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中南大学(本部)

  • 中南工业大学(原名中南矿冶学院)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中南矿冶学院。

1960年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标志着由单科性工学院向综合性工业大学的转变。

1996年9月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先后隶属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8年9月起再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 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中国创办的唯一一所西医院,初名雅礼医院。

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湘雅医学院),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礼;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首任校长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创者——颜福庆博士。

“勤奋、严谨、团结、进取”是学校的校训。先后培养造就了如张孝骞、汤飞凡、应元岳、李振翩、谢少文、龙伯坚、吴绍青等一大批著名医学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1978年,该校成为卫生部部属高校,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 长沙铁道学院(前身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1953年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原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和铁道专业合并建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当时全国土木三强之一)。

1960年9月15日,以成建制的部分系和教研室为基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隶属铁道部,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的有行业特色的大学。

1970年,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湖南省领导。

1975年,教育部、铁道部决定将长沙铁道学院改为由铁道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合并至今

2000年4月29日,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中南大学,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

本科专业

文学6个

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学 日语 西班牙语 法语
英语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

理学10个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统计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生物科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 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工学42个

消防工程 生物工程 安全工程 城乡规划
建筑学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环境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类 矿物加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采矿工程">采矿工程
地质工程">地质工程 制药工程">制药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 测绘工程">测绘工程
测绘类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 信息安全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冶金工程
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 车辆工程">车辆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

医学7个

护理学 法医学 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口腔医学
精神医学">精神医学 麻醉学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

法学3个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学 法学

经济学2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管理学8个

劳动与社会保障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育学1个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

艺术学4个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表演

财经大类1个

电子商务

医药卫生大类1个

药学

其它2个

光电信息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止2013年末,学校下设30个二级学院,1个教研部,有本科专业92个。

    • 二级学院

    二级学院

    中南大学文学院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南大学护理学院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中南大学商学院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药学院

    中南大学法学院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中南大学软件学院

    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

    教研部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附属及合作医院
    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
    湘雅口腔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英语
    法语日语西班牙语
    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音乐表演
    建筑学城市规划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法学社会学
    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微电子制造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化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物流工程冶金工程
    环境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土木工程
    工程力学消防工程工程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
    信息物理工程(已停止招生)采矿工程安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信息安全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软件工程
    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五年制)
    护理学(四年制)精神医学麻醉学
    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信息学
    医学检验法医学口腔医学(七年制)
    口腔医学(五年制)生物科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航天航空工程运动训练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止2013年末,学校共有国家特色专业19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精品课程57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

    国家特色专业(19个)[53-54]

    批次专业名称所属二级学院类属立项年份
    第一批安全工程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第二类2007年
    临床医学湘雅医学院2007年
    第二批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第一类2007年
    土木工程土建院2007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年
    第三批应用化学化学化工学院2008年
    自动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
    精神医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
    交通运输交通学院2008年
    第四批采矿工程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09年
    冶金工程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工程学院2009年
    第六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学院2010年
    测绘工程信息物理工程学院2010年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粉末冶金研究所2010年
    英语外语院2010年
    第七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
    物联网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

    序号

    立项年份

    专业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所属学院

    1

    2011年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姜 涛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2

    2011年

    冶金工程专业

    李 劼

    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3

    2011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梁叔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2011年

    土木工程专业

    余志武

    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57门)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
    1工程测量(网络课程)曾永年30有机化学罗一鸣
    2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徐克前31隧道工程彭立敏
    3临床技能实验学沈守荣32材料结构分析姜锋
    4流行病学谭红专33临床麻醉学郭曲练
    5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吴 超34行政伦理学李建华
    6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朱建军35矿业经济学陈建宏
    7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李 洁36无机化学刘又年
    8固体物理学郭光华37粉末冶金原理阮建明
    9操作系统原理胡志刚38冶金原理李劼
    10机械设计基础王艾伦39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张新明
    11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姜 涛40医学(卫生)统计学孙振球
    12信息检索罗爱静41资源加工学胡岳华
    13舞龙舞狮黄益苏42智能控制蔡自兴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胡凯43材料科学基础余志明
    15大学生安全文化吴超44精神病学张亚林
    16金属材料热处理易丹青45病理生理学肖献忠
    17人体寄生虫学汪世平46物理化学陈启元
    18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47大学物理杨兵初
    19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余志武48内科学廖二元
    20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郑洲顺49诊断学张桂英
    21机械制造工程训练刘舜尧50儿科学易著文
    22编译原理陈志刚51药理学周宏灏
    23工科大学化学梁逸曾52计算机网络高阳
    24数值分析韩旭里53人体解剖学罗学港
    25社区护理学何国平54生理学罗自强
    26传染病学范学工55病理学文继舫
    27物理实验徐慧56管理信息系统陈晓红
    28神经病学肖波57人工智能蔡自兴
    29医学分子生物学胡维新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所属学院

