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卓越联盟】
同济大学2010年11月25日,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在上海同济大学宣布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全方位合作,并宣布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实行联考。 重庆大学于次月宣布加入,至此,同盟的合作高校增至9所。
“卓越联盟”是指由同济大学发起建立的高校合作联盟,联盟九校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这9所高校也被媒体称为“同盟”,与清华大学领头的“华约”、北京大学领头的“北约”相对应。同济大学校长裴刚为第一届联盟轮值主席。2011年2月,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提出加入《卓越研究生生源合作协议》的申请,经九校各研究生院确认后,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正式加入本协议。至此卓越研究生生源合作协议高校增至十所。
根据协议,以上十校今后将本着“追求卓越、共享资源”原则,共同推进大学教育改革与卓越人才培养,主要合作内容涵盖以下方面:探索卓越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推进招生改革;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与联合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产学研合作等。
【国际合作】
同济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已发展成为我国教育、文化和科技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除颇具影响的中德学院、中法学院、中德工程学院和中意学院外,还建有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合作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等机构。
同济大学许多世界著名学者和外国政要被聘为我校名誉博士和名誉教授,如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德国前总理科尔和施罗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托普弗、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诺贝尔奖获得者泽尔腾、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等。随着中德友好医院、中意设计中心的顺利推进,以及在日本和德国的3所孔子学院的正式运作,同济大学国际交流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我校每年接待境外来宾5000多人次,其中包括多名外国政要,2002年德国总理施罗德、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联合国副秘书托普弗和联合国教科文组总干事长织松浦晃一郎、2006年意大利总理普罗迪、2007年德国总统科勒等,并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讲学。每年聘请90多位长期外国1100多位短期专家来校讲学,出境学术交流达2000人次,召开国际或地区性学术会议40多次。同济大学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留学生人数已达2458人。
同济大学不断拓展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境)外著名高校、知名企业的合作,据同济大学官网资料显示,已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众多国际著名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
历史沿革
同济初创
同济大学1891年德国海军随舰医生埃里希·宝隆(Erich Paulun)来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并且缺医少药,就决定离开海军来上海开设诊所。1900年前后,由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同济医院”正式挂牌,这所医院就是后来武汉同济医院的前身。医院的医师大都是"德医公会"成员。他们白天忙于经营自己的诊所,只有傍晚到医院看门诊、动手术。埃里希·宝隆医生看到医院里的医疗力量不足,计划在院内设立一所德文医学堂,招收中国学生,以培养施诊医生。这个计划得到德国驻沪总领事以及德国政府高等教育司的支持。1906年,他们设立了一个支持医学堂开办的基金会,得到了德国“促进德国与外国思想交流的科佩尔基金会”的协助,筹集到一批医科书刊及新式的外科手术电动器械等物品。1907年6月医学堂开学前,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在上海不仅号召德国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国洋行向中国商人募捐。同时,费舍尔还要求中国官方的资助和支持,克纳佩利用在中德两国募来的捐款,成立了“为中国人办的德国医学堂基金会”。当时规定,捐款金额较多者可成为医学堂董事会董事。
医学堂建立时定名为上海德文医学堂,并成立了董事会负责学校的管理。董事会由18人组成,主要成员有:三个德医公会元老:宝隆、福沙伯(第二任校长)、福尔克尔;三名德国商人:莱姆克、米歇劳和赖纳;两名中国绅商:朱葆三(沪军都督府财政部长及上海商务会会长,大买办)、虞洽卿(荷兰银行买办);总领事馆的副领事弗赖海尔·冯·吕特等。埃里希·宝隆医生被正式推选为董事会总监督(董事长)兼学堂首任总理(校长),负责学堂的管理。医学堂的校址设在同济医院对面的白克路(即上海凤阳路)。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医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
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当时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意蕴合作共济。1909年,宝隆博士因病于3月5日在上海逝世。上海德医公会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济德文医学堂总监督兼总理。“同济”一词最早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校董们为学校取名“同济”,意蕴和衷共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设医、工和德文三科。由校董事会筹措办学经费,由福沙伯全面领导学堂。当年,医正科三级学生张近枢、何理中、江逢治3人,按照德国大学医科考试规则参加学堂的第一次毕业考试,均顺利通过,如期毕业。他们是同济历史上的第一届毕业生。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02月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不久对德宣战。03月17日,上海法租界以同济医工学堂是德国的产业,为防止德国人利用该校机械制造武器为由,当众宣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为此,社会各界联名致电教育部,请设法对同济学生作善后安排。教育部马 上派人商议,把学校迁到吴淞镇,继续开学上课。0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同年12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2年学校正式迁往吴淞镇。根据《宝山县志》记载:191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由华董接管,迁入吴淞中国公学。1918年,在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由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校舍。1921年竣工后陆续迁入新校舍。1924年05月20日,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因此,05月20日定为校庆日。
国立时期
1927年0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1937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等学院,从而成为了一所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效仿美国的大学制度,以在每个省设立一所综合国立大学为目标。国立同济大学是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一批国立大学(1927年),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含医学院),国立同济大学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牌大学之一。
抗战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为求“一张平静的书桌”,学校于1937年开始内迁办学。经过三年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地,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师生们教学不辍,坚持文化抗战。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院系调整
同济大学从1949年开始,为配合新中国教育资源统筹布局,同济大学历经多次院系调整,由一所文理医工法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变成一所以土木、建筑类专长的单科性学校。
