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学校简介

重庆大学校徽重庆大学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直辖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32所副部级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全国34所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中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在20世纪40年代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21个系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位居民国十大国立大学之列。学校大师辈出,盛名中外,马寅初、李四光、吴冠中、何鲁、冯简、柯召、吴宓、潘序伦、郑衍芬、段调元、俞建章、朱森、毛鹤年、丁道衡、丁洪范、朱祖晦、柱国璋、张圣奘、傅丽夫、潘大逵、王铁崖、刘觉民、罗蜇潭、叶谦吉、张国立、叶元龙等学者曾或正在学校执教。建国初期,经过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恢复、重建、调整和发展经管、人文、法学、教育、农学、艺术、体育等学科专业,2000年重庆大学与一街之隔的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2013年的重庆大学重新回归、文、理、工、经、管、法、艺、农、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重庆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近20000人,本科生近30000人,留学生1000余人。

重庆大学重大校园占地面积近5500亩(约366万余平方米),有A、B、C、虎溪四个校区,其中A、B校区之间有隧道相连。学校拥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累计藏书390余万册,中外期刊6000余种,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类权威文献数据库100余个,中国教育科研网络重庆中心节点站设在学校。此外,还建有远程教育中心、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交互式语音教室,以及多家外国知名企业在校设立的实验室或培训中心。拥有国家重点出版社,主办全国公开发行专业刊物8种。

截至2012年4月,重庆大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0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近9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市级精品课程近50门。

地理位置

重庆大学A区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重庆大学B区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中路83号

重庆大学C区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131号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

历史沿革

重庆大学

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最初校址为重庆市菜园坝,1933年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在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重庆大学迅猛发展。学校享有“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

1934年3月13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到沙坪坝视察重庆大学后赞叹学校“颇有蒸蒸日上之势”。抗战时,蒋介石甚至准备把重庆大学办成中国的“剑桥”。

1937年抗战爆发,重庆成为战时陪都,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学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建设飞速发展,大师云集,盛名中外,1935年为四川省立大学,1942年确立为国立大学,成为民国时期就是中国最杰出的国立大学之一,位居十大国立大学之列,当时学校全称为“国立重庆大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重庆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文、理、工、商、法、医六大学院的国内外知名综合性大学。建国初期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重庆大学的文、理、商、法、医、工学院中的土建系、化工系等部分系被调整到其他高校,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多科性大学。

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以后,学校大力恢复、重建、调整和发展人文、法学、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恢复发展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4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6年通过教育部“211工程”部门预审,同年被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设规划,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0年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经教育部批准新建了网络教育学院、软件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美视电影学院,同时,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大学,合并一街之隔的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将人文艺术学院调整为艺术学院和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加强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

2001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政府在2001-2003年期间给新重大投入5.4亿人民币的建设资金。

2001年经部市共建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2004年被确定为中央直管高校。

2008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明确提出,重点推动重庆大学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尽快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此新重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面的实质性融合,提高了办学效益,实现了优势互补,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办学实力。

2010年10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发文支持重庆大学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渝府发〔2010〕119号)。

2011年牵头建立了重庆大学联盟,并同北京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6月份,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建立,积聚了大批知名学者。

重庆大学2011年重庆大学文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和信息学部相继成立,加上经济和工商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学校形成了“四部两院”的学术管理架构,学部将代表学校对院系进行指导和管理,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而减少学校在学术管理方面的行政化倾向。学部主要学术事务中发挥作用,工作重点在于加强学科的分类指导,建立更加合理的学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由于学术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管理的行政色彩减少,教师将在学校决策中发挥更多作用和影响。

2012年7月 6日,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成立,是重庆市6所大学自2011年6月合作构建“大学联盟”后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院系调整

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重庆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文、理、工、商、法、医六大学院的国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以下分参考《重庆大学校史下册1949-1994》,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以及2009年的《漫步重大》创刊号):

1952年重大医学院调入当时的华西大学,即华西医科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1952年重大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部分老师调入当时的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大学);

