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2014年5月学校下设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学院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计算机学院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 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等10个学院在26个本科专业招生

专业目录
飞行器系统与工程空间工程军用材料工程导弹工程物理学
数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仿真工程
电子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系统工程
管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军用光电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外国语言文学土木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化学
核技术与核安全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2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个一级学科湖南省重点学科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级重点学科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承建学院

备注

0803

光学工程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一级学科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学院

一级学科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一级学科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理学院

二级学科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二级学科

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二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力学

学位授予

注释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注释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湖南省重点学科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哲学

0101

哲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207

国际关系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湖南省重点学科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106

高等教育

040110

教育技术

0402

心理学

040203

应用心理学

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历史学

0601

历史学

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

理学

0701

数学

湖南省重点学科

070101

基础数学

070102

计算数学☆△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

应用数学☆△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2

物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70201

理论物理☆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70206

声学☆

070207

光学☆

070208

无线电物理☆

0703

化学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11

系统科学

湖南省重点学科

071101

系统分析与集成☆

071102

系统理论

0712

科学技术史

湖南省重点学科

工学

0801

力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080102

固体力学☆△

080103

流体力学☆△

080104

工程力学☆△

0802

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

机械设计与理论☆

080204

车辆工程

0803

光学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湖南省重点学科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

材料学☆△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08

电气工程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4

土木工程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4

应用化学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403

水声工程

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82501

飞行器设计☆▲△

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

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

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0827

核科学与技术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军事学

1104

战术学

110402

兵种战术学

1105

军队指挥学

110501

作战指挥学

110502

军事运筹学☆△

110503

军事通信学☆

110504

军事情报学

110505

密码学☆△

110506

军事教育训练学
含:军事体育学

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108

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

110803

军事装备学☆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202

工商管理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4

公共管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120404

社会保障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学校有两院院士28人含双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军优秀教师52人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3人次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求是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等国家军队高层次人才计划

学校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算机硬件技术与控制系列课程系统工程与管理系列课程数学公共课程物理公共基础课程指挥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信号处理系列课程网络工程专业等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有高性能计算目标识别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技术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基础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空间攻防信息处理技术等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两院院士

1980年数理学部

庄逢甘

技术科学部

任新民梁守盘慈云桂

1993年技术科学部

周兴铭

地学部

文圣常

1995年化学学部

朱起鹤

2001年技术科学部

庄逢辰高玉臣

1994年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鸿志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钱七虎

1995年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懋祥杨士莪王兴治徐滨士李明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郭桂蓉

1997年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高伯龙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赵伊君陈火旺

1999年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钟山卢锡城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钊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王泽山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彭先觉

2001年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宫先仪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王哲荣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郑颖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顾金才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潘德炉

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湖南省级精品课程25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计算机硬件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基础编译原理
计算机网络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计算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与系统

计算机体系结构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基础编译原理
计算机网络线性代数
计算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与系统高等数学
系统工程原理
工程技术训练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础英语
工程力学光电技术

教学成果

截至到2012年5月4日学员在国际国内多项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际级奖励193项国家级奖励579项其中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3次特等奖提名奖1次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4次蝉联三

文体活动(5张)

届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型组冠军四次进入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

2007年学校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连续参加全部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均获得一等奖连续参加全部五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一等奖10个

2010年学校学生包揽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组前三名获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公开赛外语组冠军

2011年学校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特等奖获央视机器人大赛亚军获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代表团

合作交流

学校每年通过教育部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公派本科生赴国外进行联合培养选派部分优秀本科生赴国外参加国际组织科研实习活动和自然科学暑期学校并计划每年选派数理基础好的优秀硕士生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开展以学员为主体的对外交流活动举办和参加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学校还每年派遣学员赴国外进行军事交流每2年举办一届国际学员科技活动周邀请外军学员和军官来校交流

学校是全军对外开放单位截至到2012年5月4日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往来长期聘用20余名外籍教师在校任教学校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请进400多人次境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公派100余名优秀学员赴国境外一流院校实验室联合培养和攻读学位派遣近800人次赴国境外参加相关学科领域顶尖国际会议和学术竞赛等每2年举办一届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从科技发展视角研究国际安全战略问题

