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特点
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共有9墩10孔,每个桥墩高80米,每墩底部面积400多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最高的桥墩从 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北岸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两端有4座70多米高的桥头堡。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1967年8月15日大桥合龙。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十余里,“疑是银河落九天”。
南京长江大桥是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车行道宽15m,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人行道各宽2.25m;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正桥长1576米,其余为引桥。连同两端引桥,全桥总长:铁路桥6772m,公路桥4588m。
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为钢桁梁结构,共有9墩10孔,共有10孔(1×128米+9×160米),由1孔128m简支钢桁梁和3联(3孔为一联)9孔跨度各160m连续钢桁梁组成,主桁采用带下加劲弦杆的平行弦菱形桁架,采用悬臂拼装法架设。每个桥墩高80米,每墩底部面积400多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北岸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两端有4座70多米高的桥头堡。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梁原拟采用从苏联进口的低合金钢,但由于后来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供货方面规格不能满足结构要求,而此时南京长江大桥工程已上马施工,鞍山钢铁技术人员深入研究,提出在保证钢材韧性和塑性的前提下,在大型桥梁对钢材要求的容许范围内,可以适当地降低些强度,使成品合格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终于为这一钢种制定了符合桥梁使用的“16锰桥”技术规范,保证了南京长江大桥钢梁的需要。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中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
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平面曲线部分采用“曲桥正做”做法,即采用直梁按曲线拼装,而不是直接使用曲线梁。
桥址地质复杂,分别采用4种型式:
1位于浅水面覆盖层深厚墩址处,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穿越深度达54.87m,在国内首创记录;
2在基岩好而覆盖层较厚墩位处,选用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并首次采用大直径3.6米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柱;
3在基岩较好,覆盖层较厚,但水位甚深的墩位处,采用首创的浮式钢沉井加管柱的复合基础;
4在水深、覆盖层厚,但基岩强度较低的墩位处,采用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为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利用钢气筒充、泄气来浮托纠编,清基潜水作业深达65m。
大桥公园
大桥南北两岸的桥下,有面积约20公顷的大桥公园,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并有电梯直抵大桥桥面的桥头堡。其中大桥南岸的南京长江大桥南堡公园,还设有展览馆介绍长江大桥的历史。这些使南京长江大桥更加雄伟壮丽。
桥头堡
桥的南北各有一对桥头堡,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桥头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等五人雕塑,为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具有典型的文革文艺风格。在桥头堡堡身周围刻有“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浮雕。三面红旗的桥头堡在建成后,风靡全国,被多次模仿,而且在60-80年代成为南京的城市标志之一,一直到现在南京长江代大桥桥头堡仍然是著名旅游景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中国南北交通,而且成为古城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
内部景观