1952年重大铁道工程专业调入唐山铁道学院土木系(即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

1952年重大商学院调入当时的西南财经学院和四川财经学院,即西南财经大学

1952年重大法学院参与组建当时的西南政法学院,即西南政法大学

1952年重大体育系科调入西南师范学院,即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1952年重大农业系科调入西南农学院,即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1952年重大化学化工系调入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即成都科技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欧克平1952年重大的土木建筑参与组建后来的重庆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后又从建筑大学中分离,2000年重庆建筑大学重回重大;

1953年重大石油专业调入北京石油学院(即中国石油大学);

1953年重大理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1955年重大无线电系电报电话专业与天津大学两个专业组成北京邮电学院(即北京邮电大学);有部分电讯专业调入重庆邮电学院(即重庆邮电大学);

1956年在重大地质系的基础上成立四川地质学院(即成都理工大学);

1952年调入重大有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和川南工业学院机械科和电机科,石油专科学校钻探和机械科,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机械科。

1952年调整中,文,商,法,医学院调入他校,工科专业有进有出,理学院暂时保留未动。

1952年9月20日,以何鲁教授为主任委员的重庆大学院系调整委员会开始着手搬迁事宜。从9月28日起,到11月19日,一个半月的时候,调整搬迁工作基本结束。

1953年理学院调入四川大学,1955无线电系调出,1956地质系调出,

1958年重大曾增设了国防科技专业的6个新系,1962年时这6个新系又被调整组合,重大仅保留了无线电专业。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恢复、重建、调整、合并工作,学校重新成为专业覆盖文、理、工、经、管、法、教育、农学、艺术等学科门类的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机构

校董事会

重庆大学校董会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部属高校第一家校董会,成立于19

94年,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为重庆大学校董事会主席。

重庆大学校董会成员由初期的14家董事单位发展到包括柳工集团、云天化集团、攀钢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讯、中国建设银行、香港美视集团、五粮液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长虹集团、交通银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知名大型企业在内的共30家董事单位。

校董会坚持以“服务经济为先,服务企业为先”和“以贡献促共建、以互利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指导方针,切实加强董事单位与学校的紧密联系,积极推动企业、科研院所与学校实行产学研合作,科研攻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服务等。

管理服务

党群系统

重庆大学党委办公室? ?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 ?重大党校? ?党委宣传部? ?校史办? ?新闻文化中心? ?党委统战部

纪委? ?监察处? ? 三乱清理办公室? ?党委学生工作部? ?人防办公室?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党委保卫部? ?保卫处? ?城管大队? ?政治稳定领导小组办公室? ? 机关党委? ?信访办公室? ?工会? ?团委

行政系统

校长办公室 、驻京联络处 、信访工作办公室、 人事处 、人才引进办公室 、人才交流中心、 事业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教务处 、招生办公室、 教材中心、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科学技术研究处 、科协ICT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 、社会科学研究处 、期刊社、 研究生院 、重庆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所、 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重庆大学外事服务中心、 重庆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 、计划财务处 结算中心、 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审计处、 资产与后勤管理处 、节能办、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 、松散式分析测试中心、 基建规划处、 科技园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虎溪校区管理委员会 、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办公室。

直属和附属单位

虎溪校区建设工程指挥部? ?发展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 ?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院? ??图书馆? ? 档案馆? ? 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 ? 后勤集团? ? 附中? ? 附小? ? 幼儿园(附属单位)? ? 出版社有限公司? ???科技企业集团? ? 校医院建筑设计院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研究室? ???基础系? ? 建筑工程系? ???建筑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计算机应用工程系? ? 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 网络教育学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国内合作办公室? ?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 ?? ?校友工作办公室? ?? ?国际学院

学科介绍

重点学科

截至2012年4月,重庆大学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5个,一级学科硕

士点5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5个,以及MBA等19种专业学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36个,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1个,以及其他各类实验室13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9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个。

