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学

著名校友

一百多年以来,金陵中学培养了五万余名毕业生,其中出类拔萃的校友数以百计。他们以其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勇于创新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其中,成就卓著者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建筑大师、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工程热物理学科创始人吴仲华, 文史学家程千帆,经济学家厉以宁、吴敬琏,生物学家傅新元,世界微分几何学界青年领袖田刚等,还有齐康等二十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因此,金陵中学被誉为“英才摇篮”。(以下校友按出生年份排序)

科技

  • 韩安,1895年-1904年就读于汇文书院中学部、大学部,林学家

  • 陈嵘,1939年-1945年任金陵补习学校、鼓楼中学、同伦中学、南京金陵中学负责人,林学家

  • 陈桢, 1911年-1916年就读,生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吕彦直,毕业于汇文书院,建筑学家,中山陵设计者

  • 任延桂,1921年毕业,医学博士

  • 王家楫,生物学家,1917年毕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 诸福棠,1918年入读,儿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封怀,1919年-1922年就读,植物分类学家

  • 陈鸿逵,1922年毕业,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 戴安邦,20世纪20-30年代任教,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黄瑞纶,1923年毕业,农业化学家

  • 赵敏学,1924年毕业,解剖学家

  • 吴友三,毕业于金大附中,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 陈恩凤,1929年毕业,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

  • 孙明经,1929年-1936年任教,电影摄影家,电影教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时首批中国委员会委员

  • 侯学煜,1929年-1931年就读,植物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汤于翰,19世纪30年代毕业,医学家

  • 萧家捷,1933年毕业,中国食品营养领域专家

  • 方中达,1932年-1936年就读,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 王金陵,1936年毕业,中国大豆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享有“北豆之父”的美誉

  • 杨槱,1930年-1932年就读初中,船舶设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吴仲华,1933年-1935年就读,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梦熊,1930年-1936年就读,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林同骥,1933年-1937年就读,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学俊,1931年就读,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黄孝宗,1938年毕业,火箭航天专家,航天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徐禧,1937年-1938年就读万县金陵中学,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钱宁,1936年入读,水利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吴中英,防空导弹及自动驾驶仪技术专家

  • 何康,1936年毕业,农业部原部长,1993年第七届世界食物奖得主

  • 吴旻,1936年就读,细胞生物学家,医学遗传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经福谦,1946年-1947年就读,凝聚体物理学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钱宗珏,1946年就读,通信科技专家

  • 吕敏,1943年就读成都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齐康,1949年高中毕业,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明耀,1949年毕业,医学专家

  • 刁锦寰,1946年—1947年就读,统计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 李正邦,1949年毕业,特种冶金学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戴克戎,1946年-1949年就读,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定昌,1955年高中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 祝世宁,1968年南京市第十中学高中毕业,功能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傅新元,1966年南京市第十中学高中毕业,生物学家

  • 田刚,1974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毕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鲍哲南,1987年毕业,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人造电子皮肤发明人

人文

  • 刘伯明,毕业于汇文书院,哲学家,教育家

  • 陶行知,1909年-1910年就读汇文书院成美馆,教育家

  • 陈裕光,1905年入汇文书院,教育家、化学家

  • 李小缘,1909年-1915年就读,图书馆专家、目录学家

  • 宗白华,1914年入读,美学家

  • 盛成,1910年入汇文书院,辛亥革命三童子之一,学者

  • 魏学仁,1914年入读,教育家

  • 柯象峰,1912年入读,社会学家

  • 吴景超,1914年入读,社会学家

  • 杭立武,1916年入读,政治学家

  • 王绳祖,1918年入读,历史学家

  • 黄瑞采,1923年毕业,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

  • 曾绍燏,1935年任教,博物馆家,考古学家

  • 朱凡,毕业于金大附中,作家,文艺评论家,人民教育家

  • 程千帆,1928年入读、1930年代任教,文史学家

  • 恽宗瀛,1952年入南京市第十中学任教,画家

  • 秦岭云,19世纪50年代任教,画家,教育家

  • 朱启平,1933年毕业,记者

  • 周伯埙,1933年-1937年就读,数论和代数学家

  • 厉以宁,1946年入读,经济学家

  • 吴敬琏,1946年入读,经济学家

  • 傅二石,1956年毕业,美术家

  • 高行健,1952年-1957年就读南京市第十中学,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周小陆,1968年毕业,考古学家

