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施
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
院系设置
学院设有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雕塑等五个二级学科,设有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摄影艺术、综合绘画、公共艺术、多媒体设计、美术史论等17个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3000余人。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注重教学与研究协调互动,强调以学科发展为中心的学院全面建设。学院秉承“严谨治学、注重质量”的教学传统,树立“厚基础、宽口径、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构筑科学化的本科课程体系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基础课的学习,夯实基础。
又通过选修专业教学工作室的个性化课程群组和全院范围跨专业任选课,不仅能够完整地学习本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还能够通过选修、续修、辅修等方式,或自主选择,扩展知识面;或继续深造,在本专业(方向)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或在本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辅修第二专业(方向)。并通过导师制科学地指导学生设计适合个人成长的选修方向,改变单一培养模式为因材施教和注重个性发展,实现“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完整和专业技能宽泛,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潜能,具备未来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手段,近几年,学院投资千万元,建设有绘雕艺术学科实验室中心、艺术设计学科实验室中心和现代艺术学院实验中心,还建了一批工作室、电教室、语音室、多功能室演播室。学院建有千兆骨干千兆接入Internet的校园网,运行着艺术资源数据库以及教学、管理等多个数据平台,逐步向数字化校园推进。
学院图书馆具有“藏书丰富、馆藏特色、管理现代化”等特点,馆藏有国家级国书画作品、陶器和青铜器等文物,各类复制资料近万件。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一批海内外享有盛誉、教学严谨的美术教育家和知名学者。我院共有专任教师238人、外聘教师110人,还聘请了24位美、法、德、日等国的著名学者及国内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对外交流活跃,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韩国等国家的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校。经常邀请国外著名教授、专家来院授课、专题讲座或举办画展。我院率先同法国部分美术学院成功地建立了3+1和2+1模式互相承认学历、承认学分的办学项目,双方每年互派交流教师和学生留学研修,每年选派留法学生20余名。
学院简介
天津美术学院坐落在海河之滨、三叉河口,位于天津市中心。学院占地94亩,校舍建筑面积8.79万平方米,其前身为北洋女师范学堂,1906年6月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先生创办,是我国最早的公立高等学府之一。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中,涌现出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许广平等一大批先进分子,成立了“觉悟社”,并同周恩来、马骏等男校学生一起,领导了当时天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
该校初期是师范教育的学校,1926年左右,专门设立了美术科,同时增设了西画、国画、图案三个专用教室。1929年美术科发展为图画副系,学校成为当时国内建制最完善的师范院校之一,设有家政、国文、英文、史地、教育、音乐、数学、理化和生物9个系,图画、体育2个副系,在校学生达350人。
新中国成立后,学院经过多次调整、易名,经历了河北师范学院、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等,于1980年2月定名为天津美术学院。
招生信息
招生对象和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具有报名资格: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3、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及创作或设计能力;4、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二)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不能报考: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2、应届毕业生之外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在校生。3、因触犯刑律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的或正在服刑者。4、被高等学校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不满一年者(从被处分之日起,到报名开始之日止)。5、上一年参加高考,因舞弊而被取消报考资格和入学资格者。6、具有下列疾病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间隔缺损不超过0.5厘米,生长发育营养状况良好能参加体育锻炼者除外)频发期前收缩,心电图不正常,心肌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各种恶性肿瘤,各种结缔组织疾病(胶原疾病);尿毒症;有癫痫病史,精神病史,夜游症;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疾病;两上肢或两下肢不能运用者;聋哑、色盲、色弱。
(三)华侨、港、澳地区、台湾省考生和外国留学生报考我院,请致电我院国际交流处。
历史沿革
北洋女师范学堂——1906.6~1912.春
北洋女师范学校——1912.春~1913.5
直隶女子师范学校——1913.5~1916.1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6.1~1928.9
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8.9~1929.6
学校初创时规模较小,属于中等师范性质。在繁多的课程中已设有图画课和手工劳作课,开启了美术教育。1926年,正值全国艺术活动兴盛时期,学校深感艺术教育之重要,即由当时第23级后期分科时
女师学堂-学校历任校长:
傅增湘先生
傅增湘(1872—1950)著名教育家、藏书家。四川江安人。字淑和,号沅叔。清末进土,翰林院编修。曾任天津女学事务总理、北洋女师范学堂总理、直隶提学使、宪政编查馆谘议官等。
吴鼎昌先生
