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综合

天门·不完整记录(25张)

天门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曾多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坐拥大平原,对接城市圈、融入大武汉”是天门发展的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战略性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天门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新型工业化

全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植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实现了总量、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截止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31家,达到262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家,达到17家。

现代农业

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已建成80万亩优质稻、60万亩优质棉、80万亩优质油菜、25万亩无公害蔬菜四大基地,万头以上养猪场达到25家,部省级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达到1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94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全市新增“景天及图”、“庄品健”、“汉域”3个湖北省著名商标。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1个。

现代服务业

天门CBD的高楼

农村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农家店累计达到800多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基本实现。天门(新城)中央商务区初步建成,沃尔玛、苏宁电器、宜昌国贸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相继入驻;天门世贸中心一期建成,引进的台湾大润发等投入运营。华泰饭店、天门美食街等服务业载体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湖北华中棉纺交易中心一期投入运营,二期工业项目动工建设;华中(天门)农商城、景天水暖市场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2010年起,中国(天门)蒸菜美食节已成功举办三届,天门蒸菜美食街也于2011年底完工。“陆羽茶文化”、“天门蒸菜美食文化”、“石家河遗址文化”、“佛祖山宗教文化”四大主题文化旅游品牌正在有序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区建设逐步完善。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市施工项目数和新开工数分别达到481个和412个,分别同比增长13.7%和12.6%,1~11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5.5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0.6%,位居湖北省市州第2位,增速较上月时继续微幅回落。截止11月统计的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共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23.3%,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达到46.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1%,与上月相比增加了11.8个百分点,下半年以来全市商品房市场交易较为活跃。

天商联合会

logo

2014年11月8日,天门召开2014湖北(天门)天商大会,海内外400余天门商人齐聚家乡,成立天商联合会。此次天商大会主题为“天门·天商·天下”,联合会首任会长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担任。

市委书记柯俊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活动为天商构筑交流、合作、共赢的平台,加快打造跨越、开放、幸福之天门。当天通过的《天商宣言》称:保持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传统,诚信立业,合作共赢,兴业报国。

2013年统计数据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5.19亿元,同比增长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18亿元,同比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27亿元,同比增长13.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36.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亿元,同比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2.34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08元,同比增长13%;为顺利实现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给力的天门正在向全国百强县稳步前进。

第一产业

工业经济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51.4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增加值167.27亿元,同比增长13.9%。工业用电量达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9%。华润雪花啤酒通过技改扩规,税收突破5000万元。棉花产业、医药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

2013年全市完成技改项目投资21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11.34%。实施技术改造项目96个,其中新建项目42个,续建项目54个。全市58家企业和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建立了13个产学研基地。天门泵业、益泰药业、天门纺机三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程中心,宇青环保和华中科技大学、福临金富和湖北大学的两个产学研合作被认定为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建立了一个以福临化工和华中科技大学为主体的专家院士工作站。

重点产业

全市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机电汽配等四大产业集群共有企业188家,2013年全市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585.6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的89.9%;完成增加值150.8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90.16%。

园区建设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天门生物产业园获得批准,台湾产业园、泵阀产业园等10余个“园中园”建设稳步推进。“一区三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5个乡镇规划建设了工业小区,已落户企业52家。

第二产业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是国家著名的商品粮、优质棉、优质油和瘦肉猪生产基地,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之一。2013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8.58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52.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34%;畜牧业产值27.9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71%;渔业产值25.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71%;林业产值0.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27%;其它2.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7%。农民人均纯收入9608元,同比增长12.95%。

第三产业

金融

2013年,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8个,其中市支行6个,信用联社1个,村镇银行1个。金融营业处(所)132个,其中工行7个、农行23个、中行6个、建行7个、农发行1个、农信社51个、市邮储35个,汇丰村镇银行2个。

其中,湖北首家县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天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卓尔棉业集团 总部设在天门市。

贸易

天门标志建筑:茶经楼(出自网友作品)(15张)

201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6683万美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外贸出口5499万美元,同比增长9.3%,超额完成省布任务(5434万美元)。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有3家,500-1000万美元的企业0家,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13家。到2013年底,全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87家。
2013年,天门市新批外资企业有5家; 投资总额3719万美元,同比-21.2%; 注册资本1926万美元,同比下降44.3%;合同外资额为1371万美元, 同比下降67.7%;实际利用外资3331万美元,同比下降17.4%。2013年外派劳务备案人员11人,历年累计149人。

社会消费

2013年近6个月以来天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状态,增长速度连续6个月都维持在12.6%左右。1至11月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1亿元,位居全省县市第一。也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量,同比增长12.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57.37亿元,增长更快,为22.9%。在纳入统计的25个乡镇中各乡镇社零额完成进度极不均衡,其中有5个乡镇实现预期目标,但多数地方还没有实现时序目标进度,匹配性指标方面,商业增值税同比下降2.1%,降幅与上月持平。

文化

城市精神

敢为人先,敢闯天下,开放包容,诚实守信

市树市花

栾树;桂花

地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天门蒸菜(3张)

天门文化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历史文化有:填补历史空白的"石家河文化"、名扬海内外的陆羽茶文化、"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侨乡文化、声名远播的"状元"文化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繁育出异彩纷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天门民俗文化,使得天门荣膺"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遗址出土玉凤(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石家河文化,即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带。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 ,年代距今约4600~4000年 。该文化出现如石家河遗址群那样的中心聚落,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冶铜业的出现。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邓家湾遗址的个别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所塑有鸟、鸡、猪 、狗、羊 、虎 、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

陆羽茶文化

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文化历史悠久,陆羽是天门最大的品牌资源。2013年,天门提出“擦亮天门陆羽品牌,打造中国茶城”的口号,通过举办纪念陆羽诞辰的活动,弘扬陆羽文化,扩大了茶圣故里的知名度。同时,天门大力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广品茶饮茶的风尚,把品茶饮茶、宣扬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融入到大家的生活理念。

