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创办于1948年7月,前身是华北公安干部培训班。经历华北公安干部学校、中央公安干部学校、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时期。彭真同志、罗瑞卿同志兼任过校长。1984年1月改建为全日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998年2月24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成为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校分为北京市西城区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樨地校区和大兴县团河校区及沙河培训基地。
1、华北保卫干部培训班 华北公安干部学校 中央公安干部学校 时期(1948.7---1952.12)
194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的前夕,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为适应华北地区大中城市解放后接管和组建公安机关的需要,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冶村创建了华北干部培训班。1949年1月,改建为华北公安干部学校,同年2月迁入北平。1950年1月,经政务院批准,扩建为中央公安干部学校,1952年10月迁入木樨地新址。从此,学校办学由地区性扩大至面向全国,为新中国培育了第一代公安人才。
2、中央人民公安学院 时期(1953.1---1959.3)
1953年1月,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公安工作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原中央公安干部学校改组为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培训对象由以培养新干警为主转变为轮训在职中层领导和业务骨干为主。
这一时期学院有计划地加快了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为学校向正规化迈进奠定了基础。
3、中央政法干部学校 时期(1959.3---1981.12)
1959年,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为了精简机构,中共中央决定,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与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合并,沿用“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校名,担负轮训全国县以上政法机关主要负责干部(公安局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其他业务骨干的任务。重大决策由中央政法小组决定,日常工作由公安部党组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被迫停办。经中央批准,1978年恢复办学。
4、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 时期(1982.1---1983.12)
1982年1月,为满足公安工作对学校专业化建设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恢复了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学院在着力于培养公安机关业务骨干的同时,还担负了代训司法、检察、法院干部的任务,并开始筹建全日制正规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时期(1984.1---1998.1)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对高素质公安人才的需求,198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全日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邓小平题写校名。学校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能够从事公安业务、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大力开展相关学科领域的探索与研究,使学校发展跨入了历史的新阶段。
6、合并前的中国人民警官大学 时期(1978.6---1998.1)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创建于1978年,是公安部成立最早的直属本科院校。历经政法专科学校、国际政治学院两次调整,学校性质由隐蔽转向公开,1984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彭真同志题写了校名。在20年的艰苦创业和稳步发展的历程中,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先后培养学员近18000名,为中国公安工作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7、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2---至今)
1998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办学条件
学历教育
公安大学坚持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建立并形成了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高级警官培训、成人高等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公安教育培训体系。截止到2005-2006学年末,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857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795人、本科生5034人、专科生59人、成人教育脱产生2617人。同时,每年培训高级警官2000余人,定期举办港、澳特别行政区警官研修班,并承担外国警察培训任务。
公安大学的学科专业紧贴公安实战,初步形成了公安学科专业齐全、主干学科特色鲜明、多种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设有诉讼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刑法学、行政管理等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研究方向),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教育涉及法学、教育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6个门类,诉讼法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本科设有9个专业,包括16个专业方向。现有法律系、治安系、侦查系、公安情报学系、犯罪学系、公安管理系、涉外警务系、刑事科学技术系、安全防范系、交通管理工程系、信息安全工程系、军队保卫系等12个系和理科基础课教研部、马列理论课教研部、警体战训教研部等3个教学部。军队保卫系主要承担军队内部保卫干部在职培训任务。
人才培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安大学的本科教育着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应用型公安高级专门人才;强化实践教学,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以“三学期制”为制度保障、课堂教学与警务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还要掌握擒拿格斗、射击、驾驶等警体实战技能,接受严格的警务化训练,深入实战部门进行警务实践。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公安大学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按照“培养、引进、外聘”的工作思路,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教员与教官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教师培养上实行两个“五分之一”制度,即每年有五分之一的教师力量从事科学研究,有五分之一的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锻炼。积极从公安部业务局、科研院所、北京地区高校及公安实战部门聘请兼职教授和教官。学校有专任教师581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6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98人。学校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24人。
内部管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内部管理上,公安大学本着“从严治校”的理念,积极推进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进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体现公安院校管理特色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教学、科研、学生、党务、行政和后勤等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公安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2003年以来,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构进行了互访和学术、业务交流,为法国、东盟、亚非发展中国家先后举办了多期研修班。与英国莱斯特大学治安研究中心、英国苏格兰警察学院、韩国警察大学、俄罗斯联邦内政部莫斯科大学、埃及警察学院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
近年来,公安大学的办学条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占地面积达到1300余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2927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331.3万元,馆藏图书1038493册。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公安大学8.3亿元的改扩建工程项目。
公安大学是一所发展中的公安高等院校。全校师生员工正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院校,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专业设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本科专业:
治安学专业
侦查学专业(分为刑事侦查、计算机犯罪侦查、经济犯罪侦查、国内安全保卫、禁毒学等方向)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
安全防范工程专业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分为交通运输、交通控制两个方向)
犯罪学专业
公安情报学专业
公安管理学专业(分为公安法制、公安管理两个方向)
2、继教专业
法律文秘
行政管理
