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普陀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与静安、长宁、闸北、嘉定、宝山等区接壤,区域面积55.47平方公里,下辖6个街道、3个镇。普陀拥有繁荣的工商业,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教育与医疗资源,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是沪西的宜居新城区。2010年,全区户籍总人口87.89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5883人,死亡人口7414人,户籍自然增长率-1.75‰,计划生育率99.78﹪

普陀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文物点40余处,正在考古挖掘中的元代水闸遗址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普陀区段苏州河畔是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普陀区有着较为独特的宗教文化资源,区内不仅有上海现存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如寺,还有闻名东南亚地区的玉佛寺、沪西清真寺等宗教寺庙

普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有“赤色沪西”的美称,区内留存许多工人革命运动遗址。普陀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苏州河沿岸已建、在建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馆多达10余个,具体为造币博物馆、印钞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纺织博物馆、游艇游船博物馆,火花博物馆、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海上动漫博物馆、成龙电影艺术博物馆、苏州河展示中心、上海半岛艺术中心、刘海粟美术馆展览分馆、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顾正红纪念馆和长风生态商务区工业遗址园,初步形成以近现代工业文化为主体、高雅文化和红色文化为补充的博物馆展示走廊。

板块综述

普陀区原为老工业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 中共早期活动家李启汉、邓中夏、项英、李立三、刘少奇等都曾在区内领导工人运动。昔时工业以纺织、面粉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已迅速成为各门类工业竞争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区。由于开展市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物流业、商业、现代都市型工业、旅游和服务等第三产业,经济逐年上升。 普陀区原来棚户陋屋较多,潭子湾、潘家湾、朱家湾、药水弄为旧上海著名的“三湾一弄”棚户区。1951年,开始建设上海第一个人民新村——曹杨新村,此后陆续建成新村60余处。

1992年,普陀区进入第三次住宅建设高潮,10多年来,三湾一弄已得到全面改造,全区出现300多座命名的精品大厦,拥有数百幢时尚楼房。新区开发的典范——215万平方米的万里城和旧区改造的典范——160万平方米的中远两湾城,成为全市住宅建设的示范点。旧区改造也使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前,全区上下正为全面建设新普陀而努力。如今,在新一轮发展中,普陀区将建设成为辐射长三角的现代商贸服务区,基本确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西大堂”的城市形象。

长寿路板块

普陀区只有两个板块位于内环内,分别是长寿路和武宁板块,其中长寿路板块是普陀最靠近市中心的板块,毗邻中山公园,北接苏州河、南面毗邻繁华的静安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虽然这两个板块之间仅隔一条苏州河,但位于苏州河以南的长寿路板块更靠近市中心,无论是价格还是投资回报率,都比武宁要高出一筹。而长寿路商圈街上的长寿公园、沪上第一个活水公园—梦清园,为热闹的长寿路板块增添了一丝绿意。而普陀区教育资源最好的江宁学校也同时位于该板块。 发达的商业氛围、成熟的配套,使长寿路板块内以中高端商品住宅为主,除了拥有长寿路和周边的曹家渡两大商圈外,流经该板块的苏州河也同样成了无可复制的优势。该板块内有长寿路和武宁路两条主干道,一横一纵,再加上一个亚新生活广场和武宁店家乐福,而坐落其中着的沿河楼盘一直非常受购房者的青睐。

①居住布局

与大多位于内环内的板块一样,长寿路板块虽然不大,但拥有70多个次新社区,楼盘集中度非常高。在居住布局上,这些次新楼盘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2000年后建造的中高端社区,大多地理位置都非常好,或者坐拥苏州河河景、或者位于长寿路商业街沿线,这些社区规模和绿化设施都比较好。另一类是则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社区,其中包括一些外销房和商住楼,这些楼盘以一幢或几幢塔式结构的高层建筑,组成很小的社区,绿化率和规模都比较小。除此之外,长寿路板块内还分布着一些老公房和老式里弄。

②商业特点

长寿路板块以整条长寿路商业街为主轴,两边分布了各类商业设施和写字楼,但由于长寿路上的商业设施分布较为分散,除了亚新生活广场之外的大型商场很少,反而是写字楼、商务楼相对较多,一直未能形成很好的商业氛围。不过在长寿路和陕西北路交界处出现了一座Changel 1,作为上海首家八零后一站式大型购物商铺,已有包括西班牙ZARA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入户。长寿路最西面靠近静安区的曹家渡商圈,有芳汇广场、上海友谊商店、沪西电影院等商业设施,集中的商业布局也使该处商业氛围更为成熟。此外,长寿板块还拥有华联吉买盛和家乐福两家卖场,其中位于武宁南路长寿路上的家乐福武宁店规模较大,为周边居民购物提供了很大便利。

③交通特点

交通方面,该板块的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长寿路、江宁路两条主干道上,有941路、13路、138、112、40路等20多条公交线路,可通往上海火车站、曹家渡、上海体育馆、人民广场、静安寺等各区域,出行十分方便,但这两条主干道都较为拥挤,尤其是在跨过苏州河上的江宁路、武宁路两座桥梁时更为明显。 此外,北面的内环沿线尽管有3、4号线运营,但长寿板块距离这两条线路还是有一定距离、未能充分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不过7号线以及在建的13号线将从三条南北方向贯穿长寿板块,形成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

