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名时间
2015年全国各地普通高考报名时间汇总
省份 | 网上报名时间 |
北京 | 提交申请11月9日8时至12日20时 填报缴费11月17日8时至20日20时 |
天津 | 网上报名11月17日至11月30日 现场确认12月1至12月5日 |
上海 | 网上报名11月19日10时至21日10时 现场确认11月24日至25日 |
重庆 | 报名时间11月28日-12月5日 |
河北 | 网上填报11月25日至29日 报名确认12月1日至5日 |
基本含义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定义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高考以省为单位虽然名义上为全国统一考试但部分地区自2001年起全面或部份采用自主命题的试卷如京沪津渝鲁苏湘闽川赣皖浙陕宁辽鄂粤琼等省市
高考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由中国教育部统一划定高考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根据个人选择而不同必考内容为语文数学和外语选考内容因考试地区的不同而不同目前除必考的三门科目外考生还将根据所学种类参考综合科考试综合科分为文科理科两类文科综合包含了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种类包含了生物化学物理
高考这个名词在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两岸三地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在中国大陆高考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的简称分有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它是考生进入大学和选择大学资格的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考试之一在台湾高考则被理解为当地公务人员高等考试决定学生能够进入大学就读的资格考试称为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高考则是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此外美国的SAT推理测试有时会被俗称为美国高考
高考制度
采用笔试方式考试科目根据个人选择而不同必考内容为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他科目的考试方式分别为
江苏使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河南使用3+X方式
上海使用3+1+X方式2011年及以前3+1方式2012年起
其他部分地区使用必考科+文科综合或必考科+理科综合
部分课改地区2007年施行:使用必考科+文/理科综合+整体综合包括音乐美术等科目
3+2考试制度
3指语文数学外语2指文科政治历史地理之中选2理科物理化学生物之中选2
3+X的考试制度即是在3+2的基础上实行的改革
3+X考试制度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验教育体制改革实行的实验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行考试分为理工类和文史类理工类考生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测试文史类考生参加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测试理科综合测试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科综合测试包括政治地理历史三科理工类和文史类的语文和英语试卷相同而文史类的数学试卷较理工类简单
4+X考试制度
这是广东省新课标改革后使用的考试制度自2010年起广东改革使用3+X考试制度
考生分为文理两类每位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或两个专业其中文科考生可以选择政治历史与地理之中的一个或两个政治与地理不能兼选理科考生可以选择物理化学与生物之中的一个或两个物理与生物不能兼选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参加语文与英语的考试而文科考生与理科考生分别参加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的考试以及文科基础与理科基础的考试再加上一科或两科的X科就成为了如今的4+X的考试制度
3+1+X和3+1考试制度
3+1+X是上海市引入综合科目后实施至2011年的高考制度2012年起改为3+1制度X即综合能力测试被取消满分由630分降至600分
3即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
1即相关科目为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学科中任选的一门相关科目在本科层次院校录取时满分为150分在高职专科层次院校录取时不计入总分因此考生若认为本科无望时可以单报文科或理科而放弃相关科目的考试
X为综合能力测试有文科卷和理科卷两种选考政史地之一或单报文科的考生使用文科卷选考理化生之一或单报理科的考生使用理科卷综合能力测试无论文理卷均包含政史地理化生六门学科的试题文科卷的第一卷选择题中文科题较理科题多些反之亦然第二卷文理两卷则完全一样综合能力测试的卷面满分为150分考生的卷面得分乘以0.2后计入高考总分即实际满分为30分综合卷的试题更加偏重于测试考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与其它科目相比对具体知识的要求不高
江苏省在2002年实施的3+1与上海市现在的3+1制度不同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不分文理参加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六科的大综合
3+2+X考试制度
这是江苏省权衡其他考试制度于2003年实施的具有试验性质的高考制度2004年仍然使用
3即语文数学外语
2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中学生根据自己兴趣任选两门
X为理科和文科综合考试不记入总分仅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3+X+1考试制度
这是中国大陆课程改革的一部分
3指语文数学外语是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
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理科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
2007年6月9日第一次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在山东测试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分值100分,按0.6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即60分
2013年6月9日山东最后一次基本能力考试2014年起采用3+X模式 2008年和2009年高考广东高考的+1即理科/文科基础采用150分制共75个选择题理科基础卷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各18题政治历史地理各7题文科基础卷与之刚好相反从2010年起广东将采用3+理科或文科综合模式
2014年最新高考制度
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推进综合改革目标是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
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二是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索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根据这些改革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将有利于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减轻学生应试压力扭转考什么学什么分分计较等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千百万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各类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录取程序
