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校级研究所17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急症中药制剂实验室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功能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广东省胃肠疾病重点实验室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图像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大精神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功能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组织构建与检测实验室中药新药研究室
南方医科大学新药筛选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肾功能衰竭研究实验室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抗体工程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重大疾病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部省共建)
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骨与软骨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校级研究所
生物力学实验室医学图像实验室休克微循环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组学实验室
组织构建与检测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病毒性肝炎研究实验室分子肿瘤病理实验室
学生物芯片实验室新药筛选实验室肾功能衰竭研究实验室热带病研究所
消化内科研究所肾脏病研究所神经医学研究所中医药研究所
优生优育研究所


(表格参考资料:[16-19] [20-23]

改革成果

顺德校区(17张)

“十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在内的国家、军队和广东省教育研究课题93项。

在多科性医科大学办学模式、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医学教育技术研究、科研促进教学、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实践。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49项,研制的《医学通用题库》,获得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50多家院校推广使用。

学校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军队院校学籍管理系统》,被指定为全军和武警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73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占“十五”以来总成果的58.87%)已经转化为教学资源直接服务本科教学;主编出版“十一五”规划等高水平教材11部,58项多媒体教材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建有6门国家精品课程、19门广东省精品课程、2个国家实验教学中心、9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44门PBL课程、54门双语课程、33个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

科学研究

“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类课题2139项,南方医科大学风景

获得纵向课题经费5.13亿元,主持“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4项。

2000年以来,我校有5项科研成果7次入选国家公布的年度科技十大新闻。

2004年~2008年,国家科技部公布的Medline 收录论文排名中,我校连续5年在全国1000余所高校中位居前16名;

2006年,侯凡凡教授的原创论文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N Engl J Med》(《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影响因子51.296,该成果被美国内科学年报评为“2006年内科学领域最重要的14项研究进展之一”。

学校特色

根据国家科技部2004年底公布的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中,学校位居第24位,在广东省高校中名列第2位;学校有5种期刊是国内本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学术期刊,《学报》是广东省唯一一家同时被国际权威医学情报检索机构 IM 、CA 、AJ 同时收录的学术期刊,在全国92家医科大学学报类位列第二。

学校以项目为纽带建设了五大学科群:用于疾病诊断的生物新技术研究、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础及药物筛选、器官衰竭的防治研究、应对核化生恐怖的医学防护技术研究、疑难病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及新制剂研发,2008年,该五大学科群被广东省评为广东省“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建设项目,获得建设经费逾亿元。

裴国献教授完成的“双前臂异体移植术”,是亚洲的第2例。

舒斯云教授发现了人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舒氏区”。

尹炳生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符合参比系唯一性的头胸心电导联理论,被称为“尹氏导联”。

张汉承教授率先开辟了泪液学研究领域,创造了“泪液学”的英文单词,被誉为“泪液学”之父。

车小燕教授研制的SARS病毒抗原试剂盒,在发病首天就能从血液中检出SARS病毒,大大缩短了SARS的诊断时间。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1月,图书馆文献总量228.4万册,其中纸本书刊119.6万册,

校园风景(13张)

电子图书105万余种,电子期刊3万8千余种,拥有 SCIE(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Nature、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Lancet(柳叶刀),BMJ(英国医学杂志)等世界权威综合医学杂志、各医学学科外文核心期刊、电子图书、实验室指南、临床医师考试题库及手术视频、解剖图谱等数据库共85种;自建了南医院士文库、随书光盘库、南医博硕士论文库、南医专业课程电子教材库、学科资源网和SCI-E收录我校发表论文目录查询系统等, 形成了以生物医学文献为重点,涵盖文、史、哲、政、经、法、教育、管理等学科的馆藏资源体系。自建有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和南医院士文库,形成了以生物医学文献为重点,外语、文学、计算机、军事、史地文献为特色,涵盖文、史、哲、政、经、法、教育、管理等学科的综合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7个学报期刊,分别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方医学教育》、《护理学报》、《中国医学物理学》、《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 年,月刊,为国内外发行

校园活动剪影(20张)

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已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学校开设了26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南方医科大

广东省名牌专业,有8门国家精品课程、16门广东省精品课程、2个国家实验教学中心、9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44门PBL课程、54门双语课程、33个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7门):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

广东名牌专业(6):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中药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病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现代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健康评估、医学寄生虫。

省级精品课程(16门):护理教育学、临床基本技能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诊断学、放射肿瘤学、中医诊断学、药理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病原生物学、外科学、护理学基础、内科学、儿科、流行病学、生物化学。

国家实验教学中心(2个):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二临床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化学实验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3个

医学影像学 预防医学 中医学

国家重点1个

中西医临床医学

本科专业

医学12个

护理学 康复治疗学 中药学 临床药学">临床药学
药物制剂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医学 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口腔医学 医学影像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理学3个

