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
校训
求本远志
求本,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原意为治病
应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并针对疾病内在的本质进行治疗。远志,原为中药名,意为志当存高远,寓锐意创新之义。 求本远志校训具体体现为求实、求真、求是的学风;不畏难、不退缩、不浮躁的作风;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锐意创新的精神。校徽
标志由ChineseMedical的开头字母CM组成图案,代表中国医药,为形成图案设计的完整性,再采用水形倒影构思,即意在形成整个图案为一个“中”字造型,又表示该校坐落在世界闻名的杭州钱塘江边,上下部都形成CM所组成的图案,寓意中医药的阴阳平衡,“中”字图案上方以中国独特的书法浙江中医药大学全称,下方为英文的学校全称,含意是中国独特的中医药与西医药的交流。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5月,学校下设12个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有26个本科专业。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直属附属医院
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东方医院 )
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新华医院)
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学科门类 | 专业名称 | 开办时间 | 学制 | 授予学位 |
医学 | 中医学☆◇◆ | 1959 | 5 | 医学 |
2000 | 7 | |||
针灸推拿学☆◇◆ | 1986 | 5 | 医学 |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2005 | 5 | 医学 | |
临床医学 | 2000 | 5 | 医学 | |
口腔医学 | 2004 | 5 | 医学 | |
预防医学 | 2013 | 5 | 医学 | |
中药学☆◇◆ | 1994 | 4 | 理学 | |
药学 | 2001 | 4 | 理学 | |
药物制剂◇ | 2000 | 4 | 理学 | |
2011 | 4 | 理学 | ||
护理学☆◇◆ | 2000 | 4 | 理学 | |
医学检验技术 | 2002 | 4 | 理学 | |
康复治疗学 | 2003 | 4 | 理学 |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2013 | 4 | 理学 |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2002 | 4 | 理学 | |
理学 | 生物科学◇ | 2000 | 4 | 理学 |
2004 | 4 | 理学 |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01 | 4 | 理学 |
2004 | 4 | 工学 | ||
2012 | 4 | 工学 | ||
2003 | 4 | 工学 | ||
生物工程◇◆ | 2003 | 4 | 工学 | |
医学信息工程 | 2012 | 4 | 工学 | |
管理学 | 市场营销 | 2002 | 4 | 管理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2000 | 4 | 管理学 | |
文学 | 英语 | 2003 | 4 | 文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学校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518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正高职称262人;专任教师847人,其中正高职称17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0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人选5人、卫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浙江省教学名师7人、浙江省名中医37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有国家教学团队1支、浙江省教学团队5支。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李大鹏 |
浙江省特级专家 | 范永升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陈忠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万海同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陈忠 |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方剑乔 |
“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 李卓玉 赵华军 宋振远 |
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团队、针灸学科教学团队、中药学教学团队、方剂学教学团队、推拿学科教学团队[7-8]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其中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14个,覆盖中医、中药2个一级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6个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以及自主设置的听力学、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信息学、中药市场营销、中医药生物工程学、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和口腔修复重建医学等7个目录外硕士点;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div>
学位层次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博士 | 中医学 | 100501 | 中医基础理论 |
100502 | 中医临床基础 | ||
100503 | 中医医史文献 | ||
100504 | 方剂学 | ||
100505 | 中医诊断学 |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
100507 | 中医外科学 | ||
100508 | 中医骨伤科学 | ||
100509 | 中医妇科学 | ||
100510 | 中医儿科学 | ||
100511 | 中医五官科学 |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
中西医结合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
中药学 | 1008 | 中药学 | |
硕士 | 中医学 | 100501 | 中医基础理论 |
100502 | 中医临床基础 | ||
100503 | 中医医史文献 | ||
100504 | 方剂学 | ||
100505 | 中医诊断学 |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
100507 | 中医外科学 | ||
100508 | 中医骨伤科学 | ||
100509 | 中医妇科学 | ||
100510 | 中医儿科学 | ||
100511 | 中医五官科学 |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
100513 | 民族医学 | ||
1005Z1(目录外) | 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 | ||
中西医结合 | 100601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
临床医学 | 100201 | 内科学 | |
100202 | 儿科学 | ||
100203 | |||
100204 | 神经病学 | ||
100205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
100206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
100207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100208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
100210 | 外科学 | ||
100211 | 妇产科学 | ||
100212 | 眼科学 | ||
100213 | 耳鼻咽喉科学 | ||
100214 | 肿瘤学 | ||
100215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
100216 | 运动医学 | ||
100217 | 麻醉学 | ||
100218 | 急诊医学 | ||
105127 | 全科医学 | ||
1002Z1(目录外) | 听力学 | ||
1002Z2(目录外) | 口腔修复重建医学 | ||
药学 | 100701 | ||
100702 | 药剂学 | ||
100703 | 生药学 |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
100705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
100706 | 药理学 | ||
中药学 | 1008 | 中药学 | |
1008Z1(目录外) | 中药市场营销 | ||
护理学 | 1011 | 护理学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1703 | 生物化工 |
类别 | 名称 | 批准单位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中医临床基础 | 教育部 |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 中医临床基础 | 省教育厅 |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 中药学 | 省教育厅 |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省教育厅 |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 针灸推拿学 | 省教育厅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中医脾胃病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金匮要略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中医诊断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中药药剂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针灸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中医血液病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中医肿瘤病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中医痹病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中医骨伤科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局级重点学科 | 中医肺病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省级重点学科A类 | 动物学 | 省教育厅 |
