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名词

表示违反规则、规矩的某种现象,如常识、规范、纪律、原则、标准和规律等有关的现象;

例句:违规是一种很可怕的危险行为,如违反用电常识、交通规则和消防安全知识等等。

动词

1. 行为上违反规则、规矩,包括规程、规范、原则、标准和规律等:

在包装盒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工厂员工违规操作机器设备,从而导致这批货的质量出现了很多不良瑕疵品。

2. 行为上违反法规、规章,违章:不是法律的范畴;

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部分开发商违规建设了一批小产权房。

许多商贩违规屠宰生猪,由于缺少检疫检验的过程,这将会导致肉品卫生的安全隐患。

在驾车行驶的过程中,很多司机违规而不系安全带,一旦被交警发现也会按照违章行为进行罚款处理的。

形容词

作定语,表示违规的(人或事);例句:

在近几届的大运会上,赛场违规的球员比例逐渐趋向渐少。

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考试违规的现象层出不穷,对我国考试制度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违规与惩罚

惩罚

违反规定会受到一定的惩罚,但没有固定的惩罚标准。具体如何惩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违规方违规后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程度;二是双方事先约定的违规处理方案。如果事先没有协商好违规处理方案,那么要找回损失相对是比较困难的。

审查时的先后次序

违规以后,解决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处罚时,决定如何惩罚的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违规程度及违规造成的损失;二是双方事先约定好的违规处理方案。在审查时先审查双方事先约定好的违规处理方案,并以其为准,若双方事先未协商好违规处理方案,那么应该依据法律公平合理地对此次违规造成的伤害进行评判,按照法律中的相关规定解决此次纠纷。

词义辨析

同义词

违章。

注:如果做到准确、全面地理解“违规”和“违章”,就要找出二者的共性,根据“规章”的词义,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均可作“违反规章”的意思解析,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同一个概念。这三个词语在古汉语中并未出现过,从定义的逻辑结构“内涵”和“外延”与适用范围大小要素“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看,“违规”和“违章”是同义词最符合简体中文的简化原则。而在实际使用时,二者互换可有其义自见的异词同义之妙,大多受定向思维的习惯性影响会误认为二者是不同的词义,如认为是交通违章的“专用词”,其实这样的理解完全是片面的;况且中文并不像英文那样界限分明,因构成合成词的基本语素的单个汉字的本义一般都较多,词义的解释应基于本义并找出最合理的义项就所组合的新词语进行释义,这里另请参见基本语素「规」和「章」单个字义。『详细释义』标题各项解释列举的例句,可将“违规”和“违章”两个词语置换使用,这样有助于正确理解之所以它们是同义词的词义辨析。

近义词

违犯,违反,违背。

反义词

遵守。

基本信息

汉语拼音

【名称】违规

【拼音】wéi guī

【注音】ㄨㄟˊ ㄍㄨㄟ-

【五笔】FNFW

【繁体】違規

英语翻译

to break regulations;to transgress the rules;irregular;Illegal.

基本释义

不遵守规则、规矩,其中“规”表示法则、章程和标准等方面代表着一般性公众意志的主观社会意识。违规,现多指违反了某些规定,如违反合同规定等;但“违规”一词中的“规”字并不是指定的某项规定,而是指双方友好协商达成的所有规定;法律除外,如《宪法》。

社会现象

一般而言,违规通常是行政法规的范畴,是不构成立案标准的非法律行为。而在社会上出现的与违规关联的行为,所表现的是一种相对少数的社会现象。在我国,这种行为主要表现在土地使用与建设、计划生育超生、交通规则违章、房地产经营与销售、物业管理市场、金融信贷与商业融资、证券与期货市场、生猪屠宰市场、行政事业性收费、教育考试舞弊造假、影视传媒与广告、彩票销售过程和活动竞赛规则等多方面的各种违规社会现象。

在我国,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在范围上,条例和规定适用于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办法仅用于某一项行政工作;在内容上,条例比较全面、系统,而规定则集中于某个部分,办法比条例、规定要具体得多;在名称使用上,条例仅用于法规,规定和办法在“规章”中也经常用到。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例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有法律法规上各类违法行为之一,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应及时予以立案。但是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或者法律、法规和规章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不予立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二OO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公布的《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界定了法律责任上立案的标准。

