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相关

行政区划

1979年11月,从鄂城县划出城关镇及附近农村的5个生产大队,成立鄂城市,县、市并存。1983年,将鄂城市、鄂城县及江北的黄州镇、长江乡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下设鄂城、黄州两个县级区和程潮、华容、长港、梁子湖4个派出区(副县级)。1987年,黄州区划归黄冈,撤销派出区,设立鄂城、华容、梁子湖3个县级区。

人口

2012年末,全市公安户籍人口109.36万人,常住人口105.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79万人。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率62.09%,居湖北省第二位。

全年出生14372人,出生率为13.14 ‰;死亡7506人,死亡率为6.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8‰。

鄂州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具体说,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要念到城乡均等。市委全会就此确立思路和目标: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全域规划为引领,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生态文明为标准,以综合改革为动力,加快沿江滨湖新区开放开发,着力构建以主城为龙头、若干个新区为支撑、特色镇为链接、新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新型城镇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具有时代特征、鄂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争创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城市。

葛店开发区,可望崛起一座千亿级电商城。亚马逊投资12亿元建设30万平方米中部营运中心,一期5.3万平方米已建成投用。全球知名仓储企业普洛斯在此开建30万平方米仓储中心。唯品会投资16亿元,建设1000亩的华中区物流配送中心及体验、货物展示店。中国南山集团投资120亿元,建设临港新城,实现港口、物流、商贸等产业聚集和联动发展。一批电商巨头闻风而动,正往葛店云集。

红莲湖新区,鄂西圈投在49.7平方公里区域里,打造风情小镇,开发旅游休闲、运动健身等项目。

鄂州开发区,总规划3000亩的超凡码头,已建成使用。作为国家煤炭储备中心的晋商物流,已开工建设。

三江港区,深水岸线15公里,可建5000吨级泊位83个,国家一级航道。规划建成中部重要农产品进口加工基地,逐步建成保税港。

五丈港区,清洁能源基地,中海油LNG项目(液化天然气)在此落户。码头岸线900米,总投资20亿元。

杨叶港区,位于鄂城区,区委书记万国光说:“正积极与中核电建设集团洽谈,希望把杨叶港建成核电设备生产基地。”

现任领导

市委领导
市委书记李兵
市委副书记,市长叶贤林
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军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新林
市委常委,秘书长熊明新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建平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毕华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运星
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李长江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海涛
市政府领导
市长叶贤林
巡视员严国本
常务副市长陈新林
副市长杨军
副市长程少云
副市长汪继明
副市长吴友安
副市长唐小明
市长助理李军杰
秘书长黄开如

民俗文化

方言

鄂州位于江淮官话区、西南官话区和赣方言区交汇处,其方言可划分为两大片。

东部、北部和西部属江淮官话区,包括杨叶、花湖、沙窝、燕矶、新庙、石山、凤凰、古楼、樊口、临江、杜山、蒲团、长港、庙岭、大湾、胡林、段店、华容、葛店等二十个乡、镇及办事处。这一片以城区话为代表,最突出的特点是古代入声字仍读入声。

东南和南部地区属赣语区,包括太和、汀祖、泽林、碧石渡、东沟、沼山、公友、涂家恼、梁子等九个乡、镇。这一片以太和镇话为代表,最明显的特点是中古浊音声母不论平仄声都念送气清声。如今鄂城方言是以飞快的速度融入武汉话。而由于鄂州市被定为全国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导致鄂州市的梁子湖居民一跃成鄂城社区居民,大量的梁子湖区的居民涌向城区,因此梁子湖方言就成了“有方言而无人说的现象”,在城里说鄂州腔,回老家说太和腔。鄂州两种方言的状况堪忧。

市树

樟树——乔木,可高达50米,花期4—5月,果期10—11月,果呈球形,熟时紫黑色。为江南温暖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樟脑、樟油,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质优,抗虫害、耐水湿,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用;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及防风林。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

1988年,鄂州市一届人大25次会议决定鄂州市市树为樟树。

主要栽植地点:城区主干道。

市花

腊梅——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梅花原产于中国,主要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栽培为盛。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其性畏涝,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尤以风韵美著称,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在中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药,梅花冲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称,可加工成各式干果,不胜枚举。

1988年,鄂州市一届人大25次会议决定,鄂州市市花为腊梅。

主要栽植地点:凤凰广场、古城路。

宗教

公元307--312年(东晋永嘉年间),葛洪驻足武昌,结庐炼丹,养生修道。葛山、洪港、葛店及神山乡、洪道乡因其得名。有葛山石洞、洗药池、琴床石、葛店斗牛观、白鹿矶等遗迹。

经济发展

【概况】

鄂州是长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鄂东“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撑,形成了以冶金、服装、建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鄂东的商品集散中心。

【基础设施】

通 讯:15万门程控电话与国际国内联网,图文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设施齐备,特快传递及一些高速优质的邮政服务一应俱全。

供 电:鄂州地处华中电网中部,电力供应充足,市区现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2座。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已建成发电。

供 水:市区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40万吨。

其 它: 鄂州市是全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市区内各类银行和证券机构齐全,拥有6座公园、游园,8个大中型购物商场,30多家宾馆,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4家。

