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学院

基本信息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

所在地: 甘肃

性质类别:政法类

联系电话: 0931-7601433

电子邮箱: zfzb@gsli.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gsli.edu.cn

学院简介

甘肃政法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法院校之一。学校地处西北政治、经济、交通中心的甘肃省兰州市,位于兰州市科教中心的安宁区,文化气氛浓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占地545亩,校舍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4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近2000种。现设有法学院、公安分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行政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分院、东方现代管理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甘肃省政法干部培训中心及法学研究所、甘肃省物证技术鉴定中心、信息犯罪研究中心、高教研究室等教学、科研机构。 甘肃政法学院

学院设有法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门类的法学(含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三个专业方向)、侦查学、边防管理、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刑事科学技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艺术设计等38个本、专科(高职)专业;具有法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学位授予权;民商法学、刑事科学技术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电化教育室、语音实验室、视频会议室、计算机室、法医化学实验室和痕迹、文检、刑事照相、现场勘查、颅像重合检测、DNA检测等教学、科研辅助机构;设有西部开发法学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经济管理研究所、中西方文化研究所及25个教学研究室,编辑出版《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及《甘肃政法学院报》等3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其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区)在提前单独录取批和第二批招生,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万余人。截止目前,已累计向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5827人,各类成人毕业生3500人,培训全省政法系统在职干部1040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卓著,出版有专著、教材17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18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100多项。学院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经常举办或承办多类型、多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与英国的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甘肃政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收集和发布需求信息,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洽谈及推荐活动等服务。长期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供需比在1:3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普遍反映较好。我院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宽,普遍在公、检、法、司等党政机关和海关、边防、大中型企业等单位就业。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工学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刑事科学技术 本科
文学类 英语 本科 新闻学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广告学 本科
法学类 法学 本科 社会工作 本科

治安学 本科 侦查学 本科

边防管理 本科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科

禁毒学 本科

管理学类 工商管理 本科 行政管理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财务管理 本科

物流管理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666人,其中专任教师445人,教授、副教授1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7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2名;并在国内聘请了8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区)在提前单独录取批(公安类、艺术类)和第二批招生,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超过10000人。学校与英国的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马来西亚国立博特拉大学等国家的知名院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交流合作

学校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多次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与英国的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派遣多名学生赴英国、东欧、独联体国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多次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英格兰、马来西亚多国代表团访问交流。

科研成果

2003——2008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7项,发表学术论文1722篇,其中国家级167篇,出版专著、教材64部。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教学成果奖75项,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仅法学院就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校有《甘肃政法学院学报》、《西部法学评论》、《甘肃政法学院报》等3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其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已成为我国法学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和平台,在高校学术期刊之林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近年来,先后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列为来源期刊;2001年被教育部提出的《中国法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宏观监管与评估体系》列为全国高校图书馆、系资料室收藏必备的30种法学类学术期刊之一;2002年、2006年连续被评为第二届、第三届“全国百强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2006年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08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目录;2009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期刊”。近年来,所刊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率稳居法学类期刊前10位。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甘肃政法学院现任领导班子由宋秉武、梁亚民、赵鹏、孙秋杰、肖立民、马礼、李玉基、任而昕、焦盛荣等人组成。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均为大学文化程度,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学校党委书记 宋秉武

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甘肃省靖远县人。现任甘肃政法学院党委书记。1983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先后担任共青团白银市委副书记、书记;白银市平川区委副书记、区长;白银市平川区委书记;白银市委常委、平川区委书记;中共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3年11月任中共临夏州委副书记。2010年3月起任甘肃政法学院党委书记

校长 梁亚民

男,汉族,1960年8月出生,陕西长武县人。现任甘肃政法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历任领导

郭华堂

书记、校长

1958.10.18—1962

校长

1979.12.26—1983.5.20

校长

1981.9.25—1983.5.20

黄钲

副校长

1979.11.9—1983.5.20

李兴国

副校长

1979.11.9—1992.4.12

黄本忠

副书记

1983.4.7—1985.9.14

王履安

副校长

1983.4.7—1992.4.12

薛德元

副校长

1983.10.10—1988.5.18

陈仲

清书记、院长

1984.8.20—1986.7.9

书记

1984.8.20—1986.8.1

吴文翰

名誉院长

1984.8.20-2004.10

赵胜兴

书记

1986.7.9-1989.8.30

王世文

院长

1986.8.1-1988.5.18

瞿新民

纪委书记

1986.7.9-1988.7.25

伏耀祖

院长

1988.5.18-1992.4.12

翟辉祖

副院长

1988.5.18-1994.3.11

关铭涵

党委书记

1989.8.30—1992.2.24

路国民

纪委书记

1988.10.13—1999.4.30

董天良

书记、院长

1992.2.24—1999.4.30

书记

1993.5.25—1999.5.10

尚 旭

副院长

1992.4.12-1999.10.27

王章合

副院长

1992.4.12-1999.5.10

沈亚东

副院长、调研员

1993.1.26—2002.11.25 2002.11.25—2004.2.3

王良田

副书记、副院长、巡视员

1996.2.14—2001.4.24

副书记

1999.5.10—2001.5.24

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

2001.5.24—2003.9.20

姚培珍

党委书记

1999.4.30-2007.1.18

王肃元

校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96.03—2001.03

副校长、党委委员

2001.03—2008.10

校址交通

通讯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

邮政编码: 730070

收费标准

第七章 收费标准及学生住宿情况

第二十九条 我校普高各类招生严格执行甘肃省物价委核定的收费标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新闻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3800元/生·学年,法学、英语、侦查学、治安学、禁毒学、边防管理4300元/生·学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流管理、刑事科学与技术、安全防范工程4500元/生·学年,艺术设计6500元/生·学年。预科班学生入学第1年按15000元/生标准收费,1年转正后,依照所学专业学费标准收费。入学时如有新标准,按甘肃省发改委核定的新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 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每4或6人1室,4人间1100元/生·学年,6人间900元/生·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