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明是指利用自然规律首创并成功地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技术新成果。它一般是与生产有关的新技术,如在国民经济某一技术领域中提供了新的、先进的、效益好的新技术。以上所称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包括各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原料;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科学发现、科学理论不属于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奖励范围,但是,将科学发现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实践,将新的发现体现在工艺、产品中,也可以推荐为技术发明奖。如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虽为客观存在,但如果将其开发为一种新药品或转化为一项技术发明,则符合技术发明奖的奖励范围。仅依赖个人经验和技能、技巧,而别人又不能根据所提供的方案将其重现的技术,不属于技术发明奖的奖励范围,如各种个人拥有的特技。(1)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2)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3)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是指在候选人所完成的产品、工艺、材料公开之前,前人所没有的,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各种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
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时,一般应出具获得发明专利的证明,如果没有获得发明专利,应当通过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统称“国家奖励办”)认定的科技信息部门进行文献检索和查新,以确认一项技术是否符合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的条件,文献应该检索到该技术的公开时间。 界定或者确定“公开”时间的形式具有多样性,除技术鉴定外,还有专利申请、产品鉴定、产品或者技术公开销售使用、主要技术内容公开发表等。如果一项技术同时存在着上述几种公开方式,那么,确定发明权的公开时间应以最早的时间为准。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是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而言。先进性是指在推荐评审时,其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先进性要求一项发明不但是新的、前人没有的,还要求它具有技术优越性,从而具有竞争力和实用价值。创造性是指发明的技术思路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创造性要求一项发明不是简单的前人所没有,必须和已有同类技术有本质的差异,有质的飞跃和突破。先进性和创造性主要是与先进的同类技术进行全面比较。
“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通过实践检验证明技术确是成熟、实用的,而且已经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该条件要求发明不但是先进的,还应当具有实用价值,并已较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推荐参加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的技术发明,应该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取得良好的实用效果。产品、材料至少应已批量生产和应用,对工艺要求至少经过中试或相当于中试以上规模的生产实施。1、国家技术发明奖单项授奖人数实行限额,每个项目的授奖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对于综合性的重大技术发明,可以超过规定人数。 所谓综合性的重大技术发明,主要指在研究方法手段上、在应用的科学原理和知识上,都涉及到多个科学技术领域,需要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协作进行研究开发,并做出很多创造性的发明点。 超过规定人数时,推荐单位、推荐人应当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中提出充分理由,包括该项发明作为综合性的重大技术发明的理由和每位候选人获奖的理由。由专业评审组进行审查,提出初步意见,经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审定同意后,可以向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提出超出限额授奖人数的建议。
2、每位候选人应该独立完成一项发明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发明点。仅从事组织、管理、协调和辅助工作的人员不能列为候选人,候选人按贡献大小排序。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对候选人所做出的技术发明,从难易复杂程度、技术思路新颖程度、技术创新程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推广应用程度、已获经济或者社会效益及发展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据此决定授奖等级。
基本评定标准如下:
1、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一等奖。
2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获奖项目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第一完成人 获奖年份
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奖) 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袁隆平1981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公开部分)
获奖项目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第一完成人 获奖年份
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高炉冶炼新技术 冶金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组 — 1979
高产稳产棉花新品种“鲁棉一号” 山东省棉花研究所 庞居勤1981
高产抗病甘薯品种“徐薯18” 江苏省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盛家廉1982
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 全国橡胶科研协作组 — 1982
优良玉米自交系“330” 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景奉文 1982
二辊斜轧穿孔机斜轧曲线和复合线轧辊 太原重型机器厂 陈惠波1982
优良大豆品种铁丰13号 辽宁省铁岭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王国栋1983
利用原子能辐射引变育成水稻新品种“原丰早” 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辐射育种研究组 王汀华 1983
棉花高抗枯萎病的抗源品种52-128、57-681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 戴铭杰 1983
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沈荣显1983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中国兽药监察所 方时杰 1983
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QH-ARC法) 清华大学 潘际銮1984
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二号”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李竞雄1984
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及其工业化育苗工艺 安徽省农牧渔业厅 赵乃刚1984
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 中国科学院冶金所 吴自良1984
自适应和数字电可控非相参频率捷变雷达系统 清华大学 茅于海1984
沙丘驻涡(BD)火焰稳定器设计原理及方法 北京航空学院 高 歌 1984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绵阳11号” 四川省绵阳地区农科所 冯达仕1985
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于仲嘉1985
火**药模锻锤 320厂 李有泉1985
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葛昌纯1985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堰六号” 西北植物研究所 李振声1985
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及其配制的七个系列新品种 中国农科院蔬菜所 贾翠莹1985
钨铈电极 上海灯泡厂 王菊珍1987
坩埚下降法工业生产锗酸铋(BG0)大单晶方法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何崇藩1988
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光学材料——L精氨酸磷酸盐(LAP)晶体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 许 东 1988
白云鄂博中贫氧化矿浮选——选择性团聚选矿工艺 冶金部浮选一选择性团聚选矿试验组 罗家珂 1988
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 四川农业大学周开达1988
疟疾治疗新药本芴醇及其亚油酸胶丸制剂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邓蓉仙 1990
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颜 济 1990
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中棉12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 谭联望1990
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三硼酸鲤(LiB305)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陈创天1991
石油重质组分催化裂解(I型)制取低碳烯烃工艺及催化剂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所 李再婷 1995
