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校友
院士长廊 | 闵恩泽,梁晓天,陈家镛,张存浩,楼南泉 陆婉珍,胡宏纹,朱起鹤,时铭显,陆钟武 曹湘洪,江东亮,徐德龙,陈懿 |
政治界 | 吾甫尔·阿不都拉,张佑才,韩寓群,朱忠民 张苏军,黄殿忠,许仲梓,凌月明,许津荣 周文彰,吴新雄,杨展里,王林建,李国章 |
其他行业 | 苏宏业,方玉根,谭仲明,刘燕,汪世宏 顾宗勤,邵寅初,杨建龙,柏冈,谈旭东 程晓曦,包耕莘,陈伟,方小朋,江建人 李玉林,卢正刚,戴雅萍,沈俊强,钱培 钱增德,秦引林,孙众志,王伟,于世良 |
院士风采
欧阳平凯欧阳平凯,教授,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共“十六大”代表。我国生物化工学科知名带头人,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世界化学工程联合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美国杜邦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获“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多种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时钧(已逝),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化学工程专家,我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他一生从教,甘为人梯,从“娃娃教授”到耄耋学者,把毕生的经历奉献给了培育造就人才的辉煌事业。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仅两院院士就有十多位之多,无愧为桃李满天下。他在化工热力学、膜分离技术以及吸附、干燥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2年5月化学工业部特授予他“全国化工有重大贡献优秀专家”光荣称号。1998年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唐明述唐明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几十年来,对影响混凝土工程寿命的“碱-集料反应”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科学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创建的砂、石碱活性快速鉴定法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法”,现已分别被列为法国国家标准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创建的碱碳酸盐反应活性快速试验方法被列为RILEM标准。所研制的MgO延迟性膨胀混凝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水电工程,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研究成果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199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等奖励,并被应用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岭澳核电站、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等大型国家重点工程。
徐南平,男,汉族,1961年4月生,安徽桐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现任江苏省省长助理,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徐南平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9月至1985年4月在上海化工研究院无机化工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1986年2月至1989年12月在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在化学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3年5月晋升为教授,1995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10月担任研究生处处长,1999年5月任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2001年12月起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先后于1994年以客座教授身份赴美国匹兹堡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7年以顾问身份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访问,2002年作为JSPS访问学者访问日本。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南平院士主要从事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是我国膜领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国防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计委产业化专项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等研究项目40余项。近十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期刊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160多篇,编写及参编著作3部。申请专利40项,有18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部刘永龄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首届“创新创业人才”、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优秀学科带头人、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兼任《化工学报》、《水处理技术》等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以及《高校化学工程学报》、《膜科学与技术》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学校科研
科研概况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生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推广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8个;拥有国家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国家建筑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和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甲级资质。
科技创新大楼欧阳平凯院士提出“工业生物技术”的概念,主持有关前沿科学问题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创建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的20多项专利技术已在社会企业得到应用。“工业生物技术”也已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3年,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一园两区”的大学科技园。
