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

?基本信息

广州体育学院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 所在地: 广东

性质类别:体育类

通讯地址: 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268号

邮政编码: 510500

联系电话: 020-87551070-685,87553785(含传真)

电子邮箱: gztyzsb@126.com

学校网址:http://www.gipe.edu.cn

招生网址: http://gtedu.gipe.edu.cn/recruit/index.htm

就业网址: http://gtedu.gipe.edu.cn/jobs/

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地处广州市繁华的天河区商贸圈中心,南倚体育中心,东邻广州新八景“天河飘绢”,西傍东风公园,北靠天河火车东站,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流溢,是全国体院中享有独特地缘优势的多学科体育学院。1958年办学至今,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各类体育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美欧等地。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锐意改革,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形成了一所融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等四个学科门类于一体,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的高等体育院校。目前设有体育教育系、体育新闻与传播系、休闲体育与管理系、运动与健康系、运动训练学系、武术系、体育艺术系、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社会科学部、大学外语教学部等十个系部九个专业。学院面向全国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同时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各类学生共有6392人,其中,研究生357人,在校本科生4899人,运动健将180人,一级以上运动员671人。学院现有教师345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03人,获博士学位的29人,在读博士25人,有国际级裁判员、国家级裁判员30多人。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研究生导师,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训练学专业有博士生导师3人。学院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芬兰、马来西亚、英国、葡萄牙、韩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1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30多位中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我院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项目研究中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国羽毛球协会(广州)培训中心”、“中国羽毛球协会(广州)科研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等8个国家及省级科研训练基地;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省级扶持学科、6门省级重点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高校教学重点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三个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体育学全部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医学门类的运动医学硕士点。是国家体育总局若干运动项目的高、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单位,具有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学院的教学、训练、科研条件及生活服务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科学馆、实验中心、室内田径馆等教学训练场馆。设有康复中心、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图书馆文讯资源37万册。学院主办的《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体育类核心刊物。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70多项国家级、省(部、委)级的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35项;出版学术著作10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000多篇。  近年来,学院的运动竞赛成绩斐然,2004年共有17名学生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赴雅典参加第28届奥运会,学生冼东妹获女子柔道52公斤级金牌,杨维和张洁雯获羽毛球女子双打金牌;在第13、14届亚运会中,取得了3金6银8铜的好成绩;学院健美操队和体育舞蹈队还多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在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连续多届获得“金牌、奖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为国家、学院争得了荣誉。   近三年来,学院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崭新发展时期,学院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描绘了学院宏伟的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未来的办学目标和定位。学院制定了新的校园规划,正在实施的“五项工程”(名师精英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重点课程建设工程、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工程、设施保障建设工程)和建设中的“1333工程”(一门三楼三场三馆)、十一项改建配套工程,将为我院的新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2010年,广州体育学院有信心办成一个以体育学类为主,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艺术类、公共管理类学等多专业协调发展,整体实力成为华南龙头,具有5个学科门类,13个以上专业,各类学生规模达9000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显著特色的国内一流体育学院。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专业名称专业层次专业名称专业层次

教育学类体育教育本科民族传统体育本科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社会体育本科


运动训练本科



文学类新闻学本科舞蹈学本科

管理学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经济学类经济学本科体育经济本科

所授荣誉

该院主办的《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体育类核心刊物,另外还主办了《体育师友》、《游泳季刊》、广州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院报》等学术刊物和宣传刊物。我院设有研究生部、运动训练学系、体育教育学一、二系、运动人体科学系、社会体育学系、成人教育部及社会科学教研部,并创办了二级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深圳学院”。我院有三大门类(体育学、文学、经济学)和8大专业,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一批国内知名的研究生导师,其中篮球、体育人文社会学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黄紫华,广州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陈子锐,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招乐辉,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永东,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蔡任民,广州体育学院副院长。

陈琦, 广州体育学院副院长。

朱征宇,广州体育学院副院长。

历任院长

董世扬

历任书记

廖志华

名师会萃

袁 浚 : (1901-1989)中国著名体育教育家 。岳阳人。 留学德国 (专修游泳) 中国提倡军事化体育的先驱者。(1934年张学良先生)中国第一届横渡长江竞赛总裁判 。首开中国武大女大学生游泳课轰动全国。1934和1946年武大聘为教授(民国最高学术会议审查批准)体育、卫生主任 。曾任湖滨、东南、 湖南、中山、华师等大学体育系主任。 广体游泳教授。(1949-1965年间)曾代表游泳界二次参加国庆观礼、国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一至四届 、泳协 、大运会、湖南政协委员 。历届广州泳协主席。一、二届广州体委、岳阳政协副主席。民进岳阳创办人。