    时间

    1

    系统解剖学

    罗学港

    基础医学院

    2007年

    2

    材料科学基础

    余志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年

    3

    人工智能

    蔡自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年

    4

    化学计量学

    梁逸曾

    化学化工学院

    2008年

    5

    大学物理

    唐英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9年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58-59]

    序号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所属学院
    1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专题颜爱民商学院
    2网络文学欧阳友权文学院
    3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何庆南湘雅二医院
    4人体生理学罗自强基础医学院
    5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蔡自兴、刘丽珏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6人体解剖学罗学港、卢大华基础医学院
    7神经症与心理治疗张亚林、曹玉萍湘雅二医院
    8疾病预防与健康维护谭红专、刘爱忠公共卫生学院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1

    无机化学

    刘又年

    化学化工学院

    2

    有机化学

    罗一鸣

    化学化工学院

    3

    材料结构分析

    姜 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金属材料热处理

    易丹青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数值分析

    韩旭里

    数学与统计学院

    6

    智能控制

    蔡自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7

    隧道工程

    彭立敏

    土木工程学院

    8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朱建军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9

    机械制造工程训练

    刘舜尧

    机电工程学院

    10

    编译原理

    陈志刚

    软件学院

    11

    操作系统原理

    胡志刚

    软件学院

    12

    流行病学

    刘爱忠

    公共卫生学院

    13

    医学(卫生)统计学

    杨土保

    公共卫生学院

    14

    病理生理学

    肖献忠

    基础医学院

    15

    人体寄生虫学

    汪世平

    基础医学院

    16

    神经病学

    肖 波

    湘雅医院

    17

    传染病学

    范学工

    湘雅医院

    18

    临床技能实验学

    沈守荣

    湘雅三医院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

    序号

    具体项目名称

    负责人

    立项年份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验室

    黄伯云

    2007年

    2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田勇泉

    2007年

    3

    基于学生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软件人才CDIO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陈启元

    2008年

    4

    中南大学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徐建军

    2008年

    5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点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夏家辉

    2008年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序号

    所在单位

    实验室名称

    批准时间

    1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6年挂牌

    2

    基础医学院

    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6年挂牌

    3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7年立项建设

    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07年立项建设

    5

    附属医院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2008年立项建设

    6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资源加工实验教学中心

    2009年立项建设

    7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2年立项建设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

    序号

    单位名称

    实验室名称

    批准时间

    1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2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教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4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5

    土木建筑学院

    力学教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6

    基础医学院

    机能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7

    形态学实验中心

    2009年通过验收

    8

    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

    2009年通过验收

    9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通过验收

    10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资源加工实践中心

    2011年通过验收

    11

    附属医院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2011年通过验收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联合企业名单(18个):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武汉铁路局、中国铝业公司

    • 教学成果

    截止2013年末,学校共获得23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66-70]

    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者(前三)获奖等级获奖时间
    1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陈启元(参加单位排名6,个人排名7)一等奖2001年
    2《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教材)梅显芝(参加单位,排名第五)一等奖1997年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和载体的新探索黄伯云、徐建军、石共文二等奖2009年
    4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陈启元、刘义伦、陈立章二等奖2009年
    5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本土化研究与实践田勇泉、易露茜、陶立坚二等奖2009年
    6大类培养模式下化学基础课创新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黄可龙、李洁、罗一鸣二等奖2009年
    7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黄伯云、易丹青、汪明朴二等奖2005年
    8基础医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文继舫、罗学港、罗自强二等奖2005年
    9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罗学港、刘正清、曾志成二等奖2005年
    10医科临床教学基地优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李桂源、吴末生、殷朝阳二等奖2005年
    11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层次性问题研究陈晓红、杨伟文、郇良勋二等奖2005年
    12创建高校网络德育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徐建军、喻跃龙、李永军二等奖2005年
    13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研究与实践—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学科建设主导模式徐慧、曹兴、罗军飞二等奖2005年
    14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邱冠周、黄圣生、胡岳华二等奖2001年
    15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工科(冶金、材料类)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陈启元、张平民、关鲁雄二等奖2001年
    16普通高校一般院校努力创办“一流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谷士文、邓荣飞、王永和二等奖2001年
    17整合优势 立体推进 探索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新途径徐建军、蒋建湘、欧阳友权二等奖2001年
    18改革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的实验研究孙振球、陆志刚、李桂源二等奖2001年
    19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促进粉末冶金学科的发展黄伯云、黄培云、姚德超二等奖1997年
    20机械设计实验室教学基地建设黄澍川、赵?辉、肖云龙二等奖1997年
    21创新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肖云龙、文振华、唐进元二等奖1997年
    22病理学课程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继舫、钱仲棐、黎岳南二等奖1997年
    23用系统性原理组织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彭金定、程中文、张承平二等奖1993年