1949年09月,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后来又随复旦大学支援了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建设。
1950年,为了支援湘鄂粤桂豫赣六省(中南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部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湖北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后改名中南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同济医院。1955年0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又改名同济医科大学,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951年, 理学院生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化学物理等系除了保留基本的工科教学以外,全部并给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学校。
1952年,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科、组并入同济大学。
1954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1956年,工学院测量系迁往湖北武汉,参与建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1952年工学院的机械系、电机系和造船系等并入交通大学,还支援了南京工学院等学校,后来一部分随交通大学西迁建设西安交通大学。1952年水利系与其他高校的水利专业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河海大学。
1960年06月被列为建工部重点高校。
1960年10月被列为高教部重点工科院校。
1966年划归高教部领导。
继往开来
1979年经国务院同意,恢复对德联系,成为中德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
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共建同济大学。
1996年07月原上海建材工业学院和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同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重建医科。
2003年11月原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所有资产由同济大学接管。
2002年6月,教育部正式宣布将同济大学列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即“985工程”)名单。
2004年09月嘉定校区启用,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以及汽车学院首批入驻。
2005年07月12日~08月22日,机械、电信、交通等第二批搬迁学院顺利入驻嘉定校区。
2007年5月20日,同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前往同济
大学,看望师生员工,祝贺同济大学百年华诞。
校园风光
【三好坞】
50年代师生义务劳动建成,取名三好,寓意学生做“三好学生”。由陈从周设计、题名。其下淌的水叫做同心河。都说这里是中国高校百大最美地方之一,建于1956年。1987年为迎接80周年校庆,全面整顿“三好坞”。三好坞有三座亭子,湖心亭和两个在山上的,成为聚友、约会、休闲的好地方。
在这所以建筑闻名于世的校园里,到处都有别具匠心的建筑作品,而其中最独特的去处,莫过于三好坞和她的湖心小筑,她比不上大礼堂的气势磅礴,也没有中法大楼锈红的特色,然而,一片宁静,一份悠然,是她所特有的。
同济大学在三好坞,总让人感到一股浓郁的诗化气息,湖水荡漾,绿荫小道,石桥,石凳,谁说在理工科的学校就找不到诗文中的意境?
【大礼堂】
建于1961年的同济大学大礼堂,曾是远东最大的礼堂,它净跨40米的拱形网架结构,被誉为当时同种形式的亚洲之最,人称“远东第一跨”。大礼堂大厅外跨54米,礼堂设3564个座位,和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拱形网架薄壳结构相适应,开阔的大礼堂厅内没有一根柱坐在厅内。
从2003年开始,这座老建筑开始接受一次“外科手术”,直到不久前才恢复使用。改建后的大礼堂“修旧如旧”,但是又充满了全新的节能技术,比如采用了最新式的地源新风技术———奥妙之一在于侧廊的地下,一个通过深5米,长近30米的地下防空洞,将附近的小树木中的风吸引进来,恒定在15℃的地下5米的凉风就能够进入礼堂。
【“一·二九”礼堂】
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建于1942年,得名于“反饥饿、反内战”的“一·二九”运动(1948年1月29日因要赴京请命而被反动派残忍镇压,导致69名学生受伤,3人重伤,33人失踪的“一·二九”血案)。礼堂是纯白色的现代建筑,有曲线的房顶,落地玻璃的走廊。总体上看,这是一座有着透明门廊、透明长廊、白墙黑瓦、既现代又历史的建筑。门前的一·二九纪念园树木蓊郁,相得益彰。建筑与环境真实地体现了兼收并蓄、同舟共济的精神。
【文远楼】
这是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之初的精致梦想,现已成为永恒的经典。文远楼于1953年建成,由黄毓麟、哈雄文设计。整座建筑布局合理、体型丰富、外貌简洁。二战前后,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本土现代建筑,文远楼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20世纪90年代末,文远楼被载入《世界建筑史》,全国仅有37座建筑获此殊荣。
这座老楼在改造之后焕然一新,10项新技术已经汇集于这座老建筑一身,这使得大楼每年可以节能70%。刚刚增设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照明产品就像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聪明人的脑袋,可根据室内人员的活动情况,自动决定新风量的排放,根据房间使用情况自动开关空调系统,从而在实现最佳环境舒适度的同时达到最低能耗。
【建筑城规楼群】
以A、B、C楼的命名似乎是连接历史最为直接简单的方法。但也是删减历史信息的最好的方法,如天,已经很少有人会在提起这几栋建筑背后的祖冲之和计成,但是这并不要紧,历史的行进自有它的奇妙之处。
同济大学“明成楼”建于1985年左右。明成楼的“成”,据说取自计成,以铭记这位对中国园林文献具有开创性贡献的一位明代造园家。对于这一说法,想来有一定道理。而从取名方法看来,基本继承了“文远楼”的传统。20年以后,这座楼被称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
只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从其落成的第一天起就被叫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在一个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不仅是对于素混凝土的运用,对于屋顶花园的设置,还有那个很洋气的新名字。学院空间上前所未有的统一表征着学院在学校前所未有的强大。
【综合楼】
教学科研综合楼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东北角,占地面积156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24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1层,建筑高度约100米,象征21世纪,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该大楼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考虑,融合了同济大学相关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是学科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和展示。反映了当代国际建筑设计的最先进理念和未来趋势。概念方案出自我校顾问教授、法国著名建筑师JEAN PAULVIGUIER,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方案深化和施工图设计,建筑师团队由任力之、张鸿武领衔。
教学科研综合楼的功能定位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学校各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研究基地;教师、学生创新思维和理念的触发场所;国内外科学文化交流合作的动态平台。大楼内供教学用的教室面积11900平方米,科研用的研究室面积13900平方米,外事接待用房2045平方米,报告厅、会议厅和国际会议厅1690平方米,校史博物馆1400平方米。地下一层7859平方米,除用于设备用房外,可停放176辆汽车。
附属医院
同济大学现有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附属同济医院、附属东方医院、附属肺科医院和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等5家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总床位数5000余张。拥有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脏疾病基础研究方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产科、职业病科、呼吸科、中医科、急诊医学和临床护理专业),以及一批上海市重点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中心。此外,同济大学附属杨浦中心医院(筹),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筹)等两家医院已经挂牌。