南京工业大学2008年,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科技园被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企业研发过程中缺少的设备、人才、环境,正是学校所具备的优势。让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到高校,还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为其服务,企业省心学校省钱,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截止到2012年,已有35家企业以这种模式与南工大合作建立了研发中心。
“一园三区”建设大学科技园,助推师生创新创业;持续拓展发展外围,构建高校—政府—企业三螺旋体系。与无锡、泰州、宿迁等10多个地方政府全面合作。南京科技广场、连云港海洋工程研究院、盐城海洋产业研究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实体运行;与赫克力士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院所战略合作,共建研发中心100多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成立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紫金科技呼叫中心。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100多家学科型公司,以学校为科技支撑的常茂集团、中圣集团、康力电梯、九九久科技等公司成功上市,九吾高科、同凯兆业、工大数控等企业进入上市辅导。
2009年11月29日,温家宝总理亲临学校视察。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这所大学很有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实验与科研都凸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被社会所需要,这种办学的方向也是对的”。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抢抓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机遇,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彰显产学研用结合特色,努力走出一条美国斯坦福和加拿大滑铁卢式的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打造最适宜创新创业的高校品牌,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基地(4个)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省部级科研基地(36个)
省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实验室
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化工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水化学与工业水处理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渗透汽化膜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研究中心
化学工业(全国)工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化学工业(全国)膜工程技术中心(南京)
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非金属复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石化南京工业生物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中石化总公司南京设备失效分析及预防研究中心
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测试中心
国家轻工业电光源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江苏省药物新制剂研究及工程化技术服务中心
江苏省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科技服务中心
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建设厅)
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工业水处理技术培训中心江苏省特种分离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中圣)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江苏省土木工程防震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江苏省中小企业培训服务中心
科研成果
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6000余项,在江苏地方高校中名列第一,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7项、国家“863”计划35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各类科技经费总量达25亿元。
获得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励1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项、杜邦科技创新奖1项、刘永龄科学技术奖1项。申请专利1574项,授权专利637项,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80%左右,专利的申请数量与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SCIE论文1633篇,2010年排名上升到47位,EI论文1565篇,排名上升到54位。
承担纵横向课题5000余项,其中“973”计划项目5项,国家“863”计划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8项,包括杰出青年基金3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863”计划项目100余项,科技经费超过25亿元。
基地团队成效显著: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16个。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
科研成果展示
2011年度该校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6名,位居江苏省高校第5名。
黄培教授为企业技术研发“打工”,经过3年合作开发,“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产品问世,产值超过两亿元。
数控技术课题组仅2008年上半年,就获得科研经费近5千万元。
乔旭教授以5项专利技术,建成了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苯甲醛、氯代环己烷生产装置。年产值与销售达到1.8亿元,成为国内苯甲醛等产品市场的主导者。
应汉杰教授2006年创建专门研发医药中间体的同凯兆业生物技术公司,产品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
项目名称 | 获奖等项 | 时间 | 完成人 |
