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

文化传统

  • 校训

“厚德健行”出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君子当以广厚之德,容载万物,成就事业;以刚毅坚卓,勇于实践,奋发图强。

“厚德健行”勉励师生品德高尚,为人做事,襟怀坦荡;知行合一,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力争在品行与事业两个方面都臻于最高境界 。

  • 校歌

《浙江工业大学校歌》

烛光烛光,在西子湖畔点燃;

心血浇灌,现代化的希望;

莘莘学子,巍巍栋梁;

扎根在科学沃土,茁壮成长;

激荡激荡,着古运河的情怀;

沐浴改革,开放之光;

工程师的摇篮,新技术的殿堂;

紧连着钱江长江,太平洋;

任重道远,创建一流;

浙江工业大学;

开拓奋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新世纪的挑战;

啊啊啊……

奔向明天的辉煌;

啊啊啊……

奔向明天的辉煌!

本科专业

工学8个

安全工程 环境工程 制药工程">制药工程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业设计

文学1个

日语

管理学2个

公共管理类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类

艺术学3个

视觉传达设计 动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

教育学1个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文化教育大类1个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3年10月,该校设有22个学院2个部。

    工学一部: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校园(4张)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工学二部: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其他: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6月,该校共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8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17人,教师中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30人次。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共享院士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级“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23人、浙江省特聘教授21人。20位教授被聘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8-9] 。

    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2013年,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学科与工程学科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截至2013年10月,该校共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涉及一级学科8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1个,涉及一级学科32个,其中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药学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等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5个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工业催化

    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省重中之重学科(5):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重点学科(22):化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中药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结构工程、新闻传播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计学、食品科学、应用数学、刑法学、光学、教育技术学、化学生物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农药学、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4):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12-15]

    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授权级别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授权级别

    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博士二级

    工学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一级

    工学

    0802

    机械工程

    博士一级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博士一级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博士二级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一级

    医学

    100701

    药物化学

    博士二级

    管理学

    1202

    工商管理

    博士一级

    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授权级别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授权级别

    哲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硕士二级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硕士一级

    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硕士二级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硕士一级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硕士二级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硕士一级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二级

    0503

    新闻传播学

    硕士一级

    理学

    0701

    数学

    硕士一级

    工学

    080102

    固体力学

    硕士二级

    0702

    物理学

    硕士一级

    0802

    机械工程

    硕士一级

    070302

    分析化学

    硕士二级

    0803

    光学工程

    硕士一级

    070303

    有机化学

    硕士二级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070304

    物理化学

    硕士二级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硕士一级

    071005

    微生物学

    硕士二级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硕士一级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硕士二级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

    硕士二级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

    农学

    090403

    农药学

    硕士二级

    0814

    土木工程

    硕士一级

    医学

    1007

    药学

    硕士一级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硕士一级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

    硕士一级

    1202

    工商管理

    硕士一级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1204

    公共管理

    硕士一级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艺术学

    1305

    设计学

    硕士一级

    0835

    软件工程

    硕士一级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5月,该校建有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基地1个(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获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8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省优势专业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3个。

    该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2012年6月,学校联合7家企业成为首批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在近两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0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

    浙江工业大学(2张)

    化学、机械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再生资源利用与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适应地方制造业的机械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物工程设备、基础化学实验、工程经济、现代控制理论、标志设计、国际贸易实务、微生物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自动控制原理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益智游戏的思维启迪、走进口腔的数字化技术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践中心、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优势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工业设计、自动化、软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基础化学实验、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线性代数、大学军事课、电路原理、化学工艺学、工程材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形态设计、大学英语、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学、机械原理、C++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数学、机械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生物工程设备、电工学、现代控制理论、工程经济、标志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基因工程技术、材料力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自动控制原理、化工原理、体育、生物化学、工程图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大学物理实验、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应用投资学、国际贸易实务[18-40]

    • 师生成绩

    2011年至2013年,该校学生在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际级奖27项、国家级奖91项。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

    社会声誉

    2014年,在中国科教评价网(官方权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大公布和中国校友会和的4个全国大学排行榜中,浙工大分别列第64、65、72和93位,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视察浙工大时对学校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充满信心。2014年中国造富大学排行第12位 。

    合作交流

    截至2013年10月,该校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瑞典、芬兰、奥地利、爱沙尼亚、马来西亚、泰国、加纳等国家的7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共有来自80余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课程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名誉校长:沈寅初