  • 叶继元,1973年毕业,社会科学家

社会活动

  • 黄荣良,毕业于汇文书院,中华民国外交家

  • 许传音,1897年-1905年就读,经济学博士

  • 许养秋,1910年毕业,教育学家,历史学家

  • 徐绍武,1927年毕业,足球裁判,田径裁判

  • 林遵,1922年-1924年就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 徐国懋,1923年毕业,中国多家银行董事

  • 吴茂荪,1922年-1928年就读,民盟发起人之一

  • 陈邃衡,1927年-1931年就读,曾任南京市副市长

  • 何锡麟,1921年-1931年就读,政治学家

  • 陈舜礼,1931年-1935年就读,社会活动学家

  • 洛辛,1936年-1939年就读,作曲家

  • 高博,1934年毕业,表演艺术家

  • 赵洛生,1940年就读,记者,耶鲁大学教授

  • 端木正,1934年-1937年就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 安迪伟,1937年毕业,社会活动家

  • 万典武,1941年毕业,商业经济学家

  • 张横江,1938年-1945年就读,医生

  • 田联韬,1941年-1944年就读,民族音乐学家

  • 石庆辉,1956年毕业,中国科学院沙头坡治沙站副研究员

  • 姜克安,1946年-1949年就读,漫画家,漫画评论家

  • 胡敏,1948年毕业,土木工程学家

  • 韩南鹏,全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

  • 夏道生,1949年毕业,外交家

  • 沈君山,1946年-1948年就读,“国民党四公子”之一,曾任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曾三次与江泽民会谈

  • 彭时雄,1946年-1950年就读,从事电测计量与仪表技术的研究

  • 李前煦,1956年毕业,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陈世光,1959年毕业,画家,书法家

  • 陈良琨,1982年-1988年工作,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曾任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

  • 姜澄宇,1960年-1963年就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 马肇立,1967年毕业,美术家

  • 铁竹伟,1966年毕业,记者,作家

  • 王洪光,1968年毕业,中将军衔

  • 周珉,1968年毕业,曾任江苏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 何琦,1962年-1968年就读,艺术家

  • 刘忠虎,1967年毕业,电视主持人

  • 张寅平,1980年毕业,清华大学教授

  • 唐勇,1987年毕业,金陵中学首位通过竞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南航集团财务公司董事长

  • 汪文斌,1989年毕业,外交家

  • 史安斌,1988年毕业,清华大学教授,培训了8000余名新闻发言人

  • 孙玥,1984年-1985年就读,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队员

  • 刘恺,1989年毕业,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

  • 黄晓宇,1985年-1989年就读,从事对有机高分子的研究

  • 祖峰,1989年毕业,演员

  • 蒯乐昊,1992年-1996年就读,任职于南方传媒集团

  • 迟晶,1987年-1993年就读,新西兰梅西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

其他

  • 韩恢,曾参加黄花岗起义,二次革命时任讨袁副司令

  • 孙仲逸

  • 韩元佐

  • 张彦

  • 余永年

  • 傅新元

  • 卢生

  • 邓芝福,1950年毕业,1983年5月16日殉职,《人民日报》以《西藏人民的好儿子》为题报道

  • 王德明,1970年毕业,1987年7月7日执行滁河抢险任务时牺牲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学校名师荟萃,新秀迭起。现有特级教师13人、教授级高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09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2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此外,还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5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32人。同时,外聘在宁教授、博导、院士担任兼职教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土和冯达旋博士曾被聘为金陵中学校长顾问。

    金陵中学崇尚严谨、务实、民主、创新的教风,教师敬业爱生,不仅本学科业务精良,而且广泛具有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英语口语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一批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已经构成师资的核心力量。

    学校的名师有:

    • 戴喜,南京最流弊的数学教师

    • 喻旭初,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行知教学奖,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中语会会长,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

    • 潘慰高(已故),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

    • 笪希文,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

    • 邹正,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NCCT对外国子女学校认证专家,江苏省首批“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4年调离至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任校长)

