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

领域范围

根据行业特征,本领域的覆盖面为:汽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军用车辆设计与制造;机车车辆设计与制造;工程车辆设计与制造;能源动力等。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领域范围可分为:车辆的研究、开发;车辆的制造、加工;车辆的性能检测、试验、分析;车辆的使用、管理、保养、维修;与生产检测车辆有关的设备、检测仪器的开发等。

各类技项

排放技术

目前国际上降低汽车排放的主要技术途径,是在采用高压电控喷射系统、增压中冷技术、电控EGR等技术措施达到欧4排放标准后,一般不再从发动机本身结构、燃油喷射系统等方面采取技术手段,而是通过采用多效化学尾气净化的方法,由此减少发动机本身的生产和技术成本。汽油机的指示热效率在现有的基础上,还有约8%的提高余地,除了改善燃烧外,发动机摩擦磨损还有降低25%的余地。实现此目标采取的技术措施是综合性的,主要有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提高压缩比、均质混合气压燃着火(HCCI)等。

柴油机的指示热效率尚有7%的提高余地,发动机摩擦磨损还有降低15%的可能。具体措施有增压、燃烧控制、采用HCCI燃烧方式、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可变进气涡流、电控高压喷射、电控EGR等技术。

随着汽、柴油机燃烧技术,尾气处理技术以及新一代低排放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车用发动机的高效、低排放、低噪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底盘技术

车辆工程专业  电子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使汽车底盘的控制由传统的手动、脚踏控制向电子控制方式发展,出现了ABS、EBD、EHPS和ECHPS等电子类产品。在特殊工况下,对底盘部件的控制,已开始大规模应用主动干预的控制系统来完成,例如TCS、ESP、EPS等,更进一步,发达国家已开始研发全电子控制的底盘控制系统和网络化管理的整体样车。大多数国内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处在引进、消化、吸收的阶段上。商用车使用的动力转向器多采用行程限位自动调整装置和安全阀装置,有些企业先后开发了多路转向半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对EPS的基础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控制算法上,国产管轴助力的EPS已批量应用于国产汽车,小齿轮助力的EPS也已研制出来。中国轿车变速器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手动变速器市场自主品牌已占主导地位,自动变速器则主要是进口产品。国内重型机械式变速器的技术水平已接近国外同类产品。与国外液力自动变速(AT)产品相比,国内在设计、制造水平、控制策略等方面都显得很落后。国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虽然已研制很久,但电控系统等方面,技术还未完全过关。中国对CVT的研发起步较晚,若干国产车型虽然部分车辆上装用了CVT,但都是进口产品;有些企业正在开发,但尚未真正步入产业化。

安全技术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种。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ABS、TCS/ASR、ESP、BA、4WS、汽车主动前轮转向、汽车横摆运动控制系统、汽车主动悬架、汽车主动车身控制以及属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先进汽车控制与安全系统。汽车的被动安全技术,主要涉及对汽车乘员的防护、汽车结构耐撞性、行人碰撞安全与儿童安全性防护等,例如,乘员约束系统、人体碰撞保护等技术装备就可起到这种保护作用。

目前,用于国内乘用车的乘员约束系统开发设计,主要为前排座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系统。对完善约束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碰撞生物力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的工作,主要是跟踪和引入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试验研究。

制造技术

本章介绍铸造、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焊接、涂装、电镀、热处理、无损检测、检测、装试等10个专业领域的发展概况。中国汽车铸件正在向高性能、薄壁、轻质、精(确)尺寸、优良切削性能方向发展;铸造生产过程向清洁、废物再生、高效、节能、节材、环保的绿色铸造方向发展。

压力加工技术向着高效、自动减轻汽车重量、降低成本等方向发展,从而产生了精密锻造技术、内高压成形技术、管类零件成形技术、伺服电机压床等新技术、新设备。

汽车机械切削加工技术已由过去传统的专机生产、流水线生产、自动线生产,发展到现今的以柔性技术为特点的生产线生产。高效、精密、柔性化、自动化是切削加工技术变化的主要趋势。高速加工技术、敏捷制造技术、智能化加工技术、绿色加工技术等都将得到快速发展。

