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色

关于南开的校色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紫白色,意蕴紫气东来。

其二为青莲紫,意旨出污泥而不染。

校徽

为纪念南开系列学校百年校庆,2004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启用了新的校徽。

南开大学标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标志和宇体标志两部分构成。其中,图形标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实际应用中也称为“校标”。

南开大学校标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八角星行由两个正方行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

八角星行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为”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

校标中的“南开”二字凝练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简约明快,表征了南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面向世界的东方学府,图标下部以“1919” 具体说明南开大学的创建时间。

校徽由来

1917年9月22日,天津南运河决口。当日夜里,洪水涌进天津南开中学。10月,在张彭春亲自指挥下,全校迁入河北政法学校。为同其他学校 学生区别开来,每名学生胸前都佩戴着一枚纸制的紫白色临时校徽。紫白是南开校色(紫色意取“紫气东来”),正是这枚紫白校徽,使学生们念念不忘自己是南开人。以后,每年的9月23日晚上,学校都要在饭厅里举行一次“水灾纪念会”。全体学生坐在饭桌前喝粥纪念,而且胸前都佩戴印有“南开”二字的紫白色卡片,同当年那个一样,只是下面加印了一行小字:“民国六年水灾纪念”。

外观描述

在盾徽的上下部分以汉字书写着“南开大学”,中间以拼音文字书写着“南开”,二组文字皆向左倾斜,拼音文字横在中间,将“南开”与“大学”分成上下两组。

校微变化

后南开大学校徽由盾徽改为圆形校徽,与现用校徽不同之处在于底部的字样为南开大学的所在地天津的拼音“TIANJIN”。

校训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办学理念的凝练,治校传统的升华,现实了南开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正如喻传鉴先生所说:“‘公,能’二字,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学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

“允公允能”这种话语形式,语本《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即文言语首助词。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张伯苓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语本《札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迅速。

南开大学的校训始于1934年,在南开学校创办三十周年的校庆纪念会上,校长张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公”和“能”为南开校训。

镜箴容止格言

镜箴,又称四十字镜箴,是流传于南开体系的大中学校,仅次于“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开体系创建人张伯苓订立的。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这些镜子上都镌刻有这段镜箴。镜箴要求南开学子拥有整洁合适、积极向上的仪容仪表以及平和、宽仁的处世态度,提醒学生注意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开学时节,新生们都会被要求背诵镜箴,不忘张伯苓老校长的谆谆教诲。

原文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 和、宜静、宜庄。

镜箴的来历

张伯苓信奉这样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合适的着装习惯和文明行为,张伯苓特意在天津南开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一说校门入口处一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四十年校庆纪念特刊》)使学生出入校门有所儆戒,后得名“镜箴”,一直流传至今。

镜箴订立的背景

在南开的教育理念之中,仪表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因而张伯苓要求学生必须面净发理,衣整履洁。事实上,对仪表的严格要求看似生活的小事,其实在当时则被看成是一件关乎社会文明的大事。众所周知,晚清以降,精神萎靡、衣冠不整已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一个人仪态懒散,一个国家的国民蓬头垢面,精神涣散。这样的精神面貌,又怎么能谈得上救国强种呢?张伯苓本人非常注重仪表,同时也要求南开学子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希冀青年一代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起居做起,焕发精神,进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贡献力量。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南开校规明确规定:“体态松懈,言语蛮横,奇装异服,光彩华丽,凡一切惹人注目之行为装饰,皆行禁绝。”(《南开周刊》,第1卷)有一段时间,天津社会上盛行一种叫“名士派”的不良风气,一些南开学生不免受到影响,也整天不修边幅、邋邋遢遢地在学校里面晃来晃去。张伯苓发现之后,立即在修身课上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你要是名士,你须有名士的学识。假若你没有名士的条件,而你要肮脏恶臭硬要学名士,学校绝对不允许”(梁吉生.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此番话,虽然让追求名士风流的学生们听起来非常刺耳,但是语重心长,饱含着这位教育家对学生的一片良苦用心。不久,这种懒散现象在南开学校得到了彻底的根绝。民国初年,张伯苓对学生的服装还做了具体的规定,一般春夏秋三季都是布大褂,冬天为颜色较深的棉布袍,或穿丝绸呢绒,裤子一般是西式的,鞋是皂鞋或皮鞋。后来虽有一定的变化,但学生的服装基本上都遵循着朴素、整齐、洁净的原则,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同,出现攀比,追逐浮华等现象的发生。张伯苓对个人仪表严格要求的做法,使南开的学生受益匪浅。

