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

本科专业

工学36个

生物工程 安全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环保设备工程 环境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交通工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 制药工程">制药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 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 信息安全
网络工程">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冶金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 车辆工程">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医学2个

药物制剂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

法学1个

法学

理学4个

统计学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文学2个

日语 英语

经济学4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财政学 能源经济

艺术学7个

数字媒体艺术 公共艺术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美术学 动画

管理学7个

工业工程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
会计学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财经大类1个

电子商务

医药卫生大类1个

药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范明

    校长:袁寿其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化溪

    副校长:宋余庆、程晓农、陈龙、施卫东、梅强、张济建、缪子梅、李洪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6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87个本科专业。

    序号学院序号学院
    1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4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15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6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4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7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5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18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6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19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7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20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8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21江苏大学药学院
    9江苏大学理学院22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10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3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11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4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12江苏大学管理学院25江苏大学体育部
    13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4800余人,专任教师250江大风光

    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100余人,其中教授38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2人,“千人计划”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外专千人计划”1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近200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理化学研究院院长野依良治教授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

    国际交流

    截至2013年9月,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丹麦、奥地利、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18个国家及地区的57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大批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访问,长期聘请30多名外国专家和语言教师;每年有200余名教师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访学进修。

    图书馆

    学校与美国休斯顿大学、韦恩州立大学、阿卡迪亚大学、加拿大罗里尔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瑞典克立斯蒂安斯塔德大学、日本三重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中国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研究生、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学校是全国首批被教育部授予留学生招生资格的高校,面向世界各国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层次的外国留学生以及语言文化类短期留学生,已开设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5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2012年在校留学生规模已超600人,生源国遍及美欧亚非四大洲的57个国家;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举办了多期“台湾企业家研修班”,招收港澳台地区研究生80余人。学校每年承办3-5个国际会议和两岸论坛。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拥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和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及其医药转化。

    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全国排名
    农业工程08285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8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12
    交通运输工程082316
    力学080127
    机械工程080227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27
    美术学130427
    基础医学100130
    药学100733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33
    临床医学100234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34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34
    教育学040135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36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41
    公共管理120442
    统计学07144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49
    数学070150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58
    软件工程083559
    外国语言文学050266
    应用经济学020271
    • 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

    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
    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08280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1

    • 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机械工程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学交通运输工程工学农业工程
    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
    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教育学理学数学
    理学化学理学生物学
    理学生态学理学统计学
    工学力学工学机械工程
    工学光学工程工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学电气工程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美术学
    工学农业工程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工学软件工程
    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医学基础医学
    医学临床医学医学药学
    医学中药学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工商管理管理学公共管理
    管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含培育)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交通运输工程0823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力学0801
    临床医学1002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设站学科名称设站学科名称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力学电气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临床医学

    教学建设

    校园设施(20张)

    学校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截至2014年9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8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课程75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7部。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提名奖3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连续3届喜捧“优胜杯”,“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连续6年都有学生当选。学校获得3篇“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提名5篇。

    学校是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并连续多次获得“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学校多次在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竞赛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

    •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评选年份
    电路2006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2010
    创业管理2010

    • 国家级特色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批准年份
    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9
    电气类专业主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2010
    •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专业类别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类
    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类
    车辆工程机械类
    医学检验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社会评价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先生主编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于2013年11月结稿,12月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在本年度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学校排名第63位,比2008年的第79名上升16位。江苏省高校办学综合实力进入前100名的有15所,学校在省内排名由2008的第13名提升至2014年的第9名。

    2008年以来江苏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情况表

    年份

    名次

    校 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分省 排名

    学校类型

    总得分

    人才 培养

    研究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科学 研究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2014

    63

    江苏大学

    24.27

    13.36

    6.45

    6.91

    10.92

    9.11

    1.81

    9

    综合

    2013

    70

    江苏大学

    24.73

    13.90

    6.63

    7.27

    10.83

    9.11

    1.72

    11

    综合

    2012

    72

    江苏大学

    22.05

    13.28

    6.14

    7.14

    8.77

    7.47

    1.30

    11

    综合

    2011

    74

    江苏大学

    20.74

    12.68

    5.61

    7.07

    8.06

    6.54

    1.51

    11

    综合

    2010

    75

    江苏大学

    20.62

    13.11

    5.00

    8.11

    7.51

    6.66

    0.85

    12

    综合

    2009

    78

    江苏大学

    15.32

    10.06

    2.69

    7.36

    5.27

    4.70

    0.57

    13

    综合

    2008

    79

    江苏大学

    14.91

    9.91

    2.47

    7.44

    5.00

    4.42

    0.58

    13

    综合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 江苏理工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今江苏大学本部)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1960年,为了适应当时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家计委、教育