国家重点学科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工学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工学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工学精密仪器及机械
工学材料学
工学工程热物理
工学电气工程,*电机与电器
工学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工学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工学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工学电气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工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工学岩土,工程
工学采矿工程
工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培育)
工学钢铁冶金,(培育)
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注:*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该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省部级学科

省部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十一五”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学科门类

学科级别

应用经济学经济学一级
物理学理学一级
力学工学一级
机械工程工学一级
光学工程工学一级
仪器科学与技术工学一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
冶金工程工学一级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学一级
电气工程工学一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学一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一级
建筑学工学一级
土木工程工学一级
矿业工程工学一级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
生物医学工程工学一级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一级
工商管理管理学一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学二级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学二级
设计,艺术学文学二级
计算数学理学二级
植物学理学二级
电路与系统工学二级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学二级
软件工程工学二级
科学技术哲学哲学二级
人口,环境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二级
经济法学法学二级
新闻学文学二级
应用数学理学二级
物理化学理学二级
化学工程工学二级
药物分析医学二级

注:19个一级学科共覆盖72个二级学科,共重点二级学科数80个。

学科排名

第三轮学科排名结果发布,重庆大学共有34个学科参评,4个学科排在前5位,10个学科排在前10位,22个学科排在前20位,其中,矿业工程与城乡规划学均排在第4位。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1矿业工程418公共管理18
2城乡规划学419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8
3电气工程520化学工程与技术19
4仪器科学与技术521管理科学与工程19
5生物医学工程6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
6冶金工程623环境科学与工程21
7风景园林学724材料科学与工程23
8建筑学825音乐与,舞蹈学23
9机械工程826力学24
10土木工程827信息与通信工程26
11安全科学与工程1128应用经济学26
12软件工程1129新闻传播学30
13戏剧与影视学1330设计学31
14测绘科学与技术1431物理学32
15法学1632统计学32
16美术学1733控制科学与工程33
17工商管理1734数学36

211工程

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工程、现代技术经济及管理、运载器测控及遥感受信息传输技术、生物信息与生命工程新技术、复合共生矿冶金科学及高值新材料制备、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山区岩土工程与现代结构工程、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保障体系与工程技术、先进能源动力技术及系统、智能计算与软件工程技术、中国法治建设及理论创新

985工程

1、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2、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3、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4、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5、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设计艺术学、地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

6、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7、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生物流变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电子电工理论医学应用、生物材料、化工热力学与动力学、生物控制理论及人工生命、精密仪器制造及MEMS

8、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

学校地址

重庆大学A区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重庆大学B区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中路83号

重庆大学C区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131号

重庆大学城虎溪校区(D区)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

师资情况

师资力量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现有教职工5300余人,其中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外聘两院院士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人,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8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

建校初期至1949年期间,重庆大学先后聘请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最早把现代数学引入我国的学者之一的何鲁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著名法学家潘大逵、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创始人著名化学工程专家张洪源教授、中国第一位赴北极考察学者、著名电讯工程专家冯简教授、著名数学家柯召教授、著名作家艾芜先生等著名学者任教;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女士曾于1938年、1946年两度到重庆大学为学 生运动作演讲,给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学 生运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当时在校就读,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的有:被誉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的周明镇等十余名两院院士、著名诗人杨明照先生、著名经济学家钱荣堃先生、著名词作家阎肃先生等。

建国之后至1978年期间,中国白云鄂博大铁矿发现者、著名的地质学家丁道衡教授;中国首次发现三亿年前的古生物---节甲类鱼化石(被命名为“乐氏江油鱼”)而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的著名学者乐森璕教授;研制出第一批五棓子棓酸的塑料、填补了中国塑料生产空白的高分子材料专家、中科院院士徐禧教授等知名学者在该校先后任教。

