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英语:Barack Hussein Obama II,i/bəˈrɑːkhuːˈseɪnoʊˈbɑːmə/,1961年8月4日-),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任美国总统,为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同时拥有黑(卢欧族)白(英德爱混血)血统,于2008年初次当选美国总统,并于2012年成功连任。

英文:Barack Hussein Obama II ,II 是罗马数字 2 的意思。 也可以称其为 Barack Hussein Obama, Junior。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贝拉克·奥巴马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的身世复杂,1961年8月4日出生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留学 生,母亲是堪萨斯州白人。他们二人在就读夏威夷大学期间相识。由于父亲此后前往哈佛大学求学,奥巴马从小由母亲抚养。奥巴马两岁多时,他的父母婚姻破裂。6岁时,奥巴马随母亲和继父前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生活,并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就读了两年。四年后他的一家又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从五年级起,他读于位于火奴鲁鲁的大型私立学校——普纳荷学校(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文曾于此校就读)至12年级,于1979年毕业。若干年后母亲与继父离婚,他便随母迁居美国本土。

青年时期,奥巴马因为自己的多种族背景,很难取得社会认同,十分自卑。十几岁的他成了一个瘾君子,他和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家境是贫穷的,肤色是被人嘲笑的,前途是无望的,成功的道路曲折得连路都找不着。他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

有媒体撰文认为,给青年的他带来深刻影响的不是他的父母亲,而是他的外祖父斯坦利·埃默·邓汉姆和外祖母斯坦利·安·邓汉姆;媒体同时还披露著名黑人诗人、记者和美国左翼活动家法兰克·米歇尔·戴维斯也是深刻影响青年奥巴马的人物,19世纪60年代戴维斯就成为奥巴马家里的常客。

定居美国

贝拉克·奥巴马

到达美国本土后,奥巴马首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西方学院求学两年,期间在该校《宴会》杂志发表了诗歌《老爹》,后被《纽约客》杂志转载并广为流传,《老爹》最体现他年青时的精神发展脉络。在西方学院读书两年之后,他转至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在那里主修政治学及国际关系。他于1983年取得国际关系专业学士学位之后,在国际商务公司工作了一年。

1985年,他迁往芝加哥,主持了一个非营利计划,以协助当地教堂为穷困的居民组织好职业训练。

1988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主修法律。

1990年2月,由于被选为《哈佛法律评论》的首位非洲裔美国人主席,他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

1991,年他在哈佛获得了“极优等”(拉丁文的学位荣誉)法律博士(法律博士是美国法学院的毕业学位,法学博士是S.J.D.)学位,之后又回到芝加哥,并主持了一次选民登记运动,且为民权迈勒·B·G律师事务所工作。

自1993年至2005年竞选联邦参议员的12年中,他一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职宪法讲师。

1992年,奥巴马和同学校的米歇尔结婚,后育有两个女儿。两人供职于芝加哥的同一家律师事务所,之后撰写完成了自传体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并在美国出版发行。

初涉政治

贝拉克·奥巴马

2000年,他挑 战已担任了4年的联邦众议员的波比·拉什(前黑豹党成员和社区活动家)竞选联邦众议员一席。他的参选遭到拉什的指责,认为他在第一选区的时间不长,无法看到真实的情况。选举结果为拉什获得61%的选票,他以30%的选票最终失败。竞选联邦议员失败后,奥巴马专注于自己的州参议员工作,编撰了要求对可能判死刑罪犯的审问必须录像的法律。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第十三区南部的海德公园区被选入伊利诺伊州议会。

2002年,他竞选连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未遇对手。

2003年1月,当民主党重新取得议会的控制权,他被提名为州卫生与公众服务委员会主席。在他的立法提案中,他帮助编撰了《工作所得抵税法》,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还致力于为一些无法承担健康保险的居民起草相关立法项目,更协助通过了增加对艾滋病预防和病人照料的项目预算。

纵观奥巴马的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生涯,政治评论员注意到他在与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工作时不仅都很有效率,且能团结一致。后来为联邦参议员竞选时,尽管他曾支持一些警察工会所反对的议案,他还是获得了伊利诺伊州警察同业会的支持,且赞赏他“多年对枪支控制的支持,和愿意商谈与妥协的态度”。

在2004年的国会选举中,奥巴马当选联邦参议员。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期间,他参与起草了有关控制常规武器的议案,推动加强公众监督联邦基金使用,并支持有关院外游说、选举欺诈、气候变化和核恐怖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议案。他还出访了东欧、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竞选总统

