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师范大学

院系设置

徐州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设有文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法律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信息传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测绘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20个学院,另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语言研究所、淮海发展研究院、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语言科学与神经认知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以及成人教育学院、社区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学校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53个硕士点,并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63个本科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研究生1816人,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1303人。半个世纪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名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一大批做出突出成就的徐州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

师资力量

徐州师范大学

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有著名的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先辈们的影响下,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现有的1312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双聘),教授2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36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15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94人。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被授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0名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8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名教师获得江苏省高校首批教学名师称号;46人次为省政府“333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3人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0人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个学科梯队为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

机构设置

徐州师范大学

校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社会科学处、学工处、计财处、武装部、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审计处、监察处、保卫处。

现任领导

徐州师范大学

党委书记:朱淮沂

校 长:徐放鸣

副 书 记:徐放鸣(兼)

副 校 长:杨亦鸣 胡相峰 王超

纪委书记:邵爱玲(女) 何保全刘祖汉韩宝平 周汝光

科研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

淮海发展研究院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机电技术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汉画像艺术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环境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亚非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瞿秋白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秦汉史研究室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台港澳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广告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汉代文物与文化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土地规划设计研究所

校园导游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徐州师范大学

院系介绍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SCHOOL OF CHINESE STUDIS

文学院拥有汉语言文学(设有师范、非师范、高级文秘三个专业方向)、汉语言和对外汉语三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文学院1979年招收研究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等10个硕士授权点,是中文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单位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语文教育方向)培养单位资格。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点,中国古代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省级优秀学科梯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教师口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为江苏省优秀(精品)课程。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300余名,硕士研究生300余名。

文学院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全院现有教职工99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24人,副教授24人,博士(含在读)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2名教师获得国家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6人次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次入选省“青蓝工程”。近年来,文学院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近4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文学院坚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有特长、能创新的优秀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高品位、学术性、人性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桃蹊”文学社、“雷雨”剧社、“零点学堂”学生科研团体等一批底蕴深厚的社团为提高学生能力提供了宽广平台;新生才艺大赛、短剧小品大赛、辩论赛、读书节等精品文化活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校园中不可多得的亮点。文学院毕业生人文素质深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目前,文学院毕业生在江苏教育战线上都是重要的中坚力量,特别是苏北地区,许多重点中学的领导都是文学院的校友。文学院也曾向全国的高教、科研、省市乃至中央领导机关输送了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成熟的领导干部。

徐州师范大学

法律政治学院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法律政治学院下设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律、社会学等四个专业科,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国际商贸法律、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四个本科专业,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等七个硕士学位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含在读博士)25人、副教授25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在校研究生100余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近700人。

学院学术风气浓厚,教师多次承担国家、省部市级等科研课题,一批科研成果获部、省、市奖励,数项成果获团中央、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近年来每年都有百余篇(部)高水平的学术论著发表出版。学生以其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专业服务、创新、科研、实践等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在其所属的5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单位开展的活动多次被<人民日报> 、 <中国教育报> 、 <新华日报> 、《徐州日报》等媒体报道,连续九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等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徐州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前景广阔的新型学院。学院前身是江苏师范专科学校史地科,1978年恢复高考招生,是江苏省较早的历史学本科专业之一。2002年4年4月更名为社会发展学院,2005年6月学校专业调整后成立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下设历史和旅游管理,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考古与博物馆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6个硕士点,并招收和培养教育硕士,另有6个学术研究机构。至2005年9月,全日制在籍学生495人,其中本科生425人,硕士研究生70人。

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SCHOOL OF MANAGEMENT

管理学院下设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共管理三个专业,现有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五个本科专业,两个在建硕士点,目前在校生人数为847人。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博士11人,硕士23人,硕士生导师4人。

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咨询等方面做出贡献。目前建有企业管理研究所、会计咨询服务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性机构,建有4个先进的实验室,十余种先进的教学软件。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强化学生科研与社会实践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在校学生出版专著1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篇,荣获全国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1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三项。徐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外国语学院有教职工152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另外聘有英、俄、日等语种的外籍专家多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400人,在境外学习的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100余人,日语专业18人。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对比语言学方向,以及英语学科教育硕士,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60余人。