附属医院名称 | 级别 | 地址 |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综合类三级甲等 | 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389号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综合类三级甲等 | 上海市延长中路301号 |
上海市东方医院 | 综合类三级甲等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
上海市肺科医院 | 专科类三级甲等 | 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507号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 专科类三级甲等 | 上海市静安区,长乐路,536号 |
上海市杨浦中心医院(筹) | 综合类三级甲等 | 上海市杨浦区,滕越路450号 |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筹) | 综合类三级甲等 | 上海市,松江区,光星路2209号 |
学校简介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全国32所副部级大学之一,国家“2011计划”、“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是中美“10+10”合作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之一,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方秘书处高校,全球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主席高校,“卓越联盟”(同盟)的领头高校,也是教育部评选的中国十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被誉为科学家、企业家、医学家、艺术家和工程师的摇篮,享有独立纯粹的品牌美誉。
截止2013年03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8516人,其中本科生18986人,专科生29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7352人,攻读学位留学生2180人,另有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500人,成人和网络高等教育学生14411人。2012年,招收研究生5245人,其中硕士生4346人,博士生899人;普通本、专科生4464人。
同济大学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2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44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点5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6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授权点2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其中14个涵盖在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3个国家培育重点学科,1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世界著名高等教育机构QS与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联合发布的2009—2012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同济大学排名内地高校第8至第9位,同济大学的目标定位是创研究型、国际化、综合性世界一流大学。
科研基地
同济大学现建设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在国务院2013年1月16日讨论通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中,由同济大学领衔,经2011年总体专家组评审获得第一名的“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项目建议又被列为我国十二五期间优先安排的1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首位。
类别 | 科研基地名称 |
---|---|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网(筹) |
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 |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 |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 |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 |
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
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筹) | |
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 | 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土建,结构预计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磁悬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心血管基础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先进,微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金属功能材料,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地面交通工具,风洞,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信号转导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
行业类重点实验室 | 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 |
省部级研究中心 | 教育部,土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企业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建筑,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
重大施工工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上海市,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上海宝石及材料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学校排名
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结果发布,同济大学共有40个一级学科参评,9个学科排在前5位,13个学科排在前10位,23个学科排在前20位。其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其中人才培养单项指标均排名第一。在2013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中,专家一致认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将会“带动我国高层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工作”。据最新公布的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土木工程专业”(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3 - Engineering - Civil & Structural)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由上一年度的全球第55位跃升至第18位。
全国排名 | 一级学科名称 | 全国排名 | 一级学科名称 |
---|---|---|---|
1 | 土木工程 | 10 | 口腔医学 |
2 | 城乡规划学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 风景园林学 | 14 | 机械工程 |
3 | 建筑学 | 1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 海洋科学 | 17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 交通运输工程 | 17 | 物理学 |
3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7 | 力学 |
4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7 | 水利工程 |
5 | 地球物理学 | 17 | 生物医学工程 |
6 | 设计学 | 17 | 政治学 |
9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8 | 公共管理 |
10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18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校园文化
学校校训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同济古训:仰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学校校歌
同济大学? ? ? 《国立同济大学校歌》
词:易韦斋? ?曲:肖友梅
好一片中华大地,
不振兴工艺,真可惜,真可惜!