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车架、车身、车厢等六大总成,是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脉冲、双丝MTG/MAG焊等代表了当前在汽车制造中应用的高效、高速弧焊新工艺。国内已基本掌握激光拼焊板的变形特点和使用规则,并已在国内生产。轿车乃至卡车焊接线、焊接机器人已被大量应用。

汽车涂装不仅在减少公害方面实现了跨越,而且在降低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上也有显著进步。一些新的技术已开始工艺化应用。在合资汽车生产的拉动下,中国主流汽车厂家涂装技术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汽车零件的防护性电镀由原来单一的镀锌钝化工艺,向耐蚀性能更好,且具有耐热、低氢脆性、良好加工性能及环保性能的锌合金镀层及无铬达克罗工艺发展。在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获得很大提高的同时,正向镀层耐热性能好、低摩擦系数方向发展。齿轮渗碳热处理、调质热处理的设备通过引进,有了很大进步,现已国产化。正在大力推广应用感应热处理技术。新型节能筑炉材料、燃气加热、锻后余热等温退火、锻后余热淬火、非调质钢等新工艺和新材料,在节能减排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无损检测、几何形状检测技术不断得到发展,通过较完善的在线检测、统计分析,实施对动态工序的监控,并向智能化、网络化的监控模式发展。

装试技术综合利用了现代化高新技术,在生产组织和信息管理、物流技术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并向模块化、柔性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虚拟装配技术、AGV自动导向小车、多品种混流装配技术、模块化技术、高精度扭矩扳手等新技术、新装备被广泛采用。

材料技术

世界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发展具有以下若干特点:在政府的引导下,行业合作(联合)开发渐成主流;低成本轻量化材料制备技术和先进零部件制造技术已成为研发热点;新材料在解决(或缓解、平衡)汽车实现轻量化与保持车辆安全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汽车应用轻量化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轻量化材料的范畴正在扩大;轻量化材料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已经获得工业化实际应用的轻量化材料,主要有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包括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四大类。在安全、节能、环保等法规的推动下,预计,未来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将会朝着如下方向发展:碳纤维、钛合金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将受到重视并获得应用;汽车零部件设计与选材理念将发生重要变化;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新能源技术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际社会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在交通领域采取的共同措施。世界各国依据各自资源条件和产业技术状况,主要采取制定实施国家交通能源发展战略、组织开展国家重大科技开发计划、实行鼓励性政策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总体来看,尽管在现阶段各国汽车节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在近中期内发展有资源优势和环境友好的替代燃料(诸如燃气等)调节交通能源结构、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开发应用节能效果显著的混合动力汽车、降低能源消耗、长期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总体趋势则基本相同。

近年来,国际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突飞猛进。

噪声振动技术

NVH不仅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评价汽车质量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成立专门的NVH研究机构,并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汽车振动与噪声特性分析、设计和评价方法,对不同档次的车型采取不同的NVH控制措施。现阶段,世界汽车NVH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是:NVH控制技术已应用于汽车新产品的设计阶段;仿真分析的置信度仍是应用领域关注的重点;NVH虚拟环境技术进一步走向工程应用;车辆噪声控制的材料及结构技术有所创新和发展。

随着相关汽车标准的修订,对国产汽车NVH的控制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国内各主要汽车公司开始重视新开发车型的NVH控制技术,均借助国内与国外的汽车NVH专业技术力量、借鉴先进的汽车NVH工程设计与评价技术和经验,同时大力投资发展汽车NVH分析与实验评价技术条件和能力,在新开发汽车的NVH特性设计以及现生产汽车的NVH问题治理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并已掌握一定的汽车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但国内汽车行业在该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基本介绍

