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刘华才

校长、党委副书记:孔建益 [27-28]

党委副书记:杨震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国胜

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季骅

党委常委、副校长:顾 杰

副校长:陈奎生

党委常委、副校长:倪红卫

党委常委、副校长:熊新文

党委常委、副校长:沈季伟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547 537 527 二批
2012 563 461 359 二批
2011 462 450 438 二批
2010 488 465 442 二批
2009 499 481 463 二批
2008 494 478 462 二批
2007 545 503 461 二批
2006 526 495 464 二批

本科专业

工学33个

生物工程 安全工程 建筑学 环境工程
交通工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 矿物加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采矿工程">采矿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
信息安全 网络工程">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冶金工程 材料物理">材料物理
材料类 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车辆工程">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 机械类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

医学3个

护理学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

法学2个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 法学

理学3个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文学3个

翻译 德语 英语

管理学13个

工业工程 物流工程 物流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类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学1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艺术学5个

公共艺术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绘画

财经大类2个

会计电算化 电子商务

医药卫生大类1个

药学

财经大类2个

会计电算化 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大类2个

计算机信息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其它1个

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知名校友

    政界

    李一清----原中南局第一书记,原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

    韩宁夫----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省委书记, 原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第二学校举办110周年校庆

    任校长;

    范钦臣----原中央候补委员,原河南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化资毕业);

    刘 玠----原中央候补委员,原鞍山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机械)

    张昌平----中央纪委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孙志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务院医改办主任(正部长级)(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郭 琨----原甘肃省常务副省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化资);

    史济春----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王 炯----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陈德荣----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研究生材冶);

    黄楚平----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张亚忠----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吴灵臣----原中共濮阳市委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李贵基----原河南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曾担任洛阳市市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校门

    李 兵---- 中共鄂州市委书记,原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材冶);

    朱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曾任中共防城港市委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袁绪清----国家计划委员会,司长;

    黄郎辉----国家统计局、司长(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机械);

    王中丙----广东湛江市市长,原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武汉钢铁学院本科,研究生)。

    科技教育界

    刘 玠----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机械) ;

    苏义脑----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机械);

    宋少先----墨西哥科学院院士,墨西哥圣路易斯波多西自治大学(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San Luis Potosí)终身教授。 (武汉钢铁学院研究生毕业)

    卢寿慈----俄罗斯矿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原武汉钢铁学院院长;

    张高勇----美国数学学会会士,纽约大学终身教授,长江学者 (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毛新平----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武汉钢铁学院本科,研究生);

    刘本仁----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进入第二轮审批,有效候选人(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李 楠---- 2001,2005,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武科大教授;

    徐庭栋----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钢铁研究总院;

    谢先启----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武汉爆破公司董事长(武科大研究生);

    张一敏----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武汉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胡社军----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李晓刚----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科技奖获得者(武汉钢铁学院本科);

    商界及企业家

    许家印----广州恒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个人资产全国第1位(2009年);

    武科大校友许家印

    李海仓----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 海鑫集团董事长,个人资产全国第27位(2004年);

    李刚进----北京首安工业消防股份有限公司首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水洋----首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贾宝军----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邓崎琳----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

    董书通----中国镍资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牛和龙----安徽省合肥钢铁公司副董事长;

    王义芳----河北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王子亮----河南安阳钢铁公司总经理;

    王根成----长沙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刘安义----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党委副书记;

    吴旭春----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型厂厂长;

    樊政炜----攀枝花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 晓----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谢先启----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武汉爆破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爱兵----湘潭钢铁公司副总经理;

    曹志强----湘潭钢铁公司副总经理;

    张渝麟----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党委书记;

    李永成----北京焦化厂厂长;

    李永健----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

    李玉田----济源钢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兆会----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向东----深圳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宽生----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

    邹援朝----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大副主任;

    陈和铁----鄂城钢铁厂总经理助理;

    赵 平----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

    夏 琨----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院长;

    黄青峰----涟源钢铁公司副总经理;

    程红兵----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谢先启----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理;

    潘必义----中国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

    潘立慧----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公司总经理;

    戴登元----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黎明----利盟中国公司总裁;

    吴 峰----武汉天成冶金炉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夏 琳----腾讯 互动娱乐部门总经理 武科大计算机学院02年毕业生;

    解 砾----新纯派生活科技公司CEO;

    张在东----锋尚国际董事长;

    张孝友----深圳劲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

    于文博----中国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北京市保险学会秘书长、高级会计师;