【开放】

鄂州投资环境优越。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鄂州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批准鄂州为全省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鄂州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确定的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二十佳开发区之一,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民营开发区已具有一定规模。近300多个中外合资项目已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建立了经济技术文化关系。

1990年,省政府又把“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鄂州市葛店镇。因此,鄂州实际上成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几年来,鄂州紧紧抓住“两区”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扩大开放引进,先后同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子广泛的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联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塔市和日本三条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大批外商和港澳台商纷纷来鄂州投资,“三资”企业逐年增加,外向型经济比重也日趋增大。

鄂州  【资源】

鄂州矿藏资源丰富,发展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已探明的地质资料看,计有铁、铜、钴、金、银等金属矿数十种和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属矿30余种,其中尤以铁、铅矿藏储量大、品质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矿藏,并发展了冶炼事业,史称“冶石为器,千炉齐设”。三国时期,鄂州的金属采炼、瓷器制造、铜镜加工和造船业就相当发达,是长江中游著名的矿冶古城和手工业中心,又是“古铜镜之乡”。闻名于世的“铜绿山矿冶遗址”实际上就是鄂州先民的杰作。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割武昌三乡置大冶县,将今黄石、大冶一带都划了出去,矿产资源亦随之划去不少,但在这方面仍有优势。

【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从鄂州的资源优势出发,对鄂州进行了重点投资开发建设,相继兴办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公司的重要矿山-程潮铁矿,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钢铁基地鄂城钢铁厂,国内有名的立窑水泥厂-鄂城水泥厂。鄂州已是鄂东“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廊”中的重要一环。

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后,在巩固提高冶金、建材、机械等基础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等新兴产业,从而逐渐成为产业结构比较协调、产品布局比较合理的新兴工业城市。已动工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建设起来后,鄂州又将为鄂东南的重要能源基地。

以钢铁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服装和纺织为主体的纺织工业,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机床、模具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锶盐、化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食品、造纸和日用消费用品为主体的轻工业,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药品、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以高新技术装备的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武钢程潮铁矿概述

武钢潮铁矿是中南地区矿藏资源最丰富、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新的地下开采矿山,生产规模在全国同类矿山中名列前三位,是武钢重要的矿石生产基地。40多年来,程潮铁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自我超越和提升,如今步入了生产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矿坚持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指导思想,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坚持走矿石产品深加工之路,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兴建了年产120万吨、具有国际先进工艺的现代化球团厂,并于2005年实现达产;矿山技术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改观,产品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生产经营呈现跨越式发展,企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竞争力明显增强,改革发展势头强劲,在武钢矿山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有力提升。同时,围绕矿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较好地发挥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省“三五普法”先进单位、鄂州市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矿党委多次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公司先进党委称号。

【农业】

鄂州农业向称发达,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区组成,尤以湖泊众多而著称,号作“百湖之市”。市域内,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港汊沟渠连成网络,共有水域面积近50万亩,可养殖面积30多万亩,适于养鱼、育蚌、植莲,是驰名海内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全市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主产粮、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鄂州集镇稠密,计有大小集镇78个,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鄂州的乡镇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工业化、乡村集镇化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并已初步形成“以市带镇,以镇带村,城乡并进,共同繁荣”的局面。

“四荒”开发,粮、油、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品种、新技术开发,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列化生产,优良种畜种禽、水产苗种繁育,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粮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干燥、加工新技术、新设备。

市树:樟树

市花:梅花

社会事业

科技

鄂州1990年,年轻的鄂州抓住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建立了湖北省第一个开发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东晋道教科学家、医药学家葛洪在这里结庐置鼎。也许是出于崇尚自然的内在本性,也许是出于对身体健康的外在追求,几千年来天人合一思想,催生了这个以“中国药谷”注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春天生物、人福药业、安致药业、康源药业、浩信药业、趋势生物科技、武大氨基酸等30多家大中型药业企业在这里落户;美国波尔亚太、香港中华制漆、美国欧文斯科宁新材料、晨光科技、兴达集团、

华硕新材料第一批知名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化学研究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的高新技术成果在这里转化。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研发在武汉,基地在鄂州”、“总部在武汉,创业在鄂州”的创新企业群。省政府批准葛店开发区为湖北省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部批准葛店开发区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葛店开发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庙山开发区三大科技板块,按照省政府整合一区三园的要求,已成为湖北“科技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生

到2011年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58个,其中,医院18家,乡镇卫生院26个,妇幼保健院(站、所)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5个。卫生工作人员584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912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886人,注册护士1788 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达到3800张,比上年净增220张。2011年,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到89.9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增长7.9%。

教育

鄂州大学图书馆

2011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139人,在校生11468人,毕业生3550人。全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833人,在校生11668人,毕业生5702人。普通中学招生20058人,在校生72431人,毕业生24293人。普通小学招生16495人,在校生91806人,毕业生1333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52人,在园幼儿数11626人。

文化

2011年,全市共举办"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61场次,参演节目600多个,观众达15万人次。开展"周周演"活动50场,观众达4万人次。送戏下乡50场,送书下乡1万余册。市图书馆藏书达到37.8万册 ,年接待读者30万人次。我市"牌子锣"继雕花剪纸后成为全市第二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民间歌曲《摘黄瓜》、创作歌曲《山那边》,进入"湖北名歌大家唱"百首入围歌曲名单。其中,创作歌曲《永恒的旗帜》荣获"2011全国新红歌创作大赛"一等奖。作品《廉政之光》、《暗访》分获全省反腐倡廉文艺作品征文活动一、二等奖。 全市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3%和98.5%。