同有耳目,同有手足,同有心思才力,不作工负了好教育。
勤劳、诚毅,提携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同舟共济,振兴工艺;
好一片中国大地,
不健康身体,真可惜,真可惜!
同有心腹,同有肌肉,同有起居饮食,不学医负了好教育。
慈受、仁义,扶持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同舟共济,健康身体!
《同济之歌》
同济啊同济,同舟共济,同济啊同济,同舟共济;航行征途中,我们齐心协力,航行征途中,我们齐心协力;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终会到达理想境地,终会到达理想境地;迎风踏浪,奋力划桨,再把那风帆高高挂起向着明 ?天,向着世界,向着那崭新的未来世纪,迎风踏浪,奋力划桨,向着那崭新的未来世纪同济,同舟共济!
学校精神
同济大学的学校精神: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同济大学的办学理念:济世兴邦,爱国奉献
同济大学的学术风格:脚踏实地,不鹜虚名
原校党委书记周家伦教授在同济百年校庆讲话中用“同舟共济,自强不息”来总结同济精神,并具体指出同济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从同济走过的百年历程可以看出,同济的发展是与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紧密相连的。
二是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同舟共济不仅是校名的涵义,而且是学校一直倡导的精神。同济大学的城市建设与防灾、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学科集群正是学校多年来的结晶。这是学校组建团队、协作攻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同济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济人共有的特点是务实开拓,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这种务实开拓的奋斗精神,是新时期同济人直面挑战、共谋发展的重要精神。
四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这一点特别体现于同济人的精神气质和对待事业的态度上,同济百年不变的踏实学风和务实的传统,一直代代传递,严谨而不固化,求实而不守旧,创新是同济人永恒追求的主题。
百年校庆
2007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日,庆祝大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时任中共九位常委)和乔石、朱镕基、李岚清分别以不同形式对同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表示祝贺。学校在进一步梳理历史文脉、凝练精神积淀基础上,提出了“百年同济,大学对社会的承诺”的校庆主题,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校长:裴钢
裴钢,男,1953年12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0年5月至2007年11月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2007年8月起任同济大学校长(副部级)。
同济大学党政领导名单 | |||||||
---|---|---|---|---|---|---|---|
党委书记 | 周祖翼 | ||||||
党委副书记 | 马锦明 | 姜富明 | 李昕 | 方守恩 | |||
校长 | 裴刚 | ||||||
常务副校长 | 陈以一 | ||||||
副校长 | 郑慧强 | 江波 | 伍江 | 董琦 | |||
蒋昌俊 | 吴志强 |
历任校长
同济大学历任校长 | ||
---|---|---|
埃里希,宝隆,1907─1909 | 福沙伯,1909—1917 | 贝伦,子,1912—1919,1921—1927 |
沈恩孚,1917—1923 | 袁希涛,1923—1927 | 阮尚介,1917—1927 |
张仲苏,1927—1929 | 张群,1929 | 胡庶华,1929—1932 |
翁之龙,1932—1939 | 赵士卿,1939—1940 | 周均时,1940—1942 |
丁文渊,1942—1944 | 徐诵明,1944—1946 | 董洗凡,1946—1947 |
丁文渊,1947—1948 | 夏坚白,1948—1952 | 薛尚实,1953—1959 |
王,涛,1959—1977 | 李国豪,1977—1984 | 江景波,1984—1989 |
高廷耀,1989,2—1995,2 | 吴启迪,1995,2—2003,6 | 万,钢2004,7—2007,8 |
裴,钢2007,8- |
知名人物
类别 | 名单 | 职务 | 名单 | 职务 |
---|---|---|---|---|
政界精英 | 乔石 |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万钢 |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
钱正英 | 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水利部部长 | 钱信忠 | 原中顾委委员,前卫生部部长 | |
盛光祖 | 原,铁道部,部长 | 陈铁迪 | 原上海市政协主席 | |
汪光焘 | 原建设部部长 | 钱易 | 原全国妇联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 |
谭庆琏 | 原建设部副部长 | 仇保兴 | 建设部副部长 | |
王兆成 | 原铁道部副部长 | 解思忠 | 国资委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 | |
朱永新 | 民进中央副主席 | 张惠新 | 原中央纪委副书记 | |
黄兴国 | 天津市市长 | 阳安江 | 北京市政协主席 | |
饶斌 |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 吴启迪 | 全国人大常委,原,教育部,副部长 | |
张学兵 | 原上海市副市长 | 赵雯 | 上海市副市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 |
姜平 | 上海市副市长 | 时光辉 | 上海市副市长 | |
熊建平 | 浙江省副省长 | 唐承沛 | 安徽省副省长 | |
洪捷序 | 福建省副省长 | 张卫国 | 江苏省副省长 | |
张道宏 | 陕西省副省长 | 吴承志 | 原青海省副省长 | |
刘先志 | 原山东省副省长 | 刘政奎 |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
张群山 |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陈雷卿 | 原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 |
张剑飞 | 长沙市市长 | 黄新初 | 成都市委书记 | |
学术泰斗 | 李国豪 | 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裘法祖 | 中科院,院士,中国外科之父 |
贝时璋 | 著名实验,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武忠弼 | 著名病理学家,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 | |
吴孟超 | 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 夏坚白 | 中科院院士,天文,测量学,家 | |
朱家骅 | 中央研究院院长,近代地质学奠基人 | 梁伯强 | 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病理学奠基人 | |
沈其震 | 中国科学院院士,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 丁大钊 |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学家 | |
吴新智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 | 卢佩章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色谱分析奠基人 | |