南京长江大桥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 车行道宽15米,可容4 辆大型 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 米多 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 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 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 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 引桥,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 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 200 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 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南北 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 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南京长江大桥共有9 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 高85米,底面积约400 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正桥的 桥孔跨度达160 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整座大桥如彩虹凌 空江上,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 齐放,桥墩上的540 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 上公路桥上的150 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 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浮雕艺术
海南岛桥栏杆浮雕 | 三门峡水利枢纽桥栏杆浮雕 |
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2块铸铁浮雕,其中100块向日葵镂空浮雕,96块风景浮雕,6块国徽浮雕。在96块风景浮雕中有20块不重复的浮雕都是描绘祖国山河风貌和歌颂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堪称“新中国红色经典”。
旅游价值
被列为南京金陵四十景之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洁白雅致。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当然,南京长江大桥也是中国自杀率最高的桥梁,每个星期都有不下5人从这里纵身跃入滚滚的长江中,非常巧合的是,它的设计师和美国自杀率最高的桥梁——金门大桥的设计师施特劳斯是大学同学。希望游客发现有人准备自杀时,请上前劝阻,因为每个人都有权生存,真爱生命是每个人的义务。
建造历程
建设背景
20世纪初开通的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在南京被隔断在长江两岸无法贯通,过江客货都要乘船摆渡,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
1918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请法国桥梁专家在南京进行建桥的勘测,但没有结果。
1930年,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约翰·华达尔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
此后,国民政府又先后于1936年和1946年两次考虑建桥,但因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而作罢。
1933年10月22日,下关煤炭港至浦口开通了中国首个火车轮渡。
1949年前后运力为每日20渡,新中国成立后将运力提高到1958年的每日100渡,但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长江天堑成为京沪铁路的严重瓶颈。
设计
南京长江大桥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武汉大桥的设计施工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的,而南京大桥的设计工作全部由中国完成。
1956年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决定进行南京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同年5月,铁道部设计总局大桥设计事务所接受了设计南京长江大桥的任务,开始进行大桥草测工作,12月完成草测。
1957年8月,《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意见书》提出燕子矶上游下三山、上元门煤炭港和宝塔桥3个桥址方案,并送铁道部审查。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铁道部将大桥设计事务所合并到大桥工程局。
1958年初将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任务改交大桥工程局承担,在大桥工程局成立了以王序森为组长的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组。
