教寺塔(方塔)、望仙桥,以及始建于宋,明代重建的云间第一桥(跨塘桥),元代云间第一楼、清真寺,明代砖雕照壁、西林塔、葆素堂、颐园、大仓桥、《急就章》碑,清代醉白池、兰瑞堂(楠木厅)、邱家湾天主堂、遂养堂(张祥河宅)、陈化成祠等。乡间有汤村庙、广富林、姚家圈、平原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塔汇乡有始建于唐代的李塔;天马山、佘山有宋代护珠塔(斜塔)、秀道者塔;泗泾的南村,曾是元末学者陶宗仪寄居地;凤凰山有明代草书大家张弼墓;华阳桥有明代平倭墓碑;小昆山北荡湾村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广富林有陈子龙墓等。九峰历来为重要名胜区,古代每峰都有“八景”、“十景”的记载。在西佘山上建于清代的天主堂、天文台,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重要景观。

文化事业

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2011年末全区有影剧院4座,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图书室15个,藏书70万册,全年接待读者41万人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初步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至2012年末,年末全区有影剧院6座,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图书室15个,藏书114.9万册,全年接待读者82.42万人次。至年末,全区有有线电视站11个,全年有线电视覆盖户数38万户,有效户数31.3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用户16.39万户,正常缴费用户15.12万户。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2011年开展实施纪念松江建县1260周年暨第九届“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不断加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配送规范有序,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不断丰富。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区工人文化宫完成设计招标。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百姓书声等一批文化配送工程顺利实施,成功创建“中国书法城”。广播电视主流舆论宣传引导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广播电视台共自采编新闻3819条,外宣工作实现在市级台播出1025条新闻,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采用94条,27部作品获全国、市级奖励。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推进,开展第二届“百姓明星”系列评选活动,2012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23场,参与人次84.5万。

广播电视

2011年以建党90周年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建党9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全年区广播电视台共采编电视新闻4397条,播出《松视新闻》365档;采编广播新闻2191条,播出《松广新闻》313档。区广播电视台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授予的2010年度“全国电视新闻协作优秀集体”称号,取得建台以来电视外宣工作最高荣誉。

机构设置

松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松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松江区经济委员会

松江区商务和旅游委员会

松江区农业委员会

松江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松江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松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松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

松江区司法局

松江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松江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松江区民政局

松江区财政局

松江区审计局

松江区统计局

松江区教育局

松江区卫生局

松江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松江区体育局

松江区环境保护局

松江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松江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松江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松江区交通运输管理局

松江区水务局

松江区民防办公室

松江区监察局

旅游事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组织开展首届春游节、第四届青岛啤酒节、2012松江旅游节、购物节等活动,不断活跃旅游市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刺激旅游消费增长。旅游品牌持续提升,辰山植物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茂佘山艾美酒店获评国家金叶级绿色饭店;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欢乐谷二期、世茂新体验中心等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林荫新路扩建、辰花公路生态走廊全面开工建设。至2012年末,全区开通旅游交通服务线3条。全区共有星级饭店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1家,22家旅游饭店全年住宿接待86.9万人,平均客房出租率56.7%。全区共有旅行社53家,全年组团人数52.3万人,比上年增长61.5%。全区全年旅游总收入58.85亿元,比上年增长4.7%;游客接待总人数979.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

卫生事业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过五年卫生综合改革实践,卫生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各级医疗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显著缓解,医患关系明显改善。

2012年全面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区中心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结构封顶,泗泾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家庭医生责任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实施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第四轮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试点项目,完成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市、区两级政府实事项目。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2.8%。全年全区门急诊614.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门急诊均次费用137.84元,比上年增长9.9%。

年末各类卫生医疗机构与卫生技术人员数有所增长(见下表)

卫生机构情况

指 标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283.7
医,院7
社区服务中心157.1
民办医疗机构287.7
医,院740
门诊部21
卫生技术人员46413.3
执业医师18791.5
注册护士18374.1

行政区划

松江区辖4个街道、11个镇: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小昆山镇。区政府驻园中路1号。境内有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市级松江工业区、松江科技园区和五厍农业园区。

园区建设

松江大学园区

松江大学园区? ? ? ?位于新城区西北角,2001年启动,现已基本建成,占地约7236亩。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和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一批高校落户松江大学城。2011年举办松江区大学生创业大赛,16所大学的420支创业团队申报了创业项目;召开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分基金会第11次理事会,评审通过了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至年末,大学园区共有7所高校入驻,共有在读学生7.5万人。

松江工业区

松江拥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于2001年1月18日正式封关运行。上海首家市级工业区--松江工业区共引进外资项目450余家,总投资87亿美元,注册资本40亿美元,其中美国福特、日本日立、英国ICI、法国依视路、德国PM等世界500强企业40多家。台湾广达集团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年产笔记本电脑可达100万台。