在弘扬茶文化的基础上,天门同步大力发展茶产业文化链,成立了茶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了《天门市茶及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投资1.5亿元改造了以纪念茶圣陆羽为主题的陆羽故园,并规划配套建设竟陵唐街、茶博物馆、茶文化交流中心、茶产品交易中心等茶产业项目,努力打造成一个集观赏茶基地、茶植物园、体验茶艺、茶生产、交流茶文化交流、茶产品交易、加工茶系列产品生产及加工于一体的“茶城”。

湖北省天门市陆羽研究会

侨乡文化

天门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侨乡、全国著名的内陆侨都、湖北省重点侨乡。据不完全统计,天门有30多万华侨旅居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万人外出经商 ,涌现出了如曾任马来西亚华人公会会长和马来西亚劳工部长、交通部长等职的著名侨领李三春、曾任WHO食品安全系主任,先后获“世界科学成就奖”和“国际成就奖”等殊荣的美籍华人、世界著名毒理学家鲁超,原斯(锡)中友协副会长、斯里兰卡爱国侨领张德焕先生等众多知名人士,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和平友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门华侨出国始于18世纪末,先后经历了北上(欧洲)时期、南下(东南亚)时期和新移民时期等几个阶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身处内陆腹地的天门人凭着不甘寂寞、敢于拼搏的创业精神闯荡世界,安家立业。目前有8万多名华侨、华人旅居在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在侨乡文化的熏陶下,"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侨乡精神,成为天门人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创业致富的精神砥柱。"天门人闯天下",被誉为可与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下南洋相提并论,成为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典范。

“状元”文化

天门是著名的状元摇篮,天门自古有“状元之乡”的美誉。明清两代共有进士、举人468人。明代在天门干驿陶家巷高官显宦之众极一时之盛,时人称“一巷两尚书(户部陈尚书,礼部魏尚书),前面一天官(吏部尚书周嘉谟),座后一祭酒(国子监祭酒鲁铎)”。清代嘉庆十六年状元蒋立镛,其父、子、孙、曾孙连续五代高中进士、两登鼎甲,世所罕见。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20余万人,《人民日报》记者撰文盛赞“江汉才子出天门”,著名作家秦牧因天门连续多年夺得高考全国之冠,称天门为全国高考“状元县”。

古代文学

竟陵派竟陵八友

民间艺术

天门拥有的民间艺术在江汉平原是最为丰富的 。荆州花鼓戏、江汉皮影、天沔糖塑等民间艺术在天门民间以致江汉平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天门渔鼓、天门歌腔、天门说唱、三棒鼓、莲花落等以其音乐旋律优美,曲调丰富,演唱不拘一格,富于变化更是闻名全国。天门市于2010年12月3日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了“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 。2011年11月,天门市被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门糖塑(6张)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汉皮影(6张)

湖北省天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荆州花鼓戏 (荆州申)江汉平原皮影戏 (潜江申)天门糖塑
天门渔鼓 天门民歌[60-61] 天门说唱
天门三棒鼓 天门蒸菜制作技艺[62-63] 陆羽传说
天门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徐苟三传奇 天沔小曲(湖北小曲;碟子小曲)
天门纸花 天门传统茶点制作技艺 唐手拳
注:粗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收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方言

天门话

天门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武(汉)天(门)片,也称天(门)汉(阳)方言,是湖北方言的代表。作为南方官话,天门方言除了拥有官话共有的特性外,还拥有和北方官话截然不同的特征。天门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并具有一些北方方言没有、或不同的词语。

社会

卫生

天门卫生事业自1994年天门由湖北省政府直接领导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14年,全市政府办卫生机构37个,其中医院5个,包括三级甲等医院2个,综合医院2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22个;采供血机构1家,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合管办、血吸虫病防治所各1个。非政府办卫生机构接近1000个,其中民办医院7个。2014年3月29日,”2014年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在广州揭晓,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16位,连续三年蝉联中国中部地区第一 。天门市医疗水平是中国华中地区同量级城市中的佼佼者。

天门市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机构名称

属性位置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
人民大道东
天门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西寺路

文体场所

天门市图书馆

天门市图书馆成立于天门市图书馆

1959年10月,又名万林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2年9月29日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天门市图书馆是湖北省“十二五”期间县级两馆建设项目之一,该馆2012年9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 天门市图书馆2013年订阅报刊杂志343种,是一座集阅读、自修、培训、展览、讲座、电子阅览等设施服务齐全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天门市图书馆全年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

天门市博物馆

陆羽纪念馆

天门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前身为陆羽纪念馆。新博物馆已征地37.8亩,正在建设一座江汉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科技综合型博物馆,预计2015年完工并对外开放。

天门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成立于1954年,是湖北省建团最早的花鼓戏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历年来分别对剧团演出进行了转播和大量报道;1980年传统花鼓戏《花墙会》被拍成彩色电影,发行海内外。省文化厅将天门市花鼓剧团改革经验在全省文化系统推广宣传。天门市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有突出贡献地区的称号。

天门群众艺术馆

城市风光(7张)

始建于1949年,该馆创编的《一口咬定》获第六届楚天群星奖金奖、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天门说唱《石磉磴还田》、戏曲《心灵的密码》获第十届楚天群星奖金、银奖。收集整理的《天门糖塑》被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成了天门蒸菜、陆羽的传说、蓝印花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申报全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天门民歌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门剧院

天门剧院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改造工程于2010年1月正式完成。2011年,天门剧院接待朝鲜平壤艺术团、武汉说唱团等大型专业演出团体到天门市演出,提高了市民的艺术欣赏品位。