    • 朱建廉,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 李惠娟,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王鼎宏,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009年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

    • 王苏豫,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南京市班级管理先进个人,南京市高中教学先进个人

    • 陈柏华,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南通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中青年名教师

    • 陈连余,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南京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南通市“爱生优秀教师”

    • 苏华,江苏省中学心理特级教师,南京市中学心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

    • 徐锐,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南京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尤小平,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十行百杰”优秀青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2010年调至南京市第一中学任校长)

    • 宋辉,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1年调至中华中学任副校长)

    • 邓重文,南京市中学语文科学带头人

    • 季斌,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王余健,南京市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

    • 江敏,南京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中小学优秀党员标兵,南京市新世纪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 李刚,南京市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教坛新秀

    • 丁萍,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教育教研先进个人

    • 邢文骏,南京市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黄皓燕,南京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 朱德勇,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张松年,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组长,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创造“优秀辅导员”,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十五”师训干训先进个人,江苏省高中数学教材实验工作先进个人,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 张爱平,南京市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荣获南京市先进集体

    • 王向东,南京市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外语教师,宿迁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 陈立其,南京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

    • 陈益,南京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高中新课程实施先进个人,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杨伟大,南京市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优秀辅导员,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全国地球小博士科技大赛优秀辅导员

    • 徐沂,全国优秀教师,宿迁市首届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淮阴市新长征突击手,所带班级两次获江苏省先进集体,所带班级获南京市优秀班集体

    • 王奎礼,如皋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如皋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 周家宽,江苏省劳动模范,淮阴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 陶兆龙,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 丛一冰,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蒋桂林,省级优秀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调离至南京市第一中学)

    • 田国生,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获南京市先进集体

    • 宋亚南,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宿迁市劳动模范,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 张铭,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教育信息先进个人,南京市电教先进个人

    • 刘前树,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夏广平,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 吴国锋,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朱焱,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卢惠红,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荣获南京市先进集体

    • 刘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荣获省、市优秀班集体

    • 戴蓉,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两次荣获江苏省先进集体

    • 钱晓梅,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两次获南京市先进集体

    • 邵艳,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优秀班主任

    • 王芳,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班主任

    • 邢启华,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荣获南京市先进集体

    • 董梅,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名师

    • 石颖,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 关红梅,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翁德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 蔡欣,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个人,所带班级连续两届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学生集体

    • 韩玉洁,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所带班级荣获南京市先进集体

    • 叶海忠,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高中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

    • 朱骏,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吴祥华,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所带班级获江苏省先进班集体

    • 陈文婷,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胡红彬,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教育先进个人

    • 唐珂,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获省、市先进集体

    • 郁桦,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获南京市先进集体,南京市“巾帼文明岗”成员

    • 周文书,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普通高中常规管理先进个人,南京市高中历史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1年调入市教育局)

    • 蒋薇,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崔邑诚,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凌惠明,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陈飞斐,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

    • 蒋英子,南京市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 王光明,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

    • 杨隽,所带班级获省、市先进集体

    • 范萱,南京市“双基教育”先进个人

    • 朱大龙,马鞍山市骨干教师,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 马志钢,南通市新长征突击手,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所带班级荣获南京市中学先进学生集体

    • 邢标,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所带班级荣获南京市中学先进学生集体

    • 刁雪梅,南京市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

    • 吕卫东,南京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个人

    • 李志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全国中学篮球优秀教练员,江苏省中学篮球优秀教练员,南京市素质教育推进奖

    • 王峰,江苏省中学篮球优秀教练员

    • 于世涛,江苏省中学生田径优秀教练员

    • 王太世,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 滕建国,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 张启军,南京市优秀科技教师,南京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江苏省机器人优秀教练员,亚洲机器人联盟优秀教练员

    • 陈界山,江苏省优秀机器人教练员,南京市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南京市科技创新优秀辅导员