武宁板块

武宁板块处于中山北路内环高架和苏州河之间,是普陀区仅有的两个位于内环的板块之一,虽然无法与卢静黄等传统市中心相比,但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是使不少改善型家庭选择在此置业。苏州河流经整个板块。沪西工人文化宫是武宁路商圈的重点。武板块内有3、4、11号线轨道交通经过,并有在建的13号线,轨道的开通不仅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也为武宁带来了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而武宁路上的沪西工人文化宫、家乐福武宁店、曹杨路上的普陀体育馆,也已成为该板块的地标性建筑。由于毗邻曹家渡、中山公园商圈,板块内也林立了多座中高档商务写字楼、银行,使不少高级白领、老板、外企人员纷纷选择在这里居住或是租赁房屋。

①居住布局

从居住布局上看,整个武宁板块可以以江宁路为界,分成居住比较集中的东区和西区。东区以大型楼盘中远两湾城和平江小区为主,楼盘不多但居住人口不少。西区以武宁路商圈为中心汇集了众多楼盘,其中2000年以后建成的商业住宅占了多数,夹杂着老公房。

②商业特点

武宁板块的商业配套按居住社区的集中度,以江宁路为界可以分成东、西区。江宁路以西最为著名的就是武宁路商圈了,该商圈以武宁路和曹杨路为主轴,集中了沪西工人文化宫、新西宫服饰礼品城、苏宁电器等知名商业配套,十分热闹。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的商业中心城市综合体——上海月星环球港亦将为武宁板块浓厚的商业氛围增加一块厚重的砝码。

江宁路以东知名社区内部就有不少便利店,中间的中潭路上也设置了一些银行、餐馆,由于离武宁路商圈较远,小区居民生活主要依靠长寿路商圈和光新路商圈;平江小区位于武宁板块最西面,除了中华新路上有菜场、便利店外,还依靠了宜川路商圈和北广场的一些商业设施。另外,板块内除了拥有热闹的武宁路商圈外,还毗邻曹家渡、中山公园、长寿路等商圈,这些使居民日常生活十分方便。

③交通特点

该板块内的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武宁路商圈附近,除了有到达徐家汇、曹家渡、静安寺、上海火车站的公交外,有不少都是到达轻纺市场、江桥、梅川路步行街、南翔镇等地区。武板块内有3、4、11号线轨道交通经过,并有在建的13、14号线。

④娱乐休闲

由于苏州河由西向东流经武宁板块,该板块有不少主打楼盘都以河景为特色,沿河而建,其中光复西路上的部分苏州河绿化带已建成,十分适合散步。板块内有两个公园,一个是普陀公园,公园虽然不大,但里面有健身器材,绿树之间有还有鹅卵石铺成的健身步道,以及凉亭水池,很适合居民休闲健身、打牌娱乐。

另一个不错的休闲场所是沪西工人文化宫,西宫类似于公园,里面有人工湖,还有一个花鸟市场,西宫旁边就是普陀体育馆和普陀影剧院,其中体育馆是全年365天,全天候的向市民开放,对居民来说,想打羽毛球或是看电影,还是比较方便的。另外,对居住在中远两湾城的居民来说,与梦清园只隔一条小桥,到沪上第一个活水公园去游玩也不是件难事。

曹杨板块

曹杨板块位于普陀区南部,紧贴内环线,南起金沙江路,北至武宁路,东依武宁路 ,西靠大渡河路,是全国著名的社区商业中心,作为解放后上海兴建的第一个人民新村――曹杨新村,许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陆续在此安家。板块发展较早,各项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是上海西部一个大型的成熟社区。走进板块内,第一个印象就是这里的商业设施繁华、集中,主要分布在兰溪路上,以曹杨商城、伊登广场为中心,这里的设施完全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所需。而在商业配套集中之余,板块的绿化做得也非常出色,每条马路的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梧桐树,靠近曹杨公园的花溪路两边,则完全没有一点沿街的店铺,行走在这里,与逛公园无异。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无疑是幸福而快乐的,这也是许多年轻白领坚持要把新家安置在这里的原因。绿色掩映下的实惠生活,在曹杨,演绎的淋漓尽致。

①居住布局

曹杨板块是上海著名的工人新村发源地,新公房间与高端商品房互相间杂,便利的交通、高性价比的物价、遍地的绿茵,使这里成为许多年轻白领的首选宜居社区。曹杨板块的绿化是当地的一大优势。板块内的居住社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植被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空地,再加上板块内的曹杨公园和兰溪青年公园,绿化在这里不是稀缺品。

②商业交通

足不出户,享受便利繁华的生活配套。曹杨板块的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兰溪路上,以曹杨商城为商业中心向周边辐射,性价比极高,这条商业街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购物去处。兰溪路上有曹杨商城、伊登广场、赛博数码广场等规模较大的商业设施。曹杨商城中所售商品为中、高档品质,种类齐全;伊登广场中,也聚集了一些著名品牌专卖店和娱乐休闲设施,能够满足周边居民的购物娱乐需求,如jack&jones、佐丹奴、Esprit、赛博数码广场、韦伯健身广场、新华书店等。在兰溪路上,世纪联华、肯德基、麦当劳、永和大王、小肥羊火锅店、味千拉面、必胜客、迪信通手机城、协亨手机等的存在,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区域内及周边的大卖场诸如华联吉买盛、麦德龙、易初莲花、农工商超市等,都有班车在区域内穿梭。居民日常生活所需,都可以在板块内得到满足,说“足不出户”,一点都不为过。

上海轨道三、四号线和十一号线穿梭板块之中。板块内公交线路云集,从曹杨到人民广场、静安寺、淮海路、曹家渡、中山公园等商圈都有直达的公交,居民出行十分便捷。轨道交通3、4、11号线的共线枢纽――曹杨路站设在板块南部,曹杨路和凯旋北路交界,板块南部居民获益较多。还有轨道交通11号线经过,站点规划位于枫桥路、曹杨路,大大方便板块北部居民的出行。轨道交通11号线,全长近120公里,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已于2009年12月底投入试运营。

