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截止2014年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7个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空间环境材料行为及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国防科技工业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电驱动与电推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建筑节能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建设部重点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减震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建筑业信息管理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病害与防治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深空探测着陆与返回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微小型航天器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机器人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发动机汽体动力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超精加工与特种加工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飞行器先进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空间材料与环境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水的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臭氧应用技术与设备开发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环境生物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交通管理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复合材料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
微小型航天器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寒冷地区先进交通技术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
寒地资源食品质量安全与极端环境营养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寒地建筑科学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寒地景观科学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交通安全特种材料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实验室
仿真测试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动测试与仪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专用通信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燃煤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生物医学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寒区低碳建筑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热能应用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微生物资源保藏和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计算机信息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机构网点开放实验室
智能控制与系统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非线性光学信息处理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接口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同创新中心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发起成立的中心瞄准国家航天任务发展需求以双方共建的空天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为基础致力于打造宇航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建设成为中国的JPL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2013年4月1日中心通过专家终审以行业类第一的优异成绩成为首批获得教育部认定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科研成果

学校2011年科研经费近20亿元科研经费总额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前4名在国家科委863高科技工李长春在高科会上参观哈工大展区" style="FLOAT: right" picsrc="08f790529822720e6c0d090f7acb0a46f31fab00" data-layout="right" width="226" height="175" url="http://a.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568404714bed2e73f8e9812eb703a16d/08f790529822720e6c0d090f7acb0a46f31fab00.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70" useredit="1" />作10周年总结评估中哈工大综合评价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2012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20亿元8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项目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科技部民品973计划项目再担首席星地激光通信试验项目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成像诊断仪项目获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立项支持

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州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哈工大在交会对接CCD标识与定位系统载人运输飞船训练模拟器视景显示系统对接索系及钢丝绳锁紧力松弛规律与寿命试验等方面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哈工大承担的星地激光通信试验项目成功完成星地激光链路捕获跟踪试验哈工大承担的JM-1精密离心机项目通过验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2004年和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连续两次成功发射了由哈工大牵头自主研发的小卫星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学校荣获了体现中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向团队带头人谭久彬教授颁发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证书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科技类社科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中外企业家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环境社会学(内部交流
材料科学与工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建筑管理现代化
管理科学
节能技术公共管理学报
电脑学习
  •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0年底图书馆已拥有传统型馆藏325万册/件电子图书132万种引进国内外文献数据库63种推荐免费电子资源31种包括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

本科专业

工学48个

风景园林 建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 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对抗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交通工程 能源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
遥感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 信息安全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电子封装技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物理">材料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业设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

理学8个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类 空间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 化学类
物理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类

法学2个

社会学 法学

文学3个

日语 俄语 英语

管理学7个

工业工程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艺术学2个

环境设计 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

经济学3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经济学

财经大类1个

电子商务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学校有专任教师2970人其中教授930人有长江学者41人国家杰青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

    教职工人数

    5748人

    其中专任教师

    2970人

    其中

    正高级职务

    930人

    副高级职务

    1175人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34人

    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

    1041人

    两院院士
    当选机构院士姓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永坦宋健王家骐冯守华童秉纲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永坦宋健王光远谢礼立黄文虎李圭白梁维燕傅恒志林尚扬王仲奇张杰陈清泉蔡鹤皋梁骏吾沈世钊杜善义曾广商余梦伦何镜堂张乃通王子才秦裕琨欧进萍赵连城陈予恕方滨兴王国栋周玉任南琪栾恩杰高文吕跃广

    已故院士

    马祖光(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廷权(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大猷(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负责人授予时间

    1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邓宗全

    2007

    2

    力学课程教学团队

    张少实 王焕定

    2008

    3

    电气工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蔡惟铮

    2008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唐朔飞

    2008

    5

    热能动力类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谈和平

    2009

    6

    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强亮生

    2009

    教育部创新团队
    序号批准年度研 究 方 向团队带头人

    1

    2004

    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

    刘宏

    2

    2004

    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任南琪

    3

    2005

    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在航天控制中的应用

    段广仁

    4

    2005

    微小型航天器系统技术

    曹喜滨

    5

    2006

    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

    赫晓东

    6

    2006

    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

    李惠

    7

    2008

    超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

    梁迎春

    8

    2009

    红外热辐射特性及其传输机理

    刘林华

    9

    2009

    纳米级精密定位及微纳操作技术与装备

    孙立宁

    10

    2010

    海量数据计算理论与技术

    樊文飞

    11

    2011

    激光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

    吕志伟

    12

    2012

    流体压力成形理论与技术

    苑世剑


    院系设置

    截止2013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设有24个专业学院在86个本科专业招生同时在威海校区设有10个院系在深圳设有深圳研究生院含7个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院系