天门市体育中心鸟瞰图

天门市体育中心

天门市体育中心位于陆羽广场西侧,由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和田径、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竞赛场地组成,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已于2014年11月建成,使得天门既具有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体育赛事的能力,也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和名片。

首届天商大会

2014年11月8日上午10:00,2014湖北(天门)天商大会在天门市体育馆召开。

城市建设

经济建设

天门大力推进产城一体、园镇互动。以建设大城市为目标,推动天门经济开发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天门工业园生态工业新城、岳口镇“四化”同步发展滨江新城,促进城市扩容提质与产业集聚发展有效结合。城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园区规划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建成32平方公里。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在15个乡镇规划建设工业小区,总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

市政建设

生态天门,幸福天门。(24张)

近几年,天门累计投入40多亿元,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功能场馆建设,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中心等公益设施相继建成;天门市革命历史纪念园、天门市体育中心、天门工人文化宫、天门市博物馆等主体工程已完工;胡家花园、科技馆、档案馆、老年大学和青少年宫等场馆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加大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力度,近几年投资3亿多元,新增绿地面积120多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地率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持续加强小城镇建设,推进各镇区市场、小区、道路、给排水设施、绿化、亮化以及示范街建设,2014年投资达到7.3亿元。

生态建设

天门四城同创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城市生态品牌,创造可持续发展优势。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10多亿元,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城市水生态环境等项目建设;每年新增50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用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环保系统能力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支出。

树立全域宜居的理念,启动全域规划编制。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城同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达标并授牌。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申报创建工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突出水乡园林特色,“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韵”,加强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完成东湖、西湖改造,启动天门河清污工程,实施后壕改造工程,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水乡园林城市风貌逐步形成。加强城市标准化管理,天门被评为2013年度全省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城市 。2014年在2014(第六届)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大会上被授予“2014年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

社会保障

2013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79.8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985万人,完成省布任务的107%;城镇登记失业率2.16%;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342万人,完成省布任务0.2万人的17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6万人,完成市布任务350%。组织各类培训1.123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0.8万人的140%。2013年各项社保基金总收入92065万元,较上年减少1 %,其中保费收入59152万元,较上年减少17%,完成省布任务的120%。总支出94609万元,较上年增长23.1%。

行政区划

天门地图

2001年进行机构改革,将李场镇与皂市镇合并为皂市镇、陆羽办事处与竟陵办事处合并为竟陵办事处、新堰乡与候口办事处合并为候口办事处,新设沉湖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区。2002年设天门工业园区。

天门市现辖竟陵、杨林、侯口(天门经济开发区)3个街道办事处;多宝、拖市、张港、蒋场、汪场、渔薪、黄潭、岳口、横林、彭市、麻洋、干驿、马湾、卢市、小板、九真、皂市、胡市、石河、佛子山20个镇;净潭1个乡;国营蒋湖农场,天门工业园,白茅湖棉花原种场。全市共有794个村级组织(765个行政村,11个移民新村,7个移民大队,11个农场分场、大队),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天门市各辖地行政区划代码

天门市各辖地行政区划一览表

历史沿革

古代

天门古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秦朝设置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属南郡。

西汉时,竟陵县隶属江夏郡。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至东汉又复名竟陵县。

三国时,竟陵县为吴国荆州江夏郡所辖。

299年(西晋元康九年),竟陵县属竟陵郡,郡治设石城(今钟祥市)。东晋末年,分竟陵县设置霄城县。

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竟陵县属郢州竟陵郡。479年(南齐建元元年),迁竟陵郡治至竟陵县境。550年(梁大宝元年),竟陵县并入霄城县,仍属郢州竟陵郡,郡治设霄城。561年(北周保定元年),霄城县改为竟陵县。

583年(隋开皇三年),废除郡制,实行州、县两级制,竟陵县属复州所辖,州治设竟陵。603年(仁寿三年),复州治所迁至建兴县(沔阳)。大业初,复将州改郡,复州改为沔阳郡,竟陵县属沔阳郡。

智慧天门(28张)

622年(唐武德五年),沔阳郡改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633年(贞观七年)州治又迁沔阳,属山南道。742年(天宝元年),复州改为竟陵郡,属山南东道所辖。758年(乾元元年),又为复州。763年(宝应二年),州治再迁竟陵。

五代时期,竟陵县一直为州(郡)治所。936年(后晋天福元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天福五年,直隶防御州治所设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

962年(北宋建隆三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由湖北路复州所辖。1073年(熙宁六年)撤销复州,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安州(州治设今湖北安陆市)。1086年(元祐元年)恢复复州建制,州治设景陵县。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于景陵设置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1133年(绍兴三年),又于景陵设荆湖北路安抚使,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复州。1236年(端平三年),荆湖北路安抚使治所迁至沔阳。由于蒙古军南下,州、县治所亦随迁至沔阳,后转徙频繁。

元代,景陵县先后属复州、复州路,沔阳府所辖。

明代初期,景陵县为景陵卫。1370年(洪武三年),撤卫改县,隶属沔阳府。洪武九年改府为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景陵县属沔阳州所辖。1531年(嘉靖十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治所在今钟祥市)所辖,景陵县亦随属承天府沔阳州。天启年间,景陵县属承天府直辖。

清代,景陵县属湖北省安陆府(府治设今钟祥市)。1726年(雍正四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此名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而取。

近代

绚丽天门(12张)

民国初期,天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所辖。1928年(民国17年)废道,天门县为省直辖。民国21年,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所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天门县城。

民国25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随县(今随州市),直至1948年(民国37年)9月24日天门县城解放为止。

民国28年6月,天门县国民党政府迁至第三区合丰店;民国32年春,迁至京山县六房嘴与随县之环潭;民国34年9月迁回竟陵镇。

1938年1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部、西部、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天汉县、天京潜县,1948年属江汉地区行政公署鄂中专区。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月25日撤销天京潜县、天汉县,恢复天门县建制。同年7月,改属湖北省荆州专区。

