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源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有藏书55.5万册电子图书12472册现刊1300余种含电子期刊700余种并以每年2万册的速度递增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国际商务系物流管理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应用艺术系国际语言学院8个教学单位共有专业25个
序号 | 系部 | 专业名称 |
1 | 机电工程系 |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2 | 国际商务系 | 国际商务国际金融电子商务 |
3 | 物流管理系 | 物流管理连锁经营报关与国际货运 |
4 | 经济管理系 | 工商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含酒店管理 |
5 | 信息工程系 | 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物联网技术 |
6 | 建筑工程系 | 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 |
7 | 应用艺术系 | 广告设计与制作园林技术电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
8 | 国际语言学院 | 商务日语商务日语 |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
师资力量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在编在岗教职员工343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08人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115人教职工中现有专任教师309人聘请校外兼职教师97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67%以上
教学建设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拥有与现代产业技术同步的国际物流与现代服务机械加工与自动化和旅游与酒店管理信息工程管理与服务广告设计与制作和园林实训6个高水平实训基地设有与设置专业相配套的具有生产型或仿真的实训中心18个实训室79个
国家改革试点专业国际商务专业
天津市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和会计电算化专业
全国同类院校首创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校级精品课程18个
序号 | 课程名称 | 系部 | 课程负责人 |
1 | 国际贸易实务 | 商务经济系 | 尚书清 |
2 | 电子电路CAD | 机电工程系 | 刘秋艳 |
3 | 数控机床及编程 | 机电工程系 | 陈天祥 |
4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机电工程系 | 湛洪然 |
5 | 国际货运代理 | 国际商务系 | 孟恬 |
6 | 财物管理理论及实训 | 经济管理系 | 刘树密 |
7 | 综合英语 | 应用语言系 | 杨莉 |
8 | 基础日语 | 国际语言学院 | 李秀艳 |
9 | 模拟电子技术 | 机电工程系 | 胥宝萍 |
10 | 园林树木学 | 应用艺术系 | 赵志凤 |
11 | 数据库原理 | 信息工程系 | 李爱军 |
12 | 现代交际礼仪 | 经济管理系 | 李学珍 |
13 | 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训 | 经济管理系 | 王娜 |
14 | 商务写作训练 | 应用语言系 | 田辉 |
15 | ERP原理与实训模拟 | 物流管理系 | 陆清华 |
16 | 网页设计 | 信息工程系 | 孙荣侠 |
17 | 计算机三维造型 | 信息工程系 | 王亚平 |
18 | 演讲训练 | 基础教学部 | 赵京立 |
市级精品课程2个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
序号 | 课程名称 | 系部 | 课程负责人 |
1 | 物流管理 | 商务经济系 | 杜学森 |
2 | 数字电子技术 | 机电工程系 | 王淑文 |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
对外合作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对外合作办学与国内外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领导
职务 | 名字 |
党委书记 | 刘春友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马连华 |
党委副书记 | 建枝 |
副院长 | 杜学森 |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
历史沿革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是由地方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公办高等院校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转为高等职业学院
文化传统
校训崇德尚能学以致用
校徽含义解释
齿轮喻工握笔喻学表示工学结合手脑并举之宗旨红色喻朝阳蓝色喻滨海呈现朝阳照耀滨海之景象英文喻国际数字喻传承彰显追求卓越既往开来之精神外圆内中之形喻固本求变坚定坚持与顺应之理念集伟人之书体借从容与磅礴之气势求达卓尔不群之目标校徽
校训释义
崇德尚能即为德育至上能力为本学以致用则是教者明其需学而知其用
联合国国际教育委员会指出学会做人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百年树人的终始目的在于正身立德使学生成为具备人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公民人格教育是我院师生道德修养的核心
尚能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言传身教为之能教而有道为之能授业解惑为之能学而知之为之能学而贯通为之能学而有成为之能教师既有课堂教学的能力又懂专业操作的实际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学生有知有识知行递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体现
学以致用是学院教学教研的主旨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以学为体以用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学院学用并重的教改原则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实训环节以有用为重教者知其所需学者明其所用学用结合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材的办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