松江工业区分为工业区一期、东部新区、西部新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四大区域。2012年工业区转型升级有序展开。松江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工区功能拓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47.11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9.7%;引进合同外资4.85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外资的50.1%;实现出口产品总额325.38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8.74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额的14.5%。

佘山国家度假区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宗教胜迹名闻遐迩,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2011年,佘山旅游持续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年内上海辰山植物园温室全面开放,上海欢乐谷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茂洲际酒店、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型购物城项目、华侨城水上公园和华侨城威尼斯度假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

历年荣誉

2003-2011年,松江先后获得了下列荣誉: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国家生态水利风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区、全国十大休闲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模范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

体育事业

松江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区形成区、镇、街道三级全民健身网络。松江体育中心和一批社区体育设施的相继建成,已建成13个社区公共运动场、22个健身苑和424个健身点。促进了业余训练和竞赛活动的开展。松江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八届运动会女排、女足、篮球赛和上海有线男女排的主场赛事,还多次成功举办了一批国际性体育赛事。一批松江籍运动员在全国、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以松江首个全民健身活动年为平台,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各项健身活动。全年开展了佘山元旦登高、松江端午龙舟赛、全民健身健步行等活动。作为全民健身活动年主要内容的第四届区运会成功举行,是我区最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历年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区运会。

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发展。年内承办了全国少年击剑赛(夏令营)、亚洲冰球联赛、全国房车锦标赛(CTCC)、2014年冬奥会女子冰球预选赛等重大赛事。全年在全国性比赛中获金牌5枚、银牌3枚,市级比赛获金牌142枚。以市第一届市 ?民 ? 运动会举办为契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佘山登高、端午龙舟、区二届职工体育健身节、“五四”青年篮球赛等活动,积极承办市 ?民 ?运动会龙舟、定向越野、钓鱼、排舞、健身秧歌等6个竞赛项目。至年末,全区共举办二级竞赛107场,三级竞赛503场,直接参与各项比赛人数达36万人次。

体育设施

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新建百姓健身房4个、百姓健身步道6条、百姓游泳池1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个、健身苑1个和健身点41个。至年末,全区共建有6个百姓健身房、11条百姓健身步道、16个社区公共运动场、23个健身苑和505个健身点。

就业工作

松江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0262个,城镇登记失业控制数7252人,帮助成功创业501户,青年职业见习785人,非农就业3528人。举办大型公益性招聘会16场,1167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9万个,录用3663人。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全年完成职业培训38366人,中高层次培训15818人,农民工培训20091人,高技能人才培训4857人。“万、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队伍整合工作作为全市试点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做好就业援助工作,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14人,安置201人。

城乡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2800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769元,增长11.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634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4346元,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71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3179元,增长13.1%。年末全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6.87亿元,比年初增长20.4%,当年新增114.66亿元。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56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30元,增长5.8%。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新建和筹措4200套公共租赁房;廉租住房受益面不断扩大,年末享受廉租房租金配租家庭达334户。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泗泾洞泾基地、佘山21丘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相关配套道路及公交枢纽建设项目积极开展。

出台《松江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办法》。切实做好征地人员镇保工作,1432名涉地农民落实镇保。社会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农保养老金标准由人均每月359.6元提高到442.5元,征地养老生活费标准由每人每月680元提高到800元。进一步健全完善医保管理制度,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08万人,投保率100%,农民社会医疗保障率100%。

社会援助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低保审核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年共救助23万人次,支出资金10707万元。全年有71775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有1247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1所,养老床位数4490张,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68家。年内已建成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7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8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4家,改造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8家。全年为8040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600名低龄老年志愿者为3000名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

三农工作

松江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是上海市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区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全区已建成设施粮田10万亩、设施菜地1.5万亩、设施花卉0.65万亩、标准化畜禽场9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18家。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12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五大结构呈“四增一减”格局,其中,种植业产值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畜牧业产值4.36亿元,增长17.4%;林业产值3.02亿元,增长2.3%;农业服务业产值1.05亿元,增长2.1%;渔业产值1.04亿元,下降6.2%。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

现代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经营,大力发展粮食家庭农场,到2012年家庭农场发展至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建成种养结合家庭农场37户、(农)机、农结合户107家,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和秋粮的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实现了“三增”。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1.99万亩,比上年增长3.5%;粮食产量达11.28万吨,增长1.8%。秋粮平均单产达572公斤/亩,比上年增长0.4%,连续七年实现增长。