---|---|---|---|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0 | 欧阳平凯 |
多通道多孔陶瓷膜成套装备与应用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 | 徐南平 |
工业,循环水,用新型缓蚀阻垢,杀菌剂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 | 王锦堂 |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4 | 涂善东 |
连续陶瓷膜,反应器,的研制与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 | 邢卫红 |
高危险性化工装置重大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装备及其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 | 蒋军,成 |
低钙水泥体系及其在重点工程中防治碱集料反应的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 | 许仲梓 |
面向超细颗粒悬浮液固液分离的陶瓷膜设计与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05 | 徐南平 |
生物磷,酰化,新技术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07 | 应汉杰 |
不同工况反应与蒸馏集成技术及其在化工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08 | 乔旭 |
超细耐磨,钛酸,盐纤维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09 | 陆小华 |
高效节能的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12 | 凌祥 |
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全,定性分析,及体积型缺陷安全评估工程方法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 | 2001 | 沈士明 |
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 | 2005 | 周昌玉 |
********研究(保密)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 | 2008 | 陈国兴 |
大型复杂结构隔震减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 | 2010 | 刘伟庆 |
学校地址
详细地址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主校区):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邮编:211816
南京工业大学模范马路校区(丁家桥部分):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5号。邮编:210009
南京工业大学模范马路校区(虹桥部分):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 邮编:210009
乘车路线
校外交通
南京火车站、中央门汽车站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火车站西广场157路到浦厂小区转汉江线、浦新线、江扬线或者603路工业大学站(龙华广场站)下。中央门汽车站起点为157路金桥市场站,接下来与南京火车站坐法一样。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火车南站、南京汽车南站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搭乘地铁,在地铁二号线兴隆大街站下,换乘D7线、浦新线阅景龙华站(龙华广场站)下。
以下线路阅景龙华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D7线 西水湾站→江东万达广场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5:45-21:3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6:00-22:30)
以下线路龙华广场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603路 浦口区中心医院站→浦口区浦东路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6:00-20:0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6:30-20:30)
浦新线 浦东路站→新和源装饰城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5:30-21:3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6:45-22:30)
以下线路工业大学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汉江线 盐仓桥站→江浦客运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5:30-21:0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4:30-20:00)
江扬线 江浦客运站站→扬子五村站(起点站首末车时间:06:00-18:0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06:10-18:00)
以下线路青石村站、东柏果园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
32路、45路、83路、156路、162路青石村站下。95路、318路东柏果园站下步行400米。
以下线路虹桥站即到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
13路、16路、31路、34路、45路、67路、73路、83路、100路、151路、156路、162路、168路、D1线、D2线。
地铁交通
丁家桥校区/虹桥校区:南京火车站、南京火车南站乘地铁1号线至新模范马路站,出站沿新模范马路向西。
江浦校区:地铁10号线南京工业大学站。(地铁10号线在建、2014年青奥会前建成通车)
校内交通
运?行?线?路 | 星期一到周五 | 周末 | 备?注 |
---|---|---|---|
河西,直达,大桥南路发车 | 7,10 | 不从大桥走 | |
河西,直达,大桥南路发车 | 7,40 | 不从大桥走 | |
大桥 | 8,00 | ||
河西,直达,大桥南路发车 | 9,10 | 不从大桥走 | |
大桥,河西,直达 | 13,00 | ||
大桥 | 14,50 | ||
大桥 | 15,30 | ||
大桥,河西 | 17,30 |
运?行?线?路 | 星期一到周五 | 周末 | 备?注 |
---|---|---|---|
大桥 | 8,05 | ||
大桥 | 9,00 | ||
大桥,河西 | 10,25 | ||
大桥 | 11,00 | ||
大桥,河西 | 12,20 | ||
大桥 | 12,50 | ||
大桥 | 14,00 | ||
大桥南路,河西,直达 | 16,00 | 不从大桥走 | |
大桥南路,河西,直达 | 16,55 | 不从大桥走 | |
大桥 | 17,00 | ||
大桥 | 18,10 | ||
大桥 | 21,00 |
时?间 | 平时 | 平时 | 平时 | 平时 | 平时 | 平时 | 平时 | 平时 | 平时 | 平时 | 周末 | 周末 |
---|---|---|---|---|---|---|---|---|---|---|---|---|
生化中心 | 16,30 | 17,50 | 16,40 | |||||||||
校区办公楼 | 7,55 | 10,10 | 10,45 | 12,05 | 12,35 | 13,45 | 15,45 | 16,40 | 17,55 | 20,45 | 8,45 | 16,45 |