    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该校有19项教学成果获得奖励,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获奖数量居全省高校首位。

    • 学生获奖

    中南大学(12张)

    2011年,学校本科生刘路成功破解困扰国际数学界十几年的“西塔潘猜想”,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社会反响;研究生李海星荣获“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并受到刘延东同志的亲切接见;大学生的作品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管理类唯一一个特等奖;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获奖数居全国第6位;医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末,学校有在编专任教师322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409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2586人;博士生导师879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5人。先后有35人通过本校成功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4人,国家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24人入选“芙蓉学者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4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教职工情况

    职工情况人数
    在职教职工数(附属医院员工数)15288人(8884人)
    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
    博士生导师879人
    专任教师3221人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409人
    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586人

    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姓名

    王淀佐

    金展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
    姓名
    王淀佐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

    刘业翔

    刘宝琛

    黄伯云

    夏家辉

    曾庆元

    曾苏民

    周宏灏

    张尧学

    邱冠周

    桂卫华

    已故院士(3人)
    姓名
    陈新民陈国达黄培云

    教学团队[77-78]

    序号团 队名称带头人姓名省级时间级别
    1矿物加工工程邱冠周2010年国家级/省级
    2精神病学张亚林2009年国家级/省级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陈晓红2009年国家级/省级
    4材料物理与化学黄伯云2009年国家级/省级
    5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蔡自兴2008年国家级/省级
    6临床医学内科学范学工2008年国家级/省级
    7工科大学化学基础课陈启元2008年国家级/省级
    8基础医学形态学文继舫2007年国家级/省级
    9土木工程专业余志武2008年省级
    10物理基础课徐 慧2009年省级
    11新媒体文学欧阳友权2009年省级
    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孙振球2010年省级
    13轨道交通设备与运输创新人才培养田红旗2010年省级
    14医学机能学秦晓群2010年省级
    15公共伦理与公共治理核心课程李建华2010年省级

    学科建设

    截止2013年末,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7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

    •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遗传学、有色金属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外科学(胸心外)、耳鼻咽喉科学、药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外科学(普外)

    一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32个)

    序号学 科 名 称序号学 科 名 称
    1哲学17测绘科学与技术
    2法学18化学工程与技术
    3马克思主义理论19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4心理学20生物医学工程
    5外国语言文学21软件工程
    6数学22生物工程
    7物理学23安全科学与工程
    8化学24作物学
    9生物学25基础医学
    10力学26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1机械工程27中西医结合
    12材料科学与工程28药学
    13冶金工程29特种医学
    1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0护理学
    15控制科学与工程31工商管理
    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2公共管理

    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7个)

    序号学 科 名 称序号学 科 名 称
    1内科学5妇产科学
    2儿科学6眼科学
    3皮肤病与性病学7肿瘤学
    4外科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

    序号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序号学科门类一级学科
    1法学法学18工学/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2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19管理学工商管理
    3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20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4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1理学化学
    5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22理学生态学
    6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3理学生物学
    7工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4理学数学
    8工学工程博士硕士25理学统计学
    9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6理学物理学
    10工学机械工程27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1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8医学护理学
    12工学交通运输工程29医学基础医学
    13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30医学临床医学
    14工学矿业工程31医学特种医学
    15工学软件工程32医学药学
    16工学土木工程33医学中西医结合
    17工学冶金工程34哲学哲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序号名称序号名称
    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7控制科学与工程
    2矿业工程18管理科学与工程
    3冶金工程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材料科学与工程
    20土木工程
    5机械工程21测绘科学与工程
    6基础医学22化学工程与技术
    7生物学23交通运输工程
    8临床医学24中西医结合
    9数学25药学
    10哲学26工商管理
    11化学27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12马克思主义理论28安全科学与工程
    13力学2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4法学30

