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荣誉

武汉市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荣获时间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
国家园林城市2005年
国家园林城市2006年4月
国家森林城市2010年4月
国际赛马之都2010年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2012年
全国创业先进城市2012年
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2012年

社会事业

绿化环境

截止2011年底拥有公园70个,公园绿地面积6038.48公顷。绿化覆盖率37.54%。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2.8万公顷。森林面积1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80%。2011年,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大众传媒

2011年末,武汉出版社出版图书20类721种1132万册,出版报纸6.11亿份,出版杂志7.90亿册。

现拥有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知音传媒集团、今古传奇报刊集团等出版集团,出版有《最小说》、《今古传奇》、《知音》、《小学生天地》等著名杂志。

医疗资源

2011年末卫生事业机构28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5个。床位数54612张。卫生技术人员数63568人。其中,医生25838人,护师、护士25980人。儿童免疫接种率99.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9.2%。

武汉医疗水平雄居全国四强,是继首都北京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可颁发国际认可的创伤急救资质证书的城市。201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年门急诊量达5100万人次,住院量155万人次,年手术40万人次,其中,年外地来汉门急诊39.5万人次,年外地来汉住院22.4万人次,被誉为中西部“医都”。2011年,武汉每千人拥有床位数5.44张,居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医师数26人,居全国第六;武汉市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79.27岁、10.71/10万、3.14‰,均已达发达国家水平,居全国前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亚洲首家通过德国KTQ医疗质量认证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等综合医院及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亚洲心脏病医院等专科医院实力均居国际前列。

体育资源

2011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馆124个。其中,体育馆12个。市属优秀运动员人数139人,发展等级运动员300人。全市举办各类运动会18次,举办市级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88次。武汉地区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获3枚世界级金牌,14枚国家级金牌。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8亿元。

主要体育场馆有武汉体育中心、湖北省奥体中心、新华路体育场、塔子湖体育中心、汉口文化体育中心、洪山体育馆、武汉体育馆等。

曾举办过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2011年武汉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2012年汤尤杯羽毛球赛、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赛事。

拥有中超球队武汉卓尔职业足球俱乐部、五人制足球球队武汉地龙足球俱乐部,中国象棋湖北三环象棋俱乐部、羽毛球湖北美联地产羽毛球俱乐部等。

武汉是中国赛马之都。从1902年英国人在汉口兴建了西商跑马场开始,赛马运动就开始走进武汉人的生活。武汉东方马城国际赛马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赛马场,是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唯一马术与速度马训练基地,在此举办的武汉速度赛马公开赛是中国内地唯一的常年赛马赛事,武汉国际赛马节则是中国赛马第一品牌。

文化场馆

湖北省科学技术湖北省美术馆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科技馆武汉博物馆明代,藩王,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
中山舰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友益街街头博物馆
琴台大剧院

公园风景

黄鹤楼公园武汉中山公园东湖荷花园宝岛公园喷泉公园
金银湖,湿地公园后襄湖公园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武昌公园洪山公园
东湖,樱花园武汉植物园武汉动物园东湖梅园汉阳江滩
龟山风景区九峰,森林动物园东湖生旅游风景区解放公园武昌江滩
涨渡湖湿地公园堤角公园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汉口江滩
武汉欢乐谷杜莎夫人,蜡像馆海昌,极地海洋世界汉阳江滩木兰山
玛雅海滩水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云雾山

自然资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大城市中不多见。

水资源

充足的水资源,武汉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武汉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该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生物资源

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武汉市我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

矿产资源

武汉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基本介绍

夜江城、大武汉武汉(Wǔhàn),简称“汉”,由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武昌、近代中国的国际大都市汉口、近代中国工业的发祥地汉阳三地合并为组建,下辖7个中心城区和6个新城区。

武汉,是中国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国务院定位的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城市,国家的经济地理中心,长江中游航运物流中心,内河航运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有“东方芝加哥”之称。 如今,正以“复兴大武汉”为目标,重返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基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

汉口西北湖武汉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85所普通本专科高校位于武汉,其中985工程重点大学2所,211工程重点院校七所, 拥有120万在校大学生,位居全球第一。武汉东湖地区是中国较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华科)、生物工程(华农,武大)、激光(华科)、光电材料及微电子技术(理工大)、农药学(华农)、地质及地质资源和新型材料(地大)等领域,科技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京广、京九、武九、汉丹 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

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巨大型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武汉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成为新中国首个上榜的中国城市。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更是预测武汉将在21世纪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全球第二大城市。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将武汉(光电)与北京(IT与软件服务)、上海(金融与工程服务)、深圳(物流与商业服务)等一并列为正在成为中国公认的“知识与创新中心”城市。

交通概况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公路、铁路网辐射全国,也是中国最繁忙的国际空港之一。