③教育医疗

板块内教育设施较为众多,有人戏称,足不出户便可以完成从小学进而中学、进而大学的教育过程。区域内有著名市重点高中曹杨二中、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等学校是上海市比较有名气的优质学校,再加上全国重点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与板块仅一路之隔,教育环境不可谓不优质。医疗方面,上海三级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就位于兰溪路,可以解决板块居民的健康保健问题。 枣阳路――热闹的大学路说到枣阳路,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因为这条路的一端有一所华东师范大学,而枣阳路就在它后门处。一路沿着枣阳路而行,对于这条路的性格也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它的一端,依靠着繁华的曹杨商城,而另一端,则是宁静的长风公园。

长风板块

长风板块是指金沙江路以南、以西、真北路以东的普陀区区域,位于普陀区西南部。板块西南以苏州河与长宁区为界,北与长征镇、曹杨新村街道相接。该地区曾经是苏州河流域重要工业基地,见证了上海火柴厂、福新面粉厂、天厨味精厂等一批民族工业的辉煌历史。已步入新一轮的商务规划时代,有望成为城市四大准CBD中心之一。

长风板块西部,大渡河路以西一直到真北路,是规划中的长风现代生态商务区,未来这里将会成为苏州河边一个大型的商务办公聚集区,还在建设当中,以工地居多,较为冷清。 按照上海市的规划,长风生态商务区已正式列入全市首批重点推进的九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该商务区位于普陀区南部,内环和中环线之间,原为长风工业区,这里具备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市中心内不可多得的一块可供整体规划开发的地块。未来这里将会有国浩长风城、北岸长风、旭辉世纪广场、汇银国际商务中心等商务楼宇。与其他地区不同,长风生态商务区地块傍绿面水,规划中的现代服务区新建绿地和原有绿地合计达2000多亩,这在上海中心城区里是罕见的,未来将依托苏州河北岸生态环境,营造绿色休闲长廊,凸显苏州河特色。

①居住布局

长风板块在地理划分上泾渭分明,东部是以长风公园和华东师范大学为中心的居住区,聚集了大片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住宅,如长风新村、师大新村等,生活气息浓厚,长风公园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存在,更是带动了周边配套的发展。华师大后门的枣阳路上,更是因为聚集了众多的学区生活配套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人气。

②娱乐休闲

有50年的历史,是上海市大型的综合性山水公园。晨起去公园锻炼,周末带家人一起去家门口的公园散步、放松,应是周边居民最大的便利享受。平日饭后到长风公园散散步是件很方便的事情。家人中不管是退休的爷爷奶奶还是年轻的上班一族,到长风公园打打拳、跑跑步都是不错的选择。公园里有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各种游乐设施。长风公园里面还有个海洋水族馆,是家长带小朋友们的好去处。毗邻的学区有华东师范大学。

位于华师大后门的枣阳路是美食一条街,各种地方美食是应有尽有。在金沙江路上还有华联商厦和华联吉买盛可供日常购物,除此之外,还可以步行到金沙江路逛逛华联商厦,购买许多用品,或是乘两站公交车到长宁的中山公园体验吃喝玩购一站式消费体验的快感与舒适。

③交通改善

板块交通环境有待提升。由于整个板块的出行一般依靠金沙江路,虽然拥有多条直道市区的公交线路,但金沙江路东段车道狭窄,因此高峰时刻拥堵比较严重。不过中环线真北路段的通车大大改善了该板块的出行便利度。同时,金沙江路沿线又有3座连通长宁的公路桥和轨道交通13号线正在规划中。轨道交通3号线由西向东,与轨道交通1号线交汇,并穿越市中心。在金沙江路沿线设站的轨道交通13号线,将与环线、路桥形成地下和地上联动的立体网络体系,将在未来几年大大改善板块内的交通环境。

④教育资源

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小区旁边就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全国重点大学。除了华师大,在附近还有云岭实验学校、怒江中学、华师大附属小学等近10所学校,板块内居民的就学便利度非常高。不过板块内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离板块最近的,是位于兰溪路的普陀区中心医院,除此之外,板块内没有其他的医疗资源,就医等问题比较突出。

真如板块

真如板块位于上海西北部,普陀中心位置,地域范围为沪宁铁路以南,岚皋路以西,中山北路、武宁路以北,大渡河路以西,金沙江路以北,真北路以东,处于待开发状态。如果不是上海市政府提出打造真如副中心的规划,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大手笔投入,也许这块拥有上海建寺最早的真如寺的“风水宝地”,就真的被人忽视了。而随着真如副中心、上海西站、轨道11号线的通车,真如的众多利好得以挖掘,成了普陀最受关注的板块,让板块内外的居民都开始期待另一个“徐家汇”、“五角场”的出现。

①居住布局

真如板块的居住布局可以以武宁路为界线,分为南北两块。南部与曹杨、长征板块相连,依靠曹杨、真北两大商圈的辐射,生活相比便利,楼盘也比较集中。北块是政府规划重地,虽然有许多人都希望在此购房,但真的找一处合适的居住区很难。这里大部分区域是非居住区,主要分布了上海西站、真如副中心等在建工程,水产、水果、建材等各灯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等等,整体环境较差,居住住宅则以80、90年代建造的老式居民区为主,房龄较新的楼盘大多为小社区。 真如板块的北面是沪宁铁路,对沿铁路的居民来说,噪音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板块内有数条河流,有不少楼盘,但这些河流的水质大多不佳,除非像苏州河一样进行一番治理,否则无法提升楼盘的整体品质。

