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荣誉
1988年,学校就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而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
1997年,学校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1998年至2013年,学校先后4次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1999年,学校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
2002年,学校被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确定为“全省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示范学校”;
2002年,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经贸委和甘肃省总工会评为“甘肃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2003年,学校党委被甘肃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学校被评为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
2005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05年,学校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单位”;
2006年以来,学校党委被天水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甘肃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2004~2008年连续5年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团甘肃省委等五部委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09年被甘肃省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
2010年被甘肃省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历史沿革
1959年,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创办,校址在天水市玉泉观内;
1959、1960两年招收中文、数学、物理、生化、俄语专业的大专生8个班328人;
1961年,学校迁至天水市东十里铺。
1961年6月,学校由玉泉观迁至秦城区长开路45号;
1962年8月,高等院校调整,改名为天水教师进修学院,停止招大专班,培训天水、武都两地区的中学教师和小学行政领导干部,到1965年,共培训15个班598人;
1965年,中央提出试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又更名为天水工读师范专科学校,招收中文、数学两个农中班93人;
1966年6月,改名为天水工读师范专科学校;
1966年,文革开始停止招生;
1969年初,天水地区革委会把天水工读师范专科学校、天水师范学校、天水卫生学校三校合并为天水地区五七红专学校,延续至1971年;
1971年11月,天水地区五七红专学校撤销,成立天水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和天水地区卫生学校;
1972年,学校又更名为天水地区师范专科学校,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七个科,截止1976年培养各科学生1700多人;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招收中文、数学两个本科班(学习两年后转入甘肃师大),物理、化学、体育三个专科班;
1978年,继续招收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英语、美术等专业班学生;
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甘肃省天水师范专科学校,为2年制大专,改由省教育厅领导;
1984年底,开始筹建新校舍,校址选在秦城区滨河西路;
1992年7月,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4年8月,学校完成搬迁,全部搬至新校区;
2000年4月5日,由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天水师范学院,开始本科招生,成为甘肃省陇东南地区第一所本科院校;
2007年5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2011年10月,被教育部列为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
2013年,开始招生培养教育硕士。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到2013年4月,学校下设12个二级学院,42个教学系(部),4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5个省(市、区)招生。
二级学院明细
学院名称 | 开设专业 |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历史学(师范类)、人文教育(师范类)、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 |
天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科学,(师范类),统计学(非师范类) |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
天水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 物理学(师范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类) |
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 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科学教育、文物保护与修复、应用化学、化学工艺与工程、地理科学 |
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表演 |
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 |
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绘画学 |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 |
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英语教育 |
天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开设有函授、夜大学及应用型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三个类别,申请有28个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和16个专科专业 |
学科建设
截止到2013年4月,学校拥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3个重点扶持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71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5.5%;教师中教授、副教授580人,占专任教师的38.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455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72人;学校聘请外籍教师8人,兼职教授83人。有38名教师分别担任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导师。教师中,2人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国际、国内各级学术团体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有30多人;3人被评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中科院杰出成就奖,15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师,5人被评为天水市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4人获天水市劳动模范称号;1人获甘肃省“十佳师德标兵”称号;9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人被评为全省优秀专家,8人入选甘肃省“333”、“555”创新人才工和第一、二层次人选,24人入选天水市科技拔尖人才和“222”创新人才工程。
教学建设
截止到2013年4月,学校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法、工、教育、历史、经济、艺术、管理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和为甘肃省县及县以下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办学特色。
截止到2013年4月,学校有各类在校生14018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13918余人,留学生4人,预科生96人。
截止到2013年4月,学校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18门省级精品课程。
教学示范中心:天水师范学院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天水师范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2008省级精品课程推荐课程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生物化学 | 安建平 |
文学理论 | 郭昭第 |
中国历史理 | 地,雍际春 |
健美操 | 贺改芹 |
省级精品课程
开设学院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体育学院 | 武术 | 侯顺子 |
文史学院 | 中国现代文学 | 马超 |
文史学院 | 中国古代文学 | 温宝麟 |
数统学院 | 高等代数 | 侯维民 |
数统学院 | 数学分析 | 杨仲玄 |
教育学院 | 公共心理学 | 赵红英 |
物信学院 | 原子物理 | 王文赜 |
经管学院 | 会计学基础 | 何建华 |
校级精品课程
开设学院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文史学院 | 古代汉语 | 王廷贤 |
文史学院 | 文学理论 | 郭昭第 |
文史学院 | 中国历史地理 | 雍际春 |
文史学院 | 中国近代史 | 郑正伟 |
生化学院 | 精细工程 | 王小芳 |
生化学院 | 生物化学 | 安建平 |
生化学院 | 植物学 | 陈荃 |
生化学院 | 无机化学 | 唐惠安 |
物信学院 | 原子物理 | 王文赜 |
物信学院 | 电子技术 | 逯宗胜 |
物信学院 | 理论力学 | 刘保义 |
数统学院 | 数学教学理论 | 冯国平 |
教育学院 | 教育学 | 李刊文 |
经管学院 | 财务会计 | 赵爱英 |
外语学院 | 综合英语 | 段世齐 |
工学院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 牛永江 |
体育学院 | 健美操 | 范大明 |
体育学院 | 健美操 | 贺改芹 |
艺术学院 | 工笔人物画 | 王骁勇 |
硬件设施
截止到2013年4月,学校占地670亩,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5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5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9种;教学仪器设备值6934.8万元,固定资产4.74亿元。
学校拥有图书楼、艺术楼、3#实验楼、4#教学楼、行政楼等建筑物。
知名校友
姓名 | 概述 |
---|---|
令续鹏 | 八九届校友、中共通渭县委书记 |
苗恒 | 文学院2009届毕业生,80后作家、国际华语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郑州市作协会员、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名誉副总编。出版《青春的胴体》《泪水飞扬》等书 |
朱晓玲 | 七四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甘肃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天水市基础教育课改实验推广组专家组成员、天水市科学技术顾问团文化教育组顾问 |