航空体系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武汉首条航线为1929年开辟。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于1995年4月15日启用,是中部地区首个4F级机场。拥有定期通航点76个,可直飞巴黎、东京、旧金山、大阪、首尔、新加坡、曼谷、胡志明市等20余个国际城市;法航、胜安航空、亚洲航空、中华航空等32家航空公司经营武汉航线。“十二五”期间,武汉市航空建设将投资170亿元,完成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T3航站楼、第二跑道和机场交通中心。此外,武汉第二机场也将在江夏开建。

铁路体系

武汉是中国高铁客运专线网主枢纽,中国四大铁路枢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武汉的铁路客运量于2013年首次超越北京、广州,达到1.2亿人次,居中国第一。武汉已成为国内铁路运输的最大中转站。

火车站(Railway Stations)

武昌站

汉口站

武汉站

武汉北站

武昌南站

武昌北站新洲站横店东站汉阳站光谷火车站
铁路线(Railway Lines)

合武客运专线

京广高铁

沪蓉高速铁路

京广铁路京九铁路汉丹铁路
(粗体为高速铁路)

公路体系

2011年年末,武汉公路通车里程13103.2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775.49公里,高速公路617.4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63.20公里/百平方公里,拥有16条省道。

国道(National Roads)

106国道

107国道

316国道

318国道

348国道
国家高速(National Express Way)

G4京港澳高速公路

G42沪蓉高速公路

G45大广高速公路

G50沪渝高速公路

G70福银高速公路

省级高速(Provincial Express Way)

S1岱黄高速公路

S2汉孝高速公路

S3武麻高速公路

S5武英高速公路

S7汉鄂高速公路S8武黄高速公路S11青郑高速公路S12,武嘉,高速公路
S13武监高速公路S15汉蔡高速公路S18武汉机场高速武汉机场第二高速
城市环线(Round-cityExpressWay)

武汉内环线

武汉二环线

武汉三环线

武汉四环线

武汉外环线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

地铁体系

2013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投入运营,4号线一期连接武汉火车站和武昌火车站。武汉三大火车站已全部开通地铁。

武汉地铁2000年底,武汉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2004年7月28日投入运营,是中国大陆第五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已投入运营1号线及2号线,共47座车站,运营里程56.85公里。

2012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武汉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武汉进入地铁换乘时代。

2013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投入运营,4号线一期连接武汉站和武昌站。武汉三大火车站已全部连通地铁。

线路状态及启用时间起点站终点站车站长度(公里)
武汉地铁1号线一期运营,2004,7,28堤角东吴大道2528.8
武汉地铁1号线二期运营,2010,7,29堤角东吴大道2528.8
武汉地铁2号线二期运营,2012,12,28金银潭光谷广场2127.73
武汉地铁3号线二期土建施工,2015年三金潭沌阳大道2328
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土建施工,2013年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1516.482
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土建施工,2014年武昌火车站黄金口1316.745
武汉地铁6号线二期已获批,2016年环湖西路体育中心南2736.1
武汉地铁7号线一期规划获批,2017年东方马城板桥村1831.36
武汉地铁8号线一期规划获批,2017年三金潭梨园2534.2
武汉市2017年之前的轨道交通线路

线路

状态及启用时间

起点站

终点站

车站(个)

长度(km)

武汉地铁1号线一期运营堤角东吴大道2528.8
二期运营
武汉地铁2号线运营金银潭光谷广场2127.73
武汉地铁3号线土建施工三金潭沌阳大道2328
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运营武汉站武昌站1516.482
二期土建施工武昌站黄金口1316.745
武汉地铁6号线已获批环湖西路体育中心南2736.1
武汉地铁7号线一期已获批东方马城板桥村1831.36
武汉地铁8号线一期已获批三金潭梨园2534.2

过江设施

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长江隧道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在建)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勘探)

桥梁体系

“百湖之市”的武汉,因江湖阻隔,桥梁众多。武汉已建成的1300余座桥梁中,包括人行天桥、立交桥、过江公路桥、公铁两用桥等,涵盖三塔斜拉桥、双塔斜拉桥、双塔悬索桥、拱桥、连续结构桥、双曲桥等各种桥型,是名副其实的“桥都”,也被誉为“桥梁博物馆”。

横卧于中国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的武汉长江大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

武汉市过江设施(不含过江地铁隧道)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二桥

武汉长江隧道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在建)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勘探)武汉青山长江大桥(规划)

水运体系

武汉武汉是中国内河的重要港口,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交通部定点的水铁联运主枢纽港。武汉还是我国内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启运港和到达港,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首条通江达海的优质航线,阳逻港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长江沿线港口。

2010年,武汉新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此外,武汉还是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能的派出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总部所在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船舶生产基地。

武汉航运交易所是继上海、重庆、广州后,成立的全国第四个航交所。

武汉轮渡的历史长达106年,有38座码头,48艘机动船舶,往来于三镇间的轮渡线路达18条。5条线路为公交轮渡航线。轮渡鼎盛期年客运量达1.6亿人次,最高日载客量达30万人次。

