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东方
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谓之理。”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尚书-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西方
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这个术语,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记述”,并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
内容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 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中国国家政区: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城镇【城市】 -- 村落。
世界政区:洲--国家--各国首都--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联盟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郡 -- 城市 -- 城镇 -- 村落。
作用;地理知识探究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 综合性
o 综合自然地理学
o 古地理学
* 部门性
地质学、地貌学、岩层学、矿物学、气象学、气候学 、 水文地理学 、 土壤地理学 、 生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 化学地理学 、 医学地理学 、 冰川学 、 冻土学、 物候学 、 火山学 、 地震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社会科学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及格广义的分支:
社会文化地理学
1 人种地理学 2 人口地理学 3 聚落地理学 4 社会地理学 5 文化地理学 6 宗教地理学 7 语言地理学8 旅游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1 农业地理学 2 工业地理学 3 商业地理学 4 交通运输地理学 5 旅游地理学 6 公司地理学(企业地理学) 7 区域经济学
政治地理学
1 军事地理学
* 城市地理学
其他分支学科
* 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生物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地图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实察方法,可合称为地理技术方法学门。
地理学家
中国
(1)古代地理学家: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众多,体现在旅游、方志、建筑、测量测绘、天文学等多个方面。例如:郦道元、沈括、徐霞客、张衡、一行、南宫说、郭守敬、裴秀、徐光启、乐史、罗洪先、贾耽、朱思本、晏谟、王士性、何秋涛、严如煜、顾炎武、徐继畲、杨守敬、于钦。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对古代地理学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例如:张骞父子、班超父子、法显(晋代高僧)、玄奘(唐代高僧)、郑和等。
(2)近代地理学家: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著名地理学家。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地理学从常识型向科学型转变的100年;是中国地理学从表象描述为主向深层认识为主的100年;也是中国地理学更加融入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100年。
原《地理知识》编辑部从1985年起,开辟了“当代中国地理学家专访” 栏目,采访和记录我国老一辈地理学家的治学之道和所从事的事业。2002年,学苑出版社将部分内容整理出版了《中国现代地理学家的足迹》(刘纪远主编)。该书列举了中国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包括:
20世纪我国第一位地理学家——张相文
我国地理学界的表率——竺可桢教授
刍议竺可桢成功之路——以他的代表作为例
征途处处乐无垠——自然地理学家林超教授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奠基者——黄秉维院士的道路与奉献
第三次冲锋——访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
雪后青松更苍劲——访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教授
情满山海——中科院院士地理学泰斗任美锷的故事
三个第一流——访区域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
献身地理科学坚持理论研究——访经济地理学家曹廷藩教授
无止境的实践与探索——记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周立三院士
业精于勤锲而不舍——访地图制图学家曾世英教授
开创中国地理学史研究的新篇章——访地理学史专家王成组教授
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开拓者——访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
从沿革地理学向历史地理学的飞跃——访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
足迹——访北京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
中国新生代古地理研究的带头人——访古地理学家周廷儒院士
在地理学上默默耕耘——记自然地理学家罗开富教授
一位地理学家的求索——访遥感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
为了中国地理学的腾飞——访经济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访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院士
为发展我国政治地理学作贡献——访政治地理学家鲍觉民教授
经艰险跋涉考察边疆地理——访边疆地理学家严德一教授
溯源而进——访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专家沈玉昌教授
良师益友——记地貌学家王乃梁教授
编辑甘苦一夕谈——访著名地理编辑学家高泳源教授
从学者到所长——访气候学家左大康教授
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先行者——记环境学家刘培桐教授
沼泽学领域里探索——访沼泽学家黄锡畴教授
愿作沙漠科学事业的铺路石——记沙漠学家朱震达教授
献身环境科学的战士——访环境学家章申院士
外国
斐迪南·麦哲伦(全名费迪南德·麦哲伦,葡萄牙语: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语Fernando de Magallanes)他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死于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说法。
埃拉托斯特尼(276BC - 194BC) - 计算地球大小。
托勒密 (c.90–c.168) - 编译希腊及罗马知识而成著作《地理学》(Geographia)。
吉哈德斯·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 (1512-1594) - 创新的地图学家制作了麦卡托投影法。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 - 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出版了《宇宙》(Kosmos)及创立了地理学的分支。
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 (1779-1859) - 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稳占柏林洪堡大学第一把交椅。
阿诺德·亨利·盖奥特(Arnold Henry Guyot) (1807-1884) - 在冰川结构、冰川运动,特别是快速冰流(ice flow)的高度认识享誉盛名。
威廉·莫里斯·戴维斯(William Morris Davis) (1850-1934) - 美国地理学之父及侵蚀循环(cycle of erosion)的发展者。
韦达·白兰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 (1845-1918) - 法国地质政治学学校创办人及提出人文地理学原则。
麦金德爵士 (1861-1947)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共同创办人,之后帮助创立了英国地理协(GeographicalAssociation)、
雷丁·尤里文斯迪(Reading University),并成为英国地理协会会长,《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及心脏地带(Heartland)理论作者。
阿尔弗雷格·魏格纳(1880-1930)-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创始人。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 (1893-1969) - 人文地理学家及中心地理论发明者。
段义孚(Yi-Fu Tuan) (1930-) - 美籍华人学者,开展人性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作为一个学科。
(David Harvey) (1935-) -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Marxist geography)家,空间及城市地理学理论作者。
迈克尔·弗兰克斯·古特柴尔德(Michael Frank Goodchild) (1944-) - 著名地理信息系统学者及在2003年获颁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创会奖项。
相关争议
中学文理分科
很有意思的是,在中学文理分科的背景下明明属于自然科学的地理高考是被安排在文科的考试科目内,而大学地理专业要招收理科生,致使很多既喜欢物理又喜欢天文地理的同学在选择的时候无所适从。
趣味记忆
1、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2、一近快,七远慢。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
3、北逆南顺,冬逆夏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4、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5、左增右平,右增左平。在三角坐标图上,读取某一数轴上的坐标时,若该轴的数值向右增大(即逆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左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若该轴的数值向左增大(即顺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右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
6、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低值;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高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等值线都适用。
7、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
8、凹岸冲刷坡度陡,凸岸堆积坡度缓。较弯曲的河流,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凹岸坡度较陡;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坡度较缓。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另外,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9、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
10、低反高同。①受洋流影响,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同。②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③中低纬度洋流呈现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洋流呈现气旋型洋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