伏世贵 | 七四届校友,优秀残疾人教练 |
王砚 | 八二届校友,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
王钧 | 九二届校友、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程江芬 | 九零届校友、中共秦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政府党组书记 |
高涛 | 八四届校友、全国百名明星校长、高级教师、甘肃省正宁一中校长 |
高秦生 | 八八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 |
苟钟灵 | 九三届校友、中共武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
董珺 | 九零届校友,甘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苟昌盛 | 八六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共产党陇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两当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两当县一中校长 |
王曙辉 | 九四届校友,中共天水市,麦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
衡彬 | 七八届校友,甘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郭昭第 | 八八届校友、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获得者、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 |
郎孝良 | 八七届校友,全国优秀教师,岷县,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兼岷县教育电视台台长 |
牛永祯 | 九三届校友,张家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马全荣 | 八四届校友,中共张家川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
雷玉芳 | 八九届校友、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甘肃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白银市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化学奥林匹克夏令营优秀指导教师 |
魏胜奎 | 八四届校友,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魏千乙 | 八四届校友,秦安县人大副主任 |
李美喜 | 八四届校友、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首批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天水市“222”创新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天水市第四、五届党代会代表、甘肃省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 |
刘彦博 | 八四届校友、天水市第六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天水市第一届、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天水市第四届党代会代表 |
张军利 | 八一届校友、中共平凉市委副书记 |
蒲军 | 八二届校友,中共张家川县委书记 |
刘存禄 | 八零届校友,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
张承潜 | 八二届校友,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秘书长,民盟,武威市,委员会主委 |
田正国 | 八四届校友,兰州军区,某训练大队政委 |
王小平 | 八三届校友,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党委书记 |
王新文 | 八五届校友,全国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
张飞鹏 | 八二届校友,法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
柴金祥 | 七七届校友、天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张津梁 | 六八届校友,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
张玉璧 | 八零届校友,天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
赵晖 | 九五届校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家协会会员、天水市第四届青联常委、天水市青年书画家协会主席、秦州文化艺术交流展览中心主任、天水艺苑画廊艺术总监 |
王雄,煕 | 八八届校友、天水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长城书画院画家、北京中国画院画家 |
高爱明 | 九五届校友、清华美院李铁生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工作室画家、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院客座教授、天水市青年书画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天水市麦积区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
周江 | 八五届校友,身残志坚,自主创业,的优秀青年,银川市,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自强模范 |
柳春才 | 九六届校友、宕昌县哈达铺中学校长、宕昌县政协副主席、全国优秀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宕昌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陇南市第一届人大代表、陇南市第二届政协常委 |
奚凌 | 九五届校友,上海瀚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
陈文金 | 零三届校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拜城县第二中学教师自治区见义勇为,以身殉职优秀共青团员、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陈晓龙 |
院长 | 马建东 |
纪委书记 | 吉建安 |
副院长 | 汪聚应 |
副院长 | 王旭林 |
校园环境
天水师范学院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天水师范学院逸夫图书馆是由天水师范学院投资5000万元建设,于200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的在甘肃省东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5800平方米,八层全框架结构,设计体现了“藏、借、阅”一体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截止到2013年4月,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92项;先后有30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75项;出版专著、教材2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670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CSSCI源刊物发表论文380余篇。
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6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陇右文化研究”栏目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2009年荣获“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2010年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陇右文化研究”栏目获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称号。
研究机构
截止到2013年4月,学校设有11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二级学院所属的研究所,1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
研究院:天水师范学院伏羲文化研究院(校级);
研究所:共有校级研究所五所,院级研究所24所,具体名单列表如下:
校级科研机构与平台 | ||
---|---|---|
敦煌文化,研究所 | 国学研究所 | 体育科学研究所 |
基础物理研究所 | 汉语语汇学,研究所 |
院级科研机构与平台 | ||
---|---|---|
文史学院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 | 唐文化研究所 | 中国社会史,研究所 |
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 | ||
城市经济研究所 | 社会哲学,研究所 | |
教育学院 | ||
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农村教育,研究所 |
外语学院 | ||
英语教学研究所 | ||
美术学,院 | ||
民族艺术,研究所 | ||
体育学院 | ||
社会体育,研究所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统计研究所 | 数学方法论,研究所 | |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 ||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研究所 | ||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 ||
现代农业与陇东南特种生物研究所 | 化学化工,研究所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 |
工学院 | ||
民族建筑研究所 | 制造业信息化,研究所 |
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型分子材料设计与功能重点实验室(省级)。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大樱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天水市农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
学术交流
学校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是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项目学校。
学校先后邀请兰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苏中兴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方世壁、韩志超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蒙培元,著名职场专家孙虹刚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学校教师还参加了“2008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同时,学院举办了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等学术活动。
学校文化
校训精神
校训
“明德、新民、至善”
精神
“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求发展”
校园文化
截止到2013年,学校拥有注册社团50余个,每年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超过3000余人,《瀚海潮》文学社发表的文章获得国家优秀作品,跆拳道社团、英语俱乐部参加的省市级比赛获得多项荣誉,并且举办“社团活动月”、辩论赛、计算机比赛、演讲比赛、配乐诗朗诵、教师技能大赛、书画展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