公交体系

武汉最早的公汽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2011年,已有公共汽(电)车7061辆,公汽线路289条,平均线长19.9公里,行程20公里以上线路达114条。其中普线55条(城区34条、电车8条和郊区13条),专线200条(城区166条、远城区12条、郊区22条),包括通宵线路6条及清洁能源线路16条,另有旅游线路6条及中巴线路12条。公交单人票价为普通车1元(刷卡0.8元),空调车2元(刷卡1.6元),双层车1.5元。

发展概述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4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与时之上海并列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清初,“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泸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在1926年到1949年间,三镇分别对应为汉口特别市(直辖市)、增加汉阳县。

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至武汉,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三城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直辖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会议决定将武汉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

领导人物

历届领导

市委书记时间市长时间
张平化1954,06-1955,09吴德峰1949,05-1952,02
宋侃夫1955,09-1968,01李先念1952,02-1952,12
方铭1971,02-1973,01王任重1952,12-1954,11
王克文1973-01-1977,11宋侃夫1954,11-1956,12
顾大椿1977,11-1979,02刘惠农1956,12-1966,05
李任之1979,02-1980,12方铭1971,02-1973,01
王群1980,12-1987,08王克文1973-01-1977,11
郑云飞1987,10-1991,10李任之1979,12-1980,12
钱运录1991,10-1998,12黎智1980,07-1981,03
罗清泉1999,01-2002,10吴官正1983,03-1986,10
陈训秋2002,10-2005,05赵宝江1986,10-1997,01
苗圩2005,05-2008,03王守海1997,01-2001,12
杨松2008,03-2011,01周济2002,01-2003,01
阮成发2011,01-李宪生2003,01-2008,01
阮成发2008,01-2011,02
唐良智2011,02-

现任领导

职位姓名
市委书记阮成发
市长唐良智
市人大主任阮成发
市政协主席吴超

城市人口

武汉市统计局2014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1022万人。据1923年《中国年鉴》记载,汉口85万人、武昌城区25万人。1930年武汉三镇人口突破100万,80年间武汉常住人口扩张近10倍。

武汉各行政区中,武昌区人口最多,常住人口达到97万人,洪山区常住人口150万人,是近十年人口增幅最高的区。汉南区人口最少,仅有15万人,相对于上次普查,人口有所减少。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的2465061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5.191%;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213141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2268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296972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24328人,文盲率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5.05%下降为2.29%,下降了2.76个百分点。。

武汉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293.2765万户,家庭户人口816.158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78人,比10年前(2000年)的3.17人减少0.39人。

常住人口男性占51.43%;女性占48.57%,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10年前(2000年)107.20下降为105.91。

武汉市大学生约有150万人,武汉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全国知名的著名学府,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文化之城。

科研机构

2011年末全市拥有政府部门属科学技术研究机构10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两院院士59人。

2011年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175亿元。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051项,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329项。市级登记科技成果300项,获奖科技成果392项。其中,国家奖30项。专利申请2187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107.51亿元。

2011年全市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5家、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26个,高新技术企业597家,民营科技企业7500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48.9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74.11亿元。

国家实验室
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
1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船重工717所
2武汉地球空间信息国家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现代制造技术的国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
1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2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3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4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5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6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
7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
8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
9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0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1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12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13岩石圈演化及地质矿产资源评价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14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
15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
16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17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18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1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2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3光纤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24生物质热化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
25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

2013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9000亿元。以9051.27亿元“收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再次稳居第四位。

工业体系

武汉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2012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18.88亿元,增长15.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967.92亿元,增长24.2%;重工业总产值7050.96亿元,增长13.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93家。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95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11大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69.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2%。其中5个行业产值超千亿元,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产值1669.76亿元,能源及环保产值1238.39亿元,装备制造产值1228.53亿元,电子信息产值1158.02亿元,食品烟草产值1050.08亿元。两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3691.80亿元,增长24.2%。其中,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1668.90亿元,增长28.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90亿元,增长21.1%。

商业体系

武汉欢乐谷

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2252.27亿元,增长19.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95.22亿元,增长16.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37.21亿元,增长14.3%。按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1018.14亿元,增长13.3%;穿的商品零售额397.56亿元,增长21.3%;用的商品零售额2016.73亿元,增长16.4%。武汉共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中百集团(前三者成立武商联)、汉商集团四家纯商业上市公司,1992年上市的武商集团是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企业。2012年,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商集团分别位列中国零售企业第18、20和47位。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中百便民超市4家连锁超市跻身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50强,同济堂药房、马应龙大药房2家药店入围中国药店销售30强。武汉有达标百货店11家,金鼎百货6家,仅次于广州,居全国第二。武汉广场曾创造了全国零售单体经济效益“十连冠”的中国零售业记录,至今也仍是中西部第一百货。武汉也是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武汉古琴台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首选城市,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额最高的城市,占法国在华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底,境外世界500强已有98家在汉投资,高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其中,比利时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德国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 AG)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区总部就设在武汉,美国威瑞森电信(Verizon Communications)、德国博世(Bosch)将中国区总部落户武汉。