    • 徐守兵,江苏省化学竞赛高级教练员,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秀科技教师

    • 程从兵,江苏省优秀英语教师,南京市教育先进个人,所带班级荣获省优秀班集体

    • 蔡蕾,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

    • 宋月红,所带班级荣获市先进团支部

    • 戴建良,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所带班级两次荣获市先进集体

    • 顾健,南京市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所带班级两次荣获南京市先进班集体

    • 黄光玉,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 黄翠虹,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所带班级荣获南京市优秀团支部

    • 相屏屏,所带班级荣获南京市先进班集体,所带班级荣获南京市优秀团支部

    教学设施

    课堂情况

    金陵中学设施先进,所有教室均已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拥有6130平方米的科学馆,以及一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新建的6600平方米的高中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学校建成了校园网,计算机通过光纤进入国际互联网。电教中心设有闭路电视系统、电视演播厅、学生电视台。学校投入百万巨资建立创新实验室,配有太阳能汽车、40级双翼飞机、尖端放电演示器等百余种实验及演示设备,此举在普通中学中具有开创性。

    学校管理

    金陵中学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学校增设了汉字书写、普通话、计算机、英语四项等级考试,开设了30余门学科类及体艺类选修课,并常年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每周举办专家学者讲座,学生每学期均能选听10余场专家讲座,从而建立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

    办学成果

    领导视察研讨

    在南京教育界流传着“学科竞赛在金中”的美誉。金陵中学高考升学率和推进率在全市普高系统中独占鳌头,联合创办的分校,办学效益优异,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育部陈至立部长、韦钰副部长等领导都曾视察和访问过金陵中学,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 李申杰、章准平、林希德先后在国际中学生信息学奥赛中获得三金一银。

    • 王珂少年有为,编写出价值百万的计算机程序。

    • 费滢滢和叶子两位女生参加全球华人美文大赛获一等奖,并在自己的高三教材中读到自己的文章。

    • 华演凭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特等奖,国际小行星命名组织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华演星。

    • 国际象棋棋手林晨在国内和国际棋坛屡获佳绩,17岁就获得国际大师桂冠。

    • 王冉同学发明的“双区域液晶显示系统”,捧回了第七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一等奖。

    • 2010届陈彦名同学因参加机器人竞赛成绩突出,被评为2008年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

    • 2010届严梦媛同学先后获得第7届和第8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获得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

    • 2010年,水一方同学获第十届“明天小小科学家”二等奖。

    • 2013年5月,姚志浩同学利用计算机自身免疫系统独自开发的防病毒USB安全卫士,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

    • 2013年7月吴佩尧同学代表中国出征第45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银牌。

    学校领导

    金陵中学历任校长如下:

    1. 福开森(J.C.Furguson),1888年-1897年汇文书院院长

    2. 师图尔(G.A.Seuart), 1897年-1907年汇文书院院长

    3. 包文(A.J.Bowen),1907年-1910年汇文书院院长

    4. 酶在中(F.E.Meigs),1891年-1910年基督书院、宏育书院院长,1910年-1917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5. 威尔逊(W.F.Wilson),1917年-1924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6. 刘镜澄,1924-1926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代理校长

    7. 刘靖夫,1926年-1929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8. 张坊,1929年-1951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9. 贝得士,1941年-1942年鼓楼中学校长

    10. 陈嵘,1942年-1946年同伦中学、南京金陵中学校长

    11. 刘开荣,1951年-1952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

    12. 李震,1952年-1954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13. 周家瑞,1954年-1956年南京市第十中学党支部书记

    14. 李治中,1956年-1975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

    15. 李执,1957年-1958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16. 贾其锐,1959年-1960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17. 林敏,1960年-1966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18. 王民,1969年-1971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19. 李治中,1975年-1977年南京市第十中学革命委员会主任

    20. 杨运清,1977年-1982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

    21. 王凡,1982年-1987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

    22. 陈正祥,1987年-1988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总支书记,1988年-1991年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总支书记

    23. 黄重国,1991年-1995年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24. 杨祖恒,1995年-2000年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25. 岳燕宁,2000年-2002年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26. 丁强,2002年-2007年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27. 邹正,2007年-2014年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28. 孙夕礼,2014年起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历史沿革