    部和农业机械部批准,以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并在同年开始招生。

    1961年校址迁至镇江,改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

    1963年6月,吉林工业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长春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

    1970年9月,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

    1982年8月,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系科、专业逐步增加,向多学科方向发展。为了确切反映学校学科内容,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改名为江苏工学院。

    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

    1999年1月江苏冶金经济管理学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组建新的江苏理工大学。

    • 镇江医学院

    原镇江医学院(今江苏大学北固校区)是一所江苏省属医学院校,座落校园风景

    在素有“控楚负吴,襟山带江”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该校以医学检验专业著称,是全国首批开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五所院所之一。合并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培养体系。院校创办于1951年,1984年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改称镇江医学院。在学校40多年办学史上,共培养本专科专业生和卫生管理干部万余人。

    1951年,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创建。

    1955年,镇江医士学校并入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

    1957年,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更名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

    1958年,江苏省卫生干部文化补习班并入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同年,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江苏医学院(部分)、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62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改建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更名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

    1976年,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改建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

    1979年,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更名为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

    1980年,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分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84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镇江医学院。

    •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今江苏大学梦溪校区)坐落在镇江市城区的东南部。东邻梦溪园,北峙寿丘山。寿邱山以南,是昔日孔庙的遗址;梦溪园附近,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是的居住之地。学校总面积 131亩,其中,校本部70亩,农场61亩。

    1958年6月,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7月,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停办。

    1978年1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镇江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正式定名为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从建校到合并的40多年中,学校历经了四个阶段。1958年6月校园风景

    到1962年 7月,是学校的初创阶段;1978年1月到1982年7月,是学校的恢复阶段;1982年7月到1992年12月,是学校的建设阶段;1993年至合并,是学校的发展阶段。

    合并办学

    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

    2002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在省内办学的9所从三江师范学堂中央大学族谱——江苏大学

    发展而来的高校隆重举行办学百年庆典,并赠鼎纪念。(9所高校名单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633 577 521 一批
    2012 582 510 478 一批
    2011 567 502 484 一批
    2010 574 513 498 一批
    2009 571 519 503 一批
    2008 588 521 503 一批
    2007 560 543 526 一批
    2006 607 549 491 一批

    校园文化

    • 校训

    博学 求是 明德

    博学—广博精深;求是—实事求是;明德—明懂道德,这是做人之本,更是为师之本。

    博学——这是对知识追求的强烈愿望,也是对每个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客观要求。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就对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认为,君子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因此,每个师生员工都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广泛涉猎,使自己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渊博的学识。

    求是——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

    江苏大学(2张)

    识,求得创新。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要使学习取得实效,就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个人工作的实际,进行思考,弄清楚影响事物发展的多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客观规律。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增强正确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明德——这是学习的升华。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开宗明义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寥寥数语,充分反映了学习的本质和深刻的内涵。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正心、修身,为了齐家、治国,为了美好未来。要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

    博学是机遇之源,求是是为事之道,明德是做人之本。相信在校训的指引下,江苏大学一定会充满着蓬勃生机,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

    • 校徽

    1 、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意寓江苏大学师生同心江苏大学校徽

    同德,同舟共济。外环上半部分为书法体江苏大学中文名称“江苏大学”,下半部分为方正大标宋体江苏大学英文名称“ JIANGSU UNIVERSITY ”,中英文均为白色镂空阴文。中间主体图案上方的“ 1902 ” 表明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 1902 年张之洞等爱国志士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2 、标识的主体部分为中间变体的“ U ”。图形构成元素是江苏大学英文名称“ JIANGSU UNIVERSITY ”的首字

    母 J 和 U 的完美结合。三条飘带灵动飘逸,打破了左右对称的结构,使图案敦实而不乏生动。

    3 、主体图案左侧的三条飘带形似泛起的浪花,寓意丰富。它既点明江苏大学源于三江师范学堂的悠久历史;又说明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的现实由来。三条飘带还似一条拧成的绳索,盘旋上升,意寓三校合并互融,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4 、主体图案右侧的“ J ”位于三个飘带之上,似一艘在长江上远航的帆船,二者相合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具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气势,意寓江苏大学这艘航船正劈波斩浪,沿着科学发展的正确航道,扬帆驶向美好的未来。