金融体系

武汉江汉关武汉是同时具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三要素的城市。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银行、合众人寿、长江财险、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交银国际信托等13家金融机构总部设在武汉。金融机构在汉签约入驻的后台服务中心达31家,位列全国第一。有包括东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韩国企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8家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证券、期货业单位102家,保险公司54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辖鄂湘赣三省),银行密度居全国第五。2011年末,有上市公司57家,总数居全国第7,武汉还是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的全国首个扩容试点城市。

城市建设

2014年2月19日,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武汉5年内的建设计划将花费20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该媒体则称,单单武汉一座城市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就与英国全国更新和改善基础结构的支出相同,其资金和实力会使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自惭形秽。

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省级开发区
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武汉江汉经济开发区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
武汉,洪山,经济开发区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
武汉,汉南,经济开发区武汉武昌经济开发区武汉汉阳经济开发区武汉青山经济开发区
武汉硚口经济开发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

对外交流

国际交流

1861年4月,英国委任金执尔为驻汉领事,在武汉设立第一个总领事馆,此后,美、俄、法、葡、荷、日、德、比、意、丹、瑞典、挪、墨、芬等14国先后在汉设领事馆、总领事馆,奥、西、瑞士、刚果、菲律宾等国也在汉开办领事业务。1998年,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家设立在中国中部地区的外国领事机构。

领事机构
序号领事机构成立时间领馆辖区
1法兰西共和国驻武汉总领事馆1998年10月10日鄂,湘,豫,赣
2美利坚,合众国,驻武汉总领事馆2008年11月20日鄂,湘,豫,赣
3大韩民国驻武汉总领事馆2010年10月25日鄂,湘,豫,赣
4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筹)
其他机构
机构名称成立时间备注
荷兰贸易促进会武汉,代表处1997.04.02荷兰贸促会在华设立的首个代表处
联合国难民署武汉采购信息中心2005.09.23联合国难民署在华设立的第2个,内陆地区首个采购信息中心
法国,阿基坦,大区湖北代表处2009.05.05法国地方大区在华设立的首个代表处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武汉办事处2010.11.29新加坡企发局在华设立的第10个办事处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武汉办事处2011.03.26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华设立的第7家,内陆地区首家代表处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驻武汉联络处2011.10.07台湾电电工公在大陆成立的第7个,内陆地区首个联络处

友好城市

从1979年与日本大分市建立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开始,武汉已和全球20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详见下表),另有18对“准友城”即友好交流城市,结交数量在全国名列第一。

武汉市对外友好城市缔结名单

序号

国家

城市

缔结时间

序号

国家

城市

缔结时间

1日本大分市1979.09.0711韩国清州市2000.10.29
2美国匹兹堡1982.09.0812美国圣路易斯市2004,09,27
3德国杜伊斯堡1982.10.0813奥地利圣珀尔滕2005.12.20
4英国曼彻斯特1986.09.1614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2006.04.04
5罗马尼亚加拉茨1987.08.1215加拿大万锦市2006.09.12
6乌克兰基辅1990.10.1916瑞典博伦厄市2007.09.28
7苏丹喀土穆1995.09.2717冰岛科帕沃于尔2008.04.25
8匈牙利杰尔市1995.10.1918马来西亚亚庇市2009.03.25
9法国波尔多市1998.06.1819美国哥伦布(俄亥俄州)2009.10.30
10荷兰阿纳姆市1999.09.0620以色列阿什杜德2011,11,08
21泰国勿洞2014.6.2

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13个辖区,其中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7个为中心城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汉南区6个为新城区。截止2003年底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武汉市行政区划

片区划分

区名

行政代码

面积(km?)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邮政编码政府驻地
中心城区汉口江岸区42010264.24895635659192430014六合路1号
江汉区42010333.43683492468497430000新华,下路,15号
硚口区42010441.9828644536411430000沿江大道518号
汉阳汉阳区420105108584077511168430050芳草路特1号
武昌武昌区42010682.211991271136551430000中山路307号
青山区42010761.1485375452870430080建设五路
洪山区4201115091049434851264430070珞狮路318号
远城区东西湖区420112495.3451880261408430040东吴,大道1号
汉南区420113287114970107052430090纱帽街道
蔡甸区4201141100.81410888472130430100蔡甸街道
江夏区4201152014.5644835721435430200文化大道99号
黄陂区42011622618749381118474430300前川街道
新洲区4201171409.7848760985685430400邾城街道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最东端位于新洲区徐古镇将军山村,最西端位于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区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黄陂区蔡店街道李冲村。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地域面积

2011年末,武汉全境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市域周长977.28公里,7个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7.54平方公里(不含水域面积)。拥有公园70个,公园绿地面积6038.4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4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54%,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2.8万公顷,森林面积1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80%。