张登魁: (1910-1987)体育教授。回族。山东济南人。自幼喜好武技,曾从“快摔法寅”华摔跤术。从王兆林学查拳。1933年在全国摔跤比赛中获亚军,在旧中国第五届全运会摔跤比赛中获亚军。同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广学多种武技。1936年随“南洋旅行团”(武术队)出访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表演武术。 1936年起先后任教于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湖南兰田师范学院湖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教授。1956年起、当选为中国武术协会、摔跤协会和举重协会委员。任中国摔跤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武术协会主席。中国第一、二届全运任中国式摔跤竞赛委员会委员 副主任 总裁判。

周孟乔: 教育家 民国(1941―1945)年国立湖北师范学院体育科主任。

黄啸侠 : 广东五虎 武术大师 中国第十九路军武术教头。

院系设置

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武术系、体育艺术系、休闲体育与管理系、运动与健康系、体育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部、继续教育部、社会科学部、大学外语部等11个教学系部。现有5大学科门类和13个专业,分别是:教育学门类下的体育教育(师范)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休闲体育(高尔夫球、康乐体育)专业、特殊教育(体育)专业,文学门类下的新闻学(体育新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体育主播)专业、舞蹈学(模特、流行舞蹈、体育舞蹈)专业,理学门类下的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经济学门类下的经济学(体育经济)专业,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专业。其中,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3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新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等6个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办学规模

全院共有26个教研室,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课程建设为基础的教学、科研体系,建立了体育理论、田径等2个(省级)、游泳等5个(院级)重点学科体系。全院近100门课程评估合格,其中运动生化、体育统计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三个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学院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项目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及省级科研训练基地(中心),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和重点实验室。学院电教中心、实验中心、康复中心、社会体育研究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及8个教学实验室,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和运动场,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训练、科研设备。

学院的教学、训练、科研条件及生活服务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图书馆、科学馆、实验中心、室内田径训练馆、体育馆、网球馆、恒温游泳池等教学训练场馆。设有康复中心、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图书馆文讯资源44 万册。

学[4]院全日制在校本、专科普通类学生达8000多人,各类在籍学生5000多人,运动健将近200人,一级以上运动员近400人。在省体工队、广州市体工队设有教学分教点。

师资力量

我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若干运动项目的高、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单位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训基地。还被国家体育总局赋予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

学院现有教职工703人,专任教师394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63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59.1%。学院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芬兰、英国、葡萄牙、韩国、法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11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50多位中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发展前景

学院一向重视运动竞赛,新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就是我院首届校友;戚烈云、陈肖霞、冼东妹、杨维、张洁雯、谢杏芳、傅海峰等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均是我院的毕业生;学院健美操队和体育舞蹈队多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在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连续多届获得金牌、奖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继续秉承“德厚学博、文精武杰”的校训,发扬“行胜于言、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拼搏奉献”的广体精神,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体育学院,为创办体育大学和争取 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著名校友

容国团,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我院运动系首届学生。容国团戚烈云。生于香港,1952年他一举夺得全港泳赛100米和200米桂冠,人称戚烈云“蛙王”和“神童”。我国第一位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冼东妹,奥运会柔道冠军,我院05级硕士研究生。

孙淑伟,奥运会跳水冠军,我院研究生。

张洁雯、杨维,奥运羽毛球女双冠军,我院07届本科毕业生。

陈肖霞,原籍广东东莞市。 1981年就读广州体育学院,第8届“亚运会”冠军。第2届世界杯跳水赛女子跳台冠军。第3届和第4届世界杯跳水赛,男女混合和女子团体共3枚金牌。

贺慈红,游泳世界冠军,我院04届硕士研究生。

郑希,游泳世界冠军,我院04届硕士研究生。

谢杏芳,羽毛球女单世界冠军,我院06届本科毕业生。

赵利红,广州体育学院2008届函授本科毕业生。1993年和1995年曾两度被评为女足联赛最佳球员入选世界大赛的第一阵容,有“世界第一左前卫”的美称。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获银牌。

高礼泽,奥运会乒乓球男双亚军,我院03届港澳本科毕业生。

梁伟芬,广东肇庆人,1988年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亚洲游泳锦标赛冠军,亚洲最好成绩创造者。

冼东妹李春江,著名篮球运动员、教练员,我院03级本科学生。

我院学生、国际健将宋波、张小龙、葛智斌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健美操大赛,并获健美操世锦赛第五名。

我院武术系学生王巍堡二指禅神功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多次出国交流访问。

近年广州体育学院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专业分数线高考科目:文科理科生源地: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青海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西藏新疆内蒙古海南福建甘肃港澳台

年份最低最高平均投档录取人数录取批次2007487487487--1本科二批2006502502502--1本科二批2006502502502--1本科二、三批

收费标准

学生学费、住宿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物价局有关文件执行。舞蹈学(模特、流行舞蹈、体育舞蹈)、播音与主持艺术(体育主播)专业学费为10000元/学年/生;休闲体育(高尔夫球)专业收费待省物价局批复后确定,体育教育等其他专业学费均为4300元/学年/生,港澳台学生学费按国内学生收费标准执行。所有专业收费按广东省政府物价局当年核准的标准收取。住宿费:1500元/学年/生。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366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