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学院)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气学院)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资环学院)
国防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光电工程,学院)
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学院)
国家工程实验室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工程实验室(资环学院)
国际研发中心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研发中心(光电工程学院)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实验室(光电工程学院)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环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环学院,)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学院,)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实验室(建筑城规学院)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实验室(,动力工程,学院)
飞行器测控与通信实验室(,通信工程,学院)
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学院)
教育部,工程中心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工程学院)
省级重点实验室制造系统工程,实验室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实验室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
重庆微光,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网络化制造,工程技术中心
重庆市轻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结构工程,实验室
建筑技术实验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
污染防止与废物资源化实验室
新型建筑材料,与工程实验室
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实验室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中心
材料物理,实验室
岩土,工程实验室
热工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能矿资源开发及三峡库区环境损伤工程灾害实验室
软件工程实验室
电工新技术实验室
冶金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杀虫真菌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特种摩擦副与,传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功能基因及调控技术实验室
轻金属,材料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院系设置

截至2012年4月,重庆大学形成了文理学部、工程学部、信息学部、建筑学部和法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并存的”四部两院“格局,设有29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城市科技学院。跨学科类设有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重大-SRI生物化学联合实验室。本科专业90个,覆盖文、理、工、经、管、法、教育、农学、艺术、体育等学科门类。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法学院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大学体育学院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重庆大学软件学院
重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重庆大学弘深学院重庆大学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博雅学院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高研院是重庆大学直属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机构,挂靠文理学部,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行权利。该院实行学校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设有专门的学术委员会。高研院的核心工作为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外学术研究平台和团队,产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与文理学部密切配合,组建高水准研究型文科教授队伍和文科基础院系;在学校和教务部门的配合下,进行通识教育或本科素质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试验,全面提升学校文科科研和教学的总体实力。

对外合作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英、法、德、俄等20多个国家的117所知名高校,以及德国Siemens、美国Rockwell、Microsoft、利宝集团、香港美视电力集团等多家境外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WTO总干事拉米、时任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隆、芬兰驻华大使岚涛等多位国家政要、知名人士、国际知名大学校长曾先后来校访问,诺贝尔奖获得者田长霖、John Hall、Ada Yonath、Robert Mundell等国际知名学者多次来访讲学。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已接受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等五大洲102个国家的留学生。重庆大学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促进了学校对外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截至2012年4月,重庆大学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20万余名优秀高级人才。其中,40余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与美、英、法、德、俄等20多个国家的116所知名高校,以及德国Siemens、美国Microsoft、香港美视电力集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重庆大学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已接受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等五大洲的102个国家留学生。重庆大学意大利、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孔子学院的成立,促进了学校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招生录取

奖助体系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奖助体系完善,为重大学子更好地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学生参加校内的助教、助研、助管、实验室、校办产业的生产活动和后勤服务及各项公益劳动,学生从中取得相应报酬的助学活动。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以国家助学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勤工助学制度;临时困难补助制度;“绿色通道”制度。

学校设立了各类奖助学金近100项,最高奖金达10000元/生·年,全校每年用于奖助学金的经费近5000万元,其奖励力度大,实施面宽,学生受益面达总人数的20%左右。

奖励高考优秀新生:

设特别奖学金(一次性奖励2万元和1万元)和优秀奖学金(一次性奖励5千元)。

奖励在校优秀学生

设立各类奖学金90余项,如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奖励8000元)、唐立新奖学金(一次性奖励10000元)、汇丰银行奖学金(一次性奖励8000元)、丰田助学金(一次性奖励5000元)等。

资助经济困难学生:

设立了“奖、贷、助、补、勤”并以“奖、贷”为主体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减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负担,顺利完成学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通过“绿色通道”报到入学,进校后学校在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认定,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予资助。

知名校友

政府领导

向巴平措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晋升为国家领导人行列。

重庆大学秦宜智,男,汉族,1965年12月生,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入党。现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1983.09——1988.07,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及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1991.09——1994.04 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刘鹏1979-1982年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蒲海清196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曾担任重庆市市长、国家冶金局局长,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聂卫国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察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陈邦柱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系,1993.1任湖南省省长,1995.2任国内贸易部部长,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和志强195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85年至1998年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王秀智195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1993.2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杨志文197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四川省副省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吴碧莲1962.9-1967.7在重庆大学电机系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学习,1998.1任甘肃省副省长、党组成员。