水域环境

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水域面积占全市市区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武汉全境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6.10%,人均占有地表水11.4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及中国最大的淡水中心。武汉河网水系纵横交错,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在此交汇,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水面面积471.31平方公里。武汉现有大小湖泊166个,被称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803.17平方公里,居中国城市首位。东湖是中国最大最美的城中湖(水域面积达132.37平方公里),梁子湖是全国生态保护最好的两个内陆湖泊之一。

武汉湖泊志记录了武汉市一百多个湖泊的风貌。

湿地环境

武汉湿地资源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位。截至2010年,武汉市湿地面积3358.3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5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561.86平方公里,人工湿地面积1796.49平方公里,享有“湿地之城”的美誉。现拥有国家住建部批准设立的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家林业局设立的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沉湖、杜公湖、后官湖等湿地公园及湿地保护区。

气候特点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3℃,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205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达240天。

历史沿革

武汉建城已有3500年?,是中国历史上建城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

先秦时期

从汉阳龟山眺望汉口武汉的历史可上溯至距今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东湖放鹰台遗址即属距今5000~6000年前的屈家岭文化类型。黄陂区境内的张西湾城址为武汉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城址,距今4000多年,兴建于石家河文化早期。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北郊滠口境内,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商代前期古城遗址,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也是迄今中国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春秋战国时期,以荆山为据点,武汉地区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秦汉时期

西汉时期,武昌为樊哙封地,樊哙孙樊建将樊哙墓迁葬于江夏灵泉山下,从汉代起,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家官府隐逸之士迁此隐居,形成灵泉古市,“形胜甲于一邑”。东汉末年,在今汉阳月湖附近筑却月城,是武汉历史上第一座军事城堡功能的城池,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御敌作用,是训练水军的重要基地,也是“导财运货,懋迁有无”(蔡邕《汉津赋》)的一大港市。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黄鹄山(今蛇山)近江处修筑夏口城,在夏口城内黄鹄矶处修筑了望楼,取名黄鹤楼。西晋末到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南迁,使武汉地区的冶炼、制瓷、造船、纺织和贸易都有较大发展。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王琳在郢州城立萧庄为皇帝,武汉第一次成为首都。汉口新华路

隋唐时期

隋开皇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至此,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初步确立了双城格局,成为长江流域商业重镇和东南贡赋转运中心。自唐以来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是长江商船集散的中心,有“东南巨镇”之誉。唐广德元年(763年),特授侍御史穆甯为鄂州刺史兼鄂、岳、沔都团练使及淮西、鄂租庸盐铁沿江转运使,以总东南贡赋,此举拓展了武昌城的港口功能,促进造船业的发展。唐宝历元年(825年),唐敬宗命宰相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领鄂、岳、蕲、安、申、光等6州。牛僧孺在鄂6年,裁撤冗员,整肃吏治,减轻民赋,颇有政声,为唐宋时期鄂州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宋元时期

从汉江沿岸眺望汉阳宋代,江夏的制瓷业尤为发达,当代发掘武昌东南宋代22座瓷窑群,其中以青白瓷(影青瓷)最具特色。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驻军鄂州(今武昌),使武昌成为全国水师基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迁都汉阳,年号太平;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陈友谅迁都武昌,次年,陈友谅战亡,陈理在武昌继位,陈友谅葬于蛇山之麓。

明朝时期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桢受封楚王;次年,江夏侯周德兴在武昌高观山(今蛇山)南侧建楚王府,历时9年竣工,东西宽2里,南北长4里,占地8平方里,相当于当年的半个武昌城,是长江流域规模最为庞大的宫殿建筑群。明成化年间,汉江改道,汉口从汉阳析出,但仍属汉阳府管辖,为汉阳府汉口镇。

武汉绿地中心水运之便促使汉口商业及转口贸易日益繁盛,万历时汉口镇(商业中心)与景德镇(瓷器)、佛山镇(手工业)、朱仙镇(版画)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港口。故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

清朝时期

清初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称“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物,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于天下,而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清初至清中期,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 出现,源头就在汉口,汉口茶叶出口额居全球第一,汉口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和世界茶叶贸易之都。1858年8月26日,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增辟汉口为通商口岸,1861年3月20日,勘定租界地458亩,次日签订租约,是为汉口开外国租界之始。此后,先后开辟了德、俄、法、日五国租界,汉口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的转型,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与上海并驾齐驱。

武汉光谷时代广场1889年8月8日,清廷调两广总督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在其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在汉阳,创建了以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的钢铁工业、军火工业基地,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武昌,建成了以“布纱丝麻”四局为代表的民族轻纺工业基地湖北织布局,并开近代教育先河,大力兴办自强学堂、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在汉口,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后湖长堤,将汉口的面积扩大了几十倍,使汉口真正变成了“大汉口”。在其督鄂的18年里,奠定了武汉门类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使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万元,居全国第二。20世纪初叶的10年间,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金融中心和工商业都会,形成“驾乎津门,直逼沪上”之势。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在《汉口——中央支那事情》中写到“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从此,“东方芝加哥”名扬四海,成为人们对武汉的流行印象。

