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始建于1960年。1983年,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两专业脱离自动控制系,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组建计算机工程系。1996年1月,计算机工程系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1998年7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学院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成为学校受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四大强势特色学科之一。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学院下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光电子工程、教育技术学四个系和一个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设有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工程、光电子工程、教育技术学4个研究所。拥有9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人,教师167人,教授39人,副教授5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5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34人,硕士研究生811人,博士研究生82人。长期以来,学院注意与田纳西大学、伯明翰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以及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多所大学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长期保持着频繁的技术及人才交流。全院师生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力争将信息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学科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在国内信息学科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强院,建设成为国家和河北省重要的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国家传统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改造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博后科研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设立于2003年1月,下设的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站内有河北省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并拥有河北省光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实验设备先进,科研任务饱满,经费充足;研究水平处于学科前沿,特色鲜明,部分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方向有:特种光纤与红外技术;新型传感器理论与应用;电磁测井技术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非线性光学与光信息处理;新型电子材料与薄膜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设立于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和支撑环境。学科拥有河北省唯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授予领域、河北省计算机虚拟技术和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软件中心,是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理事单位。学科依托机械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轧制设备及成套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计算机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互动。主要有: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电子交易安全与网络性能优化;数据库理论与数据挖掘;软件柔性与协同技术;实时虚拟场景绘制与仿真等5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学科建设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学科代码

光学工程

光信息技术

080320

光纤光学

080321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080901

电路与系统

08090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2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083500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学科代码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0803

光信息技术

080320

光纤光学

080321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080901

电路与系统

08090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1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2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083500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400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