    软件工程

    15统计学31护理学
    16特种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58个):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国际交流

    1980年-2011年,学校先后与英、美、日、法、德、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等国外300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研究关系。根据2011年资料显示:学校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每年有几百人次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和合作科研;并聘请了一批长期外国专家和外教来校科研或任教。学校每年派出几百人次出国或赴港澳台地区进行深造、讲学、合作科研。从2007年起,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资助该校100名优秀学生前往国外一流大学学习深造。

    知名校友

    顶尖学者

    侯振挺

    著名数学家,全国劳动模范

    李振翩

    细菌学、病毒学家

    高镜朗

    儿科医学界的一代宗师

    齐镇垣

    血液病学专家

    吴绍青

    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

    易见龙

    现代血库的创始人

    应元岳

    内科专家和热带病学家

    凌敏猷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家

    黄友岐

    神经病学奠基人

    萧元定

    著名外科学家

    王肇勋

    心血管病学专家

    龙伯坚

    中医医学史专家

    鲁重美

    医学泰斗、消化内科学家

    谢陶瀛

    胸外科专家

    陈志武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

    潘世宬

    病理生理学家、肿瘤专家

    卢惠霖

    医学遗传学家,医学教育家

    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张友尚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斯奇华大基因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政界英才

    肖亚庆

    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王众孚

    全国政协原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孙永福

    原铁道部常务副部长

    卢展工

    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河南省委书记

    郭声琨

    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

    秦光荣

    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曾任云南省委书记

    姜异康

    山东省委书记

    赵正永

    陕西省委书记

    吴登昌

    陕西省原副省长

    史和平

    江苏省副省长

    梅克保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姜齐贤

    原农垦部副部长

    黄俊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委书记毛腾飞湖南省株洲市长

    企业英才

    李长进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梁稳根

    三一集团董事长

    秦家铭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唐修国

    三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熊维平

    中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毛中吾

    三一重型装备公司董事长

    孙勤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周福贵

    三一美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钟景明

    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总经理

    袁金华

    三一集团四大创始人之一

    陈佐夫

    建设银行股份公司副行长

    王传福

    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主席

    敖宏

    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

    杨龙忠

    比亚迪集团公司副总裁

    成辅民

    原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

    刘立荣

    广东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深圳金立集团董事长

    路小彦

    船舶工业贸易公司党委书记

    何清华

    智能装备股份公司董事长

    刘志明

    唐山市陶瓷集团公司美术师

    潘爱华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秀稳

    联想集团副总裁

    任燮康

    香港桂江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建

    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

    贺平

    中国保利集团董事长

    杨树坪

    广东省房地产商会会长

    张锴雍

    中科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丁中智

    上海电力股份公司董事长

    谈朝晖

    恒大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刘悉承

    庆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

    -----------

    文艺英才

    王莹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舒高

    著名主持人

    柴静

    《看见》周末版主持人

    -----

    ----------------

    医界英才

    汤飞凡

    第一代医学病毒学

    张孝骞

    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

    谢少文

    免疫学开拓者之一

    李振翩

    细菌学、病毒学家

    黄友岐

    神经病学奠基人

    王肇勋

    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

    谢志光

    中国放射学的创建、奠基人

    韩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

    现任领导

    中南大学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高文兵

    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建军

    党委副书记

    陶立坚高山李亮

    纪委书记

    李亮

    党委常委

    (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田勇泉朱学红李亮
    张尧学陈春阳周科朝
    胡岳华徐建军高山
    高文兵陶立坚黄健柏
    韩清波
    校长张尧学

    常务副校长

    黄健柏

    副校长

    陈春阳

    田勇泉胡岳华
    周科朝田红旗张灼华
    朱学红

    校长助理

    李劼

    李夕兵

    蒋建湘

    信息来源: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

    特色专业

    材料

    科学学院现设有材料物理系、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材料化学系、实验中心、新材料研究开发中心6个机构,教育部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均以该学院为依托单位。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材料领域都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学校还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如华为寒窗学子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等。

    土木建筑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是2002年以原长沙铁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为主体,合并校内相关专业组建而成的。学院的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和岩土工程等专业,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土木建筑学院既是中南大学办学极具规模的大院,也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毕业生的去向也都非常好。

    冶金工程

    学科是中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本学科通过50余年建设,已形成高水平、高学历、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队伍,现有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材料冶金、电化学工程、冶金环境工程等6个方向,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里有80%的博士生、70%的硕士生、25%的本科生都是由中南大学培养的,可以说在我国有色金属冶炼方面中南大学绝对是顶尖级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中南大学的实力是很强的,其涵盖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2个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湖南省重点示范专业等,这些足以证明其强大的学科实力。

