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

在陕西,有一种玉米,叫包谷。在陕西 ,有一种土豆,叫洋芋。在陕西 ,有一种放弃,叫算求喽。在陕西 ,有一种相似,叫差求不多。在陕西 ,有一种失落,叫求喽。在陕西 ,有一种小孩 ,叫碎娃。在陕西 ,有一种严重,叫老火。在陕西 ,有一种摔倒,叫半了一胶。在 陕西 ,有一种 结束,叫毕喽。在 陕西 ,有一种可以,叫得行。在 陕西 ,有一种踢人,叫扯起一角。在陕西 ,有一种一拳,叫一定子。在陕西 ,有一种陀螺,叫地股牛。在陕西 ,有一种啰嗦,叫批话多。在陕西 ,有一种捉迷藏,叫墙猫虎。在陕西,有一种膝盖,叫客膝盖。在陕西 ,有一种 心情不好,叫好求恼火,在陕西 ,有一下次,叫二回。 陕西 ,有一种傻,叫寡p。在陕西 ,有一种肮脏,叫p干滴很。在陕西 ,有一种吓人,叫黑人。在陕西 ,有一种手腕,叫手倒拐子。在陕西 ,有一种老婆,叫媳妇。在陕西 ,有一种收割,叫打谷子。在陕西 ,有一种橘子,叫干子。在陕西 ,有一种否定,叫锤子。在陕西 ,有一种厉害,叫好p干!

教育情况

教育概况

陕西

西安是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国第三位,是中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是中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2013年陕西共有高等学校9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0所。2013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31.35万人,在校学生108.3万人;研究生招生3.23万人,在学研究生9.7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7万人,在校学生18.1万人。

2013年中等职业院校招生16.39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45.49万人。

陕西共有小学7356所,招生38.8万人,在校学生227.3万人;普通中学2252所,招生68.3万人,在校学生210.14万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分别为99.88%和99.59%。

陕西共有幼儿园6356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127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50所,在校残疾儿童6494人。

重点大学

全国重点:

序号

大学名称

学校属性

主管部门

1西安交通大学九校联盟,(C9联盟),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直属
2西北工业大学985工程,211工程,“七五”,“八五”15所,重点大学工信部直属
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5平台,211工程,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
4第四军医大学211工程,军队,2110工程,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解放军总后勤部直属
5长安大学985平台,211工程,111计划教育部直属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增补进入985工程,随后增补进入211工程教育部直属
7陕西师范大学985平台,211工程教育部直属
8空军工程大学军队2110工程解放军空军总部直属
9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军队2110工程解放军二炮总部直属
10武警工程大学军队2110工程武警总部直属
11西北大学211工程,1978年88所全国重点大学陕西省
12陕西科技大学1978年88所全国重点大学陕西省
1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建筑老八校,之一陕西省
省内重点:
序号大学名称学校属性主管部门
1西安理工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陕西省
2西安科技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陕西省
3西北政法大学五院四系,之一陕西省
4西安邮电大学四所邮电类专业性院校之一陕西省
5延安大学省部共同支持高校陕西省
6西安工业大学中国兵工集团,共建陕西省
7西安工程大学原中国纺织工业部部属八大高校之一,省部共建高校陕西省

相关排行

2014陕西省大学教师效率排行榜

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3753万人,人均GDP38564元。截止2009年,共评价37所普通本科大学,其中985工程大学3所,211工程大学4所。教师40020人,在校博士生13806人,硕士生64573人,普通本科生442005人,留学生2756人。

详细排名请见:

分省排名全国排名校名效率等级效率得分师资总数教学科研总得分备注一备注二
127西安交通大学A+2.9022311473.16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236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A+2.7138215747.38985工程大学
346西北大学(微博)A2.3294131224.74211工程大学
45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A2.2081180132.19211工程大学
555陕西师范大学A2.0679145424.34211工程大学
66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生办)A1.8621180027.13985工程大学
7147长安大学(招生办)B+1.0848165914.57211工程大学
8163西安理工大学B1.0093135711.09
9192陕西科技大学B0.893411648.42
10197西安音乐学院B0.87392701.91
1122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C+0.766514709.12
12256西北政法大学C+0.6628444.52
13265西安科技大学C+0.64310555.49
14307西安外国语大学C0.57249574.44
15349西安美术学院C0.5166872.87
16西安邮电大学D+
17西安工业大学D+
18西安工程大学D+
19西安石油大学D+
20延安大学D
21西安体育学院D

陕西旅游

景点介绍

陕西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建于明1384年,高36米,外部重檐3层,但内部仅上下两层,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一个巨大的钟被装置在楼上原用于报警报时。

鼓楼:位于西安市西大街距钟楼不到1公里,建于1380年明洪武13年,高33米,一个巨大的鼓被装置在楼上,当夜降临时人们击鼓以报时间,它和钟楼被认为是姐妹楼,在其上敲钟击鼓,被称为“晨钟暮鼓”。

大雁塔:(国家AAAA景区)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中国佛教名塔之一,创建于唐652年,唐代高僧玄奘自印度归来带回大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为了供奉和贮藏,经玄奘上表请求建造此塔。其特点是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

小雁塔:位于西安城南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建于唐707年,共15层,约45米高,据传为当时宫人捐钱,兴建的佛塔。

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西安以东的产河和灞河之间,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1958年建立,是中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

旅游概况

陕西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

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就在咸阳市乾县,还有位于咸阳市的汉武帝茂陵、汉景帝阳陵,还有位于延安市黄陵县的黄帝陵,位于宝鸡的佛教名刹法门寺、青铜器博物馆,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还有西安钟鼓楼、大雁塔、小雁塔,位于渭南蒲城的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杨虎城将军纪念馆,韩城的司马迁祠等。在关中平原,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

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在自然景观方面,有位于华阴市的西岳华山、宝鸡眉县的太白山,还有西安周边的临潼骊山华清池、终南山、翠华山,秦晋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等。