现代

天门 巡礼(31张)

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

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原天门县所辖行政区域仍为天门市行政区域,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1994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鄂政发〔1994〕143号文件,决定天门市实行省辖直管。

200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天门市纳入武汉城市圈。

地理环境

位置

天门在湖北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约2622平方公里。平面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33ˊ45〞-113.26ˊ15〞北纬30.22ˊ30〞-30.52ˊ30〞之间。 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依山带水,呈龙拱虎卫之状。东与孝感市汉川、应城接壤,北与荆门市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荆门相望。

湖北天门市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东邻汉川市、应城市,南邻仙桃市、潜江市,北邻京山县、钟祥市,西邻沙洋县。地理位置优越,东接武汉,西通荆宜,位于武汉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宜昌的中点,南濒汉江黄金水道,北枕三峡过境铁路。天门市境北部为大洪山,余脉龙尾山--太子山形如龙势,襄河(汉江)自西北而下,向东流出,与东、南诸水和湖泊环绕。

天门市/div>

地质

天门市大地的基底构造是自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内陆盆地的一部分。全市跨盆地8个构造单元,即潜江凹陷、龙赛湖凸起、小板凹陷、沉湖低凸起、天门凸起带、汉水地堑、永漋河隆起,乐乡关地垒。

天门市地层上的挽近期构造层,承袭了燕山期地壳运动以来的特点,北部不断隆起,南部不断沉降,境内自北向南的单斜构造明显,倾斜度一般为1~3度。继承性活动是天门市地质构造的显著特点,从白垩系到第四系沉降中心并无明显迁移,古河流(汉江、天门河)的活动踪迹变化不大。

地貌

天门市位于大洪山山前丘陵与江汉平原衔接地带,地貌属江汉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最高点在佛子山顶端,海拔191.7m(黄海高程系,下同),最低点在多祥镇达洲的陈家洲,海拔23.2m。汉江环绕市境南边而过,天门河、汉北河和皂市河贯穿腹部,东流入汉江。人工开挖的天南、天北、中岭和东风等渠道贯穿全市。境内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按自然地形地貌可分为低丘(俗称山)、岗状平原(俗称丘陵)和河湖平原三种地类。

低丘

天门北部丘陵地带

天门市低丘,属大洪山脉的山前剥蚀低丘,分布在市境北部边缘,由西龙尾山、天门山、扑船山、团山、火门山、金杯山、佛子山、洪山、青山、五华山、东龙尾山、小山、幺河山、陶家山、大团山、红墨山等16个小山组成,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低丘大致走向,市东北为西北—东南向,市西北为东北—西南向。海拔高度为46.7~191.5m,坡角25~35度。

岗状平原

自青山往东(含青山),沿天北长渠和汉北河一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不含其中的湖泊)为岗状平原。属剥蚀—堆积垅岗地形。包括皂市镇全部,胡市、九真、佛子山、石河镇大部分和渔薪镇的一小部分。面积约559.6km,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2.5%。地表垄岗相间,波状起伏,海拔高度一般在35~60m。呈掌状自北向南微倾斜。

河湖平原

从拖市镇大桥村起飞机上俯瞰天门,无数的湖泊星罗棋布

,沿天门河往东,接天南长渠,又东,连汉北河天门段,在这条分界线以南的地区(不含青山)为河湖平原,属堆积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全部由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组成。包括多宝、拖市、蒋场、汪场、黄潭、横林、麻洋、多祥、马湾、卢市、小板、张港、岳口、干驿、彭市等镇,竟陵、杨林办事处,侨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沉湖林业科技示范区,净潭乡和蒋湖农场、白茅湖棉花原种场的全部,渔薪镇的大部分,佛子山、石河、九真、胡市镇的小部分。其面积为1 894.6 km,占市属总面积的76.2%。海拔大多为28~32m,自西向东微递降。县西部多宝镇、拖市一带,海拔高度30~32m,坡角1~2度,微向河流倾斜。市东部,麻洋、多祥、马湾、卢市、净潭一带,海拔高度24~26m。沿汉江河床断续分布有河漫滩,呈月牙形,一般高出水面4m左右,江汉汛期常被淹没。

气候

2014·崭新天门(7张)

四季的划分从气候的角度而言,是以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按此标准,天门市各季起止时间大致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约70天),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约120天),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约65天),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冬季(约110天)。因此,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而习惯上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天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春温多变,初夏多涝,伏秋多旱,生长期长,严寒期短的气候特点。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江汉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天门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东高西低。

人口

统计数据

2011年底,天门市户籍总人口167万人,全市常住人口136.9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74916人,占6岁以上人口4.5%;社会从业人数78.2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1.02万人,第二产业17.95万人,第三产业39.23万人。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一年外出3个月以上)约38万人;乡村劳动力57.42万人,其中男劳力30.02万人,女劳力27.4万人;人口寿命平均为73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为6.2%。 2014年,天门户籍人口达到173万 ,城区人口达48万。

民族宗教

天门西湖湖畔的基督教堂

天门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20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数5200人,5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回族;100人以上少数民族村组1个,4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街1个。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除回族主要聚居在岳口外,其它少数民族散杂居住在全市27个乡镇办场区。
天门市有多种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教俱全。全市有2个爱国宗教组织,即市佛教协会、道教协会;有2个乡镇爱国宗教管理组织,即净潭乡天主教“三自”管理小组、岳口伊斯兰教管委会。全市有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5处,宗教职业人员75人,信教群众3万人左右。

旅游

景点

天门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 ,文物保护单位总量居湖北省县市之首。

主要旅游景点(Main View Spots)