学院下设英语一、英语二、日语、俄语、国际交流、大学外语部、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以及英美文化研究中心、俄罗斯文化研究中心、加澳文化研究中心。现有英语(师范教育)、商贸英语、日语、俄语、国际市场营销等五个本科专业。分别开设综合英语(日语/俄语)、阅读、视听说、写作、口语、翻译、口译、英美(日本/俄苏)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英汉(日汉/俄汉)语言与文化对比、商务英语(日语/俄语)、外贸函电、英美(日本/俄语)诗歌、英语国家(日本/俄罗斯、独联体)概况、词汇学、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修辞学、报刊选读、实用语法、宏观(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应用文写作、计算机、网络营销、国际金融、广告学、国际商法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培养外语教育师资、企事业部门从事国际贸易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涉外企业的市场营销和管理人才。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狄根大学和西南泰福学院、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美国蒙特利国际研究学院、日本北陆大学、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和白俄罗斯戈梅利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国际市场营销、日语和俄语等专业为学院与国外高校跨国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教风严谨、学风优良。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和辞书50余部,发表论文420多篇。在2006年教育部对普通高校英语本科专业教学水平评估中,学院英语专业获得优秀;“综合英语”为省级优秀课程,英语和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分别为首批校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在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赛中取得“四连冠”;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和日语等级考试屡创佳绩。学院独立拥有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配有数套先进的多功能语音室、自主学习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藏有丰富的外文书刊和声像资料,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徐州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School of Maths

数学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下设的5个二级学科均可招收硕士研究生;基础数学学科是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现有本科生近900名,硕士研究生150余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现有教授13人,博士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7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5%以上。专任教师中,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余人次受到国家及省部级表彰。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近3年来,共主持国家级各类基金项目10项;出版著作(专著和教材)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近100篇发表在SCI源刊上。

学院狠抓“质量工程”建设,一直以教风严谨,管理规范而著称;培养方案富有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优良。80年代以来,一大批课程被评为省级、校级优秀及精品课程;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荣获全国一、二等奖;在本科毕业生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跨国证券公司总裁、市委领导等杰出代表。徐州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现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师范)、光信息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近900人,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正副教授30余人,博士15人,硕士30余人;另有3位外籍兼职教授,6位国内兼职教授。现设有物理、光学工程、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4个;设有理论物理、现代物理教育、智能信息处理、医学光学信息、光电子技术和凝聚态物理6个研究所;建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光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光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理论物理计算信息中心和非线性物理实验室等多个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其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目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拥有供教学和科研使用的大型先进设备数十件。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具有理论物理、光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物理)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江苏省重点学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合作招收工程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中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省级一、二等奖,获奖学生大部分被国内著名大学和著名大型企业录用,考研升学率达20%,一次性就业率近100%。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奖、教学成果奖14项;先后承担2项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科研项目。徐州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六个教研室和应用化学、有机化学两个校级研究所。设有化学(化学教育)、应用化学和制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78人。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硕士点。现有在校研究生53人。化学(化学教育)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是学校首批品牌专业之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1人;有2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曾宪梓优秀教师奖;4人入选省“333一期工程”培养人选,2人入选省“333二期工程”培养人选,2人入选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为省优秀成人教育教师。

学院一直重视教学工作,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形成优良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教学质量优异。学校现有省级一类优秀课程一个,省二类优秀课程两个。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近几年学校应届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先后向名牌科研院所输送了近四百名硕士研究生,已有近百人出国深造。八七届毕业生胡昌玉和王步国分别获中国青年化学家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学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十分活跃,近几年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厅级课题19项,横向课题9项。近几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有300余篇被SCI收录。徐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SCHOOL OF LIFE SCIENCE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四年制省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师范)和生物技术、园林二个非师范专业,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江苏省“遗传学重点学科”、“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标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7人,硕士24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聘请了魏江春、赵尔宓和贺林共3名院士及其他5名国内外专家为兼职教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了高素质的人才,近年来考研率稳定在20%以上(最高达28.6%),就业率达100%。

学院拥有一幢配备千余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占地十余亩的生产实习基地及已被列入国际植物标本室目录的动植物标本室。徐州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SCHOOL OF CITY AND ENVIRONMENT