②商业状况

真如板块的商业配套设施南北有着很大的区别,南部与曹杨、长征板块相连,依靠曹杨、真北两大商圈的辐射,居民到时代购物中心、梅川路商业街、麦德龙、百安居、中环百联等等,都很方便。 而北部,真如副中心的许多设施都还在规划建设中,仅能看到的,是聚集在铜川路、曹杨路、大渡河路一带的各种类型的大型批发市场,如农贸市场、果品市场、水产市场、禽蛋市场等,这里聚集了极大的人气,市场交易场面火热,虽然环境还有待改善,但物品大多价廉物美,生活成本低。北部已建成的唯一一个大卖场就是家乐福真北店,位于板块西北面,对靠近星河世纪城的居民来说,购物会很方便。

③交通特点

在公共交通方面,真如板块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依托了板块内上海西站、各类物流、批发市场等重要区域,在曹杨路、铜川路、桃浦路几条主要干道上,可以找到通向市区和郊区的多条公交线路,自驾也很方便,但这些道路大多比较拥挤,来往车辆中大中型集卡车较多,导致路面尘土飞扬,车况较差。另一方面,上海西站也将“升级”成为集沪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为一体的全新现代化交通枢纽。规划的4条轨道交通线——轨道交通11号线、14号线、15号线和16号线将经过该站,将改善居民依靠公交出行,交通还不太便捷的现状与窘境。

宜川板块

普陀宜川板块地处中环,靠近内环线中山北路,周边配套相当成熟,生活成本也较低,区域内老公房众多,菜场、医院、银行、便利设施等一应俱全,还有不少别具特色的餐馆,甚至还坐拥有多所幼儿园,小学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宜川中学。居民出行方面可以依靠轨道交通3、4号线中潭路站以及3、4、7号线交汇的轨交枢纽镇坪路站,距离上海火车站很久,公交系统还是相对发达的。

万里板块

万里居住区位于普陀区西北面,东至岚皋路、南面以交通路为界、西到真北路(中环线)、北至大华三路,与宝山大华板块为邻,是上海市政府首批确立的四大示范居住区之一。万里板块是四大示范居住区中离市中心最近的,也是普陀区中环线内社区自然环境最好的居住区,该区域总绿化率为47%,总绿化面积达到106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到17平方米,已超前达到上海市2010年的水平。 万里居住区完全依照法式风格规划建造,车行道、人行道大多采用封闭式设计,充分保持了宁静的居住氛围。板块楼盘以房龄10年以内的次新房和新房为主,因此受到不少年青白领的青睐,但万里的商业配套不多,平时显得比较冷清。万里各居住地块整齐规范,基本与新村路平行或垂直。居住区内有机地布置了四纵一横五条绿化带,使每个住宅街坊均有一侧面临绿带,五条绿带净宽均超过30米,最宽可达100米,为居住区带来了昂盎的生机。

①居住布局

整个万里以1998年以后的次新房和新房为主,由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社区组成,以真华路和新村路为界可划分为北、东、西三个居住小区。居住聚集区主要在北块和西块,北块靠近大华社区。西块多为一些房龄相对较长的社区。由于靠近中环线,环境相对冷清,不过西块的规划也相对较多。东块内有家乐福,且靠近宜川成熟社区,生活更为方便,但楼盘不多。

②商业交通

整个的万里商业配套其实并不多,一个家乐福、一个万里美食广场、一个杨家桥农贸市场和一个万里中心医院,是万里社区居民生活的主要依靠。虽然很多居民已习惯了选择某一天,去家乐福买好一个星期生活必需品的生活方式。不过也有人抱怨,整个万里规划太整齐,平时连买早点的摊位也找不到,买菜、在外就餐也不够方便,选择不多。由于靠近大华和宜川两个成熟社区,一些居民也会去乐购大华店、九百购物中心、好又多甘泉店购物。

轨道方面,7号线新村路站位于万里最东面,地域小社区来说还比较方便,而万里几个大的楼盘都聚集在真华路以西,对大多居民来说还不是很方便。11号线上海西站站和李子园站,离万里的居住聚集区相对较近,尤其是上海西站站,将建一条通往万里北面的通道,部分小区居民只要步行10来分钟即可享受便捷的轨道交通。公交方面,万里板块内公交线路不多,但大多通往市中心主要区域。

③教育资源

万里城作为一个大型居住区,突破了传统居住区模式,让住宅、公建和交通合理布局。整个社区公建划分为1个居住区中心和3个分中心,除了一大批商业和交通配套设施外,还建成了寄宿制晋元高级中学、晋元高级中学附属中学、民办进华中学、童的梦幼儿园万里分园等特色教育设施,为业主的孩子提供了“一步到位”的教育设施,提升了万里城的文教优势。

长征板块

长征板块位于普陀区西南部,在中环和外环之间,紧贴嘉定区,主要是桃浦路以南、真北路以西、苏州河以北的广大区域,东接规划中的普陀区真如城市副中心和长风现代服务区。随着市区房价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年青白领选择在这个房价相对有优势,商业和交通日益成熟的潜力地段置业。板块内拥有普陀区重点发展的四个区域中心之一的真北商务圈,商圈内有梅川路商业街、中环百联、麦德龙、农工商118店、欧倍德、红星美凯龙等多个知名商业设施,已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除此之外,板块内的小公园也非常多。