地坤楼 | 7,56 | 10,12 | 10,47 | 12,07 | 12,37 | 13,47 | 15,47 | 16,42 | 17,57 | 20,47 | 8,47 | 16,47 |
同和楼 | 7,59 | 10,15 | 10,50 | 12,10 | 12,40 | 13,50 | 15,50 | 16,45 | 18,00 | 20,50 | 8,50 | 16,50 |
图书馆 | 8,00 | 10,17 | 10,52 | 12,12 | 12,42 | 13,52 | 15,52 | 16,47 | 18,02 | 20,52 | 8,52 | 16,52 |
北,苑 | 8,01 | 10,19 | 10,54 | 12,14 | 12,44 | 13,54 | 15,54 | 16,49 | 18,04 | 20,54 | 8,54 | 16,54 |
笃行楼 | 8,02 | 10,21 | 10,56 | 12,16 | 12,46 | 13,56 | 15,56 | 16,51 | 18,06 | 20,56 | 8,56 | 16,56 |
厚,学楼 | 8,03 | 10,23 | 10,58 | 12,18 | 12,48 | 13,58 | 15,58 | 16,53 | 18,08 | 20,58 | 8,58 | 16,58 |
明德楼 | 8,05 | 10,25 | 11,00 | 12,20 | 12,50 | 14,00 | 16,00 | 16,55 | 18,10 | 21,00 | 9,00 | 17,00 |
班 次 时 间 | 行 车 线 路 | 备 注 |
---|---|---|
8,30至11,3012,05,12,30 | 厚学楼(始发站)→笃行楼→北苑→图书馆→ 同和楼(新教)→地坤楼→图书馆东门→ 垒球场→浦江学院→厚学楼 | 每半个小时一趟 |
13,30至16,30 |
有关说明:9:30的区间班车由校区间班车承担,教职工可乘坐丁家桥生活区9:10班次到达江浦校区后跑点的班车,以减少浪费。
班 次 时 间 | 行 车 线 路 |
---|---|
8,00 | 学府苑3号岗桥口→院内38幢前叉路口→学府苑5号岗南侧转盘→ 天宝阁→同和楼→图书馆→北苑→笃行楼→厚学楼→浦江学院 |
13,45 | |
12,05 | 浦江学院→厚学楼→笃行楼→北苑→图书馆→同和楼→天宝阁→ 学府苑5号岗南侧转盘→院内38幢前叉路口→学府苑3号岗桥口 |
16,30 |
备注:
1、各条线路停靠车站:
直达线:丁家桥生活区、江浦校区
河西线:丁家桥生活区、虹桥生活区(教学区)、黄金楼、宁工新寓、江浦校区
大桥线:丁家桥生活区、虹桥生活区(教学区)、大桥南路、桥北路、江浦校区
大桥南路线:大桥南路、黄金楼、宁工新寓、江浦校区
2、遇有特殊情况可能临时改变行车路线,请广大乘车人员留意后勤集团网站公告。
3、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及学校重大活动期间的班车运行时刻另行公告。
校容校貌
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总况
该校背靠老山,南临长江。地处钟灵毓秀、文化悠长的古都南京。入则世外之桃源,出则繁华之都市,于工大学习学到是那一份淡泊的心境、一份灵动的青春。 工大的景点有:天宝阁,翰墨香,风景独好,含雪,溢清同济湖,镜湖,书声溢谷,浦园深松,时钧园,中央森林公园。
运动场地
垒球场:举办第七届世界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为中国垒球史写下灿烂的一页,坐落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内的垒球赛场,它依山傍水,巧妙利用地形地貌,把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地合二为一。“我参加了23次世锦赛和奥运会,这么漂亮的场地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是国际垒联秘书长安德鲁先生的感叹。来自中国台北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见此场地也连声称赞:“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垒球场了。” 2005年十运会在南京举办,在省政府、省体育局、垒球场国家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和南工大的共同努力下,南工大创造了“三个第一”———组建全国第一支全由在校生组成的高水平垒球队,承办第一次在中
国举办的世青女垒锦标赛,第一次尝试由高校来承办世界级锦标赛;冲击“四个一流”———一流的场地,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观众。2004年韩国女子国家队和南京工业大学队在工大美丽的垒球场上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比赛。
网球场:东苑。
排球场:东苑。
篮球场:有三片场地,东苑,浦江宿舍区,象山苑。
足球场:浦江宿舍区旁边,垒球场隔壁。
综合馆:位于浦江宿舍区边,内设乒乓球桌、羽毛球场、健身房等等。
体育馆:内设游泳馆(五台山游泳馆江北馆)、篮球场,宏伟壮观,有现代化的特色。
2013年8月,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将作为第二届“亚洲青少年运动会”(简称“亚青会”)的运动员村,迎来亚洲各国的青少年运动员。届时新的体育场馆会相继落成。
图书馆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在原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基础上,于2002年合并而成的。现有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新模范马路校区图书馆、浦江学院图书馆三个分馆,馆舍面积4.5万平方米,在编工作人员79人,主要阅览室周开放时间达98小时。馆内设置办公室、信息系统部、信息咨询部、数字图书馆服务部、文献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等部门。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以及江苏省工程文献中心核心成员馆。图书馆馆藏文献种类广泛,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诸门类。其中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文献收藏颇丰,形成馆藏特色,在国内高校有一定影响。图书馆馆藏总量168万册,电子图书165万册。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江苏省高校第一家超星电子图书镜像站点、国内第一批清华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拥有国内外大型光盘和网络数据库30多种。这些电子资源的引进,进一步完善了馆藏资源的结构和配置,并实现了校园网上资源的共享,在教学和科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络以千兆接入校园网,并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及其他的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学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早,1992年即采用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1999年起,采用国内先进的“汇文”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开通了OPAC联机公共检索系统,提供馆藏书目查询。
