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部
河北北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成果丰富、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的优秀研究生导师队伍。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各学科组建了以导师为主的跨学科导师组,发挥集体智慧,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导师组成员中既有本校相关学科的资深教授,也有解放军301医院、总参309医院等拥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导师组既能做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优势互补,又能启迪研究生的新观点、新思路。除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外,我校共建有7个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分别是解放军301医院、总参谋部总医院、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解放军251医院和解放军261医院等。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力度。
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研究生规模176名,生源遍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西、湖北、湖南、海南、吉林、黑龙江等15个省(市)、自治区。2010年,学校首届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18名研究生均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对毕业研究生的调查分析显示,河北北方学院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正确处理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培养质量的关系,把培养大批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又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的高级医学人才,作为研究生培养目标,将深化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培养机制改革作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理顺管理体制,确立了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规格培养研究生的原则,继续拓宽研究生教育类型和联合培养途径,根据不同学位类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学校研究生教育将继续坚持“质量第一” 的人才培养原则,努力开创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学术研究
据2014年4月阳光高考资料显示,学校在2004年度河北省高校和研究院所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管理综合排位中列第11位。近年来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有15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以生命科学研究、基础数学研究为特色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
1999年到2003年,并校前的张家口医学院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5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2项,省部级4项,市厅级103项。争取科研经费300余万元。获部(省)、厅(市)级科研成果奖37项,申报国家专利7项,出版专著教材10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38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张静教授承担的“淋巴微循环在休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和“肠淋巴液对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分别获2000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1年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葛赋贵教授主持的“主动脉前庭组组自律性研究和形态学观察”获1998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研发的“颐宁多肽”获国家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
1995年至2002年,据不完全统计,并校前的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708项,出版著作、教材、工具书等41部,承担世界银行贷款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3项,有19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厅以上奖励,有8篇学术论文被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反映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检索系统SCI收录,在全省50多所高校中位居第九位,专科学校位居第一位。在国际、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 。
图书馆
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张家口医学院图书馆、张家口师专图书馆、张家口农专图书馆,三馆分别创建于1945年、1956年、1949年。
2005年5月总投资2900多万元的图书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新馆为六层全框架结构建筑,外部景观雄伟壮丽,内部设施先进完善,拥有阅览座位2022席,是河北省现代化的大型图书馆之一。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图书馆建有高标准现代化的书刊借阅室、教师研究室、数字学习空间、学术报告厅和检索平台,实行大流通全开架借阅,周开馆时间101小时,电子文献资源每天24小时运行。
图书馆新馆启用后对文献分布和人员配置等进行了重新布局和调整,下设有资源建设部,流通借阅部,期刊阅览部,自动化发展部,信息咨询部和综合办公室,统一负责整个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图书馆拥有丰富、系统、完整的馆藏文献资源,现馆藏图书143万余册,年订中外文现刊2100余种,电子图书169万种,覆盖医学、农学、文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近年来,图书馆加大电子资源购置力度。拥有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disc)、康健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读秀数据库、Springer外文在线电子期刊等多种数字化资源,此外还先后购置了美星数字图书、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和自建数据库等资源。2008年我们自主开发了河北北方学院教师科研成果数据库和张家口地方志和察哈尔地方志等两个自建数据库,形成了北方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
图书馆十分重视与兄弟院校图书馆的业务联系与资源共享,建立了馆际互借和文献全文传递关系,基本建成了全校医、教、研工作所需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加强基础工作和现代化建设,优化馆藏结构,完善拓展业务功能,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整体水平。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资源丰富、质量保证、管理科学、多种载体共存、服务功能齐全,满足广大师生教学、科研需求的现代化图书馆。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张家口医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其前身为1945年9月八路军冀晋军区卫生部创办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冀晋分校,地址在河北省阜平县田子口村。1948年3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岳军区医训队,隶属北岳军区卫生部,同年迁至涞源县北屯村。
1949年4月与冀热察军区卫生部医训队(1949年初进入张家口)合并,组建华北医科大学三分校,隶属察哈尔省军区卫生部领导。1949年8月20日将学校移交地方更名为察哈尔省立医科专门学校(专科层次),隶属察哈尔省卫生局领导。1951年6月,学校由张家口市桥东区东山坡迁到桥西区古宏庙街43号院,同年下半年又迁至长青路11号,同年省政府把新建的助产学校房舍划归察哈尔省立医学专门学校使用。
1952年11月,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察哈尔省立医科专门学校与北京迁来的中央卫生部直属的北京医士学校合并,更名为华北医士学校。1953年7月,根据中央卫生部统一全国各级医药学校名称的规定,改名张家口医士学校,隶属华北行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夏,华北行政委员会撤销,学校划归河北省管辖,更名为河北省张家口医士学校。1958年7月1日学校更名为张家口医学院,隶属张家口市领导。1958年市政府将宣化大道62号划归学校,作为张家口医学院二部。1959年8月31日,河北省卫生厅通知将“张家口医学院”改为“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1960年12月,张家口地、市分开,学校划归地区领导。1962年春,学校划归河北省卫生厅领导。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鼓动下,学校首先受到冲击。1967年3月解放军“军训团”进驻学校,4月下旬成立了第一个革命委员会,8月份第一个革命委员会解体。1967年11月,在“复课闹革命”的号召下,学生陆续返校。1968年1月,成立了第二个革命委员会。1969年1月,学校下放给张家口地区领导,校名为张家口地区医学专科学校。1970年10月,恢复招生办学,招收工农兵学员,由基层推荐入学。
1977年冬,恢复了高考统一招生制度。择优录取学生294名,于1978年3月入学。1983年1月1日,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正式升格为张家口医学院,为五年制本科。
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
1956年6月23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出关于速成师专建设问题的通知。根据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在张家口工农速成中学的基础上,建立速成师范专科学校,隶属河北省教育厅直接领导。1957年5月23日,河北省教育厅决定撤销唐山、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四所速成师专,停止招生。在市政府努力争取和广大教师的强烈要求下,6月29日省教育厅通知,继续保留张家口速成师专。
1958年暑期后,校名由张家口速成师范专科学校改为河北省张家口师范学院,建立了党委。1959年,河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张家口分院并入。1960年12月张家口地、市分开,学校划归地区领导。1962年,张家口地委决定张家口师范学院停办。1964年8月,河北省建立了两所省属师专,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是其中之一。由于文化大革命,1966年到1969年,学校停止招生达四年之久。1970年底张家口师专又恢复招生。