陕西2009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4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国内旅游收入715.28亿元,增长27.5%。全年接待境外旅游人数145.08万人次,增长15.4%;旅游外汇收入7.71亿美元,增长16.7%。

2011年陕西省全省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1.84亿人次,同比增长26.3%,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4.7%;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70.4万人次,同比增长27.45%,收入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接待国内游客18135.3万人次,同比增长26.34%,旅游收入1240亿元,同比增长35.3%;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1.04%。陕西省接待境外游客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45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5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14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7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9个百分点。

2012年陕西省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市、县(区)、企业和市场的积极性,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以生态休闲度假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整体形象品牌,加大国际国内市场促销力度;以诚信服务为目标,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陕西省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发展目标是:2012年,全省接待境外旅游人数306万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外汇收入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5亿人次,同比增长1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

文保单位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序号

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时间

地区

1延安革命遗址1937,1947年延安市
2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汉至宋汉中市
3大雁塔西安市
4小雁塔西安市
5兴教寺塔西安市
6西安城墙西安市
7西安碑林汉至近代西安市
8药王山石刻隋至明铜川市
9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安市
10丰镐遗址西安市
11阿房宫遗址西安市
12秦陵兵马俑西安市
13汉长安城遗址西汉西安市
14西安市,大明宫遗址西安市
15黄帝陵延安市
16秦始皇陵西安市
17茂陵(汉武帝刘彻墓)西汉咸阳市
18霍去病墓西汉咸阳市
19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咸阳市
20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咸阳市
21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序号

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时间

地区

1西安事变旧址1936年西安市
2蓝田猿人遗址旧石器时代西安市
3周原遗址西周宝鸡市
4司马迁墓和祠西汉至宋渭南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序号

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时间

地区

1瓦窑堡革命旧址1935年延安市
2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1937,1946年西安市
3大佛寺石窟咸阳市
4钟山石窟北宋延安市
5昭仁寺大殿咸阳市
6西岳庙明至清渭南市
7西安清真寺明至清西安市
8秦雍城遗址东周宝鸡市
9秦咸阳城遗址战国至秦咸阳市
10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唐至元铜川市
11长陵西汉咸阳市
12杜陵西汉西安市
13桥陵渭南市
14扶托村商周西安市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姜寨遗址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

陕西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咸阳市泾阳县

魏长城遗址战国 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统万城遗址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隋、唐 西安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隋、唐 宝鸡市麟游县

灞桥遗址 隋-元 西安市

华清宫遗址 唐 西安市临潼区

武侯墓 三国 汉中市勉县

泰陵唐蒲城县

泰陵隋 咸阳市

永陵西魏 富平县

仙游寺法王塔隋 周至县

府州城 五代至清 府谷县

西安钟楼、鼓楼 明 西安市

水陆庵明 蓝田县

延一井旧址 清 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甜水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荔县

花石浪遗址旧石器时代 洛南县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县

陕西康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安市

栎阳城遗址战国至汉 西安市

京师仓遗址西汉 华阴市

良周遗址 秦、汉澄城县

东渭桥遗址唐 高陵县

玉华宫遗址 唐 铜川市

西汉帝陵 西汉 咸阳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唐 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

三原城隍庙明 三原县

鸠摩罗什舍利塔唐 户县

公输堂 明 户县

仓颉墓与庙 明、清 白水县

陕西泰塔北宋 旬邑县

香积寺善导塔 唐 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城隍庙 明、清 西安市

白云山庙 明、清 佳县

八云塔唐 周至县

泾阳崇文塔明 泾阳县

彬县开元寺塔 北宋 彬县

韩城普照寺元 韩城市

韩城文庙明 韩城市

韩城城隍庙 明 韩城市

党家村古建筑群明、清 韩城市

耀县文庙 明 铜川市耀州区

澄城城隍庙神楼 明 澄城县

镇北台明 榆林市

陕西重阳宫祖庵碑林钟馗故里、财神刘海故里元至清 户县

慈善寺石窟隋、唐 宝鸡市麟游县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洛川县

杨家沟革命旧址1947~1948年 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岗寺遗址旧石器时代至汉 南郑县

石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神木县

石摞摞山遗址新石器时代 佳县

李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乡县

北首岭遗址新石器时代 宝鸡市

东龙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商洛市

横阵遗址新石器时代 华阴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涧县

梁带村遗址 周 韩城市

杨家村遗址 周 宝鸡市眉县

法门寺遗址 南北朝至清 宝鸡市扶风县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县

秦东陵 秦 西安市

张骞墓汉 城固县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伦墓和祠 清 洋县

陕西精进寺塔唐至宋 澄城县

长安圣寿寺塔唐 西安市

长安华严寺塔唐 西安市

百良寿圣寺塔唐 合阳县

昭慧塔唐 高陵县

开明寺塔唐 洋县

大秦寺塔宋 周至县

太平寺塔宋 宝鸡市岐山县

武陵寺塔宋 永寿县

神德寺塔 宋 铜川市

法王庙宋至清 韩城市

北营庙 元 韩城市

五门堰 元 城固县

吴堡石城明至清 吴堡县

周公庙明至清 宝鸡市岐山县

榆林卫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张良庙明至清 留坝县

扶风城隍庙 明至清 宝鸡市扶风县

玉皇后土庙 明至清 韩城市

陕西玄武庙青石殿明 合阳县

庆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阳文庙 明 咸阳市

盘龙山古建筑群明 米脂县

姜氏庄园清 米脂县

丰图义仓清 大荔县

灵岩寺摩崖汉至民国 略阳县

石泓寺石窟隋至明 富县

杨珣碑唐 宝鸡市扶风县

万安禅院石窟 宋 黄陵县

易俗社剧场 民国 西安市

渭华起义旧址 1927年 华县

吴旗革命旧址 1935年 吴起县

保安革命旧址1936年~1937年 志丹县

社会情况

科技事业

2013年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2826项,其中,农、林、牧、渔业304项,采矿业118项,制造业670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3项,建筑业61项,批发和零售业35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7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67项,金融业1项,房地产业1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88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7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8项,教育12项,卫生和社会工作497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项,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6项,国际组织2项。