校园文化

校训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校训

军事文化节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网显示兵之道军事创新实践基地是于2003年5月在学校首长的直接关怀下由国防科技大学原人文与管理学院军事教育系牵头组建的现隶属于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军教系是旨在增强学校军事学术氛围培养广大学员军事学术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军事学术文化交流的本科生学员军事创新实践基地

航天科技文化节

从2002年开始至2012年2月24日由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主办的航天科技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八届已形成

学术活动(4张)

了航天科技文化节节歌节徽和吉祥物征集活动航模设计制作大赛桥梁结构设计大赛碧海听浪访谈节目国家军人使命核心价值观诗文朗诵会导弹展览馆参观羽毛球赛足球联赛和篮球趣味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并制作纪念书签纪念章纪念T恤宣传册及宣传片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止2014年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程研究中心建有高性能计算中心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中心等2个科研公共服务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激光陀螺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ATR国家重点实验室

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光子/声子晶体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工程研究中心

空间仪器工程研究中心由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

科研成果

论文发表

2006年国防科技大学发表SCI论文321篇EI论文52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28篇89篇论文被SCI引用177次国内引用近3000次由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少刚关鑫璞等于2006年发表于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PIER的论文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by mixed conducting/dielectric objects using higher-order MOM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称号卢锡城于2006年发表于中国科学E辑上的论文虚拟计算环境iVCE概念与体系结构和计算机学院窦文2004年发表于软件学报的论文构造基于推荐的Peer to Peer环境下的Trust模型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称号

类别

2006数量

2007年数量

SCI

321篇

191篇

EI

527篇

707篇

ISTP

420篇

458篇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026篇

2379篇

SCI引用

89篇177次

116篇286次

国内引用

2412次

4331次

科技成果

学校承担着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取得大批科研成果2000余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245项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天河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性能路由器无人驾驶车等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7年6月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研制生产的441BⅢ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交付国防科委第202131试验训练基地使用

1968年12月学院研制的核动力潜艇水声通讯识别机交付海军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1974年4月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井壁声波测井仪受到燃化部重视被选到北京工业学大庆展览会展览

1975年4月1511型计算机图形显示器研制成功并参加广交会展览

1981年2月学校研制的151-3/4计算机双机复合系统DTY-1型多层印制电路板导通测试仪获解放军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3年12月6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

1984年6月28日银河亿次计算机荣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

1986年9月学校科研成果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侦察引导接收机汉字字元编码法高精密车床主轴回转误差运动测量系统聚碳硅烷碳化硅纤维331工程D/V数字视频转换设备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5月学校的科研成果宇航压力容器断裂研究二维两相喷管流场及最佳型面计算研究GTF-181光弹性数字图像分析系统X-500显示处理系统雷达自适应抗干扰设备YH-F1银河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银河超级小型计算机7项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9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一号气象火箭FY-20发动机燃烧室计算模型八毫米变极化电路元件与天线DR-128测速雷达RMX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行推理机模拟实验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6月学校的科研成果蜂王-1型微型遥控飞行器系统VM-60单兵多管布烟火箭系统含非球面的光学系统多功能设计软件圆度测量与确定性补偿技术直度测量与补偿技术军队干部队伍结构动态分析系统微孔径激光检测装置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11月学校科研成果火炮随动系统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小型磁悬浮实验样车系统KD85-466舰船雷达目标自动/智能识别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YC-2000集成式高速大型电子设备CAD系统高精度车削尺寸精度控制系统两足步行机器人八毫米十字电扫跟踪天线系统工程教学模拟系统面向对象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OSE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11月19日学院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992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三号气象探空火箭连续碳化硅纤维研制高分辨率中期预报模式银河高效软件系统虚阴极振荡高功率微波发生器软靠模活塞车削加工技术X1000-3DS高速三维地形处理实验系统8912任务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年2月25日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首台银河智能工具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4张)