环境

鄂州市整体纳入"青阳鄂"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大梁子湖"两型"社会示范区上升为省级战略。2011年,全市建设了鄂钢生产工艺循环等项目,实施了鄂钢TRT发电、球团厂烟尘治理等重点工程,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634.99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550.9万吨标煤,增长13.2%。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11%。 全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6%,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0%;城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2011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 有344天,优良率为94.2%。二氧化硫0.039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8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31毫克/立方米。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鄂州鄂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考古发现,公元前3000年前后,鄂州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在华容、蒲团、燕矶、太和、涂家垴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0处、夏商时代遗址20多处。西周中期,本境为鄂。鄂王熊红在境内西南(今属大冶)修筑鄂王城。周夷王时,鄂为楚国的重要封邑、军事重新庙罗家嘴、西山团鱼山、葛店坟山地、华容螺丝眼、庙岭大山、太和金盆垴、长岭鸡鸣祠等地亦发现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及文化遗存。

公元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伐扬越,至鄂。封中子红为鄂王,筑鄂王城。熊渠卒,熊红嗣位,仍居鄂;传六王至熊咢犹居于此,为楚之国都。熊咢铸"夜雨楚公钟"(宋政和三年出土)。有汀祖官山、新庙楼塘、华容码头、沼山金老坟、葛店平顶山、段店城子山、涂镇金盆地、公友龟山等西周至东周遗址。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时为楚之别都。楚共王熊审封其三子子皙为鄂君。始铸铜镜。子皙与鄂地越人泛舟于鄂渚,有越人歌谣流传。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六年),伍子胥奔吴,旧传县东三里有接渡石。泽林申映湾传为申包胥故里。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为鄂邑。

鄂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县,属南郡。辖今鄂州、黄石(含阳新)、咸宁(含咸安、嘉鱼、赤壁、崇阳、通山)等地。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汉为鄂县,属江夏郡。刘邦封大将樊哙于鄂县,灌婴筑鄂县城。

三国时期,鄂县属吴。公元221年,孙权改鄂县为武昌,并在此建都。当时,国都、郡府、县治均设于今城区。公元209年(汉建安十四年),孙权与周瑜、鲁肃、张昭于城东虎头山商议建都大计,闻凤鸣,遂筑凤凰台。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孙权在樊口设樊山戍。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孙权自公安迁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分江夏立武昌郡,辖武昌、阳新、沙羡、下雉、柴桑、浔阳等六县。八月曹丕封孙权为吴王。筑吴王城。次年铸数千铜釜。公元224年(吴黄武三年),佛门名士支谦与印度僧人维祗难、竺律炎居武昌,共译《法句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江南始传佛教。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后出土有孙权之侄铭文弩机、侄孙"孙将军门楼"。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朱应著《扶南异物志》,康泰著《吴时外国传》。公元229年(吴黄龙元年),四月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在南郊筑坛祭天。传有黄龙蟠于江心矶上积日方去,遂改元黄龙。由建业迁富户千家落籍武昌,居民增至10万。于西山建避暑宫、读书堂。颁屯田令,鼓励垦荒。武昌为全国四大铸镜中心之一,有"铜镜之乡"美誉。九月迁都建业,陆逊辅太子孙登留守武昌,为吴陪都。公元265年(吴甘露元年),九月,末帝孙皓自建业迁都武昌(今鄂州)。不愿意离建业者编唱"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童谣,樊口鳊鱼始名"武昌鱼"。次年十二月还都建业。

公元280年(吴天纪四年西晋太康元年),三月龙骧将军王濬率巴蜀之军克武昌,进逼建业,吴亡,三国归晋。分武昌县复置鄂县。武昌仍为郡治,属荆州。王敦、陶侃、庾亮、庾翼等先后设府治理。公元291年(西晋元康元年),武昌郡属江州。公元381年(东晋太元六年),高僧慧远挂锡寒溪,于吴王避暑宫故基建寺,倡"净土宗"。清同治三年,湖广总督官文重修此寺,更名"古灵泉寺"。宋、齐、梁、陈各代,城区一直是州、郡治所。

鄂州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于白雉山炼铜铸钱,开鄂邑铸铜币之端。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县令羲仕暄在葛店白浒镇筑城塘城。又筑武昌县城。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县,同属江夏郡。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废城塘县仍并入武昌县。

公元755年(唐天宝14年),韩仲卿(韩愈之父) 任武昌县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李白作《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李白来武昌,任宋若思幕府参谋,登南楼作《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孟浩然、刘长卿、常建、岑参、钱起、卢纶游历武昌,留诗甚多。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元结辞官隐居武昌,自号"漫郎",撰《退谷铭》、《抔湖铭》、《广宴亭记》等。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名士裴鶠于小北门外江边建亭,书法家李阳冰以篆书题名"怡亭"并序,裴虬拟铭文,李莒以八分体书铭刻于崖,世称"三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842年(唐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武昌作《南楼夜》、《悲吴王城》等诗。公元900--960年(唐末至五代),武昌陶瓷工艺发达,今梁子岛有瓦窑澥遗址。