城市与环境学院现有地理科学(师范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统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区域经济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四个硕士点。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9人。在校研究生100多人,本科生600余人,函授学员110余人,研究生班学员50余人。“以苏北地区为教研基地,以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是城环学院长期形成的办学特色。以城环学院为主体成立的“淮海发展研究院”,是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在苏北的社科研究基地。学院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一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分阶段安排学生赴南京、庐山、连云港、青岛等地野外实习及区域地理考察,或进行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实习。徐州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办学条件优良,实验设备齐全,教学基本建设扎实。现有计算机科学教育(师范)、计算机应用、网络工程、电子商务技术等四个本科专业方向,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建有软件、系统结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和教师教学科研等5个实验室。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700人,成人教育在籍生200余人,同时招收计算机辅助教育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正副教授13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9人,硕士27人,省“333人才工程”培养人选1人。学院始终坚持“人才为本、科研兴院、加强建设、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学科建设工作扎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行政管理严格规范,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能力培养特色突出。“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校级重点学科,图形学应用研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省市电脑网络大赛等各类专业和技能比赛中,学院学生屡获一、二、三等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院将有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

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招收计算机教育、计算机应用、网络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徐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教育科学学院是体现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学院,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公共课程教研室、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科学研究所。现有小学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管理与咨询方向)四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原理、基础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校本科生693人,研究生167人(含教育硕士生64人),成教学员300余人。

教科院拥有一支结构优化、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7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入选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获校“中青年优秀学术人才”称号,2人被评为省、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曾获校优秀教学奖。学术风气浓厚,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十五”以来,出版学术著作2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20余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

教科院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始终坚持“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品格优”的人才培养方针,着力加强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注重教育理念更新,夯实教育理论基础,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强化教育科研训练和外语听说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育创新能力。教科院将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全面统地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力求使学生既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又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科院学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素质教育,营造优良学风,强化技能培养,健全学生人格。近年来共获得校级以上各类集体表彰奖励40余次,200余人次在校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团中央网站、《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 <徐州日报> 、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卫视、徐州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学生的活动情况,有4个班级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其中2001级小学教育本科班还被授予 “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全国仅10个)称号,创造了学校班集体建设史上的最高荣誉。

教科院的本科毕业生以素质优良、社会适应性强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获2006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徐州师范大学

信息传播学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信息传播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在专业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坚持以“技术应用”和“实践创新”为导向,着力强化“文理渗透、技艺交融、软硬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多年来,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基本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者、新闻与宣传工作者、电视编导制作、广告创意策划与设计制作人才。

学院拥有1个省重点学科,3个省高校特色专业点,1个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培养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在校硕士研究生122人。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共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76人。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讲师23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0%。学院办学条件优良,仪器设备先进,与各级各类学校、电教机构、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关密切,建有多个校外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徐州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工程)、经济学(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5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有政治经济学硕士点和区域经济学硕士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7%,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数超过90%;“十五期间”,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有100多篇发表在国家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获得纵向科研课题和优秀成果奖20余项。 体育学院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体育学院设“三两部一中心”, 有教职工98人,在校学生600余人,有二个硕士点和三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38名、讲师27名,他们教学兢兢业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由塑胶田径场、篮排球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组成的现代化体育中心,投资逾亿元,占地157亩,不仅能满足教学和训练的需求,2005年还承办了“步步高”男排大奖赛和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排球比赛。优良的师资和场馆,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了保证。学院有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教学训练学两个点招收四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30人。

徐州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School of Music

音乐学院下设声乐、钢琴、器乐、理论四个教研室,设有音乐教育研究所、音乐文献、艺术实践两个研究所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考级服务中心。现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557人(含科文表演专业130人),成教生近300人。2002年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方向有音乐教育学、音乐表演学、音乐文献学和音乐课程教学论。

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讲师18人,有博士、硕士17人(含在读),硕士生导师5人,外籍教师1人,有兼职教授8人。学院拥有现代化的音乐厅、多媒体教室、舞蹈房、排练厅、电钢琴室、MIDI 实验室、录音棚、资料室、音乐欣赏室、计算机房等,各类琴房400余间,办学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硬件建设水平已走在了全国同类师范大学的前列。