    5 、校标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色调,三个飘带呈渐变色,依次为草绿、淡绿、淡黄,各不相同,整体又统一于绿色。寓意江苏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众多,而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百花齐放,校园精神兼容并包,而又和谐共生,和而不同。绿色象征朝气与活力,也体现了江苏大学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寓意江苏大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校歌

    百年辉煌向未来

    百年风雨,我们一同起航,三山如画,我们阅尽沧桑。

    悠悠长江在这里奔涌,绵绵文脉在这里激扬。

    博学奠基石,求是谱华章,明德镌心灵,教学共相长。

    江苏大学,我们为你骄傲,继往开来创造新的辉煌!

    百川融汇,我们一起飞翔,薪火相传,我们超越梦想,

    棵棵栋梁在这里成才,灿灿桃李在这里绽放。

    博学奠基石,求是谱华章,明德镌心灵,教学共相长。

    江苏大学,我们为你骄傲,继往开来创造新的辉煌!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9年至2014年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20多亿元,其中纵

    向经费6.25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5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7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500余篇;2012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高校16位,科技工作服务江苏地方经济的7个指标中,学校有6个指标居全省高校前5位。学校牵头成立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江苏首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袁寿其研究员主持的“潜水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江苏大学组建以来国家级科技奖项零的突破;2008年,赵杰文教授主持的“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及融合技术的开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学校毛罕平、李萍萍教授等完成的“温室关键装备及有机基质的开发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二单位由杨继昌教授等完成的“节能环保型球团链篦机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由孙玉坤教授等完成的“基于神经网络逆的软测量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2011年,学校与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江苏大学荣获2014年度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一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

    •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研究所

    汽车工程研究院、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工程研究院(生物机电工程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江苏大学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常州工程技术研究院、东海汽配研究院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名称批准单位重点实验室名称批准单位
    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材料摩擦学实验室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教育厅
    机械工业金属基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机械结构损伤检测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联合会
    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机械工业激光冲击波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道路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机械工业离心泵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农业装备与智能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中澳光电子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
    机械工业设施农业测控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联合会农产品物理学加工技术及装备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高端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电动车辆驱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教育厅

    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教育厅

    [7-8]

    • 省级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名称批准单位工程中心名称批准单位
    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
    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高性能特种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省拖拉机及机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国家农产品加工分中心农业部
    江苏省电气设备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汽车焊接冲压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省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

    报道内容:主要报道农业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电气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学术论文,其中农业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为本刊的重点栏目。收录情况:国外数据库有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与控制信息社数据库》(INSPEC)、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SCD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和江苏省一级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辟有“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中国当代史研究”、“赛珍珠专题研究”、“词汇语义学论坛”等专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三江楼

    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数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收录。高校教育管理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SCD源期刊,主要刊登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学术论文。包括: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法规与政策、高等教育财政、高等教育领导与能力、高校教学管理、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师资管理等有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相关内容。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该刊为Ei(Ei Compendex)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泵理论与技术、泵站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检测与控制、农业工程、环境工程、流体工程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该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JS317)》、《中国首席医学网收录期刊》,被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等收录。

    • 图书馆藏

    截至2010年7月,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60多万

    册,电子图书近120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3600多种,电子报刊37000多种,全文数据库34个,二次文献数据库15个,包括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同时自建了“古籍数据库”、“车辆工程特色文献数据库”、“江大文库”等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地理位置

    长江流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而素有“金三角”之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改革开放,加快科技进步,亦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地区之一。江苏大学就地处长江流域 “金三角” 的顶点----镇江市,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知识密集,且东邻上海浦东开发区、西接南京禄口机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通信、交通条件和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

    江苏大学校本部位于镇江市东郊,学府路301号,湖光水色,风景秀丽,有“东郊花园”之美称。 江苏大学北固校区位于位于镇江市医政路3号; 梦溪校区位于镇江市正东路82号; 中山校区于镇江市中山西路63号。

  •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环保设备工程 554 554 第一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55 555 第一批
    统计学 558 558 第一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63 563 第一批
    财务管理 563 563 第一批
    信息安全 571 583 第一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573 586 第一批
    交通工程 573 579 第一批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575 575 第一批
    交通运输 576 582 第一批
    复合材料与工程 586 587 第一批
    软件工程 586 586 第一批
    药物制剂 592 592 第一批
    物联网工程 595 612 第一批
    网络工程 633 633 第一批
  •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210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