鄂州公元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武昌郡领武昌、阳新、鄂三县属郢州,州治设夏口。公元532年(南朝梁中大通四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设武昌。公元546年(南朝梁大同十二年),邵陵王萧纶于樊山建无相寺。公元1080年(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常泛舟南来,游憩于樊口、西山。写有《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樊山记》、《菩萨泉铭并序》等。苏辙有《陪子瞻游武昌西山》、《武昌九曲亭记》诗文。元佑元年,苏轼于汴京作《武昌西山诗》,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三十余名士唱和。西山寺"东坡饼"为江南名点。公元1078--1085年(宋元丰年间),潘鲠居樊口开酒肆,史称"潘生酒"。诗人潘大临从苏黄游,有"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句传世。公元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秋,黄庭坚重游西山,写有《松风阁》诗(原件为书法史珍品,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张耒、秦观、范成大、王十朋等游武昌,留有诗作。公元1102--1106年(宋崇宁年间),奖劝农桑,武昌人口比唐时倍增。公元1134年(宋绍兴四年),岳飞抗金有功,被封为武昌县开国子,次年晋封为武昌郡开国侯,有岳鄂王庙遗址。公元1162年(宋绍兴三十二年),县令薛季宣建城台、弦歌堂,重修殊亭、寒溪堂,撰《松风阁记》、《武昌土俗编》。公元1171年(宋乾道七年),陆游游武昌,作《武昌感事》、《泊三江口》诗。公元1221年(宋嘉定十四年),武昌县升为武昌军,次年改名寿昌军,为江西路治所。公元1239年(宋嘉熙三年),宋将孟珙屡败蒙军,后谕葬武昌金紫山。公元1277年(元世祖至元14年),寿昌升军为散府,公元1301年(元大德五年),废散府,武昌县属武昌路。公元1345年(元至正五年),蒙古人铁山任武昌监邑,于江中龙蟠矶建寺,后名观音阁。公元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陈友谅占领武昌,县治一度迁保安。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朱元璋游太和清峰寺,御书"清峰古刹"匾额。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谌谦建文星塔,次年在凤凰台建凤台书院。乾隆年间书院重修,更名"古凤鸣寺"。公元1570年(明隆庆四年),知县李有朋建凤凰塔。公元1571年(明隆庆五年),抗倭名将、武昌人熊桴卒。西山有"伏虎楼"遗址。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始建武昌石城。公元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武昌人孟登任云南知州,后归隐西山,建积烟楼、冷光亭,著有《吴游草》、《诗经匡说》、《史讽韵语》。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三月地震,绵亘地动二千余里。公元1637年(明崇祯十年),马迹乡李华率农民起义。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占武昌城。

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武昌人邬明昌辞钱塘令归隐峒山,峒山有"邬进士墓"。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李自成与清军战于武昌。公元1666年(清康熙五年),知县熊登重修文星塔、松风阁、庾亮楼;始纂修《武昌县志》。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葛店白浒镇创办全县第一家铸造作坊。

近现代史

鄂州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长岭人张裕钊考授内阁中书,历任武昌勺庭、江宁凤池、保定莲池、襄阳鹿门等书院主讲。其书法衍为宗派,并传入日本。著有《濂亭文集》。

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彭大士、柯一贵、王安德等聚众于灵溪、马迹山区反清,号称"三十六王",与太平军相呼应。

公元1862年(清同治元年),葛店人范鸣和任内阁中书,曾为太子侍读,帝赐御书"门生天子"匾额。著有《澹灾蠡述》。

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重修西山九曲亭。

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知县宗景藩捐俸银购回桑苗,倡导植桑养蚕织绸,人称"宗公桑"、"宗公绸"。

公元1878年(清光绪四年),兵部尚书彭玉麟考察樊湖,提出修堤建闸、江湖分治方案。西山有其梅花石刻。

公元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武昌人黄大华著《东汉皇子王世系表》等十多种历史分类详表,被世界书局刊入《二十五史补编》。

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废书院,办学堂,改寿昌书院为武昌高等小学。

公元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创办武昌邮政局和金牛、葛店支局。太和人朱子春、朱梦春、朱茂春"同胞三进士"传为佳话。

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意大利神甫来武昌,建城关天主堂。

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兴办寒溪学堂,民国元年改名寒溪中学。泽林人程清泉创制轧花机和人力纺织机,在全国工业机械促进会上获银质奖。

鄂州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彭楚藩等三烈士英勇就义。吴兆麟被推举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后授陆军上将)。胡廷佐、胡廷翼、马荣、徐达明、程正瀛、周德胜、余品龙等八十余名鄂州籍志士参加进攻督署和阳夏之战,功勋卓著。

1913年(民国二年),复改县名为寿昌县,次年改称鄂城县。1960年11月,改县为市,1961年12月,又撤市复县。1914年(民国三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属鄂东道。1919年(民国八年),王遇甲组建第一家官商企业鄂城铁矿有限公司。1920年(民国九年)夏,段店人刘伯垂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回湖北创建中共武汉支部。

公元1922年(民国十一年)。吴兆麟督修樊口大堤和民信闸、民生闸。

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设立烟酒事务局。如意斋石印馆开业。

公元1926年(民国十五年),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国民党鄂城县党部分别成立。