王守武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电子专家 | 王守觉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电子专家 | |
陈星弼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电子专家 | 涂铭旌 |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学家 | |
李德仁 |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 宁津生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测量学,泰斗 | |
林同炎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 | 唐有祺 |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 |
黄志镗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 | 童第周 | 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 | |
邓景发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 曹楚南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 | |
朱能鸿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文学家 | 陈洪铎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临床免疫学家 | |
张祖勋 | 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字摄影,测量学家 | 李同保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辐射,计量学,家 | |
陆道培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家 | 陶亨咸 | 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 | |
俞鸿儒 |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 | 吴旻 | 中国科学院院士,肿瘤遗传学,家 | |
钟万勰 |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力学,家 | 何友声 | 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专家 | |
朱洪元 |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学家 | 段宁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专家 | |
戴复东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 | 张锦秋 | 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 |
魏敦山 | 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 邹德慈 | 城市规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
郑时龄 | 著名建筑评论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潘云鹤 |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 |
项海帆 | 国际结构工程终身成就奖 | 王澍 | 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 |
商界领袖 | 唐登杰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 | 奚国华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
何界生 |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 | 孙文杰 |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 | |
周纪昌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胡茂元 | 上汽集团,董事长 | |
穆占英 |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 | 陈志鑫 |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执行副总裁 | |
张海亮 | 上海大众汽车,总经理 | 陈虹 |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裁 | |
孙晓东 | 吉利汽车,集团常务副总裁 | 黄俊灿 | 金地集团,总裁 | |
宋林 | 华润,集团总经理 | 唐勇 | 华润置地有限公司,董事长 | |
蔡来兴 | 上海实业集团总裁 | 周厚健 | 海信集团总裁 | |
贾锐军 | 上海机场,集团总经理 | 郭文叁 | 海螺集团,董事长 | |
徐征 | 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 | 俞卫中 | 上海城,投置地集团董事长 | |
施德容 | 上海,国盛集团,董事长 | 侯福宁 | 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 | |
姚燕 |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总经理 | 王俊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 | |
张桦 |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 | 关锡友 |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沈机,董事长 | |
孙明波 |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高为民 |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
韩建国 | 神华集团副总经理 | 朱伟林 |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 |
濮津 | 中煤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 | 李谊民 |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 |
毛大庆 | 万科集团副总裁 | 杜国盛 | 中化集团副总裁 | |
韩树旺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 匡鸿 | 上海建筑材料集团副总裁 | |
李晓江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 李兴华 |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院长 | |
吴光权 | 中航工业,国际集团副总经理 | 王亚卿 | 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 | |
余静波 |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审计官 | 谢国忠 | 摩根斯坦利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 | |
名誉教授 | 陈竺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普罗迪 | 前意大利总理,欧盟委员会,主席 |
施罗德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前总理 | 克勒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前总统 | |
武尔夫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前总统 | 贝聿铭 | 世界著名华人建筑师 | |
蒂贝琼卡 | 联合国副秘书长 | 博科娃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
教学力量
师资力量