1958年8月确定宝塔桥桥址方案为桥址建议方案,决定按公路、铁路两用桥设计。8月,开始南京长江大桥初测工作,12月完成。
1958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由江苏省省长惠浴宇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彭冲、彭敏、王治平。建设委员会选定了宝塔桥桥址方案,提出大桥按铁路、公路两用桥设计,考虑桥下可通航万吨级海轮,兼顾城市需要和对美观的要求,并且要求大桥的修建应遵循“多、快、好、省”的方针。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决定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大桥的建设,铁道部发动全国有关方面共同攻关。
1958年10月,铁道部与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在武汉召开南京长江大桥技术协作会议,还成立了以同济大学桥梁专家李国豪为主任委员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经过多方协作,大桥工程局在胡兢铭主持起草的《设计意见书》的基础上完成了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方案。设计工作由大桥局总工程师梅旸春主持,得到了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李国豪、张维、谷德振等专家参加了设计。大桥正桥钢梁设计由王序森主持,大桥现场设计由曹祯主持,引桥和桥头堡的设计由王伟民、周璞负责。
1959年1月南京大桥定测工作开始,6月完成。
1960年5月批准了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钟训正提出的南京大桥桥头堡为复堡式红旗方案。
1960年6月,大桥工程局编就南京大桥技术设计文件报铁道部鉴定,大桥总体建设方案编制完成。
1961年4月得到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
为保证桥下能通过万吨海轮,大桥原设计净空高度为26米。有部门提出净空高度24米就可以保证万吨海轮通过,交通部部长王首道主持了对24米净空高度方案的讨论,铁道部在修改设计方案时采纳了24米的方案。但海军和航运部门对此有不同意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召集有关负责人研究后,决定净空维持24米。此后反对意见依然没有平息,最后由周恩来总理拍板决定净空高度为24米。
建设
南京长江大桥1959年2月大桥工程局第二桥梁工程处进驻南京岸工地,承担5号墩及其以南工程。9月,大桥工程局第四桥梁工程处进驻浦口区长江北岸工地,承担4号墩及其以北工程。6月28日引桥工程开始打桩。11月15日,南京长江大桥工程指挥部成立,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任总指挥,梅旸春任总工程师。
1960年1月18日,主体工程正桥桥墩开工,正桥9号墩钢围笼浮运下水,宣布南京大桥正式开工,大桥建设全面启动。之后,南京大桥正桥9桥墩陆续开工。
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技术、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困难。由于桥址地质复杂,正桥下部基础采用4种方式建造:一、在浅水面覆盖层深厚墩址处,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穿越深度达54.87米,创造了当时的中国记录;二、在基岩好而覆盖层较厚的墩位处,选用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并首次采用大直径3.6米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柱;三、在基岩较好、覆盖层较厚,但水位甚深的墩位处,采用首创的浮式钢沉井加管柱的复合基础;四、在水深、覆盖层厚,但基岩强度较低的墩位处,采用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为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利用钢气筒充、泄气来浮托纠编。由于技术限制,潜水员只能使用普通的设备进行水下探测,清基潜水作业深达65米。
1964年9月,大桥工程遭遇建设中的最大危机:在秋汛洪水的冲击下,5号和4号桥墩悬浮沉井的锚绳先后崩断,自重6000多吨的沉井在激流中作最大幅度60米的周期性摆动,大桥面临着沉井倾覆、桥址报废的巨大危险。建桥工人在洪水中冒着生命危险,连续抢险近两个月,最终采用林荫岳的“平衡重止摆船”方案克服了沉井摆动,使大桥转危为安。
大桥建设还克服了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困难和干扰。1960年,中国向苏联订购1.399万吨高强度低合金钢用于大桥钢梁,然而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从苏联进口的部分钢材不合格,苏联后来更拒绝供货。1961年,中国决定使用国产钢材,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1963年,鞍山钢铁公司成功研制出符合要求的“16锰”桥梁钢,生产该型号钢材1.4万吨,保证了大桥钢梁的架设。大桥开工不久,中国面临三年困难时期,大批工程下马。大桥工程被要求新工人一律精简,经费被压缩到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只够维持日常开销。经铁道部彭敏与江苏省领导人江渭清、惠浴宇等人调研上报,周恩来总理批准大桥作为特例继续招工、购买设备,南京市政府则保证了生活物资的供应,施工得以继续进行。经国家计委特批专款,1965年冬大桥全面复工续建,11月17日正桥桥梁架设。