1993年3月26日新中国开国中将沈阳军区原第一政治委员廖汉生来校参观

1993年6月22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仿真-Ⅱ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中国仿真机研制能力已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2010年学校研制的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居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

2013年6月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再次排名第一

多个第一

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巨型计算机

中国第一台每秒10亿次巨型计算机

中国第一台每秒100亿次巨型计算机

中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中国第一个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系统

中国第一台全内腔环形激光器

中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

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

中国第一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

中国超精加工最高纳米精度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刊物(2张)

2.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月刊

3.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季刊

4. 国防科技双月刊

5. 模糊系统与数学季刊

馆藏资源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前身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图书馆1970年随学校主体南迁长沙1999年原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后三个学院的图书馆也先后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有三座馆舍包括坐落在一号院区的中心馆和坐落在三四号院区的两个分馆建筑总面积33515平方米阅览座位3670多个每周开放90小时

截止2013年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有印刷型文献320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220多万册缩微平片90万件印刷型科技报告及内部资料1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000多种建成了包括80多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40多个专题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CIEI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通过CALIS和OCLC与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学校领导

首任校长

陈赓

大将

院长兼政治委员

1952.071961.03

历任校长

张衍少将

1978.091983.12

张良起少将

1983.121990.06

陈启智中将

1990.061994.02

郭桂蓉少将

1994.021996.07

温熙森少将

1996.07-2008.06

张育林中将2008.07-2011.06
杨学军中将现任校长2011.07至今

历任政委

李东野少将

1978.12-1983.12

汪浩少将

1983.12-1990.06

刘中山中将

1990.061994.02

赵吉祥少将

1994.02-1999.04

迟万春中将

1999.04-2002.11

黄献中中将

2003.01-2005.12

徐一天中将

2005.12至2010.07

王建伟中将现任政委2010.07至今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1952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批准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1953年1月3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委员会8月26日毛泽东为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学阔步前进的国防科技大学

员开学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为学院题写工学报名

1953年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中央军委首长为学院题词

1954年2月周恩来召开国务院各部委及中央军委各总部军兵种负责人会议研究解决军事工程学院师资问题

1958年3月26日学院举行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

1959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分别组建各兵种的工程学院

1960年6月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学院成立原子化学防护系

1965年5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军事工程学院划归国防科委建制领导

1966年哈军工被迫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院系也做了调整改建和新建了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

1969年12月20日国防科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批院校要分建经国防科委和各总部军兵种协商后决定学院主体院直领导机关4个系及基层单位内迁到长沙航空工程系迁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迁往四川省重庆市北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舰船工程系留哈尔滨改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改名哈尔滨工程大学风洞实验室改名风洞研究所

1970年2月15日起哈尔滨工程学院归七机部领导

国防科技大学

长沙工学院

1970年正式被肢解分迁其中主体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新建的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

1971年12月3日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公会议批准长沙工学院的任务主要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兼顾国防科委直属研究院基地和第二炮兵湖南地区的需要学院设3个大队系8个专业一个研究所5个研究室2个工厂

1973年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重庆工业大学原哈军工哈工程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有关专业迁回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军工二系调归长沙工学院建制

1976年3月学院5个专业138名学生到北京上海研究所工厂进行毕业实践

1977年3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院专业体制再次进行调整院机关设四部一办下设4个系不含核武器系22个专业1个研究所1个工厂1978年5月巨型机方案论证和协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巨型机名称为785工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央军委批发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国发1978110号文件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入解放军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

1979年4月21日国防科委颁发国防科技大学体制编制表下设3个部9个系23个专业39个教研室13个研究室

1997年进入211工程序列

2006年进入985工程序列也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

校园环境

截至2014年4月学校占地总面积6200多亩共分为四个校区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全部位于古城长沙

天河二号(3张)

一号院又叫本部主校区是研究生博士生和学校科研工作所所在的院区位于市区硬件设施先进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适中东北环绕浏阳河南临烈士公园西隔湘江眺望岳麓山校园环境优美二号院是炮兵学院三号院是本科学员生活的地方地处郊区硬件设施良好四号院同处郊区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员大三大四生活学习的地方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57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