音乐学院的艺术实践教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亮点。有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电声乐队等多种艺术实践团体,在多次在国际及全国大赛中获奖。专业教师也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比赛奖励,主要有:沈涛副教授论文获教育部一等奖,祝仰东副教授、齐斌讲师的论文分别获教育部三等奖;马东风教授的论文在全国第二届、第四届论文评比中分别获一、二等奖。董兵讲师获“步步高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荧屏奖,江苏省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齐斌讲师获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仲凯硕士在第一届全国“珠江手风琴”大奖赛获成人键钮手风琴组第一名;芦海珍讲师指挥的女子月光合唱团获全国大学生合唱比赛第一名;张涛硕士获全国硕士研究生书评论文第一名;孟醒讲师指导的民乐团曾两次获中央电视台校园文艺节目展演二等奖、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全国“龙音杯”邀请赛大学组小型团队最高奖——阳光奖。

学生科研与获奖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院代表队连续两次荣获江苏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团体第二名,并获13个单项奖。获江苏省首届大学生艺术节舞蹈特等奖、民族器乐合奏一等奖等6项。1999级、2003级荣获省先进班集体,2003级还荣获了省级先进团支部、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及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两年来学生科研立项11项,发表文章数十篇。

学院师生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类音乐比赛中,共有182人次获奖,为校、院赢得了良好声誉,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本科生就业率为100% ,先后有16名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音乐学院重视对外交流,先后邀请了柏林音乐大学、乌克兰音乐学院和奥地利的专家及国内著名钢琴家刘诗昆、石叔诚先生,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胡德风先生,音乐学家茅原、薛艺兵、郑锦扬教授等 20 余人次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徐州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SCHOOL OF ART

美术学院设美术学、艺术学硕士点,美术学、艺术设计和绘画三个本科专业,分设中国画、油画、书法、艺术设计和美术教育五个专业方向。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20人,硕士研究生35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300余人。专职教师47人,其中正副教授15人,讲师12人,硕士及在读硕士10人。聘请张道一、陈传席、吴为山、尉天池等国内外10多位著名专家、书画家担任兼职教授。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近三年来教师获省厅级科研项目九项,出版专著、编著1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作品176件。2002年,书法班31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兰亭杯”书画大赛,有20人获得奖项,其中有1人获得特等奖、4人获得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9人获得三等奖及优秀奖;在2005年全省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有15人次获得专业奖项。

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的美术大楼,设施齐全,其规模和硬件设施一流。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国画临摹室、工艺造型实验室、雕塑工作室、摄影工作室、教师及学生专用画室,有颇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汉画像艺术研究所,艺术品收藏馆,400平方米的美术阅览室,1200平方米的李可染美术展览馆,为师生工作学习和创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测绘学院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测绘学院现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教师队伍中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现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遥感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具有副教授任职业资格的学科评议权。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先后承担完成了40余项地方委托的横向联合研究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本科生80%的主干课程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授课。测绘学院重视实践教学,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注重能力培养”的特色办学之路。

徐州师范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SCHOOL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学院是学校实力较雄厚的工科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点1个,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两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48人,学生906人。设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数控技术、工业设计等5个教研室和1个校属研究所----机电技术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好、教学科研水平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教师的65% 。他们中有省“333工程”培养人选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学院拥有“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等3个实验中心和7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使用面积达到7000㎡,各类仪器、设备720台(套),价值1140万元,实验开出率为100%。

学院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果显著。近年来,全院教师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9项,其中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科研总经费300多万元,发表论文358篇,其中被EI、ISTP收录近30篇,出版专著4部,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专利2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类优秀课程1门、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出版教材20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50余人,学生近千人。拥有电工电子、电气工程、自动化以及电气信息工程等多个实验实训中心和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教授、副教授十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数人;中国工程院薛禹胜院士为学院兼职教授。近年来,学院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被SCI、SCIE、EI收录数十篇。

电气学院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有数十位学生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徐州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学院代码:1892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于2000年4月成立,2005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为独立学院。现有37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生5575名。校园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学院毗邻徐州师范大学主校区,既可实现资源共享,又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与校“母体”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院面向全省招收四年制本科层次学生。2007年计划招生1800人,分布在27个专业。学生毕业时成绩合格,由学院按照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颁发国家统一印制和承认的本科毕业文凭,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徐州师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证书。毕业生享受普通高校学生同等待遇,有志者可继续考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获得多种奖学金,获奖面达50%。申请减免学杂费的考生请勿报考。

科文学院成立八年来,始终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秉承“厚基础、重实用、强技能、优素质”办学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教育教学改革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860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