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

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2个

针灸推拿学 制药工程">制药工程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14年学校已建成5个国家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和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中心基地建成了5个综合性教学实验室和1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拥有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5个部局级重点实验室19个含4个合作 4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23个部省及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 其他校级研究机构10个

学校下设14个院部等教学单位其中包括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合办的广东省中医药职业学院与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体制的广州中医药研究院下设4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合办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

  • 重点实验室36个

实验室名称

立项部门

负责人

验收时间

国家中药现代化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

赖小平

2002年

国家新药中药安全评价GLP研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国)

王宁生

2001年

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GCP研究中心

赖世隆

2001年

国家中药材种植栽培示范化研究示范基地GAP

徐鸿华

2002年

现代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

教育部

陈英华

2001年批准

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

陈蔚文

2007年

中药药理实验室三级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郑广娟

2009年批准

中药药理消化实验室三级实验室

陈蔚文

原虫与病毒实验室三级实验室

符林春

中药制剂实验室三级实验室

丘小惠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三级实验室

韩凌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三级实验室

方永奇

免疫实验室三级实验室

王培训

中药化学实验室三级实验室新

赖小平

中药药理药效评价实验室三级实验室新

吴清和

中药药代动力学实验室三级实验室)(新)

曾星

核医学实验室二级实验室

陈芝喜

2004年批准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一院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张惠臣

1999年批准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二院

赖世隆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粤海医院

符林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研究培训中心

赖世隆

2000年批准

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科学技术

罗云坚

1999年批准

新药非临床安全评价中心

王宁生

新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

赖世隆

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

黄培新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合作)

王宁生

2000年批准

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合作)

赖小平

2001年批准

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技术平台(合作)

邹移海

广东省中医治法与中药创制研究重点实验室

徐志伟

2010年批准

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

郭姣

2011年批准

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赖小平

2006年批准

中医疑难病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教育厅

林培政

2001年批准

中药资源科学

广东省教育厅

陈蔚文

2005年批准

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教育厅

王宁生

2006年批准,20111年1月验收达标

中医病机与治法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教育厅

徐志伟

2007年批准

中医女性生殖调节与安全性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罗颂平

2010年批准

  • 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4个

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国家 新药中药临床试验中心GCP国家新药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GLP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材 规范化种植研究基地GAP

  • 部省及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23个

国家中成药工程中心DME国家 培训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研究培训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全国中药制剂与剂型改 革基地中医药防治热带病实验室临床流行病学应用实验室中医急症实验室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2个 全国髋关节经医疗中心全国肾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广州分中心广东省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中医证候实验室条例辟为中药分子药理学实验室中医疑难病症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GLP药理毒理实验室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中药新药创制重点实验室中游有效性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

  • 其他校级研究机构10个

临床药理研究所热带医学研究所脾胃研究所邓铁涛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青蒿研究中心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东莞数理工程研究院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等一批研究所中心院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8月底图书馆藏书140多万册累积馆藏纸本资源总量达147万册外文书刊41490册中文期刊1361种外文期刊13种学位论文31168册随书光盘33050片电子图书180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99万种名师讲坛视频资源5300集系列数据库30余种90余个子库其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数据库28种含全文型数据库15种文摘型数据库7种事实型数据库3种综合类数据库11种医药类数据库17种中文数据库18种外文数据库共有13种藏书主要以生物医学特别是中医药学文献为主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图书馆重视中医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11年获准成为第一批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有普本中医古籍2,082部计10,356册善本195部计1,426册其中不乏珍贵稀少的书种和版本汪石山医书八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7部明清善本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 学术期刊

有新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3个中文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

学术成果

学校于2000年获得两项国家科技二等奖是唯一能在一年中获得两项国家科技二等奖的中医院校

2006至2010年的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600多项科研总经费2.1亿元其中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名列前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及广东省科技进步奖30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17项申请专利46项专利授权13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2004年学校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2005年学校成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单位是全国但此重任的3家中医院校之一2005年学校首次成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主持单位2005年学校"抗疟性恶性疟防治药青蒿素复方的研发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同年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的获奖成果在脾胃研究疟疾研究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皮肤病不孕不育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重症肌无力儿童弱智等疑难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南药栽培与开发研究等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青蒿素抗疟系列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已研制与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2个其中双氢青蒿素哌喹片被WHO列入国际疟疾风险基金资助项目拟作为一线抗疟药向全球推荐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合作研制DC疫苗治疗猴艾滋病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Medicine