松江2013年26日和27日上午,市委书记韩正分别前往松江区和嘉定区,调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结合部管理工作。韩正指出,上海贯彻中央1号文件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结合本地实际,形成适合大都市农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上海粮食生产要大力推广松江模式,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使农民增收。韩正说,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要一步步向前推进,松江区已探索出一条国际化大都市郊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以来,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村庄改造。至2011年底,累计完成村庄改造15705户、266个自然村落(浦南四镇12576户、占80.1%),使农村农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和设施不断改善。累计完成村庄改造11868户、89个自然村落。加强农村绿色家园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初步呈现了水清岸绿、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面貌,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多年来,政府加大对农村道路、桥梁改造和河道整治力度,全区累计改造危桥510座、疏浚河道1180.1公里、修建农村道路967.4公里、完成浦南20个行政村供水旧管网改造。政府加快推进农村“三室一站一店”建设。全区现有106个行政村,已建成综合文体活动室140个、村民事务代理室117个、标准卫生室150个、为农综合服务站79个和便民超市商店71个,农村级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农民增收

多年来,松江积极推进农民非农就业,落实和提高农民社会保障,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末,全区农村劳动力19.02万人,其中非农就业农民16.36万人、非农就业率达86%。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完善老年农民退养补助政策和土地退养政策,五年内农保养老金标准由每月69.3元提高到359元,征地养老生活费标准由每月320元提高到680元。对纯农业地区的老年农民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在享受农保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增加150元/月的退休养老补助,达到480元/月。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769元,增长11.1%。

城市建设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公用事业服务水平继续提升。松江区境内有3个千吨级水运码头。拥有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20万吨;拥有24座35KV及以上变电站,其中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1座,总供电能力为142.6万千伏安。拥有自来水厂2座、自来水厂11家,日供水30万吨,2011年售水量11512万吨,其中生活用水4327万吨。全年用电量82.8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2%,其中,工业用电55.16亿千瓦时,增长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具备接装的老城居民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至2011年末,全区共拥有天然气液化气用户43.49万户,比上年下降5.2%。天然气年用气量1479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5%;液化气用气量59129吨,下降8.3%。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29.87亿元,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4%。开展水源保护区周边清拆、松江污水厂污泥处理等治理工程,区域水环境进一步稳定。全区污水处理量达43.1万吨/日,比上年末增加7万吨/日;全区污水处理率76%,城区污水处理率90%。顺利启动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年内在154个小区和115个单位开展试点。全年处置生活垃圾43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启动垃圾外运方案,开始对填埋场实施封闭、生态修复。全年拆除违法建筑22万平方米。

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推进。出台松江区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稳步推进8个方面68项重点工作。建立单位增加值下降率指标与能源消耗总量指标双控制度,能源消耗增速得到有效控制。对工业新增项目评估增加能源预评估制度。加大落后产能调整力度,全年共调整企业164家,涉及土地1499亩、厂房52万平方米。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51.2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4%。

城市绿化

松江继续加强绿化建设,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0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1年新建绿地57.88万平方米,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2012年新建绿地30.37万平方米,至年末,全区已建成绿地面积1909.71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42.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2.36平方米。

信息网络

信息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2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实现电子信息业工业总产值1796.6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7.8%;完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3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3.4%。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破解区域移动通信信号薄弱的难题,从大型居住社区入手,完成全区信息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的编制。全年共建移动通信基站170个,泗泾大型居住社区的信号覆盖达到城区标准。启动智慧松江建设相关工作,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与服务。继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共补换社保卡17361张,办理正式居住证7028张,临时居住证294608张,学籍卡619张。全年“上海松江”政府门户网站首页访问量日均达3.52万人次,页面访问量日均达16.62万人次。

相关资料

商业服务业

消费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2012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1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32.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5.4%。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12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见图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商品类别分:吃的商品实现零售额134.85亿元,增长9.9%;穿的商品实现零售额30.86亿元,增长10.6%;用的商品实现零售额178.38亿元,增长14.3%;烧的商品实现零售额39.43亿元,增长11.4%。按经济类型分: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4.57亿元,增长9.3%;集体经济10.73亿元,增长12.6%。

金融业

金融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2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至年末全区共有银行26家,各项银行存款余额1648.48亿元,比年初增长15.3%;贷款余额1041.49亿元,比年初增长10.6%。

2012年新增证券交易公司5家,至年末共有证券公司11家。全年证券交易成交额13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成交额中,国家债券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96.1%;股票842.67亿元,下降18.5%;基金11.29亿元,增长13.8%。

文学著作

松江赋

作者∕杨威

◆天宗扬采,悬灵光于亿载;宝地钟灵,流英声乎古今。仰参辰象,据牛、斗之躔次;俯稽《海经》,扼黄浦之上洋。西望具区,类太极之茫昧;东观沧溟,仿混元之未判。大江北腾,拢百川以倾注;钱塘南震,鼓灵潮而漰渀。势枕沪杭坤轴,地当长洲要会。山骨削峻,广敷乾刚之精;水行清劭,旁溢浚哲之气。泽被群品,甄一方之奇秀;人秉斯质,陶东南之巨镇。