统计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

法学1个

法学

工学4个

生物医学工程 制药工程">制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文学1个

英语

经济学1个

经济学

管理学2个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市场营销

医药卫生大类2个

护理 药学

文化教育大类1个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医药卫生大类2个

护理 药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校园环境

    校本部

    学校23层公寓楼男女生混编居住的形式,宿舍允许学生安装空调,并且采取4人通过制。南方医科大学夜景

    东区红楼和食堂西面研究生楼,有着许多空室供学生活动的宿舍楼,教学楼分列9层,都安装国家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备,而教学楼距宿舍楼仅仅2-7分钟路程。

    顺德新校区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位于珠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岭南滨水城市和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佛山市顺德区(原顺德市)。学校撰《顺德新园记》刻于大门照壁,全文如下:“顺德新园,幽雅俊美,格局别致。北揽容桂山水,南拥书馆风华,东植百草,西沐德辉。有重楼飞阁,碧瓦红墙,引清溪畅流,穿池绕苑,望虹桥烟雨,香山入画。紫荆坛嫣然照水,凌云塔直上九霄。荷亭扶香,兰亭熏风,碧云流转,白鹭纷飞。冬岭朝阳暖,景湖明月生。风拂芙蓉,烟笼牡丹,芝兰吐蕊,桃李含芳。劲节看翠竹,浩气养青松。秋实堂培累累硕果,春华堂听朗朗书声。水润宜耘业,山远澹人心。凝思径深处,展怀天地间。待到花开时节,香传四海,俊杰咸集,人才辈出。自在其间,幸甚至哉!”

    顺德校区现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1800亩),首期工程项目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包含教学核心区、行政办公区、运动区、产业发展区、生活服务区和生态湿地区。教学硬件设施十分完善,有教学楼、实验楼各五幢,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实验室200余间,藏书100万册图书馆1座,可满足12000学生的教学任务需要。运动设施场地齐全,建有多功能室内综合体育馆、标准游泳池、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另设有多个室外篮球场个、羽毛球场和网球场。校区内建有大型超市、银行、邮局、书店以及理发室、面包房。顺德区设有三条公交路线直达校区。

    文化传统

    校训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

    释义:

    ①博学:取自宋代张商英《素书》“博学切实,所以广知”。意为广博学识、丰富见闻、开阔胸襟、追求真理。广泛地猎取知识,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这是完善自身、发展自我的客观要求。南方医科大学

    ②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不空谈,不浮躁,确立目标,切实而坚定地行动,这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

    ③尚德:取自《左传·襄公二十四章》“德,国家之基也”。意为诚信为本、德行为先、修身敬业、求真求善。培养纯正的品行,诚恳的态度,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教书育人、立身社会的根本要求。

    ④济世:取自《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意为尊重生命、拯救疾苦、乐于奉献、创新拓取。锤炼精湛的医术,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是传承医学、造就人才的最高要求。

    校徽

    校徽整体呈盾牌形,由多元素巧妙组成,各设计元素内涵如下:

    ①皇冠:皇冠在西方文化中是顶级水平的象征,校徽顶端用皇冠意指要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

    ②麒麟:校徽上方两只奋力攀登的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象征祥瑞、繁荣与昌盛,同时也含有南方医科大学坐落于麒麟岗的寓意。南方医科大学校徽

    ③木棉花:木棉花是广州市花,表达了南方医科大学地处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同时一朵盛放的木棉花,也象征了南方医科大学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持续发展的势头。

    ④双蛇杖:双蛇杖可作为医学事业的象征,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性质是以医科为主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⑤飘带:波浪状的飘带寓义南方医科大学人具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办学思路。

    ⑥橄榄枝与五星:两束相对的橄榄枝环抱在校徽两侧,既是军队的象征,也是人类健康、和平友好的象征。鲜红的五星表达出了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雄心。同时校徽通过橄榄枝与五星也表达了学校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校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建设一流大学的决心。

    ⑦南方医科大学:学校中文全称(毛体),体现了办学指导思想。

    ⑧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学校英文全称

    ⑨1951:表达了学校于1951年建校的办学历史

    ⑩盾牌:整个校徽为盾牌形,表达了学校甘作医疗卫士保卫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理念。

    校歌

    爱在南方

    ——南方医科大学校歌(歌词)

    作词:陈道斌作曲:胡 平 绍 章

    白云山下麒麟岗,

    是我们神圣的殿堂。

    勇攀医学高峰,

    和谐春风伴随成长。南方医科大学

    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

    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

    明理诚信,勤俭自强,

    青春为理想闪光。

    爱在南方,

    情比珠江水长,

    我们托起生命的希望。

    白云山下麒麟岗,

    是我们神圣的殿堂。

    勇攀医学高峰,

    和谐春风伴随成长。

    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

    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

    明理诚信,勤俭自强,

    青春为理想闪光。

    爱在南方,

    科学发展指引方向,

    我们意气风发扬帆远航。

    大学精神

    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释义:

    ①“诚信务实”: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内在品质,体现了南方医大人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的理念。

    ②“自强不息”: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刚性气质,表达了南方医大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概。

    ③“敢为人先”: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傲然风骨,表现出南方医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

    ④“追求卓越”: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优秀品格,阐释了南方医大人永不满足、超越自我的气势。

  • 医疗实力

    学校拥有6个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 广东省35项 “名医工程项目”我校占9项。有直属附属医院6所,其中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江医院)都是高水平综合性教学医院,展开床位5000余张。在消化病诊治、肾病的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诊疗、肾肝移植、异体手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脑血管介入、创伤修复、新生儿重症救治和围产医学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优势。

    南方医院惠侨科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疗惠侨科”荣誉称号,并得到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嘉勉。

    直属附属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陕西咸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衡阳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市人民医院江西南昌市第三医院上海奉贤中心医院
    福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河南郑州人民医院江西萍乡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惠州市中医医院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
    潮州市中心医院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
    中山市博爱医院普宁人民医院云浮市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肇庆市中医院普宁华侨医院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180医院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 )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职称工作
    党委书记陈敏生教授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
    党委副书记、校长余艳红教授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肖社初
    因病休息,暂不分管工作
    党委副书记姜虹教授主持学校纪委工作。
    党委副书记昌家杰
    协助书记分管工作
    副校长胡炜
    协助校长分管工作。
    副校长高天明教授协助校长分管工作
    副校长文民刚教授协助校长分管工作
    副校长熊梦辉教授协助校长分管工作
    副校长王前教授协助校长分管工作

    (表格参考资料: )

    特色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西医结合为南方医科大学四大优势学科群之一,培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及医疗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医学人才。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645 579 550 一批
    2012 574 514 454 一批
    2011 612 531 450 一批
    2010 584 542 516 一批
    2009 576 531 506 一批
    2008 607 544 511 一批

    学科建设

    南方医科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务院第三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从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我校医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位居广东省第一,在全国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中,排名第二。

    形成了以医学为主体,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较为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学校以项目为纽带建设了五大学科群,2008年,该五大学科群被广东省评为第三期“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获得建设经费逾亿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药学护理学特种医学
    国家重点学科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骨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内科肾病学中药制剂学中医内科脑病学中药药理学中医痹病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
    神经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外科学肿瘤学军事预防医学军事预防医学药理学
    广东省第三期“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科群名称备注学科群名称备注
    生物新技术研究疾病诊断分子基础及药物筛选重大疾病
    防治研究器官衰竭医学防护技术研究应对核化生恐怖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及新制剂研发疑难病证

    四大优势学科群
    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生物高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
    心血管内科骨科妇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新生儿科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7-10] )

    历史沿革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

    1951年,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医学校。

    1953年1月,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南方医科大

    1954年5月,根据全军《军医中学整编方案》,学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学校。

    1956年1月18日,学校由原属东北军区领导转由总后勤部领导。

    1958年7月,学校集体转业,移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第十一军医学校与第2164医院合并,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

    1962年1月,学校重归军队,隶属总后勤部,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

    1966年10月,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

    1969年9月,学校迁至湖南省长沙市。

    1970年,广州军区卫生学校并入;2月,学校再迁至广州市当时已停办的暨南大学校址,由广州军区代管。

    原第一军医大学

    1975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原由广州军区代管的军医学院改由总后勤部领导,“为统一番号序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改为第一军医大学,并隶属总后勤部建制”。

    南方医科大学(18张)

    1978年,原暨南大学恢复办学;4月,中央军委批准第一军医大学新址定于广州市东北郊麒麟岗。

    1979年被确定为中国重点大学

    1980年,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再次并入。

    1993年,第一军医大学(护理系,原广州军区军医学校部分)分出,改建解放军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解放军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次并入。

    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

    南方医科大学

    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南方医科大学开设了26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514人,其中本专科生12061人、研究生3027人、留学生501人。

    院系设置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表格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07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100人。拥有院士3名,双聘院士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骨干教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6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博士生导师236名、硕士生导师639名,先后有1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姚开泰
    双聘院士钟世镇、姚开泰
    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赵克森
    国家级教学名师丁彦青
    省级教学名师俞守义、丁彦青
    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公共事业管理 553 555 第一批
    中西医临床医学 562 564 第一批
    预防医学 563 563 第一批
    应用统计学 564 572 第一批
    生物医学工程 566 568 第一批
    护理学 573 573 第一批
    口腔医学 598 605 第一批
    生物技术 602 604 第一批
    临床医学 608 645 第一批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