    专业大类招生名称

    航天学院

    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统方向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仪器方向)

    理学院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硕连读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硕连读培养物理学类包含应用物理学核物理本硕连读培养化学类包含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本硕连读培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学院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信息技术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法学院

    法学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学位培养)英语俄语(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双学位培养)俄语日语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类包含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本硕连读培养

    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

    化学类包含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本硕博连读培养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澳联合培养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院系

    专业大类招生名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类包含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

    理学院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语言文学学院

    英语朝鲜语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院系

    专业大类招生名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

    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础科学与人文学院

    数学力学

    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学校有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6个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

    •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43个
    类别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9个共覆盖了35个二级学科

    0801

    力学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080102

    固体力学

    080103

    流体力学

    080104

    工程力学

    0802

    机械工程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4

    车辆工程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

    材料学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0702

    热能工程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4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0814

    土木工程

    081401

    岩土工程

    081402

    结构工程

    081403

    市政工程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6个)

    0702

    物理学

    070207

    光学

    0808

    电气工程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501

    飞行器设计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33002

    环境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0301

    环境科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16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力学

    光学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医疗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基础数学

    应用数学

    凝聚态物理

    光学

    环境科学

    微纳米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学科群
    重点学科类别学科名称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2个

    先进装备制造科学学科群

    城乡建筑可持续发展学科群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14个

    社会学

    数学

    物理学

    光学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信息与通信工程

    建筑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山东省重点学科11个


    威海校区

    车辆工程

    计算数学

    材料加工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材料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科学

    汽车与先进制造

    信号与信息处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物理学社会学数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科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3张)

    技术史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设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物理学社会学数学

    博士后流动站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物理学数学

    2013年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结果发布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参评28个学科其中16个学科排名全国前五25个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力学全国第一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1

    力学

    1

    15化学工程与技术6

    2

    土木工程

    2

    16

    城乡规划学

    6

    3

    环境科学与工程

    2

    17

    管理科学与工程

    4

    4

    控制科学与工程

    3

    18

    交通运输工程

    6

    5

    材料科学与工程

    3

    19

    信息与通信工程

    5

    6

    仪器科学与技术

    4

    20

    物理学

    6

    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4

    21

    设计学

    7

    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22

    社会学

    11

    9

    机械工程

    4

    23风景园林学7
    10光学工程424数学10

    11

    建筑学

    5

    25

    统计学

    9

    1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5

    26

    工商管理

    10

    13

    电气工程

    5

    27

    哲学

    12

    14

    软件工程

    5

    28外国语言文学11

    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课程8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飞行器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一览表27门