1966年春,正桥桥墩全部出水,然而当时国际形势紧张,中国在西南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加强战备,占用了大量物资和资金,大桥工程的物资再度短缺。当时还有人说,既然大桥在战争中肯定挨炸,是否还有必要完工。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副部长彭敏接周恩来总理指示到南京调查,与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和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才千研究后,确定了“简化、快通、耐用,准备挨炸,炸了再修”的原则。周恩来总理批示,不停工,继续架设钢梁使铁路通车,公路桥和附属工程从简,尽量压缩投资。大桥再次全面复工。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建桥职工分成两派互相“武斗”,大桥工地陷于瘫痪。国务院对大桥工地实施“军管”,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派部队入驻工地,调解两派矛盾并参加施工,大桥建设得以继续进行。在大桥建成前,每天有数千名南京市民在大桥工地义务劳动,大桥建设者热情高涨。
1965年10月和1966年底南北引桥分别架设完成,1966年4月9座正桥桥墩竣工,11月开始从两岸相向架设正桥钢梁。
1967年8月16日正桥合龙,22日竣工。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1968年建设桥头堡,这个70米、24层高的建筑仅用28天就建设完成。大桥全部工程共用钢材6.65万吨(其中正桥钢梁总重3.16万吨)、混凝土38.41万立方米,总造价2.87577亿元(其中正桥1.3151亿元、桥头建筑1687.7万元、公路引桥2579.2万元、回龙桥175.7万元)。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功建设,以及中国在建桥过程中发展出的低合金桥梁钢和深水基础工程等技术,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
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9月9日至26日,铁道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上海铁路局、大桥工程局组成验收交接组,在铁路桥往返开行重载列车进行试验,测试证明钢梁及其结构优良。
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首先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同时大桥的配套工程南京火车站也举行落成典礼。10月1日,上海铁路局正式接管铁路桥并开始运营,凌晨3时,从福州开往北京的46次快车成为铁路桥上通过的第一列客车。
1968年12月29日,公路桥正式通车,南京长江大桥全线贯通。由于铁路配套工程尚未全部建成,大桥通车后一度只承担30%的铁路货运量,其余货运列车仍由火车轮渡接运过江。
1973年南京东站交付使用后,下关火车轮渡于5月5日停航,货车从此全部经大桥过江。
1969年1月1日大桥公路交付使用。
1969年,邮电部发行《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邮票一套4枚作为纪念。9月2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了南京长江大桥。由于南京长江大桥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建造的长江大桥,所以中国国内普遍把大桥看作“自力更生的典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称之为“争气桥”。
1969年9月26日,南京军区为检验大桥质量和部队战备情况,组织80辆坦克及60多辆轮式车辆编队驶过大桥。
1985年,大桥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撞击事件
载万吨货物轮船碰擦南京长江大桥沉没 桥体无恙
载万吨货物轮船碰擦南京长江大桥沉没据南京海事局通报,5月12日4时20分许,一海轮碰擦南京长江大桥六孔与七孔之间的桥墩后,在大桥下游3.5公里处的北岸岸边浅滩处沉没,船上18名船员全部获救,大桥暂无恙。
经初步调查,该船在准备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过程中,突然大角度转向,与大桥六孔与七孔之间的桥墩发生碰擦,并导致船体破损并进水。清晨5时,该船在南京长江大桥下游3.5公里处的北岸岸边浅滩处沉没。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在长江上自主修建的第一座双层公铁两用桥,自修建以来已有53年历史,如今仍车流不息,大桥不堪重负:公路桥多年来超负荷运转,实际车流量是设计流量的8倍多,铁路桥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桥上车水马龙,桥下船舶穿梭,桥墩多年来也未穿上“防撞衣”。
随着船舶大型化、船流密度增大,跨江桥梁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南京有5座跨江桥梁,除高铁桥、南京四桥外,其余均未安装桥墩防撞设施。
此次碰撞后,南京长江大桥暂无恙。
碰撞发生后,南京市水上搜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布遇险船舶安全信息,调派“海巡0808”、“海巡0817”2艘海巡艇赶赴现场救助遇险船员,并通知调派拖轮、打捞救助船参加救助。