    金陵中学校史沿革

    金陵中学创建于1888年(清朝光绪十四年),当时称为汇文书院。

    汇文书院是美国美以美会在华创建的教会学校,1910年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中国爆发“收回教育权运动”后,在华基督教势力被削弱,学校校长由中国人担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部分教员西迁四川办学,学校分设宁蜀两地。1946年四川的教员迁回南京办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合并为南京市第十中学。

    1988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改名为南京市金陵中学。

    汇文书院时期

    1888年-1910年称为汇文书院时期。

    • 1888年(清朝光绪十四年)10月2日,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清朝江苏省江宁府干河沿创建汇文书院。

    • 美以美华中差会宣布,汇文书院的办学目的为:教授高级科学教程,以便在中国教育界获得一席之地。书院内设博物院(文理科)、医学馆(医科)、圣道馆(神学),并设有附属中学、附属医院等。

    • 1890年,汇文书院创办成美馆,正式设立中学部。

    • 1892年,书院授课分为大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四级,每级学制均为四年。

    • 1888年-1898年间,汇文书院先后建造了钟楼、图书馆(青年会所在地,亦作琥珀厅)、口子楼(亦作考吟堂)、东课楼、西课楼等建筑。

    • 汇文书院设立之时,中国的科举制度尚未完结。书院的创办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培养新兴高级人才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20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教会学校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汇文书院开始与地方官员有所接触。学校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时,地方官员将应邀出席,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张人骏以及大小文武官员都曾应邀出席。

    金大附中初创时期

    1910年-1937年称为金大附中初创时期。

    1912年的干河沿校门,悬挂美国国旗和五色旗

    • 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堂(1952年合并于南京大学),中学堂更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大附中)。

    • 1921年,金陵大学迁入鼓楼新校区,原汇文书院和金陵大学建筑群交由金陵中学使用至今。

    • 五四运动影响,1922年-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非基督教运动及由此引发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使在华基督教势力受到严重挑战。

    • 1924年,刘镜澄任金陵中学代理校长。

    •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收回教育主权”,规定大中小学校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金陵中学由刘靖夫出任第一位华人校长。

    • 1929年,耶鲁大学硕士张坊先生担任金陵中学校长,直至1951年金陵中学易名。

    • 金陵中学早期按照教会的办学宗旨,推行基督化教育,传播了基督福音,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宁蜀两地办学时期

    1937年-1951年称为宁蜀两地办学时期。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 1937年12月,金陵中学张坊校长带领部分教员西迁至四川万县沙河子镇办学。

    • 1941年9月,万县金陵中学在四川成都开设驻蓉分班。师生们在四川艰苦奋斗,体现了金陵中学精神。

    •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时期,德国友人约翰·拉贝将金陵中学做为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安全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前后收留了约二十五万难民,其详情可见《拉贝日记》。钟楼的地下室一度成为藏匿和保护妇女免遭日寇蹂躏的处所。

    • 金陵大学、金陵大学附属中学西迁前,美籍教授贝德士、史迈士、林查理及中国籍教师陈嵘、齐兆昌组成“留京护校委员会”,支持金大校友开办“金陵补习学校”。

    • 1939年冬, 南京留守人员恢复办学,金陵补习学校定名为鼓楼中学,由陈嵘先生任校长。

    • 1942年,鼓楼中学改名为同伦中学,由金陵大学原址迁回金大附中原址。

    •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同伦中学改名为南京金陵中学。

    • 1946年,万县金中及其驻蓉分班迁回南京,与南京金陵中学合并,恢复校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仍为张坊博士。

    南京市第十中学时期

    1951年-1988年称为南京市第十中学时期。

    • 1951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合并,改名为南京市第十中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海外华侨将子女送回国内培养。学校成立了华侨学生生活委员会,专司华侨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1952年-1966年学校共培养华侨学生400余名。

    • 1956年,南京市教育局确立南京市第十中学为南京市重点中学

    • 1960年,南京市第十中学被确立为实行五年制教改试点学校之一。

    • 1961年, 南京市教育局继续确立南京市第十中学为南京市重点中学。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行政机构和党组织基本瘫痪,教学完全停止,连续两年未招新生。