吴鼎昌,1910年8月至1912年8月任北洋女师范学堂监督、北洋女师范学校校长
张伯苓先生
张伯苓,南开学校校长,1915年11月至1916年1月兼任直隶女子师范学校代理校长
冯荣绂先生
冯荣绂(慈艇),1921年9月至1925年8月任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代理校长
齐璧亭先生
齐璧亭,1916年1月至1929年6月,先后任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赴美留学,复任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与图画副系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29年6~1949年8
学院图画副系建立于1929年6月,最初附设于家政系,1934年改
为独立副系。课程设有国画、西画、图案和技能理论等。
院长-齐璧亭齐璧亭,号国梁,山东宁津县人。1907年保定高等师范毕业,后入北洋大学堂师范科。两次东渡日本留学,1915年毕业于广岛高等师范。1916年1月奉调回国任直隶第一女师校长。1921年9月赴美留学,考察女子教育。1925年8月归国仍任女师校长,热心呈请建立女子高等学院。1929年6月至1949年8月任女师学院院长。前后30余年,为女师学校、女师学院的建设和中国女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8月,调河北省人民政府任参议,后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河北师范学院与美术系的正式建立;
河北师范学院——1949年8~1956年8
学院改建之初设有4个系:教育系(教育学、幼稚教育2个组),文史系(国文、历史2个组),音乐艺术系(音乐、美术、戏剧3个组)和体育系。此后学院规模、科系设置迅速增长。1951年暑期音乐艺术系分建为美术、音乐2个系。至1956年6月已拥有教育、中文、历史、地理、外语、政治教育、音乐、美术、体育、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系,在校生1558人,教职工564人(其中教师288人)。成为当时全国科系最为完备的师范院校之一。
学院领导:
党支部书记王金鼎(1920~1997?12)
河北定县人。1949年3月被委派为教务主任到女师学院接管事务工作。同年4月兼任学院党支部第一任书记(8月份党支部公开)。1950年1月调离河北师院。后在其他高校及天津市委工作。
院长-杨秀峰(1897~1983)
原名碧锋,又名秀林,字秀山。河北迁安人。著名教育家、法学家。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1949年8月兼任河北师范学院院长。1952年11月调国家高教部任职。
院长-李继之
1949年8月代表河北省教育厅(时任副厅长)接管河北师院,并任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1950年5月兼任学院党总支书记。1952年11月至1956年8月(时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任河北师院院长。
党委书记-章一之
1949年9月后任河北师院教务主任。1952年11月至1956年8月任学院副院长。1956年8月之前,兼任河北师院党总支副书记、党委书记。
学院的变革与美术教育的消长
河北天津师范学院——1956.8~1958.8
胡毅任代院长、周学敖任党委书记
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体育5个系迁往石家庄市,组建成河北石家庄师院
河北艺术师范学院——1958.8~1959.8
①中文、历史两系迁往北京,并入河北北京师院
②教育、外语、政治教育3个系并入天津师大
河北美术学院——1959.8~1962.8
高镜明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在美术系基础上,扩建成多学科的高等美术学院。绘画系设:油画、中国画、版画3个专业;工艺美术系设:装潢设计、染织设计2个专业;雕塑系、师范系未另分专业。
音乐系并入天津音乐学院。
河北艺术师范学院——1962.8~1970.9
高镜明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后并入天津音院的原音乐系重新迁回;
1966年“文革”开始,学院遭到浩劫
天津五·七艺术学校——1970.9~1973.2
天津艺术学院——1973.2~1980.2
李麦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1975年张森林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1978年孟挺任党委书记
绘画系设:中国画、油画、版画3个专业(另暂设连环画班、年画班);工艺美术系设:装潢设计、染织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特种工艺美术设计4个专业。
此时期学院非常重视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国画专业以孙其峰为代表的老教师,从本专业特点出发兼容现代与传统两种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不反对素描又重视中国画的艺术传统,将写生训练与笔墨训练辩证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国画基础教学模式。同时,也很重视教学资料的建设。美术各专业除注意积累教师作品、范画和学生优秀作业外,还注意临制、收藏中外名作供教学参考。中国画专业,孙其峰等老教师曾亲自奔走于京津等地,通过购买、求赠、交换等方式,收进了一批古今珍贵书画与课徒稿;1979年前后又组织完成了永乐宫、敦煌古代壁画的资料临摹。这些在当时及后来的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美术学院的正式命名
天津美术学院——1980.2至今
国际交流
友好院校
——法国土伦美术学院
——法国土昆美术学院
——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
——墨尔本维多利亚美术学院
——德国哈勒美术学院
——德国柏林美术学院
——韩国启明大学
——韩国桂圆造型艺术大学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
——越南胡志明美术学院
国际展览与讲座
1、日本东京女子文化大学鹿取武司一行到我院访问,举办了为期3天的“美柔汀研修班”及“中日友好国际版画交流展”
2、法国土昆美术学院帕斯卡尔·西蒙尼教授和学生一行4人到我院访问,举办“法国土昆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3、法国土伦美术学院西洪教授一行四人到我院访问,并举办个人作品展
4、西班牙驻华公使马努埃尔?维亚维埃赫、文化参赞佩特拉一行到访我院,并举办欧洲组曲画展
5、世界知名策展人日本展览界的资深人士马郡俊文先生携夫人到我院访问,举办题为《国际绘画市场与展览模式》的讲座
6、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艺术学校艺术系主任DavidHandlock、研究生顾问JayKvapil和副教授计宇一行3人到我院访问
7、德国哈勒美术学院PeterLuckner教授到我院访问,举办了题为《设计感官之要素》的讲座
8、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河内利治教授到我院访问,举办了题为《日本现代书法演变与现状》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