中华民国早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1912年4月,孙中山访武昌,对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回应”和“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1923年2月7日,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二七大罢工)。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国民政府时期

徐东大街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外交、财政、交通、司法4部开始行使职权,将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合组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首都,2月21日,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开始运作。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7日,“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9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正式设立。1937年11~12月,武汉成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和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时的武汉“处天下之中,依今天的形势看来,隐然亦俨然的为中华民族精神所寄托”(叶剑英《目前战局与保卫武汉》),周恩来在《辛亥、北伐与抗战》中指出“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是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

12月25日,新四军武汉军部即新四军第一个军部诞生。1949年5月17日,武汉三镇全部解放。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国共产党武汉市委员会正式成立。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为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设立的首个直辖市。

新中国时期

195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确定武汉为对外贸易口岸,武汉成为中南、西南乃至西北数省的对外贸易视窗。1984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武汉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即计划单列市)。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谈话”第一站来到武昌。4月,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汉柜)建立,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国债现货交易市场及最大的资金拆借中心。5月,被批准成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其后,武汉在旧有的全国三大工业中心、三大交通商业中心、三大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了新的全国三大制造业中心、三大科技开发中心、三大金融贸易中心,被认为在全国经济中起着“龙腰”的作用。

著名人物

武汉市著名人物

界别

姓名

政治界吴运铎黎元洪黎绍基吴仪项英熊廷弼孙必干费胜潮
彭孟缉李焕张茜辜胜阻阮成发徐海东陈昌浩
体育界李娜姜山潘兵朱本强吴迪李婷余丽桥周弈妙
伏明霞周继红于芬童辉肖海亮胡佳王鑫高崚
田秉毅韩爱萍杨维王晓理陈静乔红刘黎敏石晓铭
赵菁蔡晟张军郑斌邓卓翔荣昊曾诚谭斯
周燎梅方吴龑张稀哲雷腾龙柳大华洪智
李智屏李喆鲁佳郑李辉黄力平郑攀汪洋
娱乐界韩箐清徐小凤余少群徐帆刘亦菲许晴袁弘钱芳
 陈紫涵李宗翰朱桦田原彭坦周觅莫艳琳李琼
贾一平唐一菲李佳璘程莉莎范立欣姚贝娜缪杰吴婷
戏剧界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关栋天何祚欢田克兢陆鸣
周锦堂
主持界撒贝宁朱轶曾子墨官琳
文学界杨红樱文泽尔郑明娳当年明月蒋方舟严文井岳建一池莉
科学界田长霖黄锷李培根涂长望叶聪朱光亚桂希恩王小村
恽子强王承书陶宏开刘永坦石元春杨弘远龙乐豪胡文瑞
企业界刘歆生黄有龙陈一舟孟凯吴圣孟庆南高佳泉
宗教界释本焕智宗
烈士孙络络

武汉三镇

从长江上眺望武昌【武昌】古代为武昌府,湖广省的首府。三国时期,孙权将东吴政治中心迁鄂(今鄂州市),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为“武昌”。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山(蛇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江,称为夏口城。北宋时期,江夏(今武昌区)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

【汉口】古代为汉口镇,四大名镇之首。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江改道所形成。汉江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接皇帝赴京城上位,并以江汉朝宗的渡口为接驾嘴,今传为集家嘴。

【汉阳】古代为汉阳府,汉口镇的母体。楚国时期就有大音乐家钟子期隐居于此,流传着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古琴台也是武汉城区最古老的路名。东汉末年,曾在月湖和龟山边修筑古堡。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三国时已初具城市的雏形,是汉阳城发展的前奏。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江之北。

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荣获时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
国家园林城市2005年
国家园林城市2006年4月
国家森林城市2010年4月
国际赛马之都2010年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全国创业先进城市2012年
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2012年

旅游景点

黄鹤楼武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遍布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景区17家。2011年武汉市旅游业实现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总收入超过千亿元两大历史性跨越,成为全国第6个旅游接待人数破亿的城市。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武汉的人文景观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

景区

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

类型

景点名称

5A级旅游景区黄鹤楼公园东湖风景区
4A级旅游景区 木兰,天池,风景区湖北省博物馆归元禅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博物馆木兰八景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清凉寨
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武汉革命博物馆锦里沟
历史景观

