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

历史沿革

天津医学院

1951年3月,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筹委会;1951年6月16日天津市政府发出政府令,任命朱宪彝为天津医学院院长,宣告天津医学院正式成立。学校于1952年7月招收了首届50名学生。

“文革”时期,学校教学中断,科研停顿,秩序遭受严重破坏,学校在艰难中前进。1958年,天津划归河北省辖市,学校更名为天津医科大学,1962年9月复命为天津医学院。

1977年,开始恢复本科招生。

校园风景(40张)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夜大学等教育培训也在积极兴办。

1981年,卫生局批准河东医院等作为教学医院,临床教学逐步走上正规。

1987年,学生被国家教委确定为招收来华本科留学生学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为进一步优化布局,整体提升天津市高等医学教育水平,1993年12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报请国家教委同意,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

1994年6月16日,天津医科大学成立大会举行,学校历史翻开新篇章。

199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通过教育部预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1997年,学校正式成立了中西医结合国际学院,留学生教育走上正规化、特色化道路。

2003年,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2005年,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获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学校博士点达到44个。

2006年,天津医科大学被选为全国西医来华留学生教育专家组成员单位。

知名校友

朱宪彝
世界钙磷代谢之父,内分泌学家。
金显宅
中国肿瘤医学之父。
方先之
中国骨外科先驱,天津骨科医院创始人。
赵以成
中国神经外科先驱。
吴恩惠
中国影像医学先驱 ,放射医学专家。
郝希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
吴咸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西医结合专家,前天津医学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
尚永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周清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天津肺癌研究所所长,美国癌症学会会员。
袁佳琴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名誉院长,1946年创建天津医大总医院眼科。
王鹏志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
韩瑞发
哈佛大学医学研究所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陈祖培
博士生导师,AOTA副主席,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所长。

  • 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2个

    临床医学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

    本科专业

    工学1个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8个

    护理学 眼视光学 临床药学">临床药学 药物制剂
    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口腔医学 医学影像学 临床医学

    法学1个

    法学

    理学1个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

    文学1个

    英语

    医药卫生大类4个

    眼视光技术 护理 医学影像技术 药学

    医药卫生大类4个

    眼视光技术 护理 医学影像技术 药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638 577 516 一批
    2012 572 555 538 一批
    2011 560 542 523 一批
    2010 561 533 505 一批
    2009 615 544 511 一批
    2008 584 556 523 一批
    2007 631 579 527 一批
    2006 614 581 548 一批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校长

    尚永丰
    副校长周清华、王耀刚、张彤副、张宁、娄建石、朱毅

    党委书记

    姚智

    党委副书记

    侯洁、俞绍平
    纪委书记陆春来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历任党委书记
    朱宪彝(1951年6月—1983年11月)
    张要中(1956年—1958年3月)
    吴咸中(1983年11月—1991年3月)
    乔国铨(1958年3月—1979年3月)
    王正伦(1991年3月—1994年5月)
    刘金(1979年6月—1983年9月)
    郝希山(1994年5月—2011年8月)
    杨青(1983年9月—1989年3月)

    崔以泰(1989年3月—1994年5月)

    崔以泰(1994年6月—1997年3月)

    杨太耀(1997年3月—2002年3月)

    王寒松(2002年3月—2003年10月)

    杨桂华(2003年10月—2008年8月)

    张连云(2008年08月—2013年12月)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免疫微环境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枢神经创伤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神经损伤变异与再生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肺癌转移与肿瘤微环境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临床药物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
    研究中心
    天津市基础医学研究中心肿瘤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所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天津市医学检测技术研究所
    天津影像医学研究所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天津性传播疾病研究所
    天津市眼眶病研究所天津市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天津市肺癌研究所
    天津市老年病学研究所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

    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是依照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而成立的科研组织。其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准则和出发点,积极整合天津医科大学在表观遗传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及其附属医院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优势,联合南开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分子医学中心(CMM)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创建的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中国特色、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的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1996年至2011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教委、卫生局等纵向科研项目2085项,其中国家级355项。获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奖励328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际合作奖1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241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65项。

    学术期刊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肿瘤临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肿瘤学核心期刊"。

    《透析与人工器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录期刊。

    《中国肺癌杂志》:Medline/Pubmed/Index Medicus、DOAJ、CAB Abstracts、CSA、EBSCO-CINAHL、Global Health、Index Copernicus、Elsevier EMBASE/SCOPUS、CA、HINARI等数据库收录,已被收录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国家肿瘤学核心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英文版)》:国家一级核心刊物。本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特色专业