    党委书记:梅新林

    校长:张立彬

    党委副书记:肖瑞峰、何智蕴

    纪委书记:卢章陆

    副校长:华尔天、陈杰、李小年、肖刚

    历任领导

    党委书记校长

    学校名称

    姓 名

    任 职 时 间

    学校名称

    姓 名

    任 职 时 间

    杭州化工学校党支部

    钱序勋

    1953.8-1954.3

    杭州化工学校

    刘亚东

    1954.3-1958.6

    杭州化工学校党支部

    李昌福

    1954.3-1955.1

    浙江化工专科学校

    刘亚东

    1958.6-1960.8

    杭州化工学校党支部

    贾荣彬

    1955.1-1957.9

    浙江化工学院

    刘德甫

    1960.2-1964.7

    杭州化工学校党总支

    周学山

    1958.4-1958.9

    浙江化工学院

    李寿恒

    1964.7-1967.7

    浙江化工专科学校党委

    周学山

    1958.9-1960.2

    浙江化工学院

    周学山

    1978.4-1980

    浙江化工学院党委

    张庆三

    1960.2-1966.5

    浙江工学院

    李恩良

    1981.12-1983.12

    浙江化工学院党委

    周学山

    1978.4-1980.8

    浙江工学院

    邓汉馨

    1983.12-1988.1

    浙江工学院临时党委

    周学山

    1980.8-1981.11

    浙江工学院

    洪起超

    1988.1-1993.2

    浙江工学院党委

    周学山

    1981.12-1987.1

    浙江工业大学

    洪起超

    1993.2-1994.9

    浙江工学院党委

    屠德雍

    1987.1-1993.2

    浙江工业大学

    吴添祖

    1995.6-2000.12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

    屠德雍

    1993.2-1994.9

    浙江工业大学

    沈寅初

    2000.12--2005.3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

    王国榜

    1994.9-2000.12

    浙江工业大学张立彬2005.3--至今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

    汪晓村

    2000.12-2011.9

    内容来源于学校官网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

    梅新林

    2011.9-至今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13年,该校获专利金奖数排名全国第3位(2010年全国第2位) ,专利奖排名全国第6位,有效专利数全国排名第11位 。

    截至2013年10月,该校先后有35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截至2012年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1位。2012年,学校被SCIE、EI、CPCI-S三大索引机构摘录的论文数在国内高校排名分别为第66、57和54位。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4.05亿元 。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10月,该校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1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1个(包括参建)、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

    三个校区(3张)

    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绿色化学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能源材料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过程装备及其再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1):浙江省绿色农药清洁生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塑料改性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绿色化学合成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通信网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科技服务平台(1):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绿色制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43-50]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已达824.9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231.4万册,电子图书163.7万册,印刷型期刊合订本20.2万册,电子型期刊合订本87.2万册,硕、博士论文322.4万册。主要收藏中、英、德、法、日、俄等文种的专业文献,文献覆盖文、理、工、法、农、经济、管理、医药、教育等学科门类,尤其以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经贸管理等类文献最为丰富 。

    • 学术刊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工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该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2002年创刊,2007年起由半年刊发展为季刊,大16开,120页,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十一卷,2003年-2012年共出刊32期,发表论文718篇。设有“政治学”、“哲学”、“经济管理”、“法学”、“文学”、“语言学”、“高等教育”、“艺术”、“新闻与传媒”、“科技、经济与社会”、“伦理学”、“图书馆学”等栏目。

    200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统计显示,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及学科排序等计量指标每年持续提升,2011年影响因子(复合JIF)为0.511,在全国 673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排名第162位,跻身前四分之一。期刊综合JIF、人文社科JIF在同类660种期刊中排名分别为第106位、第98位。三项排名指标分别比2010年的统计前进了82位、72位、76位。

    学报社科版加入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人口学》、《中国政治》、《宪法学、行政法学》、《文艺理论》、《影视艺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学刊》、《新闻与传播》等全文转载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是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国际刊号:ISSN 1006-4303,国内刊号:CN 33-1193/T,A4开本,每期120页。前身是《浙化科技通讯》,创建于1973年4月。截至2012年,已出版40卷,共160期,刊载论文达2846篇。

    被国际六大检索之中的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英国的《科学文摘》列为源期刊。有关化学化工方面的论文的摘录率达90%以上。并先后被国内重要检索系统如《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以及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等收录。本刊还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

    2004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多位专家评议推荐,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首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并再次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审为统计源期刊。2009年11月,被评为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发酵科技通讯》

    《发酵科技通讯》以报导味精、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等发酵产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为主,在生物发酵、行业特色、应用技术等方面特色明显 。

    《高教与经济》

    《高教与经济》是浙江工业大学主管、主办的高等教育类专业期刊,1988年经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创办。季刊,大16开,64页。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二十五卷,2003年-2012年共出版40期,发表论文682篇。设有“高教与经济”、“高校改革与发展”、“高校管理”、“人才培养”、“党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民办高校研究”等固定栏目。2003年-2012年一直被中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同时被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公共图书馆一直收藏 。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556 529 502 二批
    2012 478 451 434 二批
    2011 557 459 435 二批
    2010 504 470 444 二批
    2009 502 480 459 二批
    2008 501 482 469 二批
    2007 549 503 457 二批
    2006 534 509 484 二批