    李 健----中航工业飞机公司副总经理,曾任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博士后;

    张若生----广钢集团总经理;

    余子权----韶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高哲发----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厂长;

    曾大凡----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中国建材联合会耐火材料分会、中国硅酸盐学会耐火材料分会理事长。

    文化体育界

    苗立杰----前国家女子篮球队队长;

    任 蕾----国家女子篮球队;

    宋力维----国家女子篮球队;黄家湖校区北苑学生公寓

    陈莹琦----国家女子篮球队;

    姜 微----国家女子篮球队。

    池 莉----当代著名女作家,1979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原冶金医专);

    学校地址

    校本部: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邮编:430081。

    汉口校区: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69号。

    洪山校区: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199号。

    黄家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武汉科技大学(白沙洲大桥南3公里处)。邮编:430065

  •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牵头组建了面向区域发展的“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

    黄家湖校区(20张)

    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

    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自动化与工程技术教育部研究中心

    8个省级实验室

    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煤炭化与新型碳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冶金装备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处理与实时工业系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自动化与工程技术教育部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

    高效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7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80余项,连续七年获得15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数量全位列国高校48位。

    2007-2012年获国家科技奖励目录

    2007年,张一敏,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祝洪喜,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王光华,焦化过程主要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家湖校区图书馆内景

    2009年,吴开明,大线能量焊接系列钢技术发明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9年,陈建勋,本体元建模方法及其在软构件库互操作性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武钢物流整体信息化技术自主集成与创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张一敏,含钒页岩高效提取在线循环资源化新技术及工业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毕学工,大型高炉高效生产综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李楠,洁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李友荣,降低薄带钢生产消耗的关键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大跨度铁路桥梁钢成套制造与应用技术创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李楠,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2年,钟冬望,建(构)筑物拆除定向爆破关键控制技术与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2012年获奖项目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级别

    时间

    参加人员

    1

    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2

    李楠,李亚伟,孙加林,陈俊红,洪学勤,冯建设

    2

    低碳钢冶炼用方镁石-碳化硅-碳耐火材料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2

    魏耀武,李楠,柯昌明,李具中,王周福,梁新亮,韩兵强,鄢文,李亚伟,吴健鹏,白晨,陶晓林,顾华志,王玺堂,张继周

    3

    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湖北省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奖

    2012

    李楠,孔建益,祝洪喜,李亚伟,顾华志,柯昌明,邓承继,陈奎生,葛山,朱伯铨等

    4

    洁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李楠,顾华志,柯昌明,汪宁,邹继新,牟济宁,赵继增,刘百宽,王周福,杭文明

    5

    高磷烧结矿铁精矿标准样品研制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软科学)

    2011

    徐建平,陈士华,朱远志,张穗忠,王玺堂,王周福,李洁,祝洪喜,邓承继,白晨,郭芳,尹玉成,葛山,谢超英,王洪红

    6

    超纯净钢中间包冶金耐火材料关键技术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0

    顾华志,汪厚植,张美杰,黄 奥,王玺堂

    7

    无机材料热物性参数测试方法研究及相关国家标准制订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0

    葛山,尹玉成,赵惠忠,刘志强,祝洪喜,李亚伟,邓承继,梁永和,王周福,白晨

    8

    超纯净钢冶炼中间包关键耐火材料开发

    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0

    顾华志,汪厚植,张美杰,黄 奥,王玺堂

    9

    一种用于检测耐火材料耐火度的高温电炉

    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优秀成果奖

    2010

    葛山,尹玉成,祝洪喜

    10

    一种陶瓷化Al2O3-SiC质耐火砖及其制备方法

    第三届湖北省优秀专利项目奖

    2010

    祝洪喜、邓承继、白晨

    11

    低成本高性能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09

    李亚伟,李远兵,王玺堂,顾华志,葛山,赵雷

    12

    多次连用烧成铝锆碳板的开发与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9

    张文杰,顾华志

    13

    超大容积焦炉长寿命炉门耐火浇注料研发与应用

    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9

    汪厚植,顾华志

    14

    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8

    祝洪喜,李楠,邓承继,朱伯铨,李亚伟,白晨,顾华志

    15

    炼钢电炉顶耐火材料长寿化技术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

    祝洪喜,邓承继,白晨,张少伟,葛山

    16

    高强度耐侵蚀Al2O3-SiC质复合耐火材料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7

    祝洪喜,邓承继,白晨,李楠,葛山,魏耀武

    17

    高强微孔耐蚀氧化铝-碳化硅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业应用

    全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

    祝洪喜,邓承继,白晨,李楠,葛山,魏耀武

    18

    耐火材料制备与使用过程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7

    李楠,李轩科,李亚伟,韩兵强,朱伯铨

    19

    耐火材料内衬和构件的热机械应力研究及应用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6

    李楠,白晨,韩兵强

    20

    牙科磷酸盐铸造包埋材料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6

    余桂林,李楠,李友胜,韩兵强,李远兵,柯昌明

    21

    GB/T18589-2001焦化产品蒸馏试验的气压补正方法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

