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基本信息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

所在地: 甘肃

性质类别:理工类   

学院简介

兰州工业学院地处黄河之滨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一所具有七十年建校历史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的前身是由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建立的培黎工艺学校,1958年改建为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与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5所中专合并组建了甘肃省工业学校,1974年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1989年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692.29亩,校舍建筑面积29.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5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916.69万元;馆藏图书74.73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9897人,各类成人本、专科学生536人。兰州工业学院

学校建有工程训练中心,[1]能满足学生车、铣、刨、磨、钳以及焊接、铸造、数控加工等多工种综合训练的需要。建有工程力学、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水暖空调等70个实验室。建有模具冲压、工业控制、电子信息、建筑施工等38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兰石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甘肃分公司、中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等企业协议共建36个校企合作基地。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职业技能培训点8个。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厅级教学成果奖24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59门。兰州工业学院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先后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208项,均已通过省级鉴定、委托方验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53项,取得专利24项。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和科技制作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中,我院学生先后获国家级奖励5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省级奖励682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在甘肃省人事厅进行的全省高校毕业生情况调查中,我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多次被教育部、中央文明委、团中央、甘肃省等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励。

目前,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工业强省”的战略要求,秉承“开物成务、启智求真”的校训,弘扬“坚韧顽强、质朴无私、包容创新、和谐奋进”的办学精神,努力向“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奋力迈进!

学术资源

据2013年官网显示,兰州工业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73.18万册,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材料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经济贸易、外语、自然科学、艺术类等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涵盖了学校的各学科和专业。

图书馆十分重视数字资源建设,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图书馆购置了“超星电子图书”、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不定期开放免费试用数据库。另外,开展了NSTL、CALIS、CASHL的全文传递服务。

历史沿革

1940年,学院前身陕西凤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开始筹建。

1942年,陕西凤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隶属于原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办事处领导。

1944年,学院西迁至甘肃省山丹县,改名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

1951年,改名为“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划归西北石油管理局领导,属中专性质。

1953年,划归西北石油钻探局领导,学院迁址兰州安宁区十里店邱家湾,改名为“培黎石油技工学校”。

1956年,石油部决定,将学院交由兰州炼油厂筹建处直接领导,学院更名为“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57年,石油部决定,广州石油机械安装技工学校并入学校。

1958年,改为中等专业性质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

1960年,甘肃省机械局决定,将中专教育与中技教育分离,并迁往兰州市七里河区民乐路66号兰州电机厂内继续办学。兰州工业学院

1960年,经省有关部门和省机械局协调和批准,学院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崔家大滩施工建校,由于正值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到1960年下半年全部停工,所建项目均未竣工,土地移交兰州市园林局。

1961年,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首届毕业生顺利毕业。

1962年,将原机械、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局管理的邮电学校合并为甘肃省工业学校。

1964年,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同意,甘肃省工业学校办学主体正式迁往甘肃工业大学(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287号)办学。

1965年,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和兰州市人民委员会同意,学院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地区征用土地,作为学院建设用地。

1966年底至1967年初,学院陆续搬迁到新校址办学,开始了学院发展的新阶段。

1969年,学院撤校办厂,更名为兰州第一机床厂。

1974年,学院在经历了四年多的“撤校办厂”后恢复办校,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

198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复函同意兰州工业学校改建为兰州工业专科学校并呈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

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同年招收2个专业80名专科生。

1992年,学院被省教委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在199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又被列为重点发展院校之一。

1993年,学院被确定为甘肃省招生并轨试点院校。1994年开始,学校实行“并轨招生”,当年招生600人,在校学生人数达1300多人,比1989年增长了16倍。

从2003年开始,学院负责实施“甘肃省国家双边协议项目”。

2003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良好,在全国26所参评院校中名列第10位。也是全国首批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院校之一。

2004年、2008年甘肃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先后两次对学校升本工作进行了考察评估。

2010年,学校扩建项目被省发改委核准,南校区建设和征地工作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

2011年12月,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学校升本工作进行考察评估。

2012年1月,在沈阳召开的第六届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专家表决同意在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设置兰州工业学院。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兰州工业学院。

2012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组建兰州工业学院的通知》。

2012年6月28日,学校举行揭牌暨70周年校庆庆典日活动。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会计金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有基础学科部、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有8个普通本科专业、55个普通专科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业自动化”、“计算机软件”、“营销与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和特色专业,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05人,其中专任教师490人。有教授、副教授199人,其中教授4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11,其中博士42人。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3支,省领军人才1名,省“园丁奖”10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1名,省师德标兵3名,省“技术能手”2名。

办学成果

教学成就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厅级教学成果奖24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59门。

科研成就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先后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208项,均已通过省级鉴定、委托方验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53项,取得专利24项。学校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73篇。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研究情报所最新统计,2008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数在甘肃高校中排名第6位。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在机械装备与新材料方面完成了多项有突破性的适用创新项目,研发了冶金输送设备、冶金冶铸模具两个在国内市场领先的优势产品系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外交流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对外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自2003年起,负责实施甘肃省的“国家与东欧、独联体和波罗的海等国家政府间双边教育合作专门项目”,“古巴卡斯特罗项目”,截至2012年10月,学院已派出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70名。学院先后与美国犹他州韦伯大学、美国贤者学院、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新西兰林肯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等国外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高永新  

院长   陈彪  

党委副书记   何春海  

副院长   冯彪、俞子泓、王华栋、魏军  

纪委书记   廉志端  

校址交通

通讯地址: 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坪东路1号

邮政编码: 730050

收费标准

我院实行学分制收费,新生本科学费标准:工科类专业4700元/学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5600元/学年。新生专科学费标准:文史类专业3700元/学年,工科类专业4300元/学年,外语类专业4200/学年,经管类专业3900/学年,广告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一般艺术类专业5200元/学年。

住宿费标准:本科900元/学年(6人/间),专科700元/学年(8人/间)。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875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