长征在房产发展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后起之秀,规划定位是“低密度低层加多层和小高层的混合型绿色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多种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该板块现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居住环境和风貌。相比普陀其他板块(除万里外),长征的楼盘房龄普遍较新,社区环境好,成了很多年青白领置业首选。

①居住布局

长征板块早期是市区动迁居民择居佳地,随着人口大量外移中环,板块内的新建楼盘纷纷拔地而起。长征板块往往以沪宁高速公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块。南长征板块依托梅川地区成熟的生活配套和轨道交通13号线的规划,略优于北长征板块。南长征板块以大中型楼盘为主,附近还有梅川新村、真光新村等多个居民新村,居住氛围十分成熟。

②商业交通

长征板块的真北商务圈已发展得十分成熟,这是以真北路为纵轴,金沙江路、梅川路为横轴的新兴商务圈。该项商圈的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是位于板块中央,被评为“上海十大休闲街”之一的梅川路步行街,步行街本身以餐饮休闲为特色。步行街周边集中了各类大型商业配套,包括上海规模最大的购物广场之一——百联中环购物广场。真北商圈的另一核心处是位于金沙江路上的118广场,虽然其热闹程度不及梅川路步行街,但对大部分聚集在长征以南的居民来说,平时购物相对十分方便。不过除了真北商圈,长征整体的商业配套以小型商铺为主,且分布较散,大多数楼盘周边只有一些基本生活配套。

长征板块的公交主要集中在金沙江路、真北路两条主干道,以及商业设施汇集的梅川路上,这些公交主要通往中山公园、静安寺、曹家渡等商圈。金沙江路是连接嘉定和市区的主干道,但上下班高峰时期会比较拥挤。长征板块南端与长宁区只隔有一条苏州河,主桥结构已贯通的祁连山南路桥,可使板块内居民到达虹桥CBD车程更为方便;规划中的地铁13号线位在长征板块设有3个站点,预计2012年通车,这些都将改变板块仅依靠公交,交通还不便捷的现状。

桃浦板块

桃浦位于普陀区的西北部,大致范围是桃浦路以北,真北路以西,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远,它是西北部的物流区,中环房价的低谷。板块内的商业配套除桃浦镇中心还算全之外,其余地区的配套都有所欠缺,人气相对不足。另外,桃浦小户型的房子特别多,单价相比其他区域明显偏低,周边物价也相当便宜,很适合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薪层级居住和生活。

板块内便利的交通,使得它具备了建立“上海西北物流区”的条件,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板块的生活气息。除了桃浦镇中心生活配套比较齐全之外,板块其他大部分区域配套都有所欠缺,人气自然不足,在“西北物流区”建成以后的状况应该会有所改善。

①居住布局

桃浦板块高架包围、车辆交通十分便利,但是同时也使得该地区的生活气息相对较弱,板块内新房不多,人气不足。板块内楼盘的均价还是比较低的,与周边区域相比,与万里、长征、真如等板块的房价相比明显偏低,也是整个中环沿线周边的房价低谷。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想在普陀置业的工薪一族。从二手房市场来看,区域内二手房成交较为活跃。但由于板块定位于“物流区”,所以环境很不理想。教育方面,有桃浦中心小学、桃浦中学、基本可以满足板块内居民的教育需求。

上海的西北物流区根据普陀区政府的规划,依托沪宁铁路、沪嘉和沪宁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桃浦地区被定位为上海的“西北物流区”,主要建立4平方公里的两大现代物流基地、6平方公里的物流加工配套基地和8平方公里的物流仓储基地,同时吸引国际和国内大型物流集团企业进驻,构筑省际公路运输、市域货运集散点和长途大型货车、市内专用货车的转运点,成为面向江、豫、皖、鲁、辐射全国的内陆口岸综合性物流中心。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桃浦板块的自身价值提升较快。乐购、易初莲花、欧倍德、麦德龙、农工商总店、红星美凯龙等近十家大型超市已陆续在桃浦落户;商业集中的雪松路位于居民区,以中低档消费为主,人气颇旺;古浪路将改造建成一个大型的商业中心;相邻真如板块的中环沿线将引进家乐福,此外真如副中心的规划对桃浦而言也是一个长期的利好因素。全方位的配套建设将大大提升桃浦的生活品质。

②交通情况

中环线、11号线:区域交通升级从地理位置上看来,地处普陀西北角的桃浦,距市中心着实有一段距离,但区内的中、外环线以及高速公路给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中环线古浪路、真南路匝道口现也已建成通车。区域内有838、117、750等多辆公交可直达静安寺、火车站、徐汇等市区地点。而轨道交通11号线在区内设有四个站点,其中白丽新村站就在区内最大的集中居住点,对区域交通配套的影响可见一斑。

板块南临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西傍外环线,204国道横穿镇域东西;南北向的外环线、祁连山路、真北路把312、204国道、沪嘉高速、沪宁高速连接成四通八达的快速干道网络。从桃浦镇政府经外环线至虹桥机场10分钟,至浦东机场45分钟,有10多条公交线从市内各角落抵达镇内。

历史沿革

普陀区以境内普陀路得名,故称“普陀区”。位于东经121°39’,北纬31°25’,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北部。东起沪太路、彭越浦、苏州河与闸北区交界,南沿苏州河、万航渡路、长寿路、安远路与长宁、静安区毗邻,西至沪宁铁路、环浜与嘉定区接壤,北达真南路、薛家浜、灵石路与嘉定、宝山区相连。辖区内苏州河东西穿越而过,距市中心人民广场7.5公里。