李玉光1973.9-1977.7在重庆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系学习,2003.09.16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李先逵196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1982年该校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任建设部科技司司长。

高峰198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1987.08-1990.07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09-1995.11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04任云南省副省长。

李树基1951年进入重庆大学矿冶系学习,一年后因全国院系调整转到云南大学矿冶系就读,1989-1993年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康纲有196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专业,2000.1-2007.1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秦敏1979-1983年在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动力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现担任重庆市涪陵区区委书记。

吴刚1978—1982年在重庆大学金属矿开采专业学习,1982.03—1984.07 重庆大学矿山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09—1992.12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1.2,重庆市副市长。

王晓东1978-1982年重庆大学锻压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2011年2月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陈重1982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工学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

高校领导

陈德文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重庆大学李晓红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原重庆大学校长,现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欧可平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大学党委书记。

张国林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张卫国重庆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原重庆大学副校长,现任西南大学校长。

张宗益毕业于重庆大学,1988年,1993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原重庆大学副校长,现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陈流汀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

朱祥华1953-1955年在重庆大学通信专业学习,后因院系调整于北京邮电学院毕业。原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刘伯权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现长安大学常务副校长。

张湘伟198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彭小奇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与自动化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长。

张文卫1982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工会主席。

严欣平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现任重庆科技学院院长。

贺建民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

吕明1999年获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何建平1982.1、1986.6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胡丹1985.7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仪表专业,1990.4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专业,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柯玲1988.7、1995.4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成都大学副校长。

刘清友199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精密制造专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

伍维根198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专业,攀枝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攀枝花市委主委,攀枝花学院副院长。

周哲玮1982.1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

重庆大学刘伦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黄明1982.7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周直,男,1982.7毕业于重庆大学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1985-1988在重庆大学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03.12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易志坚1985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应用力学专业,2003.12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

施进发1994年重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管优秀专家,现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郑旭煦女,199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

张学洪重庆大学博士后,桂林理工大学校长。

冯涛1982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后在重庆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3.7任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专家学者

钱荣堃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银行系,曾任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名誉副会长。

杨明照1930年进入重庆大学文科预科,1932年升入重庆大学国文系本科,著作《文心雕龙校注》1958年出版,曾任全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被誉为“龙学泰斗”。

陈重穆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晋升为教授,历任西南师范大学校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重庆市数学会理事长。

李星学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其韩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盛金章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学锦1947-1948年就读重庆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尚平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冶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忠厚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中建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方定1948.9-1952.11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明镇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效祥1939-1941年在重庆大学电机系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知礼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乌兹别克共和国自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

黄尚廉1954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华宝1949.9-1950.8在重庆大学土木系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中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才新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茂才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康来明1962年重庆大学汽车系毕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著名汽车专家,一汽汽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马庭林1967.7.毕业于重庆大学,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重庆大学吴礼运1956.7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徐尚志193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熊显彬毕业于重庆大学热能动力专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李文沅1981和1987年分别获重庆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被IEEE授予最高学术称号—IEEEFellow,1996年荣获全加拿大IEEE唯一的“杰出工程师”奖。

唐远炎1966 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现任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康可迪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国际IEEE SMC机器学习委员会主席 (EEE SMC)。

何金良1991年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为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安全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交直流输变电技术与电磁环境分室主任。

段文波1979年10月出生,男,汉族,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人。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支部书记。2004-2007年,在重庆大学法学院就读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冉克平1978年出生,汉族,湖北枝江市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96.9—2000.7 就读于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

李世蓉1978.07-1982.01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工民建专业学习,1984.09-1987.07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09.6.24,李世蓉被选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全球主席(2009—2010)。

盛湘渝1989-1996年在重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英国皇家气象学会高级专业会员,英国环境科学研究所专业会员。

企业精英

任正非毕业于重庆大学暖通专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石启荣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

刘明忠1982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新兴铸管股份公司董事长。

王国春197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

易军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工民建专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玉东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博世中国总裁。

梁尤平195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会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优秀企业家。