冬小麦矮轩、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 山东农业大学 李晴祺1997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中南大学 黄伯云 2004
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 2004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巴陵分公司 宗保宁 2005
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 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2006
卫星新型姿控储能两用飞轮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房建成2007
硬脆材料复杂曲面天线罩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 大连理工大学郭东明2008
小型高精度CMOS天体敏感器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广军2008
宽温域耐腐蚀巨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徐惠彬2008
空地协同的民航空域监视新技术及装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 军 2009
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 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2009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情况 | ||||||
S&T Achievements Granted with National Technology Invention Awards | ||||||
年份,Year | 项目,Item | 获奖总项数,Total | ||||
一等奖,1st,class | 二等奖,2nd,class | 三等奖,3rd,class | 四等奖,4th,class | |||
1979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43 | 1 | 12 | 24 | 6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12 | 1 | 3 | 7 | 1 |
1980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09 | ? | 13 | 75 | 21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22 | ? | 4 | 17 | 1 |
1981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23 | 3 | 10 | 56 | 54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6 | ? | ? | 3 | 3 |
1982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53 | 4 | 17 | 68 | 64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9 | ? | ? | 4 | 5 |
1983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212 | 5 | 18 | 108 | 81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11 | ? | 2 | 8 | 1 |
1984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264 | 7 | 25 | 125 | 107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15 | 1 | 3 | 8 | 3 |
1985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85 | 6 | 18 | 92 | 69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6 | ? | ? | 4 | 2 |
1986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30 | ? | 3 | 12 | 15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 | ? | ? | ? | ? |
1987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225 | 1 | 24 | 96 | 104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12 | ? | 1 | 9 | 2 |
1988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217 | 4 | 20 | 97 | 96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12 | 1 | 2 | 6 | 3 |
1989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50 | ? | 14 | 67 | 69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4 | ? | ? | 3 | 1 |
1990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224 | 3 | 15 | 113 | 93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5 | ? | ? | 4 | 1 |
1991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209 | 1 | 12 | 92 | 104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7 | 1 | 1 | 4 | 1 |
1992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70 | ? | 10 | 68 | 92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5 | ? | 1 | 1 | 3 |
1993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75 | ? | 16 | 74 | 85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5 | ? | 2 | 3 | ? |
1995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31 | 1 | 12 | 59 | 59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4 | ? | 1 | 3 | ? |
1996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11 | 1 | 8 | 56 | 46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9 | ? | 1 | 6 | 2 |
1997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00 | 1 | 13 | 46 | 40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 | ? | ? | ? | ? |
1998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72 | ? | 10 | 30 | 32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4 | ? | 1 | 1 | 2 |
1999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69 | ? | 13 | 38 | 18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7 | ? | 2 | 4 | 1 |
2000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23 | ? | 23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2 | ? | 2 | ? | ? |
2001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4 | ? | 14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1 | ? | 1 | ? | ? |
2002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21 | ? | 21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1 | ? | 1 | ? | ? |
2003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19 | ? | 19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1 | ? | 1 | ? | ? |
2004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28 | 2 | 26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1 | ? | 1 | ? | ? |
2005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40 | 1 | 39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8 | ? | 8 | ? | ? |
2006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56 | 1 | 55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5 | ? | 5 | ? | ? |
2007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51 | 1 | 50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3 | ? | 3 | ? | ? |
2008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55 | 3 | 52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3 | ? | 3 | ? | ? |
2009 | 全国授奖项数,National,total | 55 | 2 | 53 | ? | ? |
? | 中国科学院获奖数,Awards,won,by,CAS | 2 | ? | 2 | ? | ? |
注,1,199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停评一年 | ||||||
Note: The evaluation of achievements for National Technology Invention Awards was suspended in 1994 for a year. | ||||||
2.表中院获奖数是院直属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数。自2000年始国家技术发明奖只设一、二等奖, 2003年增设特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