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一词合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曾经加以区分的两个概念,虽然他们没有系统地说明。第一个概念涉及经济上统治的阶级,它凭借自己的经济地位统治和支配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这样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第二个概念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和再现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势必运用国家政权,也就是说,在政治上进行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3页)。
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中,葛兰西在市民社会的阶级统治(他使用领导权一词)和政治统治本身或国家政权之间作了最清楚而明确的区分:“我们的目前所能做到的是,确定两个主要的上层建筑‘层次’:一个可以称为‘市民社会’即通常称为‘私人’的机体的总和;另一个是‘政治社会’或‘国家’。这两个层次一方面适应统治集团在社会上运用‘领导权’职能,另一方面适应通过国家和‘法定’政府运用的‘直接统治’或控制的职能”(《狱中札记》,英文版,第12页;并参看第2篇第2章《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详细分析)。近几年来,试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阐明的人们,主要关心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涉及领导权(即意识形态的一般文化影响)在维系和再现阶级统治中的特殊作用。葛兰西明确地承认它的重要性,但首先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认为它主要说明工人阶级缺乏革命的阶级意识而在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继续处于从属地位。据说,“统治的意识形态”——它的要素没有得到非常确切的说明——保证了“平息”社会冲突、比较全面地把工人阶级吸引到现行社会秩序中去,而排斥公开讨论任何激进的、替换的社会生活概念。这显然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所能做到的事情;然而,统治的意识形态论点本身也受到了批判,被认为是脱离马克思主义,而对“经济关系呆滞强制”、政治上的镇压、顺利的改良主义来说,则是夸大了思想的影响作用(见“参考书目”①)。
第二个问题是有关阶级统治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在新近的一些研究作品中(例如,“参考书目”⑤和④),极力强调国家的“相对独立性”。据说,阶级统治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国家政权,国家也不能完全被看成只是一个阶级的工具。另一些激进的思想家进而把经济控制同政治分开,而且,例如米尔斯宁愿用“权力精英”一词(见米尔斯:《权力精英》,1956年英文版)而不愿用“统治阶级”一词(参看精英条目)。
另一些问题,是由于在社会的特定历史形态下识别和鉴定统治阶级而提出的。在关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争论中,多布提出了在14世纪后期和17世纪之间的欧洲封建社会中究竟哪一个阶级在进行统治的问题(见希尔顿编:《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1976年英文版),类似的问题还能从其他方面提出。在古代社会或亚细亚社会,一个统治阶级的确切特征是难于描绘的。就资本主义社会来看,不妨问一问在20世纪后期它们是否完全像在19世纪一样被资产阶级所统治呢?或是说,是否统治阶级现在包括资产阶级分子、技术统治分子和官僚分子(像今天的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些定义可能暗示的那样),同时由于工人阶级和其他组织的抗衡力量的增长而与各种从属阶级和集团处于不同的关系呢?最后,人们经常提出关于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一个新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统治阶级的问题(参看阶级条目;并参看“参考书目”③)。这些问题乃是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争论的核心问题,而且引起种种理论澄清的新的尝试(见“参考书目”⑤、⑥以及一些比较以经验为依据的研究作品,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作品么是管理?管理就是要求人们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什么是统治?统治就是人们不服从管理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说,对于国家而言,管理是统治的基础,而统治是管理的保障。 ——摘自《中国幸福学研究》 —————————————————————————————————————————— 词目:统治 拼音:tǒng zhì 现代汉语词典:依靠权势控制、支配和管理;也指统治的权势:推翻黑暗势力的统治。 列如 秦始皇统一了六个国家 而另一种是秦始皇统治了这个国家 两个词语有不同之处 基本解释 [control;rule;dominate] 一个人或一个政权为维持其生存与发展,运用权力以支配其领土及个人的行为 统治全国 详细解释 1. 统率治理。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吾为帝统治水土,调民安居,使得其所。”《隋书·经籍志二》:“古之仕者,名书於所臣之策,各有分职,以相统治。”《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三十三年》:“?蒙恬常居 上郡 统治之,威振?匈奴。” 宋?曾巩《给事中制》:“惟精敏不懈,可以统治要剧;惟刚方不苟,可以辨白是非。” 2. 凭借政权、地位来控制、管理国家或地区。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上海 的时期,金元券不值钱,时时刻刻往下跌。”?艾青《光的赞歌》:“他们想把火扑灭,在无边的黑暗里,在岩石所砌的城堡里,维持血腥的统治。” 3. 支配。 巴金 《家》四:“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一:“焦灼、暴躁,统治了这一群。人们知道水灾之后,还应该有一次热灾。” 关于统治的社会学解释 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的手段迫使他人去遵守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是以普遍的政治压迫为基础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以维护社会利益的名义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规则,用以规范被统治者的行为。由于这些法律和规则是不利于被统治者的,所以会引起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而统治阶级则会动用国家机器强制性地推行或实施这些法律和规则,这就是统治,这种统治常常具有不可协调性。 在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社会学研究中,虽然阶级对立并不那么明显,但是政治社会学家仍然使用统治的概念来分析权力关系。他们倾向于认为,任何权力的强制性的施加都属于统治行为,这样,统治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就是普遍的。 社会分层的政治标准是权力,在马克斯·韦伯看来,权力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很明显,权力是一种强制力。 马克斯·韦伯认为,任何有组织的社会生活都有权力存在,而权力分配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他认为,这种权力不仅取决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它也与科层组织中的管理职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