同济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整体素质较高。目前共有教职工6403人。其中:
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2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人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7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7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
此外,学校还拥有“上海千人”13人,“上海领军人才”19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12人,中组部“青年千人”12人,“人事部批准、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9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荣誉奖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8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一大批青年教师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晨光计划等各级人才计划。
全职院士
类别 | 院士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 | 汪品先,孙钧,姚熹,郑时龄,裴刚,周兴铭 |
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 项海帆,李同保,郭重庆,戴复东,范立础,沈祖炎,卢耀如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 | 裴刚,汪品先 |
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 姚熹 |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 | 吴志强 |
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1人) | 郑时龄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 | 张慕圣,(长期特聘专家) |
此外,同济大学有兼职与双聘院士60余人。
知名学者
类别 | 名单 | ||||
---|---|---|---|---|---|
长江特聘及讲座教授 | 孙立军 | 李杰 | 孙利民 | 李新贵 | 顾明 |
翦知湣 | 吕西林 | 黄争鸣 | 张红军 | 林峰 | |
林涛 | 陈义汉 | 杨志刚 | 彭仲仁 | 朱合华 | |
王占山 | 童小华 | 孙方霖 | 李荣兴 | 傅公康 | |
赵晓林 | 刘小乐 | Pol,D,Spanos | James,A,Ohlson | 施松涛 | |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陈鸿 | 薛松涛 | 仲政 | 蒋昌俊 | 李国强 |
徐鉴 | 黄茂松 | 刘志飞 | 蒋明镜 | 张小宁 | |
杨守业 | 张晨曦 | 康九红 | 丁玉强 | 周仕明 | |
苏育才 | 戈宝学 | 盛光遥 | 沈军 |
教学名师
类别 | 姓名 | 学科 |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沈祖炎 | 土木工程 |
顾牡 | 物理学 | |
郑时龄 | 建筑学 | |
龚沛曾 | 计算机科学 | |
上海市教学名师 | 尤建新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孙立军 | 交通运输工程 | |
朱建华 | 德语 | |
张晨曦 | 软件工程 | |
周,琪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吴庆生 | 化学 | |
常青 | 建筑学 | |
陈以一 | 土木工程 | |
李国强 | 土木工程 | |
范立础 | 土木工程 | |
顾祥林 | 土木工程 |
院系设置
学院 | 系、所 | ||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系 | 城市规划系 | |
景观系 |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系 | 桥梁工程系 | |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 水利工程系 | ||
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 材料化学研究所 | ||
建筑材料研究所 | 环境材料研究所 | ||
金属基材料研究所 |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 哲学系 | 文化产业系 |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历史系(筹) | ||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 | 机械设计与理论,研究所 | |
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 | 暖通,空调及燃气研究所 | ||
热能工程研究所 | 制冷与热工程研究所 | ||
工业工程,教研室 | 专业基础教学部 |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 | 工商管理系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 经济与金融系 | ||
会计系 | 公共管理系 | ||
MPA,MBA,EMBA,SIMBA,工程硕士,国际EMBA |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系 | 环境工程系 | |
市政工程系 | |||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水泥基材料研究所 |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 |
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 金属基材料研究所 | ||
建筑材料研究所 | 环境材料研究所 | ||
材料化学研究所 | |||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系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 | ||
CIMS中心 | CAD中心 | ||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 | 德语系 | |
日语系 | 留德预备部 | ||
联邦德国研究所 | 公共英语,教学部 | ||
同济大学理学院 | 应用数学系 | 化学系 | |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物理系 | 声学所 | |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 |||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海洋,地质系 | 地球物理系 | |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 汽车服务,工程系 | 机械电子系 | |
建筑设施智能化系 | 工业工程 | ||
经济工程 | 物流工程 | ||
物流管理 | |||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土木工程 | |
机械工程 | 工商管理 | ||
同济大学中法工程学院 |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 | 运输管理工程系 | |
交通工程系 | 交通信息工程系,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 |||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 电子与信息工程 | 机械与,车辆工程 | |
经济与管理 | |||