    评选年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院系

    2003

    材料力学

    张少实

    航天学院

    2003

    电子技术基础

    蔡惟铮

    电气学院

    2004

    理论力学

    程靳

    航天学院

    2004

    机械原理

    陈明

    机电学院

    2004

    大学化学

    强亮生

    化学系

    2005

    电工学

    吴建强

    电气学院

    2005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游宏

    数学系

    2005

    管理信息系统

    李一军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5

    结构力学

    王焕定

    土木学院

    2005

    计算机组成原理

    唐朔飞

    计算机学院

    2006

    单片机原理

    张毅刚

    电气学院

    2006

    水质工程学

    韩洪军

    市政学院

    2006

    数据结构与算法

    廖明宏

    计算机学院

    2007

    C语言程序设计

    王宇颖

    计算机学院

    2007

    集合论与图论

    王义和

    计算机学院

    2007

    金属工艺学

    邢忠文

    机电学院

    2007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任南琪

    市政学院

    2008

    机械设计

    宋宝玉

    机电学院

    2008

    传热学

    谈和平

    能源学院

    2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王勇

    数学系

    2009

    CAD/CAM技术基础

    姚英学

    机电学院

    2009

    工程训练

    韩秀琴

    机电学院

    2009

    工程流体力学

    王洪杰

    能源学院

    2009

    电路

    孙立山

    电气学院

    2009

    会计信息系统

    艾文国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

    物理光学

    吕志伟

    航天学院

    2010

    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

    吴建强

    电气学院

    所获荣誉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国防航天优势紧密结合工业信息机电能源材料栗战书视察哈工大" style="FLOAT: right" picsrc="2cf5e0fe9925bc31e540d46d5fdf8db1cb137022" data-layout="right" width="600" height="401" data-imgref="28" url="http://b.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dc18ec12902397ddd2799f066983b216/2cf5e0fe9925bc31e540d46d5fdf8db1cb137022.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47" useredit="1" />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等领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需求学校积极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3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

    2004年和2008年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和试验三号卫星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KM6是中国最大的空间环境模拟器K是空间的缩写M是模拟器的缩写6代表序号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2011年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学校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为此哈工哈尔滨工业大学邵逸夫科学馆

    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哈工大荣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自1920年建校近20万学子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走向各条战线其中不乏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的将军科技领域的骨干著名的企业家在2011年该校区的0702101班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对外交流

    哈工大威海校区大门

    截至2011年4月22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友好合作大学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所大学

    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参加国际会议合作共建实验室合作研究等方式促进哈工大师生与国外专家学者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国际科技发展新动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产品研发项目攻关等加强哈工大各专业学科与国外相关专业或学科间的学术交流

    校区设置

    哈工大主楼

    截止201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共设有有三个校区分别为哈尔滨一区二区威海校区及深圳校区

    本部

    哈尔滨校区坐落于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市市中心校园面积347.33公顷即347.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1.97万平方米

    威海校区

    威海校区坐落于胶东半岛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海滨城市威海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截至2011年8月26日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

    深圳研究生院

    王兆国校友回访母校哈工大

    截止2014年3月深圳研究生院有英才班本科生200人硕士生博士生近3000人全职教师162人在站博士后101人研究生的招生学科涉及理工管经4个学科门类包括21个一级学科以及15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点已组建了20余个研究中心和若干个国家级和省市级的重点实验室与国际著名大学合作的联合实验室形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土木与环境工程城市规划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科学与人文等7个二级学院

    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12个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焊接技术与工程 轮机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工商管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广播电视编导 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9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通信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土木工程 环境工程 建筑学
    软件工程

    省部重点3个

    社会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

    知名校友

    哈工大曾以工程师的摇篮而著称又以理工科大学师威海夜景" style="FLOAT: right" picsrc="bd315c6034a85edfe242e5cf49540923dc54750b" data-layout="right" width="800" height="405" data-imgref="38" url="http://h.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f82e8f98ad345982c18ae2903cf6310b/bd315c6034a85edfe242e5cf49540923dc54750b.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11" useredit="1" />资的摇篮而享誉全国许多毕业生成为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有的成为社会活动家如中国台湾原行政院院长孙运璇先生和朝鲜政务院原总理国家副主席李钟玉先生都是哈工大30至40年代的毕业生哈工大还有包括叶选平邹家华宋健周铁农李长春王兆国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副总干事钱积慧以及一批省部级干部共和国将军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教育家和著名企业家都是哈工大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的毕业生改革开放后哈工大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出哈工大张春贤栗战书是新一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静海欧进萍方滨兴成为中国最年青一代的院士罗志军苏树林马兴瑞竺延风等是国家新一代的省市级领导耿昭杰张思民石山麟邓伟宋殿权张剑等是全国著名的企业家

    李长春校友回校参观(11张)

    哈工大还为中国航天领域输送了超过8000余名毕业生其中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总指挥栾恩杰原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元正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神舟六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都是他们中的代表正如航天员杨利伟在学校演讲时所言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

    • 经国之才

    李长春

    中共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张春贤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栗战书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李钟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前总理
    奥尔默特以色列国前总理
    宋梓大韩民国前副总理
    王兆国 中共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王勇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
    卢展工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邹家华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宋健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铁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李昌中共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
    叶选平中共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罗志军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姜大明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长
    苏树林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马兴瑞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兼广州市委书记
    许达哲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
    孙怀山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
    竺延风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吉林省委副书记
    阎海旺中共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央委员原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

    刘忠德

    中共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原文化部部长兼中宣副部长

    陈焕友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孙运璿

    台湾行政前院院长台湾经济腾飞之父

    杨永茂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冯健身

    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中共第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