成人教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成立数十载,两院合署办公。学院秉承学校鲜明特色,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学资源,立足各个行业,面向社会开展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
学院一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理念,坚持把质量作为发展的根本,积极进行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借鉴现代远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先进的教学模式,实现成人与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积极调动一切优质资源,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致力于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学院继续坚持“以保证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规范管理,稳步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积极、扎实、稳妥地开展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
“您的梦想,该的责任”。开放的成人和远程教育学院与您一道,用卓越的品质和责任为您铺就美好的未来。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创办于1948年7月。办学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在职公安和政法系统业务骨干。1984年1月,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998年2月,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的前身是1978年6月成立的国际政治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全国公安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14万余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公安大学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曾多次接见学校学员,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2004年10月15日,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公安大学训练场,观摩了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彭真、罗瑞卿同志曾兼任学校校长。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形成了“忠诚、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公安教育特色,发挥公安大学优势,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内部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学术研究
科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公安大学坚持“科研兴校”方略,全面推动教学、科研与警务实践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近三年,学校共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学校主办的刊物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公安教育》、《现代世界警察》、《警察文摘》、《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等。其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首都社会安全研究基地设在公安大学。
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不断深化和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土耳其、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构进行着密切的交流合作;与法国国家警官培训学院、俄罗斯联邦内政部莫斯科大学、德国警察大学、土耳其警察大学、韩国警察大学、越南人民警察学院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招收和培养外国警察留学生,并为法国、东盟、亚非发展中国家先后举办了多期研修班及香港警官赴公安大学国情研修班。从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了一届“国际警务论坛”,邀请有关国家和地区高级警官和专家,围绕警务热点、难点和社会安全领域焦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积极提出预防和处置相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充分发挥公安大学作为公安部党委智库、作为中国公安机关对外警务交流新窗口的重要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在国际警察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学校领导
现任校领导
程 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黄祖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政委
孙建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正局级)
战 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正局级)
兼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李健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席艳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 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培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田全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汪 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教务长 (副局级)
李守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进修部主任(副局级)
闫天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副局级)
历任校领导
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华北公安干部学校、中央公安干部学校时期(1948-1952)
杨奇清1948.7—1948.10 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班主任(兼)
1949.1—1950.1 华北公安干部学校校长(兼)
刘复之1948.10—1948.12 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班主任(兼)
罗瑞卿1950.1—1952.12 中央公安干部学校校长(兼)
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时期(1953-1958)
罗瑞卿1953.1—1958.12 中央人民公安学院院长(兼)
周仲英1953.1—1959.3 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党委书记
王 昭1958.12—1959.3 中央人民公安学院院长(兼)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时期(1959-1978)
彭 真1951.7—1956.11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兼)
毛 铎 1956.11—1961.2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赵国威 1961. 3—1975.8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尹肇之 1975.8—1978.5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赵国威1979.12—1983.7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时期(1983-1984)
王文同1983.7—1984.1 中央人民公安学院院长(兼)
石 磊 1983.7—1984.1 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时期(1984- )
蔡 诚1984.8—1985.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
石 磊1984.8—1985.1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
戴文殿 1985.4—1991.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
徐 迈1985.12—1991.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
何剑椷 1991.3—1993.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
1991.3—1993.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
1993.4—1994.1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1994.12—1996.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
蒋先进1994.12—1996.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兼)
孙中国1996.6—2002.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王彦吉 2002.4—2009.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程 琳 2009.5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历任主要领导)
凌 云 1978.6—1979.6 政法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兼)
1979.7—1980.6 国际政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兼)
李广祥 1980.7—1985.1 国际政治学院院长(兼)
林 丛 1983.5—1985.1 国际政治学院院长(代)
1985.1—1985.4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校长(代)
李子明1985.4—1991.3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校长
金 源 1985.5—1990.7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党委书记