类别

名称

古墓葬明楚王墓鲁台山古墓葬群陈友谅墓钟子期墓樊哙墓
祢衡墓蛮王冢鲁肃墓
古文化遗址盘龙城遗址武汉湖泗瓷窑址群老人桥许家墩遗址马投潭遗址
陈子墩遗址作京城遗址中分卫遗址铁门坎遗址龙王尖遗址
放鹰台郢州临嶂古城
古建筑无影塔胜像宝塔洪山宝塔宝通寺归元寺
长春观古琴台禹稷行宫晴川阁卓刀泉
莲溪寺双凤亭北洋桥桃花庙槐山矶
雨霖古建筑群大余湾抱冰堂大余湾问津书院
粗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史迹及建筑
汉口近代建筑群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八七会议会址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
江汉关大楼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大智门火车站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詹天佑故居楚望台,军械库遗址工程营旧址湖北共进会旧址
起义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孙中山铜像孙中山纪念碑
黄兴铜像黄兴拜将台遗址辛亥首义,烈士墓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九女墩庚子革命烈士墓二七烈士纪念碑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施洋烈士墓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向警予,烈士墓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李汉俊烈士墓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郝梦龄墓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陈定一烈士墓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三烈士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阵亡官兵诸烈士墓
粗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街区

汉正街

江汉路

黎黄陂路

武汉天地

花园道

吉庆街

汉口北兰陵路建设大道,金融街户部巷红巷昙华林
楚河汉街光谷步行街解放路汉口租界广埠屯沌口法国街

教育文化

概况介绍

武汉国立大学2012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888所,在园幼儿20.34万人。小学598所,在校学生41.28万人。普通中学374所,在校学生32.9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29所,在校学生13.23万人。普通高校79所,在校研究生10.61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82.93%, 6-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14岁人口入学率99.96%,6-14岁盲聋哑弱智人口入学率99.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77%。

高等院校

公办本科院校

序号

学校

创办时间

主管部门

备注

1武汉大学1893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珠峰计划,千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计划,研究生院,七校联合办学
2华中科技大学1952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卓越计划,千人计划,111计划,研究生院,七校联合办学,21世纪学术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授予“大学领先奖”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48教育部,财政部211工程,特色985工程,研究生院,七校联合办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大陆地区第七所AMBA,CFA协会认证院校
4武汉理工大学1898教育部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卓越计划,千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研究生院,七校联合办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52教育部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卓越计划,千人计划,111计划,研究生院,七校联合办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6华中农业大学1898教育部211工程,特色985工程,111计划,2011计划,研究生院,七校联合办学
7华中师范大学1903教育部211工程,特色985工程,111计划,千人计划,研究生院,七校联合办学,国家六所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
8武汉科技大学1898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小211工程,卓越计划,研究生院,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
9湖北大学1931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小211工程
10湖北工业大学1952湖北省教育厅小211工程,卓越计划
11武汉工程大学1972湖北省教育厅小211工程,卓越计划
12中南民族大学195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13武汉纺织大学1958湖北省教育厅小211工程,卓越计划
14湖北中医药大学1954湖北省教育厅
15湖北美术学院1920湖北省教育厅
16武汉音乐学院1920湖北省教育厅全国9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之一
17武汉体育学院1953国家体育总局
18武汉轻工大学1951湖北省教育厅
19湖北经济学院1907湖北省教育厅
21湖北警官学院1949湖北省公安厅
22江汉大学2001湖北省教育厅
23长江大学武汉校区2008湖北省教育厅小211工程,卓越计划
24湖北第二师范学院1931湖北省教育厅
25武汉商学院1963湖北省教育厅
军事院校

序号

学校

主管部门

级别

备注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军级2110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正军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3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军级总参谋部
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军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军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6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汉指挥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正师级武警湖北总队
7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正师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独立学院
序号学院名称创办时间学校类型
1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00年理工类
2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03年理工类
3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综合类
4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01年理工类
5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2004年理工类
6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2004年艺术类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2004年财经类
8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2006年综合类
9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02年理工类
10湖北大学知行学院2000年理工类
11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财经类
12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02年理工类
13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财经类
14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02年理工类
15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16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004年财经类
17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2003年体育类
民办本科院校
序号校名创办时间学校类型
1武汉生物工程学院1993年理工类
2武汉东湖学院2000年综合类
3武汉长江工商学院2002年商科
4武昌理工学院1997年理工类
5汉口学院2000年综合类
6武昌工学院2002年理工类
专科院校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昌职业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艺术

方言文化

武汉江滩摄影图武汉话是大部分武汉城区居民的母语,也通行于整个武汉市乃至武汉城市圈。 武汉话在方言学的分类系谱上,属于官话方言(又叫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成都方言、重庆方言、贵州方言等同属一个系谱,也是西南官话地理分布上的最东端,东南端被临界的湘方言、赣方言、官话江淮方言等所包围。

饮食文化

武汉小吃武汉饮食,可谓一早一晚,过早和宵夜最为经典,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汇聚东西南北精华,菜品丰富多样,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又因武汉水产极为丰富,淡水鱼鲜在全国享有盛誉,所以又被誉为“中国淡水鱼美食之都”。

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米粑、欢喜坨、鸭脖子、武昌鱼、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肉、糍粑等。