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23年的 “察哈尔实业学校”,由张砺生先生出资兴办。1929年升格为“察哈尔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校址设在张家口市区东山坡土尔沟新村。1934年,学校改称“察哈尔省立张北畜牧科职业学校”,校址在张北县南城门外。1937年8月,学校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办。1947年8月,学校复校。1948年4月,因战事学校由张北县城迁回张家口市,暂住上东营东大街5号,后迁至古宏庙街44号。1948年12月24日,张家口市解放,学校先由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归属察哈尔省教育厅领导。
1949年,校名改为“察哈尔省立张家口农业学校”。1951年春,学校更名为“察哈尔张家口农业学校”,1951年9月,学校由张家口市古宏庙街迁入张家口市南郊宁远堡。1952年10月,学校迁入现址宣化县沙岭子镇。1952年11月,政务院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学校归属河北省农林厅领导,更名为“张家口高级农业学校”。1953年12月,为贯彻全国院系调整方案,学校更名为“张家口畜牧兽医学校”,初步建成一所以畜牧兽医为主的中等农业技术学校。1958年7月,学校升格为“张家口农学院”。
1959年10月,经河北省委批准,学校改称“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隶属关系由省政府委托高教厅和农业厅双重领导。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停止招生达五年之久。1971年2月,学校更名为“张家口地区农业专科学校”。1978年11月,学校改称“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由地属改为省高教局主管。1992年4月更名为“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建校
2002年5月省政府决定,张家口三所高校合并成一所大学,并召开了专门会议,会后履行了报批教育部的手续。同年11月教育部专家实地考察后的意见是,三校合并是必要的,因医学院没有硕士授予权,而合并后的学校不能称大学 。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高校合并组建河北北方学院。
院系设置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药学系
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经管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公共体育部
河北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
河北北方学院演艺学院
办学条件
河北北方学院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
实行校、院(系)两级建制,兼顾研究生教育、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截止2014年,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2267名,硕士研究生306名,外国留学生610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并为2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访问学者、外国留学生百余人。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系和2个教学部。在2014年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441名。
校主办并公开出版发行《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神经药理学报》、《河北北方学院报》。
硬件设施
河北北方学院学校有校本部(钻石南路11号)、东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8万平方米。具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先进的校园网络、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各学科基础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42万册。有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其它实习医院、农场、牧场、兽医院及教育实习基地236个。其中,附属第一医院是冀、晋、蒙交汇处,规模最大、科系最全、设备先进、诊疗水平高,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级爱婴医院。
学校加大了对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管理,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医学实验中心、DNA鉴定中心、大型学生机房和多媒体教室,配备了调频广播发射台和音频外语发射装置。图书馆中外文期刊2922种,设有电子阅览室和文献光盘检索系统,引进了超星电子图书馆、中国期刊、PQDD、Spinger、Link等数十种数据库.学校设有条件教好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学科建设
硕士学位授权点:29
本科专业:56
河北省重点学科:5?(药理学、医学信息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神经内科学、骨外科学)
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7(病原生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妇产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农业经济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中心:2(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4(病理生理学、实验诊断学、动物生理学、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河北北方学院校级重点学科:12(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中医内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医学信息管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医学、农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和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医学学科为优势,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本科专业56个,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传统优势专业,医学检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两个专业为华北地区高校首开和特色专业,法医学为河北省首开专业。药学专业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及品牌特色专业”,并入选第三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药学专业、农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农学专业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
2013年教育部批准学校设置新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商务英语 药物制剂
河北北方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活体淋巴微循环研究,其中“淋巴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是河北省的优势和特色研究之一,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冀育自别雌雄蛋慢羽系的育成与配套应用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培育了我国第一个能与世界名牌抗衡的鸡种。学校培育的“塞北兔”受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农民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为内容的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根据“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增加了素质教育内容,课程结构逐步优化。开展了校级和省级优秀课程建设,重点进行了学科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和必要的投入,使师资队伍及其它基本条件明显改善,25门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实验诊断学、病理生理学2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重点投入建设的药物研究所、微循环与危重病研究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所、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医学影像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所、牧业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艺术研究与设计研究所等11个校级研究所,已发挥龙头作用并带动相关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通过重点资助等激励措施,先后有多名教授担任了《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多部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的主编,并有《药理学》等多部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
国际交流
河北北方学院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教育国际化合作不断加强,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乌克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或客座教授。学校与国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留学生交流、合作关系,并为2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访问学者、留学生百余人。同时,学校启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美国18所州立大学在学生培养、教师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建立实质的合作关系。
师资力量
河北北方学院
学校有教职工1405人。其中,专任教师995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9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21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83.人。在职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北省省管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河北省青年科技标兵、国家级专业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委员及省优秀(模范)教师多人。有多名教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全国首届百名高校教学名师奖:张静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薄爱华、周济远、葛赋贵、翟所鑫、霍元极、朱元照、李文德、耿永鑫、徐长金、杨正、白秀玉、任振河
全国优秀教师:赵桂庭、张小燕、姜宇清、王敬文、贾仁宽
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徐惠豹、苏柏山、孙喜龙、高凤江
全国先进生产者:关沧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邹玉安
全国“自强模范”:孙开秦
国家科技进步奖:李志仁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黄守星
现任领导