翟建安 1990.7—1991.3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党委书记
1991.3—1992.6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张灵青 1992.8—1995.10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党委书记
程智勇1992.6—1994.5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校长
司同军 1994.5—1995.11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校长
1995.11—1997.12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党委书记(代)、校长
学校地址
木樨地校区: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1号。邮编:100038
大兴分校: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邮编:100076
校容校貌
大礼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礼堂是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毕业典礼、授衔仪式、召开重大会议、报告、举行节目演出等的重要场所。礼堂可容纳1400人左右,共两层,分别为一层池座和二层楼座。舞台宽16米,高1米,舞台进深5米。
公安大学礼堂除承担公安大学校内重要集会庆典活动外,经常承担公安部及公安系统重要活动。
图书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49年1月,馆舍面积4.4万平方米,由木樨地校区馆和团河校区馆两部分组成,木樨地校区馆面积近6千平方米,团河校区馆面积近3.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123万余册,公安数字图书馆一、二期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数字资源总量达到近16TB。
公安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公安类图书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全国公安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主席馆。
图书馆为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新书和报刊全部为开架式服务,服务部门每周开馆时间为98小时。
图书馆以“公安文献求全、法律文献求精、相关文献求新、文献种类求广”为收藏原则,以“打造公安特色图书馆,构建公安知识资源中心”为目标,努力推动公安高校图书情报建设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训练设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拥有亚洲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反恐训练基地。
校园环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拥有木樨地、团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
木樨地校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为学校前身中央公安干部学校时期始建。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同年2月,学校迁往北平。学员们暂住东四北大街汪芝麻胡同和安定门方家胡同的四合院,后又迁至破旧的道教白云观内。为了适应长期办学的需要,学校派专人在北京寻找办学地址。
当时白云观西侧木樨地有一块宽阔地,住着不多的几户人家,荒草丛生,不时有野兔、狐狸出没。经办人考察后,校领导同意选木樨地为校址的方案,征地660亩,校址南侧同大马路相通,如同大海的“海口”,学校大门设在交通便利的复兴门外大街上。
1952年10月,学校正式迁往木樨地新校址,改名不久的中央公安干部学校的校牌,悬挂在面向复兴门外大街的校门一侧。不久,永定河引水渠建成,同北京原有的护城河形成古都水韵,永定河引水渠成为穿过校园的一条“内河”,河面上架设的木桥连接着学校南部的教学区和北部的生活区,后随着城市发展,木樨地寸土寸金,学校占地逐渐缩小,仅保留了木樨地河以南的校园。
团河校区
团河校区为学校前身国际政治学院时期始建。
1978年国际政治学院建校伊始借用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址(木樨地校区)办学,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紫竹院公园附近80亩土地(即今国家图书馆址)批给国际政治学院作校址。但考虑到紫竹院距离外国人较多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太近,在市内人口稠密区办学也难以保密,而且80亩地面积又偏小,不利于学院今后的发展,时任院长凌云(国家安全部第一任部长)就放弃了这一计划。后经公安部党委再次研究决定,校址改为北京南郊大兴团河,在公安部团河农场的500亩土地上建校,1981年团河主楼竣工。
知名校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校60多年来先后为全国公安政法机关培养了包括多位公安部、国家安全部部长、副部长在内的20多万各级领导、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另外军队保卫系为军队培养了近6000名军队保卫干部,其中军以上领导干部30余人,将军20余人。以下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战线二级以上英雄模范及因公殉职的优秀校友(不完全统计):
一级英模
陈锐韶 原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82年县局长进修班学员、原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处长进修班学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王立军 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1985年交通管理系学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2年管理班学员
黄联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89届本科毕业生(2003年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35岁)
洛桑泽仁 原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65年学员(1995年在围歼持枪杀人在逃犯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45岁)
郭韶翔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届专修部学员
许文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1届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研修班学员
任长霞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2届自考公安管理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因公殉职,年仅40岁)
王玉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届英模班毕业(2009年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8岁)
二级英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阿登贡布 1959年学员
宋达夫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80年18期学员(1990年因患癌症医治无效逝世)
林 生 1978年学员
袁 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88届本科毕业生
林向京 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1990届本科毕业生(2000年4月27日晚,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时壮烈牺牲,年仅33岁)
朱晓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2届本科毕业生
孙国明 原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学校1993届毕业生(1995年在追捕持枪歹徒的战斗中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3岁)
牟彦峰 原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学校1994届毕业生(1995年在追捕持枪歹徒的战斗中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3岁)
田宝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4届本科毕业生(2002年因肝癌晚期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年仅30岁)
苏光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6届本科毕业生
史纪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0年交通管理大专班学员
革命烈士
梁永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88届本科毕业生(1990年为营救落水群众光荣牺牲,年仅23岁)
韩 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5届本科毕业生(1998年在出海执行侦查任务中光荣牺牲,年仅25岁)
黄建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届本科毕业生(2005年因救助落水群众光荣牺牲,年仅31岁)
刘 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2届本科毕业生(2003年在值勤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为保护群众安全光荣牺牲,年仅24岁)
相关事件
研讨会
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2013年10月15日至17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以“警务执法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警务论坛。2013年10月15日,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夏崇源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举办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积极打造高水平、有影响、有特色的国际性警务交流平台。
反恐专业
中国公安部直属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将从2014年起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专业,并招收本科生80人。该校学生工作处负责人表示,这一专业的设置是为应对不断加剧的暴力恐怖行动,这些行动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