公元1927年(民国十六年),城关集会庆祝北伐胜利。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移驻鄂城,并整编独立第十五师。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共青团鄂城县委会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葛店人范鸿劼与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叶挺率第二十四师追剿叛军夏斗寅部师次鄂城。

公元1928年(民国十七年),葛店人张金保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开设鄂城电报支局。

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彭德怀率工农红军进入鄂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公元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盛浩如组织农民 运动被国民党杀害于长岭。陈扶生开办震亚机器米厂。

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武汉至鄂城电话线架通,设立鄂城电话局、葛店电话所。武汉至鄂城公路建成通车。城关首映无声电影。

公元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28日,日军飞机四次轰炸鄂城。国民政府军第五十五师率民众浴血奋战。 10月23日,鄂城沦陷。王水、况公仆、王苏等组建梁湖抗日游击队。

公元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日军进犯梁子,造成高桥惨案。

公元1941年(民国三十年),中共鄂南中心县委遭日伪袭击,造成葛店夏家榜惨案。新四军鄂南独立第五团成立,抗日锄奸,开展游击战争。

公元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新四军五师挺进鄂南,会战谈家桥。日伪军下乡扫荡,制造郭家垱惨案。中共建立以麻羊垴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

公元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挺进鄂南。张体学指挥月山战斗,歼灭顽匪马钦武部。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全城欢庆胜利。

公元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四十三军渡江,鄂城解放。6月,鄂城县人民政府、中共鄂城县委员会成立。鄂城为大冶专区治所。

公元1950年,组建鄂南文工团、县文艺工作团。鄂城鑫亚京剧团成立。

公元1952年,撤销大冶专区,鄂城县属黄冈专区。

鄂州公元1953年,建国后首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48.7万。

公元1954年,武汉关水位29.23米,新港、三江口、雷山脚下三处分洪。杨先台抗洪牺牲被省政府追认为烈士。

公元1955年,李先念视察鄂城。

公元1956年,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县政协委员会会议召开。毛泽东写《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词句使武昌鱼蜚声中外。肖敬满创造水稻良种丰产经验。

公元1957年,鄂城钢铁厂兴建。

公元1958年,毛泽东途经临江视察棉花生产。武(昌)大(冶)铁路通车。武钢程潮铁矿兴建。

公元1959年,国家运动健将、临江人董良驹在莫斯科国际手枪射击比赛中破国家纪录。人工繁殖武昌鱼成功。

公元1960年,董必武视察杨家巷电灌站。撤销鄂城县,设立鄂城市。次年恢复鄂城县。

公元1965年,鄂城县划属咸宁地区。

公元1972年,鄂城银鱼、鳜、鲫、团头鲂(武昌鱼)被省列为名贵鱼种。

公元1973年,樊口大闸建成。

公元1974年,兴建花马湖泵站。桥梁专家、段店人熊清章逝世。

公元1977年,兴建樊口电排站。磨刀矶节制闸建成。戏剧家、葛店人万籁天逝世。

公元1979年,鄂城县、市分设,同时划属黄冈地区。

公元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下设鄂城、黄州两个直辖区和华容、长港、程潮、梁子湖四个派出区。

公元1984年,鄂州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立。《鄂州报》创刊。市政府公布第一批91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民党陆军中将、太和人邓定远在台湾逝世。

公元1985年,鄂州市被批准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第一个鄂港合资企业鄂州制衣有限公司成立。

公元1986年,左岭镇划属武汉市洪山区。

公元1987年,黄州区划归黄冈县,撤销四个派出区,设立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市辖区。中央军委授予鄂州籍赵怡忠烈士"战斗英雄"称号。西山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公元1988年,鄂州市被批准为全省第一批改革开放试验区。

公元1989年,出土文物孙将军门楼、鎏金画文带神兽镜、柿蒂八凤镜等调中国历史博物馆供《中国通史陈列》用。

公元1990年,设立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

公元1993年,省政府公布鄂州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交通旅游

交通

鄂州地理位置优越,在长江流域处于“得中”地位。东去上海,西上重庆,水路距离都在1100公里左右。万里长江依市而过,境内江岸线长达90公里,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达,常年可泊5000吨级轮船。106国道纵贯市区南北,武(昌)九(江)铁路、316国道和宜(昌)黄(石)一级公路三线并行,横穿鄂州东西。这种“江湖海直通、水铁公联运”的优势,使鄂州得以成为鄂东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宁(南京)汉(武汉)渝(重庆)光缆数控通讯工程的开通,又使鄂州成为鄂东南地区的通讯枢纽。鄂州基础设施完备,通讯、供电、供水条件完备。

旅游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东汉以前为鄂邑、鄂郡、鄂县。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改称武昌。此后,鄂州或为郡治,或为州府,始终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鄂州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是长江之滨的旅游城市,山、水、城浑然一体,以西山、梁子湖、洋澜湖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景观,以“怡亭铭”摩崖、吴王城、观音阁为重点的古迹景观,以孙权、元结、苏轼等历史名人的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及以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古灵泉寺为标志的佛教景观,是国内有名的“古铜镜之乡”的发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为“三国旅游线”和“长江旅游带”上的重要城市,成为湖北楚文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景点