    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12个

    英语 物联网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交通运输
    冶金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测绘工程 采矿工程
    安全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临床医学 自动化

    国家重点2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省部重点9个

    工商管理 法学 哲学 软件工程
    物理学 化学 机械工程 基础医学
    生物科学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664 633 610 一批
    2012 615 568 555 一批
    2011 602 545 494 一批
    2010 616 556 528 一批
    2009 607 548 502 一批
    2008 632 552 503 一批
    2007 643 571 499 一批
    2006 628 565 502 一批
    2005 599 - - 一批

    学术研究

    学术学派

    中南大学南校区荷花池

    中南大学在金属材料、矿物加工、概率论、医学领域均拥有世界级的学派:

    金氏理论:由中南大学校本部金展鹏院士发明的“三元扩散偶——电子探针微区成分法”——金氏相图测定法及其相图理论以及他领导的相图计算和材料设计研究所,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英国伯明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相关学术群体齐名。

    粉末冶金:由中南大学校本部黄培云院士开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地洼学派:由中南大学校本部陈国达院士开创,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派。这一学说与19世纪发现的地槽、地台学说共荣,被称为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与20世纪的板块学说齐鸣,是地学界在20世纪的两块里程碑之一。

    侯氏定理:由中南大学铁道校区中国数学界顶尖科学家侯振挺开创,其“齐次可列马尔夫过程”与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并称中国第一,在数学界有“北陈南侯”之称。

    科研平台

    中南大学校本部(15张)

    截止2013年末,中南大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3个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还建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2个,教育部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平台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8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级近40个校级科研平台。[7-12]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
    智能化综合能效管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3个)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牵头)
    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牵头)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参建)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其他国家级平台(1个)
    国家高性能铝材工程化研究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
    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有色金属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
    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有色冶金自动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电池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2个)
    内镜微创技术装备与标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新材料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1个)
    中国人类遗传相关疾病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
    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平台(5个)
    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癌变与侵袭原理创新引智基地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创新引智基地
    生物冶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1个)
    流程工业节能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制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遗传药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深部资源开发与灾害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色资源与水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湖南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
    湖南省颅底外科与神经肿瘤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炭纤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软钎焊料工程技术研究中湖南省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先进建材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亚健康诊断与干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研究中心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金融识别与自助服务平台工作技术中心湖南省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矿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湖南省高校精密工程测量与形变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重大呼吸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科学安全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遗传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
    精神疾病诊疗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湘雅医院结构生物学与药物设计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校级平台
    人文社科类19个
    自然科学类20个

    科研成果

    截止2013年末,学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以国家级科研任务为主体的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0余项,拥有专利40余项。

    2011年,学校专利申请560项,授权380项,同比分别增长33%和65%;SCIE收录文献1526篇,居全国高校第14位;EI收录期刊论文1701篇,居全国高校第9位,国际论文排名首次进入前10位。

    教育部推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1998年-2012年),该校有7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高校第3位,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专利实施率达70%,中国高校中国专利奖金奖排行榜第三名。2010中国高校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榜,中南大学以6个一等奖位列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

    2000年-2012年:该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其中一等奖3项,居全国高校第1位

    2004年:获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获发明一等奖(空缺6年)1项,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与清华大学并列第1名;2007年,获得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12项;2008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研制出世界首块高血压病基因诊断芯片;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方加胜教授获亚洲医学界最高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2008年:发改委授予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教育部系统高校获得4项。黄伯云校长领衔的“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项目”获此殊荣。

    学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一览表(2010-2012年)(含往年一等奖成果)[36-40]