2013年签定各类技术合同19288项,合同成交总额533.31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8112项,成交金额251.82亿元;技术转让合同378项,成交金额22.34亿元;技术咨询合同827项,成交金额8.77亿元;技术服务合同9971项,成交金额250.38亿元。

2013年受理专利申请量总计57287件,其中发明专利26487件,实用新型专利26157件,外观设计专利4643件;专利授权量总计20836件,其中授权发明4133件,实用新型13936件,外观设计2767件。

文化事业

2013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占生产总值的4%。

陕西共有图书馆112个,文化馆120个。

2013年出版报纸87种、7.5亿份、47.33亿印张;出版各类杂志267种、6387万册、4.35亿印张;出版图书9663种、1.79亿册、14.19亿印张。

陕西拥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19个,馆藏709.98万卷、251.33万件。其中省档案馆馆藏65.81万卷(册)、8.47万件。

陕西共有省级广播电视台1座,市级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西安、咸阳、延安、榆林、安康、商洛6个市两台合并),县级广播电视台88座。

医疗事业

2013年陕西拥有卫生机构37136个,其中医院937家,社区服务中心(站)583家,卫生院1613家,村卫生室26018个,计生机构1582家。共有床位18.51万张,其中医院病床14.21万张,卫生院病床2.99万张。共有卫生人员32.1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91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7.44万人,注册护士8.96万人,计生技术人员5346人。

体育事业

2013年组织实施1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0个社区全民健身器材配送工程,2271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完成100个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体育器材配送工程。

陕西运动健儿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11枚。

社会保障

2013年末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39.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684.51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448.79万人,离退休人员人数174.7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44.2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571.7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672.5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78.0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0.25万人。

2013年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有918个,共有床位9.22万张,收养人数6.62万人。年末纳入城市低保31.9万户、66.6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355元;纳入农村低保85.4万户、198.5万人,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2020元。农村五保对象15.2万人,其中集中供养5万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最低52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最低4700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746所,其中农村敬老院519所,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227个。

2013年累计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51.85万人次。其中,住院救助24.8万人次,人均救助3675元;门诊救助20.05万人次,人均救助308元;资助参合参保107万人次,人均救助70元。

地理环境

地理概况

陕西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秦川八百里”。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地理坐标

陕西陕西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处东经 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陕西省最东位于榆林市府谷县黄甫镇,最西位于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最南位于安康市镇坪县华坪乡,最北位于榆林市府谷县古城乡。

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行政区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最长为878.0千米,东西最宽为517.3 千米。各地市中,行政区域南北最长是榆林市,为 312.0 千米,南北最短是铜川市,为 86.6 千米;东西最宽是榆林市,为 346.4 千米,东西最窄是铜川市,为 82.6千米。

陕西省最高点为3771.2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鹦鸽镇;最低点为168.6米,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城关镇。

海拔坡度

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 500 米到 2000 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的90%。陕西省平均海拔 1127米;各地市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宝鸡市,为1351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渭南市,为 675米。

坡度计算格网单元为 25 米×25 米。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 25° 以上坡度段面积最大, 占全省 38%;3° — 8° 坡度段面积最小,占 8%。陕西省平均坡度为 19.9° ;各地市平均坡度最大的是安康市,为 28.4° ,平均坡度最小的是渭南市,为 9.3° 。

地貌类型

陕西按照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将陕西省划分为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区域。

陕西省各地貌类型面积统计表明,黄土高原区面积最大,占 40%,汉江盆地区面积最小,占 5%;各地貌类型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岭山地区,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关中平原区,为 546米。

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界线(由西向东):定边县三山口、路梁子、兰家坡、墩湾、刘家梁、刘新庄;靖边县峁林峁、后马鞍山、鲍新窑、横山县桃树湾、东沟畔、酒房沟村、石马坬、贺家沟;榆阳区王沙坬村、任家沟村、色草前湾、后沙河沟;神木县水掌、炭窑峁、南门沟、沙哈拉村、梁家园则、榆树林、上石拉沟村、王家店、阴坡塔、营盘盖各、布袋壕村。

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界线(由西向东):金台区南庄;陈仓区桥镇村;凤翔县高坡、唐家山;千阳县刘家塬村、惠家沟村、新中村;陇县李家塬、演峪山、窑咀下、穆家寨村、沙沟;千阳县韩家堂村、武家半山、尧头村;凤翔县宁家沟、任家上庄;岐山县王家坡、东坡;永寿县赵家塬边、东寨村;乾县官庄村;礼泉县亮风楼、索山村;泾阳县张红、石马巷;耀州区上坳底、吕家坡村;富平县陈家道、九龙村;蒲城县田家渠村、百合;白水县南新卓、孟家新村、西村、山岭上;澄城县徐家山、庙前;合阳县城后村;韩城市城后村、东英村、土门口、西塬村、上峪口村。

陕西关中平原—秦岭山地界线(由西向东):陈仓区纸方头、北滩、庙沟村;渭滨区田家半山、桑园、燃灯寺村;陈仓区堡湾、南王庄;岐山县龙泉原;眉县官峪沟;周至县安乐山、金盆村、大庙上;户县檀庙、帽头子;长安区拐儿崖、观音堂;蓝田县小洋峪村、杆沟、大峪口、吊庄;临渭区马家村、樊家;华县龙山底、杜塬村、宫里;华阴市瓮峪口村;潼关县翎峪口、县南坡。

