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资源

学院占地575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亿元,硬件设施完备先进;各类图书66万册;在校生将近1万人。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教职工5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20人(教授32人),硕士以上学历250余人,留学回国教师及外教40余人。另聘请有关高校及有关行业的专家100余人担任兼职、客座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截至2014年)

校内建有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五大实训基地,116个实验实训室。其中拥有中央财政和省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生物与食品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商业信息化实训中心”,国家紧缺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外国语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经济与管理实训基地”等。

学院传承“厚德崇商”的校训,弘扬“浙商文化”,坚持“德能并举、商学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搭建了“四方合作、同育共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台,形成了以系统为依托、以学院为主体、以政府为推手、合作企业深度参与的四方合作办学体制。与中国企业500强的浙江省兴合集团公司以及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新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特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宾馆、杭州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杭州联华华商集团等25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时,一些著名企业为了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在我院设立了具有较高奖额与受奖范围的企业冠名奖学金。如“兴合集团奖学金”、“狮峰茶叶奖学金”、“浙农奖学金”、“特产集团奖学金”“新大集团奖学金”、“浙江宾馆奖学金”等

师资介绍

坚持“递进培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重点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测评,构建分批推进、骨干带动、常态运行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测评体系。形成了“新教师” “青年教师” “骨干教师” “专业带头人” “教学名师”的教师培养路径。从政策机制上引导鼓励教师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采用滚动培养认证的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创设“校企合作师资管理平台”,实现专兼职教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1)人才梯队培养工程。学院二轮人才梯队培养工程在六年培养期内,有13位培养人员晋升为教授,12位培养人员晋升为副教授,8位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位优秀青年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同时组织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79人,列入学校新一轮培养计划,始终坚持资助经费、资助办法向骨干教师倾斜,重点关注教学骨干、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实行个别资助与学院集中资助相结合,加强对培养人才的管理与考核。同时根据《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鼓励高职称教师出成果,2006-2010年学院共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立项课题68项;厅局级课题16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公开发表论文1100篇;据《中国高教研究》公布的在《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14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教论文的统计,2006年以来学院已连续四年排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六名,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高职院校的特色即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技能,为此学院深入贯彻《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提倡教师积极参与双师培养项目,一方面通过考证,一方面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开发,到企业顶岗实践,多渠道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现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6.57%。  (3)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外进修培养项目。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对外师资交流主要围绕外籍教师聘用与外籍专家短期讲学、学院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和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赴合作院校进修这三个方面进行。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平台,总计100余名教师赴美国、德国短期进修。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达科他州立大学、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瓦尔普莱索大学、峡谷城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德国工商总会、德国石荷州经济学院、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通过合作办学和互访,我院教师深入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积极与外方开展专业课题研究,为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开展中美合作办学项目课程的全英语背景教学、双语教学,提高实验实训的组织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师资平台建设项目。开发“师资信息管理平台”,以实现专兼职教师信息共享。学院和企业将通过分别录入专、兼职教师信息,共同规范专职和兼职教师管理,一方面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为企业生产提供学院优秀的科研人才。

简介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Zhejiang Economic and Trade Polytechnic)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是一所财经类以“经贸”为特色,文、理、工、经、管多学科调协发展的公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79年的全国重点中专浙江供销学校及创办于1984年的浙江省供销社职工学院。学院新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东区,学院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完备。

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占地575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亿元;各类图书66万册;在校生9100余人。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38人(教授32人),硕士以上学历240余人,留学回国教师及外教40余人。

学院招生投档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率、录取率(每年扩招)、报到率连续16年(截至2013年)名列省属同类高校前茅,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8%左右。学院紧密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努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紧围绕 “服务三农”的目标,秉承“厚德崇商”的校训,大力弘扬“浙商”文化,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办学。学院秉承“厚德崇商”校训,大力弘扬以"浙商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能并举、商学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上的狠抓“三强化”( “强化人文素质”、 “强化职业技能”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浙商新人”。