    • 1968年10月和1969年9月,初中、高中先后恢复招生开始上课。

    • 20世纪60年代,学校毕业生不断上山下乡。1966年-1968年的老三届学生,几乎全部上山下乡。

    • 1970年5月,学校高中学生在南京东郊参加青龙山矿校。

    • 改革开放后,学校整修了一批建筑,如西课楼、东课楼、口子楼等,又新建了一批建筑,如汇文楼、行知楼、东课楼等。

    南京市金陵中学时期

    1988年至今称为南京市金陵中学时期。21世纪初的金陵中学校园。

    • 1988年5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由南京市第十中学更名为南京市金陵中学。杨祖恒校长邀请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校牌,同时聘请了陈裕光先生为名誉校长。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陵中学遵循邓小平“三个面向”指示和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逐步深入教育改革。

    • 20世纪80年代,金陵中学建立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劳动技术课、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 20世纪90年代,学校新建了曹隐云科学馆、行健楼、汇贤楼、汇智楼等建筑。

    • 1996年10月,金陵中学在初步建立起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制订了《以学分为制约和激励机制的高中全面素质教育改革方案》,努力探索一条高中素质教育全面探索的改革之路。

    • 1997年,金陵中学开始开设高中、初中实验班。

    • 2000年,金陵中学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 2000年1月,金陵中学率先于全国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

    • 2002年11月,金陵中学与南京河西新城国资集团在奥体中心旁征地230亩,共同建设了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60号);2003年9月正式开学。

    • 2006年,学校取消初中部。

    • 2008年9月,金陵中学与鼓楼区教育局、拉萨路小学投资1亿,联合创办的金陵汇文学校(南京市鼓楼区清江路19号)正式开学。该校拥有优秀先进的设备,幽雅的环境,尽职尽责的老师,是鼓楼区最大的初级中学。

    • 金陵中学与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创办了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南京市建邺区松花江西街6号)。

    • 2008年,金陵中学与南京实验国际学校(南京市高新区高新路10号)联合创办了“金陵中学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

    • 2011年,金陵中学被南京市教育局确定为南京市首批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工程“综合改革高中学校”。

    • 2011年8月,金陵中学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和“以传感器为载体的物化课程基地”。

    • 2012年3月,金陵中学与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大学联合创办的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88号)正式招生开学。

    • 2014年9月,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初中部)、金陵中学岱山分校、金陵中学龙湖分校正式招生开学。

    校园环境

    金陵中学位于南京市中山路169号,占地5万平方米,现有校舍3万6千平方米,闹中取静,环境优雅,是南京市市属中学著名的花园式学校。

    金陵中学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南京大学,坐落于南京市人民中学对面,位于新街口商业区和珠江路商业区之间。

    金陵中学交通便利,附近有地铁珠江路站及十余条公交线路。

    汇文书院钟楼

    建于1888年的钟楼。

    金陵中学主校区内的汇文书院钟楼是南京市19世纪末的最高层建筑,也是基督教在南京建造的现存最早的学校建筑,占地约330平方米。汇文书院钟楼是金陵中学的标志性建筑。钟楼的图案被金陵中学校徽所使用。

    历史

    • 汇文书院钟楼于1888年春季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的傅罗创办汇文书院时建立。

    • 1917年9月屋顶失火,由美国美以美会拨款重建。

    • 民国时期,蔡元培、徐悲鸿、宗白华等人常在此聚会。

    •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沦陷后,钟楼的地下室一度成为藏匿和保护妇女免遭日寇蹂躏的处所。

    • 钟楼产权在渡江战役前一直为美国美以美会所有,之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收,归金陵中学所有。

    • 1991年,汇文书院钟楼于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

    • 2006年,作为金陵大学旧址进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1年-2013年,钟楼进行了抗震加固。

    • 2013年,钟楼作为金陵中学行政楼使用。

    结构

    汇文书院钟楼原为五层,重建时改为四层并保留至今。主体改为二层,原第三层改为阁楼。大钟在最高层,通高1.3米,宽1.4米,是由美国贝尔铸造公司铸造的“博尔登教堂大钟”。

    钟楼属于美国殖民期的建筑风格。平面图是“申”字形,整体对称。墙面为青砖,勒脚、檐口等处有精细的装饰线脚。每层楼的窗户上沿及水平绕墙体一周还有外凸的橘红色装饰线。门窗为半拱形木质结构,楼梯为木质结果,室内铺有木质地板。屋顶为四坡形,由水泥方瓦铺设,东西两间房设有壁炉和烟囱。