景点

位置

类别

备注

天门东湖公园

东湖

湖泊生态景观

民俗文化休闲公园

陆羽故园

西湖

人文主题纪念公园

沉湖

沉湖农业综合示范区

十大湖北颇具网络人气湖泊 ;省级湿地公园(张家大湖为联合国自然保护对象 )

张家大湖

九真镇

雷八家遗址

佛子山镇

古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龚家大湾遗址
神祖台遗址
冢子台墓群 古墓葬

佛祖山

山地、丘陵

大洪山余脉

五华山

皂市镇

白龙寺

历史遗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笑城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惺墓 名人墓
谭元春墓 黄潭镇

西塔寺

西湖

佛寺陆羽故居
西湖基督教堂教堂城区最大教堂

石家河遗址

(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

石河镇历史遗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河殉难烈士纪念碑、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场遗址
龙咀遗址

陆羽文学泉井—景陵古城墙

文学泉道

胡家花园孝子里
丹台井 元春街
中共襄河、襄北地委旧址 拖市镇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天门广播电视发射塔东湖现代建筑江汉地区最高建筑(高度200m)
茶经楼西湖古今“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多宝镇南水北调工程;引江济汉工程;汉江下游唯一的水利枢纽
陆羽广场陆羽大道市政广场江汉地区最大市政广场
天门市革命历史纪念园园林纪念公园综合纪念公园
天门市博物馆西湖路博物展览馆在建,计划2015年建成
陆羽纪念馆西寺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天门)棉花博物馆 华中棉纺交易中心二期中国规模最大的棉花博览馆

绿色天门·竟陵东西湖(2张)

天门城区景点(17张)

特色街区

中心城区主要旅游购物场所(Shopping Malls)
惯用名称外文名位置

天门新城中央商务区

Centre Business District (CBD) of Tianmen

中山大道/西湖路/钟惺大道
天门世贸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of Tianmen钟惺大道/接官路
印象西江·天街Empression Xijiang·Sky Street(RBD)西寺路/古城堤路
竟陵唐街Tang Street of Jingling古城堤路/西湖路
宝安商业广场Bao‘an Business Square东湖路/人民大道/鸿渐路/元春街
罗马商业广场Rome Business Square元春街/衙门路
孝子里-沿河街商圈Xiaozi Li-Riverside St. Business Round人民大道
南湖-人民大道商圈Nanhu-Renmin Rd. Business Round人民大道
胜利二路Shengli the Second Way元春街/人民大道
陆羽广场步行街Pedestrian Mall of Luyu Square鸿渐路/古城堤路
城南家私建材城Market of Furniture&Building Materials of the South City大桥路/钟惺大道
义乌小商品市场(天门)Yiwu Small Commodity (Tianmen) Market义乌路
特色街区(Special Blocks)
街区名称景观特色景点
文学泉道/后壕仿古步行街临水景观后壕带状公园;文学泉;天门古城墙残垣
古城堤路蒸菜文化;唐朝文化天门蒸菜美食街;印象西江;樱花大道;唐街;博物馆
陆羽大道

市政机关驻地

陆羽广场;市政府;市民中心
东湖路,西寺路,西湖路景观大道东湖/西湖
孝子里,沿河街,鸿渐关老天门的缩影

胡家花园

地方美食

吃不完的天门美食(15张)

天门市素称“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特产众多,美食文化极富特色。黄潭米粉、蒋场香干、岳口芋环、张港火烧粑、五彩义河蚶、桶炉锅奎、天门花糕、皇尝饼、橘瓣鱼丸、炮蒸鳝鱼、天门九蒸、元春鱼、钟惺鳅、蟹黄鱼翅、袭美火锅、龟肉汤、清炖鱼等一百多种传统小吃和名菜,均受到人们的追捧。

黄潭米粉

天门特色早点——黄潭米粉,汤为糊状、粉细而软,味美,配根油条十分经典。发源地为天门黄潭镇。

桶炉锅奎

锅奎是面食,以白面在冲担锅盔

鏊锅中烤成。锅奎品种很多,有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把砍锅奎的两皮掰开,夹入一根油条混吃,被视为最好的早点。

天门三蒸

“天门三蒸”,据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农民们在那灾荒不断、战乱频发的境况下,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一点点谷物磨成粉,弄点野菜拌成菜糊充饥;后来,又用蒸笼或甑蒸熟拌有谷物粉和佐料的野菜(地米菜之类)或自种的蔬菜(茼蒿、白菜、萝卜等);再后来,由于生活的改善,逐步用谷物粉和佐料拌动物的肉(猪、鸡、牛、鱼等)蒸熟了食用。

天门三蒸

不过,以上这种蒸食方法,只是“天门三蒸”的一种——“粉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粉蒸茼蒿。还有一种在天门很有名的“竹蒿打老虎”,亦称“压桌”的菜,就是用莲藕、猪肉相混后拌上米粉、佐料上笼蒸熟而成。

“天门三蒸”的另一种蒸法——“清蒸”,是把食物放入调好佐料的汤(水)中,再入笼蒸熟后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蒸全鸡和清蒸鳊鱼。

“天门三蒸”还有一种方法——“炮蒸”。这种方法,现在只有在天门还有厨师会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炮蒸鳝鱼,该菜又以干驿地区做得最佳。

至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甚至有的“三蒸馆”广为宣传的“蒸肉、蒸鱼、蒸菜”或“荤蒸(肉鱼类)、素蒸(蔬菜类)、混蒸(肉、鱼、蔬菜合在一起蒸,现在流行于多宝、胡市等地,‘甩蒸笼格子’就是最具特色的混蒸菜肴)”这些只是粉蒸所用的原料或成品,而不是“三蒸”的全部内涵。如今,“天门三蒸”除了“炮蒸”外,其他两种方法,可以说在天门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做,并且都很地道。可见“天门三蒸”名副其实。

特殊节庆

第一届中国(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2010)