学院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省级文明单位,浙江省高校“平安校园”,全国供销系统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供销系统示范建设院校,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组长单位,浙江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建有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培训基地、浙江省教育厅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浙江省供销社农特产品营销模式研究基地;设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教科研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浙江商贸职教集团、浙江省东方会展产业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所等机构。

学院精神

建院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争创一流。

教 风:敬业、和谐、严谨、笃学

学风:明理、诚信、勤勉、尚能

校训:厚德 崇商

“厚德”:《周易·坤》中述:“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道德高尚者能担当重任。“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举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引“厚德”二字,意在强调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以德育人;同时期学院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人才培养的重任。

“崇商”:这里的“商”并非狭义所指的“商人”、“商务活动”,而是具有更为深刻广泛的含义,指代“浙商精神”。

“崇商”具体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有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经贸人才。”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树立重商立业的观念,激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商界有所作为。

二是为了实现应用型经贸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秉承“浙商精神”,以“浙商精神”这一优秀地方文化的精华来充实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号召全体师生学习浙商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不图虚名的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吐故纳新的包容精神和互信、互谅、互利、互惠的团队精神,从而构建起具有经贸特色的以“商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

三是回顾学院的办学历史,作为商贸类院校,办学历程始终与“商”字紧密关联。作为培养经贸人才的基地,培养了大批经贸人才,融入到浙商大军的行列。目标是把学院打造成“浙商”的人才培养基地。

机构设置

学院现设六系。即:国际贸易系、财务会计系、应用工程系、人文旅游系、信息技术系、工商管理系。教辅部门有基础教学部(社会科学部)、实验实训中心、继续教育处、科研处和图书信息中心,并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德语培训中心。

现任领导

从左到右分别为:张红(副院长)、潘新华(调研员)、周文根(党委副书记)、童学敏(党委书记)、李曙明(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卢显林(副院长)、王建华(副院长)、蒋丽君(纪委书记)

学生社团

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

教学成果

人才培养

学院已为浙江省及多个省(区)培养了一大批全日制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踏实的工作作风,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开拓创新,大多数已成为工作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受到社会的好评。同时,学院不定期地举办了各种短期培训班,为省供销社系统及其他系统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应用性人才。

学院坚持以“快乐学业,满意就业、努力创业”为导向,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8%左右。据调查表明,我院毕业生工作2~3年后,有10%自主创业、25%以上(个别专业60%)成为业务骨干,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达到97%以上。

科学研究

从2001年至2003年的三年时间内教职工在国家级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1篇,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7篇。编写教材16部,其中独著4部,主编5部,参编7部。省级立项课题27项,其中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2项,已结题12项;院级立项课题14项。此外,学院教师参与浙江大学等单位省级横向课题4项。

对外交流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组团赴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学习和考察,与国外有关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与国际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克鲁斯丁校区(本科校区)和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合作办学;与德国石荷州经济学院、全德德语中心合作举办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合作办学不仅为部分有意愿去国外继续深造的学生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促进了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院系设置

国际贸易系

国际贸易系前身为我院对外贸易专业,创建于1989年,是学院历史最悠久的系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于2000年正式建系。其是以国际贸易实务与外国语言学科为基础,由国际贸易实务、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和公共英语四个教研室组成的文科类系部,分设国际贸易实务、应用英语(商务方向)、应用日语(商务方向)三大专业,以及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克鲁斯丁校区合作的国际贸易实务(农产品方向)。其中,国际贸易实务与应用英语是我系两大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应用英语(商务方向)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应用英语专业于2009年获得学院首批自主招生资格

我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在编教职工59人,专职教师44余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老师占全系教师的17%,博士1名,博士在读1名,研究生35名,“双师”比例达61%。我系现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指委委员1人,中国质量奖评审团1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坛新秀1人,学院123人才梯队14人。现聘有来自美国、日本的外籍教师4名。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我系每年选派教师赴美进修或到企业挂职锻炼。