省级重点学科B类 | 中医骨伤科学 | 省教育厅 |
省级重点学科B类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省教育厅 |
省级重点学科B类 | 中医诊断学 | 省教育厅 |
省级重点学科B类 | 中药资源学 | |
省医学重点学科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心血管)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医药实验动物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医诊断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方剂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药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医临床基础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脑病)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针灸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推拿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药资源工程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医骨伤科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医儿科学 | 省卫生厅 |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 省卫生厅 |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重点专业8个、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6个,中医学、中药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精品课程4门、浙江省精品课程2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省级重点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
省级优势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听力学与仿真耳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1《金匮要略》 范永升 基础医学院
2《方剂学》 连建伟 基础医学院
3《推拿手法学》 范炳华 第三临床医学院
4《中医伤科学》童培建 第一临床医学院
省级精品课程
1《药用植物学》 熊耀康 药学院
2《中医护理学》 孙秋华 护理学院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黄文秀管理学院
4《中医基础理论》 李如辉 图书馆
5《妇产科学》 吕玲 第二临床医学院
6《中医儿科学》 董勤 第一临床医学院
7《针灸学》 陈华德 第三临床医学院
8《中医诊断学》 龚一萍 基础医学院
9《中药药理学》 俞丽霞 药学院
10《护理学基础》 马小琴 护理学院
11《刺法灸法学》 方剑乔 第三临床医学院
12《推拿治疗学》 谢远军 第三临床医学院
13《医药人力资源管理》 王悦 管理学院
14《大学英语》 王晓林 外国语学院
15《中医美容学》 张理梅 第三临床医学院
16《中医骨病学》 卢建华 第一临床医学院
17《生化工程》 万海同 生物工程学院
18《综合英语》 董敏华 外国语学院
19《中药药剂学》 李范珠 药学院
20《医学影像学》 许茂盛 第一临床医学院
21《中药鉴定学》 黄真 药学院
22《急危重症护理学》 许虹 护理学院
对外交流
截至2013年,学校已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委内瑞拉、日本、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8个国家与地区的62个教育、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了52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本科专业
医学9个
-
护理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学 药物制剂 针灸推拿学 中医学 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 临床医学 理学2个
-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工学5个
-
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制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医学信息工程 文学1个
-
英语 管理学2个
-
公共事业管理 市场营销 医药卫生大类1个
-
药学
-
办学历史
1953年7月创办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门
1955年10月学校独立办学。
1956年初学校迁至杭州市四宜亭。
1956年下半年学校迁至杭州市庆春路原浙江大学旧址。
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
1960年、1970年学校两度并入浙江医科大学。
1974年9月恢复浙江中医学院。
2000年3月学校整体迁至现址。
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现任领导
学校党委
党委书记:孙秋华
党委副书记:范永升、黄文秀、熊耀康
纪委书记:茹惠祥
党委委员:孙秋华、范永升、黄文秀、熊耀康、李俊伟、茹惠祥、张光霁、陈刚
学校行政
校 长:范永升
副校长:李俊伟、张光霁、方剑乔
副校级巡视员:夏鲁杭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山西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
-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491 478 465 本科第二批(A/B) 2012 523 503 493 二批 2011 567 540 524 二批 2010 533 507 492 二批 2009 549 528 507 二批
-
-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10个),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12个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风湿脏痹证治研究室
骨痹研究室
再生障碍性贫血益气养血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类别
名称
批准部门
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浙江省中医风湿免疫病省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科技厅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免疫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脂代谢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骨重建技术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临床病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药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实验动物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蛋白组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资源工程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医学动物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体外代谢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标准化研究实验室建设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材种质资源与评价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脑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骨伤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药实验动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心血管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呼吸功能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研究所
何任中医研究所
浙江省中医骨伤研究所
分子医学研究所
针灸推拿研究所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
耳聋康复研究所
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
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
中药炮制研究中心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
科研成果
2000年至2013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项目100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学校图书馆已藏有纸质文献60余万册、数字资源容量近40TB。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兼收本校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相关学科文献的藏书体系。
学术期刊
办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其中《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是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被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1990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质量三等奖。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
-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