尹家绪1998.4-2002.1在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习,2003.3-2008.6在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景柱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海汽集团董事长、海马股份董事长、海南金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海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重庆大学毕亚雄1998.6-2001.7在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吕华祥1982.7毕业于重庆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张良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洪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代德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劲1987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锻压专业,2002年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川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刘加才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向德洪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热能动力专业,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

黄运飞1983、1986本科及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专业,北京土博士企业机构董事局主席。 游忠慧,女,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专业,深圳市海云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高198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光电精密机械专业,1992、1995年分别在重庆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天极网总裁。

兰晓华1999.9-2003.7在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香港商报传媒公司副总裁。

颜艳春男,1988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机器视觉专业,富基旋风科技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董事长兼CEO。

唐立新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佰腾集团董事长。

李涛重庆大学研究生毕业,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文艺名家

郭晓敏,主持人,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毕业,2002级艺术主持班,在重庆读书期间,晓敏就曾参加过选美、主持等多项比赛。2011年9月1日,与李好在拉斯维加斯的教堂举行婚礼。因主持江苏卫视节目《一站到底》而走红。

阎肃毕业于重庆大学工商管理系。作品有《江姐》、《敢问路在何方》、《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

张国立国家一级演员,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院长。代表作有电视剧《金婚》,《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李元胜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著作有《李元胜诗选》、《城市玩笑》,组诗《景象》获2003年度人民文学奖。

英雄烈士

重庆大学赵化宇1994.7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二级警督警衔,中国第七支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北京时间2010.1.13,赵化宇在地震中牺牲,烈士。

刘波涛重庆大学2007级化学应用系学生,2009.7.21,救起了落水女童刘天艳,自己光荣牺牲,重庆大学党委追认刘波涛为中共党员。

孔琳199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汽车工程专业,2005.9.18夜,在重庆沙坪坝区石门大桥下的汉渝路码头,两名大学生失足掉入湍急的江水中,孔琳与18岁青年李俊超立即跳入江中施救,将落水的两人救起,孔琳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卷走而牺牲,2005.9.23,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区政府授予孔琳“舍己救人英雄”称号。

发展前景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弘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倡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学风,坚持“扎根重庆,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扎实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着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做好内涵建设,主要要抓好学科结构调整、高水平队伍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大学教育体系的调整与建设等四大方面的工作,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构建既注重高层次、高水平、有特色专业型人才培养,又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朝着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办学目标而不懈奋进

领导关怀

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聂荣臻、陆定一、吴玉章、蒋南翔等先后来重庆大学视察,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温家宝、贾庆林、李岚清、贺国强、汪洋、方毅、杨汝岱、陈至立、许嘉璐、钱伟长等曾到学校视察,指导和关心学校发展,教育部、建设部、重庆市的领导也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1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等来学校视察

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学校视察
2011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陪同吴邦国委员长来校视察
2011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贺国强来学校视察
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期间来学校视察
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学校视察
200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出席学校建校80周年大会
200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学校视察
200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来学校视察
200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视察学校并与师生亲切交谈
200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来学校视察
200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来学校视察
2007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视察,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2006年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来学校视察
2005年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校为师生作讲座
2004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来学校视察
2003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来学校视察
1999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参加学校70周年校庆庆祝大会
1997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钱伟长来学校视察
1997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时任原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陈至立来学校视察
199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等来校视察
1988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来学校视察
1987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来,学校视察
1986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来学校视察
1981年原中央军委副主席,时任副总参谋长张震来学校视察
196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来学校视察
1959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来学校视察
1959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来学校视察
1958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来学校视察

校园文化

办学宗旨

理念墙篆刻着重庆大学建校时就制定的办学宗旨:

“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这16个字是今天重庆大学引以为傲的办学理念。

“人类之文野,国家之理乱,悉以人才为其主要之因,必人才日出,然后事业日新;必事业日新,然后生机永畅。世界所以进化无疆,国家所有长存不敝,胥赖于此。”这是对重庆大学办学理念的说明。