我系建有外贸业务操作实训室和外国语实训基地,其中外国语实训基地是学院重点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之一。它是借鉴国内知名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根据我系各专业之特点,结合全院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建设而成,是一个“立意高、创意新、实用性强、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外语类专门人才的语言实践和文化体验场所。现有数字化语音实验室9间、外语自主学习多媒体实验室2间、国际文化村1个、同声传译实训室1间、外语等级考试实验室1间、外语教学电台1个、外贸单证业务实训室1间、日语情景实训室1间。同时,我系还与杭州金桥国际旅行社、浙江传化集团等签订校外实训基地24个,其已成为我系学生与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

我系学生在考级考证、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中取得可喜的成绩。多次荣获得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比赛等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大奖,在省内同类院校首屈一指。

信息技术系

信息技术系成立于1998年,设有电子商务、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中美合作计算机软件技术6个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

信息技术系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实训环境优越,是“中央财政和浙江省财政支持的一类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下沙大学园区高职实训基地(经贸类)商业信息化技术实训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电子商务考证中心”、“全国软考杭州下沙培训考证中心”。现有网络通信、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24个专业实训室,杭州阿拉丁下沙数据中心、中国移动下沙客服中心等5个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和淘宝网、全球五金网、华为通信公司等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2294.4万元,实验实训面积达10000平方米。

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潜能,信息技术系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加强对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综合水平。还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每个专业均建立了由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协助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及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程占总课程量的50%以上,并设有多门创新课程、考证课程可供学生进行选择。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考证,100%的毕业生都取得了至少一项由国家劳动部门或国际IT知名企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各类大赛中获得大奖。如在2010年上半年,由信息技术系网络技术专业3名学生组建的浙江一队在全国高职院校网络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软件技术专业的3名学生在全省高职院校ACM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并且,信息技术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足迹遍及浙江、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每年约85%左右的学生在阿里巴巴、浙大中控、浙大网新、神州数码等IT知名企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约10%左右的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或托福考试进入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美国瓦尔普莱索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此外,还有约5%左右的学生则通过自主创业、公务员考试等形式进行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信息技术系活跃着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和科研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副高职称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占75%,省新世纪151第三层次人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同时积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能手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全系广大教师教风严谨,学术气氛浓厚,自2003年以来,先后主持10项省部级课题、20多项厅局级课题、1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发表学术、教改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出版高职类教材100余本。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系下设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四个专业,在校学生1678人。其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省级优势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院级重点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于2012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我系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并且已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全系现有教职工49人,专任教师39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30名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90%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我校拥有浙江省高校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院级专业带头人3名,省级教坛新秀1名。全体教职工锐意进取,积极参加科研和教改活动,已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门,编著省重点教材2部,全系教职工每年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数十篇。

为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办学机制。我校已与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物美集团华东分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杭州传化日用品有限公司、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华住酒店集团(原汉庭酒店集团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合作稳定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校内设立学生销售公司(下设万禾农产品展销厅)及物美经贸培训店两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打破专业限制设立企业定向培养班,为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依据学院“德能并举、商学合一”的办学理念,工商管理系坚持“诚信为本、实战为先”的专业建设思路,不断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系学生在全国营销大赛、浙江省“挑战杯”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不少学生在实习阶段就快速成长为企业的业务骨干,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应用工程系

应用工程系自2005年建系以来,师生员工发扬“团结、博采、实践、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在高职教育的征途中不断成长、壮大。

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现有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含营养与安全两个专业方向)、生物制药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数控技术等五个专业,在校生已超过1100人,第一志愿报考率逐年提高,一次性就业率98%以上。

二、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现有在职教职工45名,下设生物技术、食品技术、生物制药、汽车营销和数控技术等五个教研室。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以上,多数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和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拥有一批来自于企业、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

三、专业建设各有特色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系专业建设的基本理念。现有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

四、实践教学条件优越

相继建立生物与食品、汽车与数控两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总占地面积近6000平米,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具有野生植物资源加工、食品检测工、公共营养师、汽车维修工、数控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资格。其中,生物与食品综合实训基地2007年入选浙江省财政资助一类基地和中央财政资助实训基地,2009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此外,我系相继建立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训基地近20个,充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实现零距离就业。