贝拉克·奥巴马

第一任期

2007年2月,奥巴马正式宣布竞选总统。他在竞选中以“变革”为主题,强调结束伊拉克战争、 实现能源自给停止减税政策和普及医疗保险等,并承诺实现党派团结、在国际上重建同盟关系、恢复美国领导地位。

2008年8月27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

2008年11月4日,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奥巴马在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亚利桑那州国会参议员麦凯恩,当选第44任(第56届)美国总统已成定局,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2009年1月20日,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正式宣誓就职总统。

2009年10月9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以表彰他为加强“国际外交和人民之间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是首位就任一年内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第二任期

北京时间2012年11月7日,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支持者在奥巴马竞选总部所在地芝加哥参加竞选之夜集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当地时间11月6日举行的美国大选中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连任总统已成定局。

奥巴马赢得了这场竞争激烈的大选,这是美国现代选举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自1940年罗斯福总统以来,还没有哪位现任总统在失业率高达7.9%的情况下赢得连任。

从政经历

金融危机

贝拉克·奥巴马

除了支持布什政府救市计划外,奥巴马还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救援计划,包括承诺未来两年内向创造就业机会 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公司每提供一个新的岗位就能获得3000美元的税收减免;允许美国家庭提前从养老金账户提取总额不超过1万美元的资金;对陷入困境但仍在努力还贷的购房者,将其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宽限90天;呼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在金融危机发生一周年之际,奥巴马再次阐述金融监管改革的三项原则,即保护消费者、堵住金融系统和监管系统的漏洞、强化国际合作。他说,金融监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透明度、强化问责制。

2010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政府将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大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其规模和高风险交易,以此防范新的金融风险。

出口战略

2010年1月27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五年内使出口翻番的目标,3月11日,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的讲话,美国政府的出口促进战略轮廓逐渐清晰。奥巴马说,出口每提高10亿美元,在美国国内就会创造约6000个就业机会。在促进增长方面,转变过去的过度消费习惯,以出口带动制造业复苏。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要推动美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其核心目标归结为一句话,即奥巴马所说的“确保21世纪仍然是美国的世纪”。

绿色新政

贝拉克·奥巴马

自奥巴马签署以发展新能源为重要内容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来,美国政府在短短半年内动作频仍: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制定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出台《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外界将此视作奥巴马的“绿色新政”。

医改新政

从竞选总统开始,奥巴马一直强调必须彻底改革医疗体系。在执政后,更将医改作为国内“新政”的主要工程之一。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奥巴马吸取了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医改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一些新策略。

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计划要达到3个目标,给已有保险的人提供更多安全保障;给没有保险的人提供在他们经济 支付能力范围内的选择;缓解医疗保健体系给美国家庭、企业和政府带来的开支增长。

贝拉克·奥巴马

2010年2月22日,奥巴马公布了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新医改方案将使超过3100万目前

尚未获保的美国人拥有医疗保险。该计划在实施后第一个10年内将使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减少1000亿美元,在第二个10年内减少约1万亿美元。3月3日,奥巴马公布了经过修改的最终版本医改提案。3月23日,奥巴马签署了医疗保险改革法案。

住房新政

奥巴马政府2009年一季度推出住房救助计划,针对新购房者享受8000美元税收优惠的政策,

就业新政该政策于11月到期。10月19日,美财政部又宣布了一项刺激住房市场的新政策,支持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并帮助中低收入者购买住房或负担租房费用。新政策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支持住房金融机构新贷款的债券收购计划,另一部分是一项临时贷款和流动性计划。

2009年12月,奥巴马宣布,将采取减税、奖励以及增加投资等一揽子举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2010年3月,奥巴马签署了一项通过减税和增加开支来促进就业的法案。

核子战略

贝拉克·奥巴马

2009年4月,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说,美国政府将致力于推动建立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2010年4月,奥巴马表示美国首要威胁不再是国家之间的核战争,而是核恐怖主义与核扩散,美国核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阻止这些威胁。

能源战略

2010年3月31日,奥巴马在临近华盛顿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宣布,将扩大对美国近海油气田的开发,以此确保美国能源安全。从1990年到2010年持续了20多年的美国近海油气开采禁令将画上句号,美国能源战略正出现重大转折,将可能从高度依赖进口转向进口和自产并重。

伊战撤军

2009年2月27日,奥巴马宣布了美国将从伊拉克撤军的计划。奥巴马的撤军计划包括:在2010年8月31日前,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军队,结束作战任务,留下3.5万至5万兵力,负责支持伊拉克政府及其安全部队的军事行动。然后,在2011年底前撤回全部剩余部队。2010年8月31日,奥巴马发表讲话,正式宣告驻伊拉克美军作战部队完成撤离,宣布美国把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持续复苏上,这是他的“中心任务”。