经调查,事故船舶“鑫川8号”为乳山鑫川航运有限公司所属,船籍港威海,该航次载12500吨石灰石由铜陵驶往福建罗源。
海事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进一步调查,并组织沉船打捞工作。
重要意义
历史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建成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
由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质量堪称一流,这支建桥队伍因此声名远扬,当初的十几位工程师也频频被各建桥工程部门争相聘用。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宽水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1927年,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来南京实地勘察后,留下一句话:在南京造桥,不可能。然而就是在这个“不可能”的地方,新中国的第一代桥梁工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起了一座争气的大桥。证明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说的是错的。
辉煌:全国人民以它为荣
南京长江大桥
1968年9月30日,第一列火车拉着7节车厢从江岸南边开往江北浦口。翘首以待54年之久的沪宁、津浦铁路终于得以贯通南北。
未能参加通车仪式是装料工人冯永祥心中永远的遗憾。就在通车的前六天,他乘着卷扬机去刷洗南堡附近桥梁上造反派写的大标语,结果卷扬机钢绳被司机不慎绞断,冯永祥从20多米高的空中坠落。通车前,妻子帮他领来了入场券,重伤卧床的他只得让妻子代他去,结束后,他缠着妻子一再重述当时的场景:5万多人,桥上全挤满了,连桥下的路上、甚至树上都是人,大家热泪盈眶,激动地跳着、笑着……
1968年12月28日,长江大桥公路桥也胜利通车。南京城里万人空巷。第一辆开过大桥的彩车上,有一尊高大的毛主席塑像。数十万人涌向桥头,后来有人看到,仅庆祝时挤掉的鞋子,就装了两卡车。
在大桥二处的家属区建桥新村里,大院里现在年纪在三四十岁的很多人都重名,那时候哪家生了孩子,老大起名叫长江,老二就叫大桥,还有的干脆叫桥墩、钢梁、铁柱。很长一段时间里,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建成的大桥是南京人最大的骄傲。
原先宝塔桥有家照相馆,周围老居民也记不清最早叫什么名字了,大桥一通车,就改名为大桥照相馆,生意异常红火,没几年就成为南京当时最大的照相馆之一。同样以大桥命名的还有大桥饭店、大桥电影院、大桥牌烟花……就连第一辆南京地产自行车也是叫大桥牌,还要凭票才能买得到这种车。使用大桥图案的就更多了,火柴盒上、香烟盒上甚至十几年前的米袋子上还常常可以看到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身影。
重要:哪座桥都无法代替
被誉为“20世纪南京唯一可与中山陵齐名的伟大建筑”的南京长江大桥已历经近41年的风雨———1968年12月,这座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铁两用桥竣工,使火车过江时间由过去靠轮渡的1.5小时缩短为2分钟,迅速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命脉之一,在华东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亿元。
但从1990年代开始,大桥的通行量逐日增加,到2002年前后已处于日夜超负荷运转状态,年通过总重量达2亿吨,日均机动车流量高达6.3万辆左右,超过设计能力1.5万辆/日的3倍多。桥面损坏严重,近年来虽不断大修小补,却日益显得“不堪重负”。尽管长江二桥建成后,市交管部门对外地车辆及货车下了不能从长江大桥通过的“禁行令”,但眼下日通行量还是达到了6万多辆。前年9月,南京市市政建设处对长江大桥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出新,投资1000多万元,主要是更换路灯、栏杆出新维修、路面修补,并重新铺了一层1-2厘米厚的沥青面层。但长期的超负荷运行,使长江大桥部分桥面收缩缝受损极其严重,已影响到车辆的正常通行,所以不得不进行新一轮修补。有专家介绍,如果要想让大桥彻底焕发青春,必须进行彻底的整修才行,不过,封桥大修似乎永远不太可能。原因大桥是城市内部通行的主要通道,一旦全面修整必须封闭交通,这对交通影响太大:如果大桥公路桥封闭10分钟,南京市区便会陷入严重的交通瘫痪状态;封闭1个小时以上,整个江苏省的交通将会受到巨大影响。而铁路桥封闭1分钟将造成数十万元经济损失;封闭10分钟,华东地区的铁路命脉将陷入瘫痪。因此有关部门始终无法下决心彻底维修。
桥梁介绍
基本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南京长江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大桥,也是三座大桥中最大的一座。大桥铁路桥将津浦、沪宁两铁道线正式贯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的贯通无长江阻拦。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中国桥梁之最。
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为钢桁梁结构,共有9墩10孔,共有10孔(1×128米+9×160米),由1孔128m简支钢桁梁和3联(3孔为一联)9孔跨度各160m连续钢桁梁组成,主桁采用带下加劲弦杆的平行弦菱形桁架,采用悬臂拼装法架设。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