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早在唐代以前区域部分地区就已成陆。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上海县,现区南境属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嘉定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宝山县,现区北境属之。直至19世纪末,区域仍以西浜、李家浜、木渎港、蔡家浜、虬江等一线为界,南北分属上海县高昌乡、法华乡及宝山县真如乡、彭浦乡。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列强通商口岸。嗣后列强强占租界,且多次扩大区域,至1899年,区境苏州河以南之大部分地区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开始了城市化进程,逐步成为上海市区的一部分。1927年,上海特别市建立后,今区境之地,除公共租界外的其他地区分属闸北、彭浦、真如、蒲淞、法华等区。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政府接管公共租界,重新划分政区,并在上海设立31个警区,苏州河以南之地被划为第十三警区,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基本按旧时警区地段设区,苏州河以南之地域为第十三区。1947年1月改称普陀区,区公所设在安远路玉佛禅寺内。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月底成立普陀区接管委员会。1950年6月28日,成立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划入苏州河以北、中山北路以南地域。1956年后又陆续划入真如、大场、西郊、宝山等区县部分地域。1984年与1992年分别划入嘉定县的真如镇和长征、桃浦2个乡,至此普陀区的区境面积为55.47平方公里。

随着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以及各个时期的工作需要,区内街道行政区划及其办事处的设置,亦相应多次调整。1959年正式定名为街道办事处,年内,区行政区划为7个街道,即宜川新村、普陀路、林家港、东新村、沙洪浜、胶州路、曹杨新村街道。1963年5月区辖属街道调整为8个,建立中山北路街道。1964年区辖街道调整为9个,建立朱家湾街道。

1982年2月,从宜川新村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立甘泉新村街道,从曹杨新村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立曹安路街道,此时,区辖街道调整为11个。1984年11月,嘉定县的真如镇划入区境,区行政区划为11个街道1个镇。1987年7月,由于境域扩大,建立沪太新村街道。同年10月建立石泉新村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3个街道1个镇。

1991年9月,撤销普陀路、胶州路街道,建立长寿路街道;撤销甘泉新村、沪太新村街道,建立甘泉路街道;撤销朱家湾、石泉新村街道,建立石泉路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0个街道1个镇。1992年7月,嘉定县的长征、桃浦2个乡划入区内,区行政区划为10个街道、1个镇、2个乡。1993年3月,东新村街道更名为东新路街道。是年5月,沙洪浜街道更名为白玉路街道。同年12月,撤销长征、桃浦2个乡,建立长征镇和桃浦镇。区行政区划为10个街道3个镇。

1996年3月新建真光路街道。同年3月,新建白丽路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2个街道3个镇。1997年7月,撤销宜川新村、中山北路街道,建立宜川路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1个街道3个镇。2000年5月,区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撤销曹安路、白玉路、东新路、真光路、白丽路等5个街道。在撤并调整过程中,各街道、镇行政区划也相应调整,调整后的区划为6个街道3个镇,即长寿路、宜川路、甘泉路、石泉路、长风新村、曹杨新村街道,真如、桃浦、长征镇。

行政区划

2005年,普陀区辖6个街道、3个镇,215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分别为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宜川路街道、真如镇、长征镇、桃浦镇 。

经济发展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312.88亿元增长到620亿元,年均增长14.6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06年的74.92%提高到2011年的80%,区级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35.0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1.60亿元,年均增长11.96%,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降低19.32%,完成科技投入10.95亿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006年的5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6平方米,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6年的37.66%提高到2011年的47%,新增就业岗位累计达到13.8万个。

2011年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逐步改变,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依赖度逐步降低,现代服务业、商贸业和科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在区级税收中的比重分别达到20%、20%和19%。

生态商务区

五大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作为全市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的长风生态商务区基本建成,进入运营产出期,已建成各类设施84万平方米,2011年总税收突破10亿元,税收亿元楼达到3幢。美国纳尔科、法国施耐德等一批外向型、总部型企业落户并有较大的发展,万豪、国丰两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开业,一批文化设施建成运营,逐步形成了商贸会展、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三大功能性板块。园区道路和沿河景观绿地基本建成。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上海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江实业项目进展顺利,铁路货场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环商贸区的功能进一步集聚,交通环境和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绿洲中环等一批高等级商务楼宇投入使用,百联中环购物广场、东方商厦、友谊商店等一批知名商业企业落户。长寿商业商务区的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成效明显,建成调频壹广场、芳汇广场、我格广场等一批商业设施,启动曹家渡商圈综合改造工程。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转型调整和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土地收储拉开帷幕,关停染化八厂、敦煌化工厂等13家污染严重及高能耗企业,园区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世界500强企业默沙东医药销售公司落户。

现代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发展特色鲜明,建成“长风金融港”,集聚了股权投资企业及管理机构64家。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业呈现新亮点,6家园区成为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M50、天地软件园成为全市首批示范创意产业集聚区,天地软件园还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上海市服务外包专业园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天地科技谷被批准为上海市高技术服务产业园区。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4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开业,长风公园·长风海洋世界成为本区首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楼宇经济实现质的飞跃,税收亿元楼累计达到15幢,2011年,全区重点商务楼宇每平方米税收产出超过1000元。传统产业园区加快转型,桃浦工业区、长征工业区分别挂牌成为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商贸业发展

商贸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保税物流中心、陆上货运交易中心、跨国采购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物贸中心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等专业平台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商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多层次、多业态的商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环商圈发展成为市级商业中心,长寿、长风等区级商圈逐步调整发展,曹杨、甘泉被评为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对外贸易工作取得积极进步,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5.7亿美元。