鄂州西山风景区西山风景区

自江畔而起,集古、幽、奇、雄于一身。全山东西长约 1.6 公里,南北宽约 1.2 公里,主峰 170 米,总面积 4000 多亩。山上六条谷涧,串连七泉、三池、一湖和两道瀑布。西山地下水水质优良,终年不竭。清甜甘美的菩萨泉和酥脆可口的东坡饼享誉九州。主要景点有武昌楼、读书堂、避暑宫、秀园、九曲亭、松风阁、试剑石、石门开等二十余处。西山风景区自2010年起免费对游客开放,是鄂黄地区最著名的景区之一。

莲花山风景区

莲花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设观星台,历代佛道高师选择此地修真,至今遗址尚存。莲花山风景区既有江南园林的灵秀端雅,又融北方园林的宏伟瑰丽。主要景点有元明塔、六合园、碑林等三十余处。

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是一个兼具自然景观、湿地自然风貌和水产养殖、加工、营销及游客观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景点,始建于1992年。2004年8 月被省政府正式核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35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水域面积2.8万公顷,是武昌鱼的母亲湖,湖区气候宜人,水质清澈,生态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

红莲湖度假区

红莲湖度假区所在地主要水体为红莲湖,其湖面面积约5.5平方公里,规划建成7个功能区,即娱乐区,商住别墅区、古城游览区、体育活动区、康复疗养区、高科技植物区和预留区,将建成一个集旅游度假、居家休闲、商贸金融、科技文化、休育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一流的旅游度假区。

白雉山风景区白雉山风景区

白雉山,在市城区南30里处碧石镇,东与东方山相连,南与桃花山对峙,两峰相夹,形成一道深长的峡谷,名曰十里长沟。曾是古代进入幕阜丘陵的必经之道,地势复杂,路途险阻。白雉山山势拔地而起,山高路陡,悬崖峭壁。从山脚小径逶迤而上,林深竹茂,荆棘丛生,轻烟薄雾,鸟语花香。主要景点有灵鹫禅寺、石佛像、望哥台、木鱼石、绣球峰、狮子岭等。

龙蟠矶

鄂州市小东门外大江中,有一座巨礁,石势蜿蜒,矫若金龙,此即“龙蟠矶”。 蟠龙矶石头翘首西望,观音阁突兀在龙头之上,恰似凌空飞来,虚悬于大江之中,坐东朝西,逆水而立。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条石垒成,青砖砌就,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有巧夺天工之妙。

葛山风景区葛山风景区

葛山则因东晋道教著名炼丹家、医学家、著名学者、一代文化宗师葛洪而得名。山景色,贵在天然,现有森林公园面积近千余亩,植有松、杉、竹、柏等林木,森林连续面积已达3000亩,草木覆盖率在85%以上,具有较好的森林风景条件。

青峰山风景区

湖北省佛教圣地。早在西晋时,有得道高僧相继隐居青峰山,遂建青峰寺,历经传承。主要景点有:青峰寺童子拜佛、观音坐莲、螺丝吐眼、乌鸦扑泉、仙人下棋、双狮流诞、乌龟晒甲、青峰古泉、铜鼓山、木鱼垴等。

天平山旅游区

是集游览、观光、红色教育、佛教、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区。这里原为鄂南抗日指挥中心,现有鄂南中县县委办公旧址、新四军营房、抗日战壕、抗日展览室及烈士陵园。主要景点有八仙脚印、仙人坐椅石、求雨台、课子天星等。

观音阁公园观音阁公园

又称鄂州江滩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是鄂州人流最多的景区之一,江滩公园用艺术的形式,浓缩和展示了鄂州数千年的文化层面,是前无古人的杰作,是继承和拓展鄂州市城市群塑群雕的典范之一。另外,面对观音阁的宽阔的石板铺砌的圆形蟠龙广场,还有鄂州市文体局捐赠的休闲健身器械等场地,这些场所无论早晚,不分男女老幼,最是人群涌动,打羽毛球、器械健身、儿童娱乐等十分热闹。江滩公园自开放以来,每天是车水马龙,游人如潮。而时逢双休日,以及早晚则为市民游园娱乐的高峰期。每天晚饭后,人们是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而有的家庭则几乎是倾巢而出。据保守估计,古城墙上和江滩游园内的游人,每天有近万人次到此一游。由于城市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完成,使我市北部的很多居民,步行即可到达江滩公园进行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市民们的休闲健身,自娱自乐活动终于有了一方乐土,他们尽情的放歌起舞,怡然自得地漫游观瞻,合家欢聚休憩畅享天伦之乐。

凤凰广场

鄂州古城东门护城河外的凤凰广场占地12万平方米,是湖北省目前最大的城市休闲游乐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处醒目的标志性建筑,这就是鄂州城城标——金凤腾飞。城标主体为一耀眼的金凤在光焰万丈的朝阳之上欲展翅腾飞的壮美造型。鄂州是楚人的故土,楚人崇凤,视凤为至尊、至善、至美的神鸟,惯以凤鸟为图腾。凤凰广场以古城墙、古城楼、古护城河为大背景,以展示楚文化为主题,依势而建,构思独到精妙,绿化小区与硬覆盖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特色独具,使古老的鄂州城又平添了一处清纯靓丽的新景观。