    宋恩华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张研农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全国记协副主席

    齐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住建部新闻发言人

    陈超英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黄清渠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刘亦铭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高级将领

    李继耐

    上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

    孙思敬

    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委员

    胡永柱

    中将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央候补委员

    胡世祥

    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

    李元正

    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

    吕跃广

    少将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年生

    少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谋长

    赵树义

    少将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戚庆伦

    少将二炮副总参谋长

    董庆福

    少将第二炮兵副参谋长

    刘庆贵

    少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

    • 学界泰斗

    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怀进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刘竹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州飞船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李静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管惟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物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郝 水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鹏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梦伦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家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守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祖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

    刘永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威海)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原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礼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欧进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饶芳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傅恒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钟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东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文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光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礼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圭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维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恒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尚扬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南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王仲奇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蔡鹤皋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骏吾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世钊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善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广商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乃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子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裕琨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连城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予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栾恩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探月工程总指挥

    刘宏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程凯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工大超精密与特种加工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泽生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彪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力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广仁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吕志伟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喜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

    赫晓东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林志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工大工程力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郁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苑世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立宁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工大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克宁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惠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哲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

    冷劲松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善本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林华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一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玉东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迎春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

    于达仁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德昌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松鹤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工大高超声速热防护技术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文忠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工大结构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会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工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爱杰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甄良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克敏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文武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哈工大多功能材料物理与应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泽湘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笃中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康健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科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樊文飞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国平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哈工大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伟东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哈工大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树国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毅刚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空间结构分会理事长

    王跃林

    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尚志

    神州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

    张柏楠

    神州六号总设计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专业博士

    孙锦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二部高级工程师著名航天军事专家

    王晓锋

    南京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锐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聂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英杰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翁祖泽

    湖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士勤

    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绪箕

    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一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树槐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中福

    重庆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王祖温大连海事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培元

    中国传媒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李晓明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计算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云平

    原台湾成功大学校长

    • 实业栋梁

    孙勤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吕华祥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副总经理

    凌文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牛锡明

    交通银行行长

    罗熹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庞秀生

    中国建设银行CFO

    耿昭杰

    原一汽集团总经理董事长

    曲大庄

    国家核电副总经理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

    徐民筑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副总经理

    张懿宸

    中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熊焰

    北京产权交易所所长

    修龙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孔庆平

    中建总公司副总经理

    胡慧

    中建总公司CFO

    张思民

    深圳市总商会会长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海峰

    东芝中国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研究员研究部部长

    安玉杰

    大连泛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天举

    泛华集团总裁党委书记

    冯涛

    上海联创风险投资公司总裁

    张剑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

  • 特色专业

    航天

    哈工大的航天技术在全国那可是赫赫有名呀,我国第一艘航天载人飞船“神舟一号”就是由哈工大师生参与设计的,凝聚了哈工大师生无数的辛勤汗水,哈工大也是为之出力最多的高校,由于对载人航天技术的杰出贡献,哈工大获得了全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协作奖”。哈工大下属的“哈尔滨工大集团”已成为中国航天三大集团之一,而且学校也不断地加强与国际一流机构的密切合作,成为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唯一常设分校的依托单位。

    焊接

    可是哈工大的金字招牌啊,作为材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稳坐全国乃至全亚洲第一把交椅,哈工大的焊接大师们已经把有点“土”的焊工活发展成为服务国防尖端和现代工业的高科技学科。

    飞行器设计和制造

    绝对是哈工大的王牌明星专业,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它们属于不同的院系哦,飞行器设计工程专业属于航天学院,而飞行器制造工程属于机电工程学院,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飞行器设计是进行飞行器结构、框架设计的,运用到很多力学原理,更侧重于理论方面,而飞行器制造则是把这些设计应用计算和信息通信等辅助手段真正的制造成产品,它更强调实践,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合适的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之一,在全国排名第一,已形成一批稳定而有特色并且处于国内高校领先地位或先进水平的研究方向:如机器人理论与技术、超精密加工与纳米加工、特种制造、自动化与数字化制造等。该学科是一门学科高度交叉的技术领域,涵盖了电子、机械、材料、化工、物理等专业。 拿机器人学科为例,自从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这里诞生之后,哈工大一直引领着中国机器人学科发展的潮流,在不同程度上研发了机器仿真人、足球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世界水准的项目,喜欢研究机器人的同学可以在这里大展拳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我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计算机、第一套汉字输入法(即现在的微软拼音输入法)等都是在这里诞生的。而作为神舟飞船“大脑”的星载计算机也是由哈工大的师生以超常的速度高质量地完成的,可见其实力之雄厚啊!