会展介绍

武汉是近代中国兴办博览会的发源地之一,1909年在武昌举办的武汉劝业奖进会,是中国最早的并较为正规的商品博览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博览会。在改革开放之前,武汉就是全国四大会展中心城市。现拥有中西部最大、全国第三的展览场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及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等展览会议场所。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第47届国际规划大会、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11次部长会议等国际展会已相继在武汉成功举办。

艺术活动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发源地。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之一,因此武汉也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武汉主要艺术表演场馆有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湖北剧院、武汉剧院、洪山礼堂等。

1992年建成的武汉杂技厅,是我国第一座可供进行国际杂技、马戏表演的观演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杂技厅。在此举办的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与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巴黎明日国际杂技节齐名的全球三大国际杂技节,被文化部列为我国“七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之一。

汉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外,武汉还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

汉剧旧名楚调、汉调,约有300多年历史,有“京剧之母”的美誉。武汉地区其他剧种还有楚剧、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另外,武汉还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京剧谭门”的故乡。

宗教信仰

归元寺佛教:归元寺(佛教重点寺院)、宝通寺(佛教重点寺院)、莲溪寺、正觉寺、古德寺、木兰山等;

道教:长春观(道教龙门派道观);

基督教:武汉是中国内陆基督教新教最早传入之地。现有荣光堂(格非堂)、崇真堂、基督教武昌堂、嘉诺撒仁爱修女小教堂、圣米迦勒堂等;

天主教:汉口、汉阳、武昌曾分别隶属于意大利方济各会、美国方济各会和爱尔兰高隆庞传教会。现有花园山天主堂(1866年)、上海路圣若瑟堂(武汉最大)、柏泉天主堂、显正街天主堂等;

伊斯兰教:起义门清真寺、原广益桥清真寺、民权路清真寺、江岸清真寺、二七街清真寺等。

影视介绍

1903年5月27日,美商汇喇洋行“美国精巧新奇影戏”在老跑马厅放映,电影开始在武汉出现。

1905年,单独出演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武汉人谭鑫培是中国第一个电影演员;1911年,反映辛亥革命的纪录片《武汉战争》是中国最早的纪录电影。

2012年,武汉成为全国院线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第一重要的票房高地。

文化遗产

辛亥首义纪念馆武汉将“打包”汉口租界、汉阳造、武昌首义、江汉关,辛亥首义纪念馆、武大等地等,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据了解,武汉此次申遗主题为“近代文化转型遗址”,涵盖汉口原租界区、汉阳工业遗产区和武昌首义遗产区三大部分。

汉口原租界区的20个国家驻汉领事机构、海关、金融、洋行等中国民族工业发源地汉阳工业遗址的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汉阳砖瓦厂等武昌辛亥首义遗址区的鄂军都督府、起义门等,这条“近代文化转型遗址”路径,浓缩在武汉市中心短短几公里距离内,集中展现了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文化转型轨迹,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曾被专家评价“极为罕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类黄鹤楼传说伯牙,子期,传说木兰传说贱,三爷,的故事
“,惟楚有材,”传说卓刀泉,传说黄陂民间彩词
民间音乐,舞蹈类高龙单弦拉戏牌子锣鼓五虾闹鲢
高跷狮子武狮武汉采莲船鳌鱼灯
高跷亭子汉口码头号子墨龙灯高台狮子
天狮子八十八行扑蝴蝶高跷故事亭子
传统戏剧,曲艺类汉剧楚剧湖北评书湖北小曲
湖北道情湖北渔鼓湖北大鼓黄陂花鼓戏
新洲,皮影戏
杂技,竞技类武汉杂技顶碗木兰武术
民间美术类武汉剪纸黄陂木版年画木雕,船模工艺武汉泥塑
武汉,面塑小口径瓶,内画,工艺人物,透雕明式家具微缩工艺
传统手工技艺汉绣高洪太铜锣制作技艺汉口荣宝斋书画装裱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
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武汉,面窝,制作技艺圆木,微缩技艺篾扎风筝技艺
武汉,灯彩,扎制技艺武汉煨汤技艺青山麻,烘糕,制作技艺黄陂榨油技艺
武汉“过早”
传统医药类叶开泰中医药马应龙,制药传统
民俗类木兰庙会汉阳归元庙会旧街花朝节汉正街

城市动态

武汉领衔申办东亚杯 中国6城市竞争异常激烈

2014年3月31日,东亚足联会议决定两年一届的东亚杯比赛于2015年8月在中国进行。随后,武汉方面就提出申办。还有另外5座城市有意申办,竞争要比2008年更为激烈。

2007年,提出申办的有重庆、广州和长沙。东亚杯商务总代理更希望比赛放在广州,最终重庆获胜。2015年东亚杯再次花落中国,因为有着300万美金以上的承办费用,以及良好的上座率诱惑,多座城市希望获得举办权。其中,武汉最积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