吴王城遗址

洋澜湖风景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吴王城”,又称“吴大帝城”。位于鄂州市区古城路北段一带,北临长江,南至吴都古肆,东至重型机器厂内,西至新民街熊家巷。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建于公元221年阴历8月, 229年4月,孙权在此称帝,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后,派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甘露元年(公元265年)9月,末帝孙皓还都武昌。三国时期,孙吴三建武昌宫,二次建都武昌,武昌城作为都城和陪都共历时五十余年。据文献记载:城有五门,为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和西北角的流津门。流津门直通吴王苑囿——江边散花滩。宫城东有鸡鸣阙。城内有武昌宫,四周有宫城,宫城内有太极殿、礼宾殿、安乐宫。据考古证实,现存的吴王城遗址是南方现存六朝古城中最早的一座,也是我国仅存的三国都城遗址,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历史价值。现地面仅存南城垣夯土城墙一段,2004年被鄂州市人民政府规划保护为一处文物景观。

洋澜湖风景区

洋澜湖面积 583.6 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约 288.1 万平方米,陆地约 295.1 万平方米,水深为 0.7-2.2 米。整个景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湖面开阔,景色宜人,是城市难得的滨湖风景游览胜地。

城市概况

鄂州  鄂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在鄂州大地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湖北省辖的中等城市。目前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和国营长港农场、湖北省葛店开发区。

鄂州市是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在历史上,即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南京(古称“建业”)并称“东都”、“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

【人文】

鄂州人文荟萃,英俊辈出。楚熊渠、吴孙权、晋陶侃等历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袭爵,或建都驻跸,都曾在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纵横驰骋,鄂王城、吴王城、点将台等遗迹故址,记载着他们在鄂州的文治武功。唐李白、宋苏轼、元丁鹤年等骚坛首领,或结庐隐居,或慕名游历,都曾在鄂州挥毫濡墨,舒喉放歌,《武昌钓台篇》、《武昌西山诗》、《松风阁》等诗词歌赋,饱含着他们对鄂州的殷殷深情。尤其是在近现代,鄂州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彭楚藩、吴兆麟为代表的鄂州热血男儿,在辛亥革命中首举义旗,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血洒江城;范鸿戢、刘伯垂等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积极向国人传播马列主义,参与创建了北京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此外,还有如影响晚清书坛百余年的一代宗师张裕钊,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女活动家张金保,被誉为“武林奇”的近代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拓荒者万籁平,全国战斗英雄赵怡忠等,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为鄂州的历史增添了异彩。

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

鄂州博物馆  鄂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五霜期长。严冬暑期时间短,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和冰冻等。

【春季】(3至5月中旬)气候特征:

升温快、雨日多、天气变化剧烈。

【夏季】(5至7月上旬)气候特征:

初夏:暴雨多、湿度大、雨量集中。

盛夏(7月中旬至8月)后:晴热少雨、高温高湿,日照强,蒸发大。

【秋季】(9至11月)气候特征:

秋高气爽,晴多少雨。秋季是夏季向冬季过度的季节,北方冷空气迅速南夏,本地常受单一的冷 气团控制,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秋收秋播。

入秋后,气温下降比较快。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候特征:

寒冷少雨,气候干燥,以偏北风为主。寒潮过后天气回暖时,早晚有霜冻现象。

【气温】

本市年均气温17.0摄氏度,为鄂东地区最高值。

【地温】

本市地温的变化同气温一致,也系冬低夏高,最低月在元月,最高月在八月。月际变化与气温一 样。随着深度的增加年平均地温基本无变化。

【降水】

本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282.8毫米,年际变化大。

本市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点是:西北部略多于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于量者之间。

【风】

本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气候十分明显,秋、冬两季主导风向是偏北风,春、夏两季主导 风向是偏东风。

【日照】

本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3.7小时,平均每天5.5小时。

本市年平均日照率为45%,为鄂东地区高值区。

地理位置

鄂州? ? ? ? 鄂州市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位于湖北省东部,滨于长江中游南岸。西邻武汉,东接黄石,北望黄冈。鄂州居中独厚,北距首都北京、东距上海、西距重庆、南距广州均在1000公里左右。鄂州市占地面积15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1万公顷。

鄂州市以湖而名,依水而兴。境内拥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65万亩,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其中,全国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方圆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在鄂州“三叶碧荷”图形的绿野上,星罗棋布地镶嵌着钻石玛瑙般晶莹透亮的湖泊: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花马湖、沐鹅湖、红莲湖、洋澜湖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达4.3万公顷,有80多个水产品品种和100多种水生植物,号称亚洲淡水植物的基因库。风光秀美的梁子湖是我国重要的自然湿地保护区,是中国十大淡水名湖之一,湖北省的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正宗武昌鱼的原产地,鄂州市梁子湖是闻名中外的武昌鱼之乡。湖北省鄂州市的梁子岛,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岛上茂盛的植被,周边开阔的湿地,湖畔水鸟的鸣唱,湖上许许的清风,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梁子岛前是鄂州梁子人家,岛后是武汉江夏人家,两地人相亲、相爱共居一岛,传为佳话。梁子湖东与黄石大冶市交界,南与咸宁市为邻,西与武汉市江夏区接壤,连起四座城市,润泽了四城的人家,鄂州与武汉、黄石、咸宁等城市也因此结上了“湖缘”。每年在鄂州举办的梁子湖捕鱼旅游节和武昌鱼国际文化旅游节,不仅吸引了武汉、黄石等地的游客,而且引领中外宾客纷至沓来,领略了鄂州百湖之市的魅力!上世纪中叶,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打开了鄂州市被岁月尘封了的历史,让武昌鱼游出鄂州市梁子湖、蜚声中外!如今,以武昌鱼命名的上市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