五、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以新世纪教改项目为支撑、精品课程和重点教材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果转化。在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技能大赛中,有6名学生分获一、二等奖;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浙江省选拔赛中夺得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6项获得省级立项,发表论文近10篇。

六、教学科研成果丰富

我系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厅资助2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教育厅资助和省供销社资助12项、“151”第三层次人才3名、省教坛新秀1名、3名教师获得省优秀青年教师项目资助。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入7篇、被EI收入3篇,一级刊物30余篇,主编或合编教材20余部。

人文旅游系

人文旅游系设有文秘、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传媒策划与管理等四个专业。本系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教学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度重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建设,以满足教学需要。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财务会计系

财务会计系现有会计、税务(企业会计与税务)、投资与理财、金融保险、信用管理五个专业,共有48位教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会计师15人。80%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拥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职称或资格,65%以上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校学生1700多人

财务会计系树立了“用文化塑造人,用专业培养人,用实践锻炼人”的育人理念,构建了“职业成长、专业成才”的育人工程,按照“快乐学业,满意就业,努力创业”的目标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近几年实施的“跨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建立了“五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构建了特色鲜明的顶岗实习模式,如:会计专业的“业务引进校园”模式,税务专业的“学生轮流顶岗”模式,信用管理专业的“课堂与公司交替”模式,投资理财专业的“后台支持前台”模式,金融保险专业的“从基地到市场”模式。财务会计系搭建了由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全系现有校外实习基地42家,与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用评估(担保)公司等诸多校外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现有校内实训中心1个,设有模拟纳税大厅、模拟证券大厅等7个实训室、21个模拟业务窗口,总面积1200余平米,设备总价值700余万元,具备会计、税务、证券、银行、保险、信用管理等10余种实训教学软件。与校外企业合作,在实训中心共同建立了巨都经贸会计实训基地、太平人寿保险电销部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会计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学校示范性专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8人,浙江省专业带头人2人。经过多年办学经验的积累,会计专业逐步形成独到的办学特色。税务(企业会计与税务)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充分利用校内会计税务实训基地,依托下沙经济开发区国税局、地税局等校外实训基地,从开设单门实训课程、校内综合实训、暑期社会实践、跨专业综合实训,到代理记账报税真账实战、弹性安排轮流上岗等,逐层深入、能力递进,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投资与理财专业以强化投资理财实践、分析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通过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期货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强大后盾。金融保险专业是院级重点专业,校内配备现代化的模拟实训室及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保险公司合作实施“订单培养”,成立校内保险营销部,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条件。信用管理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我院是浙江省最早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三个院校之一,本专业与十多家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面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等单位从事信用调查、资信评估、信用风险管理岗位;面向企事业单位的出纳、会计及财务管理岗位。财务会计系学生工管理工作以“职业成长 专业成才”工程为载体,不断推进学生管理和育人工作。通过开展“文化·专业·实践”始业教育、十大主题月活动、学生干部培训等活动,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我系学生日常考核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院年度“先进集体”,“先进团总支”、最佳系部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在2005年设立了财务会计系“爱心基金”。共建立了2个志愿者服务基地,自2008年以来,每月组织志愿者前往基地服务,服务时数约达13500小时,康乃馨自闭症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省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学院沿革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79年的全浙江供销学校和创办于1984年的浙江省供销社职工学院。浙江供销学校原为老浙江商业学校的一部分,1979年,老浙江商业学校筹建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前身),省政府决定将原属于浙江商业学校的农副产品检验与加工专业划出单独成立浙江供销学校。浙江供销学校成立后,在省政府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重视与支持下,198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后因校园面积得不到及时扩充,于1992年被确认为首批省部级重点中专。

浙江省供销社职工学院是根据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需要,在供销合作总社和省政府的重视下创办、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一所成人高校。在建校后的十余年时间内,学校曾一度更名为浙江省供销合作管理干部学院,并于1994年被省教委列入浙江省省首批高职教育试点单位,1997年被省教委评为省级优秀成人高校。

1999年底,省政府批准在原浙江供销学校、浙江省供销社职工学院的基础上筹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初,省政府批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院。

2004年初,搬迁至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东区。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380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