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

对外交流

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同河北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生;与日本千叶大学、韩国又石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学校;与俄罗斯远东医科大学、日本信州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和派遣留学生关系。先后派出50多人次出国留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接待外国专家、学者等200多人次。

学校简介

承德医学院创建于1945年9月,前身是冀东军区卫生学校,刘韶九为首任校长;1947年9月与冀察热辽军医学校合并为冀察热辽医科专门学校;1948年1月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医学教育学家马旭为教育长;1949年3月学校迁至原热河省会——承德市,5月更名为热河医学院;1956年热河省建制撤销,学校划归河北省政府领导,1958年更名为承德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承德医学院。1996年6月学校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院校合格评估。

2001年6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特产蚕桑研究所并入承德医学院。2003年9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10月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

科研教育

学院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七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四十三所教学、实习医院,总床位达到15000余张,保障了临床教学、见习与实习的需要。建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计划生育、眼科学、中药学、蚕业研究等六个研究所。中药研究所拥有中药学科河北省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以中草药研究与开发利用为主的科研方向。1996年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及1035工程、省部级课题、厅局级课题237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有三个中药Ⅱ类新药与中药企业达成合作开发协议,合同金额988万元,取得发明专利6项。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著书200余部。

承德医学院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办学层次作为工作重点,把学风校风建设作为永恒的主题,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外向型人才,强化基础教育,鼓励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在各专科专业设立专科接本科教育入学考试,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一大批毕业生直接考取国内著名院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赴国外攻读学位。2004年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76.17%;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率达到45%以上,部分专业考研比例连年保持在毕业生人数的50%以上。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各专业毕业生20000余人,桃李遍布燕赵大地,芬芳华夏沃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办学规模

学院坐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区,与风光旖旎的避暑山庄和恢宏壮观的外八庙毗邻。这里山清水秀,交通便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理想的治学修身之地。校园占地1500亩,教职工18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省部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津贴者10人,承德市跨世纪科技人才30人,还聘请了3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或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

承德医学院创建于1945年,原名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热河省医学院,承德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经教育部定名为承德医学院。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学院坐落于我国著名旅游胜地承德市区,与风光旖旎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恢宏壮观的外八庙毗邻。校园占地面积1500亩。

现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专科在校生9200余人,设有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护理学(英语护理方向)和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中药学、应用心理学、针灸推拿学等10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有17所附属医院,54个教学实习医院。中药学、肿瘤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1个学科与兄弟院校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招收外国留学生。近几年被我校护理(涉外护理方向)录取的专科生学习一学期经一定程序选拔后可选派一批赴新加坡学习,获全额奖学金,毕业后新加坡安排工作。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校本部现有专职教师4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10余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近50%,现有92人被聘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多人为国务院和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尚有20余名教师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或攻读博士学位;数十名教师在北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每年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已经同日本信州大学、千叶大学和韩国全州大学等院校建立了人才交流和教学、科研合作的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和良好的学术环境。下设62个基础和临床医学教研室,14个医学实验室中心,装备数百台套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现已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学校图书馆藏书60余万册,可为师生提供借阅、检索、查新服务。

学校是河北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之一,设有河北省唯一的“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有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四个;省级精品课程七门;省级创新高地二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教学团队一个。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全国统一考试统考通过率,多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参考年级一次性通过率均在90%以上。主编、副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0余部。我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83%,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坚持培养社会需要的医药卫生人才,强化教育教育。一大批毕业生直接考取了国内著名院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赴国外攻读学位。部分专业学生考研录取人数达到毕业生人数的近50%以上,高于同类院校水平。护理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有相当数量学生在国内省会城市、京津沪及沿海地区就业。

建校以来,承德医学院已先后培养各专业毕业生2万余人,他们工作在全国各地,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名医、专家、优秀的党政干部、杰出的企业家和各医疗卫生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业务骨干。

机构设置

管理机构

党委

纪检委、监察室与审计处合属办公

党委办公室

组织部

宣传统战部(党校)

老干部处与工会合属办公

行政

院长办公室

校园规划办公室(临时)

人事处

教务处

物资管理处

计财处

科技处

保卫处

后勤管理处

后勤服务集团

教学机构

中医学系护理学系心理学系

中药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基础医学部

社会科学部公共体育部临床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军事学教研室文献检索教研室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研究机构

中药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

计划生育研究所眼科学研究所精神与神经病学研究所

蚕业研究所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室

附属医院

直属: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非直属:

承德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承德医学院附属承德市中医院

承德医学院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承德医学院附属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承德医学院附属保定市第一医院

承德医学院附属保定市第二医院

承德医学院附属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教学、实习、见习:

河北省人民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等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刘永平,男,满族,中共党员,1958年5月生,河北平泉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4月任承德医学院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树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4月生,河北武强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7月任承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振方,男,满族,中共党员,1953年11月生,河北丰宁县人,教授,1999年1月任承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张东旭,男,满族,中共党员,1955年1月生,河北滦平县人,高级政工师,2006年3月任承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院长:张一模,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2月生,河北宽城县人,教授,1999年2月任承德医学院副院长。

副院长:曹凯,男,汉族,1958年8月生,山西广灵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12月任承德医学院副院长。现任承德市人大副主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民盟承德市委主委。

副院长:宋鸿儒,男,满族,中共党员,1961年5月生,河北青龙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12月任承德医学院副院长。

副院长:薛景凤,男,满族,中共党员,1953年4月生,河北围场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12月任承德医学院副院长。

学科建设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在校生6200余人,设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中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六个系。本科专业设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英语护理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十个专业;专科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英语护理学、医学工程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七个专业。

省级学科

中药学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内科学

眼科学

口腔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校级学科

1内科学

2医用化学

3精神科护理学

4生理学

5预防医学

6外科学

7康复医学

8心理治疗学

9药理学

10针灸学

11大学英语

12医学伦理学

13妇产科护理学

发展前景

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承德医学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学院《“十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建设规划》所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级医学人才。突出重点,办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到2010年把我院建设成为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医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