秦岭山地—汉江谷地界线(由西向东):宁强县李家沟、岛湾、王家湾;勉县甘家桥、李家咀、古墓坪、袁地子、尚家院、银匠沟、黄石窑;汉台区寺沟;城固县刘家窝、肖家沟;洋县两河口、碾坡、任家湾、严家山、文家梁、临江村、碌竹坪村;西乡县耳扒村、九道拐;石泉县戴家湾、白火石坝、王家沟、白庙子;汉阴县石板沟;汉滨区田坝;汉阴县魏家沟;汉滨区绊家河、余家湾、罗院村、张庄、杨湾村;旬阳县三羊沟、晏坪村、新寨子、刘家河、王家沟、李家坪村、赵家岭、王家坡、枣园、焦家庄、黑崖洼、郅家湾、水洞村、牌楼、立坡凹、赵家坪。

陕西

汉江谷地-大巴山地界线(由西向东):宁强县丁家坝村、千丘、成家坝、朱家垭村、青泥沟;勉县邓家湾、范家梁、崖湾、高家坡、王家山、崖窝、五道沟村;南郑县华林、首家院子、上堰口、闫家坪、赵家坝;城固县槐树坪;西乡县周家山、苦桃岭、泥家槽、小寨子、猫儿洞;石泉县大石桩;汉阴县大堰沟;汉滨区深沟口、相子庙坡、阴坡垭村、土坪村;汉阴县白家村;石泉县黑沟、板长沟;西乡县香茶村;紫阳县大沙河、茅坡山;汉滨区关帝庙、小丘家沟;平利县梁家湾、泡桐沟、烂木潭、慈气沟脑、张家院、周家沟;旬阳县赵家垭;汉滨区周家沟;旬阳县小金河口、郭家坡、长沙、沙沟村、蒿坪。

土地利用

陕西山地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926万公顷,总面积的45%,平原3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耕地总面积48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水田面积2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旱地面积369.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9%,水浇地88.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3%,林地96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6.8%,草地31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4%,水域面积4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

主要山脉

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龙山2917米,首阳山2719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60米,白于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600米。

主要河流

陕西省黄河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渭河,三级河流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长江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汉江、嘉陵江,三级河流丹江、旬河、牧马河。

汉江61959平方公里,无定河流域面积30261平方公里,河长491.2公里,延河7687平方公里,长284.3公里,泾河45421平方公里,长455.1公里,渭河62440平方公里,长818公里,北洛河26905平方公里,长680.3公里,嘉陵江9930平方公里,长244公里,长652公里,丹江7551平方公里,长244公里。

陕西气候

陕西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其中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6℃。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 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320.0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较多。

文化艺术

陕北塞外

陕西陕北位于北山山脉以北。

陕北南部是黄土高原地区,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地区。它位于“北山”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陕北是中国现代革命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

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

陕西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走上这块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变迁的活剧。陕北成为中原华夏民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秦汉以前,陕北一直是畜牧区。西汉以后,农耕业才大量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区。一直到隋唐时期,陕北南界的黄龙山仍然是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天然分界线,这种状况在宋代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

历史文化:战国时代秦国大将蒙恬,秦朝时代秦始皇长子扶苏都曾经驻守这里,并且修筑长城,留下了中国古代边防的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迹;而作为革命圣地,陕北又是新中国的发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征。

经济:陕北土地原本贫瘠,黄土高原,因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战略后而生态环境完全改变,又因发现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盐业、稀土等重要资源而迅速崛起。

语言:汉语族,中原官话,晋语。

气候:温带半干旱气候。

代表城市:陕北为关中城市群北延伸和辐射区域,南部中心城市为革命圣地延安;北部中心城市为明星城市榆林。

关中中原

陕西关中位于北山山脉以南、南山(秦岭)山脉以北。

关中南部是渭河冲积平原,北部是渭北台地;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八百里秦川”关中号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小麦和玉米产区。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谷,东迄潼关港口,东西宽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西秦文化,是中国西部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上古时代蓝田猿人,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华胥古国,再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从半坡的仰韶文化到西周定都丰镐、秦王朝的建立、汉隋唐帝国的延续,再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一直到国家在西安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

经济:关中是全国重点城市群,重工业、纺织工业、高科技产业、电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是关中地区的支柱。

语言:汉语中原官话关中片。

气候: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雪。

代表城市:关中城市群是全国率先发展的十大城市群之一,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代表城市西有“西府”宝鸡;东有“东府”渭南;北有“同官”铜川;中有西咸都市圈——包括古都省会西安(副省级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三大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千年古都咸阳以及中国唯一的农科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

陕南楚蜀

陕西陕南位于秦岭山脉以南,属于中国南方地区。

陕南地貌特征为“两山夹一川”:北部的秦岭山脉、南部的大巴山区及中部的汉水谷地、丹江平原。它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气候潮湿多雨,常年温热,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水稻产区。

陕南位于“南山”秦岭山脉以南,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秦境秦岭是秦岭山脉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5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级阶地。太白山仍存留有第四纪冰川,而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

历史文化:中部和西部为蜀文化,东部为秦、楚文化;是汉族重要的发祥地。刘邦曾被封为汉中王,汉朝因此得名,汉族也因此得名。刘备曾在汉中称王,因此刘备政权被称作“蜀汉”。

初到旬阳蜀河古镇的人,或许看见的仅仅是一个陕南山区平淡无奇的乡镇街市、匆匆而过的行人与穿梭的各式车辆,拥挤而喧嚣。然而,沿着一条青石板路拾级而上,便可见木板楼、风火墙、瓦屋顶等古镇元素映入眼帘。

经济:陕南经济以生态农业、渔业、林业经济为基础,航空产业、药业、旅游业为支柱。随着陕南进入全国重点支持战略,陕南已经成为了连接华中、西南的交通枢纽。

语言:汉语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关中片、秦陇片。

代表城市:陕南有西南部中心城市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汉中;东南部中心城市为陕西第二大交通枢纽,有“上壅古城”之称的安康;东北部中心城市“商鞅封邑”商洛。

语言文字

陕西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仓颉,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所以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义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

陕西有三话:陕北话,陕南话和关中话。通常所指的陕西话即关中话,而西安话则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集中表现着关中话的各种方言特色,且字音声韵和词语形式差别不大,可称为西安白话。西安白话古称“关西秦声”,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流行易懂,是陕西方言的代名词。