    土木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强项,在全国始终位于三甲的地位,它闻名全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许多著名的建筑设计都是由哈工大的土木工程的教师参与完成的,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主场馆和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方案的修改等,都显示出了哈工大土木工程方面的非凡实力。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690 668 652 一批
    2012 654 614 477 一批
    2011 650 611 484 一批
    2010 654 616 494 一批
    2009 639 588 504 一批
    2008 652 582 579 一批
    2007 651 603 555 一批
    2006 584 566 548 提前批
    2005 561 - - 一批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王树权

    校长(副部长级)

    周玉院士

    副书记副校长兼工会主席

    王福平

    副书记副校长

    张洪涛挂职期间

    副校长

    邓宗全韩杰才任南琪丁雪梅郭斌安实徐殿国

    纪委书记

    才巨金

    校长助理

    徐晓飞梁迎春

    历任领导

    姓名
    任职时间

    宋小廉

    1920-1924

    摄罗阔夫

    1924-1925

    乌斯特鲁果夫

    1925-1928

    张寰湘

    1928-1928

    张学良

    1928-1931

    刘哲

    1928-1938

    刘梦庚

    1933-1935

    王宇清

    1935-1937

    铃木正雄

    1937-1945

    奥哲夫

    1945-1947

    谢德和

    1947-1949

    冯仲云

    1949-1951

    陈康白

    1951-1953

    李昌

    1953-1964

    高铁

    1965

    1973-1977

    吕学坡

    1977

    李瑞

    1977-1978

    1978-1983

    刘德本

    1978-1980

    李东光

    1983-1985

    黄文虎

    1983-1985

    姜以宏

    1985-1992

    杨士勤

    1985-2002

    吴林

    1992-1998

    李生

    1998-2004

    王树国

    2002-2014

    郭大成

    2004-2008

    王树权

    2008至今

    周玉2014至今

    文化传统

    精神

    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

    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

    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

    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

    哈工大精神的表述是在该校原党委副书记顾寅生同志关于哈工大精神论述的基础上概括而成

    校训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石" style="FLOAT: right" picsrc="622762d0f703918fa7ab2f25513d269758eec4e2" data-layout="right" width="600" height="387" data-imgref="31" url="http://h.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ec83909a43a98226bcc12c25ba83b97a/622762d0f703918fa7ab2f25513d269758eec4e2.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41" useredit="1"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2011年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哈工大的办学传统

    2010年6月4日镌刻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石在哈工大一校区图书馆广场揭幕该校训石由沈阳校友会5000名学子为母校捐赠

    校徽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是由展开的书英文字母数字美丽的建筑和环绕的齿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

    轮所组成

    展开的书形如鸟的双翼寓意哈工大人永远飞翔在知识的世界不懈地探求真理英文字母HIT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文全称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缩写寓意哈工大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理念数字1920表面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校时间彰显哈工大积淀深厚的悠久历史图案中间是造型独特气势恢宏中心对称细部收敛的俄式风格学校主楼寓意哈工大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信念图案由环绕的齿轮圈成环形而放射形状象征知识和科技的力量代表哈工大的理工特色寓意哈工大不断向社会输送知识和优秀人才

    校徽整体又似东升旭日表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蓬勃的朝气同光明的前景

    校歌

    哈工大之歌由该校知名校友原文化部部长哈工大之歌" style="FLOAT: right" picsrc="c995d143ad4bd1131903023359afa40f4afb05e0" data-layout="right" width="500" height="751" url="http://c.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a3e4ff0f6409c93d03f209f5af3cf8bb/c995d143ad4bd1131903023359afa40f4afb05e0.jpg" compressw="146" compressh="220" useredit="1" />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作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作曲

    历史沿革

    创建阶段

    1920年5月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开始筹建学校的创建与校史概览

    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

    1920年10月17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直至1935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

    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中苏共管阶段

    哈尔滨工业大学20年代校址

    1928年2月4日学校改名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学校隶属关系在这一年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