    杰出校友

    • 科技界

    徐光宪,中国稀土化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干福熹,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刑球痕,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光耀,现任中国成达工程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 文学界

    夏衍(1900-1995)作家、文艺评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余杭人。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 政商界

    王广宪,2003年1月任海南省政协主席,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张鸿铭,2009年4月起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浙江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

    茅临生,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任浙江省副省长;2010年1月起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魏大鹏,天津科技大学校长、党委书记。2008年3月起任天津市人事局局长。

    孙文友,2005年11月任中共湖州市委书记。2006年3月任中共湖州市委书记、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沈莲清,女,1946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本科毕业,1981年杭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进入该校化材学院任物理化学教师。1992-1993年由国家教育部公派任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大学高访学者,1999-2000年任荷兰Wageningen大学高访学者。曾任任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农跃,2006年至今,任上海圣奥实业 (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王白浪,2004年12月起任凯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燕和,现任福建省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季诚建,杭州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建德市化工学会理事长,是杭州市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尤源,2000年至今担任浙江正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生来,2001年8月至今任浙江巨化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

    冯浩,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方岳亮,现任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忠瑶,现任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郑吉昌,2000年4月至今任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执行校长,兼任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主任。

    刘晓清,现任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

    葛炳灶,现任浙江今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童志远,现任沃尔沃中国区CEO。

    余建伟,现任浙江省常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陈光明,现任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合规部总经理。

    张志祥,著名企业家,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 著名海外校友

    赵晓明,文化战略学家、出版家、收藏家、社会活动家,《崇德宣印堂》创办人、美国大华府(华盛顿地区)浙江同乡会创始人及首任会长。现任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校董会主席、美国亚洲文化保存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社长。

    • 著名校长

    李寿恒:中国化工奠基人。

    沈寅初:中国绿色农药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 历史发展

    1952年3月,政务院作出了“必须对中等技术教育进行有朝晖梦溪村

    计划、有步骤地整顿和发展”的指示,并确定各类中等专业学校逐步划归有关业务部门领导。

    1953年7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发文将温州高工、杭州工业学校化工科、苏州高工化工科合并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三校合并后有学生835名,19个班级(其中6个在温州)。其中温州工业学校改名为杭州化学工业学校温州分校。1953年9月10日,学校正式开学,14日举行开学典礼,是为校庆纪念日。1954年暑假撤销温州分校,迁回杭州 。1958年,列为省管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58年6月,学校归属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改名为浙江化工专科学校。1960年2月,浙江省委决定在衢州城郊以浙江化工专科学校为基础,衢州化工专科学校并入,建立浙江化工学院,校址选在衢州城南石室公社(今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烂柯山下。1960年2月22日,浙江化工学院破土动工。半年时间抢建了1.25万平方米的校舍。9月,专科、本科迁往衢州,开始教学活动。同年,文一路校园内主马路东边的房屋(不包括14号楼),全部移交给杭州工学院(杭州工学院停办后,上述房屋转给省委党校)。主马路西边的全部房屋及设施,以及主马路东的14号楼留给中专部(后改杭州化工学校)使用。

    1963年7月,学校又归属化工部领导,浙江化工学院迁回杭州原址(浙江化工专科学校),两校共同使用杭州化工学校校舍。1965年11月,学校再次归浙江省管理,浙江化工学院又迁回衢州原址办学。1966-1976期间文化大革命,其中1966-1970中断招生四年,1970-1976六届总共才招学生922名。1970年7月27日,浙江省革委会决定将杭州化工学校并入浙江化工学院,原浙江丝绸工学院迁入,房屋和设施全部移交给该校。1978年5月12日,浙江省委下文创办浙江工学院,校址选在西湖区(即下城区 朝晖校区)上塘公社潮王、东新大队,规划用地430亩,按3000学生规模设计。

    1978年7月29日,组建“浙江工学院筹建领导小组”。1980年,浙江化

    浙江工业大学(3张)

    工学院作为建校基础并入浙江工学院。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开始与祖籍嘉兴的台湾实业家张子良先生洽谈捐资在浙江工学院基础上共建浙江工业大学之事。1991年12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张子良先生签订了《张子良先生捐资兴建浙江工业大学的协议书》,接受捐资1000万美元,省人民政府配套费6000万元人民币。1992年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浙江工业大学总体规划。1993年12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

    1994年11月,浙江省政府发文,将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所属的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浙江工业大学。1999年7月,省政府发文,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定名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校区;学校决定在之江校区创办民办机制运作的二级学院——之江学院。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下发专题会议纪要,将省建材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3-4] 。

    2009年6月,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成为省部共建大学,亦为东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 2013年,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成为浙江省第二所入选国家高等教育重大工程的高校。2013年12月,浙工大正式成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成员,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仅有同济、清华、浙工大、南京大学、华中科大、中山、武大、哈工大(按官网排序)8所院校成为正式会员 。 /div>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工业设计 527 556 第二批
  •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291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