唐朝的标准汉语发音规则记载在韵书里,如《集韵》、《广韵》。据考证,和现在各南方方言如粤语、客家话、吴语、闽南语、旧湘语等等比较相近。这是因为古代北方战乱,汉人南迁造成的。不同的南方方言不同程度的保留了古汉语特征,如吴语保留了完整的全浊声母,粤语保留了完整入声韵尾等。

与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标准一样,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成为国人间语言交流的通用工具。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今人之雅言已失去关西秦声之本色,秦腔高吼激越,言语粗犷奔放,说话习惯粗喉咙大嗓门,但仍不失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语。

现在西安一带的方言属于北方官话(普通话的基础),是比较新近形成的方言,是蒙满乱华的产物,受较多阿尔泰语影响,比如浊音清化、入声消失,有古汉语所没有的翘舌音、卷舌音等,与古汉语差别较大。

文明发祥

陕西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120万年前,关中地区的蓝田猿人和陕南汉中龙岗寺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龙岗寺旧石器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以上(见《人民日报》1992年2月10日第四版),早于蓝田猿猴人遗址,是迄今发现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龙岗寺旧石器遗址被誉为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1958~1978年多次发掘的宝鸡北首岭遗址是期新石器文化与仰韶文化遗存,年代为公元前5150~前3790年,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址。

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陕西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陕西是中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陕西陕西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曾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宝鸡)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中国最早的历法。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陕西西安户县的钟馗故里、刘海故里,傩舞跳钟馗,是中医、舞蹈、戏曲的鼻祖,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

曾经的王都

陕西陕西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较多和时代较长的省份之一。大约在2000年前、前28世纪左右,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陕西就有褒国、扈国、骆国出现。

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在镐(hào)建都。

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帝国建都咸阳。

此后,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先后在西安建都,时间长达千年。

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陕西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革命圣地

近现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才有陈运和《歌唱延安》中诗的见证:“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秤砣 延河水是一段历史的秤杆 毛泽东用它称过万里长征的巨大收获”。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历史名城

西安、安康、延安、韩城、榆林、汉中、咸阳。

陕西美食

陕西美食陕西凉皮、安康蒸面、汉中热米皮、宝鸡擀面皮

羊肉泡馍

黄桂稠酒(热饮为佳)

宝鸡岐山面、岐山臊子面

宝鸡西府扯面

肉夹馍

饺子宴

宝鸡面皮夹馍

葫芦头

泡泡油糕

宝鸡西府荞面饸饹

灌汤包子

陕西简介

基本概况

陕西

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无定河、延河、泾河、北洛河、汉江、嘉陵江(源头位于宝鸡凤县)、丹江、泾水等。

陕西(Shaanxi Province,旧称Shensi Province)又称古朴秦川,元代设陕西行省,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53.09万人(2012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水族、羌族等。

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即黄土高原、关中平原(渭河谷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

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宝鸡境内),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陕南安康的瀛湖(人工湖),同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淡水湖,而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为陕北榆林的红碱淖。

陕西省在自然区划上地跨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和汉江流域中游,历史悠久。

陕西陕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80万年前的西安蓝田人,这里也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陕西,这个名称早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并将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到现在未变。

区域划分

陕西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由于陕西省超过1/3的面积和人口均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因此陕西省是中国典型跨越南北的省份之一,且南北面积比例与其他南北跨界省份(甘肃、河南、安徽、江苏)差别较大。

行政区划方法

一般依据行政区划界限进行划分。

关中:宝鸡、咸阳、铜川、西安、渭南。

陕南:汉中、安康、商洛。

陕北:榆林、延安。

自然区划方法

陕西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陕西基本地理省情(2011)》,主要考虑了水文、地貌两个自然要素对三个区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划分结果与自然区划存在个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宝鸡南部部分地区和西安个别地区划为陕南、商洛北部部分地区划为关中、铜川北部与渭南北部划为陕北。各区划面积统计表明,陕北面积最大,陕南次之,关中面积最小。

陕北—关中界线:由西向东依次为黄陵-旬邑分界;印台区玉华镇;宜君县哭泉乡、云梦乡、王石凹镇;印台区-富平县分界;白水县林皋镇、尧禾镇、北塬乡;白水-洛川分界;黄陵-澄城、合阳分界;韩城-合阳分界;韩城市芝阳镇、巍东乡、新城街道、西庄镇、龙门镇。

关中-陕南界线:由西向东为依次为陈仓区-凤县分界;渭滨区-凤县、太白县分界;太白县桃川镇东界、南界;周至县厚畛子镇;周至-佛坪、宁陕分界;户县-宁陕分界;长安区-柞水县分界;蓝田-柞水、商州区分界;洛南县-商州区、丹凤县分界。

行政区划

陕西省行政区划

副省级市、地级市区、县、县级市
西安

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杨陵区

宝鸡

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咸阳

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

渭南

临渭区、韩城市、华阴市、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

铜川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
延安

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榆林

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安康汉滨区、高新区、恒口示范区、旬阳县、石泉县、平利县、汉阴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白河县
汉中

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商洛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区号及代码

陕西西安 029 710000 陕A 610100(新城区 610102、碑林区 610103、莲湖区 610104、灞桥区 610111、未央区、610112、雁塔区 610113、阎良区 610114、临潼区 610115、长安区 610116、蓝田县 610122、周至县 610124、户县 610125、高陵县610126?)