科技业发展

科技产业取得新发展。与区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华东师大科技园、同济大学科技园沪西园区、武宁科技园的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功能不断显现。区域自主创新的活力与能力不断提高,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近60亿元,区内科技企业共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76项,市级项目373项,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111家,培育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8家,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44家。36家企业的41个产品和服务获得上海名牌称号,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获得上海市质量金奖。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被列为上海市首批TD建设与应用试点示范区。

苏州河开发

苏州河沿线开发建设全面展开。充分挖掘我区独特的苏州河岸线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商务功能综合开发,率先开辟“水上旅游巴士”,苏州河文化艺术节、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成为重要的文化、体育品牌,沿线景观灯光成为上海市十佳夜景之一,苏州河普陀段荣获“2010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苏州河十八湾”逐渐成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现代物流业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现代物流业发展初见成效。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本区部分)各大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园区全年引进物流企业和项目90个,总投资1.49亿元。农工商配送中心、普洛斯物流、太极医药物流等在建、续建项目进展顺利。顺捷物流、利丰物流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物流保税中心申办工作抓紧推进,物流业税收增长较快,康诚仓储、乐购物流等企业的纳税额同比翻了一番多,物流产业对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4.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12%。

综合实力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区域GDP)6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实现区属工业销售产值234.93亿元,同比增长3.19%;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9.40亿元,同比增长13.26%;实现财政总收入196.35亿元,同比增长13.2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61.60亿元,同比增长19.93%。以商贸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1.06%,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

区位优势

普陀是上海中心城区外围之一,内、中、外三条环线均从区内穿过,轨道交通3、4、7、11号线以及在建的轨道交通13号线,连接上海各中心区和邻近郊区,交通方便快捷。普陀位于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沪宁高速从这里通向江苏等国内其他省份,204、312两条国道从区内起始,可达长江流域和东北、西北地区。2011年,上海西站交通枢纽工程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建成后将使沪宁城际铁路与上海市轨道交通11、15、16号线实现多条轨道交通线的立体“零换乘”,未来每年客流集散量将达1亿人次,成为长三角大都市“三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保证。

社会事业

教 育

普陀区教育系统现有教育单位177所。其中,幼儿园72所,小学28所,中学48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教育学院1所,业余大学1所(另职工中专1所),社区学院1所,社区学校9所;另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青少年中心、教育考试中心、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等教育单位12所。在校学生84719人,其中中小学生56868人。在编在职教职工8938人,其中专任教师6050人,离退休教职工8461人。

卫 生

截至2011年末,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46个,其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43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综合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二级甲等专科医院2所(区中医医院、区妇婴保健院),专科防治院(所)2所(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眼牙病防治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中等医学教育学校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所;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6.2张。专业卫生人员6620人,其中执业医师2383人,执业助理医师88人,注册护士275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5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3.1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54.63万人次,住院手术2.65万人次,出院病人10.13万人次。

2011年全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81.17岁,其中男性79.1岁,女性83.28岁;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91‰、婴儿死亡率3.57‰、新生儿死亡率2.55‰。

文 化

普陀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各级文物点40余处,涵盖工业遗产、宗教建筑、文教建筑、民居宅邸、革命史迹等各种类型。“苏州河十八湾”是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中央造币厂旧址、福新面粉厂旧址、江苏药水厂旧址、上海啤酒厂旧址、天利氮气厂旧址等近20处工业遗产。普陀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有“赤色沪西”的美称,区内留存许多工人革命运动遗址。普陀区还有着较为独特的宗教文化资源,区内不仅有上海地区现存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如寺大殿,还有闻名东南亚地区的玉佛寺、沪西清真寺等宗教寺庙。此外,区内还发现了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元代水闸遗址,这一发现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普陀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苏州河沿岸已建、在建的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和展示馆近20个,如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顾正红纪念馆、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上海造币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苏州河展示中心(梦清馆)、上海游艇游船展示馆、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成龙电影艺术馆、工业遗址公园等,滨河博物馆走廊初具规模。

体 育

普陀区内共有曹杨路普陀体育馆、北石路真如体育场、梅岭北路曹杨游泳池、平利路新健俱乐部及西乡路体育中心等5个区属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普陀区全民健身开放工作。下属4个业余训练学校,分别是普陀区少体校、普陀区军体校、普陀区足球学校和普陀区游泳学校,主要负责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区内建有13个社区公共运动场、2个百姓健身房和覆盖全区9个街道、镇的411处百姓健身苑(点)。

普陀区的体育工作拥有着辉煌的历史。1986年我区被国家体委评为“田径之乡”;1998年建造了全市第一个社区健身点——长风公园健身点;2001年普陀区开创的女足项目学校布局“一条龙”工作模式在全市名列前茅;2003年在全市首创了“城市龙舟”品牌,至今已成功在苏州河上成功举办八届苏州河龙舟赛;2004年起普陀区青少年体育学校连续两届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5年率先建设了全市第一个(全国首批)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长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曾经培养了一批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运动员,如田径奥运会冠军刘翔,技巧世界冠军陆美娟,羽毛球世界冠军朱琳,著名排球运动员李国君、许新,著名足球运动员李晓、成耀东、莫晨月、张颖等。

当前普陀区的体育工作注重体现体育是民生的理念,承担体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硬件设施建设科学健身的指导,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强身健体的迫切需求;体现体育是精神的理念,承担为国争光、为市争光、为区争光的职能,积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体现体育是文化的理念,倡导“公正、责任、诚信、包容”的价值取向,锤炼国民意志、提升民族精神,逐步升华普陀体育的发展境界和工作标准。