校名

南开校名由来

1904年8月,严修、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即将严氏家馆和王益孙家馆合并,招收新生,并于当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学。校舍在严宅偏院,规模狭小,当时校名初称“私立中学堂”,不久先后易名“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此后得邑绅郑菊如捐城西南“南开洼”地10亩,几经周折,起建校舍。1907年秋,由严宅迁入新校舍,学校因所在地名改称“南开中学堂”,后改称“私立南开学校”。

在南开大学的校门上镌刻着四个大字“南开大学”,金光闪闪、苍劲有力、飘逸挥洒。每一个南开人都知道,这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校名。这几个大字已经成为南开的重要标识。它记录着一位伟人与一所著名学府的交往。那是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南开园里百废待兴。自昆明复员后,学校一片瓦砾,还没有正式的校门牌,学生会的同学们便开会商议请人题写学校门牌。会上,有人提议“让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为南开题写校名”,这立即得到大家一致的赞成。于是,南开大学学生会的同学们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期盼他为南开大学题写校名。想不到很快毛主席就回信了,同学们禁不住欣喜若狂!毛主席特地题写了好几幅“南开大学”,有横幅也有竖幅,他在信中嘱托同学们挑选一幅最满意的使用。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仔细挑选,最终确定了现在使用的这幅题名。领袖的关怀让南开师生备受鼓舞,“我们的校名是毛主席题写的!”每当看到这几个大字,南开人就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校歌

校歌由来

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西方的圣诞之歌——《oh christmas tree》。

校歌歌词

渤海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駸駸 月异日新 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 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词汇译释

白河:它是流经天津入海的海河旧名 津:河的渡口,此处指河海交汇处

巍巍:高大雄伟 汲汲:剧也《前汉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

駸駸:马行急也,引自《康熙字典》 发煌:发杨光大

无垠:无限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赞美南开精神中对受教育者要求的

以铸:教育就是要铸造大仁、大智、大勇、真诚、纯朴人的文化素质和品德

以陶:教育也陶冶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 文质:文化素质

彬彬:文雅,代表高水平

校歌在第一段落的三句歌词中直接高唱出歌的主题:南开精神,也就是说,伟大的南开精神发源于渤海之滨和海河之津。南开校歌实际上就是南开精神的颂歌。

第二段歌词中,汲汲駸駸是追不及待的意思,也正如毛主席在诗词中所说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月异日新是校训的下半句,意即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永远踏着新的步伐走在时代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南开学人只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前进,我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第三段美哉大仁,智勇真纯是对南开精神实质的赞颂,“大”字指大仁、大智、大勇,南开人的光辉典范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大仁、大智、大勇的伟人风范,也可以看到南开精神所要求的真诚和纯朴,南开教育就是要造就出大批量的文化素质高超的人才。

关于校址

现有校区

本部: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校本部始建于1922年3月,当时由于南开大学原址位置狭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学校改在八里台村北村南公地两段租下400余亩土地建设新教学区,后因日军侵华战争被毁,在战后复建。

迎水道校区: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100号,占地面积207亩,建筑面积8.2 万平方米,距校本部3公里。始建于1983年,1994年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迎水道校区。主要承担部分大一新生的培养工作,曾获天津市花园式校园称号。

南开大学泰达学院: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街23号,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万平方米,2000年8月投入使用。

新校区

南开大学新校区位置

津南校区:根据天津市的规划,南开大学在津南区建立新校区。建筑工期始于2011年6月,预计2013年9月完工,投资达32.5亿元。津南校区占地25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全日制学生21000人。一期建设74万平方米,2013年基本建成,满足1.2万人使用需求,学生规模将达到两万人,将有11个学院整体迁入新校区。二期建设期从2013年至2015年,满足继续迁入9000人使用需求,进驻学生数将达到3万人。可持续发展建设期从2016年至2050年。

广州校区:增城职大教育奥鹏学习中心

近年南开大学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文科 理科生源地: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陕西 青海 宁夏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西藏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年份: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80622598--24本科一批
2008577611592--26本科一批
2008553553553--1本科提前批
2007534612580--25本科一批
2006575618598--30本科一批
2006571602586--4本科提前批
2005532578553--25本科一批
2004537--------不详
2003540--550----不详
2002511--------不详
2001----512----不详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4300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