    2006

    赵敏伦

    22

    连铸中间包碱性干式工作衬

    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5

    王周福

    23

    原位生成Sialon增强Al2O3-SiC-C主沟自流浇注料

    郑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5

    汪厚植,顾华志

    24

    铁水脱硫喷枪破损机理及提高寿命的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4

    李远兵,李楠,韩兵强,李友胜

    智能信息处理与实时工业系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论文出版

    标题刊物作者时间
    A new regularization scheme for blind color image deconvolution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陈 黎(1)2008
    A wavelet-domain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approach for image denoising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 (SCI收录)陈 黎(1)2010
    Critical-path driven routers for on-chip networksJournal of Circuits, Systems and Computers (SCI收录)胡 威(1)2011
    3D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with Genetic Tabu search algorithmBMC Systems Biology (SCI收录)张晓龙(1)2010
    Gene expression data classification using locally linear discriminant embedding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SCI收录)李 波(1)2010
    Combining Clustering and Class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Using Unlabeled Data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收录)边小勇(1)
    张晓龙(3)
    2011
    Robust Automatic Focus Algorithm for Low Contrast Images Using a New Contrast MeasureSensors(SCI收录)徐 新(1)2011
    Despeckling of medical ultrasound images based on quantum-inspired adaptive thresholdElectronics Letters (SCI, EI收录)付晓薇(1)2010
    Optimal noise reduction in oversampled PR filter banks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柴 利(1)2009
    Subband synthesis for color filter array demosaicking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CI收录)陈 黎(1)2008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subpixel image registration under noisy conditions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CI收录)陈 黎(1)2008
    Hankel-norm approximation of IIR by FIR Models: a constructive methodIEEE Trans. Circuits & Systems part I: regular papers柴 利(1)2008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 frame bounds using LMI-based optimization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SCI收录)柴 利(1)2008
    A nonlinear least square technique for simultaneous image registration and super-resolution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SCI, EI收录)陈 黎(3)2007
    A nonlinear least square technique for simultaneous image registration and super-resolution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SCI, EI收录)陈 黎(3)2007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fluidisation and flooding phenomena in lower blast furnace by model experiments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SCI 收录)毕学工2008
    Supervised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orthogonal discriminant projectionNeurocomputing (SCI收录)李波2009
    Semi-supervised distance metric learning based on local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 clusteringNeurocomputing (SCI收录)张 鸿2012

    学术资源

    资源名称数据库语言数据库类别
    维普信息资源中文部分全文
    万方学术期刊中文部分全文
    万方学位论文中文部分全文
    万方会议论文中文部分全文
    万方科技成果中文部分全文
    EMS电子书外文全文
    《中国知网》网络版(IP登陆)中文部分全文
    读秀学术搜索中文部分全文
    国研网中文部分全文
    Elsevier SDOL外文全文
    SpringerLINK online Journals外文全文
    EBSCO ASP外文全文
    EBSCO BSP外文全文
    起点自 主考试学习系统中文部分全文
    EMS电子书外文全文
    ASME外文全文
    ACM外文全文
    CSA文摘材料科学子库外文文摘
    EI Village外文文摘
    CALIS外文期刊网外文文摘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纸本外文期刊文摘库外文文摘
    STEEL GRIPS 电子期刊外文全文
    CELL电子期刊外文全文
    博看网中文部分全文
    海外图书采选系统(PSOP)外文全文
    EMS电子书外文

    全文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该校有教职工2675人,其中专任教师1838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超过80%,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比例为55%。学校拥有双聘院士8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3人、“长江学者”1人、“千人计划配套引智工程”项目2项,湖北省“百人计划”6人,“楚天学者”60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30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6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9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6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名单

    姓名

    性别

    职称

    孔建益

    教授

    陈奎生

    教授

    赵明旺

    教授

    王耀青

    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名单

    姓名

    性别

    职称

    盛建龙

    教授

    李立新

    教授

    李亚伟

    教授

    宋世震

    教授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专业
    带头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李亚伟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孔建益
    控制理论与应用吴怀宇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9月,学校是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和5省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覆盖学校72个二级学科)。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材料学