同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 设计创意学院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 |||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 力学实验,中心 | ||
同济大学电影学院 | |||
同济大学医学院 | 基础医学院 | 预防医学院 | |
临床医学一系 | 临床医学二系 | ||
临床医学三系 | 临床医学四系 | ||
临床医学五系 | |||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信息学,系 | 生物医药,与技术系 | |
分子与细胞,生物系 | |||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研究所 | 儿童口腔医学,研究所 | |
附属,口腔医院 | |||
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同济大学女子学院 | |||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 国际政治系 | |
社会学系 | 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 | ||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 |||
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 |
办学成果
科学研究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设有国内首个“汽车整车风洞”、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专项、重大工程,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耦合式城市污水处理、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国产化智能温室、结构抗震防灾技术、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等一大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同济大学先后有16位教授担任“973计划”项目(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的29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核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和《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分获2005、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奖类别 | 获奖成果 | 所属学院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 土木工程,学院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短线匹配法节段预制拼装体外,预应力,桥梁关键技术 | |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Klaus,T?,pfer(,克劳斯,·,托普,弗)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典型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毒理效应及生态风险早期诊断方法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我国农村高血压流行趋势及低成本综合干预预防,脑卒中,研究 | 医学院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竞技体育对抗性项目致胜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 |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学术期刊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报道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环境及节能、车辆工程等一批优势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主,业已形成鲜明的同济特色。
城市规划学刊: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城市规划汇刊》,是国内最早的城市规划学术期刊。
德国研究:1986年创刊,研究对象以德国为主、兼顾欧盟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8年创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首家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
力学季刊(创刊于1980年)
岩土工程师(创刊于1989年)
社会服务
同济大学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方式方法,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留下了深深的“同济印迹”。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同济大学承担了都江堰重建规划和北川地震博物馆策划、设计等任务。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申办、筹备到举办,同济大学就有28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承担了科技部和上海市世博科技专项等研究课题170多项,完成各类规划、设计任务90多项,并承担了世博主题演绎总策划、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世博总体项目管理总负责等8个方面的总负责重任。学校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途径,发挥大学知识创新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2005年开始,同济大学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最初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80多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
校区分布
主要校区 | 地址 |
---|---|
四平路校区 |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
嘉定校区 |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
沪西校区 | 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 |
沪北校区 |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727号 |
彰武校区 | 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00号 |
海外校区 | 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托斯卡纳,大区 |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 研究方向 | 主要学术带头人 | ||
---|---|---|---|---|
海洋地质 | 古环境研究 | 汪品先 | 翦知湣 | 赵泉鸿 |
大陆边缘,构造演化 | 周祖翼 | 金性春 | 廖宗廷 | |
海洋沉积 | 李从先 | 邵磊 | 刘曙光 | |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 马在田 | 王华忠 | 耿建华 | |
综合地球物理 | 王家林 | 吴健生 | 万明浩 | |
工程力学 | 土木工程中的耦合力学与施工力学 | 曹志远 | 薜,松涛 | 李尧臣 |
风振,力学与工程抗风防灾研究 | 顾明 | 冯奇 | 黄本才 | |
结构工程,复合材料力学 | 薜,元德 | 仲政 | 贺鹏飞 | |
特种结构的力学分析 | 张若京 | 曾德顺 | 聂国华 | |