重庆大学建校初期提出的这个办学理念,全面概括了建校初期的办学宗旨,具有现代办学理念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概括了现代大学的基本任务和社会对高校的根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和师生价值追求的和谐统一。

校歌

歌词

江汉思禹功,教化溯文翁。

学府宏开,济济隆隆。

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

研究人文,振兴理工。

启兹天府,积健为雄。

重庆大学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歌词作者

校歌歌词是重庆大学第二任校长胡庶华先生在1936年撰写的,共55个字。这首70多年前创作的校歌,是一首高唱爱国精神的歌,是一首立足巴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歌。胡庶华生于1886年,湖南攸县人,曾任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校长,192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任重庆大学校长。

曲作者许可经先生,1904年9月出生,四川三台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高等教育先驱者,1936年任重庆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校训

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它概述了人才成长的前提是吃苦耐劳,成长的关键在于崇尚生活简朴,成才的途径唯有勤于学业,做人的根本则是热爱祖国。

校风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它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它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要求教师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育人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校办出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有力保证。

学风

求知、求精、求实、求新

它概述了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求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

学校领导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

欧可平,男,汉族,1949年9月生,教授,四川崇州人,中共党员,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1983年7月至1985年7月在中央党校(第一期)读研究生。现任重庆大学党委书记。

校长:周绪红

周绪红,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湖南南县人,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重庆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学科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等,并曾兼任《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主编等。

常务副书记:舒立春

常务副校长:张四平

副 书 记:肖铁岩、白晨光

副 校 长:杨天怡、黄宗明、张宗益、杨丹、刘庆、孟卫东、李茂国

历任党委书记

职务

姓名

任期

第一任郑思群1953年12月至1966年8月
第二任曾德林1972年4月至1980年5月
第三任何文钦1980年5月至1982年2月
第四任张文澄1982年2月至1983年8月
第五任程地全1983年8月至1989年5月
第六任顾乐观1989年8月至1997年12月
第七任欧可平1997年4月至2000年5月
第八任祝家麟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
第九任欧可平2005年12月至今

历任校长

职务

姓名

任期

第一任校长刘湘1929年10月-1935年8月
第二任校长胡庶华1935年8月-1938年7月
第三任校长叶元龙1938年10月-1941年7月
第四任校长张洪沅1941年9月-1949年11月
第五任校长何鲁1950年3月-1952年11月
第六任校长郑思群1956年7月-1966年8月
第七任校长曾德林1978年4月-1980年5月
第八任校长何文钦1980年,5月-1982年,4月
第九任校长江泽佳1982年12月-1986年12月
第十任校长顾乐观1986年12月-1992年,8月
第十一任校长吴云鹏1992年,8月-1996年,8月
第十二任校长刘飞1996年,8月-1997年,7月
第十三任校长吴中福1997年,7月-2003年,1月
第十四任校长李晓,红2003年,2月-2010年12月
第十五任校长林建华2010年12月-2013年6月
第十六任校长周绪红2013年6月-至今

特色专业

生物工程

隶属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该院仅有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另一个为生物医学工程),是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师资力量雄厚。2005年在重庆成功主办了“第十二届国际生物流变学大会暨第五届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大会”。学术成果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可。而他的“兄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还属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热能与动力工程

是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原动力系)1998年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将学校原有的工程热物理、电厂热能与动力、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全国最早的热科学与工程科研教学研究基地之一。在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该专业获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是重大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的本科专业。该专业属于重庆大学的机、电、动、矿、冶5个优势特色专业之一,历史上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起源于1932年重庆大学的机械科专业,7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机械工程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属于国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

工业工程

是重庆大学师资队伍强大、学科实力雄厚的本科专业。该专业始建于1993年,重大是全国最早的三个兴办该专业的学校(另外两个是天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属于国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

美视电影学院

是我国继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又一所电影学院,它是重大和香港美视电力集团合作,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该院的院长可不是别人哦,正是大家熟悉的我国著名演员、导演、制片人张国立。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明星来到这里亲自传授经验,机会相当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