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工程数学、振动分析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振动噪声分析及控制、车辆电子技术、车辆电液控制系统、车体结构设计与计算、车辆自动变速理论、车辆动力传递系统控制与优化、车辆可靠性与安全性、车辆测试分析与故障诊断、汽车总体设计及优化、履带车辆总体设计及优化、机车车辆总体设计与优化、车辆的排放检测与控制等。

车辆工程专业? ? ? 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和技术等问题的重要工程技术领域。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它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并对农业现代化和国防装备现代化具有重大的影响。车辆工程从初期涉及到力学、机械设计、材料、流体力学、化工到今天拓展至与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控制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并进一步触及医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等广泛的领域,形成了一门涵盖多种高新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车辆工程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能够运用现代科技知识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工程技术问题。掌握本学科内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车辆的现代设计理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和必要的实验技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工程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

主干课程

车辆工程书籍  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控技术等专业知识;汽车贸易、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等相关知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类车辆保险与理赔专业。

学科概要

车辆工程摘要:车辆工程是有关的理论,设计和制造的陆地车辆,如汽车,拖拉机,机车,卡车,军用车辆和其他工作车辆。哪个部门授予硕士学位列车先进的科研,开发,制造工程师,以及设备和仪器的车辆保养。主要课程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外语,工程数学,振动分析,计算机应用,汽车系统动力学,车辆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汽车电子,电气,液压控制系统,车身设计,自动变速理论,车辆驾驶连锁系统控制与优化,车辆可靠性和安全性,车辆检测和分析,汽车设计和优化,动力系统设计和优化,设计和优化的机车,车辆废气排放测量和控制等

导言

车辆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领域,侧重于理论,对土地,包括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和工程车辆的移动设备的设计和技术等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不仅影响了车辆的运输行业和汽车行业,是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也对农业和国家的防御装备现代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车辆工程范围从原来的力学,机械设计,材料,流体力学和化学目前机电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和控制技术,这不仅是相互渗透,也进一步与医学结合,生理学和心理学。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学科,包括多重的高科技和工程技术领域。

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课题应围绕车辆的研究、开发、制造、检测、试验、使用管理及与车辆生产检测有关的仪器设备的开发或车辆设计分析所用大型通用软件的开发研究等。

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工程设计类论文可以是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技术的成果,应有设计方案的比较、评估,设计计算书,经济技术效果分析等主要内容;对于车辆检测、试验等方面的内容,必须有试验方案,完整的试验数据,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结果分析。研究类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内容,结合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采用该方法或手段的正确性、有效性及对工程研究的实用性等。

学位论文中所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足够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果要有先进性,能充分表现出作者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院校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林业大学

上海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辽宁(按成立时间顺序)

辽宁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邵阳学院

重庆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 鲁东大学、 聊城大学、 临沂大学、潍坊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烟台大学、滨州学院

山西

太原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

甘肃

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淮阴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

河北

车辆工程设计  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河南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中原工学院、 河南理工大

江西

南昌工程学院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九江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襄樊学院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西南林学院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西华大学、成都大学

陕西

长安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

福建

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大学 、 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

广西

广西工学院、广西大学

海南

海南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工业大学

课程设置

基础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外语、工程数学(数值方车辆工程书籍法、矩阵代数、应用统计)。

技术基础课程:振动分析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现代测试技术与分析、现代设计技术、结构疲劳强度分析等。

专业课程: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系统分析与现代设计方法、车辆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车辆测试技术与分析、车辆电子技术、车辆电液控制系统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车体结构分析及计算机辅助车身设计、车辆自动变速理论、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控制与优化、车辆故障诊断技术、车辆安全性、车辆行业发展概论、汽车动力总成、车辆技术经济分析与环境保护等。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此外,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学员所在单位需要还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也可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

车辆构造

车辆的种类虽然多,构造却大同小异。这应该说是标准化的功劳,也是大型生产流水线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铁路车辆的外形开始有了改变,尤其是客车车厢不再是清一色的老面孔。但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并没有重大的改变,只是具体的零部件有了更科学先进的结构设计。