4月27日18:00天门市人民政府举办欢迎晚宴
4月28日9:30首届中国(天门)美食文化节开幕式 14:30厅市合作签字仪式
20:00文艺演出
4月29日8:00--11:30招商项目推介、青年厨师技艺比武14:30首届中国(天门)美食文化节闭幕式、颁证、授奖
4月30日天门蒸菜和全国各地知名传统风味小吃展销

第二届中国(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2011)
2011年12月29日,第二届中国蒸菜美食文化节在蒸菜之乡湖北天门举办。 本届蒸菜节活动纷呈,228道金雕细琢、营养价值丰富的蒸菜吸引了上万全国各地的宾客和当地市民前来品尝。
第三届中国(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2012)
2012年9月29日,由中国烹饪协会、湖北省商务厅主办,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协办,天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蒸菜美食文化节在天门市隆重举行。

2010年4月28日

天门市隆重举办了首届中国(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在这届蒸菜节上,天门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蒸菜之乡”称号,揭开了天门蒸菜产业化发展的序幕。

2010年12月

湖北省鄂菜烹饪技术比赛首次将蒸菜、煨汤列入独立比赛项目,天门市派出15名蒸菜好手参赛;2011年6月,天门市有关部门联合请来多名天门籍中国烹饪大师、湖北烹饪大师到驻点村现场传授天门蒸菜制作技巧及相关烹饪知识,在群众中倡导健康饮食观念,提升蒸菜文化素养。

2011年12月28日

天门

市隆重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高规格的全国蒸菜邀请赛、蒸菜理论交流会暨《天门蒸菜与健康》首发式、独具地方特色的拜师仪式、投资2600万元的集餐饮、品茶、观赏于一体的天门蒸菜美食街等,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来宾耳目一新。

2012年1月

由天门市蒸菜美食文化协会制定的《天门蒸菜制作标准》完成。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国家名厨专业委员会主任高炳义表示,这是国内首部系统、成熟的地方蒸菜制作标准。

2012年9月29日

上午,第三届中国(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开幕仪式,在新落成的天门美食文化街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汇聚一堂,共同欣赏和品尝天门的蒸菜文化。 本届蒸菜节主题为"千年食蒸,健康人生"。当天有来自天门各大餐馆的200多道蒸菜精品出展,此次参展品种有粉蒸、清蒸、扣蒸、炮蒸、酿蒸多种做法,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风味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受大家喜爱。

天门市现有中国烹饪大师3名、湖北烹饪大师6名、湖北烹饪名师7名、高级烹调技师20名、高级烹调师50名、中级烹饪师500余名。

酒店住宿

湖北省天门市城区著名旅游饭店

华泰饭店

华泰饭店

级别:5星级

地址:天门市义乌路1号

君佳酒店

君佳酒店(东湖)

级别:3星级

地址:天门市东湖路12号

君佳酒店(北湖店)

君佳酒店(北湖)

级别:4星级(未评)

地址:天门市陆羽大道36号

长江中游文明发源地——石家河遗址(7张)

华侨大酒店

级别:3星级

地址:天门市元春街5号

幸福天门(13张)

金穗宾馆

级别:2星级

地址:天门市陆羽大道26号

市领导

市委书记

柯俊,男

,汉族,湖北大冶人,1965年8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入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任中共天门市委书记。

市长

吴锦,男,汉族,湖北红安人,1970年10月出生,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入党,经济学硕士,现任中共天门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自然资源

土地

水榭樱园*天门西湖樱花大道摄影辑(32张)

天门市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全市耕地15.62万公顷;林地15044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4842.67公顷,疏林地201.33公顷;水域用地52113.34公顷,其中湖泊养殖湖面16397.31公顷,河渠19104.63公顷,堤防2985.88公顷;城镇建设及居住用地25260.30公顷;交通设施及道路建设用地6445.18公顷;其它占地1582.42公顷,尚未利用地6780.93公顷。

矿产

天门市已查明的矿产有原盐、无水芒硝、石油、石灰石、石膏、硫磺等,其中原盐储量大、品位高,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天门市自1988年7月开始盐矿的勘探。1990年10月湖北省储委通过的地质报告认可天门市小板盐矿区的储量为:表内盐储量C+D级10528万吨,表外盐储量C+D级23866万吨。无水芒硝主要分布在小板镇境内,开采条件好,硫酸钠含量高,表内体共生硫酸钠储量C+D级668万吨,表外伴生硫酸钠储量C+D级4142万吨。盐和芒硝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中区北部一级小板凹陷中。石油已经开采,现彭市、张港油区年开采量约为20万吨。

生物

天门市野生动植物约有1100余种,其中动物200余种,植物900余种。

动物

兽类有13种,其中,黄鼬、水獭是著名的毛皮兽,豹猫、穿山甲可入药。鸟类43种。鱼类64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鳅科次之,有不少重要经济鱼类,如青、草、鲢、鲤、鲫、黄鳝、鳜、长江银鱼、红鱿、河豚等。软体动物15种,其中产于天门河的橄榄蛏蚌(俗名义河蚶)为名贵水产品,享誉全国;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分布在张家大湖等湖泊,是培育珍珠的优良母体品种。两栖动物4种,其中蟾蜍可入药。爬行动物11种,其中龟、鳖为贵重滋补品。蠕动动物2种。节肢动物5种,其中虾、螃蟹、蜈蚣经济价值均较高。虫类14种,其中蜜蜂、蚕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它30余种。

植物

在900余种植物中,有药材9类152种,其中属国家收购的有20种,年收购量一般为31.8吨,其中野生半夏行销国内,有“荆半夏”之称,1976年采挖量达到155吨;枸杞远销江浙两广等地,1981年产量达到8吨;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如藕、荸荠、菱菜等。全市蔬菜有12类,70多个品种。果树30余种,其中无花果树、银杏(白果)树等为珍贵树种。花卉有7类,188个品种。