击毙拉登

奥巴马就任总统后,要求美国中央情报局将追捕基地组织首脑奥萨玛·本·拉登作为首要任务。

2010年8月,美国锁定了拉登在巴基斯坦的住所。

2011年5月2日凌晨1时30分(当地时间),奥巴马下令海豹突击队对本拉登住所进行突然袭击,并将其击毙,并掳获大量重要文件。奥巴马认为击毙本拉登是美国打击“基地恐怖组织”的最大成就,使“正义得到了伸张”。拉登被击毙后,奥巴马在美国的民众支持率曾一度急升了6个百分点,但这一现象未能持续,而是慢慢回落。拉登被美军击毙震怒了基地组织,位处索马里、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青年党”宣称,他们要报复美国、奥巴马总统及其亲人,美国海豹突击队为之准备提高安全戒备。

家庭生活

贝拉克·奥巴马

奥巴马的身世复杂,但他的血脉渊源却可追溯到美国的几位前任总统。有美国学者对他的家谱作了细致研究,从他父母的多次婚姻印证出他与美国的三位前总统都有同一脉络的血缘关系,他们是第33任总统哈利·S·杜鲁门、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和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另有学者认为,他与前任总统有血缘关系并非稀奇事件,因为许多美国人的祖先都来自英格兰,找到同一祖先是常有的事。另有中国媒体撰文指出他与美国超级富翁、证券投资家沃伦·爱德华·巴菲特亦存在血缘关系,这种关系源自一位17世纪的法国移民马里恩·杜瓦尔,因奥巴马的母亲斯坦利·安·邓娜姆与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都是马里恩·杜瓦尔的后代。 

父辈

奥巴马的父母在火奴鲁鲁玛诺亚之夏威夷大学相识,随后结婚,1961年生下奥巴马。父亲老贝拉克·奥巴马是生于肯尼亚的卢欧族黑人,肯尼亚经济学家。他对于自己早逝的黑人父亲的信息大多来自于家庭故事和照片,他认为父亲与自己身边的人完全不同,皮肤黑得像沥青;母亲斯坦利·安·邓娜姆是堪萨斯州威奇托的白人教师,在《我父亲的梦想》一书中,他描述了自己在母亲的白种美国中产家庭成长的经历,并描述了母亲与父亲表现在肤色上的种族差异。他2岁时,父母分居,随后离婚。离异后,父亲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最终返回肯尼亚;母亲则嫁给了一位印度尼西亚籍的学生卢路·索特洛,1970年生一女儿Maya Soetoro,1980年两人离婚。1982年奥巴马父亲在肯尼亚因车祸去世,母亲亦于1995年身故。他的祖父为英国殖民统治肯尼亚时期之公务员。

妻子

1989年夏天,奥巴马在西德利·奥斯汀律师事务所担任暑期工读生期间米歇尔 奥巴马,结识了当时已是律师的米歇尔·鲁滨逊。两人于1992年结婚,现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玛丽亚生于1999年,小女儿萨沙生于2001年。奥巴马一家人是芝加哥三一联合基督教会的成员,但是由于该教会牧师耶利米·赖特发表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此事件发生后,他于4月30日做了一个题为更完美的联盟的演讲做为回应,其中表达了对赖特牧师的感情,然而在2008年5月31日却唐突的宣布脱离该教会。2008年他为顾及总统选战及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换取妻子米歇尔·奥巴马投入于自己的竞选活动,在当年初戒掉长达二十年之吸烟习惯。  

2009年1月,47岁的奥巴马携家人由费城乘火车沿当年林肯行经的铁路路线旅行至华盛顿就任总统职务,举家迁入白宫,而米歇尔·鲁滨逊则成为美国第一夫人。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奥巴马,以表彰他在促进国际外交和各国人民合作所作出的非凡努力。

对于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多数观点持肯定态度,认为他作为世界上最强大军事力量的领导者以及他所倡导的无核化理念,是全球和平的希望,还指出他是唯一一位向穆斯林国家表示友善的美国总统。

2014年12月29日,民调机构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分别当选2014年最受美国人钦佩的男性和女性。[2]

负面评价

贝拉克·奥巴马

2013年11月18日-20日,CNN和全球市场调查机构ORC联合对全美843个成年人进行了电话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0%的人认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能有效管理联邦政府,该数字比2013年6月的调查下降了12个百分点。53%的人认为奥巴马不诚实、不值得信赖,这是CNN民调中首次发现超半数美国人持有这样的看法。此外,56%的受访者说,奥巴马不是自己崇拜的人。