逸夫图书馆是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坐落于江浦校区中心位置,以现代新颖的立面造型、功能完备的平面布局,成为现代化的信息中心。中央空调、通透式大开间,集藏借阅检一体的服务模式,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复印、检索、馆际互借等传统服务外,还提供了通借通还、专家送书上门等特色服务。通过集约式管理,三校区图书馆已经实现资源共享,无缝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历史沿革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的多科性百强名校,由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
其中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成立南京工学院。1958年化工系从南京工学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5年4月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
1998年7月由化学工业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管理。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同济医工学堂1915年创建的附设机师科,历经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校等历史时期。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97年通过了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0年2月由建设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管理。
2012年,南京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在宁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举行110周年校庆。
学校排名
南京工业大学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的排名见下表,其中3个学科排名在前10位。
序号 | 学科名称 | 排名 |
---|---|---|
1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
2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
3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9 |
4 | ,矿业工程, | 12 |
5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18 |
6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3 |
7 | ,土木工程, | 31 |
8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39 |
9 | ,软件工程, | 59 |
1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60 |
1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7 |
2002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第80名,工学第49名。
南京工业大学
2003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第72名。
2004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列第63名,工学第46名。
2005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第67名,工学第49名。
2006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第75名,工学第50名。
2007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第73名,工学第49名。
2008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第70名,工学第49名。
2009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第70名,工学第46名。
2010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第77名,工学第46名。
2011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第80名,工学第43名。
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第78名,工学第40名。
2013年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第58名,工学第40名。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 王德明 |
校长 | 黄维 |
党委副书记 | 高明 |
副校长 | 跃钊,高明,刘伟庆,乔旭,蒋军,成,张进明,巩建鸣,邢卫红 |
校长助理 | 李彬 |
纪委书记 | 崔益虎 |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发酵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工业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公共安全与节能
学科设置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土木材料与工程,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型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绿色建筑技术与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工业生物催化,材料化学工程,生态工业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轻化工技术与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 |
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批准二级学科名称 |
---|---|---|
法学 | 法学 | 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
工学 | 力学 | 工程力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 |
建筑学 |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 | |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 |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质工程 | |
矿业工程 |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 | |
医学 | 药学 | 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
学校简介
概要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国家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