宝鸡 0917 721000 陕C 610300(渭滨区 610302、金台区 610303、陈仓区 610304、凤翔县 610322、岐山县 610323、扶风县 610324、眉 县 610326、陇县 610327、千阳县 610328、麟游县 610329、凤县 610330、太白县 610331)

铜川 0919 727000 陕B 610200(王益区 610202、印台区 610203、耀州区 610204、宜君县 610222)

咸阳 029 712000 陕D 610400(秦都区 610402、杨凌区 610403、渭城区 610404、三原县 610422、泾阳县 610423、乾 县 610424、礼泉县 610425、永寿县 610426、彬县 610427、长武县 610428、旬邑县 610429、淳化县 610430、武功县 610431、兴平市 610481)

渭南 0913 714000 陕E 610500(临渭区 610502、华县 610521、潼关县 610522、大荔县 610523、合阳县 610524、澄城县 610525、蒲城县 610526、白水县 610527、富平县 610528、韩城市 610581、华阴市 610582)

陕西延安 0911 716000 陕J 610600(宝塔区 610602、延长县 610621、延川县 610622、子长县 610623、安塞县 610624、志丹县 610625、吴起县 610626、甘泉县 610627、富 县 610628、洛川县 610629、宜川县 610630、黄龙县 610631、黄陵县 610632)

汉中 0916 723000 陕F 610700(汉台区 610702、南郑县 610721、城固县 610722、洋县 610723、西乡县 610724、勉 县 610725、宁强县 610726、略阳县 610727、镇巴县 610728、留坝县 610729、佛坪县 610730)

榆林 0912 719000 陕K 610800(榆阳区 610802、神木县 610821、府谷县 610822、横山县 610823、靖边县 610824、定边县 610825、绥德县 610826、米脂县 610827、佳县 610828、吴堡县 610829、清涧县 610830、子洲县 610831)

安康 0915 725000 陕G 610900(汉滨区 610902、汉阴县 610921、石泉县 610922、宁陕县 610923、紫阳县 610924、岚皋县 610925、平利县 610926、镇坪县 610927、旬阳县 610928、白河县 610929)

商洛 0914 726000 陕H 611000(商州区 611002、洛南县 611021、丹凤县 611022、商南县 611023、山阳县 611024、镇安县 611025、柞水县 611026)

陕西交通

航空

2011年,全省航线里程达到898628公里。航线条数373,国际航线44,港澳航线8条。通航城市165个,国际航线通航城市44个,港澳航线通航城市5个。运输网密度4.367公里/平方公里。全年旅客发送量777万人,货物发送量8万吨,货物周转量116百万吨公里。

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汉中机场、榆林机场、宝鸡机场、安康机场

铁路

  • 高铁

  • 铁路名称起点终点
    郑西客运专线郑州西安
    西宝客运专线西安宝鸡
    西大客运专线,(在建)西安大同
    西成客运专线(在建)西安成都
    宝兰客运专线(在建)宝鸡兰州
    银西铁路,(待建)银川西安
  • 普速

  • 陇海铁路潼关至宝鸡段

    ————
    宝成铁路宝鸡成都
    宝中铁路宝鸡中卫
    宁西铁路南京西安
    西康铁路西安安康
    襄渝铁路白河东至巴山段————

    公路

    西宝高速、西康高速、西汉高速(京昆高速公路陕西段)、西铜高速、包茂高速(陕西段)、青银高速(陕西段)、福银高速(陕西段)、沪陕高速(陕西段)

    陕西经济

    2010年陕西GDP总量居全国16位(由2005年的20位提升至2010的16位),正式跨入中国“万亿省份俱乐部”。

    2012年陕西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增速15.51%。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合6204美元(2012年末)继续领跑西部,人均GDP(接近湖北省38642元)居全国14位。

    2013年生产总值1604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6.05亿元,增长4.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5%;第二产业增加值8911.64亿元,增长12.6%,占55.5%;第三产业增加值5607.52亿元,增长9.9%,占35%。人均生产总值42692元,比上年增长10.6%。

    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376.2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2%,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3年陕西粮食播种面积3105.1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7%。其中,夏粮1237.4千公顷,下降3.8%;秋粮1867.73千公顷,增长1.5%。粮食总产量1215.8万吨,下降2.4%。其中,夏粮423.6万吨,下降10.3%;秋粮792.2万吨,增长2.5%。2013年造林面积341.1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水产品产量12.52万吨,增长18.7%。

    第二产业

    2013年陕西全部工业增加值750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58.56亿元,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6205.77亿元,增长12.6%;轻工业1052.79亿元,增长15.9%。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703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能源化工工业4220.48亿元,增长10.1%;装备制造业932.09亿元,增长15.9%;有色冶金工业666.1亿元,增长16.8%;食品工业627.75亿元,增长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85.97亿元,增长27.3%;医药制造业144.75亿元,增长13.4%;纺织服装工业80.89亿元,增长14.2%;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4.69亿元,增长10.8%。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76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利润1973.32亿元,下降0.5%;税金总额1378.75亿元,增长2.3%。

    第三产业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161.08亿元,增长16.4%。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7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2.05亿元,增长7.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443.34亿元,增长15.2%;餐饮收入495.2亿元,增长4.4%。

    陕西

    2013年陕西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实现商品零售298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吃类商品296.66亿元,增长16.8%;穿类商品470.22亿元,增长19.9%;用类商品2213.8亿元,增长17.8%。

    2013年末,陕西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736.72亿元,同比增长12.7%,比年初增加2884.2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537.69亿元,同比增长17.0%,比年初增加2395.40亿元。

    2013年末,陕西境内证券公司3家。各类证券营业部139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比上年增加20家。期末证券开户数23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额15508.82亿元,比上年增长48.3%。

    2013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财产险公司141.47亿元,增长19.5%;人身险公司275.98亿元,增长11.8%。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47.71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付支出80.44亿元,增长25.6%;寿险公司赔付支出67.27亿元,增长66.6%。

    友好省州

    陕西的友好省州有:

    序号

    省/府/州/区/县

    国家

    日期

    1明尼苏达州美国1982-10-19
    2京都府日本1983-07-16
    3安特卫普省比利时1985-05-17
    4特雷维索,省意大利1988-07-21
    5香川县日本1994-04-22
    6琼格拉德州匈牙利1995-11-21
    7翁布里亚大区意大利1995-11-29
    8马托格罗索州巴西1996-12-14
    9图林根州德国1997-11-19
    10卡卢加州俄罗斯2000-08-08
    11格罗宁根省荷兰2003-10-31
    12素可泰府泰国2005-05-21
    13江布尔州哈萨克斯坦2008-04-07
    14布泽乌县罗马尼亚2008-04-11
    15开罗省埃及2008-04-17
    16自由州省南非2008-10-27
    17德伦特省荷兰2010-04-08
    18楚河州吉尔吉斯斯坦2012-04-07
    19庆尚北道韩国2013-04-05

    陕西人口

    分布情况

    2010年西安市846.78万人,宝鸡市371.67万人,咸阳市489.48万人,铜川市83.44万人,渭南市528.61万人,延安市218.70万人,榆林市335.14万人,汉中市341.62万人,安康市310.99万人,商洛市234.17万人,杨凌示范区20.12万人。

    总人口数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陕西常住人口为37327378,占全国比重为2.79%(不包括港澳台)。

    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89396人,占14.71%;15-64岁人口为28654142人,占76.7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40人,占8.5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

    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287571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039807人,占48.3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为106.92。

    人口变动

    2000年总人口3644万人;2001年总人口3659万人;2002年总人口3674万人;2003年总人口3689.5万人;2004年总人口3705.2万人;2005年总人口3720万人;2007年3748万;2008年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10年常住人口为3733万。

    民族构成

    陕西综合以上情况,自唐代中国各地的官员,不少在长安及其附近居住下来,经过唐、五代,长期生息繁衍,使这里的汉民族人数日益增多。这就为那里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由960年北宋建立,到1279年南宋灭亡的4个多世纪中,辽、金、夏、蒙古与北宋、南宋先后对峙。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给汉民族人民带来长期而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又使中原的汉民族人民迁居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以至联合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从未间断。所以这一地区就成为中国历史上文明冲突核心地区、时期。汉民族的文化核心也就在这一时期。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民族占99.51%,少数民族占0.49%。陕西的少数民族多为其他地区迁入。

    陕西资源

    陕西陕西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该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陕北和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和地下热水、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陕西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陕西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石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岭土、石棉等,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省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如铁、铜、锰、铝、锡、钨、铂族金属,萤石、钾盐、磷、金刚石等。或贫矿多、或探明储量少无可供规划矿区,或开发利用条件差,少数矿种到现在仍未探明储量。

    陕西在上古时代是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和“梁州”,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西安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历史沿革

    上古文明

    陕西陕北地区属于黄河中上游,秦岭以南属于长江上游,关中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考古分期:关中一带早有蓝田猿人活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早的是老官台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到前5000年),之后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约前5000年至前3000年),再后来是陕西龙山文化(公元前2300年至前2000年)。

    传说情况:上古时为雍州所在,是炎帝和黄帝二帝的发源地及所葬之地,同时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今西安蓝田一带)。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黄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

    先秦时代

    陕西西周后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周孝王将“秦”这块土地封给了他,秦国也成了周的附庸。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一带),杀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领人马攻打犬戎,立了战功。次年他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又立新功。平王便封他为诸侯,将陕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他。这样,秦国统管了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秦穆公时。国力强盛,又打败了东方的晋国,占领了整个关中。由此可见,由于陕西其地春秋时为秦国,所以简称“秦”。前350年,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在此营筑翼阙及宫殿。后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使咸阳成为规模恢宏的帝都。

    秦汉

    陕西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今西安,咸阳一带)为首都,并把全国划分为36郡,今陕西境内有郡:上郡、北地郡、汉中郡。陕西地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西汉时,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城,陕西南部仍然是京畿地区,由司隶校尉部管理,分为京兆尹(渭南郡),左冯翊(河上郡),右扶风(中地郡)和弘农郡。秦朝都城咸阳先后改名为新城和渭城。在今咸阳原上,因西汉五陵置有陵邑(城),故有“五陵原”之称。

    东汉时,首都迁去洛阳,以长安(今西安)为西京。今陕西地属于并州和雍州。

    东汉中后期时,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到三国曹魏时,匈奴人分为五部,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还有羯族,鲜卑族,氐、羌等族在陕、甘居住,历史上称为“五胡”。

    魏晋南北朝

    西晋,长安为陪都,咸阳更名为灵武。313年,永嘉之乱后西晋在长安拥立晋愍帝。316年,前赵(汉国)刘聪派遣刘曜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随着西晋的灭亡,中原广大的地区,皆成为汉国政权的统治范围。

    前赵,汉王刘聪名义上是中原的共主,但随着势力的扩大,地方的割据势力迅速形成,汉国统治的地区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

    318年,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匈奴贵族靳准杀死刘粲夺权,在平阳的刘氏男女不分老少全部被杀,靳准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与此同时,羯族首领石勒亦以讨伐靳准为名,率军至汉都平阳,于是,平阳、洛阳以东的地区,皆落入石勒势力之中。前赵于是迁都到长安。

    后赵,长安为陪都,咸阳又改名为石安。

    前秦,东晋时氐在北方崛起,在前秦天王苻坚的军事行动下,今陕西一带属于前秦的核心部分,且长安为前秦的首都。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前秦国力开始下降。

    后秦,(384年-417年,或称姚秦),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族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大秦,史称后秦。

    陕西地经历羯族的后赵、汉族的冉魏、氐的前秦、鲜卑的西燕、羌的后秦,417年东晋北伐后秦破长安后也短暂的占有今天的陕南地。在陕北也有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在同期存在,初期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夏凤翔六年(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国势更强。

    北魏,386年,鲜卑族拓跋圭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西安,咸阳一带为泾阳县。436年四月,北魏灭北燕,高句丽等边疆政权降服,统一除了今天辽东以北的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的实权落在大将宇文家族的手中。556年,宇文泰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宇文泰定都于长安(今西安)。北魏时佛教兴起,寺院有三万所,和尚尼姑多达200万。