截至2014年学校主持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经费3.5亿多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0多项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620 592 564 一批
2012 489 484 479 一批
2011 590 524 487 一批
2010 581 556 535 一批
2009 570 535 502 一批
2008 543 526 506 一批

特色专业

中医学

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医学临床方向广东省名牌专业。授予本科毕业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医学临床专业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诊治技能,掌握必要的现代科研方法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的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能力。 本专业第一学年在中山大学学习,最后两年按硕士研究生规格培养,重在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主要专业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广东省考生选考科目:化学、物理、生物(招收理科)

针灸推拿学专业

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广东省名牌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基本知识、诊疗技能及西医基础知识,正确应用中医、针灸、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辨证施治和重症处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后,第四学年可根据个人的专业兴趣和社会需要进行专业方向分化。学生可选择针灸推拿学专业方向,也可选择中医美容方向或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中医美容方向要求掌握针灸、推拿、方药、食疗等知识,利用中医学方法治疗临床上日益增多的损美性疾病、美容问题、保健养生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康复的理念,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和常见疾病的中西医康复评定、康复方法。 主要专业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广东省考生选考科目: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理兼招

文化传统

  • 校徽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徽因学校的校园绿化则特别校园绿化全用中草药校园的绿化植被全部选用无挥发刺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徽

激性气味的中草药植物将校园变为中草药公园充分体现中医药大学特色

  • 校歌

歌词

中华文化熠千秋

学术研求岐黄大道

杏林毓秀朝夕竞风流

师先哲启新猷

晦明风雨共潜修

厚德博学精诚济世同心写春秋

玉函金匮光耀满寰球

  • 校训

厚德博学精诚济世

厚德来源于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处于世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曲折磨难对待艰难对待曲折要具有如土一般兼容万物的博大胸襟土为万物之本万物的生长是以土为基从易经原文可见为人端正品格高尚的人是通过个人的魅力与人相处的

从校训引用本词可见学校的首要教育目的是教会同学做人的道理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理解人活于世的目的学医之人对待病患要如同自己家人一般不能根据患者年幼美丑贫富等因素而影响为医之道任何一位病患都是需要帮助的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博学是基础是一切发现发明的源泉

博学要求学者通过各种渠道获求知识向智者学向年长者学向专长者学学百家之长溶百家之法成自家之学古今著名的医家几人不是博览群书遍访名医而建立其认识治疗疾病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说文诚,信也诚实守信是每位公民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校训专门提出说明诚在行医治病中的重要意义精诚是为人处世的感受也是对自我的要求医生是病人托付性命的人更需要为人真诚的品性

济世是厚德博学精诚的最终归宿也是医者最终追求救世即济助世人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指出广泛的救助世人才可称其为济世

校训厚德博学精诚济世是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对中医生提出的要求更是追求的目标为人解除痛苦是为医之人的价值体现医者艺也医即是一门技术学问还是一门包罗诸多内容的艺术集合体唯有德才兼备心灵诚实的人才可为医为保持医生职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而奋斗

现任领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任领导

姓名

职责

黄斌

党委书记

孙晓生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陈英华

党委副书记

王省良

校长

王宁生

副校长

陈蔚文

副校长

刘 晟

副校长

刘小虹

副校长

郭 姣

副校长

许能贵

副校长

  • 本科专业

    医学8个

    护理学 康复治疗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学
    药物制剂 中西医临床医学 针灸推拿学 中医学

    工学2个

    制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文学1个

    英语

    管理学1个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经济学1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育学1个

    体育教育">体育教育

    文化教育大类1个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医药卫生大类5个

    医疗美容技术 中药 护理 针灸推拿
    药学

    医药卫生大类5个

    医疗美容技术 中药 护理 针灸推拿
    药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历史沿革

    195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成立是中国最早的4所中医院校之一它的建校基础是成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

    1924年9月15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建成举行开学典礼

    1933年在学校对面建了附属广东中医院供教师临床及学生实习之用

    1940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

    1952年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依托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办学