一般来说,车辆的基本构造由车体、车底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五大部分组成。

车体

车体是车辆上供装载货物或乘客的部分,又是安装与连接车辆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础。早期车辆的车体多以木结构为主,辅以钢板、弓形杆等来加强。近代的车体以钢结构或轻金属结构为主。

货车车体

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侧壁(墙)、端壁(墙)、车顶等。车体的钢结构由许多纵向梁和横向梁(柱)组成,车体底架通过心盘或旁承支承在转向架上。车体钢结构承担自重、载重、整备重量及由于轮轨冲击和簧上振动而产生的垂直动载荷;列车起动、变速、上下坡道时,在车辆之间所产生的牵引和压缩冲击力等纵向载荷;以及包括风力、离心力、货物对侧壁的压力等侧向载荷。

客车车体

为全金属焊接结构,由底架、侧墙、车顶和端墙等四部分焊接而成。在钢骨架外面焊有金属地板。侧墙板、车顶板和端墙板,形成一个上部带圆弧下部为矩形的封闭壳体,俗称薄壁筒形结构车体。壳体内面除用纵向杆件和横向梁、柱加强外,还采用墙板压筋方式来代替部分杆件,以增强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形成整体承载的合埋结构。客车车体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为使旅客上下车方便,客车两端设有通过台,并在通过台的外端设置折棚和渡板,防止风雨及寒气侵入。车体内除设置门窗、座椅及卧铺外,还需装设卫生设备、通风装置、给水设备、车电设备、取暖设备、播音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等。

车底架

车底架就是由各种纵向和横向钢梁组成的长方形卡车构架。它承托着车体,是车体的基础。车底架承受上部车体及装载物的全部重量,并通过上、下心盘将重量传给走行部。在列车运行时,它还承受机车牵引力和列车运行中所引起的各种冲击力及其他外力。所以,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才能坚固耐用。

货车的车底架一般由中梁、侧梁、枕梁、横梁、端梁及地板横梁等组成。中梁位于底架的中央,是整个底架的基础和主要受力杆件。中梁端部是安装车钩缓冲装置的地方,直接承受纵向作用力。枕梁是底架和转向架连接的地方,在枕梁下部设有上旁承和上心盘,分别和转向架摇枕上的下旁承和下心盘相对。它受力较大,负担全车的重量,并通过心盘将重量传给走行部。罐车的底架结构和其他货车有所不同,由于罐体本身具有很大刚度,因此罐内液体的重量主要由罐体来承担,然后通过托架及枕梁传至转向架,故罐车底架主要承受水平的纵向牵引冲击力。罐车的中梁由两根槽钢制成,中央部分盖有上盖板,盖板上焊有罐体下鞍板;枕梁为箱形断面,上面装有罐体托架,通过蹼形板焊在枕梁上,以便支撑罐体。

客车车底架的构造和货车底架相似。但是,由于客车两端必须设置通过台,所以它的小梁伸出端梁之外,和通过台端梁、侧梁组成通过台架。在通过台端梁之前,再装置缓冲梁。

走行部

走行部是车辆在牵引动力作用下沿线路运行的部分。走行部的作用是保证车辆灵活、安全平顺地沿钢轨运行和通过曲线;可靠地承受作用于车辆各种力量并传给钢轨;缓和车辆和钢轨的相互冲击,减少车辆振动,保证足够的运行平稳性和良好的运行质量;具有可靠的制动机构,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

铁路车辆发展的初期,载重量小,容积也不大,走行部很简单,一般采用二轴车的结构形式,车轴直接安装在车体下方,称为无转向架车辆。随着车辆载重量的增大,一般多采用转向架的结构形式。转向架是将两个及其以上轮对通过专门的构件组成的一个整体部件。

由于车辆的用途、运行条件、制造和检修能力等因素的不同,转向架的类型很多,结构各异。一般转向架主要由轮对、侧架和摇枕、轴箱油润装置、弹簧减振装置、基础制动装置所组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