主要部分
简介 | 图片 | |
---|---|---|
公路桥 | 南京长江大桥是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由正桥、南北桥头堡和南北引桥组成。正桥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4车道的宽度,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 | 公路桥桥上景象 |
铁路桥 | 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正桥长1576米,其余为引桥,公路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 | 铁路桥的构造 |
引桥 | 引桥建有22个富有特色的桥孔,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平面曲线部分采用“曲桥正做”做法,即采用直梁按曲线拼装,而不是直接使用曲线梁。 | 公路引桥 |
桥头堡 | 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建筑选用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钟训正等设计的设计方案,桥的南北各有一对复合式桥头堡,大桥头堡一对、小桥头堡一对。 | 桥头堡 |
大桥头堡 | 大堡塔楼高70米、宽11米,米黄色,分立于大桥两侧,大堡高高凸出公路桥面,顶端为高5米、长8米的钢制“三面红旗”呈飞跃前进状,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三面红旗的桥头堡在建成后,风靡全国,被多次模仿。堡内有电梯通往桥下的公园、铁路桥(不对外开放)、公路桥和堡顶的平台。 | 大桥头堡 |
小桥头堡 | 小堡位于大堡向引桥方向68.7米处,结构、外型、颜色与大堡类似,仅体量略小。小堡凸出公路桥面的部分为5米高的灰色“工农兵学商”混凝土群像,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等五人雕塑,为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具有典型的文革文艺风格。 | 小桥头堡 |
桥头堡桥面以下部分 | 在桥头堡桥面以下部分,大堡侧面写有“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万岁”,小堡侧面写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等红色大幅标语。这些红色标语在20世纪80年代被铲除,1999年大桥管理处为迎接建国50周年对南堡进行整修时恢复了南堡标语。 | 桥头堡桥面以下部分 |
桥墩 | 南京长江大桥江正桥共有9墩10孔,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每墩底部面积400多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北岸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 | 桥墩 |
栏杆 | 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2块铸铁浮雕,其中100块向日葵镂空浮雕,96块风景浮雕,6块国徽浮雕。在96块风景浮雕中有20块不重复的浮雕都是描绘祖国山河风貌和歌颂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堪称“新中国红色经典”。 | 浮雕 |
路灯 | 人行道旁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 玉兰花灯 |
公园 | 大桥南北两岸的桥下,有面积约20公顷的大桥公园,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并有电梯直抵大桥桥面的桥头堡。其中大桥南岸的南京长江大桥南堡公园,还设有展览馆介绍长江大桥的历史。 | 下方绿地即为南堡公园 |
管理维护
南京长江大桥1969年起,设南京长江大桥管理处对大桥进行全面管理,负责大桥建筑、设备的养护维修,并承担大桥公园管理、外事接待、旅游服务、安全保卫等任务。大桥管理处曾先后隶属于南京市人民政府、上海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南京铁路分局,现受上海铁路局和南京市双重领导。此外,从大桥建成至今的保卫任务一直由武警部队负责,他们已成功预防和制止了多起大桥及其周边的恶性事件和针对大桥的破坏行为并成功救下了多名试图跳桥轻生的人。
1978年,南京长江大桥获全国铁路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描写南京长江大桥的同名文章被编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本。
大桥通车后,列车过江能力大为提高,1999年通过列车4.5万列、243.4万辆,平均每日通过约60对,2011年每日平均通过约200对。大桥公路桥的通行量设计上限为每日1.2万辆,然而由于南京的城市发展,又因为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通过长江唯一不收费的过江通道,桥上的车流量日益增加,2011年日均车行量约8万辆。
由于长期超负荷使用,南京长江大桥桥体开始出现问题,自1999年起,有关部门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了多次修补,内容包括了桥墩加固、桥面沥青铺设、修补坑洞等。但由于交通繁忙,需要中断交通的维护保养难以进行。