主要土特产有黄花菜,1985年栽植14754亩,总产2511.7吨,1979年以来,每年上调到省的商品黄花菜,约占全省上调数的45%,还有蓖麻、药材、大豆和茶叶等。

水利

蓄水

天门市地域属古云梦泽水域,历史上河、湖多为吞吐调纳汉江的开汉江大桥

敞湖与岔流其中汉江源出陕西宁强县,过钟祥市入本市,市境流长137.25公里;天门河源出京山县深赶冲,经京山县、钟祥市入本市,市境流长109公里;汉北河为人工河,1970年通水,市境流长35公里。有湖泊57个,正常水位时湖水面积3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

截至2012年,本市境内有河流29条,河道总长600余公里,大小湖泊57个,正常水位时湖水面面积共35.3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汉江多宝段有兴隆水利枢纽。建国后按流域经过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天门河∽汉北河,天门河下段∽汈汊湖、沉湖、汉江干堤外滩四大水系。其中天门河下段流域917平方公里,汉北河流域1265平方公里,沉湖流域321平方公里,汉江干堤外滩水系是指直按排入汉江的外滩区域,其流域面积约为96.7平方公里,(不含汉江河泓以北属天门市的水面22.3平方公里)。人工河渠主要有天北支渠、东风支渠(河山干渠)、天南长渠三条。

降水

天门市平均年降水量28.6亿立方米,但由于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故降水量的直接利用率不高,仅为年降水总量的18.5—23.8%,加上市内水库、湖泊和塘堰的调蓄能力,其利用率也只有22.8—27.2%。平均年径流量为8.55亿立方米,其中市北部低丘和岗状平原为2.52亿立方米,中南部河湖平原为6.03亿立方米。时间分配为7月最大,占21.7%,1月最小,占2.3%。地下水储量为384.58亿立方米,每年可采地下水16.98亿立方米。

湖泊大多分布在丘陵平岗与平原湖区的交接地带,较大者计有 15个,总承雨面积为368.77平方公里,其中水位面超过1平方公里的有陈家湖,张家大湖,石家湖等,以张家大湖最大,水面面积6.17平方公里,相应湖容711万立方米。

友好城市

国际

日本神栖町 (今茨城县神栖市,1993.06.02.)

国内

湖北省黄陂县 (今武汉市黄陂区,1992.5.22.)

湖北省秭归县 (1992.12.17.)

福建省福清市 (2001.03.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 (2001.04.30.)

浙江省诸暨市 (2006.10.14.)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2009.01.17.)

河南省济源市 (2014.11.21.)

教育

天门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恢复、调整、改革和发展,已基本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大教育格局,正在积极构建普教、成教、职教相互联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城镇基本普及三年教育,农村基本普及一年教育,全市适龄儿童入园入班率,城镇为100%,农村为95%。2000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的称号。天门市幼儿园于2005年6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湖北省级示范幼儿园”。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99.25%,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8.64%。1997年通过省政府“普九”验收,成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市;2005年11月,通过了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普九”复查验收,被授予“普九”复查绿色合格证。

义务教育

天门市境内初级中学名单
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天门杭州华泰中学(初中部)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初级中学
湖北省天门市九真初级中学天门市卢市镇卢家口初级中学
天门市多祥初级中学
天门市岳口镇天南初级中学天门市麻洋初级中学天门市石河初级中学
天门市张港初级中学天门市南河初级中学天门市净潭中学
天门市皂市五华山初级中学
天门市皂市阳光初级中学
天门市黄潭镇黄潭初级中学
天门市小板镇小板中学岳口初级中学
天门市马湾镇马湾中心中学
天门市多宝一中干驿初中分校天门市江汉学校(初中部)

普高教育

天门市境内高级中学名单
湖北省天门中学湖北省天门实验高级中学
天门杭州华泰中学(高中部)
天门市竟陵高级中学天门市高中复读中心天门市渔薪高级中学
天门市皂市高级中学
湖北省天门市卢市高级中学
天门市干驿高级中学
天门市张港高级中学天门东方高级中学
天门市九真中学
天门市岳口高级中学天门市江汉学校(高中部)
五华山中学

湖北省天门中学是一所享誉全湖北省天门中学

国的省级示范高中,始建于1912年,坐落在茶圣陆羽故里——湖北省天门市竟陵钟惺大道西端,是湖北省园林式学校、省级示范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省级示范中学 天门中学

特殊教育

以天门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载体,采取聋哑盲儿童集中学习、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办法,使全市残病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了98%。2005年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

高等教育

全市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天门职业学院、湖北省轻工技校天门分校、市经委干校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改革步伐加快。全市职校招生5055人。

天门职业学院

天门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有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茶文化、酒店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11个专业。

交通

公路

湖北省天门市境内重要公路
国道348国道240国道347国道
省道106省道107省道213省道214省道247省道248省道342省道346省道
高速公路 随岳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在建)
其他道路环城线(西环路,随岳高速公路连接线,北环路,三乡路)武荆高速(G42沪蓉高速)连接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连接线

天门市公路交通规划图

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以天门为中心,150公里半径范围内涵盖了湖北省80%的地区和县市,8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全国80%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天门东距武汉城区9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小时左右的车程。汉宜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天门进入动车时代;随岳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交叉过境天门,使天门融入高速公路网络;天仙一级公路、武荆高速公路天门连接线和荷沙公路干驿至竟陵段的全面完成,畅通了天门对外衔接的快速出口。

公交

天门市城区公交线路图(2014.6.)