由此可见,违规是与法律责任泾渭分明的,它并不是法律的范畴。违规是违背一般性法规而不构成法律责任后果的单位或个人行为,还包括违反常识、规范、纪律、原则、标准和规律及其它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人类主观行为和社会现象。

常见问题解答

什么违规案件不以正常方式处理:

违规方违规后,如果对对方造成的损失并不算很大,并及时向对方赔偿损失,并且在案件被发现时对方早已经原谅违规方,那么此案件可以不完全按照普通的违规案件的处理方法来处理。

此类违规案件范例:

甲、乙双方之间订立的合同的主要内容就是乙方必须每个月向甲方缴纳2800元的房租费用。10月,乙方不再缴纳房租费用,但过了几天立刻补上了房租费用,并且多给了一些钱补偿这几天的房租,而且甲方也原谅了乙方,那么此案到此就应了结,不需再给予乙方惩罚,因为乙方已及时补偿,并且2800元的损失不算大,再加上甲乙双方已经和解。

怎样的违规是造成重大损失的违规:

造成对方或其他人亡故或重伤的违规案件,及涉及金额庞大的违规案件。此类案件性质严重,必要时以偿命来处理。

地方融资违规操作存隐患应加大排查力度

为避免风险过于集中,商业银行可发展公私合营,积极引入民间、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资金来源。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将近7000家,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各县均存在融资平台债务。在当前的债务余额中,共有52359亿元、占比48.85%的资金,是2008年以后的新举债,高速公路、地方所属普通高校和医院的债务较高,其中银行贷款为最主要的贷款渠道,贷款金额84678亿元,占比79.01%。

有违规操作现象

由于部分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违规提供担保、违规抵押或质押取得债务资金,以及将资金投向资本市场、房地产和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项目等问题。经银信联和中金公司测算,2012年到2014年中国银行(601988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量的35%将集中到期,3年平均还贷2.63万亿元,特别是2013年将达到2.76万亿元的峰值,地方政府集中偿贷压力加大。同时自2008年起,部分商业银行为抢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市场份额,降低项目准入标准、忽视项目资本金要求、放松对融资平台项目贷前、贷中、贷后的检查,因此将面临极高的信用风险,并对资产负债管理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是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以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项目为主,商业银行在围绕“政府”的信贷需求时,势必会加大对钢铁、水泥、建筑、甚至房地产等行业的投入,减少对服务业、高科技、新能源产业的关注,与人民银行、银监会推行多年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思路相背离,带来信贷结构的倒退。特别是,在当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紧张,贷款规模受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统一管制的情况下,加大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投入,将相应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恶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引起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投资周期长,资金量巨大,单一客户集中度高,信贷周期也相对较长。由于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以公益类居多,在漫长的偿债周期中,政府偿债能力的变化时刻威胁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目前,按照担保形式,商业银行对政府平台类贷款可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四大类,除全覆盖外、后三类贷款风险敞口都比较大。后三类平台贷款约占全部平台贷款的12%左右,假使以2010年末平台贷款余额为基数,一旦后三类平台贷款形成不良,将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近1.02万亿元,一举打破2005年国内商业银行上市以来的风险控制成果。

三是有可能使部分商业银行进入恶性融资循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不良率的增加,不仅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会侵蚀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这有可能使商业银行加大融资力度,或者使商业银行过度依赖扩大存款等短期化选择,以弥补自身的流动性不足,由此影响到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结构。

加大排查力度

为此,商业银行应尽早采取措施,加大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排查力度。首先,定期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梳理。不可冒然实行“一刀切”,停止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放贷款,杜绝新增平台贷款反而会加速资金链的断裂,引发风险提前释放。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根据贷款项目性质(公益性或者非公益性)、项目收益评估、抵质押担保情况、平台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合理评估投融资平台的整体偿债能力,将投融资平台贷款分别归入不同风险等级进行管理。并明确偿债主体和债权债务关系,增加担保主体、追加土地和优质企业股权及有效收益权等合法足值抵质押品等方式,缓释平台贷款信用风险,以确保后续建设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其次,建立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债务风险指标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即时监测债务变化情况和趋势,并及早警示债务风险,便于预先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最后,为避免风险过于集中,商业银行应鼓励融资平台公司结合债券融资、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发展除信贷以外的其它形式融资,发展公私合营,积极引入民间、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资金来源。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554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