2002年,长江大桥进行了建成30年来首次大修工程,12月11日大桥正桥更换了1号桥墩的支座。
2003年11月13日至11月25日,对大桥南、北引桥梁桥伸缩缝及部分坑洼路面维修施工。
2004年9月10日起,对大桥路面进行全面整修,这是当年的第二次维修。
2005年起,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南京市的交管部门开始禁止外地中小客车、过境大客车和货车进入长江大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005年7月17日,耗资2100万元、为期50天的大桥一期维修出新工程正式启动。工程相继对大桥车行路面、桥梁栏杆、人行道、照明设施、桥头堡等进行装修、更新、亮化等系列施工。
2006年8月30日起,对大桥桥面伸缩缝进行为期22天的维修。
2007年7月17日至7月29日,对大桥公路路面坑洞进行铣刨、摊铺施工。9月8日至9月18日、10月10日至10月31日,分两阶段对公路桥南、北坡道破损严重的混凝土梁梁端及桥面伸缩缝进行维修。11月7日起对桥面伸缩缝进行维修,持续10天左右。
2008年,交管部门还准备在南京长江大桥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但由于市民反对而搁浅。
2008年2月29日至3月16日,对大桥路面的裂缝、麻面、坑洞等全面维修。7月1日至5日,对长江大桥维修伸缩缝进行维修。7月14日至19日,对大桥桥面进行维修,12月8日,大桥正桥更换了4号桥墩的支座。
南京长江大桥所在的长江下游干流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水域之一。2010年,通过大桥水域的船舶日均达2300艘次,高峰时日通行量接近3000艘次。南京长江大桥有10个桥孔,根据长江航道管理部门规定,大桥第3、4、6、8号桥孔为通航孔(自北桥头堡至第1号桥墩为第1孔,其余自北向南顺序类推),其余桥孔为非通航孔,禁止船舶通过。通航孔设3对浮标,通航净宽80米,通航净高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吴淞高程8.27米)以上24米,迎船面设桥涵标,两侧桥柱设桥柱灯。通航桥孔中,第3孔允许不足300马力的机动船、200吨以下驳船队上行通过,第4孔允许机动船(队)上行通过,第6孔允许400马力以上单船、顶推船队下行通过,第8孔允许机动船(队)下行通过。
2011年4月,对长江大桥公路桥路面进行维修施工。10月18日至23日,进行建成开通以来的首次全封闭检测。
2013年5月15日起,南京长江大桥全天禁止10座(含)以上客车通行,公交车和办理了通行证的南京市号牌企事业单位自备通勤班车(含包车通勤车辆)除外,禁行后车辆可绕行南京长江二桥、三桥、长江隧道等过桥。
争议事件
南京长江大桥雕塑废桥观点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大桥桥身过低严重阻碍了长江中上游发展,“已成为束缚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的最大瓶颈”。
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三桥,过江隧道,完全可以替代长江大桥的交通作用。
保桥观点
大桥仍然担当着过江公路交通的主要部分。
京沪铁路必经大桥,是中国南北经济命脉,毁桥必然导致铁路停运以及南京火车站的重建问题,其经济损失不可承受。
桥身过低问题不只是南京长江大桥的问题,上游的多个长江大桥净空高度都和南京长江大桥一样,为24米,拆除南京长江大桥,不能根本上解决万吨轮进入长江中上游的问题。
大桥已是文物,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其价值已非金钱所能衡量。
改桥观点
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项海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炸掉南京长江大桥几乎没有可能,如果要确保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地位,可以考虑为南京长江大桥做“接肢”手术。
另有学者提出整体提升方案。
应爆掉重新修建更宽的桥。
参与单位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二、第四工程处承担全桥的桥墩基础和铁路、公路桥梁的架设,上海基础工程公司承担两岸公路双曲拱桥及回龙桥的灌注桩基础,南京市市政工程公司承担双曲拱桥的施工,江苏省建筑第一工程公司承担两岸塔楼的上部结构和桥头建筑的外廊和装饰工程。
设计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
结构工程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施工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
梅旸春工程总工程师:梅旸春(1962年逝世于南京长江大桥第一线工地)
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李国豪
设计总工程师:胡兢铭
钢梁总设计师:方秦汉
桥头堡建筑设计师:钟训正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设计、施工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钢梁和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选线、基岩性质研究
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基岩承载力研究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钢梁安装模型实验、水工试验