    外科学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且不断更新变化的。在古 代,外科学的范畴仅仅限于一些体表的疾病和外伤;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疾病在病因和病理方面获得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加之诊断方法和手术技术不断地改进,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已经包括许多内部的疾病。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病学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外科、妇产科及眼科、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科的疾病均可出现神经病学问题,神经内科疾病也可首先表现为其他系统性疾病症状。诊治范围包括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如:血管性疾病(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肿瘤、外伤、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性疾病及各种神经内科疑难杂症。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基础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药学院
    护理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
    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人文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学院
    国际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肿瘤临床学院
    口腔医学院
    眼视光学院
    临床医学院
    康复与运动医学系
    社会科学部
    外语教学
    体育教学部

    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学校有教职工8683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161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6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87人,博士生导师219人,硕士生导师72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中国名医百强榜百强名医3人,“长江学者”教授、“千人计划”等进入国家级人才资助项目人员3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64人,天津市授衔专家29人。 朱宪彝教授

    两院院士
    郝希山吴咸中尚永丰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8个。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肿瘤学
    泌尿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内分泌与代谢内科
    天津市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肿瘤学
    外科学(泌尿外)
    外科学(神外)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药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外科学(胸心外)
    细胞生物学生物治疗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中西医结合临床
    肿瘤学
    泌尿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与神经病学
    内分泌与代谢病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学、公共管理、哲学。

    博士后流动站: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本科专业

    四年制五年制七年制
    药物制剂
    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
    药学
    医学影像学
    临床医学
    眼视光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公共事业管理
    医学检验

    法学
    护理学

    医学英语
    临床医学

    运动康复与健康
    口腔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麻醉学

    临床药学

    教学建设

    国家级精品课程
    流行病学
    医学伦理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微生物学
    临床应用护理学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生物建模仿真
    省市级精品课程
    医学微生物学
    人体解剖学病理学
    药理学
    临床麻醉学口腔解剖生理学
    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
    医学免疫学
    生物建模仿真
    医学影像诊断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内科学
    医学伦理学天然药物化学
    病理生理学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临床应用护理学口腔修复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
    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
    基础护理学
    卫生统计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省市级教学团队
    预防医学教学团队预防医学教学团队
    药理学教学团队影像医学教学团队

    药理学教学团队

    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型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医学模式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对外交流

    天津医科大学同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纳米研究中心,2008年天津医科大学与天津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互开公共课程、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面向滨海新区共建医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同英国牛津大学共建天津——牛津基因治疗联合实验室,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机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共建中瑞分子医学研究(天津)中心,与东芝医疗公司合作建立医学影像教学中心,与强生医药研发集团建立中国首个肿瘤学联合研究室,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共建肿瘤研究中心。同时,学校附属肿瘤医院还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肿瘤学研究科学院。

    学校先后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邓迪大学等17个国家的73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成立了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了108位世界知名医学专家、教授担任该校各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在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接收外国留学生的74所大学之一,与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一起被选为教育部医学(西医)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专家工作组成员单位。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医学)也在天津医大建立。

    文化传统

    校训

    知行和一,德高医粹。校徽

    校徽

    天津医科大学校徽是在原天津医学院校徽图案基础上修正而成,校徽

    由该校王卫国教授设计,并广泛征求、吸纳师生意见,于1994年经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为天津医科大学校徽。

    “校徽”为正圆形,中心图案取天津医科大学英译文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三词首字母——“TMU”,经艺术变形处理,上下顺次排列,镶嵌于正菱形背景中。其中,“T”变形为“杖”,与盘绕其上之灵蛇共同构成世界公认的医学标识,象征维护人类健康的医学事业之神圣。“M”变形为展翅奋飞的“海鸟”,与下角简捷的水波纹相呼应,意寓天津医科大学位于渤海之滨,同时象征学人肩负使命,全面发展。“U”变形为书籍之侧影,被衔于“海鸟”之喙下,引喻敏而好学,锲而不舍。校徽整体色彩为品蓝,中心图案为金黄色,其余为纯净的白色,象征医学事业深邃睿智,浩瀚无垠,需精益求精,孜孜以求。

    校园环境

    学校位于天津市中心,分为校本部和广东路校区。校本部位于和平区气象台路22号,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毗邻,为原天津医学院所在地;广东路校区位于河西区广东路1号,为欧式建筑群,位于著名的原天津五大道租界,为原天津第二医学院所在地。学校还拥有一所独立学院,即在天津滨海新区设有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各大学附属和教学医院分散于天津市内六区及滨海新区。学校内设有游泳池、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及健身房等活动场所。

    天津医科大学/div>

    产业系统

    校办企业

    天津医大生物医药净化工程中心
    天津医科大学药厂天津医大生物医药技术开发中心

    医院系统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护理学 551 551 第一批
    药物制剂 558 558 第一批
    医学检验技术 559 563 第一批
    眼视光学 561 561 第一批
    医学影像技术 573 573 第一批
    口腔医学 581 581 第一批
    药学 581 581 第一批
    临床医学 586 616 第一批
    预防医学 638 638 第一批
  •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914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