    图书馆

    金陵中学图书馆历史悠久。金陵中学图书馆

    历史

    • 图书馆建于1892年,馆藏基础是汇文书院的旧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图书馆称作琥珀厅,曾经是青年会和金大图书馆的所在地。

    • 1951年,图书馆收归国有后,图书馆馆藏逐年增加。

    • 1981年,图书馆馆藏增至10万余册。

    • 1982年5月,在清理文革期间出版的书刊和一些过于陈旧的图书后,图书馆馆藏不足5万。

    • 1987年在原址重建。

    • 1999年图书馆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中学优秀图书馆。

    • 2000年图书馆被南京市教育局评为南京市中学示范图书馆。

    • 2003年图书馆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普通中学一级图书馆。

    结构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楼两层,木结构,门廊前伸,拱形门多个,门廊上是带扶栏的二楼阳台。青砖墙,红砖发券井嵌线,勒脚以简约的线角装饰,为美国殖民时期建筑样式。

    1987年原址重建的图书馆前楼与原图书馆样式相同。

    功能

    图书馆分前后楼。

    前楼为民国建筑风格,包括师生共享书库和教师书库和图书借阅处。

    后楼包括学生期刊阅览室和教师期刊及参考工具书阅览室、古籍书库。后楼3楼为电子阅览室,内有62台计算机。

    现状

    图书馆有5名工作人员。

    图书馆馆藏为10万余册(包括1万余册古籍线书和部分外文原版图书),电子图书馆有12万余册图书,报刊种类有100余种。

    图书馆使用江苏省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并提供CNKI检索系统查询。

    文化传统

    校歌

    金陵中学校歌

    金陵中学校歌

    词:胡小石

    曲:H. S. Thompson所作《Annie Lisle》

    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

    石城虎踞山蟠龙,我当其中。

    钟楼嵯峨,教育之宫,桃李坐春风,

    思如潮,气如虹,永为南国雄。

    历史

    • 《安妮·莱尔》为19世纪美国诗人H.S.Thompson所作。不久,康奈尔大学用为校歌。

    • 19世纪30年代,金陵大学采用 《安妮·莱尔》作为校歌,并由国学大师胡小石填词。作为金陵大学的附属学校,金陵大学附属中学采用同一首校歌。这首歌旋律简洁而不失端庄气势。

    • 1988年,南京市第十中学复用“金陵中学”校名和校歌,并将第三句歌词“三院嵯峨,艺术之宫,文理与林农”改为“钟楼嵯峨,教育之宫,桃李坐春风”,更切金陵中学实际。

    • 2012年1月,学校的上下课铃声采用此曲。

    • 此歌多被用于学校的大型活动上,如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校训

    金陵中学校训广场

    金陵中学校训是“诚、真、勤、仁”。

    含义

    校训提倡的是“以诚为本” ,“唯真是求” ,“勤勉执着” ,“以仁为怀” 。

    “诚真勤仁”四字校训,是金中精神的集中体现。

    历史

    “诚真勤仁”是20世纪30年代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先生倡导的金大、金中校训。

    2008年8月18日,金陵中学1947届校友、国学家、书法家常国武为金陵中学书写了“诚真勤仁”四字。8月23日,校园内建立了一座镌刻着“诚真勤仁”的校训碑。

    125周年校庆

    金陵中学125周年校庆

    2013年10月1日,金陵中学校园内彩旗招展,鲜花齐放。钟声悠扬,唤回百年邈远之记忆;嘉宾云集,共襄南国教育之盛事。社会各界来宾、众多校友、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欢聚在一起,热烈庆祝南京市金陵中学建校125周年。当天著名校友92岁高龄的徐悲鸿嫡传弟子,江苏省第一个美术特级教师、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恽宗瀛先生参加了金陵中学校史馆开馆仪式暨恽宗瀛艺术馆开馆仪式。83届校友敬赠厉以宁手书的“初心”石昭示着百年金中与时俱进中不忘初心,永远焕发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587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