今年高等学校在全国招生继续实行计算机网上录取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招办通过网络将考生电子档案信息传送到招生院校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招生学校审阅考生电子档案决定录取与否电子档案包括考生登记表体检表及综合信息
简单地说考生档案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处于同一批次所有招生学校在同一时间里都审录同一志愿的考生档案即同批录取学校都先审录第一志愿再同时审录二志愿考生档案以此类推
在录取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院校或专业不能满足招生计划还有一些线上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未被录取的情况对此在网上采取调剂志愿的办法按考生的相关志愿将愿意服从分配的考生档案材料从高分到低分提供学校在网上录取
加分保送政策
加分政策
除了考试分数外还有多种加分途径如少数民族子女烈士子女竞赛获一等奖国家级运动员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服役期间立功在艰苦地区就读等加分从10分到20分为限然而这些加分规定在实行的过程中并不十分严格导致一些人依靠非法手段获得加分资格许多不起眼的项目如无线电测向航模作假现象极为严重或者以某些不违法但不符合相关规定精神的方式取得加分资格比如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搬迁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以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资格参加考试等
保送政策
2011年起教育部等部门规范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和保送政策紧缩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体育特长生等加分与保送政策并要求将所有拟享受高考加分考生名单予以公示各省份也开始缩减高考加分项目
考试时间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为6月7日8日由于部分省市按新方案实施高考或科目设置不同高考结束时间不一其中上海市浙江省于9日上午结束江苏省海南省于9日下午结束
省份 | 6月7日 | 6月8日 | 6月9日 | |||
9:00-11:30 | 15:00-17:00 | 9:00-11:30 | 15:00-17:00 | 9:00-11:30 | 15:00-17:00 | |
北京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天津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15:00-16:40) | ||
黑龙江 | 语文/汉语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朝鲜语文/ 蒙古语文 | |
辽宁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吉林 | 语文/朝语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16:50 听力测试) | ||
内蒙古 | 语文/高职语文/ 高职蒙古语文/ 民族汉考三级 | 数学/高职数学/ 高职数学(蒙) | 文综/理综/ 高职专业课综合 | 外语(含听力测试)/ 高职外语(不含听力) | 蒙语甲/ 蒙语乙/ 朝语语文 | |
宁夏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陕西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山西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河北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河南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山东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西藏 | 语文/汉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藏语文 | |
新疆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汉语 | 蒙语文 | 双语班英语 |
甘肃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青海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含听力 | 藏语文/蒙语文 | 民族汉考(MHK) (含听力) |
湖北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安徽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上海 | 语文 | 数学 | 政历地物化生命科学 | 外语 | ||
浙江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自选模块 | |
江苏 | 语文文科生加试30分钟附加题 | 数学理科生加试30分钟附加题 | / | 外语 | 物理/历史 9:0010:40 | 化学/生物/政治/地理 15:00-16:40 |
江西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湖南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福建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四川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重庆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贵州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云南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广西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广东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
海南 | 语文 | 数学 | 政治/物理 9:0010:30 | 外语 | 历史/化学 9:0010:30 | 地理/生物 15:0016:30 |
报名要求
符合报名
参加高考首先要取得报考资格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考生报名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1.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健康
3.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4.报考军队院校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0周岁男女比例有一定限制③身体条件必须符合军队院校体检标准
6.报考公安部所属院校年龄不超过22周岁(外语专业不超过20周岁)
7.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可以报考报名时须持有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
不允许报名
具有高等教育学历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应届毕业生之外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在校生
被普通高等学校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到报名时不满一年者
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录取原则
对考生的录取是根据考生的分数及所填报的志愿来进行的目前所采用的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若干批次主要有提前批主要是艺术体育外交军事类院校以及香港院校第一批重点大学第二批普通本科大学第三批专科学校或者专科专业但在部分省市该批次为本科大学所办独立学院的专门批次第四批高职院校但在部分省市该批次为专科批次第五批在部分省市该批次为高职院校批次等考生填报自己所想进入的大学每个批次可以选择4-6个学校志愿每个大学自主决定对每个省份考生的录取分数和名额达到分数要求的考生将按照其志愿顺序被大学录取