◆富林遗存,鉴先德之幽邈;文明肇初,扣上海之清源。华亭命于昭侯之封,县置始于天宝之年。九峰膏壤,桑谷之所艺植;三泖沃流,鳞甲之所产毓。伊自唐而终清,世踵华而弥盛。市肆宏开,充九都之货殖;通衢洞达,总八方之梯航。三滩绮错,蓄粟粒之云屯;百舸联帆,丰鱼盐之利市。兼吴越之众出,贯南北而贸迁。殷轸隆于上国,缯帛衣于诸夏。冠海隅之繁富,亘卓荦乎江南。

◆梦回千载,顾慕唐宋遗风;视接万里,泛咏天赋物华。方塔轩翥,发清泠于云端。唐幢岑崟,萦流云乎日下。睇昆冈之鹤影,诵二陆之绝响。迷浦江之烟渚,迓蹈海之归翰。聆西林之梵音,纵二老之逸想。侣佘山之修篁,鸣秋声于斑竹。跨塘横贯日之虹,秀野饵四腮之鲈。一泓涵碧,浥醉白之荷露;双楼凭观,宜颐园之雨日。九峰瑰玮,钟造化之妍奇;胜概辐辏,镌百代之别韵。

古镇泗泾◆坤维溥载,广迈五行之运;累代腾骧,蔚乎人杰之盛。玄圃积玉,士衡吐太康之英;荆衡杞梓,士龙驰短篇之誉。赵孟頫并修行楷,董其昌兼工丹墨。东佘梅株,曾隐眉公高迹;徐阶鸿渐,身跻嘉靖首辅。光启演历律之义,黄婆本纺织之祖。花鸟则推十发之制,馆阁则称张照之能。子龙之风骨堪模,宗仪之洪裁立范。俊彦盈编,若龙鳞之昭粲;奕叶重光,嘉丰化之积厚。

◆基趾不坠,绍余烈之缉熙;新元高张,启云蒸之昌历。戊午更始,顿阊阖之锁缰;邓公运思,构鼎革之端绪。遘逢泰运,排海门以宏开;恢弘至道,涉重洋而问渡。扬桴振尘,荡亿载之朽糟;探赜索隐,习竞风而飙进。驾成两翼,揽外企之翘楚;跨连鸿影,输麟角于异域。譬盘古之抡斤,瀛寰重造;类雷霆之春振,百物发萌。继以研科技以奋厉,擢工业之瑰艳。执信息之牛耳,济豹变之荣观。

◆风流籍甚,既树逸世之勋;上庠攒萃,接武鼎业之盛。有教无类,孔圣垂以玉条;宣文博育,国步赖以龙飞。九成开馆以授业,辅之献地而捐资。柳生之倡私立,周龚之创中蒙。或凿源以建纲,或承流而播枝。今人继轨,厎绩巨制。七校罗峙,耸冲天之序室;区畛广开,延群材之来萃。清吹穆若,荡兰笋之协气;众利齐臻,信修习之韶境。麟趾可期,荐干时之伟器;惠泽远畅,扬大化乎绵宇。

◆爰兴土利,固社稷之根核;惇赞民生,明六合之旷道。《帝范》悬鉴,阐政本之玄旨;五书间作,并稼穑之轨仪。若李悝之尽地力,孝文之颁均田。沿世继起,发挥彝章。逮商祚登晖,农功式微,玉册绝迹,楷则无闻。是以藉浦南之优渥,钻“三农”之新猷。天人互参,规万叶之大摹;二宜共契,辟“三高”之先路。列区采映,振东作之末流;壮心烟高,冶兆民之利薮。

◆十里氤氲,信流美于往谈;洪都黼黻,复衍庆于他载。群山周抱,月湖之瑰异谁雕?泖田问秋,五厍之乐土兴歌。千驹驰骛于天马,四水会波于泗泾。百鸟交鸣,白鹭轩翥于花桥;晴波散锦,学林呈彩于云间。见晓雾之郁蓊,忆五茸之王猎。浮华亭之翠潋,体英伦之高华。车墩贮梦,景状不殊。三公故宅,韵致犹在。道通三才,造佘山之大观;融结古今,衔沧海之一珠。

◆四宇谐缉,淳化洽于春阳;来庸有待,硕画法于鸿钧。褒扬治平,应征梁园巨笔;润色勋业,当赖麟阁元凯。五岳靖晏,值击壤之嘉会;三光挺曜,适经纶之际遇。握方图以司牧,宜其宏远;括中外而兼包,博捃菁华。步履丰镐,勖率维新之路;踵袭前忧,扬厉仁人之行。克成九功,因成康之永业;昭宣风烈,嗣海运之隆崛。大纛峻举,激壮音之遒烈;休盛靡歇,配苍冥之久长。

注:当代古文名家杨威所作《松江赋》,在2011年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东方网联合举办的《松江赋》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最高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