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校级研究中心4个、校级研究所15个。
合并图册(2张)校级研究中心:公安理论研究中心、警务科技研究中心、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研究中心、警察话语行为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警务指挥控制研究所、应用心理研究所、现代警务机制研究所、警务文化研究所、公安政工研究所、电子取证研究所、道路交通管理研究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视频侦查技术研究所、警察法学研究所、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研究所、禁毒科学研究所、国内安全研究所、公安情报研究所、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研究所。
科研成果
根据2014年8月阳光高考官网显示,该校出版《国家安全学》、《依法侦查问题研究》、《国家安全与反渗透问题研究》、《转型期犯罪侦查理论与实践》、《追逃理论与实务》等专著6部,《依法侦查问题研究》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科研成果三等奖(2007年);承担并结题的省部级课题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3项;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公安研究》、《中国刑事警察》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2月底,馆藏纸质文献总量68.7万册、镜像电子图书18.3万种、在线使用电子图书140万种;购置全文数据库9个,自建警务信息等数据库;订有纸质期刊800余种。在馆藏中、
外文纸质图书中,公安法律类图书为15.8万余册,占总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22.8%。学术刊物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公安学刊》,创刊于1988年,是浙江省公安厅主管、浙江警察学院、浙江省警察协会、浙江省刑事犯罪学学会和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公安理论研究和业务指导刊物。1999年起公开发行,双月刊,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并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第四届、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办学规模
专业设置
根据2014年8月阳光高考官网显示,该校设有8个二级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4个。
系部专业一览表
侦查系 | 本科 | 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 |
治安系 | 本科 | 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 |
专科 | 公共安全管理 | |
刑事科学技术系 | 本科 | 刑事科学技术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 |
专科 | 物联网应用技术、消防工程技术 | |
法律系 | 本科 | 涉外警务、警务指挥与战术 |
专科 | 安全防范技术 | |
社会科学部 | -- | -- |
公共基础部 | -- | -- |
警察体育部 | -- | -- |
师资力量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428人,其中专任教师195名,聘请校外教师、教官54人(驻校教官33人)。专任教师中正高24人、副高40人,具有博士学位33人、硕士学位139人,省部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
教学建设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公安部精品课程3门、省精品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治安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侦查学;
省重点专业:道路交通管理、刑事侦查、刑事技术;
省重点建设专业:治安学、侦查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公司企业犯罪案件侦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公安部精品课程:侦查情报学、计算机辅助侦查、警察临战应用射击;
省级精品课程:涉外警务与执法合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禁毒实务、公司企业犯罪案件侦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痕迹检验、治安管理学,查缉战术、治安案件查处、刑事照相、法医学、公安行政法、警务英语;
省级教学团队:刑事案件侦查教学团队(带头人:徐公社)、痕迹检验教学团队(带头人:吕云平)、道路交通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杜心全)、警务战术教学团队(带头人:赵军);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刑事科学技术实验中心、侦查综合示范中心。
学科建设
校园活动(13张)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4个“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植学科、1个省社会科学“学科共建”共建学科。
“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治安学、侦查学、网络安全与执法技术、刑事科学技术;
省高校重点扶植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
省社会科学“学科共建”学科:公安学。
对外交流
2003年起,学校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韩国顺天乡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日本医科大学等国内外高
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开展了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及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等方面的合作。2009年起,学校每年选派学生赴各校学习,并接受云南警官学院学生和韩国、美国的留学生来校学习。2003年起学校每年举办“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2004年每月举办“浙江公安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为公安机关开展高层次警务交流协作和学校师生参与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09年,学校被列为公安部引进外国专家项目执行单位。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浙江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0 626 546 466 提前批 2008 639 547 455 提前批 2007 636 577 518 提前批
本科专业
工学1个
-
刑事科学技术 法学2个
-
侦查学 治安学
-
历史沿革
1949年5月,建立杭州公安人员训练班;
1949年底,更名为杭州人民警察学校;
1950年,杭州人民警察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公安干部学校;
1978年,开始中专学
历教育;1982年中专学历教育单独划出,建立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
1955年浙江公安干部学校更名为浙江 公安学校;
1959年浙江 公安学校、浙江政法干部学校(筹)合并组建浙江省政法干部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浙江省政法干部学校停办;
1974年,浙江公安干部学校复校 ;
1985年,建立浙江公安专科学校;
1994年,浙江公安专科学校更名为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开办大专学历教育;
2000年,浙江人民警察学校并入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并迁址滨江新校区办学;
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浙江警察学院;
2011年3月,获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
校园文化
校徽
校标由内外环形构成,体现团结、和谐、包容万象的寓意。校标内环以
学校“忠诚”雕塑为主形, 是“忠诚”政治本色的反映,同时也体现校标的唯一性。“忠诚”雕塑下方的波浪形曲线指代学校位于钱江之畔。视觉上,用柔性的水形与阳刚的雕塑形成互补,代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和综合性。校标外环由中、英文校名及橄榄枝三部分组成,中、英文校名的字体设计易于识别,便于校标推广和使用;两侧的橄榄枝代表了希望与和平,也是崇高的警察职业所追求的目的,以增强教员与学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校标的内外环采用不同的均衡感设计,外环以均衡为主,保证了校标的严肃和正气;内环中的雕塑采用偏上的布置,凸现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校标色彩上采用警察制服的藏青色为主调,凸显出学校的公安行业属性。校训
“忠诚、严谨、团结、奉献”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
-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