唐山铁道学院:桥式方案研究
大连工学院:桥式方案研究
同济大学:桥式方案及振动研究
哈尔滨力学研究所:桥式方案及振动研究
长沙铁道学院:振动及次应力研究
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次应力等计算方法研究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冲刷研究
建筑工程部研究院、上海建筑研究所:轻质混凝土陶粒试验
南京工学院:桥头堡建筑设计
沈阳重型机床厂:正桥支座制造
山海关桥梁工厂:钢梁制造
鞍山钢铁公司:大桥用特种钢
天津油漆厂:钢梁耐候油漆研制
天津钢厂:预应力高强钢丝改进
上海胶管厂:预应力梁制孔钢丝胶管生产
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工务处:焊接长钢轨
海军第六研究所:深潜水指导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三角网复测
江苏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桥头堡建筑施工
南京市城市建筑设计院:部分引桥双曲拱桥设计
南京市市政工程公司:双曲拱桥施工
交通情况
2013年5月15日起,南京长江大桥全天禁止10座(含)以上客车通行,公交车和办理了通行证的南京市号牌企事业单位自备通勤班车(含包车通勤车辆)除外,禁行后车辆可绕行南京长江二桥、三桥、长江隧道等过桥。此前,相关部门已经发布消息:5月15日前对违反禁令车辆只告知不处罚,15日后将罚款100元扣3分。 1968年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地区唯一免费过江通道,多次维修,但一直没有条件大修,虽然南京市先后推出外地号牌限行、本地大货车限时等措施降低桥梁负荷,但每天过往大桥的车辆仍有七、八万辆,大桥管理部门认为,进一步降低大桥负荷是保证桥梁安全的关键所在。
公交路线
乘12路、15路、38路、67路、69路、117路、149路、307路、809路可达大桥南堡公园;乘D3线、D2线、156路、157路、157路区间、159路、168路、172路可达南桥头堡。从2010年1月起南桥头堡站不再停靠。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
黄金水道
南京长江大桥远景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为亚洲第一大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它的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5千万人口。
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固然为中国的内河航运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它也造成了两岸居民经济文化长期无法交流的局面。南京段的长江一般是指从安徽采石矶到江苏镇江这一段江面。这里的地形似一个肚兜,水深浪急,江宽平均1500米以上,最狭处也有1100米,水深多在15~30米,最深处超过70米,流速为每秒3米。险要的地势,形成了“长江天堑”。
陆路
长年担负长江两岸交通的南京长江大桥现遭遇运力瓶颈,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之下,塞车成了家常便饭。现在的日均车流量已经远远超出大桥最初设计的标准。
即便如此,大桥施工维修依然麻烦重重。一旦进入维修期,必然为两岸交通造成更大的困扰,不仅会对南京市造成众多麻烦,甚至还将影响到江苏经济的发展。
水路
1931年,美国万吨级“加利福尼亚”油轮曾自长江口直达武汉。但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净空高度仅有24米,如同一座千年铁锁,把大船挡在桥下,丰水期仅能通过3000吨级船舶,万吨级外轮根本不可能通过,限制了长江作用的发挥。后来新建的芜湖、铜陵、安庆等长江大桥的净空,也“将错就错”地比照南京长江大桥的净空高度建设,致使南京至铜陵213公里可供万吨级海轮通航的深水航道未得到充分利用。
桥面裂缝
2014年4月2日上午,在南京长江大桥17号桥墩处的桥面上,有很大的伸缩缝,旁边的护栏也被拉开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南京长江大桥17号桥墩处,在一旁的桥上看到,这里是两段桥梁的连接处,但缝隙明显过大,伸出一个拳头,能轻松塞进伸缩缝中。从桥面上的伸缩缝往上看,可见护栏上同样有裂缝,连接的水泥栏杆也被拉了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因为桥面开裂而拉开形成的。如此一来,路过的非机动车在这里会有剧烈的颠簸。一位市民称以前经常路过这里,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感觉挺危险的,稍不留意就会被颠倒。“这里突然出现如此大的裂缝,是不是桥梁间拉开了距离,表明大桥有问题呢?”一位市民担忧地询问道。
大桥车间处的专家朱主任称,在发现市民反映的问题后,他们也赶到了现场,经过调查发现,这里大桥的构造是钢筋混凝土梁,两道梁间的裂缝其实是大桥桥梁间的伸缩缝,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变大了,经测量实际缝隙是7厘米宽,这属于桥体的一种结构,也在安全范围之内。
形似裂开的地方,是因为伸缩缝处的止水带发生了局部破损。止水带是引导桥面雨水往桥下顺着坡度下流的一种设施,已安排工程人员修复。伸缩缝止水带的局部破损,并不影响行人和行车的安全,更不会影响到大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