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必须必须
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学习~刻苦钻研。②加强命令语气:明天你~来。‖‘必须’的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 3。“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必须: [ bì xū ]
1. must
2. to have to
其它相关解释:
<needs> able to> <modal> <Will>
例句与用法:
1. 必须得想个办法。
Something must be done about it.
2. 这个剧目播出前必须经过数次剪辑。
Before this play is broadcast several cuts must be made.
3. 孩子用的家具必须经得起拳打脚踢。
Children's furniture must withstand kicks and blows.
4. 我必须找人把收音机修理好。
I must get the radio fixed.
5. 去伦敦之前,我必须好好温习一下英文。
I must brush up my English before I go to London.
6. 你从图书馆借的书上的戳记表明,这本书必须明天归还。
The stamp in your library book shows it must be returned tomorrow.
7. 在英国,车辆必须靠左行驶。
In England traffic must keep to the left.
8. 我们明天必须离开,真是遗憾。
It is a pity that we shall have to leave tomorrow.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故事有趣,想像丰富,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
《故事新编》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有点难懂。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这些作品的语言秉承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幽默风趣,婉而多讽。故事的内容虽来源于历史,但只是用了一点因由,经作者随意点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副绝妙奇趣的画卷。
编辑本段文学意义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出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标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的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杂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参考资料:
实训基地、畜禽生产技术服务中心三个校内实训基地以及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作物制种保护、组织培养、农畜特产加工、动物疫病预防、畜禽生产与临床诊断、园林工程制图等实验实训室15个。并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及北京、新疆、山东、浙江建立了以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种业(中美合资)、加拿大爱德(青岛)牛业、甘肃东方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正大集团、北京富尔集团等农牧企事业单位为代表的近百家稳固就业(实训)单位。1995年以来,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500多名,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种子工程研发中心主要承担农业技术类专业建设、学科研究、产业开发、技术推广、学生实训、教师培养等教研任务。近五年来开展以农作物制种为主的生产经营2万亩,年均创收40万元,2007年达到6300亩。年安排学生实习200人次,培养轮训青年教师2人。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
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举办本、专科自考辅导以及成人学历教育。
近年来,我系按照专业结构匹配产业结构、人才质量匹配企业需求、办学条件匹配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匹配教学改革,全面提升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的“四匹配一提升”总体思路,围绕产业建设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产业,瞄准岗位设置课程,紧贴能力培育人才,集中优势彰显特色,探索和完善了“专业+公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优化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强化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专业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得到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计划十一·五末,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教师队伍素质更加优良,结构更加合理;开设三个大类8-10个专业,每个专业创建5-10个校外固定实习基地,申办2个省级骨干专业;继续办好种子工程研发中心,开发3个系办产业(实训中心),推进产教研结合;在校生达到1200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0%,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