学校拥有模范马路校区(由丁家桥和虹桥组成)和江浦校区,总占地面积4000余亩(约267万平方米)。学校共有学院(部)26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省优势学科4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7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0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哲、医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2012年,学校各类学生3万余人。
学校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2篇。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学校牵头的“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所“2011计划”高校之一。设有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江苏省非金属复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中心21个,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十一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近5000项,科技经费约25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承担了数十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学校将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协同创新,争取把学校建成为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有特色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
发展目标
学校将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集成创新的理念和“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校园特色,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理工大学。
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
办学宗旨:立人 立学 立业
办学方针:育人为本 学术领先 科学发展
校风:诚朴自强
精神:忠诚精实
文化标志
校训
校训:明德 厚学 沉毅 笃行
明德:崇尚精神,彰明美德。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
厚学:学识广博,厚积薄发。学问之道,在于多思多问,在于扎扎实实,在于兼收并蓄,在于融会贯通。
沉毅:静穆刚毅,沉着勇敢。砥砺意志,坚韧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
笃行:注重实践,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言行表里如一,善行终生不怠君子也。
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南京工业大学校徽标志采用欧洲传统盾形徽章纹样,总体结构由工业大学的简称“U”和“T”组成。内部图案分别有龙、虎、青铜鼎、人形纹、1902和书。龙和虎代表学校所在地南京(南京素有“龙盘虎踞”的美誉),同时表达了南京工业大学人才荟萃,藏龙卧虎之义,青铜鼎是江苏省政府2002年为祝贺学校办学百年所赠,象征着学校踏实严谨的学风与雄厚的科研实力,并传达了“一言九鼎,诚实守信,努力拼搏,问鼎科学巅峰”的治学精神,鼎内部的人形纹由“工”和“大”组合而成,又形似汉字“天”,传达“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并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内涵,1902传达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书象征着教育机构。
中文字体采用“毛体”,雄浑有力,符合学校的定位;英文字体采用“古罗马体”,古朴大方。
色彩选用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蓝,色彩值取自中山陵的蓝色琉璃瓦,同时也勾勒出学校所在地终年青山环抱,碧水荡漾的自然环境与悠久历史,大气磅礴的人文环境,蓝色具有冷峻大方与科学严谨的气质,并且具有开明的精神,故选用蓝色作为学校的形象色。
校歌
南京工业大学校歌
词曲:陶思耀
百年历史,百年沧桑,百年学府业绩辉煌;桃李满天下,为国育栋梁,为国育栋梁!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催我奋进,心雄志壮,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成长的摇篮,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新的世纪,新的篇章,新的校园,青春荡漾,科教兴中华,同心齐开创,同心齐开创!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代代相承,扬帆远航,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共同的名字,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永恒的太阳!
社团一览
校级社团: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会(各院学生会)、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科协(各院科协)、南京工业大学广播台、南京工业大学校报记者团、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舞蹈团、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话剧团(德毅剧社)、南京工业大学交响管乐团、南京工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南京工业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创意创业中心:ERP沙盘协会、创业创新协会、工E设计工作室、工大励志社、精英创业协会、就业发展协会、联想idea精英汇、赛扶(SIFE)、淘宝社、先行者创业协会、职业精英社、至诚之星实践协会
社会科学中心:Angel Girl、贝克街推理社、海鹰社、环球美食社、经济纵横社、景扉摄影协会、雷锋精神研习社、明德会、天文地理爱好者协会、邓小平理论暨“三个代表”研究会、墨香阁书法会、青刺画社、人防社、校心理协会、心桥友谊协会、新食代美食社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体育竞赛中心:ACE网球社、NST轮滑社、V8台球社、电子竞技协会、笃行天涯俱乐部、极真空手道、篮球社、李小龙研究社、慢垒协会、南风棋社、排球社、乒乓球社、骑迹户外运动协会、跆拳道协会、逸行户外社、逸心瑜伽社、羽毛球协会、真武散打社、桌游协会、足球协会
文学语言中心:yi诗社、沉路文学社、东方辩协、法语社、极坐标文学社、凌予文学社、魅影话剧社、论道演讲英语辩论社、情系日耳曼德语社、纽伦英语社、五月文学社、溪源文学社、演讲与交际协会、樱花日语社、紫藤萝话剧社
文娱艺术中心:Archer音乐协会、Kninght吉他社、pop音乐社、SeeD动漫社、SSO文娱社、潮爆公社、杰克逊舞社、梦幻魔术社、民间纸艺社、浦园舞协、舞HIME、希望魔术社、下加一线音乐社、星火曲艺协会、燕尾蝶交谊舞协会、羽忆手绘社、月桂琉璃动漫社、云门出岫配音社
志愿服务中心:360安全社、爱心协会、风采导游协会、快乐同盟、绿色环保协会、爱心公益动物保护社、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任我行旅游协会、星空助学社、筑梦手语社
院级社团:博爱同盟new hope、大学生健心协会、恩来研究社、外语院三个代表实践社、康普拉英语社、理学院心协
历年十佳社团:2008-2009 邓小平理论暨“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下加一线音乐社、精英创业协会、海鹰社、轮滑社、演讲与交际协会、燕尾蝶交谊舞协会、繁星剧社、筑梦手语社、浦江学院朝阳“三个代表”研究会