美国《绅士季刊》总共列出了25位最无影响力名人,奥巴马位列第17位,因为他“什么也没做”。

《纽约邮报》调侃称,奥巴马是“陷入僵局的总司令”。

俄罗斯《今日报》称,奥巴马以“失败的政治家”和“无法坚持自己立场”而入选。专家们认为,奥巴马承诺的太多,讲得很华丽,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有做。因为不成功的医保改革、移民政策及不善于维护自己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处理叙利亚问题时的失误,使得奥巴马的执政路变得相对坎坷。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则称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

《时代》:民调显示奥巴马成战后最差总统。

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民调研究所2日发布一项民调结果,贝拉克·奥巴马以33%的得票率被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最糟糕的总统”。[3]

2014年8月28日,奥巴马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及俄乌以及打击“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IS)等问题。舆论不仅对他的观点有所不满,甚至认为他的西装十分滑稽。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总统的浅黄色西装上(如图),而不是他对乌克兰和叙利亚问题的看法。美国媒体甚至调侃称,称其穿傻帽西装。

主要作品

奥巴马回忆录1995年,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出版了其青年及早期事业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该书于2004年重印,新版本加入了前言和他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稿。该书的音频版本获得2006年格莱美奖的最佳诵读专辑。《时代周刊》将其评价为美国政坛史上最好看、最受欢迎的回忆录。2008年12月,他签署该书的中文版版权,希望中国读者通过本书为来理解他的美国梦。

2006年10月,《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 出版,主要论述他的政治理念,自出版后在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一直名列前茅。该书的音频版本获得当年的格莱美奖最佳诵读专辑奖,这是他第二度夺得此奖项。

2008年9月8日,《我们相信变革——贝拉克·奥巴马重塑美国未来希望之路》推出音频和电子版本,这本书由他亲自作序,介绍自己的政策立场和这次总统选举的重要意义。他的竞选团队成员也为此书撰写了一些章节,介绍他在医疗保险、能源和国防安全等重要问题上的观点。此外,该书还囊括了他在竞选期间发表的7次演讲原文,包括他在宣布竞选总统和出访德国时的演讲。

人物争议

钓鱼岛言论

2014年月,在奥巴马访问日本期间,《读卖新闻》询问奥巴马是否可以明确表态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奥巴马表示:“美国的政策是明确的,钓鱼岛处于日本的施政范围内,因此,属于《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范围,而且,无论何种试图阻碍日本对这些岛屿进行施政的尝试,我们都将表示反对。”美国总统亲自确认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范围之内,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此言论遭到中国外交部反对。

会见达赖喇嘛

2009年,美国白宫称奥巴马总统将于11月访问中国结束后,会见达赖喇嘛。此举遭到中国外交部抗议。

遭到起诉

贝拉克·奥巴马2014年7月3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5票赞成、20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议案,正式授权众议院议长博纳对总统奥巴马滥用行政权力提起诉讼。

2014年11月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宣布,奥巴马政府在落实医改法案过程中行使了“超出宪法赋予的权力”,众议院已就此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1]

收礼清单曝光

2009年,沙特国王送给奥巴马一条金项链2014年8月6日,在奥巴马53岁大寿之际,媒体盘点奥巴马这4年间收到的国外元首的礼物,甚至还给这些礼物打出了分值。给奥巴马送礼最大方的国家是意大利,中国送的礼物中排名最高的是“飞鸽”牌电动自行车。

奥巴马收受礼物排名 
最好礼物前五名No.1 墨西哥,2012年,五英寸的银质阿兹特克日历No.2 新西兰,2011年,毛利棍No.3 英国,2012年,中国产的乒乓球桌No.4 墨西哥,2009年,四瓶龙舌兰酒No.5 捷克,2009年,一块不锈钢手表、一枚胸针、一个陶瓷的狗碗
 倒数五名No.270 俄罗斯,2010年,蓝光光盘No.271 韩国,2010年,三星平板电脑No.272 新加坡,2010年,MP3播放器No.273 俄罗斯,2009年,CD架和CDNo.274 波兰,2011年,“巫师2”游戏包
中国送给奥巴马的礼物排名2010年,一辆“飞鸽”牌电动车。在榜单上,这份礼物排在第39名。2009年,中国沈绣《奥巴马总统合家欢》。这份礼物排在第59名。2011年,林肯铜像。这份礼物排在第76名。2009年,五牛瓷雕,排在第120名。2011年,青釉瓷器,排在第124名。2011年,羊绒地毯,排在第143名。2009年,木质相框山水油彩画,排在第151名。2010年,花瓶和底座。这份礼物排在第154名。2011年,金红色花瓶,排在第171名。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77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