    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前三)获奖等级奖励类别获奖时间
    1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中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韶关岭南铅锌集团凡口铅锌矿王淀佐、邱冠周、刘如意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2000年
    2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中南大学黄伯云、熊翔等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2004年
    3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理论与技术中南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东北大学钟掘、肖亚庆、胡岳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2007年
    4难造块铁矿资源制备优质炼铁炉料的关键技术中南大学、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姜涛、范晓慧、李光辉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5海底大型金属矿床高效开采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山东黄金、中南大学等陈玉民、李夕兵、刘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6XXXX流行特征和防治新策略的建立于应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李凌江2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7高应力特大型镍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排名第四王永前、姚维信、吴爱祥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8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排名第五杨志强、万爱东、王华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9严重烧伤一体化救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4黄晓元7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10基于微生物特异性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新工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柴立元、罗胜联、王辉二等奖技术发明奖2011年
    11列车结构塑变吸能技术及装置(原名称:列车碰撞可控变形吸能技术及装置)中南大学田红旗、梁习锋、许平二等奖技术发明奖2011年
    12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中南大学、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等赵中伟、刘咏、贺跃辉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3铅高效清洁冶金及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杨安国、郭学益、李卫锋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4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及应用排名第三张建仁、金伟良、余志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52型糖尿病新治疗方案研究与临床应用排名第七翁建平、李延兵、纪立农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6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三李冬青,王李管,杨承祥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7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排名第三高光勇、林金朝、彭佑铭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8大型链篦机-回转窑赤铁矿氧化球团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南大学,武汉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鄂州球团厂等朱德庆、赵荣坤、舒方华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0年
    19废弃钴镍材料的循环再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排名第三聂祚仁、许开华、席晓丽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0年
    20铝电解用优质炭阳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中国铝业、中南大学刘风琴、路增进、周新林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0年
    21铜冶炼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名第四李贻煌、桂卫华、周俊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0年
    22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王建枝、张灼华、王丹玲二等奖自然科学奖2010年

    军事研究

    该校从事军工研究,建有航空航天学院、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承担军工项目和军工科研经费最多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最早取得武器装配生产许可证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以国家级科研任务为主体的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0余项,拥有专利40余项。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第一座生产性原子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的建造,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射、神舟飞船、大飞机、高速列车等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嘉奖,并多次授予“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中南大学也是唯一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为军队培养军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

    学术资源

    中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底,中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累计420万册,电子图书140余万册,电子期刊2.5万余种。收藏文献的学科重点包括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地质、选矿、采矿、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数学、力学、机械、电工电子、管理、外语、医学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外科学、内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神经病学等多个方面,建立了连续性的、能反映学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已引进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CI、CA、EI等中外文全文和文摘数据库共90余个。

    • 学术期刊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显示,该校有多种著名学术期刊:主要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医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学术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

    学术期刊(6张)

    南大学承办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两种综合性学术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EI核心库、《化学文摘》等国际和国内主要文献机构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主要用于国际学术交流,被SCI扩展版和EI核心库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库)等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其论文常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摘或全文转载。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和中国铁道学会共同主办的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还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EiPage数据库核心期刊。

    (学术期刊相册图片来源:

    校园环境

    中南大学新校区

    中南大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总占地面积5632亩。主校区占地面积386万平方米,位于长沙市河西的岳麓山下,东临湘江。校外环境,靠山面水,前临“漫江碧透”的涛涛湘江,后倚“万山红遍”的巍巍岳麓;岳麓山古木参天,浓荫匝地,鸣鸟成群;湘江水滔滔北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相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校园内幽静典雅,湖水清澈,天鹅戏水,野鸭成群,小亭别致,荷花清香,树木葱郁,绿草成茵;教学楼,宽敞明亮,窗明几净,错落有致,排列有序,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实为求学治学之佳境。[98-99]

    新校区图书馆

    中南大学新校区:新校区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一期工程(投资25亿)于2009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拥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功能齐全的教学楼、设备先进的物理实验大楼、电子电工实验大楼、外国语教学大楼等、于08年建成的新体育馆也在其中,新校区实现了信息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均安装有空调,是全校师生上课、自习、做实验的地方。

    中南大学校门

    中南大学图书馆:以新校区图书馆为主体,分布于5个校区,馆舍面积总计7万平米,设12个业务部门,拥有阅览座位5500余个,周开放时间70-105小时。截至2010年,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累计420万册,电子图书140余万册,电子期刊19万余种,全馆局域网内计算机千余台,至桌面带宽均达到100M,数字图书馆资源丰富,特色鲜明,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中南大学体育场:被广大学子称为“中南鸟巢”,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体育场建筑面积为15346平方米,18000座,是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体育场之一。 每年的新生迎接,报到以及注册都是在体育馆完成。

    (校园风景相册部分图片来源:[98-99] [104-106]

  •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金融学 613 616 第一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 616 619 第一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17 617 第一批
    数学与应用数学 618 618 第一批
    土木工程 619 627 第一批
    口腔医学 623 630 第一批
    国际经济与贸易 627 641 第一批
    建筑学 629 629 第一批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639 649 第一批
    临床医学 653 664 第一批
  •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3545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