    省级重点学科

    材料学(1993年)
    钢铁冶金(1993年)

    校园环境(20张)


    机械设计及理论(1996年)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996年)
    机械电子工程(1998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1998年)
    化学工艺(1998年)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1年)
    环境工程(2001年)
    应用数学(2001年)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

    材料学、钢铁冶金、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

    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土木工程、统计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院系设置

    截至2013年设置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部),69个本科专业。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金属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系、机械电子系、工业工程系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交通工程系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矿物加工与矿物材料系、资源工程系、安全与环境工程系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电工电子基础部、电子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机器人足球实验室、计算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应用物理系、工程力学系、实验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基础化学部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学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系 、土木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给水排水工程系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系、德语系、大学英语部、研究生公共外语部、自主学习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会计系、信息管理系
    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中新项目、中德项目、中澳项目、留学服务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美术系、艺术设计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系、药学系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该校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青山校区校园一角

    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项、国家级规划教材10本,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获得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15位。

    国家级精品课程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吴怀宇自动控制原理
    邓泽宏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顾华志耐火材料工艺学
    孔建益机械原理
    陈奎生液压传动
    方康玲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自动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

    耐火材料工艺学

    机械原理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

    化学反应工程

    校级精品分享课程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生活中的微积分

    李德宜 余胜春等

    饮食与健康

    李文芳 陈 丹等

    道路交通安全

    应保胜 郭建忠等

    中国工艺美术

    白雪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张葵

    国家级规划教材

    书 名主要作者出 版 社
    运筹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裕瑗、秦明复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吴怀宇、廖家平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冶金传输原理沈巧珍、杜建明冶金工业出版社
    机械原理(第2版)廖汉元、孔建益机械工业出版社
    运筹学简明教程(修订版)秦裕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煤化学(第2版)何选明冶金工业出版社
    燃气工程(第2版)王光辉冶金工业出版社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版)陈奎生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建筑设备自动化李玉云机械工业出版社

    特色专业

    学科代码

    名称

    0802

    机械工程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9

    矿业工程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4

    公共管理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对外交流

    武汉科技大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侨港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学校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邀请一大批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武汉科技大学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历史沿革

    公元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

    创始人张之洞(3张)

    1907年,湖北中等工业学堂。

    1913年, 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

    1922年, 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

    1927年, 省立二中、省立三中。

    1935年, 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49年, 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1953年, 中南钢铁工业学校。

    1954年,武昌钢铁工业学校;武昌建筑工业学校。

    1958年,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等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等学校的传承与发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始开办本科教育。

    1963年, 武汉钢铁学院;武汉钢铁学校;武汉冶金卫生学校。

    1965年, 武汉钢铁学院;武汉钢铁学校;武汉冶金医学专科学校。

    1978 年,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点授权单位。

    1979年, 武汉钢铁学院;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二技术学校;武汉冶金医学专科学校。

    1983年, 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冶金建筑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专科学校。

    1993年, 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5年,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

    1999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的涵义

    校徽

    武汉科技大学校徽以字母“Y”为主体构成帆船的形象,“Y”是冶金的“冶”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有武汉三所冶金院校合一的意思,也体现了学校的冶金特色。由Y变形组成的这一动感极强、搏击风浪的帆船形象,象征着学校的事业乘风破浪,一帆风顺。帆船以淡蓝色为背景,如海天一色,象征博大,外圈的绿色象征生命,圆形校徽上半部分的孤形排列的汉字“武汉科技大学”为鲁迅手写体,和下面的英文“武汉科技大学”组成的圆形,像征着团结一心。

    整个校徽的含义:团结·奋进。

    校训

    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校歌

    词:师生集体创作 曲:陈国权

    歌词

    扬子江边 黄家湖畔校歌

    荡漾着我们青春的笑脸

    春风化雨 桃李满园

    立德树人 谱写壮丽的诗篇

    百年薪火 代代相传

    科技人文 和谐发展

    厚德博学 崇实去浮

    钢铁品质 引领我们

    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

    追求卓越 放飞梦想

    铸造共和国钢铁脊梁

    开拓进取 共创未来

    武科大的明天更加辉煌

    武科大的明天更加辉煌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电子信息工程 532 538 第二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535 535 第二批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538 538 第二批
    土木工程 538 545 第二批
    自动化 540 547 第二批
  •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955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