    1928年10月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由中苏共管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

    1931年春开始招收研究生

    伪满洲国时期

    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

    1936年1月1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

    1937年1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日本人铃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

    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

    从1920年起到俄文班最后一批学生1938年末毕业按俄式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人其中中国学生382人苏联及波兰学生885人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苏联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地其毕业文凭得到苏联等欧洲国家的承认

    中长铁路管理时期

    温家宝总理与学子交谈" style="FLOAT: right" picsrc="78310a55b319ebc4aa1c9d6c8326cffc1f1716da" data-layout="right" width="500" height="334" data-imgref="6" url="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de971d38fd039245a5b5e60db795a4a8/78310a55b319ebc4aa1c9d6c8326cffc1f1716da.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46" useredit="1"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工大由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有中长铁路局领导这时的办学宗旨是为中长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学制5年一律用俄语上课到1950年新中国接管前设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及预科

    开创第一个黄金时代1949-1966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在冯仲云李昌陈康白高铁等同志的领导下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学子这一时期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最多时达8000余人教师队伍迅速增长1957年已发展到800余人平均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部教学科研任务被誉为哈工大的八百壮士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各专业与一些工厂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协作关系为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以及科研为国民经济服务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50年代校址

    1949年哈工大开始从全国招收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1950年6月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的新阶段

    1950年6月7日中共中央电告东北局中长铁路已决定将哈工大交给中国政府管理并指示哈工大应着重招收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讲师助教和研究生主要学俄文两年毕业即分配到各大学任教后来学校决定6月7日为哈工大建校纪念日

    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

    1951年刘少奇同志在教育部党组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上批示办好这样一个大学很有必要改进计划确定了哈工大的办学方针和任务是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从此哈工大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1951年7月至1956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举行了5次教学方法及科学技术报告会并受高教部委托举行两次全国机电专业会议

    1952年哈工大学制改为5年加强对学生的工程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毛泽东主席为哈工大题字

    承担工程技术任务的能力毕业生授予工程师学位证书使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

    1954年3月高教部召开哈工大问题座谈会会议形成关于哈工大几项问题的决定草案高教部副部长杨秀峰同志说哈工大已基本改造成为采用苏联先进教学制度的新型大学这一点应该肯定哈工大是起了旗帜作用的全国高校也承认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成为京外唯一一所重点大学

    1957年已发展到7个系23个专业基本上建设成为学习苏联教学制度的新型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8年9月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视察根据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调出一些民用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的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

    邓小平视察哈工大

    196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与哈尔滨市107个工厂协作完成460多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体现了教育科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赞扬说厂校协作红旗飘满城都说工大好

    解放后一批领导干部被派到哈工大担任领导工作一批教授被招聘或被抽调到哈工大成为办学中坚力量67位苏联专家和3位捷克专家先后被聘请到哈工大帮助学校建设国家急需的专业培养教师和学生一批仪器设备从苏联运回使哈工大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居于全国前列

    十年动乱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哈工大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3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再铸辉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哈工大江泽民参观哈工大机器人产品

    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7年恢复本科生招生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

    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4年再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标志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与威海市政府签订了创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协议书经原中国航天工业部批准1988年 开始正式招生

    1992年创办哈工大高新技术胡锦涛主席莅临哈工大指导工作

    园区探索出一条一校办区一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新的办学模式

    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

    1996年 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一汽集团共建的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迁址威海

    1997年 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正式迁址威海在威海分校改扩建

    1999年5月被全总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1999年11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默克尔参观学校科研成果

    1999年11月14日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共同签署了重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协议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

    2000年哈工大与同根同源的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年 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哈工大签定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

    2002年 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10年 工业信息化部山东省威海市签订三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风景园林 650 652 第一批
    能源与动力工程 652 652 第一批
    焊接技术与工程 657 661 第一批
    土木工程 659 662 第一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 666 688 第一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67 679 第一批
    信息对抗技术 667 672 第一批
    自动化 668 680 第一批
    建筑学 668 684 第一批
    工程管理 668 668 第一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70 689 第一批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670 690 第一批
    环境工程 671 673 第一批
    工程力学 672 681 第一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73 686 第一批
    通信工程 674 688 第一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675 690 第一批
    电子信息工程 676 681 第一批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677 677 第一批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