张力:男,汉族,1956年2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83年8月河北医学院医学专业毕业。历任张家口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教师、副主任,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河北北方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全国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医学信息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以及《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肿瘤基础与临床》编委。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师”和“张家口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主编或参编《药理学》、《药理学学习指导》、《EXPERIMENTAL COURSE OF PHARMACOLOGY》等专著和教材15部,主持、参加省市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3项。
张连春:男,汉族,河北武邑人,1962年9月生,中共党员,哲学、法学双学士,教授。1985年7月河北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参加工作,曾任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学工部部长)兼团委书记及德育教研室主任、社科部主任,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党委副书记。
担任河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河北省教育法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主持或参加省级、厅级、市级科研课题17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合编教材、著作2部。获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新长征突击手、张家口市优秀人才、社会科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进顺:男,汉族,河北涿鹿人,中共党员,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56年4月出生,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88年天津医学院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2010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历任张家口医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医学检验系副主任、教务处长、副院长,河北北方学院副院长。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省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副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和《中国医刊》特邀编委。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教委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81篇、译文12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1部。主编的《临床寄生虫检验学》将我国人体寄生虫生物分类向前推进30年。
张明柱: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河北故城人,中共产党,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2009年获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历任张家口医学院中医系教师、政治辅导员、办公室副主任,张家口医学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河北北方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现担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主编《实用中草药采集手册》,参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成人专升本指导教材》。曾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河北省劳动保障厅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河北省医学教育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张辉: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河北燕郊人,农工党党员,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参加工作,198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1997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历任张家口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秘书、副主任、实验室主任,河北北方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副主任、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馆馆长。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副院长。
农工民主党张家口市主委、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河北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曾在华西医科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日本大分大学医学部进修学习。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获张家口市优秀人才、河北省医学教育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牛春雨:男,汉族,1967年4月出生,河北怀安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参加工作。1989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1999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历任河北北方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高教研究所所长、科研处处长兼微循环研究所所长。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多项。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张家口市拔尖人才等称号。
彭伟: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河北栾城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76年1月参加工作。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1990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历任河北省卫生厅保健处处长、外资项目办主任、科教处处长。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副院长。
河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科管协常务理事、中国全科医师杂志副主编、河北医药杂志副主编。
李双群:男,汉族,1963年9月生,河北雄县人,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研究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毕业于张家口农专。历任张家口农专畜牧系学生辅导员、行政秘书、校长办公室秘书、党委(校长)办公室秘书、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党总支书记、校长办公室主任;2003年以来历任河北北方学院南校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北北方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院长办公室主任。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高等农业教育》第十三届编委会委员。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河北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张家口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张彪: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河北康保人,中共党员,工学学士,研究生学历。1984年河北化工学院毕业参加工作。1998年毕业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研究生班。历任张家口市桥西区常务副区长,张家口市高新区副书记、常务副主任、书记,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中共张家口市第九、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张家口市第十届市委委员,中共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张家口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任亮: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山西省天镇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毕业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学博士后。历任河北北方学院人事处副处长、社科部主任、河北北方学院院长助理、法政学院院长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主任。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副院长。
河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世界政治与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伦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河北省早期教育学会副会长。获“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优秀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选、张家口市拔尖人才、张家口市“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56篇,参编论著3部,译著5部;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19项;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校投资100余万元用于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配备了多台交换机、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等先进设备。拥有350个机位的数字学习空间,供广大师生利用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和网上信息资源。河北北方学院是冀西北地区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综合性本科院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7个。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学位条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