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要求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这就是说自主招生是正常的高考招生的一个辅助手段,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学校另外招生,也不是他们认为的成人教育或者自考的招生,而是同样参加高考,只是多加分,一般在20分到30分之间,并且多为名校[1]。
具体分类
各个高校实施自主招生的情况不完全相同,目前大体可分为三类。
自主招生 院校之争第一类是高校拿出招生计划总数的5%进行自主招生。高校通过测试来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
第二类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地区及江苏省、浙江省实行的自主选拔录取。这两所大学录取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已经被自主录取的考生,也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一般而言,只要高考达到当地本一线即可录取,考取几率大大增加。目前,这种自主选拔只针对上海、江苏、浙江考生。
第三类是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
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考生参加这些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
招生程序
自主招生一.试点学校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并纳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
二.符合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近年来,有些院校已经不再区分应往届毕业生),经所在中学推荐或其他形式提出申请,由中学向试点学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体美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 (有些院校已不需要)。
三.试点学校组织专家组,按照自主确定并经公示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查 ,并在进行面试等相关测评、考核后,提出候选人,试点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入选考生名单。
四.考核通过的入选考生名单须及时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备案,并在试点院校网站以及其他信息发布平台或新闻媒体上公布。
五.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需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 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近年来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放宽高考成绩要求)。
六.试点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应将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通过本省级招办信息平台和有关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试点学校须及时将自主选拔录取的已录考生名单在本校网站上公布。
招生院校
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知名高校名单:
四大联盟
附录:四大高校“联盟”名单(2012年)
“北约”联盟(十一校) | “华约”联盟(七校) | “卓越”联盟(九校) | “北京高科”联盟(十一校)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天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香港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浙江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武汉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山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厦门大学 | 重庆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山东大学 | 同济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
四川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兰州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警告误区
对自主招生有三大误解
自主招生尽管近年来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家长和考生对自主招生的了解十分有限。清华大学副校长李谓介绍,家长和考生对自主招生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1.认为适合自主招生的群体非常少,以为招生的学校只有北大清华,实际上全国很多学校都有,错失了很多机会。
2.不了解自主招生的考试方向,认为和高考一样;
3.盲目跟风,还没想好报考哪个学校就准备报培训班。
究竟哪些学生适合自主招生?
李谓表示,一般而言,有实力的学生都应该参加自主招生,毕竟可以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按成绩具体来划分的话,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都应该去报名。以高三期中考试成绩为参考,理科510—520分以上,文科530分以上的考生都可参加。
“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有一定技巧。”李谓强调,可以按考生成绩大致分为三种层次,如果分数接近下限,适合选择冷门学校和冷门专业;如果分数居中,可在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中二选一;如果分数接近上限,达到620以上,学校和专业可随便选。
总的来说,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如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学科竞赛获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
考试最忌空话连篇
李谓表示,自主招生的试题向来以灵活、多变著称,想猜题或押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准备时还是能有一些规律可循:考生应注意备考效率,科学的备考不是知道考什么,而是知道肯定不考什么。社会热点经常会作为考试材料出现,这就需要考生平时注意这方面的积累。一些陈旧的,不存在争议的,与热点联系偏远的一定不会进入试题。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潜力、合作意识、社会公德、奉献精神,无论多特殊的学校,也会尊重社会认可的普世价值,有关民生的内容肯定会考。
如去年北大自主招生中就出现一个有关“碳汇”的试题,当时,“碳汇”这个概念刚出来不到1个月,如果考生平时不注意这方面的新闻可能就对这道题无从下手。同时,考生在答题时还要注意回答的深度,不在乎结果是否正确,要具备知识深化、拓展、迁移的能力。
自主招生考试一般由笔试和面试组成,面试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几位考官也会参与其中,随时观察考生表现。李谓介绍,面试要求考生思维快,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阐述问题要有深度,同时还应注意团队协作精神。最忌讳发言“慢、假、浅、内容模式化”。
李谓表示,考官们都是大学教授,他们身上都有着知识分子的正义感,绝对不允许学生说假话、空话。考生的学术潜力,综合素质、团队协作精神都是面试中侧重考查的内容。
现在一些学校为了牟利,混淆自主招生跟自考的差别。首先,这是两种不相及的教学方式,一种是新时期选拔人才的方式,一种是社会助学的方式,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虽然某些高校开设了自考(继续教育),但是两者的根本性质还有特点是完全不同的,也不能等同。其次,一些没有国家统招资质的学校利用自主招生跟自考这两个概念来混淆学生,所以给广大考生建议:
判断一所学校是否有高等教育资格(全日制本专科),主要是看有没有招生代码,当然,一些非正规民办教育机构会以民办教育批准码来充当,这种教育机构大多是“机构”而不是大学!属于自考范畴。所以说,报考要经过省市招生办招生承认的才算是可行可信正规的,否则其他一切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