生态文明

鄂州? ? ? ?长江的波浪和湖水的涟漪,造就了鄂州江边有山,山下有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山,好一幅城在水中,人在画中的美景!作为武汉近郊“旅游新城”的红莲湖旅游度假区,完善的设施、恬静的风光、幽雅的环境不仅成为投资商的发财地、高端人群的消费地,而且成为都市人“5+2”生活的首选地。碧波万倾的梁子湖,方圆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心泛舟,不仅可以所览湖光山色,而且可以在梦里水乡尽情享受自然亲切的渔家乐。湖北省五大高尔夫球场中,鄂州的红莲湖高尔夫、梁子湖高尔夫就名利其中,置身于碧水环绕、风清气爽的环境中,在绿草茵茵的球场上挥杆竞技,别有一番韵味。每到双休日,鄂州市红莲湖、梁子湖的一日游、二日游,已成为武汉人休闲度假的首选地。带着对湖泊的眷念,走进鄂州的城市客厅——凤凰广场,伫立在古老的凤凰台前,耳边似乎听见千年前凤栖吴都的啾鸣;而倘佯在透迤石道上,分明是一派江南水乡园林风光!垂柳依依的城中湖——洋澜湖,在西山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葛山风景区的怀抱中,分外恬谧。湖畔的洋澜国际康城成为武汉白领阶层的“市外桃园”。鄂州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融、购物、医疗、保险、娱乐、休闲、酒店设施一应俱全,鄂州城已成为最适宜居住的“山水园林城”、“生态旅游城”。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和噪声平均值均达到国家标准,市区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28毫克/立方米。全市有城市污水处理厂l座,日污水处理能力65.4万立方米,垃圾处理厂2座,生活垃圾年处理量14.8万吨。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4.6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5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3.5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鄂州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构成各种类型生态环境,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境内有植物3000多种,主要是粮食、油料、瓜果、蔬菜等类。有各种木本植物83科、192属、358种,主要是竹木等类。有芳香植物60多种,主要是草木、木本等类。有药用植物125科、542种。

矿产资源

鄂州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素有“鄂东聚宝盆”的美称。境内铁矿石探明储量居湖北省第二位,膨润土、珍珠岩等31种非金属矿探明储量居全省之首。

从武汉顺江东下,武汉、鄂州、黄石这三座以冶金而闻名的城市,撑起了湖北省冶金走廊的脊梁。在这条脊梁中,武汉的武钢与鄂州的鄂钢两座钢城上下相连。追溯鄂州的冶金历史,早在青铜文化时期,鄂州就是中国四大铜镜铸造中心之一。“冶石为器,千炉齐设”,“吴王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铸就了闻名中外的“古铜镜之乡。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鄂州腾飞的基石,鄂州境内铁矿石探明储量居湖北省第二位,膨润土、珍珠岩等31种非金属矿探明储量居全省之首。

生物资源

鄂州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水产名贵品种较多。全市有鱼类21科、106种,其中鲤科63种,占鱼类总数的60%。其他稀有鱼类在本地也有生长,产于梁子湖的银鱼,畅销国内外。有家禽10多种,家畜20多种。野生动物有兽类20多种,飞禽40多种,还有爬行类和虾贝类动物数十种。

改革示范

鄂州鄂州先后承担了36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勇于探索,是这座城市不竭的发展动力。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明显突破。鄂州市工业化率全省第一,城镇化率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四。

改革行政层级。葛店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军杰说:“2012年,在葛店开发区撤销乡镇政府,组建功能区,逐步将区以下管理的学校和医院上划市级管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市级统筹、标准统一。功能区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重心下沉到农村新社区。从‘市-区-乡镇-村’三级政府四级管理,转变成‘市-功能区-新社区’一级政府三级管理。”

精简行政审批。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金明健说:“行政审批事项由380项精简至74项,市场准入类项目审批时限由56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破题农村产权。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所长肖辉说:“改革内容主要是确权颁证和建立交易平台。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农村房屋所有权五项权属确权颁证,建立交易规则和交易平台。同时开展城乡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解决了农业产业化资金来源问题。土地指标交易,破除了农村新社区建设资金瓶颈。2012年以来,累计办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5000多万元,带动社会资本1亿多元。土地指标交易1057.6亩,交易资金1.69亿元。鄂州成为继成都、重庆之后,全国第三个规范开展土地指标交易的试点城市。

创新社会管理。市综治办主任范超余说:“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一体网格化管理,全市共3462个网格。包括办理结婚证在内的33项公共服务下沉到城乡社区,基本实现群众办事不出社区。”

改革,释放红利。2012年,鄂州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19306元、9072元。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率62.09%。

对外交流

鄂州市与日本三条市(SANJO CITY OF JAPAN)、非洲科特迪瓦阿本古鲁市(ABENGOUROU CITY OF COTED' IVOIRE)、澳大利亚怀阿拉市(WHYALLA CITY OF AUSTRALIA)先后结为友好城市。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081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