材料学 | 先进水泥基材料 | 吴科如 | 王培铭 | 张雄 |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 姚熹 | 张良莹 | 翟继卫 | |
功能非,晶态,材料 | 黄文旵 | 贺蕴秋 | 杨志强 | |
功能高分子材料,与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 | 李新贵 | 王国建 | 任杰 | |
新型材料的分子设计与组装 | 王珏 | 施宪法 | 沈军 |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城市发展战略,与政策 | 吴志强 | 陶松龄 | 赵民 |
城市开发,城市设计,与历史保护 | 唐子来 | 阮仪三 | 周俭 | |
城市交通与工程系统规划 | 潘海啸 | 徐循初 | 戴慎志 | |
城市规划现代技术和方法 | 陈秉钊 | 宋小冬 | 顾景文 | |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 刘滨谊 | 吴伟 | 吴为廉 | |
岩土工程 | 土动力学与环境土工学 | 周健 | 高广运 | 黄茂松 |
地下工程 | 杨林德 | 朱合华 | 黄宏伟 | |
软土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 | 杨敏 | 高大钊 | 陈立道 | |
结构工程 | 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 | 李杰 | 周克荣 | 苏小卒 |
钢结构 | 沈祖炎 | 王肇民 | 李国强 | |
工程抗震与防灾 | 吕西林 | 楼梦麟 | 周德源 | |
建筑结构CAD和CAI | 张其林 | 钱若军 | 谢步瀛 | |
地下结构 | 李永盛 | 袁勇 | 张庆贺 |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桥梁结构理论 | 李国豪 | 葛耀君 | 胡世德 |
桥梁抗震与抗风 | 项海帆 | 孙利民 | 陈艾荣 | |
桥梁健康监测,与工程控制 | 范立础 | 史家钧 | 袁万城 | |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肖汝诚 | 石志源 | 陈惟珍 | |
混凝土桥梁 | 陆光闾 | 李国平 | 吴迅 |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路面材料和路面结构研究 | 许志鸿 | 吕伟民 | 李立寒 |
道路设施管理与资产管理 | 姚祖康 | 谈至明 | 黄彭 | |
特殊地基条件下的路基设计理论与工程技术 | 凌建明 | 周顺华 | 严作人 | |
考虑环境与道路安全的,道路规划与设计 | 郭忠印 | 朱照宏 | 方守恩 |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 杨东援 | 晏克非 | 陈小鸿 |
交通系统设施与,营运管理 | 孙立军 | 徐瑞华 | 季令 | |
交通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 | 杨晓光 | 彭国雄 | 陈建阳 | |
环境工程 | 水污染控制 | 周琪 | 高廷耀 | 顾国维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赵由才 | 李国建 | 徐迪民 | |
大气污染控制 | 季学李 | 蒋大,和 | 张旭 | |
环境分析,与评价 | 倪亚明 | 陆雍森 | 李通化 | |
环境化学与工程 | 赵建夫 | 章非娟 | 李风亭 |
省部级重点学科 | 研究方向 | 主要学术带头人 |
---|---|---|
机车车辆 |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 | 赵洪伦 |
铁道牵引电气与自动化 | 电力电子与传动控制等 | 陶生桂 |
智能交通系统 | 智能交通计算机,通信与控制技术 | 吴芳美 |
运输自动化与控制 | 软件测试与评估,轨道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 马万经 |
固体力学 | 土木工程中重大力学问题研究等 | 曹志远 |
工业自动化 | 智能自动化系统理论与应用等 | 吴启迪 |
凝聚态物理 | 电介质与非晶态物理等 | 陈鸿 |
道路工程 | 道路路面工程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等 | 许志鸿 |
汽车设计与制造 | 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等 | 陈礼璠 |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 智能控制技术,通讯网数字信号转换系统 | 施鸿宝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等 | 姚熹 |
胸心外科 | 复杂先心,高危瓣膜疾病外科治疗等 | 王永武 |
肿瘤学 | 肿瘤治疗基础研究,肿瘤早期诊断与临床技术 | 杨虎川 |
桥梁工程 | 桥梁抗震与抗风,大跨度桥梁,桥梁设计与监测 | 项海帆 |
海洋地质 | 古环境变迁的定量研究,构造运动与气候变迁的关系 | 汪品先 |
建筑学 |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决策方向研究,城市与建筑环境等 | 王伯伟 |
环境工程 |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新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高廷耀 |
材料学 | 先进水泥基材料的研究等 | 姚熹 |
结构工程 | 钢结构和空间结构,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 沈祖炎 |
岩土工程 | 隧道及地下工程,软土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 | 朱合华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械设计及原理,车辆工程 | 郭重庆 |
特色专业
建筑学
属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学科。该专业拥有一套与众不同的艺术理念,不盲目跟风,教师团队实力雄厚,在国内建筑领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报考该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学制五年。
土木工程
可谓是全国第一!原隶属建设部。在桥梁、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地下建筑等方面云集了很多重量级专家。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掌握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铁路与城市铁道工程、道路工程这几方向的知识,同时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
车辆工程
同济大学的车辆工程在全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它下设有6个方向:汽车设计方向、汽车发动机设计方向、汽车电子方向、汽车营销方向、汽车信息与物流方向和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学生可以任选。在课程安排上,学生除了学习汽车专业知识(双语教学)外,还必须掌握英语和德语。学校与多家企业,社会机构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至于毕业后的出路,那可真不用发愁了!国内外的企业对该校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那是与日俱增,供不应求!
临床医学
有着百年的历史,学校依然对其加大建设,属该校内的好专业!由于学校的特殊历史,与德国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医学上,现在同济大学与多所德国大学有着实质性的合作,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提升软硬实力。本科专业有五年制(本科,4年理论学习1年实习)和七年制(本硕连读),而八年制还在筹办中。
艺术设计专业
该专业方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同济大学的优势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常与同领域的各机构合作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