    1953年停止招生

    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在广州成立同年开始招生学校从全省各地征调及聘任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医担任教师教学楼

    1957年经上级批准学校在三元里择地新建校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校名改为广东中医学院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恢复了广州中医学院的名称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国最早招收研究生的高等学校之一

    1992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医学与哲学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首届全国中西医学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上发表了曾邦哲曾杰国际上第一篇论系统医学药学概念模型与原理的学术论文

    1995年学校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开展非医攻博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博士学位试点工作的单位之一学校新校区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学校附院二附院被评为广东省抗非典先进单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附院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二附院两位女专家受聘到香港协助治疗非典这是第一次在香港公立医院使用中医药

    2004年学校主体进入大学城

    2005年学校首次承担973计划项目邓铁涛教授出任首席科学家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下设二级学院15个有本科专业15个

    广州中医药大学院院系

    序号

    院系名称

    序号

    院系名称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第三附属医院

    4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5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

    6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7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8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9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11

    广州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12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3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14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业介绍

    1

    中医学

    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医学临床方向广东省名牌专业

    2

    医学临床

    医学临床专业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广东省名牌专业

    3

    中医学

    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五年制广东省名牌专业

    4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5

    中医学

    中医学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五年制广东省名牌专业

    6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广东省名牌专业

    7

    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

    8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专业四年制广东省名牌专业

    9

    中药学

    中药学专业四年制广东省名牌专业

    10

    药学

    药学专业四年制

    11

    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专业四年制

    12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四年制

    13

    护理学

    护理学专业四年制

    14

    英语医药方向

    英语专业医药方向四年制

    15

    体育教育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直属附属医院
    1第一附属医院2第二附属医院
    3第三附属医院4附属粤海医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有教职员工含附属医院5000多人学校有双聘院士3人国医大师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2人正高职称408人副高职称594人博士生导师242人硕士生导师1125人导师含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8人

    • 国家教学名师1人

    陈群

    • 全国模范教师2人

    徐鸿华李赛美

    • 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

    罗颂平区永欣

    • 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

    李素荷

    • 终身教授3人

    邓铁涛欧明王建华

    • 首席教授21人

    王宁生陈蔚文李国桥陈纪藩陈镜合靳瑞赖世隆李锐连至诚梁颂名刘茂才罗荣敬彭胜权区永欣王培训熊曼琪徐鸿华禤国维袁浩周岱翰丘和明

    • 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

    冼绍祥黄慧玲

    学科建设

    2006至2010年学校"十五"期间新增3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部局级重点学科还有8个学科再次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学校景色

    截至2014年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部局级重点学科 8个省级重点学科已建成中医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12个二级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

    学校学科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蝉联该学科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

    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和中医妇科学

    • 部局级重点学科7个

    中医临床基础中药制药学中医内科脑病学科中医内科心血管学科中医内科消化学科中医外科皮肤 学科中医妇科学

    • 省级重点学科8个

    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名牌专业4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开设本科专业18个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附属医院26所直属4所非直属医院21所合作医院1所病床总数达15000多张直属附院拥有全国专科医疗中心6个省级专科专病医疗中心8个部局级专科专病研究实验室3个有教学医院21间实习医院35间药学实习基地38个其它教学基地12个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国 家 级 精 品 课 程

    2008年度

    ◆[温病学]

    2007年度

    ◆[伤寒论]

    2005年度

    ◆[中医妇科学]

    省 级 精 品 课 程

    2009年度

    ◆ [方剂学]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省优质课程

    2008年度

    ◆ [金匮要略]

    2007年度

    ◆[温病学]

    ◆[中医急诊学]

    ◆ [中医眼科学]

    2006年度

    ◆ [中西医结合外科]

    ◆[内经]

    ◆[中医伤科学]

    2005年度

    ◆[伤寒论]

    ◆ [中医妇科学]

    2004年度

    ◆[针灸学]

    2003年度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基础理论]

    对外交流

    学校与1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已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校友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辐射全球的中医药学术和教育中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2009年成为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访问团体个人是辐射全球的中医药学术和教育中心学校牵头举办穗台港澳中医药信息交流会和泛珠三角区域高等中医药院校合作发展联席会建立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并入选全国科普基地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中药学 581 581 第一批
    中医学 595 620 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