    隋唐五代

    隋朝,北周大将杨坚灭鲜卑人的政权,恢复了汉人对中国北方行使主权后,在灭亡南朝陈,以大兴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唐朝,隋末,太原留守李渊(唐高祖)和他的儿子李世民(唐太宗)率兵,从太原起兵反隋。在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分属京畿道,山南东道和关内道。

    武则天因其母母杨氏顺陵在咸阳北原,曾改咸阳为赤县。

    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在这里建立过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907年-923年11月19日)篡夺唐地位后,李茂贞建立岐(901年-924年或946年)以凤翔为中心于现在陕西、甘肃、四川地区的割据政权,表示对抗后梁,此时陕西分属不同的政权内,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923年-936年)、后晋(936年-947年)、后汉(947年-950年)和后周(951年-960年),陕西地属于北方的中原王朝内,后唐改回大安府为京兆府,但五代都城大多在洛阳与太原,西安却再没有成为首都。

    宋辽金元

    北宋时,陕西地处于宋朝,辽国,西夏三国交汇处。宋初陕西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熙宁五年(1072年)分陕西为永兴军路、秦凤路;元丰元年(1078年)又并为陕西路,八年(1085年)又分为永兴军、秦凤路二路。

    南宋时,陕西地大部属于金朝,金政府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并撤销秦凤路,在此地设立京兆府,延安府,庆阳府与凤翔府。而陕西的西北部被西夏国控制。

    元朝时,陕西属于陕西行中书省,西安地为为安西路、奉元路。

    明清时期

    明朝,再次恢复汉人对陕西地区的主权。陕西地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清朝,分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为陕西布政使司和甘肃布政使司,后发展为陕西省和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

    清朝末年,陕西甘肃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穆斯林反清起事,后演变为回民大规模屠杀汉人的恐怖活动,史称‘同治回乱’。1873年被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只有西安城内未参加作乱的3万回民得以幸存,其余陕甘回民一部分逃亡,其余人均已被军队展开报复性屠杀。

    近现代

    中华民国时期,为陕西省。民国21年(1933年)西安曾改名西京,被定为中华民国陪都。

    著名人物

    古都西安历史悠久,名列《二十五史》和其它史书中的人物,就有一百多人。他们或生于此,或者长期生活于此,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唐太宗

    古代

    华夏始祖: 炎帝、黄帝

    政治家: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秦昭襄王、秦始皇,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隋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女皇武则天、王鼎

    军事家:白起、王翦、蒙恬、马援、法正、杜预、李靖、练何、韩世忠、杨门虎将、李自成

    思想家:董仲舒、王徵、张载

    外交家:张骞、班超、苏武

    文学家:杜牧、王世镗

    历史学家:司马迁、班固

    画家、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钟馗、刘海、赵公明

    近代与现代

    政治家: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胡启立(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习近平连战(国民党荣誉主席)

    习仲勋(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

    副主席符浩(原外交部副部长)

    陆昊(团中央第一书记)

    贺军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白恩培(原云南省委书记)、白克明(原河北省委书记)、赵乐际(中央组织部部长)、孙新阳(海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贾治邦(国家林业局局长)、白如冰(原山东省委书记)、白栋材(原江西省委书记)、白纪年(原陕西省委书记)、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胡希捷(原交通部副部长)

    社会活动家:于右任、高又明、柏惠民、宋向辰

    社会名人:程浩、樊士晋、杨凌隆、何虎林、苟君厉

    现陕西商人:张朝阳(搜狐创始人)赵步长、高乃则、冯仑(万通集团)

    军事家:何挺颖、胡景翼、杨世昌、杨虎城、仵德厚、张灵甫、吴玠、?吴璘、?胡琏、刘玉章、杜聿明、关麟征?、谢子长、?刘志丹、李达、郭伯 雄、?房峰辉、张又侠

    作家: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韩雪红、萧云儒、周明、叶广芩、高建群、京夫、李若冰、赵熙、莫伸、沉沙流、商子雍、杜鹏程、红柯、雷抒雁、吴宓、屈涛(子乐)、刘成章、孙见喜、李春平、释一尘(刘忠涛)、张浩文

    文章影视明星:文章、尤勇、闫妮、景甜、白冰(陈东)董维嘉、王姬、吴旸洁、张延、苗圃、凌潇肃、周杰、张嘉译(张小童)、戴春荣、郭达、李琦、石国庆、郭涛(《疯狂的石头》)、陆树铭、刘晓虎(丑女无敌-费德南扮演者)、孙菲菲、王茜华、冯远征,刘怡君(少年包青天饰庞飞燕)、张涵予、马跃、吴京安

    主持人:胡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柴璐(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筱磊(CCTV-12《第一线》栏目主持人?)、马跃、胡悦鑫(中央电视台实习男主播)、康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

    沙画表演家:黄绵赟(国画家、光影画家、水影画家、中国水引画创始人、中国书法影绘创始人)

    作曲家:赵季平、饶余燕、纪溪坪、张豪夫、程大兆

    画家:石鲁?刘文西?崔振宽?王西京?袁振西?江文湛?杨晓阳?陈忠志?陈国勇?赵振川?苗重安?王有政?郭全忠?王金岭?张之光?张修安罗平安?陈斌?石丹、张寒泊

    书法家:陈泽秦、杨建才、刘自牍、卫俊秀、邱 星、程克刚

    戏曲:豫剧大王陈素真及秦腔李正敏、何振中、王天民等

    歌手:王杰、张恒、许巍、王铮、吴旸洁、张楚、郑钧、孙浩、孙萌、黄鑫、苏醒(2007快乐男生全国亚军)、付辛博(2008好男儿全国季军)、党宁、韩真真、吴向飞、井东伟、曹轩宾王二妮,哈辉,彭光琴

    导演:张艺谋、顾长卫、黄建新、王全安、李杨、冯小宁、侯咏、张子恩、刘惠宁、广龙、吴天明?杨树鹏,丁黑

    相关资讯

    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陕西西咸、贵州贵安新区

    2014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批复指出,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并要求陕西省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