2014年,天门市城区拥有8条市内公交线路。

(加*号线路开行夜班)

*1路:(汉北桥—杨林)

*2路:(客运中心站—客运中心站)

*3路:(陆羽—侯口)

4路:(二桥—小板)

5路:(天门中学—中百仓储)

6路:(南洋客运站—汉旺世纪城)

7路:(卓尔棉花—市委党校)

8路:(汉北桥—义乌商贸城)

站点分布

铁路

湖北省天门市境内铁路线及车站
车站所在铁路线车站等级运输任务
天门南站沪汉蓉高速铁路二等站旅客(至全国);货物
天门站长荆铁路四等站旅客;货物
(站名待定)武天城际铁路(待定)旅客(至武汉)
天门东站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待定)货物(至仙桃、潜江)

天门站(Tianmen Railway Station)

天门站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皂市镇,建成于2002年,距天门市区约28公里,隶属武汉铁路局宜昌车务段管辖。现为四等站。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

天门南站(Tianmen South Railway Station)

天门南站位于湖北省天门市天门工业园,建成于2012年,是隶属于武汉铁路局汉口车站管辖的二等站。

天门南站在沪汉蓉高速铁路上,是汉宜高速铁路沿线车站中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之一。办理客货运作业。

天门东站(Tianmen East Railway Station)

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天门至仙桃铁路支线)-天门东站(在建)

办理货运。

武天城际铁路(Wuhan-Tianmen Intercity Railway)

武天城际铁路:已纳入湖北省“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

在新修编的湖北铁路网发展规划中,提出将武汉至天门城际铁路延伸至荆门。武天荆城际铁路从武汉出发,经过天门,途经京山、钟祥,到达荆门。 预计2015到2017年间,将建设武汉至天门城际铁路,全长116公里,设站10个。

航空

四通八达的天门交通

天门城区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75km,1小时可到达。

发展民航事业将是天门市下一步交通发展的重点,也是天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已将天门通用机场建设纳入全省机场发展规划。2013年1月,有关人员来到天门市杨林办事处、卢市镇等有关地段,对通用机场初步选址进行了考察。这些地段距离城区较近,地势平坦开阔,适宜建设机场。天门市政府表示,将全力支持天门通用机场建设,加快与武汉城市圈融合的步伐,构建辐射江汉平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水运

天门汉江大桥 合龙

全市通航里程共计339.4公里。其中汉江通航里程142.2公里,等级4级;汉北河杨峰至严家三湾,通航里程90.6公里,等级6级;皂市河邓李至水陆里,通航里程22公里,等级6级。北支河吕巷至万台通航里程50.6公里,等级7级;南支河程井口至净潭通航里程9公里,等级7级;沉湖及其他干渠23公里,等级7级。内河230公里航道的水源主要来源于天然降雨,流域面积为8855平方公里,年降雨量1135毫米,汉北河水流量年平均为23立方米/秒。年平均水位24米,航道年平均水深1.6米,最大航道水深1.9米。年通航时间8个月(4-12月)。

汉江天门港区

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工程是天门市招商引资水运工程项目,工程总投资2.1亿元。本项目位于天门市天门工业园西侧,东距天门工业园中心约4km,汉江下游天门河段仙北段东岸,对应汉江干堤堤防桩号为汉左147+180~147+590。设计标准为平原二类码头,拟新建1000吨级(水工结构按靠泊2000吨级船舶设计)件杂货泊位2个,年设计件杂吞吐题为55万吨;新建1000吨级(水工结构按靠泊2000t级船舶设计)散货泊位2个,年设计散货吞吐量为130万吨;新建相应配套的堆场、道路、仓库、装卸、运输机械设备和供水、供电等设施。

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获得时间(最近时间)
省级文明城市 2014年
省级卫生城市 2012年
省级园林城市 2009年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4年
全国文化先进市 2014年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103-104] 2014年
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2014年
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2014年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13年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1年
中国蒸菜之乡 2010年
中国曲艺之乡 2011年
全国产粮大市 2013年
全国百强县 1991;2001;2002
状元之乡
内陆侨都
中国茶城[111-112]
中国衣都[113-114]
中国棉都

天门东湖沿岸

天门市瞄准大城市的定位,秉承宜居城市的理念,突出山水园林城的特色,以“一河两湖”(天门河、东湖、西湖)为重点,打造城水相依、城水和谐的水乡园林风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继2014年8月首次创建即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后,9月13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我市又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因天门在本届省级文明城市评选过程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综合成绩排名靠前,省文明办推荐天门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省共有5个县级城市(仙桃,天门,潜江,宜都,大冶)获得提名资格。

生态天门(4张)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举办的2014(第六届)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大会于10月25日在山东烟台举行, 天门市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大会上被授予“2014年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著名人物

天门名人

古代

朝代

(Dynasty)

人物

(Names)

春秋令尹子文(生辰年不详)
东汉刘焉(? -194)刘璋(? -220)
狄仁杰(630-700)陆羽(733-804) 皮日休(834~839 - 902以后)
鲁铎(1461-1527)钟惺(1574-1624)谭元春(1586-1637?)
蒋立镛(1782-1842) 胡聘之(1840-1912)

代表名人

陆羽(733-陆羽故园内的陆羽汉白玉石像

804):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因著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流芳千古 ,被誉为“茶圣”。

现代

沈鸿烈(1882~1969):字成章。湖北天门人。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国民党海军上将。

黄龙飞(1984~2013):中国空军某部飞行大队副营职中队长,歼-8英雄。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办事处官路社区人。2013年12月12日19时11分,黄龙飞架歼-8飞机在夜间飞行训练时失事,坠于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汤口村一山头。

张业遂:男,1953年

They are Tianmeners(3张)

10月生,湖北省天门市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

谢伏瞻:男,1954年8月生,湖北省天门市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任河南省省长。

陈东升:男,1957年12月生于湖北省天门市,湖北省天门中学校友,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兼CEO,嘉德国际和宅急送的创始人。

刘大军:男,1972年生,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西河村农民,2011年底被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长春市好市民”荣誉称号。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3270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