城市建设

旧区改造

普陀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旧区改造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新普陀的发展战略,依托国家召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历史性机遇,以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建设以及国家重点项目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建设为动力,以及苏州河景观整治等重大市政建设的有利时机,先后完成了建民村、新华南里、上海西站、九间头等地块的改造动迁工作,启动了真北村、锦绣里等地块的动迁改造,切实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普陀区尚有未改造成片二级以下旧里16块,未动迁居民约2万余户。历年结转在拆基地8个,涉及居民2700余户。“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以人为本,依法改造,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及“拆、改、留、修”并举的旧改方针,坚决贯彻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暂行规定》,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公平补偿、结果公开”的征收原则,进一步加强旧区改造的工作力度,改善存量旧区的居住环境,加快历年结转基地的收尾速度。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旧区地块改造。

市容环境

普陀区绿化市容环境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改善。2007年到2011年末,全区新增公共绿地88万平方米,调整改造公共绿地210万平方米,建成武宁公园、长风生态商务区滨河绿地等一批公园绿地,整体改造了沪太、管弄、曹杨、兰溪、长风和宜川6座老公园。长风公园·长风海洋世界成功创建成普陀区首家AAAA国家旅游景区。完成苏州河普陀段景观灯光建设,该项目荣膺上海“十佳”灯光夜景;建成白玉路段实宽267米的景观瀑布群工程。新建、改建景观围墙3.5万平方米,整治店招店牌2万块。按照“整洁、有序、安全、高效、法治”的要求,以保持保洁水平、整治顽症为重点,市容环境常态管理、长效管理不断加强,9个街道(镇)市容环境责任区创建工作全面达标,长征镇和曹杨街道成功创建成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2011年5月,曹杨街道启动生活垃圾新分类,同年,在曹杨路山华果品批发市场内成功建成普陀区第一座生化有机垃圾处理厂,垃圾减量扎实推进。2011年末,全区公共绿地总量达到526.39万平方米,行道树5万多棵,绿化覆盖率24%。绿地总量、行道树数量、公园数量位居全市中心城区首位。

交通环境

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有上海“西大堂”之称。沪宁、沪杭两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也分别从区西北部与西部起始。市的内环线、外环线、明珠线(轨道交通)贯穿区境。

普陀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外围,内、中、外三道环线均从区内穿过,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7号线、11号线以及在建的轨道交通13号线,连接上海各中心区和邻近郊区,交通快捷方便。普陀区位于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G2京沪高速公路和G42沪蓉高速公路从这里通向江苏等内地省份,204、312两条国道从区内起始,可达长江流域和东北、西北地区。2010年,上海西站交通枢纽工程进入了大规模建设阶段,建成后将使沪宁城际铁路与上海市轨道交通11、15号线等实现多条轨道交通线的立体“零换乘”,未来每年客流集散量将达一亿人次,成为长三角大都市“三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保证。

著名人物

慧根

慧根(?―1900)玉佛寺的创建人,首任住持。据庄潞《可成大师传》及叶尔恺《玉佛寺记》记载,慧根原系普陀山僧人,曾单丁行脚,朝礼五台、峨嵋等佛教名山。他经西藏到达缅甸,请得大小玉佛五尊,迎奉回国。途经上海时,留下坐佛、卧佛各一尊。其余三尊运回普陀山。留在上海的两尊玉佛,得盛氏檀越等人发起,于清光绪八年(1882),在张华浜建茅蓬供奉,这是玉佛寺的前身。1900年,又在当时的江湾车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这是最早的玉佛寺。寺成不久,慧根上人即圆寂。

本照

本照生卒年不详。玉佛寺第二任住持。据叶氏所撰《玉佛寺记》称,本照法师为慧根上人嗣法弟子,慧根上人圆寂后,即由其继任住持。他继承师志,勉力守成,曾进京请得藏经(即清《龙藏》)一部,藏于寺内。这部藏经至今仍完好无损,供奉在藏经楼。辛亥革命期间,江湾玉佛寺宇被占(一说被毁),佛像被弃置公园内。本照法师曾为此竭力奔走呼号,最后赍志以没。

宏法

宏法(?-1917)玉佛寺第三任住持。原为浙江天目山昭明院僧人,退院来沪。时值本照法师圆寂,乃由诸山长老推荐继任住持。宏法上人得常州天宁寺冶开及南京香林寺济南等长老之助,多方卫护,遂将玉佛从公园移至麦根路(今淮安路)赁屋为寺。冶开和尚为近代禅宗名宿,曾在本寺结七念佛,建念佛道场。一时海上名流,齐集本寺,玉佛寺由此成为著名道场。1917年宏法上人圆寂。

朱元冰

朱元冰(1995年1月11日),多才多艺,品学兼优。2010年7月参加《Road To Asia》Day Day Up中日国际选秀湖南卫视总决赛并获得赴日本学习机会,现为RTA少年组成员。小学:上海市管弄新村小学。初中:上海市怒江中学。高中:上海市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1年7月10日 ,与RTA其他成员共同搭挡主持湖南卫视新综艺节目《少年进化论》(后更名为《少年成长说》)。

名胜古迹

普陀区的名胜古迹有:玉佛禅寺,江南名刹,以供奉白玉雕释迦牟尼坐像和卧像而得名;真如古寺,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一次的真如文化庙会在此附近举行;沪西清真寺,上海较大的清真寺之一;沪西工人文化宫,全市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长风公园,全市以水秀著名的大公园,园内有建于湖底的大洋海底世界,两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花卉节在此举办;此外,还有长寿公园、海棠公园、未来岛公园等。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01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