2009-2010 精英创业协会、SeeD动漫社、海鹰社、下加一线音乐社、NST轮滑社、博爱同盟new hope、康普拉英语俱乐部、创业创新协会、南京工业大学羽毛球协会、魅影话剧社
2010-2011 NST轮滑社、下加一线音乐社、精英创业协会、工E设计工作室、李小龙研究社、明德会、舞龙舞狮协会、潮爆公社、景扉摄影协会、凌予文学社
2011-2012 精英创业协会、NST轮滑社、潮爆公社、下加一线音乐社、杰克逊舞社、明德会、工E设计工作室、SeeD动漫社、V8台球社、民间纸艺社
2012-2013 精英创业协会、工E设计、擎虹棍道、潮爆公社、NST轮滑社、下加一线音乐社、V8台球社、浦园舞协、燕尾蝶交谊舞协会、筑梦手语社
对外交流
学校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英国、荷兰、意大利、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6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承担了数十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邀请蒙代尔、阿龙·西查诺瓦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外籍专家来校讲学授课,教师公派出国进修、学生对外交流的规模层次不断提升,先后选派44名教师和管理人才到地方政府或单位挂职、任职。学校先后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会议、全省教育改革会议上作为江苏高校代表作典型发言。中央和地方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成就。
教学力量
师资力量
黄维? ? ?据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南京工业大学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主题专家组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944人。
院士:欧阳平凯,唐明述,徐南平,黄维,周廉。
人才培养
学校将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以“强化设计与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该校是全国首批试点高校。
(2)“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为优秀本科生配备导师,进行分类指导,实施学士—硕士—博士的长期培养工程。
(3)“免试研究生计划”:优秀毕业生可免试保送研究生。
(4)“学生学业成果作品化计划”: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
(5)“学长计划”:通过优秀学长开展课程辅导,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提供全方位支持。
(6)“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计划”:建立 “套餐式”课程体系,做到“基础课程宽而厚,核心课程少而精,实践课程实而活,选修课程多而广”,学生也可攻读专业双学位成为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7)“交换生计划”:鼓励学生前往海内外知名大学学习交流,拓展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学习平台。
(8)“菁英人才学校计划”:每年通过导师配备、模块化教学、岗位实践、出国交流等方式,在大二学生中选拔一批优秀骨干按照管理、科创、创业精英等方向进行重点培养。
院系设置
序号 | 学院 | 序号 | 学院 |
1 |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15 |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2 |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6 |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
3 |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17 |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
4 |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 18 |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
5 | 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 | 19 |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6 | 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 | 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 |
7 |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 | 21 |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8 | 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22 | 南京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9 |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 23 | 南京工业大学力学部 |
10 | 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 | 24 |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
11 |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 | 25 | 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12 |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 | 26 | 南京工业大学技术学院 |
13 |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 | 27 |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
14 | 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 28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独立学院) |
注: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首批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转办为独立学院,由南京工业大学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招生许可的民办本科学院。
相关新闻
邓超明走进南京工业大学 分享精彩《创业笔记》
2013年9月25日晚7点,该校第54期大学生创业讲坛在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互通国际传播集团的邓超明董事与学子们分享了创业经历,并以创业感悟为主题做了精彩演讲。
南京工业大学1%预留计划破格录取两名学生
2013年6月27日,现代快报曾报道南京工业大学推出2013年1%的预留计划使用方案。现代快报记者从南工大获悉,今年,该校已经确定用预留计划录取两名特殊考生,一位是高分低等级,一位是高等级低分。