目前考生填报志愿的方式共有三种
在部分地区北京上海实行考前填报志愿即考生在高考之前就填报志愿
在有些地区黑龙江2013年以前辽宁2014年以前新疆实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即考生在高考结束之后分数公布之前的这段时间内按照下发的标准答案估计自己的考试分数并按照估计的分数填报志愿
在有些地区其余大多数省市实行出分后填报志愿即考生在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以及各批次分数线后再填报志愿
这三种制度各有利弊
录取方式: 多数采用网上录取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建立全国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学籍学历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高考变迁
文革前
194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50年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1951年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
1952年全国统一招生
文革期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招收的新生初中毕业即可但须 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审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
文革后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当年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1977年高考准考证
讨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当年第二次高校招生座谈会举行确定高考招生办法具体包括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1977年11月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中断的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从此开始恢复194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78年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当年全国就有570万人参加了高考录取了27万人录取比例为27:1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第一届高考考场" style="float: right;" picsrc="1a94b36e7025449480cb4a14" data-layout="right" width="300" height="238" url="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02b0e690b48f8c54e7d3c22d0a282dee/71cf3bc79f3df8dc7ce1afefcd11728b461028eb.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74" useredit="1"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后续几年中高校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开始扩招
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目前全国大多省区市均实行了3+X方案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了春季招生的改革2001年北京上海安徽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进行了此项改革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截至2007年,已有53所高等院校开始自主招生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3所同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实施了20多年的7月高考制度终于迎来变革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个别省份会有所延长如江苏广东高考告别酷暑
2007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即将迎来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返大学校园
恢复高考
在中国当代历史中1977年绝对应该被浓浓的写上一笔上百万青年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高考而此前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已在中国消失了10年
这年高考积聚了太久的希望那是渴望了太久的梦想那是压抑了太久的信念那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那是一个国家重建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开始恢复高考不仅是简单恢复一个入学考试而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许多人的命运从此发生改变
恢复高考后全国50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而来的年轻人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经历了人生中最具变革意义之一的挑战
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夏第二次高考举行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两届幸运儿在1978年春秋分别入学
资料显示当年570万考生大军一下子涌进了考场而被入取的只有27.3万人录取比例291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1977年恢复高考的意义不仅止于高考本身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拾回了三样很重要的东西
稳定恢复高考其实是恢复了普通个体通向上层的一个发展通道这是中国社会形成稳定结构的主要原因它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可以通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价值观恢复高考相当于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了知识的价值这对当年社会风气的扭转起了很大作用
科学与民主恢复高考使整个社会的思想架构重新回到现代社会的轨道上这对高等教育后来二三十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中国产生延续五四启蒙思想的人才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反思高考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有30余年在这30多年里高考为国家为社会选拔了一大批栋梁之才给有志青年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是在这30多年里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发展从一年一考到一年两考从全国一卷到全国多卷高考多元化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紧30多年来每一次高考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然而高考恢复30多年来众多弊端凸现高校学费猛涨贫困学子无力承担高额学费大规模扩招导致高校负债运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全国高考录取线不一导致高考移民问题等等高考必须改革但改革之路何在一考还是多考甚至取消高考这一切将留待人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